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孩子绘画的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幼儿语言;观察能力;绘画信心
幼儿园是孩子美术教学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受年龄、思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美术通常只是形成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能按照幼儿的心理和思维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孩子的兴趣,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用幼儿语言调动孩子的兴趣
幼儿语言是指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以孩子的思维和视角考虑问题,并用孩子的口吻来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对美术感兴趣,进而轻松快乐的学习绘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怕麻烦,应尽可能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以一个孩子的眼睛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如笔者在《蒲公英找妈妈》的美术活动中,先出示一张被风吹起的蒲公英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蒲公英像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像棉花糖,有的说像降落伞……各种回答层出不穷,新颖有趣,孩子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然后我说:“这种植物虽然像棉花糖,但没有棉花糖甜。虽然像降落伞,但它是向天上飞的,不是往地下落的,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要在风里飞吗?”这时孩子们又争先恐后地发表起意见来了,有的说是想变成小鸟,有的说是在风里飞凉快,有的说……听完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回答,我说:“你们说的都对,蒲公英也许想飞得像小鸟一样高,也许是太热了吹吹风,但是他主要是在找妈妈,他和你们一样,这么小就离开了妈妈的怀抱,怎么能不想妈妈呢?”听完我的话,孩子们都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样的美术教学不仅培养了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潜移默化地使孩子理解了每一幅画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种情感在里面,在绘画的过程中要饱含着情感去画,只有用心、用情才能画出最完美的作品。
二、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绘画艺术是一种视觉欣赏的艺术,好的观察是画出好作品的基础。教师在传授绘画技巧之前,应该先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即观察绘画对象的基本形状和突出特点。例如我在教孩子画“我的书桌”时,先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一下自己的书桌,看看书桌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桌子上都摆放着什么等等,让孩子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对书桌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一些观察提问会使孩子逐渐养成“先观察,再作画”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就提高了。有时我也会在美术课上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找别扭”的图片,即两幅基本上一模一样的图片,只是局部细节会有些不同,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找出其中的区别。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游戏试的教学方法,都积极参与其中,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优秀的画作在孩子们的笔下不断涌现。
三、用表扬的手段培养孩子绘画的信心
对于小孩子来说,都喜欢听到教师的表扬,教师的鼓励和赞扬就是孩子们绘画路上的催化剂,不仅能使孩子们获得满足感和信心,还能激起孩子们继续探索和绘画的动力。每个孩子受先天条件的影响,对绘画的领悟能力有快有慢,这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多给予鼓励和表扬,避免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杨雨涵是我们班里领悟能力稍慢的孩子,完成作品的时间总要比别的孩子久,而且胆子也很小,每次美术课,她总是不听的问我:“老师这么画对不对?”“老师这个好难画,我画不好。”“老师为什么他们都比我画得快?”而且常常是画到一半就不画了。对于她,我的办法就是多表扬、多关心、多鼓励。我经常对她说:“你画得很好,你总感觉难画,是因为你对自己要求高,你观察得仔细,他们比你画的快,是因为他们没有你画的认真!”有一次我还把她的画单独拿出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大家看看雨涵同学的画,画得多认真,颜色用的多鲜艳,大家以后要向雨涵同学学习,要认真地对待每一幅画。”经过几次鼓励,杨雨涵的自信心和绘画欲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很快就成为了我们班的“绘画尖子”。
幼儿绘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赞扬,教师的一句话有可能成就一名未来伟大的画家,也有可能断送一个孩子追求梦想的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出现一些如“真棒”、“真漂亮”、“太好了”一类表扬的话语,避免出现如“画的什么东西”、“太难看了”、“乱糟糟一片”等容易挫伤孩子自信的话语。孩子们的画作一旦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许,就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能力,从而在学习美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四、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些见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多年的工作中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在这里,我真诚地希望每个教师都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愉快、轻松、和谐的绘画氛围中去描绘心中的梦想,描绘美好的明天。
