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举例反问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基于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出发点,首先从课堂中反问:如在课堂上有没有吸引学生的精彩内容?是否运用典型案例、实操或实训进行分析讲解?课堂上有没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有没有分享自身或同行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课堂上有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课程内容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教学规范?对学生的考核考评是否多维化?课程教材是否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有没有紧密遵循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种种问题的提出,要求我们职业教育教师时刻把握时代的变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注意分析现时代学生的个体特性,适时摸索出实用、适用的教学技术方案。
2.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教学观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弱势选择适合学生个体的优质教学方法。同时结合课程特点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次开展班级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足的进步,培养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优秀。在课堂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职业教育教师要转换思路,变“主讲”为“主导”,以项目或任务为导向,积极引导学生完成以知识应用为主的综合技能培养,并为学生创造一切可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主动推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正如孙子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级统帅的标志。一堂好的课,应以学生学好(有兴趣、能力有明显提高)作为主要标准进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传统课程中走出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提高兴趣,实现学与做的统一。
3.正解引导职业教育学生观在人才观上,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个体差异。职业院校学生在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上更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基至在不同的层面上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令人堪忧。对于这样的个体差异性,我们必须适时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学生观,适时引导,用赏识和良好的心态去对待每位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从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都能成为最好的示范。
二、做好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
做好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首先分析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重方案、轻实施;开例会、走过场;注重教师的考核评比、忽略教师的顶岗培训;通报学生的到课率,不管学生的学习力;强调技能培训、忽视素质养成;强调岗位、忽视发展(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顶岗实习、放羊失控。职业学校学生普遍起点低,不好学等。对于一连串的问题,专业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做好专业课程设计,上好每一堂课。怎样好上一堂课,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从有趣、有法、有用这“三有”着手。
1.有趣———趣而求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也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突破点。在当前职业教育学生普遍厌学的情况下,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学做合一等都是很好的做法。
2.有法———事半功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倚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由此看出,让学生“会学”比“学会”重要得多。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3.有用———受益终身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关乎人的一生,习惯养成教育也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重要环节,贯穿职业教育始终。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认真听讲、勤于动脑、勤于积累、善于表达、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和创新等,这些有用知识不但可以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将让学生受益终身。
三、优秀的课程设计检验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课程设计中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双师型”是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要求。[5]作为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必须是专才(专业出身)、通才(懂专业、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和教学能力,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激情,力争成为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职业岗位上不断学习、脚踏实地、坚持教书育人。
1.具有教育学知识职业教育教师应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应经常性地有意识地去研究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上第一堂课就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营造传道授业解惑的融洽氛围,进一步了解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还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2.具备专业技能职业教育教师应是专业领域里的行家和专家,不但需要掌握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如对一个项目来说,职业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工程思维能力,能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策划、操作、协调与管理等能力。也就是说要对项目的整个工艺流程都要掌握,并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职业教育教师要具有教学结合实践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能出研究成果,有创新能力。
