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廉洁诚信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社会转型带来负面影响,大学生诚信文化养成缺乏良好氛围
人是社会中的个体,思想行为总会受到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东西方思想相互交织碰撞,从而导致主流价值观念受到冲击,道德品质也开始分化。一些人在利益的驱动下,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信条,不遵守诚信。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导致部分大学生也开始出现不诚信行为,如在学习上学术造假、考试抄袭;在经济生活中弄虚作假、恶意拖欠学费;在就业过程中伪造学历、随意毁约;在人际交往中投机取巧、过于功利化等,给青年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带来负面影响。由此可见,诚信文化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环境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重要的外部条件。
1.2高校诚信教育理念出现偏差,诚信文化教育存在不足
1.2.1高校诚信教育理念出现偏差
新时期,时代的发展使大学生面临诸多挑战,用人单位不仅关注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还看重其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然而,高校的教育理念并未适时改变,仍是一味强调学生的卷面成绩,忽视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的高校虽规定了德育加分项目,但涉及具体事项又模糊不清,至于专门规定诚信考核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总体看来,高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教育理念出现偏差。
1.2.2高校诚信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方式单一
从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来看,许多高校并未将“大学生诚信教育”设为必修课,而是以其他类似课程作为替代。开设的类似课程多数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缺乏专业教师。在教育方式上,不能结合具体专业或对象开展诚信教育,仍坚持以传统单一的灌输方式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而且,诚信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缺乏良好的衔接机制,容易变为空洞说教,没有可操作性。比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并没有结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进行。
1.3家庭诚信文化教育缺失,忽视诚信品质的养成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作为一种文化,诚信文化的形成不能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播,还应在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地自觉形成。不少家长过于注重工作上的业绩,忽视孩子诚信品德的训练和养成。此外,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始终存在“重智轻德”的误区,认为孩子只要成绩优异,其他方面无关紧要,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孩子诚信品质养成的重要性。
1.4大学生自身价值取向偏误,导致诚信缺失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根据。诚信文化的教育固然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因素,但根本途径在于大学生自身道德观的确立和道德意识的提升。青年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面对不良思想的诱惑,对很多现象把握不清,未能科学地预见道德失范的后果,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当然,大多数学生已意识到加强诚信品质修养的必要性,只是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道德自觉和自控能力。
2加强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的策略
2.1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营造诚信文化氛围
诚信,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曾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由此看出,加强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要求回归传统,批判性地吸收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深入挖掘诚信资源。落实到具体教育实践中,高校应将对大学生的诚信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相结合,使诚信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和日常生活。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应作为高校必修课开设。传统文化中富含诚信因子,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开展诚信文化教育,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利用网络、广播、电视、论坛、报刊等平台,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诚信文化氛围,使大学生认识到缺失诚信这种无形的资本,会受到社会的负面评价和道义上的谴责,从而提升大学生践行诚信原则的自觉性。
2.2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和道德自觉,建立健全大学生自律机制
当前,社会环境中存在不利于大学生诚信品质养成的因素,大学生虽无法改变客观环境,但可以设法完善自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年学生接触的信息较为丰富,但理论一旦付诸实践,便容易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这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应坚持知行统一,不仅要注重诚信意识的培养,还要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践行诚信原则的道德自觉。大学生保持诚信品德,不仅要依靠外在力量的约束,关键要靠自省和自励。在当代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应建立完善的自律机制,时刻省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发现自身的诚信缺失现象,应及时改正。
2.3构建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模式,完善各项诚信制度
加强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必须坚持以学校为根本,社会、家庭发挥辅助作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模式。
2.3.1发挥高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高校诚信教育制度
高校作为加强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的主导力量,首先,应贯彻以人为本的诚信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素质、人际交往等情况分别录入个人资信系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增强大学生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并对诚信行为进行有效的事前防止;最后,健全诚信监督机制。高校为加强诚信行为管理,应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失信成本。
2.3.2强化社会教育的辅助功能,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环境机制
首先,加强关于诚信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我国尚无专门规定诚信行为的法律法规,使得信用管理无法顺利展开,应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做到失信行为的惩处有法可依;其次,规范政府行为,打造诚信政府。政府是代表广大人民管理社会事务,政府一旦失信,便会丧失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最终导致整个社会陷入信用危机。作为政府,应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诚信、廉洁、高效、务实”的新形象。
2.3.3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构建完善的家庭诚信教育示范机制
尽管社会诚信危机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根源,但是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状况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诉求,加强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教育者之共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职责所在,社会之重托。