一、正确认识新教材,注重引导与观察
美术教育任务首先提出“在孩子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这里十分明确指明积极引导孩子观察现实生活,当孩子们对于某些物象有了强烈的感受之后,才能产生积极表达它的强烈愿望与情感。孩子的作画总是表现他最熟悉和最感兴趣的事物。教师要引导孩子逐步地深入观察物象的外形特征,熟悉物象的基本形体结构与色彩的特点,有了这样的认识能力,才能有条件进行充分的表现,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二、因材施教,合理地运用范画
新教材中的内容是丰富而多彩的。但教材毕竟是教学的材料,还需要教师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条件,进行恰当的组织、整理才行。例如,教材上有汽车、动物等的内容和图样,不能仅把这些图样在多媒体投影仪里放大,上课时让孩子照样子画就行了,这样做法是不可取的,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那就是教师的一种懒惰,如果是这样来认识教材,那只能说是对教材的曲解。
教材中有不少的图例,其中有儿童画、有作画步骤图和范例等,这些都是便于教师掌握教材内容参考用的。有些儿童画是说明绘画所要达到的一般水平,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要求的分寸。客观事物是千差万别、错综复杂的。我们只能教会孩子初步的简单的描绘力能,只能举其带有典型性的内容达到“寓性共于个性之中”。如画公交汽车,孩子能够掌握住车厢是长方形的、车窗是正方形的、车轮是圆形的基本方法,就能画出自己生活中观察过的公共汽车的形象了。孩子绘画时,应让他们自由地描绘,不应受到范画的束缚,因为范画就是为了起到启示和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否则就变成了紧箍咒,失去范画的本身的实际意义与教育作用了。
三、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授人以渔
教学不能靠教师的范画,而是靠正确地指导孩子积极地观察事物和表现生活的能力。因此,我们也不能忽视了作画方法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怎样教孩子作画的方法呢?可以用几何图形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便于他们在观察、认识生活的基础上,用简易的方法概括地描绘出物象的基本轮廓,如画汽车的方法,就是以几何形状表现出汽车的基本特征。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的讲解演示的方法:有时可进行全过程的讲解演示;有时可进行局部的讲解演示;有时还可以请孩子讲讲应该怎样画,再由教师归纳画法;有时也可组织小组讨论,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大家进行探索和独立创造的主动性;有时还可利用孩子们的优秀作品、达到启发交流的作用。实践证明,用孩子优秀作品作范例,要比成人的作品更能使孩子感到亲切、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因为孩子们画出的形象,都充满着孩子特有的活力和稚气,在表现手法上有它独特的造型特点。尽管骤然看去,似乎有些不合乎常识,但它完全是孩子那发于真性、出于自然的,堪称是“天然去雕饰"的童真产物,会给人以特殊的艺术魅力。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孩子独立创造的能力,唤起了他们对以往生活的回忆和表现生活的愿望。虽然他们受到造型能力的限制,线条是歪歪斜斜的,所画出的形象有些滑稽可笑,但都各具特点,富有创造精神,这种对美的追求,这种天然的童趣大大弥补了技能技巧不足的弱点。
新教材在编写中还注意到兼顾城乡及中国南北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内容上编得相对来说宽一些,但也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因此在使用新教材时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当地的自身条件,具体的情况,选用些乡土教材。如城市里画农村的风景就较困难,而农村中要画繁华都市也很困难,这就不能生搬硬套、搞成为画画而画画,为作业而作业,强迫儿童画自己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事物,把孩子引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这样不但会削弱孩子对客观世界的敏锐性,而且会挫伤孩子们作画的兴趣和主动精神。
1.借助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动物形象,从小培养敏锐的感觉
在少儿步入艺术殿堂之初,我们就必须强调对其敏锐感觉的培养。两、三岁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还不能直接依据父母口中的是、不是、不要、可以、不可以、应该或不应该等判断语句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但若把他们喜爱或厌恶的各种实物、形象作为“外力”,却可以对其行为起到鼓励或抑制的作用,因为在这些物象当中,饱含着他们天真纯洁而深厚的情感。譬如,小孩儿都比较喜欢黑猫警长、白鹤阿姨、琢木鸟医生、讨厌毛毛虫、苍蝇、蚊子、害怕大灰狼、狗熊、刺猬等。依据孩子的情感倾向,有意识地经常使用这些物象与他们交流,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小孩对这些物象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如您的孩子睡觉不喜欢盖被子,您可以说:“天黑了,小朋友要睡觉了。蚊子就会嗡嗡地叫着说:‘唉,我的肚子好饿呀,到小朋友的身上去找点吃的吧。‘”孩子听完后,往往会乖乖地把被子盖上。而且此后,每当睡觉时,只要家长说一句“蚊子又要出来找吃的了”,小孩子就主动地盖好被子。
2.每堂课确定明确的绘画主题,让孩子在玩中画
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确定每堂课的绘画主题,逐步引导学生扩大观察和表现的视野。有一次,我教孩子们画海里的渔船,我先是什么也不说,让他们自己画。半个小时以后,几个小孩都画完了。十几张画排成一列,什么形状都有。对于孩子们的画我进行了点评:画得都很漂亮,很有创意。但是画的都不是渔船,缺少渔船的特征。于是,我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带着这些学生及他们的家长来到了停泊着渔船的码头边,先是大体地让孩子们观察了一下其中的一艘渔船:船头、船体、船尾、驾驶仓、铁锚、缆绳、轮胎、救身圈等等,然后又带他们上了这艘船,玩了好长一段时间,期间,好客的船老大对孩子还讲解了许多不同时期的渔船式样、构造及鲜为人知的一些渔民捕鱼的传奇故事……经过这次码头之行,孩子们观察了渔船,也听了不少有关渔船与渔民的故事。后来我又让他们画了渔船,这次他们知道了为什么画船必须画铁锚;为什么必须要画黑色的大轮胎;为什么必须要画救身圈等等。由此可见:不管是成年人学习绘画,还是孩子学画,都必须来源于生活。二、依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心理规律和直觉感应,去开发和引导他们的美感和创造性
