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教育教学案例

中学教育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教育教学案例

中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师教育;课堂教学

20世纪20年代以来,案例教学已成为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职业技能培养的基本教学模式,因其独特的互动与多元等特征,也逐渐地为教育学领域所运用,正如许立新教授所指出的,对案例教学不断增长的兴趣来自于人们对作为与抽象和概括相对立的“叙事”这一思想形式及其价值的日益欣赏[1]。尽管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在认识和实践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课程与教学论”中“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的课堂教学为例,展示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实际运用过程,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一则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观察

1. 教学准备

案例选择 该课紧密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方法发展的最新动态,引导学生联系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进行学习,前期在理论传授与课堂教学技能要求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针对当前案例探究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等问题,教师以一堂校本公开课“学习方式的变革”的录像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案例探究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解读其中的有效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教学前的提示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案例展示中需注意的问题:第一,注意思考所学过的案例探究教学方法的含义、特点及其在本堂课教学中的具体体现;第二,注意观察案例中课堂教学的内容,其中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及教师所采取的突破手段,与以前观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的创新点;第三,注意思考案例中的教学对象(某高校大一新生),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前提等背景因素;第四,教学中学生可能对教学方法运用的效果产生疑问,提醒学生重点思考这一问题。

辅助工具的开发 案例展示前,教师在讲解课堂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后,结合本课堂案例教学的任务导向、问题解决性质、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合作开发案例观察记录表,并分发给学生。

2. 教学过程

教学中的任务选择与分配 教师提出本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案例展示,让学生学会分析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要求包括观察案例中教师对案例探究教学方法的设计及运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课堂教学的环境因素等问题。围绕“教师案例运用效果”核心问题,要求学生分别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知识落实、教学环境四个角度,分组观察与讨论。同时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本堂课主要解决了教学方法运用中的哪些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2)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发展的?(3)对本堂课所遇到的问题,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怎样解决?为什么?(4)你认为这堂课的教学对学生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5)你从这个教学案例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在课堂中的观察与思考

A组的观察与思考结果:这堂课很好地体现了案例运用过程的能动性。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中可看出案例运用的目标达成度比较高。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少,在提供主动参与机会的情况下,没有同学主动举手发言,学生的热情度不够,说明教师在案例运用中的操作功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较大。例如典型片段“感知学习生活”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回应仅仅是“你回答很好”等。教师选择“美国的自主学习模式实验”和“卢仲衡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改革试验”案例导入,体现了学习方式理论的生活性和思想性,问题设置也能反映学习方式变革的现实问题。观察发现,两位学生根据老师的设问回答的内容与老师的达成度很高。这是否意味着问题的难度不够?是否需要提高有效思考的广度?是否可以尝试由学生提出问题?

B组的观察与思考结果:整个教学环节始终是以目标为导向,多种材料不同角度的呈示方式印象比较深刻。但教师始终行走在讲台附近,说明过于关注环节和呈现,也影响了老师解答、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效果以及教师教学机智的发挥。 例如在“典型片段—解读学习方式”环节中,美国学生在“自主性学习模式实验”和中国学生在“自学辅导教学改革试验”期间新变化的四个场景之一,教师设计的追问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化中体现的道理,让学生主动构建学习方式变革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探究性。但教师讲解过程中有点模糊,其中的学习方式变革的“本质”和“道理”应说清楚是什么。

C组的观察与思考结果:整堂课具有一定的开放、自由的特点,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与尊重,具有一定的创新特质。但有的问题抛给学生后,没激发学生的热情,说明问题可能太易或太难,也有可能是偏多,如在“典型片段—合作探究”中,教师针对“学习方式变革的意义”的教学,采用的是合作探究的方式,在环节安排、教材处理与分工要求方面有特色,应该是有效的。但是,观察发现,组内有合作,组间无竞争。而且合作仅用2分30秒,存在时间不足。另外,学生发言说“我认为……”,这不是本组意见,教师评价也不妥。

