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儒学的核心思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课堂导入要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兴趣
精彩的导言像钥匙一样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使学生顿时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达到求知的最佳状态。教师设计新颖有趣的开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激活课堂教学
思品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处理好师生双边关系,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又要学会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不放任自流,适时调控,保证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1.游戏――合作、互助使心随课动
游戏是青少年普遍喜欢的活动,有益的游戏能给他们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如,在教学“融入新集体”的“齐参与”时,我安排了一个比赛游戏:将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组6~8人),参加击鼓传花,看哪一组的学生最先拿到红花。通过这一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也使每一位学生都知道要做班级的主人,就要和同学们团结协作、互相前进,让心随课动。
2.角色扮演――展示、提高使课随心动
角色扮演法即使学生回归生活,它注重教学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与沟通,使学生在体验性、探索性的框架下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列举事例要生活化,缩小与学生的距离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把生活带入课堂,达到“身动”与“心动”的和谐统一。如,在“我和父母”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我来做妈妈”。首先让学生把六斤重的书包挂在胸前,模拟十月怀胎的妈妈,学生按照小主持人的口令来行动:蹲下洗衣服;蹲下系鞋带……之后,主持人采访:“做妈妈的感觉如何?”学生回答:“很辛苦、很累,但很有奉献精神。”课后我又设计活动“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孝敬父母的快乐,引起学生共鸣,让课堂真正心动起来。
四、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情感教育
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尝试、参与表演、调查访问、角色换位、积极快乐地进行体验,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内化情感的目的。既突破了重点、难点,又满足了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加强了对学生的自我教育。
五、重视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益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导向功能,因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应拿起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情绪,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54-01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并养成一定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国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基本处于课堂教育阶段,缺乏对其进行实际的应用与实践,所以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点以及教育原则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点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学校在进行教育时,应该重视对课本知识以及教育模式的创新,不能只将课程的教育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有限知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使学生能够亲身的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各项活动的不断完成,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品质[1]。小学生还处在思想意识不全面的阶段,所以学校的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对小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1.针对性原则: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养成过程中的不良的习惯以及错误认识,学校以及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情况,对其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2],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改正。
2.教育的多样化原则: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不完善,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应该采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如可以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思想道德的讨论或者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对思想道德进行全面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兴趣,从而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明显的上升。
3.坚持示范性引导原则: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直接行为引导人,小学生在思想方面的认识还没有完全成熟,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他们将教师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规范,所以,教师的行为规范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言行一致,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教育的效果[3]。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展的创新性
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创新,主要是对其教育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创新,它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新的基础,对其内容的创新主要是指对教学的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等等的创新,创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
(一)对课堂气氛进行相应的改变
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气氛比较轻松的教学模式,因为小学生对社会还没有完全的认知,还没有建成自己的世界观,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环境的轻松[4],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去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局限于室内教学,还应该积极的运用室外的有利条件,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认知,在日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行为习惯。
(二)对课程进行合理化安排
1.创新教学的内容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所以学校以及教师必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还应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让学生通过肢体以及感官的认知,对思想品德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在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便于学生理解的,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信息,这样可以使学生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2.完善课外活动的形式
在对学生进行课外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主吸收能力对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及时的创新,在对思想品德教育时,不仅仅只局限于学校之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积极的参与社区的一系列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孤儿院看望老人或者孤儿[5],这样可以是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来对一件事情进行思考,并且做出合理的处理办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去了解并领悟优秀的思想品德的建成,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可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真正目的,有效的提高思想教育的教育效率。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教师素质的建设,有的学校对教师思想品德教育的没有足够的重视,普遍导致教师道德参差不齐等现象,所以,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并积极的倡导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思想品德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处,所以,应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能够最大效率的发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作用,使学生促进自身优秀观念的建立,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2]尹盼.教学中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2,08:72-73.
[3]王以利.对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J].神州,2013,03:167.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创新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单一和陈旧的教学方式,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同时,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成为对新知识意义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讲到“化解冲突小锦囊”这一个内容时,我们将学生自然分成四组,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内容和实际情况加以回答、计时回答、抢答。积分多的组为优胜组。学生马上来劲了,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效果。
二、重视创新,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有效地发掘学生蕴藏着的学习潜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兴趣是创新的向导,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从小就有某些方面的兴趣或追求,促使他们一生都为之探索和创造。鲁班被苣草划破了手指,触发灵感而发明了锯子;牛顿看见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教师在教学中应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适合学生实际的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合理想象,敢于创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强烈的创造欲望呢?
