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经济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网络经济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与中小企业转变成长范式的必要性
在网络经济范式里,中小企业不但能借助网络平台更好地树立企业形象,还能借助网络渠道开展营销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小企业来说,还能以因特网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保证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所有环节都能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实现全方位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要全面考虑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特征以及客户的诉求,通过对市场分布的考察和技术的引进,分阶段、分步骤的推进对网络经济的应用。
(一)网络经济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
1、对生产组织方式的影响。对中小企业来说,网络经济不但对其生产经营和组织架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优化组织结构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拉近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距离,使中小企业的运行效率不断提升,经济利益的获取更为直接和快速。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新的经济范式能够强化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联以及信息的融合与共享。这是因为,在网络经济时代中,中小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创新获取竞争优势,这对该类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来说具有一定的革新作用。在网络经济中,信息流的流通更为高速,中小企业会借其不获取自身所需要的各类生产要素,通过获知企业间的行情以及市场诉求,能够在先进技术与尖端设备的支撑下,开展与其他企业的市场竞争。与此同时,竞争越激烈越能使企业对创新更加关注。如此一来,中小企业便在生产、设计、包装、售后服务等环节都引入了网络经济元素,其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2、对经营方式的影响。网络经济中的中小企业除了要适应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发展范式外,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主动优势,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传统经济中,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多以实体为主,而在网络经济中,其经营方式得到了充分转换,网络化和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身处其中的企业不但能够继续进化传统经营,还能打破市场界限和经营局限,借助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把经营方式延伸到网络世界之中。比如,在网络经济中,中小企业能够结合其他企业共同构建适应经济时代的经营方式,将保险、金融等机构吸引进来,使基于网络的产品交易渠道更为通畅。这样一来,企业的市场信用度不但得到提升,也能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3、对组织机构的影响。传统企业的经营范式中,按照企业的发起和成长阶段,需要为其创设不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在初创时期,中小企业的管理力度相对较低,如果机构内部规模较大将会不便于管理,也会导致决策的执行缓慢,决策的实施效率也将处于较低水平。可是,在网络世界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却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网络经济发展不但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由于在信息资源中能够持续开拓创新,这些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诉求与时展的形势。同时,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得到了充分简化,组织职责也更加明晰,企业的决策时间、决策绩效也得到了充分优化,一些关键决策和信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执行,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二)网络经济下中小企业转变成长范式的必要性
1、近年来,随着社会公众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们正在成为网络经济的消费主力,尤其在即时通讯工具和移动互联网的双重影响下,这一群体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化网络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产品消费方式。尤其是电子商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抓住了这一市场机会,通过个性化定制和大众化审美,不断细分市场,将越来越多的商品通过网络销售到世界各地。此外,在网络经济时代,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设计的诉求不断变化和演变,致使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不断缩短,中小企业只有经常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才能不断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同时,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也越来越挑剔,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和特殊化,那些只能满足大众化的产品已经无法在市场立足,单纯借助大规模生产模式获得竞争优势的做法也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大规模生产正在被大规模定制所取代。