3.具有职业能力职业教育教师要懂“职业”。要了解和分析专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情况、掌握行业需求和人才市场需要、把握职业需求和岗位供求情况。还要具有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等基本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懂行业法律和规章制度。换句话说,职业教育教师要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教师不与时俱进,不紧跟企业,照本宣科,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味。
4.具有教学能力职业教育教师要懂“教育”。能根据不同专业、班级、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因材施教。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能发现学生的优势点和兴趣点,掌握初学者的基本认知规律,采取传授知识和叮嘱引导学习并进,让学生对专业充满信心和激情。职业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5.具备师德修养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政治觉悟、社会道德和师德修养,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师要有高效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教育教师不但是工学教师,也应是研究教育学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教师教学不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其重点还是要让学生学有所成。教师要努力去备课,备课的重点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形象的知识,即把知识结构用足够简单的形式描述、展示和表达出来。老师对待学生也是一样,不管学生的基础是好是差,也要教,不但要教,而且要想办法教好,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观的体现。
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可以多种方式组合,以适应A级、B级、C级不同学习者的需要。高等数学的教学从单纯课堂教学延伸到了网络上的协同辅导、学习和工作。网络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还可以被不同高校共享,并在每个学习者需要的时间和地点被使用,使高等数学的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本设计利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林业大学已经建设完成的遍布各教室、各学生宿舍的校园网络,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为核心,以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测试题库等为资源支撑,建设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网站,为教师所需集成各自教学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培养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二课程学习网站功能模块结构
1数学新闻
数学新闻信息显示,由课程负责人在后台添加新闻信息,包括标题、添加时间、简要描述、详细描述等内容,前端以列表形式进行展示,学生点击新闻标题,进入相应的新闻详细信息页浏览新闻内容。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分享,让学生能从课堂之余学习新知识。
2教学团队
办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而最关键乃教学管理。该项主要展示学校数学的教育师资力量。
3数学史话
数学科学具有悠久历史,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更是积累性学科,其概念和方法更具有延续性。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的著名数学大师趣事收集于此,不仅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数学发展历程,还能提高学习兴趣,从各素材中汲取养分,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石。
4课程安排
学生进入高等数学课程网站后,从导航菜单中进入课程安排选项,浏览每位教师制定的教学安排计划,了解各个学习阶段应要学习或掌握的知识,并能根据教师的课程安排计划合理调整自身的学习计划,以不断增强自身知识结构,复习和预习课程内容。
5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模块共分为两个小的模块,分别为查看作业布置和作业提交。查看作业布置可以查询本次课或以前课程的课后作业,并能进行在线练习,或记录下来再学习。作业提交,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后,进行作业的提交。当然,为了安全考虑,在学生上传文件前必须首先进行登录,上传文件仅为rar或zip的压缩包文件,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3Mb。作业上传路径为教师布置作业时产生的路径,教师收取作业时进入该路径即可。
6在线测试传统考试
从出题、组卷、印刷到试卷的分发、答题、收卷等程序,使得整个过程人工参与量大、周期长,容易出错,还需做好保密工作,使得学习考试成本较大。而在线测试可以实现无纸化、网络化、自动化,教师可以从题库中按所需自动组题成一套试卷,学生也可自行到系统内抽取题目进行测试,该过程充分合理利用资源,节省了财力、物力、人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数据库设计
一节好的初中英语课堂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从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入手,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并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用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逐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工作。教学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只有确保教学目标的准确、科学、合理,并将其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教学目标要细化、具体
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效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课标中涉及的语言基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课标中描述的英语教学目标不再是单纯枯燥地要求学生掌握单词、背课文,而是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使学生掌握语言的技巧和策略,体验积极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立不宜空、大、假。针对某一课时或者某一单元,哪些知识只是做一般了解、哪些需要理解并能运用;在练习听、说、读、写的能力时,哪一项技能是本课的训练重点、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都要在教学目标中有明确的预测。只有细化教学目标,才会使课堂教学更容易操作,更加有效。例如,在进行鲁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8Doyouhaveasoccerball?的教学设计时,笔者确立的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熟练使用have对物品所属进行提问和回答;学会用Let’s…句型提建议。
(2)能力目标:能够谈论自己喜欢的球类运动,并表述喜欢的原因;能够谈论怎样和朋友度过美好的时光。
(3)文化目标:了解各种球类运动的规则以及中西方国家人们对球类运动的不同爱好。
(4)情感目标:通过谈论球类运动,倡导人们热爱运动并以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操练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用英语表达的热情。同时,在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要有体现该课时教学重点的更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笔者将该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soccer,basketball,tennis,ping-pongball等单词;掌握I/We/They/Youhave…和He/She/It/Tomhas…句型;用Let’s…句型提建议。
