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中的传统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建筑;思想
Abstract: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with 5000 years of cultural heritage. Toda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till affects all of the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infiltration influence character by environment in people, which is embodied in some specific things. The building for people to survive must place, it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is pape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to reflect, in buildings in China, and the influence.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struction;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J211.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所谓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演变而成的一种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人们的思想以及创造性。而每个时代的人们所形成的意识形态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特色,文化则是体现每个时代不同思想的关键。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建筑有着深远而不可磨灭的影响,可以说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记录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影响着建筑,二者息息相关。接下来本文谈谈我国建筑如何淋漓尽致的体现传统文化的。
一、“天人合一”在建筑中的体现——干阑文化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的,在后来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中国建筑来说,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明确了中国传统建筑时空合一、天人合一、与自然合一的的发展方向,还确立了中国建筑存在的方式及相关法则,并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价值审美取向,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人追求的理想建筑环境。“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中的具体应用不是单体建筑独立存在,是群体组合,它要求室内室外、人力和自然和谐共处。传统建筑不求向高处发展,而是亲近大地横向水平铺开,与大地的亲和,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的融合更是浑然天成。例如,“干阑文化”,这是古代中国南方建筑文化的主体,它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在选材上,木材在南方随处可见,木材又给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之美,它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为一身,木材也是大自然的馈赠,恰恰与古代中国人相切合;在艺术性格上体现出了中和、平易、含蓄等特点。又例如,一些建筑的房顶弧形设计,其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更加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这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总而言之,我国传统建筑从外形到内部格局均表现出一种与自然适应和协调的体态,并无意识的融合着天人合一思想。
二、等级制度在建筑中的体现——故宫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就有着强烈的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注重宗法血缘,伦理强调敬祖、男女大防、惊卑贵贱、君权神授、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等规范,在封建宗法、礼教的影响下,按照南北纵轴线对称布局,正方属长、尊居住,东西厢房为晚辈居住,南端的用作杂物、客房之用,耳房用作厨房、厕所及下手居住。对于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就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又称五脊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又称九脊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在建筑颜色上也有明显的等级划分,王公贵族的房屋建筑与平民百姓都不各异相同的,一些不按规定等级进行房屋建筑的会受到惩罚,森严的等级制度导致建筑中鲜明的等级体现。在中国古代,能够充分体现等级制度的建筑可以说是“故宫”了。故宫的营建遵从了上古以来“左祖右壮”、“面朝后市”的先制。就名故宫来说,其庙和社稷是位于紫禁城前、天安门内的东西侧,在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外朝三大殿:皇极殿、中级殿、建极殿,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处理朝政的地方,内廷三宫是皇帝、皇后居住之地、嫔妃、皇子、太后及其他人员的住处和服务设施都在中轴线以外,这充分显示着皇权之上的等级观念。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绿色建筑