D组的观察与思考结果:通过层层递进的设疑与追问,使得知识由浅入深的思考过程实施得比较紧凑,知识的落实也保证了准确性。不足之处就是资源整合中教材处理太细,偶尔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如在“典型片段—创造学习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建构中启发学生得出学习方式变革的原因、意义与途径,这部分的知识是重点但不是难点。在这里,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关于学习方式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能力。但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学生最后的结论:本节课无论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行为,还是从课堂教学氛围来看都充分发挥了案例探究法的作用,如教师提供了活生生的“美国的自主学习模式实验”和“卢仲衡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改革试验”案例等素材,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师生共同设计的问题中,他们将思考点放在诸如“自主性学习模式中按需学习计划与非指导性教学的关系与处理方法”、“自学辅导教学改革试验中所体现的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等问题的思辨和推理上。教学过程是通过在问题引领下的对话与交流,启发和引导学生。教师并没有将理论点直接传授给学生,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平等的商榷中提出建设性意见。这些对学生和我们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让我们懂得运用案例时必须要注意教学中怎么启发学生、怎样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等。

教师的教学反思记录

特殊的教学场景为学生提供了对课堂上随机生成问题进行专业思考的机会。面对鲜活的学习模式实验问题,学生们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及时参与到集体讨论中,激发运用所学的教学方法的理论来说明实际教学中产生的问题的热情。学生们增长了应对课堂教学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的经验及机智,并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生成了问题解决的措施。这节课帮助学生学会了遵循课堂教学展开中的逻辑思维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或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去思考问题,可以富有成效地联系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的角色变换等经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一个教学方法运用自如的课堂,教师具备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反思性实践、整合知识、技能和经验可能发挥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懂得了在处理突发的教学问题时,教学经验积累起到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具体的教学场景中呈现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但是,要实现高效的案例教学,这节课仍有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一,案例呈现的故事性与趣味性问题。第二,录像课的观察中出现了一些寓“理”之“题”,但教学中没有抓住这些“机遇”,影响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分析。第三,本教学案例的功能发挥并不充分。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都有特定的价值向度,但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出现了“浅尝辄止”的现象。在展示情境与问题后,应该给学生足够时间,让学生既能认识课堂教学中所反映的教学方法运用的现象,又能把握其本质。

二、课堂教学观察的启示

1. 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突出优势

培养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师范生适应教育实习和满足将来进行教学工作需要来说,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

一是凸显过程的生成性。对生成的关注,是案例教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起点与力量源泉。在案例教学的教与学现象发生的进程中,生成与变化包含有新的教学思想与学习思维,是场景参与者新的知识生成的过程。它们既呈现出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当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具有的独特性,也表现出所有发生的行为与特性的有机和谐性。在这些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使整个课堂自始至终处于动态的生成过程之中。在上述课堂中,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这一核心内容,从不同角度建立起录像课与学生思考问题之间的联系,学生与这些资料与问题之间形成了一种多向“互动”的关系。学生在对录像课的观察与分析中的获得,是在由案例资料和小组讨论与学习的交互作用中生成的。

二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思想和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符合现代教学论发挥主体性的客观要求,也适应了学生在建构知识、接受世界发展中形成的内在认识秩序,这是案例教学法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案例教学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供了特殊的学习情境。在案例的呈现中,学生自主迁移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旧知识的反复冲突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交互。其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以对案例中呈现的问题为起点,以问题表征和问题解决为指向,由此达到学生知识自主建构的目标。最后,在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的意义建构过程中,会话与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与对话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课堂教学在这种对话与交流中,促成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一堂录像课的观察与讨论,为学生提供了“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情境描述,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是在观察与思考“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的,让学生看到如何进行专业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与新的专业行动决策。

三是促进教师角色转变,提高专业化水平。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教师初始接触案例的原始材料,还是把原始材料转变为案例并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经历了的过程蕴含着的困惑、感悟等能够激发自身的职业热情,并为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留下深深的印记。在将其付诸课堂教学实践引领学生体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反思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了教师对自身工作的理解,更加明确了教学中的要求与方向,明确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与价值,在这种预测性、实践性与反思叠运行中,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2]。这堂案例教学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参与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通过问题设计与讨论启发,做好了学生课例展示中的观察引领者的角色,教师自身加深了理论理解与课堂教学指导能力,提升了专业水平。

