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网络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与域名的标识性相伴的现象是相对应的法律制度贫乏,因而屡屡引起域名与商标、商号等法律其他标识类客体之间的权利冲突,网络域名争议纠纷已经成为近年来涉及网络的最突出、适用法律最为模糊的法律纠纷。目前中国法院受理的域名纠纷案件广泛涉及域名与驰名商标、普通注册商标、企业名称、姓名、商号、知名商品特有名称之间,以及域名与域名之间的各类纠纷。随着众多著名商标例如“ikea”(宜家)、“safeguard”(舒肤佳)等域名纠纷案件的判决,如何正确制定和使用法律解决域名纠纷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法律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上述背景下,最高法院近日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域名纠纷的具体法律理解和适用制定了具体办法,该解释涉及以下内容:
一、关于受理范围
解释第一条规定,当事人因域名注册、使用与已经注册的商标、企业和其他组织名称等发生冲突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民事纠纷,经审查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对于涉及网络域名的其他民事纠纷案件,即使被告为网络域名的注册登记管理单位,只要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也应当予以受理。
该条规定澄清了以往学界中争论不休的三个问题:一是域名是否属于民事权利的一种?曾有学者援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关于不将域名作为知识产权加以保护的建议,认为域名毫无权利或权益属性。 此次解释对域名明确定位为民事权利的一种,有利于对域名实施更全面的法律保护。二是我国法院对国际域名的撤销、变更是否具有管辖权?根据上述规定并结合解释第二条关于涉外域名纠纷的内容来看,我国法院可以受理并审查涉及国际域名的纠纷,并针对案件具体情况判决是否撤销和变更域名。三是ICANN(国际互联网名址分配公司)、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能否作为案件当事人接受中国法院的管辖?解释对此也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这种对国家司法管辖权作扩张解释的做法与国际惯例以及国际私法冲突规范也是相一致的,能够更好地体现国家司法主权和保护域名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二、关于受诉法院的确定
解释第二条分别就域名纠纷的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地域管辖方面基本与高法前段时间出台的关于网络著作权管辖原则相同,即由侵权行为地、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在难以确定被告住所地和侵权行为地的情况下,原告发现该域名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同时针对可能发生的涉外域名纠纷情况,特别规定可以按照民诉法第四编关于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来执行,即对涉外域名纠纷可以由代表机构住所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等连接点所在地的多个法院管辖,甚至只要被告不提出异议并且应诉答辩的,也可视为该法院有管辖权。
级别管辖方面则规定由中级法院管辖。这主要是基于考虑到域名纠纷数量不是太多,但需要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技术知识,规定由中级法院管辖能够更好地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
三、域名纠纷的诉因和案由的确定
解释第三条规定,域名纠纷案件的案由,根据双方当事人争议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并在其前冠以计算机网络域名;争议的法律关系的性质难以确定的,可以通称为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案件。
以往在司法实践当中,往往会出现侵犯著作权、商标权、名称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等两种以上的侵权行为竞合的情况,解释规定诉因可以笼统地成为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这意味着受诉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案情,分别或同时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标等法律。解释同时补充规定:对出于恶意将他人驰名商标注册、盗用为域名的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背公认的商业道德,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适用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
四、如何认定不正当竞争或侵权行为?