1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之意义
1.1 诚信与大学生诚信的涵义
关于“诚信”,在历代贤达志士的思想中并不鲜见,中国人把诚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即真实无妄,其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亦即宇宙万物真实无妄的本然之道。《大学》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1]“诚”既是天道的本然,也是人道的根本。“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2]。真实无妄是天道,而对诚的追求则是人道,故“养心莫善于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心实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孔子云:“信近乎义,言可复也”,“自古皆有死,无信不立”[3]。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时则有追求真理、信守承诺等含义。“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诚,信也,从言从声",“信,诚也,从人从言”“诚,信也",“信,诚也",[4]诚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含有诚实、真诚之意。而信却是一种外在的情感行为,指信任、信用、信誉,需要通过他人来体现。正如朱熹所说:“一心之谓诚,见之于事物则谓信”[5]。“诚"是基础,有诚才有信,无诚则无信;而信者即为诚的典范。诚是思、言、行、待已、待人、接物等方面终身恪守的准则和规范;信是立身处世、为政、交友、自我修养的基本准则。孔子把它作为做人的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6]《吕氏春秋》有《贵信》篇,把信当作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并主张人生以诚信为贵。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诗句,是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
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在当代社会,时代又赋予了大学生诚信新的内涵。首先,既然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无妄,那它就要求大学生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实精神。其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诚信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大学生树立起公平的处事态度以及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再次,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大学生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此,大学生诚信教育就是养成大学生诚信品德的教育。是指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以及当前社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遵循大学生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影响,加深其诚信道德认识,培养其诚信道德情感,坚定其诚信意志,养成其诚信行为习惯,促进其形成遵守信用规则意识以及守信品德的教育活动。
1.2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诚信对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中国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对于一个社会单位(企业)而言,诚信是立业之本。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信是建立行业和单位之间互信互利的道德杠杆。很难想象,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会有长期立足之地。对于具体的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除去必须不断学习,获得知识之外,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就是培养人走向高尚的最好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德准则,它指引着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使大学生获得必要的诚信道德知识,激发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情感体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地践行诚信道德。《中庸》中曾经讲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7]意思是说,由内心真诚达到明晓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晓道理达到内心真诚,这叫做教化。内心真诚就会明晓道理,明晓道理就会内心真诚。诚实无欺是人的本性,只有诚实方能明理,明理就是将“诚”这一人的内在德行向他人、社会和自然展露,以完善自己的德性,实现自己的道德人格。
2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之对策
2.1 立足高职院校特点,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职业教育的全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科研等环节都需要与社会实践接触。这就使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在体系、内容、方法上要贴近职业和社会需求的目标,根据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塑造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今天,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是经济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缺乏号召力和响应力。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明白职业诚信道德有哪些基本要求,以及违反职业诚信道德应当承担哪些责任。多了解一些违反职业诚信道德的案例,通过反面教育,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违反职业诚信道德对个人、企业、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危害,时刻警醒自己;再次,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定期聘请社会上卓有成就的人士到学校向学生传授经验,通过他们遵守职业诚信道德的亲身经历,来激发学生的职业诚信道德意识。
2.2 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都要实践诚信教育,特别是教师和辅导员。
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讲诚信,教育者必须以诚信为本。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风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为学生做出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第二,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辅导员要有意识地把诚信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要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公示制度,接受学生监督,可以设立辅导员电子信箱,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做到廉洁自律,成为诚信的典范。同时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诚信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诚实守信。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某种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会倾向于以此推论他其他方面的特性,出现“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也就是说最终达到师生双方对诚信道德的共识。
2.3 将诚信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第一,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诚信教育的内在联系,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要结合学习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要结合党的路线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要结合学习人际交往原则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要结合学习法的基本理论和民法、经济法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第二,将诚信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只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并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以及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就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任课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诚信”育人,在课堂外“诚信”做人,杜绝学术腐败,严把考试关,并能把诚信做人的要求贯穿在课堂、作业、教学实践、论文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就会实现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的“双赢”。