2、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工业经济正在改变其生产运营模式,以便适应新经济范式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求大求全”的企业发展战略逐渐被“求新求快”的战略思维所取代,“快鱼吃慢鱼”已经取代了“大鱼吃小鱼”的企业经营主张。在网络经济的影响下,电子商务得到了普及,中小企业更是适应了这一时代需要,通过不断缩短生产厂家和最终用户之间的供应链距离,不断消减交易费用和中间环节,提高企业的获利空间,一些中小企业能够和大企业一样,在更为公平的平台上进行市场竞争。一些中小企业也借助自身优势和网络优势,在规模效益、范围经济中解脱出来,借助构建由不同规模企业分工协作的供应链参与市场竞争,并将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战略联盟,获取更多的规模效益。此外,在这一过程中,网络经济会在某种程度上弱化对中小企业规模的影响,中小企业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成长的新特点
在网络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收益,获取更为长久的竞争优势。同时,为了及时了解市场诉求,一些中小企业不断吸收消费者参与设计,使之成为产品链条中的重要参与者,并在与其他企业进行协同设计和共同制造与销售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诉求,降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周期,这对提高中小企业的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都大有裨益。从这个角度讲,网络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成长也就具备了如下特征,即以大规模定制为主,从实体经营到“虚拟经营+实体经营”,更加注重企业成长速度,从产品经济转向服务经济转变,如此等等。
(一)从实体经营到“虚拟经营+实体经营”。在网络经济中,越来越多的虚拟组织不断涌现,虚拟企业作为一种崭新的企业组织与经营方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所认可,在网络经济的支撑下获得了全新的拓展空间。在网络经济中,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从实体经营转向了实体经营与虚拟经营相结合的形式。其原因在于,国际互联网为中小企业的虚拟经营创造了积极、丰富的物质条件,使中小企业能够借助有限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优势;此外,还可以借助网络经济的各项关键功能,在联合、委托、外包形式的作用下,使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结合在一起,在体现市场情况与竞争方式新特点的同时,反映出对虚拟化经营的内在需求。
(二)从产品经济转向服务经济。在网络经济范式中,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明显,并借此代替了竞争,使竞合成为中小企业经营的新思路和新主张。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对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商品进行了重新定义,生产的可重复使用性与产品的不完全排他性,使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能够在差异化竞争的同时更加关注对消费者诉求的满足,产品经济也逐渐向服务经济转变,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移。此外,在产业结构方面,中小企业通过积极调整自身组织结构,使经济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而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又使其在网络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甚至有成为主导地位的趋势。此外,我们还应意识到,在微观层面上,网络经济迫使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偏离了原有轨道,成本上的竞争不再成为主流,产品和服务质量将得到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关注。
(三)以大规模定制为主。在网络经济时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对大规模生产方式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数字化网络的作用下,一对多的生产关系被打破,生产者的统治地位逐渐消失,使用者或者消费者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互联网提供的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即时双向的交流渠道被重新认识,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能够对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信息进行充分了解,甚至能够为此提出反馈意见,并在发出订单之前,按照自身诉求对产品设计提出重要意见。如此一样,中小企业由于产品的个性化能够更好的迎合消费者需要,也会在互联网络的作用下使现实中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也就是说,大规模定制将生产者、商品与服务以及消费者集合在一起,生产链的末端直接关联到消费者,这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使企业生产更加贴近顾客需求,还与中小企业的运作经营模式相适应。
三、网络经济中中小企业成长战略选择