时下,有不少学校包括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常常是采用用灌输和强制模仿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前预先准备好一张范画,上课的时候把它挂到黑板上(此画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构图、完整的结构、漂亮的色彩,完全就是老师的杰作)。然后对画进行讲解,讲完了以后让孩子们画,最后谁画得好的标准就是:谁画得跟老师的画最象、最接近就是最好的。这种儿童画教学方法压抑和限制孩子本能的审美情趣以及自由的思维方式,儿童画中的那些淳朴的的、稚拙的、率真的东西就会丢失。而是应通过孩子自己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和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启发来学习创作儿童画。鉴于此,我们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让孩子摆脱盲目性
在开始阶段,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同的孩子对事物的想法和认识也有所不同,因此,也会有不同的作画内容。从儿童感兴趣的漂亮玩具花衣服等生活用品着手,或带他们走出教室,以美丽山川、房屋建筑、飞禽走兽作为表现对象,开展线描写生练习,此时,尽管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物体歪扭,不合比例,画面线条稚拙,有的甚至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拼凑在一起等等,但毕竟是他们能动的对物体感知的结果。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成绩多么不好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
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儿童,使他们逐步想画、愿画、敢画而不拘谨。
2.让孩子进入立体世界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儿童画教学经验告诉我,必须老师亲自带头,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在观察习惯形成后,应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结构的形体意识,时而让孩子们俯身触摸地上鲜嫩的花草,时而和他们一起抬头仰望天上的宇宙星辰,既要巩固原始的热情,又要激发他们新的求知欲,引导儿童逐步走向感受物体的空间形态发展尝试的阶段,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3.别让孩子陷入误区
待学生心理、视觉感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随着造型训练的深入,画面已有立体感,对透视有了朦胧的认识,线条也相对稳定,理性思维在作画过程中明显体现出来,但他们仍处于眼高手低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中,常表现在对画面中的某一条线要反复修改。此时,作为家长在孩子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自作聪明,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孩子,以成年人的理性的思维去指导自己的孩子画画,作为教师也一样,需引导得法,启迪和提高重在顺应天性,贵在陶冶稚趣。正如日本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严所说:“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他当做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三、提升孩子的审美意识
随着孩子们生活阅历的增加,教师应不断地引导孩子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接触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去了解生活中业已存在的更多更美好的事物,让孩子们捕捉到更为丰富的创作素材。通过讲评优秀儿童画作品或通过直觉体验优秀作品的创作过程,成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过程。
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他们天生都有表现才能,有极强的表现欲,我们应对孩子在画中表现出来的天真、稚拙、淳朴的艺术语言,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美,让他们在鼓励声中树立自信,在赞美声中发展和培养勇于创新的个性。应当提醒各位家长和老师注意的是,儿童在获得了运算能力特别是形式运算能力后,他们眼中童话的、幻想的世界逐渐变为客观的世界,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这一客观世界则需要具备更丰富的专业语言,许多孩子由于缺乏这种能力的培养而难以表现这一世界,致使他们从此不再有热情作画。
我们应顺应儿童对艺术的认识规律,不断的激发儿童的情感和作画欲望,同时把这些与发展创造力相结合起来,促使儿童学会异想天开,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得到启发,使儿童从小就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从而在今后的创造空间里自由翱翔。
[关键词]小班;美术教学;游戏化
传统幼儿园美术教学主要通过老师或范画的示范,让幼儿通过临摹的方法掌握绘画的技巧,教师更在意的不是幼儿能力的培养,而是幼儿模仿的快慢和好坏,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打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影响幼儿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小班的幼儿年龄在三岁左右,他们的认知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过于生硬的授课形式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对小班的美术教学应当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着手,以更加随意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因此,我们可以顺应孩子们的天性,将游戏自然地融入到小班美术教学的过程之中,让他们能够更加愉快地、积极地参与,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1 美术题材游戏化
小班的幼儿年龄都很小,认知水平很低,教师如果选择比较过于抽象的题材他们很难理解,因此,我们要选择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喜爱的事物作为美术教学的题材。选择的题材可以是幼儿熟悉的人物,比如“我的妈妈”“我最爱的人”,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身边的人物特点;也可以是动物,如“小区的流浪狗”“蜜蜂采花蜜”等,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耐心;当然,小班的幼儿最喜欢的还是玩具,我们可以以玩具为选题,如“我家的玩具”“玩具总动员”,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