2.4 弘扬传统诚信美德,积极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一,结合时代的特点,弘扬传统诚信美德,形成明礼诚信的时代主题。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品行高尚的人都是表里如一、行为坦荡和实事求是的,对此必须发扬光大。同时诚信必须务实创新、与时俱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
第二,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高职院校要创造一种高雅、健康向上、文明有益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或到公共场所对社会人士进行诚信意识的调查;让学生以实名身份进入校园网“诚信论坛”,开展与“诚信”问题有关的讨论;聘请有成就的校友回母校做报告,让大学生感受诚信对于事业成功的巨大作用;广泛开展“诚信形象”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树立诚信形象的重要性,把讲诚信、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作为为人处世、建立公共关系的立身之本。
2.5 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与管理
第一、将诚信教育与网络发展相结合。在网络时代,网上发信息,网上求信息已成为高职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大学生都会选择在这种虚拟的世界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育者应利用这个特点搭建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交流的平台。网络的自主性,平等性特点,缩短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心理距离,创建了一种平等,自主的交流空间,使教育主客体间的思想得以不断碰撞,渐渐融合,将传统的学生被动式接受转变为师生间平等的认知碰撞,师生双方这样平等交流平台,一方面加强了思维的逻辑性,更易被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更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丌展工作开展教育,掌握网络宣传的主动权,并且可以教育学生要遵守网络秩序,培养网络道德,在网上网下都要以诚实守信为本。
第二、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中的道德责任教育,唤醒高职学生道德自觉性。在网络世界中,道德规范的作用日渐消蚀,法律和社会舆论对个人的监督削弱,因此,对现实社会中的高职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认知能力,是防止网络诚信缺失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也有部分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了网络伦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慎独”意识,这对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管和控制。马克思认为人的道德自觉性和自律是从外在制约性和他律转化而来的。在当前的社会状态中,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要用高科技手段对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进行监督,构筑网络空间的坚固防火墙,消除有害信息和不良行为的危害。同时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对网络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通过法律的震慑力有效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2.6 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机制
第一,完善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领导制度。
“倡导科学诚信是大学校长的社会责任”。[8]为此只有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认识到诚信对于建设良好校风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才能把诚信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地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统筹安排、管理和监督。
第二、加快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高校的各项改革包括管理制度的改革,要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展开。学校既是教育机构,又是教育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机构,学校要善于利用包括规章制度在内的多种教育手段,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为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服务。例如考试制度和毕业论文设计作弊的处理等。
第三,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测评体系。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测评的要素,我们认为可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其次,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确定几项能反映大学生诚信度要素的具体事项;再次,确定诚信度测评的标准,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等多种途径进行测评。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并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
第四、建立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的诚信制度建设,一个较为紧迫的问题是要尽快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这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理性原则;二是可操作性原则;三是教育性原则。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生活诚信评价、择业诚信评价等,评价结果与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本科保送、三好学生评选、入党申请考察等挂钩。学生的诚信档案是一种特殊的隐性教育方法,其建立过程就是确立诚信教育目标、目标内化、学生自我教育、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过程,它能不断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做诚信的事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它是联系学校与社会的一座桥梁,也是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建设的一个结合点,具有加强他律和自律的双重效应,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一个操作性强、实效性好、值得大力提倡的新举措。
2.7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新模式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高职院校来实现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塑造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引起社会、家庭及学校的普遍重视。,我们知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自的特点、功能与地位不同,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但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各有优势。所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一体化的新格局,是比较理想的模式。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都把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以学校诚信教育为主体,家庭、社会诚信教育为两翼的三位一体的大教育体系,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诚信教育动力机制,促使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品质形成和发展。
