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电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内容

风电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电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电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内容

风电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内容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广西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措施主要表现为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财政预算政策、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绿色采购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政策措施协同欠缺、手段运用不充分、绿色采购无法落实等不足。因此,笔者认为需从提高政策措施协同性、丰富政策手段、加强政府绿色采购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低碳经济 公共财政 政策 广西

广西与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公共财政政策现状

(一)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财政预算政策

1.广西支持节能减排的财政预算政策。主要包括增加节能减排的财政支出、整合现有涉及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倾斜安排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创新财政补贴方式等政策手段。一是增加节能减排财政支出。自治区本级财政用于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2008年2.1亿,2009年达到3.5亿,增幅66.7%;二是整合有关专项资金向节能减排倾斜。广西整合自治区本级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环保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城镇建设专项资金、生态广西建设引导资金、水资源费等各项资金,倾斜安排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节能减排资金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技改节能、淘汰落后产能、建筑节能、二氧化硫减排、化学需氧量减排以及节能减排监测能力建设等;三是创新财政补贴方式。2008年,自治区财政厅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提出主要采取以奖代补,实行财政奖励资金量与节能减排量挂钩的方式。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的2.1亿元节能减排奖励资金与全区当年的节能减排目标挂钩,重点支持60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和317个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建设。对部分节能减排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或前期经费补助方式予以支持。

2.发展新能源的财政预算政策。《广西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0年要实现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超过620亿元,建设全国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省(区)。为支持新能源发展,广西自治区积极争取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同时,积极出台扶持性优惠政策,增加政府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新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能源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等关键技术,以及核能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城市太阳能利用工程建设的支持等。具体财政支持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农村沼气建设财政投资和补助。2001-2006年,广西自治区财政安排用于沼气池建设的补助资金每年均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4.7%。2006年广西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用于农村沼气池建设的补助资金达9800万元。2008年又投入资金1.1亿元,新建20万座沼气池;对非粮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木薯生产,依照国家有关原料基地补贴和示范基地补贴的规定每亩补贴180元。

(二)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

2010年,广西自治区地方税务局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税收征管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下列税收优惠:对自治区级以上(含本级)主管部门确认为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在2010年底前,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国家鼓励类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为节能减排而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运用高新技术和环保技术、推广节能设备和产品等原因,导致自用房产应缴纳的房产税和自用土地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按照税收管理权限,经地方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酌情给予减免照顾。另外,为支持新能源发展,自治区积极向国家申请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以非粮作物木薯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自2008年3月1日起享受以下税收优惠:免征消费税,已征的消费税予以退还;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

(三)政府绿色采购政策

2004年底,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节能环保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成为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促进节能与环保的具体政策规定。广西也出台了一系列政府绿色采购的地方政策,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内部制定了鼓励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的政策,从招标文件的制定以及评标环节对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分,鼓励采购人购买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为了规范节能产品采购,广西还实施了一系列地方节能标准,如《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规范》、《路灯节能装置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

当前公共财政政策的成效与不足

(一)支持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效

广西自治区财政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支持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发展,包括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淘汰“两高一次”落后产能、推进城乡建筑节能、鼓励高效节能产品使用、加快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方面。得益于上述财政政策与资金的支持,近年来广西发展低碳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节能减排方面,“十一五”前四年广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3.4%,完成“十一五”目标的89.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累计下降13%,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30%;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累计下降8.76%,完成“十一五”目标的72.1%,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打下了较好基础。2010年10月29日,广西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消息,2010年1-9月,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1%。全区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416户重点耗能企业,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为1.23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93%,累计节约能源116.89万吨标准煤。自治区财政2010年安排节能、清洁生产专项奖励资金9500万元,支持了全区实施重点工程的节能、清洁生产项目124项,这些项目和去年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广西自治区重点耗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3.93%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是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目前沼气池入户率已超过40%,为全国沼气池入户率最高的省区;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利用,全区规划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0多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以上;核电开发也进入实施阶段。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已经投产。三是政府绿色采购方面,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2008年广西区本级节能产品采购占到同类产品采购比例的25%以上。而在2007年,广西区本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规模为770万,仅占到同类产品采购金额的13%,节能空调占同类产品采购金额比重仅为2%,只有5.4万元。