(一)借助技术更新进行产品创新。无论是在实体经济中,还是在网络经济中,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一般较小,与大企业之间进行竞争不存在显着优势。加之其销售渠道狭窄,要想获得生存机会必须借助技术更新完成产品和服务创新,将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推向市场,以持续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此外,对中小企业来说,还需不断拓宽其销售市场,而这一市场的赢得同样需要借助技术创新完成。尤其在买方市场上,要不断寻找现有产品的真空地带,采用大众化和个性化的营销策略,不断渗入到已经饱和和接近饱和的市场,同时通过开拓新市场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中小企业还应对原材料市场加以特别关注,围绕产品和服务创新充分挖掘产品的原材料市场,使之更具竞争力。
(二)借助引导需求开发潜在市场。大量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要想在网络经济中获得生存可能,就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现与预测潜在需求,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潜在市场做出更多准备和努力,借助营销策略不断制造需求和制造新的市场。这样一来,中小企业便能够构建起更大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要不断加固行业壁垒,向潜在的进入者设置进入障碍,以此形成垄断能力,进一步维持中小企业的垄断和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借助虚拟经营模式获取更多资源。经验表明,虚拟经营的关键在于把有限的资源放在具有附加值高的功能方面,同时把附加值较低的部分进行虚拟化,以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的获得和利用。在网络经济中,中小企业应该借助虚拟经营模式获得更多资源,以助力自身的成长。比如,通过弹性化经营管理,以适应变化越来越快的市场,这些中小企业也要培养敏锐的市场预见和反应能力,通过改革传统投资方式和经营方式,使资源的配置方式呈现垂直化和立体化,对一些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大量建立与收购生产线,以此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与风险成本。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进行企业内外部的大规模的流动与资产重组,最大限度地降低机器设备的闲置该类,促进中小企业群体的快速发展。
(四)不断细分市场和发展专业市场。在网络经济中,社会发展与顾客的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只有适应这一必然趋势,才能逐渐拥有市场主动权,才能在不断细分的市场上获得更多竞争优势。为此,网络经济中的中小企业应不断细分市场和发展专业市场,逐渐细分成不同的部分,减少大公司控制市场的可能性,增加中小企业参与竞争的概率。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将自己有限的资源和能力集中在特定的细分市场层面上,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通过发挥自己经营特色和多种产品经营不断分散市场风险,发挥自身优势。
四、结束语
论文摘要:网络语境属于典型的非在场语境,其具有的中介性和虚拟性决定了该语境下的网络交际语言有着独有的特点。根据构成方式的不同,网络语言模因则可以分为六大类,而网络交际工具的制约、网络空间的自由性以及交际主体的求新心理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新的语言模因的生成、复制和传播。
模因(meme)这一术语最早是由Richard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SelfGene)一书中提出。它是基于基因(gene)一词仿造而来。基因是传递生物信息的单位,生物体通过基因进行传播而得以生存。因此,Dawkins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播的单位,或模仿的单位,模因通过模仿和复制在人的大脑之间相互传染而进行传播。因此,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也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
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到复制和传播。[1]由此可见,模因与语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们的复制和传播为丰富人类语言宝库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一、语境与网络语境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语境。什么是语境?语境就是运用语言的具体环境。狭义的语言环境一般是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说话的上下文等,主要是语言活动的现场。广义的语言环境可以包括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使用者的职业、性格、修养、习惯等。语境对语言模因的生成和传播起着制约或推动的干预作用。[2]
事实上,语言信息越是能体现时代特色,符合社会潮流和时尚,反映一定的文化积累,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就越能得到人们的模仿,语境就对该模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广为流传的成语、俗语或是名言警句等就很容易被人们模仿,成为新的模因。
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就是两个很好的典型例子。大地震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在社会这个大的语境下,人们积极抗震救灾,弘扬互助友爱的民族精神,许多与地震相关的语句,如“汶川加油!中国加油!”、“大灾面前有大爱”、“不抛弃!不放弃!”等瞬时成为新的模因,为人们广泛接受和使用。而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会的胜利召开,像“福娃”、“祥云”、“鸟巢”、“中国加油!奥林匹克运动会加油!”等也都成为家喻户晓、朗朗上口的新模因。这些都反映出语境对语言模因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而按照有无交际媒介来划分,语境又可以分为在场语境和非在场语境。网络语境就属于典型的非在场语境。人们可以跨越空间的限制,实现一问一答的对话,但这种对话带给交际双方的毕竟只是一种“虚拟在场”的交流。非在场语境决定了网络交际的特殊性。
