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第1篇

一、硬件环境

1.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没有城市的学生去书店、图书馆等的便利条件,制约了他们的课外阅读量。校园图书馆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设施,通过建立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并配备一定规模的书籍是构建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建设的基本要素。在图书馆的建立过程中,要明确一点,图书馆是小学书刊信息中心,也是学生课外获得知识或信息的来源,图书馆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同时,为了确保图书馆的建立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有关部门在政策方面一定要给予大力的支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为确保农村小学购置图书等相关费用后续有力,学校每年从生均费中按一定比例做好预算和列支,在有政策保护和经费支持下,当然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图书馆藏书配备标准为依据,将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小学课外阅读的硬件环境建设成为条件一流、管理一流的标志性工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2.阅读文化环境阅读文化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塑造和品质培养,积极向上,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阅读环境,能够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人格健全等方面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和阅读文化环境建设的进程一定要加快。其建设过程要从几个方面下手。首先,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在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将校园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其次,加强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同时进行廊道文化、宿舍文化建设,特别加强对小学生宿舍文化的熏陶,提高各项素质。最后,以班级为单位,以校训为依托,开展读书活动为载体,建立班级文化主题,促进班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的产生和延续。

3.流动图书馆建设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小学的局限性,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流动阅读成为小学阅读的新形式,校园内图书管理员开展图书小小漂流站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通过将图书按比例分配给各个班级,并以一至两个周为周期,有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回收图书和新书的流动传阅。同时,有志愿者协会还会组织人员定时、定科目地进行志愿支教。目前山东烟台鲁大青协已经成立了两个试点,这一成功举措告诉我们流动图书馆建立的可行性。这样一来,借鉴其成功经验,为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小学的流动图书馆的建立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软件环境

1.制度建设目前有许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根据其结果,情况不容乐观,在农村小学中,由于课外阅读量的贫乏以及名著等阅读的严重不足,导致,新课标下的各科教材中出现的拓展性的内容,学生根本无从下手。首先,要由教师的带领下,统一落实时间,定期开设图书阅读指导课,将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外读物集中起来给学生进行阅读,同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实行晨读或晚读的硬性要求,让学生从生活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2.活动开展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经常开展活动也是提高学生热情的一个途径。在校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知识竞赛,我爱阅读主题演讲、讲故事比赛等各式各样的激励性活动,从而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读书习惯形成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身能力,通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来形成教育,以兴趣为切入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以教师为学生所营造的良好的课外阅读的氛围来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激情,在潜移默化中将课外阅读发展成为日常习惯,进而使之乐于从阅读中找到立足点,从阅读中获取知识,从阅读中找到利于自己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将书中的榜样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虽然现在已经不存在炸碉堡的献身情况,但是,从中延伸出来的爱国精神就是一种榜样,当然了,这是从书中发掘的榜样,在生活中,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人也能够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几个先行者,为了让儿童通过阅读获得提高,让他们从中发现阅读的好处,从而愿意积极地投入课外阅读中去,以同学中的榜样为目标。

四、同伴互助

同伴是学生最常规的资源,他们能够从同伴那里获得帮助,也能够积极地帮助同伴。将同伴互助的方式投入课外阅读中去,以相互介绍更好的书籍为主要方式,,让同学们进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让同学们分享己有的书籍。从而使班级整体有所提高,在课外阅读的大环境之下,提高自身的能力和集体的凝聚力。

五、家长讲座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第2篇

学生课外阅读自主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引领孩子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在浩瀚的书海殿堂中遨游,成长。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读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

一、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旨在“哄”学生读好书。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读课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讲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

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书

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多读书。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4.鼓励学生多读书

对学生的阅读要多鼓励,在阅读课上,随机树立典型,在这种“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中,学生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5.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这样一来,学生在家在校都能有良好的读书氛围。

6.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亲子阅读有以下几种方法和好处:

(1)有薄到厚,由浅到深。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刚学会拼音和几个简单的汉字,在选择阅读刊物时应该先选一些薄的、内容稍稍浅显的,这样可以给孩子以信心,从而让孩子爱上读书。

(2)细水长流,贵在坚持。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来阅读,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这个时间可长可短,长期坚持下来,孩子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3)在给孩子选择读物时,一定要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书,文字尽量简练易懂,多重复,不要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不断进行调整。

(4)给孩子读书的时候要带有感情,对不同的角色要赋予不同的语调,并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调整语速,读到让人紧张的悬念处,要慢下来,让孩子仿佛身临其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5)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为的听课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进行有益的正面引导。孩子阅读能力形成的越早,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就越明显。

三、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好读书方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既保证阅读数量,又提高阅读质量。

四、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应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的《稻草人》、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等。

