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传媒公司如何运营

文化传媒公司如何运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传媒公司如何运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传媒公司如何运营

文化传媒公司如何运营范文第1篇

以我为主推出国际口味特色节目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实力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国际友人迫切希望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经济、人文情况,龙视国际传媒针对这一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深受海外人士欢迎的中文电视节目,如《妙手烹香》、《京剧Follow Me》、《龙的传人》、《假日旅游》、《弥望神州》以及影视剧等节目,节目定位“突出山东,兼顾全国,面向全美华人”,以华人华侨最为关注的山东及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同时强化在美华人的生存发展需求,突出与他们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如旅游推介、投资办企、政策咨询、人员往来、家乡变化、亲属现状等,重点突出山东近年来的改革开放成果和山东人在世界华人中的良好形象。节目通过美国泰山电视台24小时播出,搭建了一个东西方沟通的桥梁,全方位宣传了山东、介绍了中国,受到了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南加州地区华人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海外频道在美国通过有线电视播出后,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在法国通过法国电信全网落地,在澳大利亚有线落地,在香港亚洲电视部分节目上星播出,在加拿大城市电视台部分节目播出。

以中国传统文化开拓国际文化产业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推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满足海外人士的欣赏需求,正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龙视国际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借助海外频道的人脉资源,将中国古典戏曲服饰意象艺术大型展演《大羽华裳》成功推向市场,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大羽华裳》是中国首部原创性的大型戏曲服饰意象艺术展演,是社科研究创新、舞台艺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理念创新的重要成果。2006年《大羽华裳》在北京保利剧院隆重演出,国家各部委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普通观众观看了演出,演出三场,场场爆满,获得了专家、学者、普通观众的高度赞扬。《大羽华裳》2008年将在日本、巴西演出,2009年~2013年将在美国演出,2009年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演出,2010年将在上海世博会演出,2012年将在欧洲演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现代文化与广电联合发展的新路。

以国际传媒视野发展国内新业务

国内传媒业正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变化中求发展。龙视国际积极推进电视节目的网络化播出,全力打造新锐音视频节目分发平台,通过平台向国内、国际互联网运营商提供正版、优质、高清晰的音视频节目。进军国内演艺产业,打造省内乃至国内一流演出队伍,策划承接公益、商业演出,一年一度的“全球华人网络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全球华人的新春欢乐盛典。参与国际动漫产业,承办山东国际动漫艺术节和中国国际玩具节(山东),依靠媒体资源,创建中国第一个体验式销售平台――动漫翻豆城,进入动漫产业链中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的关键环节,为中国动漫企业完成资本的回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以国际交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海外频道通过山东省外办、侨办、侨联等外事部门的联络,进一步拓宽了山东广电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先后就韩国电影周、《开放的山东》联合制作美国发行、海外频道纽约落地、墨西哥经贸合作、中小企业投融资、中韩超级之星大赛等项目进行了探讨与合作。与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韩国KBS全州放送总局、亚洲国际商务卫视、法国华星广播电视控股有限公司、英国华夏文化协会、墨西哥中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保持联系,在运作模式、业务扩展范围等领域都有交流。

文化传媒公司如何运营范文第2篇

浦东文化传媒副总经理华凌磊说,“2011年国内艺术衍生品交易额仅为150亿人民币,约为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的十四分之一。而欧美市场上这一数字超过2000亿美元,为艺术品直接交易额的3倍多,且欧美市场上的艺术衍生品已经应用到了奢侈品、高端礼品、传统制造业等诸多领域。”

据悉,雅昌文化集团也已从2011年开始同步启动了艺品、影像、出版三个事业部,意图加大艺术衍生品在集团主营业务中的比重,且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近5000万元的营收。

随着5月份上海博物馆商店进驻浦东机场,国内艺术衍生品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在中国古代文物的复仿制品、文化礼品、文化旅游纪念品、文物图录和馆藏图书,更包括多种仿古图轴、器皿和金银器等领域,向各类企业抛出巨大的利润诱惑。雅昌文化集团华东运营中心总经理戴虎认为,“艺术衍生品未来的市场非常好,经济不发生毁灭性灾难的话,三年左右便会到达黄金期,甚至将颠覆中国的传统消费品市场。”

衍生品非艺术品 切忌投机性投资

在上海中华艺术宫艺术品商店中,法蓝瓷品牌的各类产品炙手可热;香港会展中心200平米的设计廊内,购买艺术衍生品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单笔消费达到2000港币;北京798艺术区的尤伦斯商店中,隋建国的限量版恐龙雕塑系列,每个售价达到4.2万元,一推出就被抢购一空;精于加工的朵云轩传统木板水印,已然形成了不小的市场影响力;上海南路上雅昌艺术衍生品实体店中,与真品几乎毫无分别的高仿书画复制品清明上河图,每幅出货价为2万元。每件艺术衍生品较真正的艺术品投资中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亿的资费来说,更为平民化却不失欣赏价值。