(2)能力目标:能够用Doyouhave…?Doeshe/shehave…?进行提问并能进行肯定和否定回答。
(3)情感目标:培养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习惯。这样,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每个课时再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就使教学重点明确突出,更有针对性,教学过程就更加顺畅清晰。
2.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规律,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所处年级不同,学习目标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在进行单词教学时,低年级的教学目标是以音标指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认识的单词,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而高年级的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学会用词缀构词法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或由已知词汇拓展和掌握更多新的单词。我们常说“因材施教”,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人而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到“以人为本”。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指的就是预习中的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分层和作业布置的分层等。在布置课前的预习作业时,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这样才能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预设问题的分层教学。有效的问题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应尽量避免那些“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对不对”之类的问题以及只需学生回答“是、好、行、对”的问题。有些过多、过小、过浅的问题,并不能真正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被问题牵着走,忙于应付回答,根本就无暇思考,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把何时(when)、何人(who)、何地(where)、何事(what)这样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而把为什么(why)、怎样(how)以及类似Whatdoyouthinkof…?等开放性、有深度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好的学生,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教师还应研究作业布置的问题,在布置作业时也要注意分层。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能熟练背诵本课的全部单词、词组、句型和课文,还要能利用句型造句、做扩展课外阅读和练习;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本节课的全部单词、词组、句型及课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仅要求他们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单词、词组。这样的作业布置既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也能避免学生敷衍以及抄袭等不良习惯。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前提,是顺利实施教学设计的基本条件。新课程理念强调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英语教学要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关注学生在每一节课上的发展。
1.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领导者
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本身也在不断地创造着学习的情境和氛围,反过来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教师则是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关系和作用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转变成导演、观众,在教学中起引导、指导以及欣赏的作用。教师不能满足于给学生灌输和讲解教材的现成知识,而是要有效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知识并且自主处理和应用已知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和创造性。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之中,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在教学中要注意控制情绪和言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尽量热情地鼓励,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学生克服了胆怯心理,不怕出错,学习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2.教师在课堂上是引导者、合作者
对于英语学科而言,课堂教学搭建了师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进行心灵沟通和对话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密切关注学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有的学生善于表现,显现出积极、热情、踊跃的状态,教师要适时地肯定,让他们继续保持;有的学生则比较内向,显示出胆小、腼腆、回避的状态,教师要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教师要发挥杠杆作用,关注不同学生的状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避免视域盲区;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要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用智慧的语言激励学生。以笔者参加的一次省优质课评选为例,课前笔者在与学生简单打过招呼之后,就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其能安静地阅读文本,预习新授课的内容。由于有了有目的的预习,该阅读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在语言输出环节,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笔者不时地停留在学生的身边,认真地参与他们的讨论,及时地给予肯定、点拨、鼓励和帮助……整节课虽然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语和哗众取宠的游戏,但是师生关系融洽默契,学习过程自然流畅,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除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更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教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灵活的方法,妥善处理语言实践中出现的错误,避免课堂上出现教师在“呐喊”,学生在“彷徨”的局面,使初中英语课堂真实、高效。