2. 运用案例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是教学案例的质量问题。要保障教学案例的质量方面,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案例教学中的基础性概念。案例故事所依据或反映的理论背景和思维逻辑是教学过程切入和案例材料组织的关键,因而要对此做出清晰的说明,使教学过程具备其应有的理论价值和意义[3]。其次,案例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案例教学要保证是对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情节的叙述,要具体地展示事件演进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案例进程[4]。再次,案例的编写与执行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与程序。在选择、编制与运用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到运用过程的复杂性,考虑清楚案例教学的具体目标、案例的复杂背景、关键性细则、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最后,案例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案例让学生学会理性的决策形式和科学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是案例教学的局限性问题。首先案例教学自身的局限性。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选择还是其编制与实施,都具有较高的复杂性,期间的工作量要远远高于其他方式的教学。其次案例教学的适用对象较为有限。有研究发现,对研究生进行案例教学的效果要优于本科生。而以教学实践为主要目的的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应该以案例教学为主,但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师资、学生课程设置及班级规模等整体实际情况确定案例教学的比例,从而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此外我国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同时,很多教师对案例教学模式不太适应。这些都已成为教师运用案例教学中的困难与挑战。

参考文献:

[1]许立新.案例教学:当代中国教师教育模式的新视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

[2]郑金洲.认识“案例”[J].上海教育科研,2001(2).

中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案例教学法通过对一个个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情境进行感受、分析、讨论、交流,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和个性化经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思维和情感的对话、交流,能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增强整个教学实效。本文将从理论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所得论述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期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尽微薄之力。

一、 问题

(一)大学生英语写作现状

英语写作是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强调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时,也突出了对英语写作技能的培养。著名英语工作者刘润清也认为,“一个人英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其书面英语的水平如何。”①笔者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非常低下,具体表现在:平时写作训练、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等。《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中也指出“中国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远远落后于其语法、词汇和阅读能力。”②

(二)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没有开设专门的写作课,英语写作是专业英语所开的课程。大学英语是综合课程,而英语写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其课程进度的原因,大学英语教师一般不会在英语写作方面花大量时间,而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实际运用能力很差。因此,本文笔者提倡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创造;教师变灌输为引导、点拨,师生关系由控制与被控制变为合作、对话与交流。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源自西方,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学实践的客观规律,使之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并用格拉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产婆术”,被后人称作案例教学的雏形。案例教学是遵循教学规律和受教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典型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向受教者再现真实的教育情境,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良性互动,加深受教者对所学内容的领会,提高他们在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和形式。③

(一)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性

教育过程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是师生之间单向、一维的知识授受关系。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的讲授不能较好的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写作教学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和赏析,从中得出的关于英语写作的规律性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那么,案例教学法使教学案例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媒介,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特别是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变“教会学生写作”为“教学生会写作”,为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基本上是一门技能课,实践课,学英语主要靠实践,任何理论知识都是辅的。案例教学构建学生成长环境,搭建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平台。例如,英语文章的结构,不同类型的文章存在不同的写作特点,教师只做口头表达,学生只出耳朵听,是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直观的相关案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思考,再让学生亲身体验这种写作方式,实践这种写作技能,他们才能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三)密切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说:“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由此而践行的“我-你”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引导学生的精神成长这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将更多地创造师生交往,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受到精神的教育。④案例教学课堂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轻松、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师生对案例讨论的展开,案例对话与合作引领学生讨论并发现写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媒介,师生展开交流、对话。教师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与理论的衔接与贯通,从理论和典型案例中导出相应的思考,都需要教师总体把握⑤。教师要具备宽厚的学科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案例,才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同时,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以及良好的概括、归纳能力才能较好地驾御课堂。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要对自己的教学有清醒的认识,还要观察这样做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 “反思性实践者” 和“教学研究者”。在这些教学行为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三、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上一部分论述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可以缩短课堂写作教学与实际应用写作的差距,把抽象、单调、枯燥乏味的英语写作课具体化、生动化,学生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把握、理解写作方法和规律,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增进英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可以在课程讲授前、讲授中或讲授后的任何一个环节使用。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一般可分成案例选取、案例讨论、案例分析三个基本环节。⑥