此外,小班美术的教材也应该多元化、游戏化,而不能只发给幼儿一个涂色本或者单纯地模仿教师的范画。我们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加入手工、剪纸、捏泥等内容,让美术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比如手工课我们可以教孩子们折小猫,然后让他们发挥想象,给小猫画上五官,用游戏的口吻问他们:“你们的小猫咪是不是睡着了?”“你的小猫好像生气了!”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上,幼儿会饱含兴趣地掌握美术技能,更加期待下一次的美术活动。
2 课程导入游戏化
在开始美术课程之前,我们必须设法让小班幼儿跟着我们教师的思路,所以课程导入十分重要。由于小班幼儿多动,且行动是受情绪支配的,所以我们要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让他们自然地进入美术活动之中。最好的课程导入方式是让幼儿先玩后画。比如,孩子们特别喜欢吹泡泡,我们就可以先给孩子们准备几瓶肥皂水,带着孩子们玩“追泡泡”的游戏,在游戏之中耐心地引导他们:“泡泡都有什么颜色的啊?”“你们看,我刚才吹得泡泡有没有变化?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在适当的时候,再对孩子们说:“这么多美丽的泡泡,一会儿消失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马上把它们画出来,贴在教室里,它们就会一直在我们身边啊?”这样以游戏的形式导入美术课程,会激发幼儿的兴趣,也为之后的美术活动做好铺垫。
3 美术活动游戏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什么样的课程能够长时间让小班幼儿感兴趣?首先,我们选择的课程内容必须能够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小孩子喜欢五彩缤的色彩,我们可以给他们准备各种颜色的彩笔,不规定具体内容让他们在白纸上随意画,然后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甚至我们也可以准备多彩的颜料,让他们不用画笔随意创作,比如用手指、用手等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有些孩子用大拇指蘸着紫色的颜料画出一串串的紫葡萄,有些孩子用食指蘸着黄色的颜料画出一只一只的小鸡。等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能之后,再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画具体的事物。另一方面,美术活动的形式也可以加入游戏的元素,比如我们可以采用音乐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在画动物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猪之歌》,让孩子们一边唱歌一边画画,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歌词画出一只只生动可爱的小猪。幼儿会在游戏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且积极的状态,创造力也相应提高。
4 教师指导游戏化
教师是课程的主导,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的同时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指导。过于生硬的指导方式不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小班美术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所以,整个美术课堂教师的指导要自始至终地采用趣味性语言。
小班幼儿在刚接触绘画的时候,往往更加心急,希望短时间画出令老师满意的作品,导致有些幼儿的作品特别粗造,有些幼儿感觉不知所措,这时美术教师必须不仅要用幼儿能够听懂而且要使幼儿能够放松的语言引导学生放松心情,大胆绘画。可以通过儿歌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画画,如画西瓜,“遥远天边,半个月亮,变成船儿,星星来坐”;画萝卜,“一张娃娃脸,扎上蝴蝶结,下巴一拉长,长出小胡须。”生动的儿歌使美术课堂充满趣味性,孩子们能够彻底放松下来,愉快地投入到绘画中去。
5 教师评价游戏化
幼儿的作品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创作做出相应的评价,而教师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对美术创作的热情,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因此,教师的评价是小班美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能使教师评价游戏化,会极大地提高小班美术课程的效果。比如让幼儿画小鸡,教师可以说:“谁画的小鸡最漂亮,就能吃到更多的虫子!”然后教师就拿出虫子的印章,在幼儿的作品上印上不同数量的“小虫子”,在教师印“小虫子”的时候,幼儿也会相互讨论起来:“我的虫子比你的多呢!”“我又得到了一只虫子!”如此,孩子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也会更加认真、努力地画自己的小鸡。这样的评价方式会让激发幼儿的求胜心,比单纯地语言文字评价更加生动、活泼。
游戏化的小班美术活动,更加符合小班幼儿爱玩的天性,通过教师有趣的语言和趣味性的美术活动,让幼儿更加热爱美术活动,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同时,小班美术活动的游戏化,不仅能够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幼儿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真正的在玩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美术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29-01
美术教学可以陶冶人的情感,使人具有美的灵魂,成为更完善的人。同时,绘画是促使儿童智能成长,绘画可以使儿童缓解紧张情绪,使心情平静愉悦。绘画活动规律:这是幼儿绘画由“象征期”向“形式开始期”的过渡阶段。因此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不断地探索提高幼儿园美术教学质量的策略,也就成为了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下面,本人根据自身从事幼儿美术教学的经验,浅谈提高幼儿美术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
一、调动幼儿绘画兴趣