(三)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就能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在教授鲁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5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时,笔者没有直接讲解定语从句的用法,而是先与学生谈论音乐。在给学生播放了几种欧美盛行的音乐形式及代表作,如爵士(jazz)、古典音乐(classicalmusic)、乡村音乐(countrymusic)、摇滚(rock)、说唱(rap)等后,顺势询问学生听到不同种类音乐后的感受、他们喜欢的音乐形式以及喜欢的原因,启发并引导他们尽量用定语从句进行表达。这样,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很快就掌握了定语从句的用法。课后作业也是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电影、明星、音乐及歌手,并在下节课用定语从句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以便进一步夯实课上学习的内容。事实证明,用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乐学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无论是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练习方面,都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有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导课设计要基于学情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课堂,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师往往绞尽脑汁地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有的教师把导课等同于活跃课堂气氛,活动内容和形式与学习内容脱节,这直接导致了导课形同虚设,没有任何的意义。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前做各种游戏,学生兴高采烈地“热身”之后,却发现上课要学习的内容与之毫不相干,这就是失败的导课设计。设计导课时首先不能脱离教材,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托。比如,有位教师在讲授鲁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8Loudmusicmakesmetense.时,在导课中就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QQ表情符号。这种在学生看来非常流行和时尚的QQ表情符号在课堂中一出现,学生就表现得异常兴奋和关注,很快理解了表示情绪的英语单词。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比较轻松地学习了新知,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活动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要有可操作性,教师在活动中要做好活动的监督者和指导者。例如听说课,教师经常会设计小组活动,有二人组、四人组等,使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进行语言操练和练习。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任务,并在学生身边加以指导,尽最大可能地发挥活动的效能。所以,在设计对话活动时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有信心自始至终地参与活动。在设计阅读后的练习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考虑整体理解文章和研读文章细节的关系,设计一些填空、连线、填表格、判断正误等活动。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不宜太宽泛,要求要明确,指向性要强;要合理、有效,做到贯穿全文,让学生生成有效的思维导图,从而理解和把握文章大意。
(四)指导学习策略,积极评价学生
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还取决于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是否给学生渗透了各种学习策略,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及时、积极、有效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能激活英语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1.有效指导学习策略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教材内容给学生渗透有效的学习策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育部,2012)。这些学习策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任何一种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例如,使用英汉字典、联系现实生活学习和运用语言、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良好的书写习惯等,都是必须具备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在学生打基础的起始阶段,必须指导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学习策略。又如,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圈画重点句和中心句、联系上下文猜词、利用英语交流、总结和归纳已有知识等,都是必备的学习策略。英语教学不能拘泥于短期教育,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及时、积极、有效地评价学生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对所实施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既关注知识、能力,又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评价,能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也能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传统的评价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各种言语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如wonderful,good,great,smart,terrific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教育部,2012)。一方面,教师要延续传统意义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方式要比以前更多样和开放,如使用击掌、微笑、拥抱、奖励小礼物等方式。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合作精神等都要给予形成性评价,评价方式有调查问卷、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学习小测试等。形成性评价不同于终结性评价,它更能阶段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备课时设计一些评价方案,不仅能对监控教学过程起到促进作用,还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学生的持续进步提供反馈。
二、结语
类似的变化也逐渐影响着中国的设计教育和实践。在设计教育上,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8号文件的新修订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计学已经成为一级学科。近年来,包括清华、同济、湖南大学、广州美院在内的不少国内设计学科领先的学校都在尝试涉及学术和机构多方面、多层次的改革。其中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借成立学院的时机参照全球一流设计学院的教学体系制定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教学大纲,老牌的设计院校如清华美院和广州美院由于新兴设计院校追赶的压力,也在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在设计实践上,现代企业面临着从产品到服务、从功能到体验的新的竞争策略的要求,很多面临竞争压力的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设计对企业产品创新和价值创造上的支持,寻求各种与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培养设计师、设计咨询、横向课题合作等等。近些年虽然出现了关于用户研究、设计和商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服务设计、社会创新等新兴研究课题,但它们往往被孤立在整体设计学科体系之外,当前的设计教育主体仍然停留在产品本身的造型设计或造物艺术形态上,促使毕业后学生对产品设计的认识只停留在外表形式的“学院派”,而不是从根本上反映出产品设计真正以人为本注重从多学科交叉特征的科学方法使外在的型与内在属性能融合一起。另外尚缺乏对不同层次设计教育的重点和盲点的认识,目前从本科到研究生侧重于产品设计的基本设计原理及专业技能的培养,而缺乏对实践(本应该是专业硕士的一个培养重点)和学科本身(研究型硕士或博士)的反思。