近年来,绿色建筑成为建设低碳城市、营造绿色生活、推动新能源新兴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是整个建筑界关注的焦点。这不仅是我国建筑发展趋势,更是世界的进步潮流。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例如北京、深圳等多个地区都在进行“绿色建筑”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绿色建筑不是只属于21世纪的新时期,它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建筑的理念就是绿色的、环保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些建筑可以跟现代建筑相媲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建筑的要求就是顺应自然、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坐落有致等等,这恰恰也是现代绿色建筑所追求的。对于我国建筑业来说,建筑应运用当今的先进科学技术,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支撑,文化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才是成功。针对我国目前资源短缺的现状,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发展方向,通过国外先进的经验,加上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我们国家的建筑将会有一个更令人耳目一新的发展,而且引导世界建筑潮流。总而言之,要想将建筑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就必须在接受现代思想的同时不断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的融合,就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现代建筑又丰富着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时代,建筑技术以及理念的不断发展与继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平衡,如何将二者融合,让建筑打上时代的烙印,并彰显民族精神,这是现代建筑从业者的共同使命。
总之,建筑是文化的纪念碑,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建筑就是一部凝固的史书,它集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伦理观念、科学技术等为一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建筑的切入点,中国建筑又丰富和传承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因此,在新时期,我国建筑行业更应该充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如何在文化融合大背景下,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并引领世界潮流的建筑道路。
参考文献:
[1] 詹晓燕 陈宏毅,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工程设计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关键词】传统文化;当代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通常是按照前人设计经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针对现代建筑设计,想要突破传统建筑设计风格,需尊重历史,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吸取优秀理念和传统经验,进而与现代建筑相融合,促进艺术再生。例如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建筑,在设计时,传承了天人合一理念,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得以淋漓尽致表现。可以说,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是艺术设计的经验资料、艺术灵感。尽管部分设计师与传统文化脱离,开展建筑新设计,但即使再新颖,也是对传统文化创新。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建筑设计经验,主要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特征
我国具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数千年发展,我国建筑已自成独特体系。对于建筑装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影响较深。在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地位无可动摇,道家思想也极为重要。因此,在阐述哲理的过程中,也对我国传统建筑风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属于仕文化的范畴,是只为少数人服务的,是少数人的艺术。俞孔坚称之为“死去的艺术”。虽然西方建筑在古代也是只为少数贵族服务的,但是由于在近代的各种先进思想和哲学方法的指导下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在形式上也是一脉相承的。在传统建筑设计中,非常注重自然主义思想,对于楼宇高度、台阶级数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建筑装饰物也具有鲜明等级特点,主要由于当时主流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提倡“中和”,道家思想提倡“自然”,不论是亭台楼阁、廊间小道,均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建筑装饰也追求整体性、统一性,由建筑图纹、漆色描绘等,均具有封建体质,等级观念非常鲜明,尤其官员住宅、庙宇等,均严格区别于平面住宅建筑。
2.当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分析
