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微企业融资

小微企业融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微企业融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微企业融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次序理论;融资规模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2.1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2-39-02

小微企业对于我国经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根据学者的研究,中小企业对我国GDP 的贡献超过50%,创造税收占总体比值接近60%,提供就业岗位超过了70%,在解决城镇新增就业中提供了超过80%的岗位。然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中,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却是最为严重的,以浙江省为例,从2010 年下半年一直到2011年全年,企业的出口订单普遍减少,直接外贸企业的订单数减少了大约50%,同时,银行等资金主要被借入了大中型企业,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其贷款额占企业贷款总额的比例不足5%,揭示了小微企业重要性与生存的艰难性。

对于小微企业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集中在其资金需求领域,即其通过外部融资困难的时候,政府或者是行业组织如何制定相关对策度过难关。这些研究显然只是针对事实出发,忽视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因此提出的相关对策以及研究结论都只是权益之策,为了深入了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本文将从三个部分来安排论述,第一部分是融资次序理论的揭示,第二部分是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个体分析,第三部分是对于融资理论的完善。本文主要是侧重理论分析,理论的完善才有利于更好的实证研究。

一、融资次序理论简述

从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划分,企业的融资方式有两种,即内源性融资(资本积累)和外源性融资(资本集中)。

(一)内源性融资(资本积累)

根据《资本论》中的叙述,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资金来源于企业的内部积累,通过内部剩余价值的积累转化为资本,比如包括企业公积金、留存收益等。因此,内源性融资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盈利水平以及剩余价值率等因素。

(二)外源性融资(资本集中)

在资产负债表中,外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增加自身的负债来取得资金,如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一般而言,按照获得资金的方式,外源性融资还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企业通过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直接融资是指企业自行通过发行股票或者是企业债券等获得融资的方式。

虽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了这两种融资方式的区别,并特别强调了资本集中的重要性,但是他并没有对于二者的次序进行深入的分析,因此这个难题也就交给了后来的学者形成了“融资次序理论”。

融资次序理论(POH)是Myers(1984)在Jenson &Meckling(1976)、Myers& Majluf(1984)和Ross(1977)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即企业融资选择总是先内源、后外源,在外源当中,通常是先债务、后权益。虽然,Myers关于POH的基础假定却不被经验数据所支持,如有发债能力的企业却选择发行权益(Helwege & Liang, 1996)等,但是企业融资先内源后外源却是得到了广泛论证。

二、小微企业的规模成长与融资次序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产品能够帮助企业根据行业是否处于成长、成熟、衰退或其他状态来制定适当的战略,同时企业的发展属于具有相同的历程。如图1:

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分别探讨企业进行融资次序的安排,具体分析如下:第一个阶段是投入期,也可以称之为企业产生期,对于此处的企业资本的需求,学者的研究较多,但是争议也较大。大体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这种方式受到了马克思的强烈抨击,并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第二种方式是借入资本,一般而言这种资本筹集是现阶段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三种是创业者的自我积累,显然依靠这种方式产生的企业速度和规模都有一定的限制。

以上三种融资方式在企业产生发展过程之中的角色是相互补充,也并不存在先后之分,对于处于企业成长期来说,其资金需求比较多,而其来源主要是资本集中和资本集聚,当前学者对于此阶段融资需求研究十分丰富,但是就融资次序来说该理论存在一定的作用。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小微企业在此阶段产生资本需求的原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学者仅仅是以此作为假设,回答了“如何克服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因此开展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有待期待。

三、小微企业的经验论证及结论

对于小企业而言,由于企业主担心控制权的丧失,很多小企业不太愿意完全遵循通常所说的经典的融资次序。换句话说,小企业的融资即在任何供给条件下都会采取拒绝考虑某些特定类型的融资方式的一种特殊模式,如多数被调查小企业不会考虑大规模的使用外源性权益融资,甚至部分小企业不会使用任何形式的长期债务融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即成本、独立性和控制权(Howorth, 2001) 。

