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1 措施

1.1 围绕护理质量抓落实

1.1.1 根据《山东省综合医院评价细则》的标准要求,改进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并通过检查、督导、监督、评价等方式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特别是对服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重点监控,真正做到管理正规化、工作制度化,使一切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1.1.2 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实行全院一盘棋,培养以“年轻护士全科化”为导向,按计划进行科室轮转。根据“患者需求”的原则,将工作时间化整为零,指导科室弹性排班,加强节假日、休息日、单岗值班期间的护理人力配备,安排好一线听班。排班做到老中青搭配,相互协作,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在完成护理任务的前提下,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

1.1.3 鼓励护士自愿呈报护理不良事件 创造一种报告与学习的环境,公开讨论错误,分享经验。通过上报制度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警、识别,定期分析原因,交流对应措施等活动,达到减少护理缺陷的目的,使得护理风险的管理有章可循。

1.1.4 严格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为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每月从各科室抽取危重、典型、疑难病历进行评审,梳理共性、个性问题,及时反馈与整改。尤其强调要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护理记录要符合及时、完整、客观、准确、合法的原则。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院内统一规范,强化督导落实,使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一步提高。

1.1.5 强化院感意识,改善医院环境,确保环境安全 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加强了重点部门的督导检查,从而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另外对可能引起患者损伤的服务设施要设立醒目标志和说明,在潮湿的地方设“小心地滑”的警示牌,在所有电器设施处设使用说明及“小心触电、烫伤”等提示。

1.1.6 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 按计划对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进行“三基三严”的分层培训,以强化基础、提高技术、改善服务为目标。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选送护理骨干参加各类短期学习讲座、进修班。对于专科新业务、新技术定期进行讲课与护理查房,并定期组织理论及操作技术的考试和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1.1.7 规范护理标示 在住院流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护理标示,提示护士在进行治疗处置中注意综合分析,根据各类患者的不同病情、状况进行个体化护理。如:提示性的标示:“手腕带”、“过敏史的标示”、“预防跌倒”、“为了您的安全,请您不要自己调整滴速”等。通过护理标示的有形展示,有效地规范了护理行为,不仅没有增加护理量,而且提高了护士规范化、正规化操作水平,并注意不断集思广益,发现问题,完善标示。

1.1.8 后勤支持 增强医院后勤为临床服务的意识及共同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指导思想,减少护理人员外出领物、划价计费、取药时间,确保各种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到位,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2 重视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教育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条件,经常进行护理安全、卫生法规的安全教育,使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通过对全体护理人员(含实习生、进修生、陪护)进行全程的安全教育,使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在实施护理行为的过程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差错和纠纷。

1.3 开展“亲情护理服务”活动,提升服务质量 活动的工作重点是要求护士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心身呵护与关怀,做到巡视在病房,服务到身边,主动、及时、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及病情变化,并率先履行人性化关怀服务,换位思考,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不是亲人胜亲人”,使过去僵化的护患关系转变成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亲情关系。

1.4 护士礼仪、服务态度培训 在护理工作中,往往因为语言不当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因此护理部分批分次开设礼仪规范培训班,保证全员参加培训。并制定了各种岗位的规范语言,受到较好的效果。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术前访视安全管理手术室护理护理质量