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充分调动绘画兴趣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一般来说,幼儿对绘画和手工都比较感兴越,但往往不是持久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培养运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比如在《蚂蚁飞上天》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先出示了指偶(悲伤的小蚂蚁),让小朋友猜为什么小蚂蚁今天很不开心,很多幼儿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蚂蚁肚子饿了”,有的说“找不到家了”……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然后老师告诉小朋友原来呀是小蚂蚁想上天去旅行,小蚂蚁没有翅膀不会飞,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这一提问,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小蚂蚁的愿望,幼儿又议论开了,有的说氢气球带它上天,有的说坐飞机上天,蒲公英带它上天……幼儿一下子想了许多办法,办法太多了,这时老师请小朋友把想的办法画下来,幼儿就带着兴趣,带着帮小蚂蚁的心情开始作画了。同时,老师出示一只快乐的小蚂蚁指偶,来感谢小朋友,从中幼儿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对幼儿的作品老师要多称赞、多鼓励,以此来不断提高他们的作画热情。
二、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绘画艺术是一种视觉欣赏的艺术,好的观察是画出好作品的基础。教师在传授绘画技巧之前,应该先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即观察绘画对象的基本形状和突出特点。例如在教孩子画“我的书桌”时,先引导儿童仔细的观察一下自己的书桌,看看书桌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桌子上都摆放着什么等等,让孩子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对书桌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一些观察提问会使孩子逐渐养成“先观察,再作画”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就提高了。有时教师也应在美术课上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找别扭”的图片,即两幅基本上一模一样的图片,只是局部细节会有些不同,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找出其中的区别。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游戏试的教学方法,都积极参与其中,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优秀的画作在孩子们的笔下不断涌现。
三、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大胆想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幼儿不喜欢循规蹈矩的艺术,在绘画中可以超越常理和常规,也能超越时空,穿越古今。只有让孩子自己动手,把潜意识中的“创造图象”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幼儿绘画作品。幼儿绘画时,创造性的想象力异常丰富,千奇百怪,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绝对不会考虑自己想的与实际情况是否吻合。针对幼儿这个特点,教师不应该以成人的观点,简单地说些有批评意味的话,那样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失掉绘画兴趣,引起厌烦情绪。而是要针对这种特点耐心地引导,细心地培植,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发挥,表现他们所见、所想、所希望的事物,教师应充分了解孩子的创作意图,经常问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认真听孩子在绘画中的言谈,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及时给予指导。
四、合理运用评价手段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肯定与积极的评价是幼儿美术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手段。及时的肯定与积极的评价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幼儿心理成长的需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去鼓励幼儿,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动脑。为了使更多的幼儿获得成功感,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准备难易程度不同的美术学习内容,供不同的幼儿进行选择;教师除了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评价外,还要运用好眼神与肢体语言,多给幼儿抛媚眼,多用肢体与幼儿亲近亲近,力求让所有参与美术活动的孩子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帮助幼儿逐渐的树立自信,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另外教师还要充分运用好幼儿自我评价与幼儿间的互评。“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都和个体的自我评价发展密切相关。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成长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核心内容。”幼儿往往具有较强的好胜意识,乐于在群体中展现自我,教师要积极的为幼儿创造自我展现与互相评价的机会。对于幼儿的美术活动成果,教师要及时的在幼儿间进行展示交流,进行幼儿互评。在评价中,既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也使幼儿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对象是教师与幼儿,他们都是主体。要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成为富有创造性、个性独特的人,教师首先要树立美术创新教育的新观念和新意识,应提高幼儿美术教学质量;其次要恰当运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使幼儿真正成为“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有创造”的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