(二)与低碳经济有关的公共财政政策的不足

1.政策措施协同性欠缺。使公共财政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成效最大化的关键是最大化相关政策的协同作用,最小化相关政策的制约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运用公共财政政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经验欠缺,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从广西当前采取的一些支持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来看,各项政策措施相对孤立,措施间缺乏相应的协同促进能力,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发展低碳经济公共财政政策体系,导致政策措施结构断层和功能失衡,抑制了低碳经济政策整体功能的发挥,难以实现“1+1>2”的政策效果。

2.政策手段运用不充分。我国低碳政策工具主要以“命令-控制”类的行政手段为主,与发达国家以市场为主的政策工具有较大的区别。这也造成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对以市场为导向的财税政策运用较单一。广西同样也存在财政政策手段较单一的问题。譬如,对新能源的税收优惠形式过于单一,以减税和免税为主,没有将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应用于新能源税收优惠中。

3.政府绿色采购无法真正落实。虽然广西制订了一系列旨在增加对节能环保产品采购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绿色采购成本过高、采购人员绿色采购意识不到位,以及采购人员不能有效的获取环保产品的信息等原因,无法做到真正的绿色采购。

优化当前公共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提高公共财政政策措施协同性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争取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模式涉及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具有经济形态的网络性和发展的互动性。因此,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也必须适应这种新经济模式的内在要求,要注意政策的纵向上下衔接、横向相互协调。

从广西当前公共财政政策情况来看,要提高政策协调性,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征企业排碳费。碳税是国外发展低碳经济重要的约束性财政政策手段,并取得良好效果。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征碳税,建议先开征企业排碳费,对高耗能企业征收排碳费,如高耗能企业能完成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则对其免征。王金南等的研究成果表明,征收碳税对GDP的影响有限,最高只有0.45%左右,同样,开征企业排碳费对GDP影响也是有限的。但对“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发展会形成制约,对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作用较明显。二是完善低碳财政补贴结构,增加对居民低碳消费补贴。为促进低碳消费,国外对居民低碳消费补贴较普遍。广西应采取对居民低碳消费财政补贴的方式,来鼓励节能环保产品使用和消费。可以对居民安装太阳能设备等低碳消费给予适度的地方财政直接补贴。三是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通过上述措施提高广西公共财政政策协调性,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用。

(二)丰富公共财政政策手段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预算政策手段,如预算拨款、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税收政策手段,碳税或类似税收、低碳税收优惠等;基金收费政策手段,如专项基金、排放费等。丰富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财政政策手段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设立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财政专项资金。建议在整合各项与节能减排相关的资金项目的基础上,专门设置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项目,各级财政应当将其作为重点项目专门立项,并且要保证每年一定的增长速度。在具体预算安排过程中,应当将每年财政收入增量的一定比例用于该项目。该项目资金具体用于: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研发支出;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支出;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宣传与服务支出。支持核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应用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二是扩大低碳地方税收优惠。对从事低碳技术开发的企业,除享受自治区高科技企业所享受的全部税收减免优惠之外,还应允许这些企业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用于购置低碳设备的投资,可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并对设备实行加速折旧,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低碳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另外,对低碳技术开发投资实行投资退税。对于节能服务产业,要落实2010年4月发改委等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中规定的税收扶持政策,暂免征收营业税、减免所得税。另外,还应将节能服务企业认定为高科技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建立自治区政府投资的碳金融公司,创新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加强政府绿色采购

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等绿色采购相关文件精神,提高采购人员环保意识;其次,要落实好优购政策、首购政策和订购政策,敦促采购人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应建全绿色采购标准,建立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统计体系,绿色采购清单,公开绿色采购信息等措施;第三,自治区应采取一些减税措施来降低“绿色产品”采购成本,各级政府应支持建立采购信息数据库,成立绿色采购网络组织,推动成立各地绿色采购团。

参考文献:

1.王金南等.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碳税政策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

风电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内容范文第2篇

上海港现已开展了绿色港口建设规划研究,并采用新型节能减排技术设备。2010年7月,上海港与中国海运集团联合发表港航携手共建绿色水运宣言,启动岸基船用供电系统,中国首个港口移动式岸基船用变频变压供电系统投入使用。以港口岸基供电取代船舶油料发电的形式,减少港口碳排放,实现绿色港口的发展目标,在洋山三期配置混合动力RTG71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若将该技术推广至全国,则可减少CO2排放917万t,效果十分显著[2]。