外科患者主要治疗手段就是手术治疗,许多患者因为病情对情绪造成严重影响,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加大了手术应激反应,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1];而且手术室是临床治疗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场所,有许多医疗护理人员进入,因此更需要严格的管理模式。临床护理中提高护理质量便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临床相关人员一直在找寻合适的方式进行手术室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使手术环境更加安全。本文主要探讨术前访视联合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特从本院抽取80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的4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参照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9岁~73岁,平均年龄(47.65±8.32)岁;手术类型:23例普外手术,10例妇科手术,7例骨科手术。随机抽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9岁~74岁,平均年龄(47.89±8.86)岁;手术类型:22例普外手术,11例妇科手术,7例骨科手术。2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手术方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有:环境护理、术前器械准备,护理人员在收到手术通知后应及时调整手术室温、湿度,将手术器械准备妥善。结束准备工作后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女患者手术应避开月经期。试验组采用术前访视联合安全管理,即:①术前访视:术前访视应在术前1天进行,主要执行者为巡回护士。首先应对患者健康资料进行收集,在巡回过程中为患者介绍自身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降低患者的手术应激心理,并且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术前访视时巡回护士应首先让患者认识自己,告知患者来巡视的目的,并且取得信任。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适当讲解相同病例的成功案例,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并缓解其不良情绪。为患者介绍主治医师以及麻醉师,让其对施术者有一定了解,并告知患者施术者进行过的手术成功案例,增加患者信任感。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要详细回答,消除患者顾虑,增加治疗依从性。术前告知患者要休息充足,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手术。②手术风险护理评估:临床护理中,由于护理人员经验不同,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操作技能水平不一,因此在术前经常发生注意事项交代不清等现象,甚至术前准备不够妥当,导致手术延迟;手术室是疾病治疗的重要场所,每个月均会有许多护理人员进去学习,监督常常不够严格。手术量不断增加,也需要加大学习护士的巡回;护士在进行器械学习的时候,常会出现失误,造成差错;护理人员因为对器械操作不够熟练,常被利器伤,导致院内感染严重。③安全管理措施:护士长应增加对于护理人员的考核强度,保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科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增强人员管理,人力资源缺乏的时候不可随意安排学习新护士进行巡回,宁愿增加经验丰富护士的工作量;可使用情境模拟对护理人员进行训练,加强护理人员术前访视的操作能力以及技巧,让其可以在情境模拟中懂得如何更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应变能力得到提高,更具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医院还要对护理人员排班进行合理安排,舒缓其工作压力,让其不管在遇到什么事情时都可以用最佳状态来面对;若在器械使用中受伤,应及时对伤口以及器械进行处理、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

护士长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包括专科知识熟悉度、工作责任心、服务意识、安全护理能力以及专科技能操作能力等5个方面。每个方面共10个问题,总分为10分;大于5分为合格;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低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较为重要的科室之一,也是较为特殊的医疗场所。其护理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手术结果[3]。有关研究证明,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主要因为管理不当所导致,还有就是医疗技术水平[4]。在进行手术时若能为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以有效改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让其更加了解手术过程。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安全护理模式主要是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的一种方式,让患者在管理中提高对于术前访视的操作熟悉度,患者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更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安全程度更高[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低于试验组(P0.05)。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以使其更加了解自身疾病,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同时术前访视还可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让其享受到更加良好的术前护理干预。综上所述,手术室进行术前访视联合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可提高护理干预效果,使手术更加顺利,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凤和.术前访视联合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3):361-362.

[2]吴琴梅,刘振华.医护联合术前访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7,25(4):304-306.

[3]王云云.手术室护理人员术前访视对围术期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11):18-21.

[4]徐智萍,李婷君.手术室联合病房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患者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程度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7):1368-1369.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科门诊;安全管理;提升;护理质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79-02

安全管理(Safety Management)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儿科门诊输液是儿科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具有环节多,工作量大,患儿停留时间短,年龄差异大,输液人数多,药物种类多等特点,这给输液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所以通过护士的主动巡视与家属的积极参与,针对儿科输液难于管理,提出具体措施,通过实施,降低风险隐患。现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2月——2011年5月儿科门诊输液中心,因输液引起的医疗纠纷7起,有3起因输液速度过快所致,其中护士原因1起,患儿家长原因2起;有2起因护患沟通不到位,家长不理解而投诉;1起因护理查对不严,患儿少输液体所致;其它原因1起。