第一,高校与家庭协调配合。首先,高职院校应主动加强同家庭的联系与沟通。学生所在学院或系部要定期把学生在校的学习及品行状况向家长通报,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业及表现。学校还要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学业较差学生的家庭结构和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以便在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款、助学贷款时做到及时准确,公平,公正,帮助有问题或经济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树立起诚信做人、自立自强的信念。其次,家庭应支持、配合高职院校教育学生。家庭要经常与学校沟通,特别要与孩子在读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经常沟通,了解孩子的品行及学业状况,如发现有说谎、欺骗等不良的道德行为发生,应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再次,家长要时时处处做到诚实守信,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面对现实生活中大量不诚信行为,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回避问题,而是要与孩子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思考对策,坚定其诚信道德信念,培养其道德责任感。
1.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是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形式
2007年以来,各级政府和高校建立起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国家励志奖学金是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国家助学金是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困难补助是各级政府和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遇到一些天灾、病灾或家庭发生意外变故时给予的临时性、一次性的无偿资助,是高校资助政策的辅措施之一;学费减免是针对无力交纳学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大学生,尤其是孤残学生、单亲家庭、烈士子女、少数民族等实施的资助政策;绿色通道是由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规定各高校都必须建立的助学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能够顺利入学。
2.社会资助是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有益补充
高校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金等分别设立奖(助)学金,很多高校充分利用校友力量设立了一些校友基金、企业奖(助)学金、名人奖(助)学金等,这些社会资助有力的补充了高校的资助工作。
二、高校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
1.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德育功能的内涵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是指高等学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工作的作用及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法律意识培养等方面;同时,学生资助工作传递着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它不仅使青年大学生在物质上、精神上获得双丰收,而且还要求他们逐步树立感恩心态、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社会公德心。
2.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与德育工作的关系分析
作为高校,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压力,使其顺利完成学业,这是资助工作的根本所在;而大力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困难学生长远的深层发展需要才是资助工作的终极目标。高校资助工作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高校资助工作的中心就是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体现了党和国家、高校等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这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奉献意识;其次,高校资助政策的内容、实施及评定过程具有导向性,这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开展的励志教育、诚信感恩教育、法律教育等,有利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施。另一方面,高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制约着资助工作的健康发展。学生资助工作的浅析德育功能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实现
三、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1.加强诚信教育,以诚修身,以信立业
突出感恩教育,感恩于心,践诺于行作为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立志成才、回报祖国的感恩意识。如泰山医学院积极构建以诚信做人、诚信贷款、诚信还贷、诚信交费等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教育体系,每年通过“诚实守信,从我做起”征文活动、“廉洁从学、诚信守法”演讲比赛、印发《致贷款毕业生的一封信》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学生“以诚修身,以信立业”。另外,还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突出了感恩教育,努力营造出了感恩教育的舆论环境和氛围,培养了贫困学生感恩于心、践诺于行的良好素质。
2.突出励志教育,扶贫扶志,立志解困
高校应从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合格人才和建设和谐校园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学生为本,资助德育”的工作理念,将助学与德育、扶贫与励志有效结合,把对困难学生的经济帮扶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帮助、尊重和激励,满足他们的现实需要、精神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目前高校开展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的评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和教育载体。如泰山医学院每年召开优秀学生表彰大会,对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遴选优秀贫困大学生组成“优秀学生事迹报告团”,面向全体学生作先进事迹报告;在全体大学生中开展“勇于登攀•立志成才”征文活动,并将获奖文章编辑成册,印制了《登攀》文集。通过宣传优秀经济困难学生在艰难的求学历程中与困难抗争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广大经济困难学生自强自立、奋发进取。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当前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因此,除了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之外,高校还应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作用,多措并举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泰山医学院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依托,组建了一支“四方结合”的专兼职心理教育咨询队伍;构建了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监护网;创建了阅读疗法——读去心病、音乐疗法——听祛心病、朋辈辅导——诉祛心病、心理咨询——医祛心病“四法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利于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4.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1.医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受当前一些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丧失等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在培养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学职业院校中,有些医学生廉洁自律意识淡薄,廉洁文化缺失严重,因此,医学职业院校要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对医学生加强廉洁教育。
1.1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丧失
近年来,由于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医患纠纷严重,关系越来越“紧张”,医务工作者收受红包、开大处方、吃药品回扣等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丧失。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有医者仁心和廉洁从业意识。因此,廉洁文化教育成为医学生职业教育的必修课势在必行。
1.2医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淡薄
受社会负面因素和虚拟网络消极因素的影响,有些医学生认为廉洁教育无用或者与己无关。少数医学生廉洁自律意识淡薄,对发生在身边的“收受红包”、吃“回扣”等不正之风、不良现象采取默认、支持,甚至参与态度。个别医学生涉及自身利益时,倾向于采取不廉洁的方式为自己谋取利益,如考试作弊、贫困生评定中的弄虚作假、学生干部选举中拉选票等。