“参照欧美惯例,当艺术品收藏鉴赏和投资进入兴盛阶段,艺术衍生品也进入了直接介入人们生活的阶段。”华凌磊表示,“投资艺术未必一定要花费很多的资金,用仅仅高于普通茶具少许的价格就可以将一件根据吴昌硕画作再加工的茶具收入囊中。”从十几元的手机壳到到几百块的丝巾、茶具再到上万元的雕塑、奢侈品背包,艺术衍生品用各种你可以想到的艺术形态满足着喜爱艺术的不同消费群体,有些文物的高仿品甚至被博物馆采购用来替展。

华凌磊告诉记者,艺术衍生品实质上是艺术品的复制品,很容易就可以进行再开发,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一般不具备升值空间。但也不乏例外情况,例如生产数量极其稀少且承诺不再开发,抑或是客观原因造成不可能再开发出同类的产品等。但整体而言,艺术衍生品不具有稀缺性,如果将其作为收藏品来投资,风险非常之大。

品牌建设待加强

近两年来,从岳敏君的“大笑人”、周铁海的“穿旗袍的骆驼”,到周春芽的“绿狗”、隋建国的“小恐龙”,再到刘野的“卡通娃娃”、沈敬东的“小军人”等等,虽然很多已经进驻各类公共场馆和艺术画廊,但仍缺少系统性、规模化的商业开发及品牌助推力。艺术衍生品的开发模式仍然零零散散的在各个机构间,作为主流艺术的配套和艺术家的业余爱好默默地成长着。有业内人士评论,“当前存在的艺术衍生品大多都是零敲碎打、粗制滥造,好的产品研发需要很长时间,一条丝巾就需要5个多月设计期,24个颜色套色制版,不是单纯的喷绘所能比拟的。”

“好的艺术作品需要集思广益,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进来,有钱要一起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华凌磊说,“我们通过建立艺术版权开发中心,为艺术家、设计师、制造型企业和商业服务企业等搭建了一个创建独立艺术衍生品品牌的平台,并计划3年内带动100家生产和服务性企业介入到开发经营活动中来。”据了解,上海浦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了“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基金”,重点针对浦东新区处于创业成长期的文化创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投资。该基金将同时用于帮助加盟企业建立完整的艺术衍生品产业链,截止到发稿前该基金共募集了近5亿元人民币。

浦东文化传媒对海派艺术巨擘吴昌硕和当代水墨艺术家仇德树的作品深度挖掘,研发了50余种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高端商务类、生活类艺术衍生礼品,且积攒了一定数量的稳定机构、企事业单位客户,而整个创业型团队还不足10人。华凌磊介绍,“我们这两年来把重点放在了当代海派大师的作品开发上,因为海派书画很突出,吴越文化与西洋文化的交融,很容易打开西方消费群体的市场。且由于画家健在或继承行为清晰,不会遇到版权纠纷等不必要的麻烦。其次,这些画家已经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地位,很容易引发艺术市场的共鸣。”

雅昌的做法则是与众多艺术品著作权拥有者签署合同,并规定某件作品的生产数量,以及对已开发的产品进行技术防伪预防二次翻版,进而达到版权保护的目的。

戴虎表示,“复制画在去年为雅昌带来了3000万元的营收,较传统艺术印刷业务营收的10个亿还有很大的增长势头。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用最快的时间占领市场,建立品牌影响力,我们的印刷品正在以每年20%的增速扩大市场收益。为保证雅昌艺术衍生的品牌质量,我们从原料到技术再到人工,每个过程都进行了严格把控。例如,雅昌书画的最大优势在于色彩,除了加强培训使团队对艺术品的理解达到一定程度,还会不断把真品实物摆在技术人员面前,让他们反复观察,分辨色别,开发与真品几乎毫无差别的材料,并对于纸张、绢帛、油墨等材料都申请了专利保护。从这些细节上提高雅昌艺术衍生的品牌口碑并逐步打开市场。”

前景良好 路途曲折

作为艺术品和艺术家“二次曝光”的平台,艺术衍生品产业似乎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各种危机和困境也是不可忽视的。以浦东文化传媒为例,产品研发一直是个难题,阻碍着企业发展的脚步。“这是决定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只有获得了较大基数的优秀产品品类,才能为今后打开销售渠道和募集资金奠定基础。”华凌磊表示,“单纯依托自己的设计师远远不够,只有发动社会力量,促进设计师之间的交流、互补,才能够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三年内我们将通过不断地与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合作将产品品类提升至5000种。”

在产品形态受限的直接影响下,艺术衍生品很难像普通商品那样走进传统商业机构,也许在艺术版权产业投资基金的扶植下,艺术衍生品将很快走出依赖传统机构客户礼品采购的单一销售模式,走进地标性的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中去。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对东昌电影院进行改建,准备打造一个艺术衍生品体验中心,预计明年6月就可以面向公众开放。”华凌磊介绍,该项目占地5000平方米,场馆陈列按消费层次分为高、中、低档三块区域,包括两个艺术衍生概念的样板设计,一个咖啡馆和一个餐厅,样板中所有的物件都将应用艺术衍生品,为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的相关设计提供导向。