2风险因素分析

2.1输液速度过快是输液纠纷中最严重的原因

2.1.1医院管理层认识不足有研究[1]表明,护士对控制静脉输液速度认识的整体水平差距较大,护士对输液速度的巡视观察不够,巡视时仅注意液体是否输完、何时更换液体、有无渗出等,而忽略了对滴速的观察。这反映出临床护士对控制静脉输液速度认知上的不足,也暴露出护理管理上的严重缺陷及功能制护理工作模式的弊端,同时说明护理管理者缺乏对控制静脉输液速度内涵的足够认识,护理伦理道德观念不强[2]。

2.1.2患儿及家属对输液速度控制的认识不足患儿及家属缺乏控制静脉输液速度重要性的认识,当患儿输液时间过长,就表现出烦躁、哭闹与不配合,部分家长就会擅自加快输液速度,缩短患儿输液时间,以达到患儿或者家长的目的。

2.2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够是主要原因

2.2.1护士风险意识不够,与患儿家长缺乏有效的沟通由于儿科门诊工作量大,输液环境嘈杂,护士容易出现急躁情绪,穿刺时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交流沟通,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3]

2.2.2健康教育不到位护士未告知家长患儿输液的目的、速度、药物性质及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导致家长自行调节患儿输液速度或者离开观察区域输液;护士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够,尤其是对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了解不够,无法对家长进行预见性的告知,当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时,家长难以理解而引发纠纷。

2.2.3巡视不到位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经常出现脱针、液体外渗、输液不畅、速度过快或过慢、高热惊厥、输液反应等一系列意外情况发生,护士不能主动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导致家长不满,引起投诉。

2.2.4护士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主要是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年轻护士,是发生纠纷的高危人群,低年资护士护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低年资护士多为90后独生子女,吃苦、包容精神欠缺,加之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缺乏与病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当出现问题时不会应对而引发纠纷。

2.3查对不严是引发纠纷的次要原因

2.3.1配错液体门诊患者输液时间集中、拥挤,输液治疗工作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使护理差错的发生概率增多[4];药品种类繁多,药名复杂,同一种药物,有化学名、商品名、译名等,容易因药名混乱引起差错;护士对新药知识缺乏了解,工作不认真,不到位,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尤其是药品名称、用量)或配药过程疏忽,用错溶媒等。

2.3.2输错液体主要表现为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只叫排队号或者患儿姓名,因输液环境嘈杂、家长注意力集中在患儿穿刺过程中、部分家属年老反应欠灵敏、患儿名字读音相近便盲目作答[5],家属认为护士是不会错的,因此,没有进行核对而发生输液错误。

2.3.3少输液体资料显示7起医疗纠纷中一起是因少输液体,导致患儿重新穿刺,引起家长不满而投诉,主要原因是部分患儿因病情需要,需连续输液两瓶或者三瓶,输液时护士告知不清、拔针时护士又未认真查对,导致液体未输完就拔针,而引起家长投诉。

3安全管理措施

3.1制定规范化的输液流程

3.1.1依托我院信息化平台,在儿科门诊推行电子处方、输液排号、电子叫号系统,家长拿着输液排号在等候区等候,通过电子叫号系统,家长有序地带着患儿进行输液,当轮到该编号时,操作护士采用反问式查对方法和家长共同核对患儿姓名、输液编号是否一致,实行信息化后,没有因患儿姓名相同造成错用药现象。

3.1.2实行接药、配药、输液、拔针签名负责制,护士接到输液单后,首先查对皮试结果,再核对药品名称、剂量、用法、质量等,符合要求后在输液单上签名;另一护士重新确认输液单、医嘱及输液排号、姓名、年龄、药名、剂量及用法等无误后方可配制并签名;患儿穿刺时,操作护士和家长共同核对患儿姓名、输液编号,再次核对药名、剂量及用法无误后签名;患儿拔针时,巡视护士再次核对姓名、输液编号、药名、剂量及分瓶标示[6],无误后拔针签名。实行签名负责制后,配错、输错、少输液体现象明显减少。

3.1.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核对意识,将“你做好了三查七对了吗”用红色字体制作警示卡张贴于治疗台、操作台等醒目位置,时刻提醒操作人员要进行三查七对工作[7]。