2.医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等文件规定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廉洁教育主要内容有廉洁文化、法律法规、理想信念、社会道德、医德医风等。
2.1廉洁文化教育
对医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廉洁从业的思想认识。
2.1.1开展廉洁教育,大力宣传廉洁奉公的正面先进事迹,倡廉洁,扬正气,督促医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中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养成廉洁品格,做到廉洁从业。
2.1.2加强中国传统廉洁文化教育,引导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廉践廉,将传统廉洁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2.2法律法规教育
对医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特别加大医学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力度。如在校期间针对医学生的专业,开展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医疗法规教育,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医疗领域腐败。对医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重点是通过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引导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
2.3理想信念教育
对医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重在“精神补钙”,让医学生了解历史,把握历史规律,认清社会现实,坚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意识。
2.4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医学生养成诚实守信、重视责任的良好习惯。
2.4.1社会公德教育
对医学生开展社会公德教育,重在引导医学生自觉遵守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团结友善、艰苦奋斗、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对医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重在结合关系医学生切身利益的活动,加强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如开展考前诚信考试承诺签名等针对性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考试作弊、弄虚作假、竞选评选拉票、不按时还助学贷款及实习就业过程中随意违约等诚信缺失现象。
结合实践活动开展献爱心、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引导医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传递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依托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组织医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为老人和空巢老人等提供家庭日常护理培训、口腔卫生知识讲解、心理健康疏导、家庭急救、视力检查、健康功能恢复等服务。
2.4.2医德医风教育
医德医风教育可以督促医学生自觉遵守医德规范,提高医学生的廉洁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医疗腐败。
医德规范教育主要内容是人道主义精神、法律、医患沟通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要求每一个医学生都要掌握国家最新出台的医疗规范,在以后实习和工作中对病人有仁爱之心,勤于沟通,严格按照医疗规范诊治病人。
医学伦理学主要内容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人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医疗理念。通过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医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医德医风的内涵、意义和实践要求,培养医学生正确的医德价值观。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在以后实习和工作中不仅在生理上关爱病人,还在心理上关爱病人。
职业道德教育是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医务工作者要承担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责任。在校专业教育期间开展“德医双鑫”为主题的情景剧、最美乡村医生、现场施救落水女子后默默离开的护士等正面事迹宣传教育,护理、助产专业学生授帽仪式;在临床见习实习阶段,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和人格影响,培养学生“济世为怀,仁爱救人为本”的职业素质;毕业就业环节,可以对医学生进行廉洁从业方面的教育,如开展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举办历史廉政剧表演活动、开展医学生职前预防职务犯罪讲座等。通过系列活动,帮助医学生提前认清职场诱惑、找准人生坐标、守住人生底线,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
总之,加强医学生廉洁教育任重而道远。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在医学生廉洁教育活动中要针对医学生特点,加强廉洁文化、法律法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将人文关爱、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纳入必修课,引导医学生养成廉洁品格,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培养“有温度的”医务人才,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未来医务人员的医疗腐败行为。
参考文献:
[1]陈红敏,赵雷.关于加强大学学生干部廉洁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6):36-37.
[2]周煜.医学生廉洁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2012,33(9A):70-71.
[3]周伯平.浅谈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及重要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1,(9-10):59.
首先,教师必须坚守高尚情操,传承和发扬奉献精神。当今社会好像讲情操,讲奉献是比较遥远的事,不如讲实惠来的实在,但没有科学家的默默奉献,科技就不会发展进步,没有千百万默默无闻在本职岗位上无私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社会主义就是空想。而传承奉献精神就落在教师的肩头,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是以为学生服务为最高目的,以培育和传承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良好品德的青少年成才成人为最大责任,不计报酬,淡泊名利,乐于献出,不计索取的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报国的精神
其次,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苦与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这个职业,不会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富有,但是在精神上却是充实的、快乐的。正如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他自师范院校毕业后,扎根深山17年,先后教了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他任教的小学曾因交通困难,学生每学期的课本都由他用一根扁担挑进大山,一挑就是5年。多年的乡村教学工作,练就了他过硬的技能:手执教鞭能上课,拿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他用自己的全心付出,照亮了山区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之路。他用高尚的品格诠释了师德的内涵,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第三、教师要杜绝利用职务之便以牟取利益。当前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教师待遇低等社会问题都影响着教师的身心,要以坚定的立场来维护教师廉洁从教的形象,不能因为心里上的不公平就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学校廉洁教育要持之以恒,从教师抓起,从学生抓起。
第四、积极开展学校廉洁教育同时是一种关乎公平的教育。它要求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以关爱教师、学生为重点,让每一位教师、学生都受到合理、平等的待遇,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应致力于营造出体现自由公平的环境,使每一生都享有法定的权利、合理的教益、均等的机会和校纪校规所体现的公平正义,不因地域差异受歧视,不因贫富差异受到压抑,不因成绩差异而遭到冷漠。学校廉洁教育也是一种关乎诚信教育、道德教育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