解释第四条列明了认定域名注册、使用等行为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的四个必备要件:
1、 原告请求保护的权利合法有效;
2、 被告域名同原告要求保护的权利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3、 被告无注册、使用的正当理由;
4、 被告具有恶意。
上述规定显然吸取了包括1999年9月的《WIPO保护驰名商标联合建议》等在内的国际立法成果,它的核心要件在于客观要件—相似性和主观要件—恶意两大方面。
其中客观要件是判断侵权是否成立的一般要件,它是外在的,可以经过外表观察确定,即只有当被告域名与原告商标、域名等客观上具有模仿、翻译、音译等现象时才构成足以导致混淆的相似性。
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解释将如何判断与驰名商标相近似单独列明,一方面体现了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而且特别强调了驰名商标不需要足以造成混淆误认这一条件。关于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解释第六条规定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以及案件具体情况,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作出认定,这种做法不仅来源于商标权属于民事财产权、应当属于司法调整范围的法律理据,根本还体现了司法应当成为社会最后救济手段的基本理念。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如何认定驰名商标除了国家工商局《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这一行政规章外,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认定标准,但目前现状是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不力,驰名商标经常遭到肆意侵权,长此以往必然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高法为了实际需要作出如此规定完全可以理解,但这毕竟只能解燃眉之急,长远而言仍以补充修改商标法为根本解决之道。
在主观要件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恶意要件仅仅是针对网络侵权行为的特殊规定。恶意要件是主观的、内在的,不容易掌握,所以解释第五条以列举的方式列明了判定恶意的五种情况 以及二种不构成恶意的例外情况 ,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引导权利人更好地举证,而且使原来难以掌握的主观要件有了客观认定标准,使解释更具操作性。解释突出规定恶意要件体现了司法对网络中民事权利的保护并不等同于传统领域的态度,其本意可能是考虑到域名毕竟与商标、商号等有较大区别,其主要功能仍体现在技术方面,就目前而言域名对商标、商号等传统权利的影响并不十分严重,从鼓励网络业发展的角度,不宜作过多限制。
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形式
解释第八条规定了以下三种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
首先是停止侵权,在具体判决中则体现为判令侵权人停止使用侵权域名或者注销侵权域名。
其次是恢复原状,由于域名本身应当属于请求人所有,因此可以直接判令域名转归请求人所有。但笔者认为,如果是国内域名还好说,找CNNIC办理变更手续就行了,但国际域名注册在国际互联网名址分配公司(简称ICANN),有关判决必须通过国际司法协助执行,实际操作起来将有不少问题。但是解释毕竟从保护权利人根本利益和维护网络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不避艰难而坚决地作出了上述规定,其勇气不禁令人要击节叫好。
关键词:网络规划;PON;WiMAX
中图分类号:TP393
正是由于网络视频点播、网络电视直播、可视电话等宽带应用业务的不断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宽带接入网需要进行更大的变革。据国际网络分析机构PointTopic所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宽带用户早在1998年就已经突破6万用户,1999年呈现出井喷式发展,一举突破30万用户。从此全球宽带市场规模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当前全球共有宽带用户约4亿。根据我国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我国宽带用户已经达到1.53亿用户,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宽带用户最多的国家。现在看来,传统ADSL形式的宽带接入网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在技术上很难以再有突破,据研究调查表明,FTTx将成为未来宽带接入网的发展方向。如今的宽带用户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全面覆盖,具有高移动性等特点,接入灵活、便利等宽带网,“移动宽带化”以及“宽带移动化”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随着宽带接入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前期对网络进行充分研究,给出最佳的规划方案,从而进一步的降低整个网络建设成本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已有的PON网络规划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同时对PON与WiMAX融合接入网络规划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 宽带接入网的关键技术