2.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

3.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名族明间故事等。

4.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

5.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老舍的《骆驼祥子》、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等等。

6.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而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二)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尤其是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真正做到了“我喜欢,我阅读”。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第3篇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家长要改变以往只重分数,轻视学生能力发展的观念。能力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如果只靠死记硬背来获取知识,不注重从生活实践中吸取知识,那样学来的东西是不牢靠的,在如今重视考查学生能力的考试中也不可能取得高分。只有让孩子勇于实践,才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种能力是不能靠死背书本来获得的。能力的形成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说法不假。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大脑中都存在着七种各自独立的智能,它们是: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从理论上说,每个人都会有所长。而小学阶段的语数成绩只能基本反映儿童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即使孩子在这方面取得好成绩,但并不代表这个孩子将来就一定能够成才。反之,孩子的语数成绩不好,但可能空间智能好,或者音乐智能好,或者身体运动智能好,再经过家长充分发掘、培养,说不定将来还会成为出色的建筑设计师、音乐家、运动员……因此,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要树立全面发展孩子技能的观念,包括智力的全面发展,更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支持和鼓励孩子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究竟有什么好处?家长应在这方面应提高认识。(1)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而孩子沉湎于电视节目只能导致思维的被动和学习能力的降低。(2)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和扩展语文知识,丰富作文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3)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一次性学习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学习就要落后。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第4篇

一、教师应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一是故事引入法或故事诱导法。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连续几天给学生讲述他们爱听的故事,告诉他们要想知道更多的故事,可以去读哪些书,也可将一个稍长的故事讲到紧要处戛然而止,让他们“欲知后事如何,自己阅读了解”。二是潜移默化法。教师可在学生面前捧着一本书阅读,时而轻读,时而自语,时而面露微笑,时而紧锁眉头……待学生觉得好奇时告诉他们:“老师在读书,已经和书里的人物交上了朋友,你们也可以通过阅读和他们交上朋友。”三是课文链接法。在学习课文后拓展延伸环节时,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相近或相关的主题阅读,一旦学生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就会情不自禁地坚持下去。

课外读物种类繁多,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小学阶段,宜遵循“绘本读物——注音儿童读物——纯文字少儿读物——一般读物”的阶段顺序,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让书籍慢慢开拓学生视野。

二、教师应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

学生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方法指导。读是课外阅读的外在形式,思才是课外阅读的深层内涵与本质追求,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读思链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应是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不二法则,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在自己感兴趣、有感悟的文字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悟,揣摩作者成文的思路,体会作者文字表达上的精妙之处。此外,针对课外阅读信息量较大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制作人物关系图表、人物大事年表和重点摘要的方法,理清头绪,提高阅读效率。在细节品味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订一个“采蜜本”,摘录精美词语或华彩段落。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对课外读物的感悟提升到整本书的高度上来,写一写整本书的读后感,这样会使学生的思考更有深度,要求精读的读物更应如此。

当然,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有别于课内阅读,指导宜“粗”不宜“细”,宜“放”不宜“收”,如果插手过多,反而会影响到学生课外阅读的品质。

三、教师应是学生阅读成果的分享者

教师应是学生的阅读伙伴,如果不与学生共读,就不可能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指导,更不可能与学生进行深度的阅读交流,使课外阅读的效益最大化。教师应是阅读交流平台的搭建者,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成果的交流,就会引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会催生学生的智慧。从上述意义来说,教师更应是学生阅读成果的分享者。

教师应组织学生定期进行阶段性的阅读交流,展示阶段性阅读成果,不断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深入进行。在与学生分享阅读成果时,教师要处理好“粗”与“细”、“浅”与“深”、“扶”与“放”、“近”与“远”的关系。如让学生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阅读的整体感受,是为“粗”;对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或段落进行细嚼慢咽,是为“细”。“粗”“细”结合,“营养”才会更健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阅读角度、阅读视野和人生经历都不尽相同,加之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的不同,这些都会导致他们的阅读感悟有深有浅。阅读交流不能仅仅是“高端峰会”,也应该有“野百合的春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浅”感悟者的阅读热情和交流热情更需要呵护,总有一天,他也会由“浅”入“深”的。学生进行阅读交流需要教师的“扶”,交流的起承转合处需要教师的灵动现身,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更需要教师的“放”,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易于学生交流的“场”,要能以“共读者”的身份抛出精彩的交流话题,引发学生点燃智慧的火种,及时而又中肯的评点会让智慧的火焰越烧越旺。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对一些意蕴深远的读物,师生的阅读感悟可能有一定的距离(比如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前的认知水平,不宜将自己成人化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舍“近”求“远”。阅读是一处慢的风景,好书的学生自然会多读,精妙处学生自然会反刍,年岁逐增,宁静致远,学生的见解总有一天会和教师比肩,甚至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毕其功于一役”式的交流实不足取。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第5篇