除了传统商业渠道的开发,艺术衍生产业同样面临着如何走入电商的烦恼。在电商平台中,各类形态的产品被打散归类到现有业态,使本来就不是很多的产品湮没在生活用品的大千洪流中。“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我们多次与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平台进行磋商,希望对方能够开设艺术衍生品专属的大类,从而为这一业种的未来打开一个希望。”华凌磊表示,“合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不久之后就能够看到这一专属大类出现了,只是终究要有固定的平台和稳定的流量才是艺术衍生品真正的成功。”

文化传媒公司如何运营范文第3篇

在资本运作过程中,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创造了“股权收购+资产置换+股改”这一全新的上市方式,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通过国有股权划拨等形式控股上市公司,由此实现主要媒体经营性资产的整体上市,成为国内省市级党委机关报媒体集团上市“第一股”,媒体集团取代政府部门逐渐成为新华传媒的主导者。新华传媒这种连环借壳上市方式,是现有体制下媒体资本运作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对我国传媒业探索适合自己的资本运作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推进改制与借壳上市

新华传媒的前身是上海新华发行集团,集团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由上海新华书店、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上海书城、上海音乐图书公司、中国科技图书公司等34家企业经过资产重组而成。集团从2004年起分三步走完成了企业改制,由国有独资企业转变为我国图书发行业首家混合所有制的企业集团。集团51%的股权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所属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联合持有,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于2006年4月剥离部分优质资产,并融进上海故事会传媒有限公司、上海联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久远经营有限公司、上海炫动卡通卫视传媒娱乐有限公司、上海东方书报刊服务有限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组建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传媒是新华发行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在改制过程中,创造性地将《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改成了《职工权益保障方案》,为了支持企业改制,从国有股权转让款中划出2亿元人民币作为改制职工权益保障资金,专款专用,这为其他企业改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在改制成功之后,通过资本运作成功借壳“华联超市”上市。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著名的以销售物质产品为主的大型超市公司,1994年2月上市交易。2006年5月华联超市公布资产重组及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公司将持有的除尚未使用完毕的募集资金48331.33万元以外的全部资产、负债及业务,与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直接和间接持有的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进行置换。同时,公司吸收新华传媒并更名为“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新华传媒实体不再存续,公司承继新华传媒全部的资产及业务。根据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新华集团将采取“资产置换+现金对价”的组合方式向全体流通股股东执行对价安排。资产置换方案为: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与重大资产重组相结合,即新华集团与直接和间接持有100%股权的子公司上海新兴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将其合计持有的新华传媒100%股权与公司除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以外的全部商业类资产(含负债)进行资产置换。

“新华传媒”的上市,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和上海市国有资产进行战略性重组的背景下进行的。新华发行集团推出了“股权收购+资产置换+股改”这一具有创新意义并多方共赢的方案,通过资产重组与置换方式成功借壳上市。2006年8月,上海新华集团收购华联超市1.183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5.06%,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经过资产置换,公司主营业务由原来的经营连锁超市业务变更为经营文化传媒业务,公司名称变更为新华传媒,其商业模式也发生相应改变,成为A股市场上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出版类传媒股票。

新华传媒成功上市只是其整合上海市委宣传部下属文化传媒资源的开端,新华传媒上市后确定的发展思路,就是从现有图书主业向综合传媒集团拓展。

定向并购整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经营性资产

新华传媒借助于上市公司这个平台,展开资本运作。2007年4月24日新华传媒公布定向增发公告,公司计划向特定对象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上海中润广告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其中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将按照有关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把政策允许进入上市公司的所属传媒经营性资产全部注入新华传媒。此次发行规模不超过1.3亿股,拟收购资产的价值估算为20.6246亿元。新华传媒向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发行股票购买其资产主要包含:上海申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上海晨刊传媒经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上海人才市场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上海地铁时代传媒发展有限公司57.5%的股权,上海房地产时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100%股权,上海解放教育传媒有限公司100%股权,上海风火龙物流有限公司100%股权,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40%的股权,上海解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51%的股权。而新华传媒拟向上海中润广告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则将主要用于收购其持有的中润解放60%的股权。增发公告指出,重组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借助新华书店、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下属报刊、中润解放的品牌优势、资本优势,进军全国市场,成为跨区域的传媒上市公司”。