3.2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3.2.1输液中加强巡视①根据输液患儿的人数,配备不等的专职巡视护士,依据不同时段患儿的输液需求,实行弹性排班,巡视护士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②由于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完善,身体不适时不能及时表达,因此护士应仔细观察患儿的哭闹、手势等非语言动作,对于2岁以内的婴儿注射常用药物时,尽量选用头皮静脉穿刺,穿刺时应避免耳后、枕后静脉,便于观察及护理。③巡视的内容包括: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精神情况;注意有无发冷、心悸、胸闷、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输液部位针头有无移位、脱落,局部有无肿胀、外渗,胶布有无脱离等;液体是否输完、速度是否合适,输液管道连接是否完整,有无空气进入的危险等。通过巡视护士的来回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因速度过快、空气进入等引起的不良反应。

3.2.2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儿科门诊输液的健康教育应采取家长教育为主,患儿为辅的方法。①口头宣教:患儿等待输液的过程中,由辅助护士1名与患儿家长和大龄患儿进行简单易懂的药物知识、治疗效果、护理方法的宣教,特别强调输液过程中自行调节速度及擅自离开输液区的危害。②书面宣教:结合小儿多发病、常见病和传染病特点发放健康教育小处方;针对家长自行调节速度及擅自离开输液区的现象,在等候区、输液区、观察区、入口、出口等醒目位置张贴各种动物图案的温馨提示卡,如“为了宝宝的安全,请您不要离开输液区”“输液过程中,请家长不要自行调节速度”等引起家长的注意及重视。③电视宣教:在输液等候区悬跨大屏电视机滚动播放健康知识、护理常识及技巧。

3.3防范护患纠纷

3.3.1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每月开展1-2次护患沟通会,针对病人的需求和不同阶段护士的需求制定科学、可行的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对输液中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相关的处理流程。年轻护士实行导师负责制,护士长经常对年轻护士不定期、不定时进行口头提问或考核。经常组织新、老护士交流座谈会,相互取长补短,交流经验,提高服务质量及技术能力。

3.3.2加强儿科护士风险意识定期组织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儿科护士充分认识风险及风险评估,并加以防范。对护士强调护理安全措施不仅落实在对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落实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儿科特点,优化输液流程,制定双核对制度、签名负责制度、专职巡视护士职责等,并严格执行。

3.3.3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目前护患纠纷投诉中,患者最不满意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护士缺乏耐心,解释简单,沟通交流障碍。护理人员的沟通任务不仅仅是通知患者有关的疾病和治疗信息,还要通过评估患者的焦虑、表达理解与同情、提供舒适和支持等,创造一种治疗性的有效的护患关系[8]。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进一步实施,病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使护士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9]。因此,护士就要转变观念把原来被动问答式的交谈,变为主动与家长进行交谈、沟通。如在穿刺不成功时,要以真诚的态度向患儿及家长表示歉意,并给予解释和安抚。

4效果

我院儿科门诊输液中心在领导的重视下,加强患儿输液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护士的主动巡视与家属的积极参与精诚合作,强调注重细节、环节管理,认真落实并履行查对制度,使患儿得到了安全、高效、快捷的输液服务,受到患儿家长的高度赞扬,输液满意度(调查1次/月)由过去的85%上升为95%以上,降低了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长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雪玩.在院患者静脉输液速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8):102-103.

[2]龚梅,黄勤.静脉输液速度管理风险的护理经济学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11(24):70-71.

[3]郑亚华,输液室护士受暴利行为侵袭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杂志,2005,4(3):229.

[4]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 防范护理差错.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5]黎小云.门诊输液患者的查对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A):72.

[6]杨玉梅,黄波,胡锐.输液“温馨提示贴”在儿科输液中心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1,12(17):96-97.