一、存在的问题

1、阅读氛围淡薄, 缺乏兴趣。许多家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而图书室的藏书有限, 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又得不到保证,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

2、课外阅读的书目鱼龙混杂,没有找到适合这阶段孩子阅读的经典作品。学生们过度注重阅读的功利性和娱乐性, 而丢失了阅读的知识性。

3、阅读指导不够, 方法不当。对于小学生来说, 现在紧缺的不是无书可读、无地方可读, 而是缺少家庭和学校的积极引导。

4、阅读习惯尚待培养, 自觉意识不够。教者未能为其创造较好阅读环境, 缺乏必要的阅读指导和督促检查。

5、家庭、学校、社会对课外阅读存在认识偏差。老师则把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课内课本,家长对于孩子课外阅读重要性认识程度也参差不齐, 对于孩子课外阅读缺乏梯度引导。

二、培养良好课外阅读习惯

(一)推荐适合这一年龄段孩子读的经典儿童作品。

如果作品没有选好,不仅会造成阅读的低效,还会削减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很多家长不知道什么作品是适合孩子阅读的,往往从应试的角度给孩子买许多《高分作文》之类的作文书,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因此,一张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单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明确“读什么”,才能带着孩子更好地读。我通过不断地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明白读书必须选择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且适时开具书单。尤其是抓住寒假时间让家长在列出的优秀书籍中至少选四本购买,鼓励和孩子一起品读。其中,大多都是绘本,也有整本的书籍,比如结合二年级上学期课文《狼和小羊》推荐的《伊索寓言》还有童话故事类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

(二)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进行阅读。许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本身就有极大的魅力,孩子很容易对此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在家时就能够督促家长和孩子共读优秀的课外书,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在课堂上,还可以采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的方法。当你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你可以试着话锋一转:“孩子们,我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那他们的目光一定会全部集中到你身上,小耳朵就会竖起来。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话语,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就会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知孩子:后面的故事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孩子定会迫不及待地去买来阅读。

(三)师生共读一本书,给孩子一个阅读示范。

当教师真正为学生竖立一个良好的阅读榜样时,学生内心的阅读需求和兴趣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二年级下学期,我和孩子们利用阅读课时间一起读了《夏洛的网》。原文用投影放出来,以我来读,学生听的方式一起阅读。我在读的时候,孩子们总是表现得特别安静听话,小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耳朵竖得直直的,生怕漏听一个字眼。孩子们对于听故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故意将故事讲得抑扬顿挫,随着情节时而平缓,时而响亮,时而因为难过而低沉下来。这些都将孩子带到了书中,仿佛他们就变成了“威尔伯”,“夏洛”和“坦普尔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给了一个孩子怎么去读整本书的榜样。它在无形中告诉孩子,阅读就是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边读边感受。孩子会进入到阅读中,并且习惯于这种“沉浸”的方式。教师读,孩子听,阅读的脚步放慢了,每周一次使得每一次读的内容孩子都有时间好好地消化。

(四)借助电影媒介,先读后看,使得名著的阅读“活”了起来。

现在很多名著都被拍成了同名电影,电影的好处是可以通过音乐渲染和一些特写镜头来直观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这是书本不能代替的。读完书,我又找来《夏洛的网》的电影和孩子们一起看。孩子们的心非常之细,总是能一眼就能发现这些特写的闪光之处,从而深化对书中角色的理解。书中坦普尔顿是一个既招人讨厌又招人喜欢的角色,夏洛快死时,威尔伯求坦普尔顿帮忙拿一下夏洛的卵袋,坦普尔顿觉得没有人愿意感谢他而拒绝。威尔伯就用以后都让他先饱餐一顿再进食这一诺言说服了他。书中到这里就没有了。而在电影中却着重用了一段特写镜头:夏洛在坦普尔顿叼着卵袋下去时,……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就明白了书读完不能就此扔在一边,不再过问,而是应该继续思考,多加体会和交流,这样才能让自己收获更多的东西。

三、读写结合,才能卓有成效

我一直渗透给孩子一个观念,书看多了,写作一定也很棒。这就是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在寒假,我不仅向孩子推荐阅读书目,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和孩子一起多读书,还鼓励孩子多写一些小作文。题目不限,可以写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在开学后,我把一些优秀的文章全都输入电脑 ,并且挤出时间来和其他孩子进行分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都知道这句名言。学生喜欢模仿,喜欢表扬。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本班爱读书的“小书虫”的故事以及在写作中表现突出的“小作家”。并且问他们寒假看了哪些书,孩子们就会发现喜欢看书的孩子作文写得都很棒,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上进心,从而带动全班学生都有爱读书、想写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