2008年6月16日,新华传媒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已按上海市委宣传部的要求进行股权调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新华书店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无偿划拨受让新华发行集团23.46%的股权,从而累计持股50.8%,实现了主要媒体经营性资产的借壳上市,进而成为新华传媒的实际控制人,新华传媒的演变将更多反映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新华传媒主营业务将从图书发行业务为主转变为图书发行、报刊经营、广告、物流配送等,为构建综合性上市传媒集团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华传媒作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唯一的资本运作平台,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承诺将所拥有的消费服务类、专业类报刊的经营业务和人员,与上海风火龙物流有限公司相同或相似的报刊发行业务和人员,与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相同或相似的广告业务和人员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还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下属党报、党刊和时政类报刊经营业务注入新华传媒。2010年7月31日,新华传媒公告,拟将所持上海嘉美信息广告有限公司100%股权以股权增资方式对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上海新闻晚报传媒有限公司进行投资。投资完成后,新华传媒将持有新闻晚报传媒部分股权,新闻晚报传媒将持有嘉美广告100%股权。

新华传媒将其发展战略调整为“打造无线阅读体验的数字平台和实体平台”,盈利模式也调整为分账模式。新任董事长陈剑峰表示,新华传媒要以现有的两大业务为核心,完善数字平台与实体平台的建设;同时要通过产业链延伸和创新业务形态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以低成本或资本运作手段实现全国性扩张。新华传媒通过了以手持移动阅读终端的硬件作为切入点投资数字发行平台暨阅读器项目的议案。2010年4月29日,新华传媒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易狄欧合资成立上海新华数字阅读传媒公司,推出了自有品牌“亦墨”电子阅读器,正式进军移动手持阅读终端运营领域。着力打造网上数字内容发行平台――“新华e店”,启动与实体书店的全面联动,逐步拓展外部渠道。公司现已完成与110多家出版社全面线上、线下图书发行以及500多家出版社单项合作协议的签订。

新华传媒成为上市公司后,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了公司治理结构,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随着越来越多的经营性资产的注入,业务范围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新华传媒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08年4月,新华传媒正式组建了股份制的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同时又考虑到各下属独立公司自主运行的需要,新华传媒确定了总部的8大职能: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本、法律事务、绩效考核、投资、信息管理、品牌管理,这是一种偏向战略型的集团管控模式,即对关键人员及财务进行管控。如何发挥集团整体的协同效应,同时又保证众多子公司在各自所属领域颇具优势、充分竞争,是新华传媒面临的一大挑战。

新华传媒的主营业务与经营业绩

新华传媒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报刊经营和广告为主体资产,其主营业务为文化传媒市场运作,目前形成了广告、媒体经营、图书发行、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五大业务板块。

一是广告:公司下属的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是《解放日报》、《新闻晨报》、《申江服务导报》等报刊的广告总商,公司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资的上海新民传媒有限公司是《新民晚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广告总商,通过上述两大平台实现了不断整合上海平面广告市场,拓展跨地域、跨媒体的业务。

二是媒体经营:公司拥有《申江服务导报》、《房地产时报》、《人才市场报》、《上海学生英文报》、《I时代报》、《晨刊》等“五报一刊”的独家经营权。

三是图书发行:拥有全资子公司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其中公司所属的新华书店连锁是上海地区唯一使用“新华书店”集体商标的企业,在全市拥有大型书城、中小型新华书店门市等大中小不同类型的直营网点近200家,拥有中小学教材的发行权,今年新获得上海市中专职学校教材的总发行权,图书零售总量占上海零售总量的65%以上。

四是物流配送:所属上海风火龙物流有限公司建立起“投递、信息、销售”三位一体的现代平面媒体直销网络,开创了“发行+物流”的全新配送模式。

五是电子商务等其他业务。

新华传媒主要收入来源于报刊经营、广告和传统发行业务,根据8月27日公布的2010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8亿元,净利润8925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10元,收入略有下滑,综合毛利率基本稳定,主要原因是报纸广告业务下滑,上半年报纸广告及发行业务实现4.62亿元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2.2%,毛利率同比下降1%,进而导致公司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9%,依赖于投资收益和补贴收入,公司业绩下降幅度为11%。而传统发行业务稳定增长,仍是公司重要盈利来源,上半年图书、音像制品、文化用品销售收入总额增长4.6%至4.69亿元,其中图书销售收入增长7.7%至3.89 亿元。新媒体业务正在探索和运营中,对公司业绩贡献甚微。

控股集团向上市公司注入传媒垄断经营资源并展开关联交易,使之成为上市公司利润的重要支撑,新华传媒与母公司之间存在合理的关联交易,根据2010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内新华传媒向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关联交易总金额1,522.88万元。新华传媒前三大股东分别是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上海中润广告有限公司。

注释:

①资料来源:上海新华传媒股份公司网站

②③资料来源:《新华传媒2010年半年度报告》

文化传媒公司如何运营范文第4篇

1.实行新闻传媒与新信息、新技术的融合战略。电子信息技术对文化艺术及传媒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通讯卫星、数字媒体、电子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影响媒体的变革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应该说,信息技术与新闻传媒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可就重庆而言,在传媒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与传媒产业密切相关的信息产业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近年来,重庆市信息产业增加值每年以高于GDP三倍的速度增长,通信服务业对全市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3],经过几年的推动和扶持,重庆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重庆传统的资讯传媒产业与东部有差距,但是在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技术与产业上,重庆与东部、中部几乎处在同一个发展水平上,可以说新媒体技术为重庆传媒资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性的机遇,因此利用并且发展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技术,打造新媒体资讯产业非常关键。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传统的传媒资讯产业,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登上新的台阶,并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传统的报业如何实现真正盈利性的报网互动等;一个是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传媒资讯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新兴传媒资讯产业一开始就要建立在充分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体制,抓住重庆列入“三网融合”的第二批试点单位的契机,发展三位一体的新传媒技术。2010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重庆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长江上游新闻出版中心,第二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式落户北部新区。基地以“园中园”方式在北部新区高新园设立,将在署、市合作框架下,实行管理主体、运营(服务)主体、发展主体、行业监管主体四位一体运作机制。基地将重点打造十大产业:数字图书、数字报刊、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数据库出版、按需出版和数字印刷、网络游戏动漫、数字音乐、数字教育、跨媒体复合出版。

2.实行新闻传媒与新区域、新领域的融合战略。以新闻传媒为先行抢占文化产业的高地,在拓展发展区域方面,湖南传媒集团除向国内的区域发展外,还加强了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比如,湖南广电成功开拓了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市场;湖南出版向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等地输出了多种外向型图书;湖南动漫产品走进了亚、欧、美三大洲的36个国家和地区。在抢占新领域方面,湖南新闻出版业已实现纸、磁、光、电、网多媒体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成为“报网融合”发展的盈利者,将旗下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网站等整合构建一个覆盖报纸、网络、杂志、手机、网络电视、户外广告等多形态互动营销的全媒体信息服务型平台。对重庆而言,要拓展新闻传媒发展新区域,一是要结合重庆地域实际,向区县拓展,向规模要发展。由于行政体制上的关系,重庆有40个区县,绝大部分区县都拥有报纸和电视台,但由于无正式刊号、频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化发展程度极低。因此,重庆四大国有文化集团要通过市场、资本、业务多种形式与区县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开拓。在发展新领域方面,要按照优势优先的原则,壮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我市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向立体式、集约型方向发展。在发展新产业方面,重庆要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当前特别要抓好数字电视的推广和新介质媒体的发展。此外,要积极承接印刷复制业等产业转移。

3.实行新闻传媒与新渠道、新业态的融合战略。除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渠道之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运作,网络新渠道催生了网络报纸、网络杂志等新业态的网络媒体,手机新渠道催生了手机报新业态的手机媒体。除了这些渠道之外,我们要善于利用早已出现的两种最新的信息传播渠道:数字标牌和微博客。数字化时代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在当今时代,数字标牌(DigitalSignage)能即时传达信息,也能即时更换信息,因此已经被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公共部门机构,并正在此领域迅速增长。当世界进入web2.0应用时代,微博客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网络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微博客不只是开创了人际传播的新模式,它还开辟了信息传播和企业营销的新的网络阵地,而且它对突发事件传播具有得天独厚的速度优势,一些传统媒体已在寻求与之融合的发展之道[4]。在新业态方面,要抢占信息传播的话语权,新闻传媒要开辟的全市党报发行网、有线电视网、图书连锁网和电视零售网、手机传播网、互联网及网吧连锁网等六大网络,借助新的网络渠道,实现优化的配置和整合。

4.实行新闻传媒与新支柱、新资本的融合战略。传媒资讯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其产业竞争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即产品竞争阶段、品牌竞争阶段和资本竞争阶段[5]。目前重庆的传媒资讯业尚处在产品竞争阶段,其传媒资讯产品并没有形成品牌竞争优势,如重庆报业市场只是几大都市报的产品竞争,而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品牌优势的原因。然而即使某一传媒资讯产品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而没有资本力量的介入,不进入资本市场,其仍然难以形成跨越式的发展。上市是媒体资本运作一个重要途径。在湖南,随着电广传媒在全国的率先上市,到2010年,湖南已经上市的文化企业达到4家,居全国第二位,特别是湖南天舟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交易,成为我国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重庆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将“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这对包括新闻传媒业在内的文化企业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重庆新闻传媒业应深入思考,如何利用好民营资本与新闻传媒业的经营性部分进行充分的融合发展。过去,由于重庆文化事业低层次均衡发展,县县点火,乡乡冒烟,形成“小而全”的格局,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小,将很难与发达地区文化产业抗衡。所以,对于重庆来说,当前应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形成以城市大型产业集团为骨干,区县、乡镇中小型文化企业相配套的产业格局;要加快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的步伐,通过整合城乡优势文化资源,“做大做强”企业,增强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对新闻出版、图书发行、文博展览业、文化娱乐业,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利益共同体吸引众多单位包括区县乡镇甚至文化大户加盟,采用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各种形式,形成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并积极推动和深化文化传媒企业上市融资。惟有做大做强了,才会反哺内容生产,反哺信息传播,为打造文化强市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本文作者:张振中工作单位:合川区新闻信息中心