(一) 案例要有针对性与典型性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是一个编排者,关键不是讲授,主要在于引导、启发。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性在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影响体现在语法、句法、篇章结构中。思维模式是很抽象的内容,不能以简单的话语形象地阐述,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课前对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例如,英语民族崇尚理性,重视形式逻辑和分析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可形象地称为直进式。而中国人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思维方式是螺旋式。⑦反映在写作上,英语写作强调结构清晰,篇章连贯,逻辑性强,要求开门见山。而汉语文章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开往一般不点题,而是经反复论证后才将最重要的信息呈现出来。思维方式不同而导致的语篇差异使学生所写的英语作文前后内容不一致,层次不清,逻辑性差,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连贯性。这时,教师就应该把选择好的案例呈现给学生,并进行细细分析。好的案例应该既能融会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围绕教学目的,选择能够满足需要的案例。因此,教师平时就应注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增加学生意收集尽可能多的符合要求的案例,

(二)注重案例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英语写作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枯燥的教学部分,案例教学丰富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内容,但是案例教学也应多样化,避免单一。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罗列英语范文,句型和句法。教师要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根据写作教学的目的,尽可能运用灵活多变的案例。如采用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案例可随带附件,诸如英文摘要、剪切的英语杂志文章等,在讲解时应该加些议论,边议边叙。选用的案例缺少新鲜感和趣味性,否则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三) 案例难易程度要适中

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探讨、辩论,在探讨和辩论中强化处理英语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让学生能够单独解决。学生英语水平不同,会体现在写作能力上,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在选择英语写作案例时,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宜过易,也不宜过难,案例难易程度应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背景信息,并提出启发性的思考题,以便学生配合教师较好地掌握教学节奏,要能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自我的内在交流。

(四) 要组织好案例材料

一个好案例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目的性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环境,使学生在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对一些写作问题做出判断。大学英语教学,英语写作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英语写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对案例材料进行精心加工,有关的写作案例材料必须清楚明确,切忌情节冗长,而是要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有效补充了传统英语写作课堂乏味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英语教学工作者们开始探究案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凸显写作理论与学生写作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特性,将学生引导到对写作理论的形象、透彻理解和对写作实践的深刻领悟与有效把握上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瑞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 孙华. 论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J]. 现代教育科学, 2010(6)99-101.

[4] 金生鋐.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30.

[5] 付洪安, 艾志强. 以考试、考查方法改革为切入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0(8): 97-100.

中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一﹑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与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模式

传统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其在会计双语教学中显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情境感知案例教学则能更好地规避传统案例教学的缺陷,在提升会计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更锻炼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一)传统教学模式及其弊端 传统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通常具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相关教师的引导,掌握案例讨论的基本方向;二是以实际知识的运用作为立足点,使学生实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三是主要实施方式为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或若干案例,进行不同层次地讨论和剖析,以求对知识点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有着较深刻的理解。传统案例教学主要特色是立足某个具体知识点,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侧重于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或解决实际问题,图1给出了其具体案例构建流程。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分析乃至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程序,因而在当前教学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流行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已经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主要弊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案例教学的核心,通常着眼于某些不甚关联的知识点或解决某些具体习题;其具体的教学形式,一般是在讲授完相关基础知识后,再辅以案例介绍的方式连结相关知识点介绍,这导致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上往往不具备系统性和连贯性。二是传统案例教学通常将主要关注点集中在案例生成上,对同类型知识点之间的异质性缺乏应有的重视,这往往导致学生对相近知识点缺乏有效的辨析,不利于实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