天津港从2006年开始应用集装箱轨道式场桥,三年累计节约能源1.29万t标煤;在此基础上,集装箱轮胎式场桥“油改电”工程,每年可节约能源约1.31万t标煤;与此同时,天津港还大力推广应用PLC变频调速技术,既有效降低了能耗,又实现了港口装卸设备工艺水平和技术含量的新提升。在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的同时,天津港不断加大节能科研投入,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成功完成了“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天津港区的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三十余个节能项目的研究与应用。现今,天津港保税区已经形成七大低碳产业集群,汇集大批节能环保型企业,初步形成高端化、精细化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格局。

青岛港开启生产效率“秒时代”,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推进低碳与生态经济发展,实现资源节约最大化,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果。“十五”以来,港口年吞吐量增长了近三倍,综合能源单耗却下降了29.7%,年均降低4.1%,实现了港口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同时,青岛港对矿石码头实行流程化技术改造,一年就减少了矿石搬倒720万t,节油79.2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74t,节支1,245.6万元。通过开展“油改电”的技术,使单箱能耗下降了40%以上,单箱的成本节省了70%以上,基本实现了废气的零排放。这项技术在国内外十几个港口,200多台设备上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年节油约2,000万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此外,连云港港、蛇口港、武汉港、大连港等港口,也采用船舶岸电技术、码头船用供电系统节能减排改造技术、“油改电”技术,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随着我国低碳港口的不断发展,2012年3月,交通运输部在《关于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区域性和主题性管理试点的通知》中,提出天津港、连云港港、青岛港和蛇口港四港为“低碳港口建设”试点单位,标志着我国港口步入低碳经济发展的新里程。

低碳视角下中国港口发展的挑战

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我国港口实行节能减排、走低碳发展道路,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运输工具低碳化给我国港口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运输工具的碳排放量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同条件下,柴油动力机车比电动机车碳排放量要多得多,燃油中硫含量越高的动力机车碳排放也相应高。由于港区内有较多运输工具进行作业,如吊车、叉车、拖车等,而目前这些运输工具基本是燃油驱动,碳排放量较大。因此,运输工具的低碳化发展对港口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代港口的低碳发展中,选择碳排放量较小、综合成本较经济的运输工具以及运输线路,或者对现有运输工具进行改造或者清洁化,是现代港口在低碳时代谋求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其次,物流环节减碳诉求为我国港口发展低碳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众所周知,物流活动包括储存、运输、包装、加工等环节。其中,为保证货物质量,需要对货物进行包装,有的包装在环保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应满足安全可靠、地碳排、可循环利用的要求,以实现低碳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此外,港口有时会对货物进行加工处理,虽然该过程较为简单,但是中间仍有可能造成污染和增加碳排放。例如,很多的货物(水泥等)在分拣、加工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人力、物力等,甚至有的会造成二次污染,增加碳排放。因此,在加工环节也对港口的作业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本着少消耗、少污染、少碳排的准则,以期实现港口的低碳发展。

再次,能源结构的高碳化对港口低碳发展带来了较大挑战。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大约占总量的70%,石油和天然气次之,虽然水电、风电等新能源的利用量逐渐增长,但所占比较仍旧较小。对于港口来说,其对石化燃料的依赖度十分高,较少利用一些可再生清洁资源和新能源。煤炭、石化燃料是产生大量CO2的源头。因此,这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不利于港口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其发展提出了较大挑战。

中国港口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与建议

首先,完善我国低碳港口管理机制。港口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在低碳发展中,应首先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港口节能减排管理体系,逐步淘汰排放超标设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颁布港口行业发展的耗能标准和碳排放标准,以减少能耗和碳排放。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节能减排监督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推动我国港口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做好低碳港口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港口建设掀起热潮,对于新建港口,要从港口布局规则着手,进行合理选址,合理规划各功能区,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设计理念,以及采用轻型、高效、变频控制的设备,构筑能耗小、排放少的港口低碳发展体系。