首先,建筑布局。我国古代的建筑布局设计,是依靠风水学思想,传统风水学并非一种伪科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极大影响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布局设计。传统风水学主要包含古代美学、生态学、哲学、地质学等内容,体现了地理人文和自然生态的思想,是古代建筑设计的关键思想源头。例如,我国明清时代的皇宫布局,主要运用风水学思想,皇宫坐北朝南设计,是环境、日照、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同时也纳入了风水和文化因素。再例如,北京四合院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古老文化的重要象征,体现了我国“四”和“合”的布局及和谐气息,讲究分明和布局严格,是社会等级的直接体现,即可营造良好内部环境,又可抵御外部气候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这些因素十分平常,几乎无论哪种建筑均可看见,然而却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体现。
其次,人文思想。因我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古代文化时期,涌现了大量儒家、佛家和道家思想家,极大影响了后世,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也非常大。当代设计师性格和审美观念,深受传统人文思想影响,进而达到建筑设计境界。其一,儒家提倡和谐统一和天人合一。针对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建筑严格封闭,而对外是自由天地。其二,道家提倡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道家思想对当代建筑设计影响非常深。例如,我国国家大剧院设计,则充分体现了道家思想。在建设初期,承受巨大社会压力,待建成之后,获得一片赞声,主要是体现协调设计,是无为而治的重要融汇,表面“无为”,而实际是遵从自然,充分发挥建筑形式、建筑功能的自由空间。其三,佛家提倡返璞归真。例如,我国著名建筑苏州园林“拙政园”,是传统佛家思想精华,提倡远离世俗、亲近自然。现阶段,人们生活非常忙碌、繁杂,更愿意追求一种远离闹市和自然和谐的建筑。可以说,返璞归真是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思想。
3.当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传统符号传承。对于传统因素传承,主要为事物符号、思想符号传承。对于当代建筑设计,需积极吸取传统符号,与现代建筑设计有机融合。符合作为一个系统概念,包含了人文、人物和概念思想。针对当代建筑设计,主要是传统图案因素和建筑手法的传承。实现传统形式的现代化,传承非精神成分。当传统因素和当代建筑设计,出现时空交汇时,可提取现代符号和传统符号,实现两者有机融合,进而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有机传承传统符号。
其次,传统材料传承。在建筑设计中,建筑材料是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古代、现代建筑设计,均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当代建筑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是传承传统材料。在我国古代建筑设计中,主要以木材为主,进而达到朴素自然和亲近自然的美感。现阶段,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是当代建筑设计的时代主导。然而,在格调方面,还是主打传统材料特点。对建筑材料设计,可通过艺术造型,将木质材料风格显现出来,达到一种亲近自然的文化内涵。我国传统建筑装饰主要注重精神感触、自然领悟,在建筑创造、应用过程中,以人类心态为基点,表达情感宣泄,传递意境,建筑装饰设计注重人文主义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重点目标在于“人”的研究,强调以人为本的建筑装饰。传统建筑意境更让人感受深邃、深层次的意境,注重虚实美,善于将设计者情感注入设计之中,通过隐喻手法,使人在观赏建筑过程中,逐渐领悟独特境界,注重建筑外在性景观设计,感受外在轮廓美。可以说,每挪动一步,即可感受一种“移步换景”的感觉,其建筑周围韵味、精致也随之变化,建筑装饰的雕刻、花草与树木起着互相配合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是现代化城市建筑的视觉形态,对传统历史文脉传承,营造一个积极、特色环境特征。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立足某种意义而言,是世界、民族的传承。利用现代建筑设计,是城市文明形态重要表达,合理运用了历史文化,促进传统精神、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强,付佳,赵峰等.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变异性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5):206-209.
关键词:传统文化 符号 建筑设计
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绵绵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传统文化更为世界所敬仰。当然也包括悠久的传统图形,吉祥纹样,历史典故,文学巨著,皇家园林宫殿等诸多文化财富,为我们的建筑设计师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大量的设计其中所包括的各种图案图形、文字语言、园林建筑、历史典故等等给当代的设计师们给予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素材。大量的传统设计符号元素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难能可贵的是被保留下来,可以说是中国建筑设计师的幸运。
设计符号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对物品进行意义的同构解剖和结构分析,力图还原其符号化的过程,揭示物品的符号意义是怎样通过一定的组合排列规律表达出来的。在建筑中对于不同符号的使用,会让受众有不同的感受和视觉反应,通过感官来认识辨别建筑,符号无疑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并且能有效的激发人的心理与建筑产生的共鸣。运用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认识会加深人们对于地域性建筑设计理解与认识。
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建筑设计
1.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设计