(二)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模式及其优势 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模式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当前几乎各个学科教学领域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简言之,情境感知案例教学的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切身体验的目标,而有目的地导入或生成某些场景,使学生“无意识”地接受或感知预设的知识点。这种从感性认识入手的教学方法,对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尤其具有吸引力。这显然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快速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理解教材知识点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恰当地运用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法,将在相当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具体而言,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法优势主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首先,在深入把握人类认识事物规律的基础上,将晦涩抽象的数学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影像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其次,有助于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如适应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众所周知,形象思维能力在创造性活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运用得法的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方式,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加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甚至激发创新观点;最后,通过营造“此情此景”,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甚至角色扮演,全面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同时亦提升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情境感知案例教学的情境营造优势在会计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即使是非专业的成年人,对会计也难以产生兴趣,更不要说未进入社会的青少年学生。会计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便是案例教学,也多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也缺乏参与意识。而组织得当的情境感知案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英文进行信息交换,无疑提升了会计教学本身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更重要的是,情境感知案例教学对学生使用英文进行交流沟通的国际商务能力亦是很好的培养方式。

二﹑情境感知案例遴选的基本要求

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是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的新发展,且其侧重点在于营造或生成若干生动具体的情境,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课程特点、学时情况、知识点覆盖面、难易程度等因素,都是遴选情境感知案例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 一个优秀的情境感知教学案例,应满足以下四方面要求:

(一)案例内容富有直观性 对财会专业而言,教师直接借用发生在真实企业的既成会计案例进行情境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例如,作业成本核算法较之传统会计成本核算法的优势,主要在于其计量间接费用的准确性。但如果在课堂上仅仅是这样讲述将相当抽象。为了直观地显现作业成本核算法的优势,教师可以举长江三峡水电站为例。三峡水电站主要产品是电力,其行业特点和成本构成都颇具特色。首先,不同于一般产品,其原材料不是采购自市场的原料,而是奔流不息的江水;其次,除了电力设施的监控和维护需要少量人工成本,其它地方基本上不产生人工费用;水力发电主要成本是间接费用、机器设备及其维修保养等。显然,三峡水电站若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式分配间接费用,将会导致严重的信息扭曲,不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在结束课堂学习后,可以与现实世界进行直接比较,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与业内专家之间,在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方面的差距。最终有的放矢,完善对知识的把握并提升自身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增强直观性,可以考虑采用高清的影像资料予以展示。

(二)案例应具有足够代表性或典型性 所选的情境感知教学案例应以教学大纲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线,尽可能地照顾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以当前中国三甲以上的大型医院为例,目前基本上都拥有CT等造价昂贵的先进仪器。在计算CT等医疗检查费用成本时,由于进行检查的主要成本是CT机等昂贵医疗器材的折旧和维护费用,操作人员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时,若院方按照传统会计成本核算方式进行间接费用分摊时,同样无助于真实地反映医疗检查成本。同时,通过观察学生在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模式中的表现,发现其中的突出问题,如学生对成本核算基本原理的把握不够全面、解决现实能力有待提升等。

(三)案例涵盖的知识点应具有关联性 剖析与情境感知案例相关的其他关键知识点,设法构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厘清其中的关键区别之处,从而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应用情景感知案例教学讲授作业成本核算时,应先引导学生回顾传统会计成本核算的概念和内涵,借助形象生动的案例,使学生自发得出结论:在高科技环境下,由于制造费用高,传统会计成本核算的不适应性已日益凸显。

(四)案例应难易适中 情境感知案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保证绝大多数学生,经过课堂知识讲授、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辅导后,掌握认知事物的基本知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技能。教师应把握案例难易程度的权衡。难度太大、门槛过高,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积极性,案例讨论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任何难度,也会因缺乏挑战性,学生不愿意参与。

在遴选会计双语情境感知教学案例时,还应注意发挥英语的作用,以及控制英语运用的难度和复杂度。首先,进行会计双语教学的目的除了感受“原汁原味”的会计教学,更重要目标是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显然,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是这类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的必备能力。特别是开课伊始,可以考虑选择一些交互环节相对简单的知识点做成情境感知案例。如在举三峡水电站案例时,可以使用英国BBC制作的三峡节目片段。毕竟,对大多数英语不是母语的学生,使用英语就专业内容进行沟通,是个不小的挑战。万事开头难,同时也不应让学生过早遭遇难题,挫伤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会计双语课程教学情境创设