第三,应用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由于港口辅助生产生活建筑的耗能量在港口能耗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例如建筑物的供热及供冷能耗,因此,采用节能新技术实现港口辅助生产生活建筑物能源供应是港口企业节能工作的重点之一。港口应大力开展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利用工作,将太阳能、地源热泵及海水源热泵技术用于采暖、制冷等方面在港区内的建筑工程中应用,并从中摸索出一些解决方法,为淤泥海岸推广使用海水源热泵系统提供可借鉴经验。

第四,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通过港口低碳技术的研发,可以降低港口能耗,有效的降低碳排放,为低碳绿色港口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例如,开发应用港口能耗自动采集系统,推广码头RTG(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油改电”工程,研发移动式岸基船用变频变压供电系统,以及港口运输工具的低碳排放改造技术等,我国港口应因地制宜,研发适合自己发展的低碳技术,为其低碳化、绿色化发展奠定基础。

风电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能源低碳化能源效率碳捕集与封存

一、我国实现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源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制约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能源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我国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消费结构引发了多种问题。能源的低碳化对于我国解决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以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能源低碳化有利于解决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

本世纪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过快,能源弹性系数出现反弹。与此同时,能源高碳化现象依然严重。从2001年到2009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降反增,由2001年的68.3%增长到2009年的70.4%;天然气与水电、核电、风电等低碳能源的比重略有上升,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仍然很低。

煤炭等高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引起大量的烟尘、SO2、NOx和CO2排放,以及水资源破坏、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未来,我国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这一承诺是大国责任的体现,必须确保完成。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的初步预测,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将超过40亿tce。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是未来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能源低碳化有利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落实国家能源战略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初见成效,但仍存在资源约束性强、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十二五”时期政府要推动经济更快发展,就必须以“好”字优先,下更大力气发展清洁能源和高技术含量的低耗能产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节约优先”一直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GDP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国家仍将坚持GDP能耗下降目标。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除加快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改变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外,需要增加优质能源的消费比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达到提高能效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二、我国能源低碳化发展途径

能源低碳化就是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对环境、气候影响较小的低碳替代能源。在不涉及生产和消费模式转换的前提下,实现能源低碳化发展的技术措施可归结为四类:

(一)合理控制煤炭需求

控制煤炭需求总量是实现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长期以煤为主,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约占70%,电源装机结构中煤电的比例也长期高居70%以上,而世界平均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仅占29.2%。近5年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70%左右来自煤炭,新增装机的70%左右来自煤电。因此,煤炭消费规模直接影响着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

根据《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在电力行业中,燃烧1吨煤炭,比消费同样热值的燃料油多排放二氧化碳23―31%,比消费天然气高70―80%。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越高,能源活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越大,降低煤炭比例对我国实现能源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已经突破32亿吨,而研究表明,我国中长期满足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条件的煤炭科学产能不能超过30亿吨。因此,“十二五”期间必须下大力气调整能源结构,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笔者建议,在2010―2015年期间,煤炭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不超过2.5%,到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不超过36亿吨。

(二)大力发展低碳能源

1、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也会排放污染物,但相对煤炭,其污染物排放量大大减少,尤其是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具有热值高、燃烧效率高、碳排放量小等特点。1m3天然气与相应可替代的煤炭相比,可节约能源11―73%,相应减少排放CO247―84%,NOx44―95%,SO2和烟尘近100%(孙慧等,2009)。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加大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对实施节能环保战略是一种重要的选择。同时,天然气也具备大规模利用的资源基础、管网设施和市场需求。从中长期来看,天然气将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成为我国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2、水电

水能能源是我国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的非化石能源资源。全国水力资源普查结果表明,我国水能蕴藏量为6.76亿kW,年电量可达5.92万亿kWh,其中可开发水能资源为3.78亿kW,相当于年发电1.92万亿kWh,占全世界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为16.7%。截止2009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7亿kW,水电占发电总装机比重达到22.5%。为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15%的目标,预计水电装机规模届时将达3.4亿kW。

3、核电

与传统煤电相比,核电在温室气体的排放方面以及其他废气、废物方面是最清洁的,因为核燃料发电过程中本身并不排放温室气体,核能源链中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各种材料的制造过程。