[7]汪四花,林芬,沈国霞.质量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Q61.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3.0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3-0107-02

尿毒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也称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是指各类肾脏疾病导致肾脏功能出现渐进性减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及代谢紊乱临床综合征[1]。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常用治疗方式。血液透析治疗过程较为复杂,且患者治疗时任一环节出现安全隐患或差错均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基于上述背景,笔者所在医院对60例尿毒症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获得显著改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下降。以下对患者的具体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尿毒症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采取尿常规、血常规、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肾功能检查等确诊为尿毒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机体内平衡紊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贫血等症状;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指征患者;自愿配合此次研究过程患者。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肾脏疾病患者;存在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存在精神性疾病患者;意识障碍患者。采取抛骰子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60)和安全组(n=60),传统组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2~77岁,平均(55.3±7.4)岁;病程1~8年,平均(4.3±3.1)年。安全组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3~77岁,平均(55.4±7.5)岁;病程1~8年,平均(4.4±3.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及相关常规治疗、对症治疗等。传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根据患者实施体质状况对患者进行钠盐、液体摄取限制,保证患者钠盐摄取

安全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在传统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1)加强医患沟通。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尿毒症疾病基础知识,可采取视频、图片、书籍、讲座、一对一问答等方式向患者普及尿毒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方式、常见并发症、治疗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正确看待尿毒症,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过程;及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积极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升患者的信任;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积极疏解患者不良情绪,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表达及排解,使患者保持舒畅心情。(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科室需及时组织护理人员的配需,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术培训及考核,组织护理人员参与护理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讲座,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定期在科室召开护理会议,及时收集科室存在的护理问题,分析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及时制定针对性措施并在科室内实施;规范护理人员操作,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操作;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导管的固定,并监测患者临床表现,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3)环境管理。及时为患者创设优质治疗环境,定期消毒、通风,保持合适温度及湿度,并进行空气监测,尽可能减少透析室人流量,保持治疗环境安静,?榛颊呱杓痈叽怖福?及时维护病房器械等,加设安全标识。(4)药物管理。在科室中设立专人进行药品管理及器械管理,由专人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及时向患者讲解各类药物的使用剂量、用法、常见不良反应症状等,嘱咐患者按医嘱用药,避免擅自更改剂量;组织专人学习各仪器的操作使用规范,定期检查器械状况,定期保养、消毒处理等,并在护理中严格按照规范及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2]。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状况。(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状况,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治疗、用药、饮食、生活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越高。(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后生活质量状况。采取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包括生理、躯体、社会、情感四项,每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率比较

安全组患者安全隐患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

安全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为(96.8±2.7)分,明显高于传统组的(85.7±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5,P

2.3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安全组患者护理管理后生理、躯体、社会、情感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病情严重,患者存在严重肾实质损害,且具有不可逆性,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机体内平衡紊乱,引起诸多并发症及脏器损伤,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当前肾脏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使得尿毒症的临床发病率也呈逐渐升高趋势。尿毒症多因急性、慢性肾病进展而来,患者表现为肾脏三大功能丧失,且常引起代谢紊乱症状、全身性中毒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3]。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1 精神科安全管理原因分析

1.1管理方面 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缺乏相应的措施。护理教育薄弱,护士缺乏护理安全意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护理制度没落实到实处。管理监督不得力。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护士超负荷工作。患者多,床位少。患者多,护士少,护理人力安排不合理。管理者思想转变不够,沿袭多创新少;管理重点错位,重检查轻建设。

1.2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护士专业技术不精,粗心大意,护理记录单中存在大量安全隐患。护士服务态度欠佳,解答问题不耐烦,护患沟通不够。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法律知识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精神科岗位本身的高风险性。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

1.3环境与设施方面 危险品的管理及使用不当。医院基础设施及格局不合理,如地面过滑、无床档、电源插座外漏、窗子玻璃是普通玻璃;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备不全。专业仪器不健全或仪器未及时保养维护。