PON是一种新兴的能够覆盖最后一公里的宽带接入光纤技术,之所以这种技术能够使用至今,就是因为在光缆资源、带宽资源共享、机房投资降低、设备安全性提高、网络速度速建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EPON是一种基于以太网的技术,该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构建理论与以太网非常相似,其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10Gbit/sEPoN,而且很多EPON系统均是一个多业务平台,可以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全面覆盖,是未来宽带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WiMAX系统在近些年内也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与发展,该系统能够实现若干千米范围城区的全面覆盖。通常情况下,一个WiMAX基站能够向50km范围内的固定站以及5.15km范围内的移动站提供高达70Mbps数据速率的宽带无线接入。可以说,WiMAX系统的出现对移动宽带技术而言是一场重大的革命,是宽带移动领域的重要里程碑。WiMAX+PON是对PON、xDSL、CableModem等有线接入技术的一项全面补充,对于覆盖范围内的无线网络接入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能够满足当前用户对灵活、便捷网络接入点需求。
WiMAX系统进行服务质量(QOS)提供时,其基本机制是:将经MAC接口所需要发送出去的包与传输CID标识的业务流相联系,以实现这个数据包得到相联系服务流的服务质量(QOS)支持的一个业务流。传输过程的调度标准主要是依靠业务优先级别来进行的,之所以这样设置,是为了保证优先级别最高的业务能够优先得到服务。相对于WiMAX系统而言,EPON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是按照接入业务的类型不同来进行区分的。EPON系统把不同类型的业务分别排列在不同的队列中,然后在赋予不同队列不同的优先级别,从而实现对传输过程的调度。虽然WiMAX系统与EPON系统在传输调度上,所执行的标准不同,但是二者均是以优先级为单位的,具体操作过程均是通过集中主控设备(OLT/BS)控制调度ONU/SS的上行带宽,实现具体的分配过程,正是由于这一点上的共同之处,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2 PON网络规划研究
实际上,PON网络规划可以划属于组合优化范畴。现如今,针对PON网络规划的研究,国内外已经有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在算法上可以通过线性、整数规划以及启发式的搜索方法等进行实际问题的操作。但是这些算法只能够适用于较小规模PON网络规划,对于较大规模网络的规划构建,很有可能会出现组合不当、无法计算出最优解、进入局部循环解等问题。较大规模网络的规划构建,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或者遗传算法来进行最优解的获取。
2.1 MHMP算法
实际中的多级多PON网络规划实例中,如果考虑到光纤沿道路方向敷设等因素,那么就可以将OLT设定在中心局处,而ONU则分布在固定的用户建筑内或者家庭内。通过对网络的规划,可以将光分路器安放位置进行合理确定。一般情况下,网络规划者事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待规划的实际地理条件进行全面的考查,从规划地选择待选OBD区域。这样就将规划地的选取问题直接转化为在待选OBD区域内选择安装OBD的最佳地点,以此实现总体网络规划成本的最低。此外,对于大规模网络的规划构建,特别是那些OBD相对集中且距离OLT较远的大规模网络,使用多级多PON网络进行多级分光方案的处理时,通常可以将光缆分配点的控制排除在外,在OLT局端和用户接入点安放光分路器,通过减少分支光纤的使用长度,来实现成本降低的目标。这种鬼话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需要多点维护,网络端口的使用率较低,分光器端口成本较高,而且插入损耗很大。这些对于网络今后的维护管理带来了很多隐藏问题。在实际施工运维经验中,分光一般不能超过二级。
2.2 MFR算法
遗传算法属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范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以来,该算法已经有着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通过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积累,该算法现在被应用在了工业生产中的多个方面。遗传算法最根本的思想就是达尔文进化论,通过自然条件的优选,具有优势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该算法能够适用于很多系统中,具有极其强大的适应生存能力;通过该算法进行的系统参数优化,在实际的工业控制中能够很好地保证稳定性要求,也就是说鲁棒性优越等等。所以,当前很多学科在运用算法进行一系列问题研究时,首先考虑使用的算法就是遗传算法。将遗传算法应用到实际的数学模型中,就能够得到该数学模型所对应的更为优化的各种参数。MFR算法其最根本的理论就是遗传算法,在较大规模网络光纤选路优化问题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3 基于启发式算法的PON和WiMAX融合网络规划
融合型的OLT中的ONU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般的固定的接入式ONU,另外一种是带有基站性质的融合ONU。融合型ONU的主要用途是商务接入点(SAP),它与用户站之间所使用的连接方式为点到多点(PMP),其中用户接入核心网采用的方式是动态的宽带分配。这种融合网络方法有两种网络规划和特点,一种为有限带宽接入式的,具有PON网络规划特点,另外一种是无线带宽接入式的,具有WiMAX网络规划特点。如今研究两种融合结构相互结合,使两种的网络规划的特点实现互补,这样可以达到总体效果的最优,因此研究此种网络规划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
启发式算法实现融合网络规划方法。启发式算法一般说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寻找到最优解,但其所寻的最优解不一定能够验证是否准确。一般情况下启发式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是能够采用的,通常会得到相对比较好的解。在PON和WiMAX两种网络规划相互结合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线和无线的接入,还需要两组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成本的最优控制。融合网络的规划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按照所建设范围内的无线接入用户数量以及相应的带宽需求进行WiMAX小区的划分,再从这些划分出来的小区中选择一个最佳的位置,安放中心基站;第二,按照建设范围内的用户特点以及用户的分布位置来明确ONU的安装类型以及所安装的具置,根据给出的ONU类型以及位置来划分该范围内的PON组;第三,基于上述两步骤,在进行设备之间光线连接路径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杨震.FMC引领通信技术科学发展[J].信息通信技术,2009,03.