为了加大核电在能源电力中的作用,我国核电能源发展政策,先后经历了从“适度”到“积极”,再到“大力发展”的递进式过程。预计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规模可能突破8000万kW,核电将与天然气、水电成为推动我国能源低碳化发展的“三驾马车”。

4、非水可再生能源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提出了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总体来看,除了水能、太阳能热利用、沼气等之外,大多数新兴技术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发展水平相对薄弱,投入大,成本高,并网发电、远距离输电和储能技术等问题还有待突破。可见,从中长期来看,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近期规模化发展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三)节能和提高能效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十一五”期间通过开展节能重大行动及重点节能工程、采用节能新机制和强有力的节能激励政策措施,我国节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未来,节能和提高能效仍然是我国能源低碳化发展的主要抓手。我国节能工作要不断完善节能降耗长效机制,进一步挖掘淘汰高耗能行业的落后产能,并在工业、交通、居民、建筑、发电等重点行业内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技术改进来提高用能效率。

(四)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当前,包括IEA在内的全球主要能源研究机构和主要碳减排积极倡导组织和国家已经一致将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作为未来碳减排的主要技术手段。根据澳大利亚全球CCS研究所的统计,目前全世界实际运行的商业化项目不超过10个,主要集中在油气生产领域。然而,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研究建设CCS示范项目。

目前,CCS技术难以应用的主要问题在于其能耗水平较高、成本高昂、缺乏统一示范项目、适合碳封存的地质构造有限等。短时期内,CCS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与不确定性,不宜将CCS技术作为我国能源低碳化的主要措施来实施。但是我国应重视CCS的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不断跟踪最新CCS技术进展,积极应对。

三、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一)合理发展清洁煤炭产业

认真研究,合理确定和调控未来煤炭消费规模,要坚决避免出现类似“十五”期间煤炭比例回升的现象。进一步发展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的节能环保型燃煤发电机组。在继续推进电力行业“上大压小”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加强管理创新,改变电力行业粗放型的节能减排方式,降低节能降耗成本。在科学有序、稳妥合理的基础上规划发展我国煤化工产业。

(二)大力发展低碳能源

加快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的同时,加大常规天然气和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储量产量快速增长,稳步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试验。及早制定资源进口战略,继续强化与非洲、中东、中亚、俄罗斯等国家的油气勘探开发合作,提高我国油气工程技术服务和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搞好核电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核电发展规模,明确建设重点,优化项目布局。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核电工业体系。合理开发国内资源,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建立稳定的核电燃料供给保障体系。

按照流域梯级滚动开发方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重点开发黄河上游、长江中上游及其干支流、澜沧江、红水河和乌江等流域。在水能资源丰富但地处偏远的地区,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水电站。

加快风电发展步伐,科学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适度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积极且稳妥地发展液体燃料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和燃气技术,着力解决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结合问题,推广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重视支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尽早开展电网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规划和建设,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提供支撑。

(三)注重节能和提高能效

一是继续实施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二是实施更多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效率。三是加快落实节能法中提出的节能降耗长效机制。四是继续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工作,推动结构调整。五是强化节能管理,引导企业形成完善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措施。六是继续实施严格的建筑物节能设计标准,建立合理高效交通服务系统,减缓建筑物、交通运输能源需求增长速度。

(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借第三次能源革命之机,把握好关键性重大能源技术问题的突破和研发、示范、商业化进程,提高煤炭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突破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技术的国产化,增强以智能电网为导向的电力系统整体效率和安全性,加快先进核电技术、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碳捕集与封存的研发。在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我国能源科技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①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9

②韩文科等.“十二五”能源发展重大问题研究[R].内部报告,2009

③朱成章.天然气的利用与中国的节能减排[J].国际石油经济,2007(6):31-36

④孙慧,李伟.天然气如何在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J].石油规划设计,2009,20(5):7-9

⑤包庆德,何煜元.环境与发展:水电能源开发的生态哲学审视[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89-94

风电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金融;经济发展;建议

1.保定市低碳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国家试点政策和保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保定市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的如火如荼,先后打造了“中国电谷”、“太阳能之城”等重点项目,提出了“探索一条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符合保定发展实际,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发展理念。

1.1 保定市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1.1.1 大力推广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业发展