2.设计专业的研究趋势
设计的对象、环境和要求的变化对设计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设计对象或任务的复杂性提高了对设计师系统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反映在设计教育上,新的时代对有着半个世纪设计教育积累的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有更高的要求,突破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手段,以学科的交叉、整合来提高学生整合资源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是设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另一方面,设计学已经成为一级学科,证明社会已经认可了这门学科的地位和价值,而要充分地发展其社会作用,就需要建立设计学科包括定义、范畴、和方法论等内容的相关专业理论体系,而交叉课程体系下的实践型创新教学活动是创造新知识,推进专业发展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
3.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
由于当前工业设计专业规模的扩张、教学科研的强调以及电脑专业技能的过分介入,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当前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严重弊端。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实际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由注重学科系统性向注重大设计、综合性的转变,大力加强专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建设,以表达与实现技能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成果的展示与评价为主线来构建工业设计交叉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当前工业设计教育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了当前高校教育的症结。通过与企业、公司等机构中的交叉课程体系实践型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设计的同时能够紧跟市场的需要,创造出实用、商品化的产品。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具备国际视野和较强创新思维能力、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持续学习和研究能力,以更好地面向产业的综合设计服务和商业转化等多元创新的需要,培养时展和社会市场迫切需要的、更具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创新人才。当前高校教育仍部分保留着灌输式教学,教师只管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足够的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社会需求。通过交叉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增加设计型、应用型、综合型和创新实践型的实验项目,以适合当今社会需求的课程内容的确定,跨学科师资的配置和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
4.交叉课程与实践型教学的主要特点
学科的交叉,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切实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增加提高型(包括设计型、应用型、综合型)和创新研究型的实验项目;建立时间、空间、内容“三维”开放的公共运行管理机制,以满足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时间安排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过程丰富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将原先分散在各门课程的少学时实验,按照课程优化组合,形成独立完整的交叉学科综合专题设计,进行从课堂汇报、设计报告到实践成果的综合评定成绩,完善了实践课程的系统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校企联动,有助于产学研合作,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通过探索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模式,结合专业特色,依托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产品设计艺术实验教学中心,让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即接受多种形式及正规的设计训练和实践活动。例如:海尔的冰箱设计项目与食品学院合作,科沃斯的智能机器人与物联网合作,以及设计管理的项目与商学院合作等平台的建设及实验,以推动以学生以中心的自主研学,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设计应用能力协调发展。交叉实践型课程体系,有助于定向人才的培养与职业定位。交叉课程体系实践型创新教学促使学院与企业的零距离沟通,使学生走出课堂,在设计的思维方式上起到创新和推广的作用,同时也满足企业需求逐步实现企业向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增加学生就业率。交叉课程体系以培养定性、专项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以交叉实践课程为特征的设计理念及团队建设和实务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工业设计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
5.工业设计专业实践型交叉课程教学模式
5.1工业设计交叉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组织与体系建设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相应的“1+2+1”教学平台和课程体系。在保持设计学科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基础上重构课程结构,实行1年设计基础课程、2年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1年专题研究课程。目标是培养面向产业的具有综合设计服务思维和商业转化意识的多元创新人才。师资队伍培养与人才建设以传统工业设计教学团队、跨学科教师团队以及业界知名设计总监等优质教师资源引领教学,推进教师教学、研究与设计创新项目相结合,整合并共享课程内外教师研究项目和社会科研的各种教学资源和经验。目标是通过优秀典型资源统合研究型教学,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思维能力。创新课程内容改变以往以具体产品类别为研究和设计范畴的定式,突出课题研究与社会问题前沿趋势相联系,突出在跨界与合作中的创新产品研发为企业的下一阶段转型发展提供有创新价值的预研成果。目前在老龄化社会产品开发、智能物联网家居产品、个人健康医疗与服务体系、儿童成长与教育、低碳交通出行工具、文化产品创新发展等领域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课题研究。从2011年至今,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研究团队在交叉设计与实践相关的课程建设中,针对部分课程做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如“产品开发设计”课程、“专题研究与实践”课程以及“工作室”课程的指导上强调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与合作,强调设计的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强调设计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5.2工业设计专业实践型交叉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探讨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教学平台支持科研项目,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活动。