所谓情境感知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其关键在于如何设置“境”。因此如何巧妙地创设“境”,通过“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情”,直接影响到情境感知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考虑到成本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营造相关情境。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 一切学习都要经历一个由“输入”向“输出”转变的过程,高质量的输出一般都建立在大量有效输入的基础上。包含音频、视频在内的多媒体教学法,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同时,也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刺激成为可能。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往往是PPT教学的代名词,其表现形式也仅仅局限于展示图片、文字和表格。而在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模式中,PPT不过是多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的一种,后者还包括但不局限于声音和影像。例如对企业财务总监的访谈,在车间对生产现场的全景3D摄影等。动画、声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使教学课件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不再抽象和枯燥,使学习本身成为一种充满趣味性的探索活动。

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大范围使用,使今天的学生愈发依赖感官体验,对理性的思辨产生了本能疏远和排斥。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可以考虑借助多媒体展示企业产品价值形成过程,成本会计人员如何测算成本和费用、编制相关报表,对人力成本如何计量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企业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和手段控制成本,相关会计人员如何对其进行成本核算。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在校大学生,仅仅靠阅读教材和演练课后习题,很难理解和掌握上述企业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手段。众所周知,作为一门侧重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成本会计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都离不了企业的实际操作。而在现实世界中,即使有足够多的企业供学生参观实习,其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非常可观。透过精心营造的会计核算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学生实地考察,从而节约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成本。

(二)角色转换,融入情境 围绕之前确定的情境主题,分配角色模拟现实工作过程,如成本费用归集与传递、成本人员分工、产品成本计算等。具体而言,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或若干组,每组选出若干学生扮演现实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人员,如材料验收员、财务会计核算员、半成品车间主任等。按照实际产品价值计量流程,材料验收员、车间主任等分别将原材料出库单、半成品领用量、原材料领用量、人工费等会计信息传递给财务会计人员,由后者进行分类汇总,然后传递至成本会计人员,最后在月末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在不同角色间转换,以便于更全面地了解会计信息的计量和最终成本核算。设置贴近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角色扮演,使学生直观经历成本核算的程序、步骤与方法,在有利于学生吸收、消化、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知识的同时,切身感受会计人员的任务和职责。这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显然会助其更快地适应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三)积极创设英语视听沟通环境 在进行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情境设置时,教师应因地制宜,创设有利传授会计知识,便于师生、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英语环境。如,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成本核算过程时,可以选用工作语言为英语的世界500强企业。这样在强化语言视听的同时,也增进学生对先进企业的了解。在英语环境下演示企业生产的实际运行过程,可以给予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通过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从而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点和掌握基本技能,有效地提升英语听说能力。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也应积极引导他们通过英语传递会计信息,使用英文进行会计信息计量,多维度地提升学生国际商务活动参与能力。

总之,以多媒体展示为基础的情境感知会计案例双语教学,若运用得当,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形成学习的“正反馈”。

四、会计双语课程情境感知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以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项目成本会计(MA1)课程中的作业成本核算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知识点为例构建一个情境感知案例。作业成本核算法的实施具体包含五个步骤,分别是:确认耗用资源的作业及成本库并筛选成本动因( Define activities,activity cost pools and activity measures )、将制造成本分配到各成本库中(Assign overhead costs to activity cost pools)、计算作业成本率( Calculate activity rates )、使用作业成本率和成本动因分配制造成本到具体成本对象中(Assign overhead costs to cost objects using the activity rates and activity measures)、编制管理层报告书(Prepare management reports)。

在应用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方法伊始,首先必须直面的问题就是: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作业成本核算法五个步骤内容及其关联性;无法理解作业成本核算法和其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例如,当前正在学习的作业成本核算法,与之前学过的传统成本核算法相比,其异同点有哪些,其优势何在。为了清晰地解决上述问题,可分两方面内容进行讨论。其一,以MA1双语课程为试验对象,研究如何整理出以案例为核心的知识感知点,该知识感知点包含了相应的子知识点、应用步骤和其它关联知识点。以此构建确认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将投入成本分配至各作业中心成本库、将各作业中心成本分配至最终产品或劳务上等情境感知化的信息,将其添加到知识感知点中,如图2所示的情境感知式案例的知识感知点结构图。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二,研究如何构建以情境感知式案例中知识感知点为核心的新课件和教学大纲,尤其是要突出会计双语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特色。