保定市在以清洁能源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城市发展方面,成绩突出。2006年提出了打造“中国电谷”,加快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发展。“保定・中国电谷”已拥有太阳能、风能及输变电、蓄能设备制造骨干企业170多家,初步形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新型储能设备、高效节能设备及电力自动化设备等六大产业体系。2005年―2008年,销售收入由60亿元,增长到254亿元,出口创汇9.77亿美元,同比增长82.7%。骨干企业众多,其中,英利绿色能源公司已是国内最大的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中航惠腾公司也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

1.1.2 尽心打造低碳城市生活

2007年,保定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太阳能之城”的实施意见》,旨在发展光伏LED及LED其它产品,将其推广到太阳能照明、热水供应、取暖等城市生活的多个方面,目前,“太阳能之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37条路段的太阳能路灯应用改造,共安装太阳能路灯700基;完成159个小区照明太阳能改造工程,在交通信息、道路照明、建筑工程光热利用、小区改造、公共园林等众多方面实现了低碳生活改革。

随后,又推出了“蓝天行动”、“碧水计划”和“绿荫行动”,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行动,目前已卓有成效。2009年底,全市已取缔改造燃煤锅炉472台,大气质量明显改善;新建污水处理厂32座,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日均104.7万吨;园林绿地面积扩大,目前全市绿化覆盖总面积4377.77公顷,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等“三绿”指标分别为9.28平方米、33.9%和38.7%。

1.1.3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助推绿色产业

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低碳发展,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业等绿色产业发展,也是保定建设“低碳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涞水县金融体系投放资金6000余万元,将“野三坡”景区发展成为5A级旅游重点景区,年收入超过6500万元;易县则着力打造狼牙山、清西陵景区,推出“农家乐”特色服务,年收入超过560万元;又在“太阳城计划”中,完成23处景区(其中,自然景区10处、文物景区13处)的太阳能应用改造,完善了旅游景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1.2 金融支持低碳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1.2.1 支持新能源产业壮大和发展

保定市各金融机构在低碳城市经济建设上,积极支持“保定・中国电谷”打造,为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11年10月末,全市各金融机构对“英利”新能源、“中航惠腾”等新能源建设骨干企业发放贷款共计67.96亿元,其中,仅对“英利”新能源贷款高达54.91亿元,对“中航惠腾”等其他骨干企业投放贷款达13.05亿元。除此之外,各金融机构还给予新能源产业信贷政策优惠,建设银行在贷款投向上,加大了对低碳经济相关行业,比如风电、光伏太阳能行业的投放,并且积极争取差别化信贷政策和客户政策,对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浦发银行保定分行也给予新能源和环保行业重点授信支持,同时开辟绿色信贷项目融资专项审批通道,大大提高审批效率。

1.2.2 支持低碳技术开发和应用

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拓展节能减排市场,加大对节能减排金融支持力度,保定市各金融机构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方面的资金投放力度。其中,建设银行及其办事处选择优质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分别投放0.45亿元和0.12亿元。

1.2.3 支持低碳城市建设项目

全市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低碳城市经济建设项目,为相关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其中,农村信用联社对“碧水计划”建设项目发放贷款0.46亿元;建设银行对高阳污水处理企业发放贷款0.9亿元,有力的促进了“蓝天行动”、“碧水计划”等低碳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加快了保定市区“两环四廊、五湖十园;青绿交映、水城一体”的城市水系空间格局的形成。

1.2.4 支持生态农业发展,创新“绿色信贷”模式

保定市农村人口占比80%,是一个农业大市,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对低碳城市经济建设至关重要。为此,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产品,创新“绿色信贷”模式,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其中,保定市商业银行推出了生态农业发展贷款产品,发放贷款160万元支持保定市固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扩建;中行保定分行对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绿色信贷”5820万元资金支持;建行保定分行支持农业优质企业发展,2011年对生态农业发放贷款600万元;此外,农村信用联社发放贷款0.11亿元,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各金融机构为打造“山水保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综合扶植政策

首先,缺乏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对新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开发及低碳技术的研发缺少政策扶持,尤其是地方上财力有限,很难给予低碳经济有力的财税政策扶植。其次,缺乏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对绿色金融的利率补贴、风险补偿等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对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企业的融资信贷、上市发行股票等也缺乏政策扶植。最后,缺乏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这两部文件偏重宏观指导,政策约束与激励作用不强。

