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儒学的核心思想

儒学的核心思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儒学的核心思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儒学的核心思想

儒学的核心思想范文第1篇

一、课堂导入要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兴趣

精彩的导言像钥匙一样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使学生顿时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达到求知的最佳状态。教师设计新颖有趣的开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激活课堂教学

思品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处理好师生双边关系,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又要学会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不放任自流,适时调控,保证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1.游戏――合作、互助使心随课动

游戏是青少年普遍喜欢的活动,有益的游戏能给他们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如,在教学“融入新集体”的“齐参与”时,我安排了一个比赛游戏:将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组6~8人),参加击鼓传花,看哪一组的学生最先拿到红花。通过这一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也使每一位学生都知道要做班级的主人,就要和同学们团结协作、互相前进,让心随课动。

2.角色扮演――展示、提高使课随心动

角色扮演法即使学生回归生活,它注重教学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与沟通,使学生在体验性、探索性的框架下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列举事例要生活化,缩小与学生的距离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把生活带入课堂,达到“身动”与“心动”的和谐统一。如,在“我和父母”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我来做妈妈”。首先让学生把六斤重的书包挂在胸前,模拟十月怀胎的妈妈,学生按照小主持人的口令来行动:蹲下洗衣服;蹲下系鞋带……之后,主持人采访:“做妈妈的感觉如何?”学生回答:“很辛苦、很累,但很有奉献精神。”课后我又设计活动“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孝敬父母的快乐,引起学生共鸣,让课堂真正心动起来。

四、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情感教育

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尝试、参与表演、调查访问、角色换位、积极快乐地进行体验,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内化情感的目的。既突破了重点、难点,又满足了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加强了对学生的自我教育。

五、重视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益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导向功能,因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应拿起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情绪,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儒学的核心思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54-01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并养成一定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国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基本处于课堂教育阶段,缺乏对其进行实际的应用与实践,所以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点以及教育原则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点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学校在进行教育时,应该重视对课本知识以及教育模式的创新,不能只将课程的教育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有限知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使学生能够亲身的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各项活动的不断完成,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品质[1]。小学生还处在思想意识不全面的阶段,所以学校的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对小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1.针对性原则: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养成过程中的不良的习惯以及错误认识,学校以及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情况,对其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2],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改正。

2.教育的多样化原则: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不完善,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应该采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如可以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思想道德的讨论或者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对思想道德进行全面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兴趣,从而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明显的上升。

3.坚持示范性引导原则: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直接行为引导人,小学生在思想方面的认识还没有完全成熟,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他们将教师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规范,所以,教师的行为规范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言行一致,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教育的效果[3]。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展的创新性

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创新,主要是对其教育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创新,它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新的基础,对其内容的创新主要是指对教学的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等等的创新,创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

(一)对课堂气氛进行相应的改变

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气氛比较轻松的教学模式,因为小学生对社会还没有完全的认知,还没有建成自己的世界观,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环境的轻松[4],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去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局限于室内教学,还应该积极的运用室外的有利条件,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认知,在日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行为习惯。

(二)对课程进行合理化安排

1.创新教学的内容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所以学校以及教师必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还应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让学生通过肢体以及感官的认知,对思想品德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在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便于学生理解的,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信息,这样可以使学生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2.完善课外活动的形式

在对学生进行课外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主吸收能力对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及时的创新,在对思想品德教育时,不仅仅只局限于学校之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积极的参与社区的一系列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孤儿院看望老人或者孤儿[5],这样可以是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来对一件事情进行思考,并且做出合理的处理办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去了解并领悟优秀的思想品德的建成,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可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真正目的,有效的提高思想教育的教育效率。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教师素质的建设,有的学校对教师思想品德教育的没有足够的重视,普遍导致教师道德参差不齐等现象,所以,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并积极的倡导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思想品德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处,所以,应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能够最大效率的发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作用,使学生促进自身优秀观念的建立,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2]尹盼.教学中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2,08:72-73.

[3]王以利.对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J].神州,2013,03:167.

儒学的核心思想范文第3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创新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单一和陈旧的教学方式,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同时,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成为对新知识意义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讲到“化解冲突小锦囊”这一个内容时,我们将学生自然分成四组,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内容和实际情况加以回答、计时回答、抢答。积分多的组为优胜组。学生马上来劲了,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效果。

二、重视创新,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有效地发掘学生蕴藏着的学习潜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兴趣是创新的向导,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从小就有某些方面的兴趣或追求,促使他们一生都为之探索和创造。鲁班被苣草划破了手指,触发灵感而发明了锯子;牛顿看见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教师在教学中应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适合学生实际的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合理想象,敢于创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强烈的创造欲望呢?