古汉语中的“设计”就有计谋的意思。与现代“设计”意义相近的是“经营”“意匠”。“意匠”见于晋代陆机《文赋》:“辞呈才以效伎,意思契而为匠。”意为作文、绘画时的精心构思。意匠如今多为建筑的意思,如李允稣的《华夏意匠》介绍关于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的书籍。在艺术创造中存在着绘画空间、雕塑空间和建筑空间三种概念。三者的区别是,绘画是通过平面的纸表现三维空间;雕塑本身就是一个三维的实体空间,以一种客体的方式与人保持距离,人只能在外部进行欣赏;建筑是通过三维的环境中创造三维或四维空间,通过三维实体具有空间,还可以创造空间,人不仅可以从外部观看,还可以进入内部进行实际空间感受。建筑自身就是一种符号,成为传统符号中的一员,并且建筑在为人提供空间的同时,也传达着一种场所感,使置身其中者产生独特的感知。
在建筑外观所传达的视觉刺激中,符号意义一般存在于其原始意义即外延意义。如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柱造、台基和游廊等。这些具体的符号具有鲜明的传统意味和象征性,其内涵意义一般来自于其色彩、大小、地域所带来的视觉感受。如厚重的重檐庞殿顶象征着皇家的高贵;而粉墙黛瓦则描绘着一副江南风情。建筑的空间所产生的场所感则带来更深层次的象征与隐喻。中国传统的围合式外部院落空间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背景,它暗含着中国人内敛、保守内收型的文化性格。其中由建筑外壁与周边环境共同围合而成的外部空间是中国传统建筑不同于西方建筑的特色之处。在宫殿建筑中,建筑沿中心轴线排列形成充满序列感的院落空间,给人威严、规整的感受;而在江南苏州的文人园林中,采用朴素的自然轴随意放置,产生轻松、惬意的庭院空间。不同于西方开放式的园林所传达的信息,中国式的空间处理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传统文化符号随着历史的不断变化,历经不同时代、环境的改变其原始意义逐渐退化,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最终被传承。在象征符号的表达过程中,中介是必要条件。相似性、传承文化或文化解释又是中介的必要条件。建筑作为象征符号表达的中介之一,其自身具有复杂的结构特性。勃罗德彭特将建筑深层结构概括为四点:
l.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容器;
2.建筑是既存环境气候的调节器;
3.建筑可作为文化的象征,它从属于一定时代、地域;
4.建筑是各种资源的消费者,它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
所以任何一座建筑都必然将生活形式颇为基本的某些文化客体象征表现出来,若想做出既传承地域传统文化又符合当代审美理解的建筑就必须准确认识传统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基于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认识,不因停留在表面;不但需要认知其原始意义,更需要把握传统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现代人的知识结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价值标准都发生了进步与变化,对于传统文化符号的理解也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同时,时代在进步,我国国家实力日益雄厚,建筑作为展示国家形象的平台就更需要与时俱进,摒弃传统文化符号中腐朽的、封建的元素而发扬其民族的、正面的意义。梁思成先生早就提出,历史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文化而兴盛、衰亡。任何新的文化、包括建筑文化,都离不开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只是我们怎样去把握和传承的问题。
2008北京奥运会为世界所关注,位于北京中心轴线两侧的“鸟巢”和水立方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而在它们的身边矗立的一栋龙形的建筑更是夺人眼球,光彩不逊于前者。这栋龙形建筑就是北京大观。大观的建设者,将龙形这一艺术符号付诸于建筑之上,在大观站起来的中国龙的造型中,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龙”是极具中国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中国人自古将自己称之为“龙的传人”。龙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崇高的精神意义,它代表着威严与神圣,吉祥和幸福。在古代,龙是君权的代表,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是一个集商业、办公、旅馆、居住于一身的综合性建筑。建筑抽象的龙的造型,即气韵古雅又线条流畅简约,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和谐的组合。大观正是用最简单的线条、颜色和材质,成功地彰显出东方文化隽永悠长的质感。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 [美]罗伯特.文丘里著.周卜颐译.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潘谷西.中国建筑史.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设计
乔治﹒桑塔耶纳在《美感》一书中提到:建筑艺术的一切形式都是由于实用而得到启发的,用途要求我们的建筑物具有某些确定的形式:建筑材料的机械特性、御风雨和接受阳光之需要、进出之便利、节省等,决定了我们建筑物的设计。
诚然,建筑物的实用性是建筑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建筑本身绝不仅仅是盖房造物、提供生活空间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筑设计在考虑实用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建设地块的文化氛围以及城市规划的整体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2008金融危机以后,国内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基本设施建设,以此为契机,东南沿海尤其是江浙闽地区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开始进行,大量的城中村规划成居民小区,城市中心老建筑被改造为城市新地标。改造的居住区功能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也趋于成熟,居民生活环境有了质的提高。