2.2 低碳经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同,与金融机构利润目标矛盾

低碳经济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为三大主线,节能环保、缓解能源紧张问题、可持续发展和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方式是低碳经济的主要社会效益。而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研发成本上升,盈利模式转变,短期的经济效益很难实现。金融机构作为低碳经济信贷融资的主要来源,十分注重贷款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目标,这与低碳经济的经济效益相矛盾,低碳经济可能面临较严峻的融资形势。

2.3 新能源生产本身高耗能、高污染

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它们可以替代煤和石油这些传统能源,通过先进成熟的低碳技术,比如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有些新能源比传统能源更加昂贵,太阳能发电的主要材料是多晶硅,这种材料的生产本身就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并且光伏发电的成本也是较高的。风能发电中玻纤风机叶片和风机轴承易损坏,会相应增加成本。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热污染较严重,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一旦在事故中泄露,将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对人身造成极大危害。

3.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对低碳经济综合扶植

政府的大力扶植在加速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的进程中至关重要,若缺乏综合性的扶植政策,金融部门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的作用效果必然会受到阻碍和制约。于是,保定市出台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建立了“一个理念、两个阶段性目标、三个主要任务、六项重点工程”的建设框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物价工商管理,配套金融监管制度建立等众多方面对金融促进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扶植,有效地推动了低碳城市的建设。同时,政府对金融部门的风险补偿、担保提供等扶持政策,对金融部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和资金配置调整起到了显著的激励作用。可见,建立综合的低碳经济扶持机制,形成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公众等多方的共赢,是实现低碳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3.2 政府银行审慎选择支持低碳项目,防止高耗能高污染

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系统构成的金融体系,是完成低碳金融支持的核心,该体系通过增加低碳项目融资力度,同时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信贷支持的方法,“双管齐下”,能有效地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结构、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建设。首先,政府、银行部门应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经营管理,特别注意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从贷款审查、项目评估、借款人分析等“贷前”环节入手,审慎选择优质低碳项目,重点扶持。其次,必须建立严格的金融监管和信息披露机制,下大力度控制商业银行对“三高一低”项目的资金贷放。最后,要加强低碳金融观念的宣传,在银行部门树立低碳新理念,从根本上建立低碳金融支持体系。

3.3 银行加强低碳金融创新,综合考核经营效益

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商业银行拓宽贷款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还应进行必要的金融创新。总的来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在“碳排放权”交易基础上的各种金融创新。当政府设定了碳排放的总量上限,于是排放权就会具有经济价值,可以通过转让获得收益。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允许申请贷款的企业将其作为抵押来获得贷款。另外,商业银行可以尝试推出“绿色信贷”和“碳排放权”交易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为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规避工具,为个人,企业和相关投资提供便利和渠道。

二是贷款管理机制的创新,制定一套适合低碳项目的贷款管理办法。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方式,即企业贷款建设节能减排项目,并用由此节省下来的开支分期偿还设备价款。节能项目的提供者多为中小企业,它们一般不具备充分的抵押贷款条件,也较难获得银行满意的信用评级。按照传统的贷款管理方法,这些银行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而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这种新的贷款方式,则可以使企业获得贷款。

3.4 大力引进培养碳金融人才等其他措施

风电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内容范文第5篇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现实要求

在发展农业的现实实践中,农业中的碳排放量也是非常大的,农业在农用化肥的使用、农业机械的发展和使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等方面,都需要耗费能源。而目前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也基本为化石能源,形成了高碳农业发展模式,与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低碳发展有很大差距。很显然,只有大力推广先进的节能降耗的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才能降低能源消耗;只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出、高收益的农业机械才有生命力;只有用先进的高效农业、清洁农业、安全农业的理念武装管理者头脑、制度指导工作,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发展低碳农业顺应了这样的要求,并在现代农业建设有着巨大的作用:一是推广节能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成本;二是提高投入品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三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效益。由此可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农业经济模式,适应了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改善农村环境的迫切需要