文化传媒公司如何运营范文第5篇

在“基于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从核心业务扩张,打造金字塔模式的多元化文化产业结构”创新性战略的指导下,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多元化发展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文化为主线,以跨媒体和跨行业为路径,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以资本运营为保障,多种方式实现多元化经营的路线。

所谓以文化为主线,就是以文化来塑造每一个产业,将不同的文化类型与不同的产业形式结合起来,使得每一产业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属性。除了传媒业和非传媒业的文化产业之外,集团注重将文化与其他行业结合起来,打造具有文化属性的混合型产业。比如将湖北文化与酒业相结合来打造“珍珠液·三国源”文化产业集团。

所谓以跨媒体和跨行业为路径,指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多元化主要通过跨媒体和跨行业来实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鼓励出版传媒集团“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多媒体、全产业链发展,兼并重组新闻出版领域以外的其他国有企业,实现跨行业发展。”跨媒体与跨行业是当前众多传媒集团多元化发展的主要形式。所谓跨媒体发展,就是全面发展互联网、电视、户外等其他形态的媒体,以及影视、音乐等行业,这种拓展还是在传媒文化产业这个大范围内进行,信息科技的发展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所谓跨行业发展,就是开拓传媒主业之外的新行业,涉及的行业则根据各集团自身的不同实际情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房地产、酒店、旅游、电子商务、电子游戏等众多传统或新兴行业都进入了传统出版传媒集团涉猎的范围。

所谓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就是在多元化的选择上立足于自身的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选择那些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能力的产业,积极稳妥地推进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如何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是摆在国内大多数传媒集团面前的新课题。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位于武汉城市的核心地段,随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硬件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集团投资建设的新的楚天传媒大厦和楚天印务产业园投入使用。但与此同时,也必须使位于黄金地段的集团原有办公大楼和印刷厂创造新的价值、发挥新的功效。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集团将原办公大楼改造为楚天粤海大酒店,酒店投入运营仅两年,就实现了年销售额8000万的良好业绩;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则是集团通过改造原印刷厂房建设的一个具有传媒集聚核心优势,集创意产品的设计、制作、展示、和交易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

所谓以资本运营为保障,就是有效利用集团资金,实施财务投资、策略投资,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培植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集团的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所谓多种方式,就是立足于当前经济状况,抓住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传媒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历史契机,积极发掘产业发展机会,通过战略投资、收购、重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多元化扩张。

二、多元化文化产业结构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以文化为主线,以跨媒体和跨行业为路径,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以资本运营为保障,多种方式实现多元化经营路线的指导下,在产业结构上实现了从“1”到“3+1”的转变,即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传媒业的状况,建立了目前的3+1多元化文化产业结构。3即是传媒主业、非传媒文化产业和与文化型混合产业,1即是资本运营。其中,传媒业是集团的核心产业,是其多元化发展的基础;非传媒文化产业是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这类产业与传媒业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由传媒主业向文化产业的扩张和延伸;文化型混合产业是集团将文化与其他产业结合起来打造的具有文化性质的产业类型,通过文化来包装产业,由此建立产业的文化差异性。比如将文化与房地产结合起来,将文化与酒业结合起来,以及将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激光产业。从传媒主业到非传媒文化产业再到文化型混合产业,集团逐步由核心产业向外扩张,形成了三个扩张圈的多元化文化产业结构(如图)。

另外,在打造三种类型文化产业的同时,资本运营也在同步进行,不断扩展集团的资金来源和寻找新的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类型。具体来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多元化文化产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传媒主业上,推进媒介融合,完善传媒产业链

第一,积极推进全媒体战略。

2008年6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腾讯集团共同创办了以“最湖北、最生活”为主题的本土网站“大楚网”,重点与《楚天都市报》搭建深度合作平台,为湖北受众提供资讯服务。经过四年的发展,大楚网已经成为湖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日点击率超过2000万次,独立IP栏目超过230万,2012年广告收入接近1亿元,利润超过1800万,同比增长超过40%。大楚网的成功运行,为传统报纸媒体如何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深度融合网络强势资源推动网络化转型,提供了极其有益的经验。

第二,积极开拓户外广告市场。

随着京广高铁的全线贯通,武汉作为中部地区铁路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高铁不但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也带来了更高素质和消费能力的乘客资源,这显然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广告平台。2012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开始运营武汉火车站和武昌火车站的户外广告,目前已经和苏宁电器、北京现代、万达、碧桂园、华侨城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始合作。

同时,重点开发200公里杭瑞高速湖北段户外广告,已与湖北省交通投资远大实业公司签订全线开发杭瑞高速湖北境内200公里沿线户外传媒合同。春节前夕,又与湖南日报、江西日报签订了杭瑞高速路沿经济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子协议。此外,还计划兴建湖北日报传输工程暨公共信息系统。该系统作为我省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分两期在全省实施推进,总数量1000块,分两期实施到位。该工程已作为文化产业扶持项目向省委宣传部申报。积极争取地铁广告项目,致力寻求与武汉地铁合作,借用广州地铁发展模式,组建一家地铁传媒公司,共同经营未来武汉地铁户外广告。