首先是中介性。网络交际使得现代人走向一种新的交际模式:交际主体—中介客体—交际主体,即交际主体间通过一个媒介而进行交往。这种语境造成了交际主体的非言语符合的部分缺少。
再者是虚拟性。虚拟性是网络基本特征的一个方面。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实在。网络交际打破了交流双方面面相对时所必须遵循的社会、伦理的秩序,消除外在的交流压力(如绝对的权威、主宰话语),使得交流的方式更加从容,交流内容更加真实。[3]
网络作为新的交际平台,能够比较快捷直观地反映出社会潮流和时代特色。因此,这一特殊的语境促使了许多新的语言模因的生成和快速传播,网络语境下的语言模因也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二、网络语言中模因的六大类型
网络语言是指与网络内容相关的或在网络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就是与它产生和被运用的环境密切相关。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他们已经成为被大家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语言模因,如美眉、大虾、东东、886等。这些语言模因可以根据其构成特点,简单地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图形符号类
该类的语言模因就是将标点、数字和字母等符号组合在一起,模拟一定的形态,用来象征某种意义。例如“:)”表示笑脸,加在句尾表示开玩笑或微笑;“:(”则表示伤心或失望;“8)”表示惊奇或注目;“—D”表示大笑;“Zzzzz.....”指睡觉的样子;等等。这类符号是一种情意符号。由于网络的屏蔽作用,网上交流缺乏现实口语交际所依赖的非语言交流渠道,人们在交际中无法感受到对方的喜怒哀乐,只能通过表情符号构建必要的副语言因素,以期达到类似面对面交流的效果。这种符号的使用比书面的表达要更加简便、快捷和形象。
2.缩略类
网民们运用缩略规则,创造了大批网络版的缩略语,主要表现为拼音和英文字母的缩写。如PMP(拍马屁)、MM(美眉)、BB(Byebye)、gf(girlfriend)等等。
3.谐音类
在快速输入的同时,不能保证打字的准确,因此,网民们大量使用同音或谐音。这些词也逐渐被大家认同并成为模因流行起来。汉字谐音大部分是同音或是近音的错别字,如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大虾(大侠);也可以用英语单词的谐音,如3x(Thanks)、cu(seeyou)、B4(before);[4]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谐音,如7456(气死我了)、56(无聊)、9494(就是就是);等等。
4.旧词新义类
这类的词语在网络语境中通过比喻、夸张、借代等修辞方式被赋予新义,成为一种独有的语言模因。例如“楼上”、“打铁”(贴帖子,在BBS上发文章)、“灌水”(在论坛上疯狂发帖)、“踢”、“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等。
5.词性转换类
网民们为了新奇效果或为了打字方便而违反语法规则,将一些词的词性转换。这些也已被大家普遍理解和接受。比如:“朋友都电话我了。”、“很书本”(书生气十足)。[5]
6.中英文混用类
由于网上聊天者大多数对英语略知一二,因此在聊天中中英文混用成了一种网络时尚。例如:“有空E我”、“今天我有去shopping”、“今天太high了”、“幸福ing”(正幸福着呢)。[5]
三、网络语言模因生成和传播成因
如前所述,网络语境具有特殊性。这也就决定了在该语境下的网络交际语言有着不同于一般交际语言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语言模因的生成和传播。
1.交际工具的制约
网络交际的主要方式是键盘输入。由于受键盘和打字速度的限制,网民们创造了大量的缩略语和谐音词语,这些词汇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并在日常生活中流行开来,成为新的语言模因,有的甚至成为新闻报刊和文学作品中的常用语。
2.网络空间的自由性
在网络语境下进行交际,网民具有选择和决定自己身份和角色的权利。交际主体在交流中呈现隐匿的状态,性别、年龄、身份等都是可以虚拟和变化的。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一切的现实问题,随意张扬个性。[6]网络给了网民最大限度的交际自由,使得他们能够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任意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语言形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各类网络语言模因的生成。
3.网络交际主体求新心理
据调查显示,网民大多为15-30岁的青少年。因此年轻人是网络交际的主力军。这个年龄层的人正是处于思维最活跃、个性最鲜明的时期。他们往往不满足于用规范汉字来交流,而更希望这种交流可以带来乐趣,能够张扬个性,能够获得其他网民的认可。这与年轻人追求时尚、热爱交友的性格相符合。这是网络语言模因能够形成和广泛传播的主要动力之一。
四、结束语
语言是变化着的,每天都有新的语言模因生成或消亡,关键是看该模因能否适应社会和语言环境的需要,是否能够符合时展潮流。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际平台,为语言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使新的语言模因不断生成。现在就有许多网络语言模因已经成为新的词汇,甚至被编入词典当中,而那些不能跟上时展的旧的模因也会逐渐被人们淡忘,直至消失。
当然,网络语言模因因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比如有些小学生和中学生就在作文中大量使用了网络语言中的那些语言模因,造成表达不清,理解困难。因此,对于这类特殊的语言模因,要积极地加以引导,了解其生成和传播过程及特点,发挥积极的作用,努力消除负面影响,以便更好地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2]曾文雄.模因语言语用特色与传真[J].语文学刊,2005,(22).
[3]郑燕芳.网络言语行为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4]高帆.网络英语新词语及其构词特点[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5).