在这一轮的旧城改造中,漂亮的西式别墅、雄伟的高层拔地而起。大多数城市的旧城改造中,建筑设计大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外形主要由被拆迁地的居民、开发公司等业主决定,而业主对房屋外形的选择更多参照的往往是已有的商业化氛围厚重的商业小区以及当下受到人们欢迎的西式建筑,较少的涉及当地传统文化的因素以及整个城市规划的内容,由此也就产生了一些令人无法忽视的视觉错误:漂亮的西式别墅旁是民族风格突出的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是一幢雄伟的西式高层,看不到一个城市的历史积淀,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因素缺失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
1 建筑设计中缺乏传统文化因素的原因
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并非短期积累的结果,这一尴尬局面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原因在内:
1.1 民众深层次意识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随着改革开发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外的文化形式大量被国民所接受,相对的,传统文化的缺失也越来越严重,这一现象反映在对建筑外形的选择上时,就出现了“月亮是外国圆”的心理,无论是城市的管理者还是房地产开发商亦或是居民,在选择建筑外观上,也更多向西方建筑特色倾斜。
1.2 建筑设计师传统文化基础的缺失
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在“多一点宽容”和“仁者见仁”的思想滋润下,走出了固步自封的牢笼,但同时也带来了建筑语言病毒的大泛滥。当前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创作设计时,更多参考关注的是当下的流行趋势,更多在意的是业主的要求,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以及对于业主的建议已经基本缺失。
1.3 城市规划的不完善
我国的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历史,合理规划,完美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工作,但当下,城市规划每个城市都有进行,但目光更多聚集在现代化、完善性等方面,历史、文化的因素基本没有考虑。
我国悠久的历史创造灿烂的文化,而特色鲜明的古建筑更是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当下的建筑设计,如果完全抛却自己的传统文化,一味的借鉴别人,那就意味着民族性的缺失,而民族性的缺失,也就意味着民族特色的消亡,没有特色的建筑设计,又如何在世界建筑设计中有亮丽的表现?
2 建筑设计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因素
在保证建筑物实用性的基础上,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其中,凸显建筑特色,对于建筑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特色突出的传统文化因素,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以传统文化因素为设计主思路进行主题建筑的创作
以传统文化因素为设计主思路进行主题建筑的创作,这一方面表现最突出的当属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梁柱结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但在体现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兼顾了现代建筑科学:传统的曲线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2.2 参考城市文化历史因素进行建筑的设计
建筑设计的成功与否,不仅与建筑本身的特色相关,还应建筑物周边的建筑特色与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因素。参考上述两个内容,并将相关文化因素融入设计中,既能使建筑物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增添建筑物本身的观赏性,也有利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而参考城市历史文化因素进行设计的建筑中,宁波月湖盛园、苏州姑苏人家当属其中的代表之作。
月湖盛园以江南院落为建筑改造蓝本,整个街区保留了传统江南三合院式建筑结构和风格,其中的建筑基本保留宁波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营造出昔日甬城商贾名流汇集的繁盛景象,传达出浓厚的宁波商帮文化,深刻还原了宁波的城市历史与人文底蕴。
“姑苏人家”项目继承了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将如诗如画般的风景与现代人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建筑成为了园林风景的美丽景点。足不出户,即能观赏到艺术处理过的自然风景,品味着其中的苏州特有的园林文化。
3 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因素的意义
从建筑物本身来看,传统文化因素的融入渗透有利于自身品味的提高,在当今风格西化严重的设计潮流中,能够突出自身的特色。
从城市整体规划来看,传统文化因素的融入渗透增加了城市整体规划的协调性,突出了城市的特色,对于城市文化的发扬乃至整个城市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乔治﹒桑塔耶纳;《美感》 缪灵珠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2]林伟、刘晓宏;《民族风格与现代建筑设计》青岛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3]布正伟;从建筑语言学论纵向新世纪的现代中国建筑艺术 世界建筑 1999
[4]赵慧宁;中国传统建筑环境体现的文化意蕴[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韩杰;;建筑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2期
[6]高琳;文化因素对印度外交政策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7]黄雯;吸纳与升华——路易斯巴拉干设计思想形成历程浅析[J];建筑师;2004年03期