增加情境化的描述,是情境感知式案例设计的最关键环节,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步骤。一个优秀情境的创设,其涵盖的内容应让学生有“此身此地”的感觉,提升学生吸收、消化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以作业成本核算法知识点为例,情境感知化的描述主要包括:案例要求解决的问题,即理解作业成本核算法的优势以及掌握其计算步骤;案例的指导思想,即通过直观、生动的情境化描述,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作业成本核算法;案例之外的相关知识点,如之前学过的传统成本核算法等。

五﹑结论

情境感知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致力于将角色、教学内容与工作场景高度融合。情境感知案例教学虽然发轫于传统案例教学,但与后者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总体而言,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模式是对常规案例教学的反思与创新。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是对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整合,突出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发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具体而言,针对常规案例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弊端,通过创设生动现象的场景,激发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热情;同时加强案例教学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若应用得当,将在相当程度上培育和锻炼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使用专业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通过创设“仿真”国际化生产场景,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用英语作为会计信息计量的语言,通常会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总之,情境感知案例教学方法在会计双语教学中,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短期而言,它有助于实现师生、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显著地改进课堂教学质量;长期应用后,学生可形成扎实的会计专业技能、娴熟的外语沟通能力以及积极外向的表达能力,从而实现高等院校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长远目标。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45)和浙江财经大学教学研究课题(JK2011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美英、刘秀萍:《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尝试》,《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第10期。

[2]沙仙霞:《情境教学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第6期。

[3]李吉林:《情感:情境教育理论构建的命脉》,《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

[4]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独特优势及其建构》,《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5]司林波:《本科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教育评论》2011年第4期。

中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课程整合;教学案例

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选修 7 Unit 5《Travelling abroad》〉

(一)、教材分析(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 and comprehending)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出国学习或旅游”,课文始终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部分主要是围绕这一中心话题进行设计的。

“热身”(Warming Up)部分设计了四个讨论题,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有关出国的信息包,使之对正文有初步的感知,为后续学习做准备。“读前”(Pre―reading)部分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个问题是开放性的,讨论出国学习的优点和缺点。可以让学生展开思维,阐述自己的观点,为正文的阅读作知识上和心理上的铺垫;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预测阅读课文中的主人公在英国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英国学校学习与中国学校学习的不同。

“阅读”(Reading)部分介绍了主人公谢蕾第一次去国外求学进预科班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房东和导师对她的帮助,使她大胆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最终树立了信心。“理解”(Comprehending)部分的前两题是针对课文内容而设计的理解题目,后两题是对课文的升华与延伸,问题环环紧扣,耐人寻味。特别是第四题小组讨论部分针对“读前”的What do you think she might find difficult的问题进行进一步设计,而且采用了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的“任务型”活动,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进一步地掌握阅读技巧(scanning和skimming)。同时通过本节课帮助学生树立国际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定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决心;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突破本课重点、难点的关键是:

1、让学生自己去积极寻找关于旅游的背景资料,创造性地利用学生的热情和广泛的途径让学生学会寻找和搜集资讯并更好地融人课文内容中;2、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设计符合课文需要并使学生喜爱的阅读任务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二)学习者分析

在高中阶段,虽然阅读教学一直受教师的重视,但教学效果却不太理想。高二的学生阅读速度较慢,且正确率也较低;有75%以上的学生其阅读速度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部分学生能在无意识状态下运用阅读策略,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能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的学生其成绩显然高于其他学生。英语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操作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和采用的各种措施,它既包括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又包括其具体行为。应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掌握一定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的基础上,高二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使他们能理解字面意义、具备识别技能;让学生提高文化意识,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语篇结构知识,训练抓住文章主题和要旨的技能;培养逻辑推理、评价和判断等技能,提高识别词语、理解文章和评价作品的能力;训练快速阅读技能,增加获取信息的量,扩大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与综合语言技能的培养:

1、语言技能:①阅读技能:根据篇章特点选择所训练的阅读技能的种类。②听说技能: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有关话题的讨论。③引导学生发现阅读材料中可用于写作的素材。

2、语言知识:在语境中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

3、文化意识 挖掘文化内容,进行跨文化比较。其中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三个方面。

4、情感态度 培养学习兴趣,理解语言隐含的情感,提高人文修养。

5、学习策略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测大意。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以下方面:

Ⅰ、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本课教学多次开展活动课堂,重点在于强调学生参与、实践和探究。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

Ⅱ、致力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所带来乐趣。

Ⅲ、重点突出任务型教学。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具体目标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应是互动型的、合作型的。具有真实性、挑战性的任务和活动,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与互动交流,可以引起学生者兴趣,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五) 评价

本节课很成功,有效地完成了预设目标。课上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从大意到细节以及文中结构,学生都深入理解。最突出的亮点是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激活了自己的思维得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结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用阅读技巧与阅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利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具,声像并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开展活动课,教师在学生自由对话前,给予学习和练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探究,与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中,模仿英语,运用英语,体验英语。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 漆权《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教师培训教材》

中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初哈佛大学,经推广、发展已发展成熟。是当今世界师范、医学、法学教育中盛行的教学法,在我国也需运用起来,尤其是近年在我国倍受重视的预防医学,传统教学法存在明显弊端,如重视讲解理论知识,尤其是医学基础课,而案例学习多在实习时完成,在预防医学教学中较少讲述案例,使课堂缺乏趣味、生动性,效果不理想。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阐明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如将公害事件、食物中毒等贯穿于教学,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发散式思维,且在课堂上促进了学生由“学”到“用”的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教学的基本原则

1.1 趣味: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案例教学易激发学生对教学目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讲述痛痛病这一公害事件时,可讲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患者打个喷嚏导致全身多处骨折,再讲述骨折、骨质疏松的原因,一步步引入到致病根源-铬中毒。

1.2 实用:预防医学是预防疾病、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案例教学应与临床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1.3 前瞻: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从整体水平、器官水平到细胞分子水平的认识和发展,促进了医学的进步,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的充分应用,尤其是人类基因组奥秘的破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为预防医学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课堂教学中介绍这些医学技术给预防医学学科带来的影响,学科的新变化,使学生掌握新的动态发展。

2 教学案例的选择

首先要筛选大量公共卫生事件,所选的案例应围绕教学培养目标。例如:食物中毒的学习,可以汇总各种类型食物中毒,通过发病地区、季节、人群等流行病学特点,使学生加深对食物中毒的系统学习。其次案例应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和发表见解的机会。案例教学不是教师自说自演,而应引发学生经过思考和争论得出结论。第三,所选案例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上,通过新知识来进行思索、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述营养学时,学生已学过生物化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营养不良的表现来制定出食物营养预防方案,从而使学生知识连贯、举一反三的作用。另外,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案例应以短小篇幅为主,以便及时完成。而课后案例可以选用较大篇幅的案例,使学生在课后以作业的形式完成。

3 案例教学实施流程

通过精心选择案例,编制出适合教学要求的案例教学教案。案例教学多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具体教学流程是:

3.1 提出案例-教师讲解-课堂讨论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对课堂目标讲解后,提出案例。首先是教师讲解案例, 通过对案例的充分分析,使学生对课堂讲述的基本理论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接下来在课堂内学生讨论案例,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

3.2 课后案例 相对于课堂案例,课后案例具有内容多、联系广、可能结论较多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讨论。布置课后案例时教师提出一些要求或思考问题,使学生完成的作业符合教学要求。小组讨论之前,各成员应先个人阅读、思考、分析,获得对案例问题的见解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以开拓个人思路,修正和完善对案例的结论。各成员应阐述在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通过小组探讨,激发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并形成印象深刻的记忆。

4 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不同教与学的模式的形成。在高考和统考的评价方式下,形成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的评价中,应形成一套相应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课堂案例讨论中具有独创见解的得分、作业完成情况的得分、学科间有关知识联系的得分、案例和生活实际联系的得分。

5 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教与学态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