[2]范异君,陈雪,张治国.EPON与WiMAX融合宽带接入方案的分析比较[J].光通信技术,2009,03.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影响力;城市化
近年来,网络媒介的发展和普及,可以帮助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生活,也可以促进城市居民和农民工群体的和谐相处,提高他们城市融入的程度,有助于推动他们的城市化、市民化进程,有助于提升他们整体的精神文明水平,使他们更加自主地向城市人迈进。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媒介接触与使用
在观察和访谈中,笔者发现城市社会中的民众对于农民工上网现象多持否定态度,很多受访市民认为农民工没文化、素质低,没钱等,因而认为他们不会使用网络。但笔者在于农民工群体及与之有接触的一些市民群体访谈后发现,农民工群体的网络了解和接触程度远远高于人们想象,甚至不少农民工还将上网作为业余生活的首选活动。
对比2005年文化部的调查数据,2011年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另一项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的课题中,针对江苏、浙江等8省市20余个城镇的7000余名农民工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为核心的农民工群体业余文化生活依旧比较贫乏,但是参加业余文化活动的人数有所增加,选择上网的人数大大增加。调查显示,看电视依然是农民工最主要的业余文化生活,占受访者的73%,位居第二位的便是“上网”,约占28.5%,较2005年的上网群体约占9.1%,7年间这一比例已经增长了3倍有余。而在一些国内沿海开放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上网的程度更高。深圳市总工会2010年7月的一份调查报告称,深圳市新生代农民工上网普及率已经高达57.1%,比深圳市第一代农民工高出了22%。
调查显示,16-25岁的受访者中的40.4%的农民工选择业余时间去网吧,主要目的是娱乐,因此其最期望享受的文化公共服务项目也是能够“免费上网”,因为上网的消费已经几乎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业余文化生活消费的主体。而在上海复旦大学的一项名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媒体俱乐部”的课题调查中,结果显示目前互联网和手机等媒介的普及率已经大大提高,尤其是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5.4%,手机普及率则高达96%。”
二、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接触与使用渠道与方式
除了极少数新生代农民工拥有自己的电脑或使用用工单位的电脑上网外,去网吧和手机上网成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接触和使用的主要方式。
新生代农民工上网的地点主要集中在网吧、手机(移动上网)、单位、家里等。其网络媒介接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为娱乐、获取信息、找工作、学习等。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正处于交友、婚恋的年纪,通过网络娱乐消遣、猎取新奇事物、社交联络等成为他们目前接触网络媒介的主要目的,具体网络媒介使用形式依照其使用频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QQ等媒介等聊天等,以此交友
新生代农民工中最常使用的聊天工具便是QQ,不仅是在电脑上网时使用,大部分通过手机上网的农民工群体中也安装了移动QQ软件。在访谈中,聊QQ是出现的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网络媒介,使用者们称QQ聊天对象一般是自己的老乡、同学、兄弟姐妹、情侣、夫妻等有关系人以及一些通过搜索加为好友的陌生人。
(二)通过在线观看视频、听音乐、打游戏等来娱乐身心
新生代农民工使用网络媒介主要以娱乐为主,看电影、电视剧等成为不少农民工,尤其为不少年轻女性农民工热衷。网络视频一改电视剧很少重播以及不能倒退、慢放、评论等性质,给用户提供了随时都可以观看的机会。
(三)浏览网页和论坛,获取新闻、资讯等增加知识
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接触的另一形式为浏览网页信息,了解新闻、时事、用工单位招聘信息等。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学历较高的人群对网络媒介的这一功能比较重视,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数较少,但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已经有所增加。
(四)建立博客、播客等以参与社交网站互动
一些新生代农民工也使用博客和播客,但使用最多的是QQ空间,通过写写日志、传些照片、转载一些帖子等增加空间点击率,日志内容多娱乐化或是情绪的发泄。但也有些农民工并没有使用这一媒介表达自己的意识,访谈中一些接触网络媒介的农民工认为自己文化低,不愿意使用这些媒介。笔者发现,使用博客、播客的农民工年龄层偏低,多为90后。
