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生活饮用水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26-02 中图分类号:R 123.9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63
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与居民健康息息相关,不安全的饮用水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解百色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现状,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我们于2009年对该市集中式供水水质进行了采样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对2009年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质监测检验报告191份,检测的常规检验项目30项进行分类整理分析。
2.检测方法 按照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进行检验。检测指标包括感官性状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一般化学指标(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铝、挥发酚类、硫酸盐、氨氮、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亚硝酸盐氮、耗氧量),毒理学指标(氟化物、氰化物、硝酸盐、砷、汞、六价铬、铅、镉、硒)和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3.评价标准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进行评价。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该水样不合格。
4.统计学处理 合格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结果
1.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情况 检测的191份水样中,合格87份,总合格率为45.55%。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32.91%(26/79)、57.14%(24/42)、52.86%(37/70)。不同采样点合格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00,P
2.检测项目合格情况 每个样品检测30项指标,不合格项目共有7项,为菌群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锰、铁、氨氮。其中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仅为62.83%,其余指标合格率由低至高依次为:浑浊度(68.59%)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百色市集中式农村饮用水供水水质除浑浊度、锰、铁、氨氮及细菌指标外,毒理学指标及其他项目的检测均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的水质卫生问题为:①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学指标的合格率较低,其中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单项总合格率分别为62.83%和80.63%。提示影响水质主要因素是微生物污染,这主要由于百色市农村饮用水部分为简易集中式供水;供水点周围基本无卫生防护地带;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缺乏消毒设施或消毒设施使用不当等原因所造成。因此,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污染状况应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总大肠菌群污染严重,是评定饮用水被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粪便内可能存在的一些肠道致病菌微生物,是肠道传染病介水传播的潜在隐患[3]。②浑浊度超标:浑浊度合格率偏低,仅为68.59%,不同采样点水样浑浊度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起水源水进入管网后,浑浊度合格率下降的原因是一些取水点水源过于暴露且没有任何防护;集中式供水单位忽视对供水卫生的管理,卫生设施陈旧老化,对破损、老化的供水管网没有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造成输水管道破损出现渗漏,一旦停水管外淤泥负压渗入管内,管网水就会出现浑浊[4]。③金属指标超标:主要是铁、锰金属超标,地质原因是造成超标的因素;此外,还可能与输送饮用水的管道材质有关[5]。
综所上述,百色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质量不容乐观,样水超标项目多,且在检测的所有水质项目中,微生物指标超标较为严重,而微生物污染很容易引起水源性疾病的流行。因此,选择水源除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外,对取水点要采取严密的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人畜粪便对水源造成污染。在农村改水工作中,改水、改厕、管理垃圾粪便和改造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并对水质进行必要的净化和消毒。针对检测水质中出现的一些浑浊度、铁、锰等超标项目,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水改资金的投入,采取混凝、沉淀、除铁、除锰等特殊处理,对破损、老化供水管网等设施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同时加大给水的净化和消毒措施,加强饮用水水质监督监测和饮水卫生的宣传教育,切实保证广大群众饮水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制与监督司.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S].北京:20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S].北京:2006.
[3]钟格梅,陈 莉,李裕利,等.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3):556-557.
[4]邓文轩,丁志军,李云甫,等.祁阳县生活饮用水供应卫生现状及对策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778-779.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全县7家城镇集中式供水水厂,186个行政村集中式供水站(点),40所学校与幼儿园。
1.2 监测点设置与监测频率
1.2.1 镇集中式供水水厂 出厂水、末梢水每季度监测1次,每家水厂设3个管网末梢水监测点。
1.2.2 集中式供水站 对186个集中式供水站(点)水源水、末梢水每年监测1次。
1.2.3 学校与幼儿园供水 饮用水每年采样监测1次。
1.3 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
水样的采集、保存与检验方法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中的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结果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进行。
1.4 监测指标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污染指标、微生物指标,共21项。
2 结果
2.1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全县各类生活饮用水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项目中,肉眼可见物、浑浊度合格率最低,分别为89.82%和93.47%,pH值和锌指标分别有1次不合格。其中城镇集中式供水肉眼可见物、浑浊度合格率为96.18%和96.95%,农村集中式供水肉眼可见物、浑浊度合格率为84.21%和90.43%,学校、幼儿园供水中肉眼可见物和浑浊度合格率均为97.67%(表1)。
2.2 毒理学指标
监测的三类饮用水毒理学指标(砷、氟化物、硝酸盐)合格率均为100.00%。
2.3 污染指标
除学校、幼儿园供水氨氮指标有1次不合格外,其余项目(亚硝酸盐、耗氧量)合格率均为100.00%。
2.4 微生物与消毒剂指标