关于修正的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较为经典的是Davidsson( 1989)的研究,作者在对瑞典小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样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表明企业的独立性最为重要。在影响小企业增长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动因是预期金融回报和独立性的增长,当预期增长可能导致所有者控制权的损失时,净的效应为延缓增长。也就是,当小企业的扩张与独立发展发生矛盾时,小企业主会放弃企业的扩张而是以保持企业的独立性为重。这反映出控制权方面的考虑在小企业融资决策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此外,针对小企业主由于担心控制权被稀释而排斥外部权益融资的分析还发现,小企业主是否为创始人又会有不同的表现,创始人通常较一般所有者更看重对企业的控制权。

显然通过上面的分析,修正的融资次序理论应该为:小企业将首先选择内源融资也就是未分配股息,然后是所有者的贡献或者说所有者进一步的资金注入,最后才是外源债务融资。虽然修正的融资次序理论适合小微企业的实际。至此,本文将要论证的是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以及融资次序理论,小微企业的融资路径与其发展的轨迹息息相关,但是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的问题,不如应该把政策的扶持力度放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具体企业,从而为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 田晓霞.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04,(04):107-114.

[2] 朱琦.浅析浙江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J].资本运营,2012,(11):26-27.

[3] 崔静静.小微企业融资行为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4] 李乐.中国小微企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2.

小微企业融资范文第2篇

小微企业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攸关。它解决了中国大量就业,且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管理成本低、经营灵活、群体爆发力强等优势,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力量。

大环境不好,小微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规模小、资金链相对薄弱、缺乏抵押品、财务报表不完善等先天不足,小微企业显然不是大银行、大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而本意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其发展也并无太大突破,出现数量少、资金额较小等发展问题,难以为小微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金融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领域,而发展小微金融则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

小微企业融资难,相当部分原因在于很多小微企业自身财务现金流的脆弱性。所以,提高小微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是首要问题。

我们要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小微企业融资能力都差,他们有着良好的成长潜力,客户稳定,虽然小,也应该算是银行的“小型优质客户”。包商银行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2005年11月,包商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德国IPC公司签订了微小贷款项目三方合作协议,截止到2011年9月末,包商银行已累计向小微型企业发放贷款1200亿元,而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46%。

很多银行不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在于他们笼统地为小微企业戴上了“还款能力差”的帽子,并没有将优质客户与其他客户区分开来,这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需不断完善微型企业的信息,建立可靠诚信的信息展示平台,以保证银行较为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融资能力。

还要学会借力政府,提高小微型企业的信用。政府可考虑为发展潜力大的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或者组建专门的担保机构,以降低银行的顾虑,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成功率。

同时,针对目前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还要在融资渠道拓展上不断创新。

首先,各大商业银行应放下身价,尝试进入微贷领域。微贷市场的市场巨大,到2010年,工商登记的全国小微企业已有1030万户,各大商业银行可考虑向该市场扩张。不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差,银行之前的战略定位、机制建设与资源配置并不与小微型企业本身的特点相匹配,应在贷款技术、工具与产品上进行创新,以提供符合小微型企业融资需求的特色化信贷需求,推出仓储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收费权质押贷款等多样化的贷款产品。

浦发银行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信用增级服务,允许企业通过积累结算量来提升抵押物价值的放大比例。杭州银行的动静也不小,他们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了多种金融创新品。例如“快速贷”业务,主要针对有优质房产抵押的自然人。一次抵押,三年有效,一个工作日内就可完成审批,如果已经办妥抵押登记,再经过一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放款。

小微企业融资范文第3篇

诸多数字证明,融资难和融资成本不断攀升已成为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重要瓶颈。内部融资不足,通过金融机构融资难,经营风险较大,资金需求“短、频、急”,抵押物缺乏,道德风险问题突出,抗风险能力差都成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客观因素。尽管政府在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资金支持方面一直不遗余力,但长期以来政府仅作为市场方协调方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之困,并未参与到实际的商业关系中,金融机构难以将坚挺的政府信用作为支持企业授信的有效保障。

众所周知,资金是经济的血液,没有资金的营养,企业就会严重受压,如得不到及时的舒缓,压力积累与传导可能导致三大后果:一是内向传导。企业陷入恶性循环,没有资金得不到发展,没有发展更得不到资金。二是外向传导。或是拖欠上游的原料方账款,或是提前支取下游的经销商账款,企业之间陷入三角债。三是全局传导。三角债恶性膨胀,再加上高利贷的链条原本脆弱,某一根稻草就可能引爆区域性金融风险。2011年的温州“跑路”运动或许就可以视为一场区域性的金融危机。