2.在非传媒文化产业上,积极跨行业发展,延伸文化产业链

第一,倾力打造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

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武昌区临东湖路核心地段,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倾力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对旧工业厂房进行改造的一次有益尝试。园区于2009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化项目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重点项目,并写入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2012年再次被写入《湖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并被评为武汉市全民创业示范基地、武汉市首批文化与科技融合试点园区。

目前园区招商工作已基本完成,入驻企业58家,主要包括现代传媒、艺术设计、文化演出、商业配套等四大类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传媒文化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个,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园区同时坚持以具有良好技术基础、市场前景看好的数字内容产业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引进、扶持以数字传媒、网络文化为主体的现代传媒企业做大做强。一期入驻企业中,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代表性企业有8家,共拥有6个软件著作权、420多个原创产品的著作权和超过200款动漫衍生产品的二次开发著作权。自2011年7月开园以来,园区内总产值已累计达到20多个亿,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

园区斥巨资打造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181秀场。秀场面积为1811平方米,配备国际顶级声光系统。自2011年7月投入使用以来,已承接了时装、文艺演出、大型比赛、新车下线、高档酒会、艺术展览、摄影展等大型公益和商业活动100余场,活动规格高,影响范围大,接待参观人员近万人。此外园区自主策划并举办的一系列公益文化活动,如湖北地区创意推动人物评选、楚天181文化教育公众项目公益文化影像展等,一经推出便深受好评,为提高城市居民的艺术素养、丰富城市居民的艺术文化生活做出了新的贡献。181秀场已成为园区主办各种高档文化和商业推广活动最重要的平台之一,是园区展示形象的窗口、提升品牌的亮点,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将作为湖北省发展创意产业的龙头,逐步培育和集聚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媒体企业和创意设计企业,带动湖北及中部地区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在园区运作成熟并将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后,园区将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异地复制,实现一园多区,做大做强181文化品牌。

第二,努力打造激光主题公园。

该项目包括激光文化主题公园的规划、开发和经营,激光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和商品房地产的开发,激光工艺品和旅游衍生品的设计生产,工业激光设备制造和激光加工等。

目前已与悟石光电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共同组建泛亚光电文化湖北有限公司。与此同时,项目组考察了若干项目选址,包括181创意园秀场(小型激光秀)、东湖牡丹园(中型激光主题公园)、辽宁鞍山高新区(大型激光主题公园、激光工业地产和商品房地产)。其中,181秀场项目已在进行激光演艺设备布局设计;东湖牡丹园项目,已与东湖风景区有关领导达成意向共识,并拟编入东湖西岸开发规划;鞍山高新区项目,当地热切希望项目落地,现正就地价和投资强度进度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商洽。

第三,积极开发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市场是近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涉猎的又一个新兴文化领域。2011年,集团正式组建艺术工作室,依托楚天都市报的主流媒体资源优势,全面掘金艺术文化产业,探索出一条以书画艺术品销售收藏为主、并以艺术文化为切入点、为广告客户提供整合营销方案的新路子。一年多来,举办了20场展览活动,出版了15本画册,共计销售艺术品近400件,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目前集团正在建设艺术馆和筹备艺术杂志,进军艺术拍卖市场,力争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为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的本地最具规模和专业能力的艺术运营机构。

3.在文化型混合产业上,文化与其他产业结合,打造文化差异性产业

第一,文化与房地产相结合,打造文化产业城。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投资房地产开发已经有十多年,近年来地产投资的步伐明显加快。楚天房地产公司目前开发、运作的项目已有6个,开发量达200万方:楚天都市金园住宅全部售罄,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利润突破1亿元,超额完成集团下达利润指标,目前进入物业管理阶段;荆州楚天都市佳园项目去年分三期入市销售,期期供不应求,2012年销售房屋900套,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进入滚动开发良性循环;2012年8月,成功拍下荆州第二个项目122亩地块,二级市场开发规模不断壮大,使荆州整体开发量突破100万方;2012年11月1日,以起拍价摘得中北路滨湖项目,为集团和公司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正在设计及土地拆迁阶段;借船出海、乘势而上,与恒大集团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汉阳前进村的“御景湾”项目,开发量达30万方,目前处于土地拆迁、即将施工阶段;与兆嘉乐业集团签订购地协议,购买位于黄家湖的280亩土地的使用权,大胆参与城中村改建项目,目前处于规划设计阶段;积极筹备“随州—中国编钟音乐之都”项目,该项目是省委宣传部十分重视的文化产业项目,首期土地开发预计超过2800亩,如建成则将成为有史以来省内极为罕见的超航母级文化产业城,目前已与随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在筹划成立策划咨询公司、园艺工程公司、贸易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形成完整的地产开发产业链,迈入湖北房地产公司第一方阵。