(五)网上技能培训、学习及网络阅读等
目前互联网上有专门针对农民工开办的专业网站,内容包括生活常识、招聘信息、技能培训、城市介绍等,主办者有公益组织、城市行政部门、社区、甚至还有一些农民工个人。但这些网站的生存状况并不理想,主要是知道并使用它的农民工偏少,很多新生代的农民工并不知道这类网站的存在。
三、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接触与使用的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青年在接触和使用网络媒介上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特点。现对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接触和使用的特征总结如下:
(一)网络媒介接触与使用形式单一,网络媒介接触程度与其文化程度呈正相关
新生代农民工对网络媒介的接触的程度是呈逐渐提高态势的,这在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中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也意味着“知沟”的存在。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经济能力比较薄弱,负担不起长时间上网的费用,很少有人能够拥有自己的电脑,不论是网吧还是手机包月对并不十分富裕的他们来说都是日常生活中一笔“可观”的开支,而且文化消费永远排在生存消费之后。其次,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等素质较城市青年低,对网络媒介使用的熟悉程度不高,对很多新媒介了解和认识不够,新媒介的传播过程也是在网络用户中依照网络接触程度而不断蔓延的,新生代农民工在网络用户群体中可能属于后段接收者,对新媒介形式的接受过程较长。
(二)网络媒介接触和使用倾向娱乐化
新生代农民工目前的网络媒介接触和使用形式偏向娱乐消遣,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自身发展。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上网最常做的就是聊QQ、看视频、打游戏等与学习、工作无关的事。由于网络接触和使用的过度娱乐化容易让这一群体沉溺其中,虚度了时光,蹉跎了年华,减少了与现实世界接触的机会,精神更加的空虚和乏味,这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正常社会化和市民化进程的发展。
(三)在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增加
网络媒介的网络互动功能多少可以补充这一点,让平日埋头于工作,缺乏与社会交流的农民工群体有了自我表达、人际交往的新空间。不论是写日志、发评论,还是聊QQ、通过交友网站认识新的朋友,都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思维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通过互动来增进城乡之间的人际交往,缩减城乡隔阂的同时也更大程度上拓宽了农民工群体的视野。
(四)手机上网逐渐成为网络媒介接触主要形式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基本上都已经成为手机用户,相当一部分会使用手机上网,其手机上所装的网络媒介软件约3-8种,包括浏览器、QQ、音乐播放器、小说阅读器还有一些社交网站的客户端等。
(五)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边缘心理较强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和他们的父辈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城市中依然无法顺畅的成为市民,与城市生活相去甚远,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不仅仅是经济上窘迫所带来的生存压力,还有来自不被认可的心理压力,而新生代农民工更由于“既不像农村人,也不像城市人;既不是农村人,也不是城市人”的群体特性而更具有“无根感”。网络媒介的出现使他们缓解了心理压力,网络虚拟空间给了他们一个相对轻松地交流环境。
四、网络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
(一)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匮乏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经济收入与他们的父辈农民工相比已经有了较大提高,在生存状况已有明显改善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的依旧匮乏使其对城市生活产生更多的不满足。在访谈中作者深刻感受到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他们羡慕和模仿城市青年的上网、消费、阅读、交友等行为。这种模仿也意味着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非常强烈。依照“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解释,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打工过程中,对精神文化生活、对人际交往等有着强烈的需求,这种动机的膨胀驱使其主动接触网络,使需求得到满足。