那么,小微企业钱荒困局如何破解?这一方面需要小微企业要注重“强身健体”,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发展,走向市场,大胆使用创新金融工具、拓宽筹资渠道、多元化筹资等方式,筹集更多的资金。同时国家和政府也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第一,扩大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摆脱小微企业长期依靠外部资金尤其是银行信贷资金的被动局面,通过加强自身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和企业信用等方面,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进行长期规划。同时企业也可通过其企业内部来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可利用股权进行筹资。如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专门设置的中小型公司聚集板块――中小板,进行上市。如果小微企业无法达到上市门槛,可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筹集资金,这样中小企业在自身积累率较低的情况下不但同样可以更新先进设备,而且可以把自己的有限资金另作他用,有利于企业提高自己的资金利用率。还有一些其他方式,如发行小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等。

第二,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政府可通过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进行利息补贴和税收减免来解决一部分问题。

第三,设立统一、高效的小微企业管理机构和金融机构,并加强、完善对其宏观管理。另外,需建立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由于大银行的运作成本较高,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可以发展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第四,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政府有关部门要为企业和银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有必要从法律法规着手,规范社会信用程序,尽快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的和具有权威性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由此强化和引导小微企业对资信评级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小微企业管理水平和信用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其信用风险较大,政府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和体系,为小微企业的资金融通提供坚强的后盾。

小微企业融资范文第4篇

对此,有民营企业主表示,并非是他们不愿意申请贷款,而是申请了也不可能获批,若无房产抵押,银行很难贷款给你,小微企业花了时间和精力去申请,但结果银行还是不批贷,小微企业只能向民间借贷。而中小企业协会会长表示,哪怕是按照基准利率上浮30%、40%,中小企业也希望从银行贷到款,在银行批贷必经的多个环节中,中小企业早被“毙掉了”。那么目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究竟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首先,小企业贷款难,难在无法获得无抵押的信用贷款。现在银行采取的是先评级后贷款的模式,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信用评级是基于财务数据,模型的建立是基于财务数据,这种信用评级体系对于大企业是比较适用和科学的,但是对小企业并非适合。

再者,害群之马,使银行对中小微企业重新戴上“有色眼镜”。截至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6.9%。同时,截至今年7月底,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是1.6%,小微贷款不良贷款率只有0.98%。应该说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整体比较低。然而,不良贷款率低的现实并不能让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有所放宽,小微企业因频现老板“跑路”潮,而使银行重新对其收紧银根。笔者认为,小微企业频现老板跑路潮的行为,破坏了市场的秩序,加重了其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所以作为小微企业主也必须应该格外珍惜自己的信用,来维护这个市场。

小微企业融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内部原因;外部原因

小微企业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中国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量的95%,提供了城镇80%的就业岗位,贡献了60%的GDP和50%的税收,小微企业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力量。然而,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融资困难制约着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超过65%的小微企业面临着发展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

一、研究综述

学术界对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议。沙勇认为,近年来人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上涨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市场因素使得小微企业有着很大的融资需求[1];锋等在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中认为,发展初期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最大[2];胡海峰等认为小微企业面临融资困难之根本原因在于小微企业本身[3]。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金融机构和社会环境角度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4]。在对策上,王兴娟认为政府及监管部门应放宽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政策,大力发展企业债融资市场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5];李志强从信息化角度提出,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互联互通的水平[6];李华民等则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谁”在为小微企业融资,与以往不同,大银行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帮助日益增大[7]。国内学者对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问题的对策部分,对于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则另辟蹊径,着重分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多重原因,并将之归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本研究丰富了小微企业融资理论,为政府制定政策以及小微企业做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二、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1.内源性融资是首选方式。小微企业初期的发展资金主要是股权投资基金,这类基金一般来自企业创办人的家庭、亲戚或者是民间借贷,小微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即使在小微企业发展中期,内源性融资仍是小微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只有15.5%的小微企业可以获得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而小微企业内源性融资可以避免融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2.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外部融资的主渠道。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小微企业争取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来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3.46万亿,占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23.9%。同时,由于信贷资金期限结构的不平衡,短期贷款多于长期贷款。3.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作用有限。自20世纪90年展至今,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由中小板和创业板构成的场内资本市场和中小型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构成的场外资本市场两部分。截至2015年年底,800多家公司在中小板市场上市,超过500家公司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总额超过5万亿。然而由于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和其他一些因素,许多小微企业很难达到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标准,因此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帮助十分有限。4.民间借贷成为重要融资渠道。由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小微企业资产抵押能力弱,小微企业很难从大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民间借贷便成为小微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如在温州繁荣的民营经济中近80%的资金来自民间融资。但民间贷款利率较高,如果选择民间融资,小微企业就要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