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热爱自己任教的学科,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并且在教法上下功夫,锲而不舍地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

其次,教师还要勤于积累资料素材,巧于设计问题的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融入教学过程中,把课本知识由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直接需要,形成强大的内部动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再次,教师还可以把诗词、名人名言、音乐、电影视频等引用于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教师能够以新颖奇特的方式去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会随之产生。

三、教师正确定位角色,孕育学生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每个人都有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最能发挥的条件就是民主。”思品教师要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宗旨,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做到对学生的“放”“扶”“活”,最大限度释放学生的个性与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发展,对于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过于重视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把学习简单地理解为机械的记忆。这样的学习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创新意识,这与现代教学理念是相违背的。现代教学理念提倡在学习中突出发现、探索与研究活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材、挑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温床。

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国宋代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也提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教师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哈佛大学师生中也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求异,敢于对权威、对教材、对教师质疑,勇于提出问题。

儒学的核心思想范文第4篇

一、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记忆和接受,忽视发现和探究,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这种学习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学习,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组织的“灌输”特点,实现“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平衡,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绪,使学习活动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心智的拓展,心灵的放飞,使学生得到自由、健康、充分和全面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被普遍接纳,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以要求人人都能进步为教学宗旨,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理念。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要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这一要求不仅是消除接受式学习的学习弊端,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特别关注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探究性学习不以掌握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多层面更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对新情况作出价值判断,其结果不是现有知识的积累,而是在深刻的求知体验中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更要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在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发展迅猛异常,生活方式变化不断加剧,必须要求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构建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社会实践活动以活动为形式,以实践为根本,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探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内容是丰富的,实践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像等活动,而且要充分利用各地的教育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还可安排学生积极撰写小沦文、调查报告等。当然开展这些活动要注意针对性,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讲求实效。

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思想品德课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突飞猛的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信息技术逐步走入了中小学课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方向。传统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能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与素质教育具体实施的突破口。传统课堂教学置学生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主体精神的发挥,不利于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现代社会必须的素质的养成。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整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信息资源,学生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容量大,而且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儒学的核心思想范文第5篇

一、改变思想,注重引导学生

初三正是初中升高中的关键时期,每一科的学习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政治作为文科性质的学科,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这个科目上,只需要考试之前背一下知识点、做做题就行了,更不用说将创新教学和时事热点结合、探索思考学习了,诚然这在过去是很适用的,但是在如今的学习中就行不通。

现在,教育者需要改变思想,做好表率,引导学生改变传统思想。国家开设政治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内在“美”,当然这里的“美”包括很多。初三是一个相??紧张的时间段,好好地将教学创新与时事热结合起来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好处,一是能提高政治成绩,二是可以在讨论中放松心情,三是可以给学生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抗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初三生活。

二、在课堂上讨论时事热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政治的创新教学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很有必要,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营造关心时事热点的氛围。老师可以通过事例,给学生一个讨论的热点,课后让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根据自己对此热点的看法收集、整理、筛选资料,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各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辩论,自由表达对时事的见解,最后老师再进行点评、引导、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探索的积极性才是硬道理。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真切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体验其中的乐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慢慢地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还有助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另外,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讨论、思考,得到的体会更加深刻。老师进行点拨,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普及政治教育,扩大受教者范围

“学习政治是学生的事情,教授政治是政治老师的工作”,这种认知似乎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所以很多教师只负责研究、教好自己的课程,根本没把政治教育放在心上,更别提主动关心时事热点了。如果是教学,那么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教师还承担了更重要的责任――教育。

教学和教育是不同的,教学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好,负责教学生学习技能,教育还要有人格魅力的感染,而且教师又是公民,作为公民,关心时事政治,人人有责,所以,教师理应和学生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学习,共同关心国家时事。学校也要在这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普及政治教育,扩大受教者的范围。

四、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多样化教学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是在课堂上根据书本教授知识,又因为政治科目是纯文科科目,只需要背诵、做做练习题就行了,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互动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政治考试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与生活越来越贴近了,而且不再是单单背一下知识点就行,还需要能理解、分析案例。考试内容变了,自然教育模式也得创新,实行多样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