(二)加速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化进程
网络互动给农民工的社会生存提供了更多自由的空间,有助于加速其市民化的进程。而通过获知、模仿、学习等社会行为,青年农民工们在网络的拟真社区中学会到了如何在现实社会中与人交往的行为模式,在现实世界和网络讯息的影响和感染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化进程也逐渐在城市打工的过程中完成。
(三)网络媒介丰富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视野,有助于其文化素质的提高
网络媒介传播的内容丰富多彩,它不仅局限于娱乐消遣,还有许多有用的讯息等待需要他们的人去搜索和使用。对于一些对学习有渴望,对未来有期待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网络可以成为他们一个很好地课堂。通过网络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职业技能、了解招聘讯息、新闻资讯,也可以通过网络知道很多有利于农民工群体的政策知识等等。
(四)网络媒介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
大众传播媒介中,由媒体报道所形成的刻板印象一直让社会对农民工产生歧视和隔阂。媒体报道中对农民工犯罪等负面事件的报道用词也曾经非常苛刻,容易给社会公众误导,使人将农民工与素质低、不文明、有犯罪倾向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最近几年各种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语气有所缓和,但偏向“关注”、“送温暖”等报道方向,还是将整个农民工群体放在了一个社会弱势群体的位置上。
(五)网络媒介使用出现过度娱乐化倾向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上网行为主要集中在聊天、看视频、听音乐和打游戏等几项上。网络依赖症状的严重性不仅仅会导致上网者的生理依赖,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依赖,会影响到青年正常生活和工作。
五、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媒介接触和使用状况及在使用中的不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使网络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正面影响最大化。
第一、国家政策发展研究部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等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实证调研,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接触和使用的心理动机和心理变化进行定性分析。
第二、加强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社区应加强对本社区长期居住的农民工群体进行人口登记和基本信息了解,鉴于农民工群体的流动性较大,可以通过国内联网的方式将农民工信息入网便于其迁移时的信息检索。
第三、社会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提高他们整体的媒介素养,使其更好的使用网络,增强其辨别、选择网络信息的能力,提高网络学习的意识,减轻对网络的心理依赖等。
第四、网络媒介自身应注重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报道,防止过分夸大、虚假报道,公正、客观的还原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形象特征,消除城市人群对其产生的刻板印象,也为新生代农民工营造一个平等、自由的上网环境。
第五、加强网络环境的清理和整治。网络环境中垃圾信息、负面信息的泛滥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甚至不利于所有青年网络用户的身心健康。
第六、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办网站。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鼓励社会和个人开办为农民工服务的网站。网站应尽量贴近群体上网心理和动机,将娱乐与学习、求职、文化等有用信息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递给农民工群体。
参考文献
[1] E・齐格勒,I・基尔德,M・拉姆.社会化与个性发展[N].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8.
[2] 卜卫.互联网对大众传播的影响[J].国际新闻界,1998(03).