三、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内部原因

1.小微企业经营稳定性差。小微企业员工少、规模小意味着小微企业在经营上存在着更高的风险和更低的稳定性,同时小微企业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据统计,欧盟、日本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的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也达8.2年,而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不足3年[8]。2.小微企业管理模式落后。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小微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这给小微企业管理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大多数小微企业是家族企业,这也导致了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监督低效和激励不足等问题。3.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小微企业发展初期,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小微企业没有被权威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报表,企业财务状况不够透明,甚至部分小微企业将不利于融资的内部信息隐藏,以达到融资目的。有些小微企业提供价值不足的抵押品、虚构财务报表、隐瞒真实经营状况,误导银行发放贷款,亦或挪用贷款资金,这些不诚信行为使银行贷款给小微企业的意愿降低。4.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低。近年来,虽然我国逐步建立了更加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小、融资成本和风险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同时又没有担保机构或担保人愿意为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再加上一些小微企业往往是在承包和租赁下经营的,缺乏合格的抵押品,因而小微企业融资较难。

四、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原因

融资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金融结构的不平衡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完善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原因。1.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理论由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提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市场信息不对称在融资活动中无处不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活动可能会由于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而受到阻碍。信息不对称使得小微企业相对于金融机构对自身经营状况拥有信息优势。如果小微企业存在投机行为,金融机构的风险就增加,为了弥补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要么不得不付出更大的成本去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小微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要么就选择拒绝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2.金融结构的不平衡。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金融结构对融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金融结构的不平衡对小微企业融资十分不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贷资源的不平衡。信贷资源的不平衡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更偏向于大中型成熟企业,大中型企业资金规模大,有可观的业务量,符合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信贷标准。第二,融资市场的不成熟。近年来,资本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主板市场日渐成熟,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逐渐形成。但小微企业不符合主板市场的准入条件。同时创业板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高新技术型创新企业,尤其是需要从资本市场融资的高科技公司。但大多数小微企业并不是高新技术企业,很难达到上市公司要求的标准,因此,尽管这些小微企业迫切需要资金,却被资本市场排除在外。虽然小微金融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数以百万计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3.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完善。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加速,但不够完善。第一,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发达国家诸如欧美国家和日本的信用担保机构主要目的是支持中小型企业,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补偿机制,大多数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较弱。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称。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承担信用风险的义务,在信用担保过程中整体信用风险几乎全部由信用担保机构承担,这种情况会导致信用担保业务很难开展。第二,信用调查工作不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调查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大多数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无从考究,只能将它们的信用认定为低等级,因而这些小微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信用贷款。小微企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力量,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将会更为突出。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亟待破解,推广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小微企业内部治理,尤其要加强财务管理;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信息化建设,改善融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调整金融结构,大力发展小微金融,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为小微企业开拓新的融资市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市场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利用互联网推进信用调查工作,有效改善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沙勇.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应对策略[J].江海学刊,2013,(3).

[2]锋,吴亚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小微企业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

[3]胡海峰,赵亚明.专业化中小银行与小微企业融资研究[J].福建论坛,2012,(8).

[4]晏妮娜,孙宝文.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决策优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7).

[5]王兴娟.小微企业融资背景、困境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2,(7).

[6]李志强.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信息化对策[J].当代财经,2012,(10).

[7]李华民,吴非.谁在为小微企业融资:一个经济解释[J].财贸经济,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