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低,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72.32%和76.76%,游离余氯合格率为65.27%。其中城镇集中式供水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和游离余氯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合格率。学校、幼儿园供水的微生物与消毒剂指标合格率均大于97.00%(表2)。
3 讨论
我县对生活饮用水工作高度重视,从2007年起实施了新一轮的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有较大提高。从总体监测结果看,饮用水主要不合格指标为肉眼可见物、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游离余氯,该6项指标2009年的合格率比2007年(肉眼可见物86.56%,浑浊度89.75%,菌落总数88.21%,总大肠菌群60.47%,耐热大肠菌群63.42%,游离余氯48.36%)均有提高。但在日常监测中发现,改水后水厂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水处理工艺不完善,消毒不规范和不充分等问题,导致部分指标合格率仍较低。农村集中式供水中的游离余氯合格率最低,为42.58%,但也较2007年的35.76%有提高。其余所检项目合格率都接近100%。城镇集中式供水和学校、幼儿园供水各项指标合格率均较高,合格率高于农村集中式供水。
关键词:饮用水;水样;微生物;检测
达日县山脉连绵,沟谷交错,黄河流经境北340km,有大小河流70余条。属高原半湿润高寒气候,年均温-1.3℃。年均降水量605.8mm。全县辖九乡一镇,总面积14842.47平方公里,纯属牧业区。近几10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遭到恶化, 出现高寒草原与高寒草甸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湿地功能退化、湖泊数量和面积减少,河道断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饮用水质量优劣与人群健康关系密切,饮用水水质监测是确保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监测手段[1]。为掌握达日地区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监测水样,了解饮用水安全,保障农牧区饮用水卫生安全,维护牧民群众身体健康,我中心于2013年对我县4个监测点28份水样进行卫生细菌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1.1水样来源及分类 分别采集于达日县3个集中供水点和一个分散点共采集水样28份,其中江河水24份、泉水4份。全年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各进行一次监测。
1.2检测方法 GB5749-2 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2-3]进行水样的采集和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的检测。
1.3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采集与保存》(GB/T5750.2-2006)中规定要求进行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
1.4评价标准 按GB生活饮用水微生物卫生指标: 细菌总数 ≤100cfu/ml,致病菌、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2 结果
达日部分地区水质微生物总合格率及分项合格率均低,前者53.57%,后者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分别为7.14%和35.71%,从水质种类看,总合格率较高的是泉水,但其达标率只有75%,说明各类水质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粪便污染和环境污染(见表1~2)。
3 讨论
3.1本次对达日县28份卫生细菌检测结果,总合格率及分项合格率均为低下水平,前者为53.57%,后者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分别为7.14%和35.71%,各种水样卫生细菌合格率均在54%以下,表明我县部分地区各种水质均受到粪便和环境的严重污染,水质卫生善较差。
3.2本次调查检测的各种水质在牧区都被用做生活饮用水,尤其江、河水是人畜共饮的水。达日县没有污水处理厂,生活用水直接排入河水中,而饮用水来自紧邻河边的井水或河水,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水的质量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但人群保护水源意识淡漠,河水附近建立厕所、垃圾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等污染物常见,本次调查,大肠菌群合格率较低,水质受到污染。提倡群众多喝开水、常洗手等措施,培养群众良好的卫生习惯,防范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3.3我县城镇人口较集中,饮用水多为河水或井水,尽管部分单位有简易自来水,但都系直接从河水或井水中提取,未经任何过滤消毒处理,实验证明,这种自来水与河水污染程度无异。如遇肠道病菌污染水源,就可能在城镇中引起大规模的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3.4根据此次水质卫生细菌检测结果,应引起我县卫生监督和行政主管部门对生活饮用水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水质卫生监督管理和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距水井30m以内有厕所,垃圾堆等污染源存在,井水加盖,泉水周壁加固密封,江、河水要人畜分饮,自来水应按《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要求,经统一净化和处理后再通过输水管网送至用户,保证饮用水卫生质量。广泛宣传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不喝自生水、不在井、泉边洗涤衣物等,避免水体污染。
参考文献:
[1]于涛,王学海,孙鑫海,等.四平市2009-2011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2,12(6):485-486.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措施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和广大的重点,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喝上干净水”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是说:管好水、用好水是我们政府的工作需重点。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1、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是导致饮用水水质变差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农药、化肥、洗涤剂等大量使用,只是许多饮用水源收到污染,水中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村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易导致疾病流行。村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也对水源水质造成影响。在水井周围30米范围内的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等污染源,尤以分散式浅井水源受污染较严重。
2、饮水工程问题
以往兴建的饮水工程,从总体上说,工程数量多、规模小、设施简陋、报废率高。遇干旱年份或干旱季节,保证率低。随着水质污染加重、降雨减少,相当数量的饮水工程已失去了应有的功能,缺水人口出现反弹。
3、管理问题
分散式供水管理不正常,卫生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水质检验工作开展不正常;大部分制水设施简陋,过滤池、沉淀池及水源周围淤泥长时间没有进行清理,水质净化消毒运转不正常等,大部分供水站没有安装消毒设备,操作随意性比较大,消毒剂用完不愿继续购买,等于消毒设备虚设,大部分利用漂白粉消毒,起不到长效作用,没有发挥消毒设备作用。
二、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技术措施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设计到若干方面,从技术角度着眼。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论证水源
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水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升;方便程度——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20分钟;保证率——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95%。以四项评价指标和居民负担得起为依据,对水源水量和水质的可靠性进行充分论证。水质是农村饮水安全的关键,应重点考虑。