由以教师主导的、传授知识和技能为特征的教授型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具有互动特征的师生开放探讨的研究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的设计注重设计思维的启发式训练,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让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参与教学环节,将设计的思维方式进行推广,影响企业,让更多的企业人员参与到设计的过程与环节之中,满足企业需求的定向人才培养,将课程成果与产业转化对接,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对应,教学环节相比原有的教学方式要更加跨学科、跨领域、多维度、立体化,教学成果更具有原创性,更具社会价值与意义。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交叉型设计学科、江苏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等优势教学资源、雄厚科研平台和完整的实践体系,确立“实践创新,教学与研究并重”的本科教学理念。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来,在学习的中了解社会的需求。通过与相关具有前沿创新领域探索的企业合作,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增加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手段,整合不同专业领域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合作教学平台。已经建成的平台和基地有:江南大学海尔创新中心、江南大学科沃斯机器人研发中心、江南大学新日电动车研发中心、江南大学飞鱼设计产学研基地、江南大学上海汽车集团产学研基地等。企业需求定向人才依托典型企业的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为定向企业后备干部储备高素质人才。目标是在保证教学课程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培养具有高适合度的定向人才。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逐步形成相对稳定并具有长期研究价值的课题内容,已经开展的并产生一定成果的课题包括:海尔健康厨房产品系统整合设计研发、海尔健康饮食科学解决方案、海尔智能空气管家设计研发、海尔冰箱食品保鲜研究课题、科沃斯家庭安保机器人产品设计研发、科沃斯儿童娱乐机器人产品设计研发、科沃斯儿童教育机器人产品构架及内容研发、上汽荣威产品品牌延伸设计开发、新日老年人助力车产品研发、新日学生车产品研发、中粮集团磨粉机系列产品研发等。
6.结论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对手绘表现的认识,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双方不断从一问一答中得出结论,从而获得对知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就是交流沟通法,也称谈话法。提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开放式提问,问题的答案可以不止一个,这也正是表现技法课程的特点之一;另一种是封闭式提问,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将问题理解得更加透彻。沟通交流的方法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经常用这种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学生知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被称为谈话法教学的大师,种种事例无不证明交流沟通法对于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唤起学生注意力
交流沟通法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如,在传授新知识与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等阶段,学生通过展览、参观、练习、调查等教学活动,与教师进行谈话沟通,不仅可以启发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有利于唤起与保持注意力。
2.注重精心设问
所涉及的问题要明确,并紧扣课堂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如透视基本原理、线条的精炼程度、构图的审美形式、艺术效果等)和难点。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基础的掌握存在差异,审美感受也有不同,因此要找出学生最需要解决和突破的关键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所提问题的深浅、难易、繁简、大小等。
3.给关键问题留有疑问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时候,要适当设置疑问,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回答,有回答才有感悟。因此,交流沟通法的关键在于设置疑问。一张好的手绘作品蕴含着作者的思想与艺术表现手法,在主观思想方面,我们不难找出值得思考的内容。通过这种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不断探索。
4.交流沟通最终给出教师的观点看法
在室内设计手绘表现的过程中,构图、描绘可谓千变万化,作者也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美术功底进行表现,教师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快速审视出应该强调的知识点和学生亟需突破的关键点,有时在学生技巧表达胜过言语时,要亲自动手演示进行指导。所以,表现技法教学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获得学生尊重的必要条件。
二、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法要求教师认真准备好每节课所需的课堂材料,通过展示的形式将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展示法是辅助教学法,要求与讲授法、交流沟通法等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展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指实物、模型,或者是标本、图片等,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外在感性认识;二是用成套或者连续的模型、图片、幻灯等,进行系统或序列性的演示,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事物发生、演变的过程。
1.丰富多变的内容会对多媒体展示效果产生影响
由于室内设计表现技法重在空间效果的表达,因此,展示内容对空间组织及层次关系有一定的要求,空间组织要有条理,能容易并清楚地被受众接受。另外,学生更容易被层次丰富的内容所吸引,进而提高学习兴趣。部分以特殊个性线条表达的空间,要求画面线条清晰流畅、富于变化,并且应将图片有目的地进行穿插,给予具体、详细的解释,以达到展示的理想效果。
2.不同风格分类和表达技巧会对多媒体展示效果产生影响
在多媒体图片演示中,手绘表现的空间、风格和表达技巧往往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这些充满艺术美感的图片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学生在室内设计课程的学习中,对设计风格、派别及分类的了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教师恰当穿插一些新知识与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积极思考,紧跟教师思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使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画者用不同表现方法绘制的空间应该是学生在表现技法课程中学习的关键,对于富有特色的空间表达也应该予以重视,给学生以更加直接的视觉感受。
3.针对性的作业展示和点评对多媒体展示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