第二,文化与酒业相结合,倾力打造“珍珠液·三国源”文化产业集群。

2012年12月,集团以控股珍珠液酒业为契机,做深酒文章,倾力打造“珍珠液·三国源”文化产业集团,在五年内发展为年产销量1万吨、年产值30亿、力争50亿的大型酒业集团。该项目已于2012年12月与珍珠液酒业签订《股权转让框架协议》,2013年2月与南漳县政府、珍珠液酒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投资合同》。

4.在资本运营上,股权投资快速起步

集团在金融、消费及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方面已经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投资湖北银行2200多万股,占其股本0.68%;投资三峡农村商业银行4000万元,占其股本6.67%;投资深圳市光华伟业实业有限公司1000万元,占其股本2.222%;投资武汉威明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0万元,占其股本10.00%,该公司已于2012年12月28在新三板挂牌交易,集团所持股权市值近800万;投资武汉颂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500万元,占其股本11.11%。

综上所述,从整个产业结构上看,经过多年的运营和摸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基本建立了包括传媒业、非传媒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型混合产业三种基本产业类型以及资本运营在内的3+1多元化文化产业结构,它们构成一个延续性的整体,以文化为主线,充分发挥了集团的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有力地支撑集团的后续发展。

三、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

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多元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来看,取得成功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处理传媒产业与非传媒产业的关系,优化产业结构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以传媒主业为生存根本,在进行多元化拓展的同时,始终把办好媒体作为第一要务。发展非传媒产业,不是为了削弱传媒主业的主导性,而是为了反哺传媒主业,壮大传媒主业。

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同时,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总体而言还没有找到一条既符合报业经营又符合网络经营的路子,像大楚网、十九楼这样比较成功的案例并不太多。因此传媒集团的多元化扩张,一方面必须以在文化传媒产业领域本身的扩张为主,另一方面也不得不选择诸如房地产、金融投资等其他能够带来较大利润的行业,通过这些行业积累的资金反哺传媒主业。以非传媒产业促进传媒产业,使得传媒主业不断发展,这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十报告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传媒集团作为宣传舆论主阵地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因此,传媒集团的多元化扩张,必须以传统媒体为基础,以新媒体为重点,以其他产业为推动力,决不能动摇传媒主业的主导地位。

2.立足自身优势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多元化发展

传媒集团的多元化不是凭空选择一个与传媒主业无关的产业,而是要在传媒主业创造的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高成长性产业。因此,传媒集团的相关多元化发展,必须在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深度整合融合自身优势资源的前提下进行。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多元化发展主要是立足于自身的三大优势资源:第一是强大的品牌资源。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及旗下媒体,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和服务力。党报集团在进行产业拓展时在沟通协调政府、市场等各方面资源方面也具有天然优势,这样的品牌资源是大多数企业不具备的。第二是传播资源。目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拥有一条包括报纸、杂志、网络、户外等多种媒体的完善的媒体产业链,发展新行业新项目,要特别注意整合集团的媒体资源进行推广。第三是客户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楚天都市报十多年的经营和积淀,集团在湖北市场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这是任何外来媒体机构无法比拟的。这些资源,既可以在更广泛的媒体平台进行整合利用,更可以作为进军新行业的合作伙伴。

因此,传媒集团在进军新行业时,既必须对面临的严峻市场形势和强大竞争对手保持冷静的认识,也必须全面分析并放大自身的优势资源。比如腾讯网和楚天都市报的合作,就是看中了楚天都市报强大的新闻采集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而集团之所以能够和珍珠液酒业最终达成合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集团拥有的强大的宣传推广网络。

3.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

任何投资行为都必须审慎衡量风险,以新闻传播和广告经营为主业的传媒集团进军此前不甚熟悉的新兴领域,尤其需要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严控投资风险。我们看到也有很多传媒集团投资非传媒业务有着失败的教训。为了控制风险,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投资新兴领域时始终保持着十分审慎的心态。首先,集团所选择的项目是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和企业。比如所投资的三家银行,大都有所在地区政府或龙头国企的股份,且都将上市作为中远期目标,其经营的基本面有着充分的保证。投资珍珠液酒业,也是因为襄阳市委市政府有着将襄阳酒业做大做强的长远规划,在各方面为集团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其次,集团坚持“借船出海,借力快上,借势发展”的发展思路,选择具有实力和品牌的知名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集团在合作过程中保持十分开放的心态,既可以控股,也可以作为战略投资者。比如汉阳前进村地产项目,就是选择和国内知名开发企业恒大进行合作。荆州楚天都市佳园项目,也是由在荆州本地开发十多年的成熟地产公司主要操盘。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和这些品牌企业的合作,既分散了风险,又可以借助其成熟的开发经验锻炼和培养人才。

4.人才培养是多元化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