[3] 陈映芳.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 中国的青年文化[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4] 陈文江,黄少华.互联网与社会学[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运行;网络安全问题;解决对策;电力企业
引言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的开展对用户的用电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供电质量,还能保证电力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就现阶段来说,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只有积极对其进行研究才能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推动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1、电力调度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调度自动化主要是通过对电子计算机进行利用,构建中心控制系统以及调动技术,从而可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动,主要包括安全监控、安全分析、状态估计、在线负荷预测、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经济调度等工作内容,同时也是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能够帮助调度工作人员及时地检测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2.1网络系统管理工作不合理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工作开展中,由于电力调度自动化较为复杂,调度工作人员在管理时不能准确的对网络故障的原因进行判断,不能制定有效的措施,使得相应的管理不具备科学性、针对性。另外,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一些病毒、恶意软件数量也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系统管理工作的难度,严重影响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2.2不能及时进行网络升级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如果不能及时地对网络技术进行更新,就会对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漏洞,就会被恶意病毒侵害,对整个电力系统造成更大的破坏。
2.3电力调度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电力调度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整个系统的管理水平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就现阶段来说,在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不能胜任相应的职位。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不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不能严格地开展相应的工作,从而使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漏洞。如果出现一些突况,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地对网络系统进行排查,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的运行。
3、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建设科学合理的网络结构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整个系统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网络结构不合理,因此积极对网络结构进行调整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系数。在实际的网络系统构建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其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以及不可抗拒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工作人员首先应该依据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及时地对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设备的安全性能、布线的合理性等进行研究分析,并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落实,能够实现电网的统一调配。在运行过程中,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对于相应的运行环境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如果湿度以及温度超过额定范围,就会出现短路现象,从而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对机房的温度进行控制,做好机房降温工作,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措施,及时对设备进行保护。
3.2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也是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对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来说,首先应该积极对网络结构的复杂性进行分析,明确网络结构的构成以及细节,及时地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不断的进行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在安全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积极组织以安全为主题的知识讲座,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操作的意识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最后,管理人员还应该积极从思想层面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工作思想,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能够认真Υ每一个环节,加强对各个方面工作质量的控制,才能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3.3 完善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制定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从法律以及技术两方面入手,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措施,保证措施全面性以及科学性。在电力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从网络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对相应的管理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将相应的管理工作细化,落实到个人,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的主要工作内容;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地落实到人,并且及时地进行处理,保证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在管理措施制定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及时地和自身的情况进行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中存在的漏洞,加强管理机制的法律力度,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的工作质量。