2、进行水质处理
地表水因与外界接触,容易混入其它各种有害物质,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所以往往有色、嗅、味。为了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对原水需进行处理或消毒后再饮用,一般采用的处理方法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混凝是利用加入药物包括混合、反应两个阶段,混合产生凝聚和絮凝作用。混合阶段要求混凝药剂能均匀地分布于水中,创造良好的水解和聚合条件,使水中的悬浮物形成微小絮体,经相互碰撞、吸附,逐步形成大而较密实的絮体。絮体再进入沉淀设备,因重力分离作用,大部分絮体沉淀下来。混凝和沉淀可以在澄清池钟完成。沉淀后的水再经过过滤设备,使水的浑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病菌也被大量除去。因此,混凝、沉淀和过滤式保证饮水安全的重要工艺。过滤后的水还要经过消毒,已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3、努力提高饮用水晋级率
饮用水是指原水(地表水或地下水)经过净化、消毒处理后,加压力,通过网管送到用水户。饮用水具有安全、方便等优点,是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议采用一体化消毒设备处理的供水形式,比较安全、可靠。应大力推广。
三、保障农村饮用水工程安全的措施和方法:
1、加强水源点的保护措施
(1)水源点保护,是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的垃圾、厕所、猪圈靠近水源点,有的井口不封闭,有的取水点靠近排污口。水源保护必须与水质处理相结合,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2)地下水源保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开采方式、污染源分布等条件确定,单井保护半径不小于50米。
(3)地表水源保护范围为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水域及两岸各100米,并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2、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方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要提高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认识。而是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工作的领导。三是要抓紧理顺水务管理体制。四是要广泛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2)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农村饮用水工程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建议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首先,各级政府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将农村改水项目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并逐年增加。其次,对大型的农村饮用水工程要积极组合包装立项,争取国家、省、市支持。第三,有条件的乡镇应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第四,坚持“谁投资,谁受益”政策,鼓励支持民间资本介入改水项目建设,采用市场化运作,多方筹措,解决改水资金不足。第五,从村集体资金中提取一部分和由用户自筹一部分。
(3)强化服务,严格管理。水质监测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要加强疾控机构建设,落实人员和经费。尽快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定期不定期地对各类饮水系统进行水质监测,通报水质状况,指导农民饮用安全水,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对集中式供水工程,要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要加强对农村打井取水的监督管理,禁止和限制任意地下水大流量取水。
(4)防治污染,保护水源。加强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是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的治本之策。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水源资源保护工作力度。第一,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定管理办法,加强水源涵养。第二,大力防治工业污染。第四,抓紧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垃污水的处理。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干净的生活饮用水,其评价指标包括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保证率等四项指标。水是生命之源,发展农村供水、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农村居民生存的基本需要。
1.1资料来源
监测数据来源于2013年各监测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之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系统中,枯水期和丰水期初审上报的数据。
1.2监测指标
微生物学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毒理学指标(砷、镉、铬、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溴酸盐、甲醛、亚氯酸盐、氯酸盐)、感官性状(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一般化学指标(包括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和消毒指标(根据饮用水消毒剂使用情况确定相应的指标,如游离余氯、二氧化氯、臭氧等)。
1.3水样评价要求
水样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执行,水样的所有检测指标全部合格,水质即为合格;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即为水质不合格。
1.4质量控制
由于监测县(市)的实验室条件所限,部分监测指标无法开展,水样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安排测试,保证水样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及项目的完整性。
2结果
2.1单项指标合格率
塔城地区共上报228份水样,各监测县(市)均有部分单项指标超标,超标率最高为托里县(8.59%),额敏县最低,各监测县(市)单项指标超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5076,P<0.05)。单项指标以总大肠菌群超标最多共83份,超标率36.40%;其次是耐热大肠菌群55份,超标率24.12%;菌落总数48份,超标率21.05%。
2.2水质监测各项指标检测情况
228份水样,共测7752项次,总超标率5.77%;除消毒指标外,微生物指标超标率较高,其次是感官指标;毒理学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较低,见表2。
2.3枯水期和丰水期监测情况
监测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各114份,共检测570项次,枯水期水质检测指标超标数和超标率分别为139份,24.39%,丰水期为166份,29.12%,枯水期和丰水期除消毒指标外,毒理学指标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59,P<0.05),即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059,P>0.05)。
2.4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检测结果
抽检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各114份,共检测570项次,检出出厂水水样不合格140份,超标率24.56%,末梢水165份,超标率28.95%。除消毒指标外,出厂水和末梢水微生物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54,P<0.05),即末梢水超标率高于出厂水。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