[8]徐千里;全球化与地域性——一个“现代性”问题[J];建筑师;2004年0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设计;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古建筑之所以流传千年,是因其注入了文化的因子,展示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历史风貌,承载着历代百姓的智慧与勤劳,寄托着帝王将相乃至寻常百姓的美好愿望,这些就是古建筑的生命,生生不息,传承不止。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人文内涵,如何让我们现代建筑流传千古?除了日益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是要让建筑拥有文化的生命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
(一)建筑格局形式
我国传统建筑中受到风水学的影响很深。由于近些年来,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的危机。所以一些人认为风水是伪科学,并以“迷信”的说法来评价。至今“科学”有很多未知知的领域,所以“科学”不能成为完全的衡量标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事实胜于西方,西方的科学和哲学至今还局限于可见可测得有限层次,殊不知人类自身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功能是有限的当然也包括人类发明的仪器,有限的功能不可认知无限的宇宙秘密。所以我认为风水就是风水,大可不必一切都要“符合科学”,追求真理有很多方向和道路。每见到不等于没有,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二)优秀文化思想
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说明中国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与稳定性,而且凝聚力很强。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凝聚力的有力支持,而加强文化凝聚力的关键在于相似的价值观念与一定的道德规范、以及一些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儒释道三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虽然有所不同,实则是三位一体,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文化”。
(三)儒家思想
中国人崇尚自然,自然界的魅力使得人们乐意与之直接接触、沟通和交流,儒学思想讲求天人合一:“天”即自然,“合一”既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既是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观念深深地渗透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日常生活及风俗习惯中。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和故宫的居住秩序受儒家礼制思想的影响,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对外隔绝却自有天地。
(四)道家思想
道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很大,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建造过程就体现了无为而治。这个项目自从提上议事日程起就饱受争议,当时首都各大报刊纷纷以“一个鸡蛋的故事”等为标题争相转载,认为一个如同天外来客一般使用现代金属和玻璃预制件建造而成的蛋壳形建筑,凭空地扎根在故宫和天安门广场旁有碍观瞻,并且与周边传统建筑形式极不协调。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师保罗·安德鲁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在国家大剧院的设计中完成了一种协调性的设计。国家大剧院建成之后,各方赞赏声一片。
(五)禅宗思想
中国禅宗强调行重于空言更重于打坐,要求通过参悟而将禅理融入生活中去,这促使禅宗在现展成了一种生活哲学与生命态度。它主张人人觉悟自性,不使本来纯净的内心沾染杂垢,凭借这颗智慧光明的内心,出于直觉而非算计的慈以济世,悲观众生。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可以转化为一种清灵而自然的状态。
禅宗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和古典园林的影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其走向自然,退隐山林。早期的文人宅园大多建于山川田野之中,以自然园林景观为主。田园式的园林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然、惬意生活的需求。但山居虽好却远离市朝,后来人们发现只要在城郊山水之地,甚至城中僻地修建园林,便可成为人工山水中的“隐士”。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还要注重古建保护,并继续开拓和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对古建的保护大致分两个方面: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古城风貌特色的延续。对于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古建可以采取保护并修复的措施;而对于价值不很高但却具有一定特色的古建,则可以采取再现的方式以延续其具有的传统文化特色。关于文物古迹的保护,国内早已出台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如能将这些法律法规加以宣传,并很好地执行,便能延续华夏传统文化,造福子孙后代。
当前,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很多城市在进行旧城改造、拆迁新建中,而这样的建设必须是有条理的,有延续性的,以人为本的,否则片面地求大、求快、求“洋”,都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首先,要以当地的历史文脉为背景,并与地方自然环境、城市特色相统一。如北京拥有的皇城的大气与尊贵;江南拥有的温润如玉;北方城市的粗犷豪迈等等,都在建筑中加以体现。具体到建筑设计中,在建筑外部运用传统建筑的元素,在建筑内部运用现代化的风格。既有现代的时尚感,又有历史的厚重感,可以向人们传达历史的信息和地域文化的文脉,又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