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农药、化肥过量施用严重污染了农产品、土地、水源,在多数耕地中还能检出十多年前使用的农药成分;农膜使用率大幅提高使耕地中留有大量不能自然降解的农膜残片,造成土壤污染;乡村农产品生产企业“三废”排放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部分农机能耗高、废气排放多;一些农户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畜禽粪便等畜牧业废弃物难以处理,等等。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了环境,而且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既要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的监察和治理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又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农业经济模式取代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农业经济模式,让农民群众既发展了生产,又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真正全面提高农村环境的质量。

(三)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业资源丰富,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种多样,品质优良,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但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单位能耗指标、环保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壁垒形成的倒逼机制,促使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形成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既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又要强调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环保指标,以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措施

(一)转变四个观念

1.经济观要转变。发展农业经济要在生态的承载范围进行,否则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农业经济活动,才能使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以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共生链接技术、废旧资源利用技术和“零排放”技术等为支撑的经济,而不是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的经济,这就要求发展低碳农业的经济观要转变,应在建立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上,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方式。

2.价值观要转变。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不仅要把它看做造福人类的资源,而且还需从可持续的角度,让它在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发挥作用;在选择科学技术时,不仅要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生态环境平衡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要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要尊重自然规律,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生产观要转变。低碳农业的含义就是要从循环意义上发展农业经济,以清洁生产、环保要求从事农业生产。它的生产观念是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要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废弃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从而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与此同时,要用若干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构建低碳型社会。

4.消费观要转变。低碳农业的区域主要在广大乡村,而从事低碳农业的人员的消费观的转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因此,要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这种消费模式的特点是:自然生态相平衡、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以及注重保健、环保。在日常生活中,应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创立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适度消费的观念。

(二)营造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良好氛围

目前,绝大多数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还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对于许多人,特别是农民,可能是闻所未闻。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培训、讲座等形式,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提高全面对低碳农业的认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大力宣传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方面的重要性:不仅影响到当代人的生活,还涉及到子子孙孙的生活方式。二是加强教育,让广大村民意识到生活环境恶化的现状和严重的危害性,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我国农村传统的思维模式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即在生产过程中,输入物质和能源,经过人力和自然力的共同作用输出产品,没有利用的物质被丢弃,污染环境。这种生产方式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和一次性的,而且利用率低下;末端的“废弃物”没有加以合理有效的利用,直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活环境的污染与恶化。三是让民众了解低碳生活方式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低碳生活方式是一种能够维系生态永不破坏、环境永不恶化,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它要求人们反思在其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细节,自觉查找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行为中存在的高浪费、高能耗的巨大漏洞,自觉改变那些看似细微却是浪费能源、高碳排放的不良生活习惯。这样,就可以大大促进生态平衡,提高消费质量,促进消费和谐、社会和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总之,通过宣传,让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的概念家喻户晓,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人心,让低碳农业经济的各类形态大家清楚,让促进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人人明白,并自觉行动。促使农业生产同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作用

一是大力推进低碳高效农业规模化,让农民群众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此,要突出抓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继续在巩固发展“三品”基地,在提高“三品”品质上下工夫;继续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下大力气抓好农业节能减排,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为此,要积极推进农村绿色能源的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尽可能减少有害投入品的使用,做好农业废弃物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因此,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中,要重点抓好低碳高效农业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施肥技术、绿肥饲用技术、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升土地利用技术、新型农作物育种技术、优良反刍动物品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低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研究应用,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模式,建立低碳农业实践园区、示范企业、示范农户,建立健全低碳农业经济生产技术指导推广体系,让农民群众及时得到必需的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典型的传、帮、带作用,为减排技术的推广提供实践和技术理论支持。

(四)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

当前,由于农村大部分地方缺乏基本的污水垃圾处理设备,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工业规划布局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的产业模式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药、化肥使用不科学,资源浪费大量存在。目前,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比例很小;家庭用能主要是薪柴、秸秆等对环境威胁很大的非商品能源,这与世界能源结构发展趋势是相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依靠以煤为主的低效能源结构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因此,要加快清洁、先进的煤炭转换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尤其是发电转化技术的研究开发,掌握新技术手段,并在一定范围和地区进行试点;把天然气开发作为农村一次能源开发的重点,同时将全国性天然气输配管网系统的建设作为国家支持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内容;大力加快一次电力(核电、水电、风电)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