1.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的特点
(1)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实时交互性。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核心是软件的共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
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4)教学方式的先进性。
传统教学的中心是教师的教,网络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在网络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并以作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至于学生的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
(5)教学目标的多样性。
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的起点等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在传统的“教学流水线”上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网络教学克服了这些弊端。多媒体网络教学,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将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带进了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6)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网上的教学内容不仅有本校学科教师编制的CAI课件,而且有来自于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的课件内容。学生通过比较借鉴,选取那些内容结构组织严密的优秀网站或课件进行学习,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2.网络教学的模式
(1)集体教学模式。
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同时交待任务情境。利用计算机反馈迅速及时的特点,提供化难释疑。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轻松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强化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变更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实际。
(2)自主学习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服务器功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学生利用服务器站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一个服务器站点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学生可以共享服务器站点上的大量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目前网络教学的方式
(1)视频广播。
(2)视频点播。
(3)视频会议。
视音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
(4)WEB 教材。
把教学内容作成网页的形式。
(5)多媒体课件。
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下载到本机运行。
(6)BBS论坛。
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
(7)聊天室(教学讨论区)。
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
(8)E-mail。
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交流。
4.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1)课堂容量问题――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丰富的网络资料让学生眼花缭乱,又是背景资料、又是电子板书、又是图片、又是相关链接,学生连浏览一遍都来不及,更别提做笔记、分析、思考、判断、吸收、综合、消化了,结果出现了学生无从下手、漫无目的、阅读随意的现象。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接受、能消化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增大信息容量不应该作为网络教学的目标,应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教师要处理好网络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2)自主学习问题――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减少了讲授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不加干涉。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资源组织者的角色。网络教学中如果是良性的交流互动,那么教师的作用非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增强。
(3)情感互动问题――补充必要的传统手段。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又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在网络教学中解决情感互动问题。思想教育功能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体现呢? 通过探讨,我认为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是水火不容、有你没我的关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情感就会在有声与无声之间得到升华。
(4)课件通用问题――优化设计课件模板。
提高通用性最好的办法是设计一些内容简洁、重点突出的网络课件制作模板。教师可以根据课型的不同需要,或嵌入讨论系统或嵌入留言系统等,发挥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另外,也可以发动学生制作课件,把上网搜索资料等事情交给学生去做。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学习,并且是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三网融合;消费特征; 网络价值
一、三网融合的优越性和便利性
三网融合将带给消费者更丰富的服务产品、更高的服务水平、更低的产品价格和更便捷的服务获取。三网融合这一新的服务提供模式,将在以下三方集中面体现其优越性和便利性:首先,三网融合将打破现有的垄断格局。政府推动三网融合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成多家运营商市场竞争的格局,使各家运营商之间形成市场良性竞争,最终使消费者获益。一方面,融合后的网络实现了多网络对接,这种连接将实现网络的聚合效应,实现1+1>2效果,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样的服务。另一方面,在三网融合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使各家运营商争相使用更加成熟、稳定、高效的传输技术,结束当前各自为战、各种技术并存的混乱局面,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产品。市场竞争的良性结果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消费者通过市场化竞争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其次,三网融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产品,满足了用户的多方面需求。三网融合不仅包括网络融合,更包括业务和产品的融合。最后,三网融合降低了消费成本,使用户消费便利性大大提高。以往一个家庭要面对多家通信运营商,诸如电信、联通、广电等。三网融合后,一家企业将会为用户提供一系列家庭一站式服务,有利于降低顾客消费成本;同时,随着网络融合,消费者通过融合产品和服务,进行远程视音频传输、网络资源共享、家庭智能控制等操作,在家享受医疗、购物、缴费等服务,融合后的网络将极大地便利消费者。
二、融合网络下的消费者六大特征