结语
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保证良好的供电质量以及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保证了电网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是现阶段电力调度自动化运行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电网运行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只有积极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措施制定过程中,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从网络结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入手,遵循相应的原则,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良好的工作质量,提高了电力调度系统的网络安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移动通信;存在干扰;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mainly aimed at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the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of technical measures rela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per analyze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Existing interferenc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移动通信系统线传输技术才能实现在移动中的信息交换,而无线传输极易受到各种其他无线电波的干扰。不管是GSM系统还是CDMA系统,都是干扰受限系统,干扰的大量存在会极大地影响网络的通信质量和系统的容量。分析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干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网络运营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干扰
1)在整个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干扰包括同频干扰、邻频干扰和互调干扰。但是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均采用小区制结构,以同频复用方式来提高频率利用率,每隔一定的距离,小区可重复使用同一频率。在满足一定的距离间隔的条件下,系统内的同频干扰不会对正常通信产生太大的影响。但随着小区分裂,同频复用系数增加时,大量的同频干扰将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当同频干扰的载干比小于某一特定值时,会直接影响到手机的通信质量,严重的会产生掉话或使用户无法建立正常的呼叫。
2)由于频率规划等原因,可能造成邻小区中存在邻频或覆盖范围设计不合理的情况,这就会导致邻频信号落入邻频接收机通带而造成邻频干扰。另外,由于远近效应的存在,也加大了邻频干扰的影响。当邻频载干比小于某一特定值时,也会影响到手机的通信质量,产生掉话或无法建立正常呼叫。
3)由于通信系统中采用了大量的非线性电路,当两个以上的不同频率信号同时进入时就会产生互调,若调制信号的频率落入接收频带,就会产生互调干扰。干扰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基站资源的浪费,也会产生掉话。
4)在CDMA 系统中,除上述干扰外,还存在一种需要关注的干扰就是多址干扰,在用户数较多时,多址干扰是最主要的干扰。
5)由于频分、时分划分的正交性,在FDMA 系统和TDMA 系统中,多址干扰小到可忽略的程度。而CDMA 由于在码组设计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码组间的互相关性不理想问题,也就是码间不能完全正交,这就会造成多个用户间的相互干扰,即多址干扰。在实际系统中,小区内的多址干扰约占总多址干扰的60%。
6)另外,由于移动通信是靠无线电波传播的,当空中某些电波如工业干扰、电源火花干扰、天电干扰等干扰信号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影响移动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
由于互调及频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也可引起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干扰,如GSM系统的上行信道干扰CDMA 系统,或CDMA 干扰GSM的上行信道正常工作。
二、抗干扰技术发挥的作用
存在大量干扰是不可避免的,但干扰要对系统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频率和幅度。干扰信号的频率必须落入接收频带内才能产生干扰,干扰信号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影响通信质量。从这两个方面考虑,可很好地解决干扰的影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抗干扰技术有:跳频技术、功率控制技术、间断传输技术、扩频技术和多用户检测技术等。
2.1 跳频技术
跳频就是使通信中的工作载频在几个频点上跳变,跳频可起到频率分集的作用,改善由衰落造成的误码特性,但跳频也可起到干扰源分集作用。在业务密集区,GSM系统的容量受频率复用产生的干扰限制,相对载干比可能在呼叫之间有很大的变化。载波电平一般随移动台与基站的距离及相互间的障碍情况变化而变化。而干扰电平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邻近小区的同频干扰。由于系统的目标是尽可能满足更多用户的要求,当不选用跳频时,若某一频点出现干扰,当某用户占用该频点时就会造成通话质量下降,而使用户难以接受,若干扰是连续的,很容易造成质量差掉话。当使用跳频时,该干扰情况就会被该载波的其他呼叫所共享,干扰被平均了,干扰不再处于连续状态,而处于突发状态,整个网络的性能将得到很大提高。经分析,使用跳频的网络可比不采用跳频的网络高3dB 的增益。GSM系统中采用慢跳频技术,跳频速率为217跳/秒,跳频在两个时隙间进行,一个时隙内用固定频率收发,下一时隙用另一频率收发,以减小干扰的影响。
2.2 功率控制技术
功率控制是在一定范围内,用无线电方式改变移动台或基站的传输功率。功率控制可在保证良好接收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发射功率,改善对其他呼叫的干扰。功率控制有前向功率控制、反向功率控制,而反向功率控制又分为仅由移动台参与的开环功率控制和移动台、基站共同参与的闭环功率控制。
对于由远近效应引起的邻频干扰,采用功率控制技术可获得很好的改善。当移动台与基站间的距离变近时,降低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可减少对其他用户的干扰,当距离变远时可增加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克服所增加的路径衰耗,使移动台发射的信号在到达基站时有尽可能相等的信号强度。
在GSM系统中主要采用反向闭环功率控制,移动台根据接收到的从BSC 送来的功率控制指令调整自身的发射功率,从而减小对其他用户的干扰。在CDMA (IS- 95)系统中既可采用前向功率控制,也可采用反向功率控制。反向开环功率控制由移动台主动进行,因为是移动台对发送电平的粗略估计,其可调范围必须足够大,至少应达到±32dB。反向闭环功率控制在开环功率控制的基础上,由移动台根据所收到的功率控制指令进行发射功率调整,使移动台保持最理想的发射功率,在开环功率控制的基础上,移动台可提供±24dB 的可调范围。前向功率控制中,基站可根据移动台提供的测量结果,调整对每个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前向功率控制的最大调整范围为±6dB。系统可根据需要选择具体的功率控制方式。功率控制技术在减小远近效应的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多址干扰的影响。在3G 中采用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为了克服宽带CDMA 系统的远近效应,需要动态范围达±80dB 的功率控制。
2.3 间断传输技术(DTX)和数字话音插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