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热爱自己任教的学科,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并且在教法上下功夫,锲而不舍地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
其次,教师还要勤于积累资料素材,巧于设计问题的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融入教学过程中,把课本知识由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直接需要,形成强大的内部动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再次,教师还可以把诗词、名人名言、音乐、电影视频等引用于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教师能够以新颖奇特的方式去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会随之产生。
三、教师正确定位角色,孕育学生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每个人都有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最能发挥的条件就是民主。”思品教师要坚持“一切以学生为本”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宗旨,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做到对学生的“放”“扶”“活”,最大限度释放学生的个性与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发展,对于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过于重视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把学习简单地理解为机械的记忆。这样的学习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创新意识,这与现代教学理念是相违背的。现代教学理念提倡在学习中突出发现、探索与研究活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材、挑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温床。
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国宋代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也提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教师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哈佛大学师生中也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求异,敢于对权威、对教材、对教师质疑,勇于提出问题。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教学中缺乏情感渗透,即许多教师依然将说教、灌输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而缺乏必要的情感融合,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②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许多教师在课堂讲解与分析中,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导致学生只能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被动地接受其思想观点,从而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机会;③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目前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许多教师都缺乏将课堂内容融入生活情境的意识,使学生将思想品德的培养与生活割裂开来,从而使创新变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注重情感B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实现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在积极的环境影响下,自主接受创新教学。例如在“多彩情绪”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初中生的情感认知特点,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动画片《头脑特工队》中的一些片段,影片中将人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制作成一个个动画形象,不同的情绪在占领我们的大脑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这样在影片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够迅速地融入课堂氛围,捕捉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影片的表达中从多个角度理解自身的行为习惯,提高思维的深度,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生活是创新的源泉,只有从生活中挖掘问题,并通过分析、思考,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够找到创新的路径,而创新的思维方法只有合理地运用到生活之中才能够体现其价值。基于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创新的关系,并通过教学环节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人与人之间”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向学生展示了大学生因救落水儿童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新闻案例,然后为学生安排了充分的课堂讨论时间,并利用问题为学生的讨论进行层层递进的引导:大学生为什么救人?作为能力有限的普通人,我们是应该先保护自己还是应该先舍己救人?在保护自己与救助他人之间应该如何权衡?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学生逐渐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并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3.重塑师生关系,增强师生的情感互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惯于利用生硬、机械的灌输方法与学生进行知识交流,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动辄对学生进行批评、讽刺,而学生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听讲中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重塑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理念中,增进与教师的情感互动,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发挥创新思维,并不断提升创新素养,例如在学习了“做大自然的朋友”一课后,教师为学生组织了以“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身边环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收集资料,制作环保主题的幻灯片,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深入实践,从身边的环境中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思想观念转化成自主的环保行动。
参考文献: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思想品德课自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点,所以许多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的新课伊始,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如:教学七年级上册《友情伴我同行》一课时,课堂开始时我播放了周华健的歌曲《朋友》的Flash,一开始教室里安静极了,而后有同学开始小声地跟着吟唱,再后来是全班同学一起唱。欣赏完之后,我不失时机地提问“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你想让友情伴随你的一生吗?……”这种视听结合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兴趣盎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升华学生的爱国之情
《思想品德》课程追求的品德教育不是追求德育或道德规范知识的严密体系,而是要从时代的大潮出发,进行国情教育,因此,教师要联系国家发展的变化去升化学生的爱国之情。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感受共和国的巨变》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60年来共和国发生巨大变化的情景和材料,欣赏完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谈共和国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学生们谈得声情并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进入课堂,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相亲相爱一家人》时,学生对“怎样孝敬我们的父母”这一重点问题七嘴八舌,纷纷发表议论。我没有及时给予评价,而是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几个非常动人的情景剧,学生看得潸然泪下,谈得动人心魄。学生很快明白了孝敬父母不仅要从了解父母、关爱父母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而且要有行动,“言行一致”。又如在教学《法律是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课时,在讲“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一重点时,我利用课件进行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播放受贿案的视频,重点播放被法院审判这一重点情节,最后展示被法院宣判为死刑并立即执行这一决定。这一段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对法律的这一重要特征牢记在心。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