(1)真实化生存。网络实名制在未来将是大势所趋,而本身从互联网发展来看,虚拟的网络世界将向真实的网络世界过度。消费者将更倾向于开始真实化自我表达。网络真实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SNS社区、微博等真实化的表达都让用户开始从虚拟化走向现实化。(2)网络化连接。网络的兴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依托网络人们开始享受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由于网络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享受内容服务的需求,因此三网融合后,资源将更快朝网络化聚合。如今移动通信网已经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对接,用户通过各种无线设备(手机、上网本等终端)接入互联网,分享各种信息和内容。(3)多样化接入。三网融合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增加用户的终端选择方式。由于用户对网络接入的依赖,为实现随时随地的网络需求,用户对多样化的接入终端将会更加青睐,既可以通过手机终端,也能通过电脑和智能家电终端等方式接入网络。(4)漂移化状态。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是移动化、宽带化、IP化。未来的用户将更崇尚自由,而这种自由的直接表现是人时刻处于变化和运动中,随之而来的就是满足人的移动性的各种服务,使得用户“漂移”化状态得以实现。(5)关系化依赖。在舍基提到的未来的湿性关系中,人和人之间将打破以往工业时代冰冷的“鼠标加水泥”的冷漠关系,取而代之的将是情意仁爱在融合中的再次迸发。人们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情感聚集,并相互影响。这种人和人之间的黏性将改变以往商业中单纯的广告影响消费者方式,消费者更愿意通过网络关系间的偏好、口碑进行消费选择。消费者更愿意处于融合网络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圈子中,相互交流和影响。(6)娱乐化享受。未来消费者对娱乐化需求将更快发展。可以预见,三网融合将带来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实现,这些基于网络的产品服务,都给用户更多的便利和享受。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骨干;导向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226-02
当今是网络的时代,同时也是信息高速传递的时代。在新的环境下“90 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其独特的成长环境塑造出一个全新的群体,主要体现在个性张扬自信、思想自由奔放、价值观多元化、崇尚时尚、追求新鲜事物、依赖网络、心灵敏感等。大学生干部作为学生骨干分子在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90后”学生骨干来说,他们有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优势,但在面对新时代网络冲击下的他们来说也存在有一定的劣势。
一、当前当学生骨干的主要行为特点
1.理论保障不坚固,使得自身失去了工作方向
有的同学加入学生组织旨在锻炼自己的语言、交际、组织等方面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工作较为积极,有奉献精神;有的同学争取学生干部存在功利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同所得的物质荣誉相挂钩;有的对同学漠不关心,百般讨好老师;有的缺乏积极进取的心态,疲于应付[1]。
2.责任意识的缺乏,使得自我角色定位不准确
作为大学生殊的一员,学生干部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学业和工作的关系。据调查,学生组织成员中学生干部的成绩差距非常大,一部分成绩和工作业绩相当突出,而另一部分业绩突出但成绩“挂科”,不知如何理顺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其次,同学关系不够融洽,部分学生干部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当选后拉帮结派,成立小圈子,疏远其他同学,忘却了学生干部“服务同学、锻炼自己”的宗旨,以学生管理者的身份自居[2]。再次,师生关系问题。作为学生干部与老师的联系交流较普通同学多,这也造成师生交流时随意,某些行为举止不当。
3.能力的参差不齐,使得工作效率事倍功半
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因人而异,并不是身为学生干部而胜人一筹。日常活动组织过程中,部分学生干部高估自己的能力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依据自己的意愿任意调遣其他同学从事一些具体事务,自身却没有起表率作用,引发同学抱怨或消极怠工,进而影响活动的质量与效率。“90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的确需要加强[3]。
鉴于以上现状,面对中国“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式”教育完成现状来看,大学生骨干在针对普通学生管理教育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大学生骨干是一支在学生当中有着特殊作用的群体,他们从学生中来,与学生距离最近,具有天然的号召力,在思想日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一大批信念坚定的骨干,能在学生中树立鲜明的思想旗帜,能在学生当中起到导向性和示范带头作用[4]。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骨干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骨干培养的有效措施
“90后”学生骨干个性张扬自信、思想自由奔放、价值观多元化、崇尚时尚、追求新鲜事物、依赖网络、心灵敏感。我们应该结合网络时代的新思想,新方法通过教育,引领、指导的新思想激发大学生骨干的内在潜力,发挥优势,以己之长补其之短,开辟全面工作顺利进展的新局面。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理论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明确了方向。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不断改进方法,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骨干进行理论教育,深化大学生骨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增强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推动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5]。
2.加强纪律教育,增强责任意识
正面引导,通过多种贴近学生心理、满足学生需求的方式加大对纪律的宣传力度,多层次地强化纪律的灌输,持之以恒,真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法规知识、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学生骨干要自省慎独,着力自控教育,检查自己的言行,思考自己的得与失、善与恶、对与错,自觉纠正言行偏差,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完成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
3.加强实践教育,提升大局意识
实践活动是大学生骨干管理能力急速提升的有效载体,也是培养学生骨干在学校发展、同学成长的整体格局中,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投身学校的改革发展,质量建设,真正成为学校管理部门的得力助手,未来国家的战略储备人才[6]。
4.注重管理技巧,激发潜在能力
面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骨干,构建科学合理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大学生骨干的人性教育,充分尊重学生骨干的个性化差异,凸显其自身优越性,激发学生骨干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不断通过自身的创新达到更高境界。
大学生骨干是一支在学生当中有着特殊作用的群体,他们从学生中来,与学生距离最近,具有天然的号召力,只有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不仅能够使得学校工作事半功倍,也能够更有效地为社会培养更加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新峰,李威娜.大学生骨干素质培养的意义、内容及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81-84.
[2] 严蓉.浅谈大学生纪律意识的培养[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6,(2):70-71.
[3] 王丽,王力年.浅谈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J].才智,2012,(21):231-232.
[4] 刘瑞明,杜彬恒.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问题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