1.4患者及社会方面 患者不遵医行为,不按时服药。精神患者无自知力,不承认有病。精神患者冲动暴力行为患者针对他人或物品的暴力行为,包括冲动伤人、毁物、辱骂威胁等。精神患者自杀及自伤行为,自我伤害行为如有意识的用烟头烫伤自己,用小刀划伤自己。有意想结束自己生命的自杀行为如绝食、跳楼、撞墙、咬舌等。

精神患者出走行为,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其他意外事件如患者跌倒、噎食、给药错误、烫伤等。

2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提高护士安全意识,持续有效的安全教育。精神科护士要注意加强自身安全防护措施,对患者要态度温和;注意沟通技巧;约束患者时有多个医护人员在场,以防暴力行为发生;从正面接近患者;向患者表明安全检查目的;学会有原则的妥协。

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抓关键人员管理、关键患者管理、关键制度管理、关键时间管理。

2.2完善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 管理上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核对制度、各岗位工作职责。

在护理工作中,不遵守规章制度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特别是在患者多,工作忙的情况下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严重冲动伤人、自杀及躯体疾患的患者要严格交接,夜间要巡视到床头,对患者病情变化心中有数。按精神科护理等级要求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3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提高护士业务素质。由于精神科护士严重缺编,达不到规定的床护比,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每年新护士引入,给管理带来新问题。因此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同时要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可通过定期讲座、培训、护理查房,丰富知识,技术过硬,护理文书要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要一致,病情变化记录要及时。

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对高风险时段如夜班、中班、交接班、节假日的管理,注意老、中、青护士的搭配及根据患者病情实施弹性排班。护理任务重时,排加强班协助早八班、晚八班。避免因护理人员少,护理任务重而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2.4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质量控制与考核。严格质量监控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有力措施。形成病区自控、护理部监控、院监控,环环相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安全监控到位,确保护理安全。

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做到"三落实"即组织落实、制度落实、监督落实。

护理质量控制与考核中,注重将PDCA管理理论与持续质量管理改进相结合,以质量第一、患者第一、安全第一作为重点,以质量过程管理与终末质量管理相结合。加强对重点环节的过程控制,将质控管理与考核结合起来,加大考核力度。

2.5加强危险物品安全管理 对患者进行安全宣教,避免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剪刀、针线、体温计、约束带等危险物品必须专人保管、定点放置、班班交接。

新入院患者,外出检查返回病区,家属探视返回病房的患者都要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危险物品应交回家属或统一妥善保管。每周五进行病房安全设施检查,每周不定时对患者进行安全检查并有记录。

加固门窗,办公室、配餐间和治疗室要随手关门。医护人员出入病房时,开门前看看身后有无患者,以防开门时冲出或抢夺钥匙。

2.6加强药品安全管理 病房内基数药品,应专人管理,每日清点并记录。检查药品数量及质量,如发现药品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时,立即停止使用。抢救药品必须放置在抢救车内,定量、定位放置,标签清楚,每班检查,确保应急使用。特殊及贵重药品单独存放并加锁。需要冷藏的药品如血浆、胰岛素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内,以保证药效。

建立病房药品存放、使用规范制度。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与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

高危药品不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有醒目标志。

所有用药医嘱转抄和执行时,要有二人核对、签名。

2.7建立护理"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项目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

接到"危急值"电话,迅速的汇报医生,做好登记并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2.8预防为主,加固护理安全薄弱环节。分析、识别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每月病区召开一次安全讨论大会,护理部进行月安全通报,作为护理人员学习借鉴的资源。

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患者开放程度(一级开放在病房,二级在康复中心,三级开放在社区)和活动范围。有冲动、自杀、自伤、出走危险的患者,在护士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加强安全管理质量检查,并做作好归因分析,加强防范。病区成立安全管理质量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护士长抓好经常性的检查、考核工作,坚持周查、月评,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制订并落实整改措施,将安全护理作为考核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年终做护理质量安全汇总,进行归因分析。教育护士提高安全意识。护士长具体负责,主要抓护理安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