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畜牧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国家,土地资源丰富,种植业和畜牧业都很发达。奶业在美国畜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所有畜产品销售收入中奶业位居第二,仅次于肉用牛。近日,美国农业部研究报告,预计2012年全球乳制品市场仍将保持较好势头,美国乳制品贸易顺差将达到12亿左右。
2011年是美国乳制品出口的一个里程碑,出口总价值达到了创纪录的45亿美元。报告指出,2011年美国出口的乳制品主要品种是脱脂奶粉,按出口价值计算几乎占了总出口的三分之一,排在其次的则是奶酪和乳糖。2011年,美国的月度牛奶产量全面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11月生产牛奶8145.5万吨,同比增长1.64%,目前看来,全年增产已成定局,增长幅度基本在1.5%-2.0%之间,美国牛奶的增产幅度虽然不大,但绝对量很大,国际上普遍担心美国的增产会对国际乳制品市场的价格产生冲击。
美国乳制品出口协会的副总裁马克・贝克认为,由于全球经济继续从2008/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而且多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数量还是在成长,因此对乳制品的需求还在增强,目前国际乳制品价格相对较高。美国J/D/G咨询公司的副总裁杰瑞表示,新兴市场仍然在发展当中,中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2011年1-10月份中国的乳制品进口增长了10%,整体来说2011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年份。
北京东方戴瑞乳业信息咨询公司分析员告诉记者,2012年全球奶业的前景比较乐观,全球GDP增长将会从2011年的2.7%增长到2.9%,在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亚洲国家和大洋洲国家,GDP的增长预计会达到5%,明显高于2011年的4.2%,但全球普遍预计中国2012年的GDP增长速度会放缓,这将会削弱中国国内的乳品需求,并降低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的乳制品进口快速增长的步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美国的奶业是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协会或合作社为支架,以公司化生产为枢纽,广泛吸收其他相关企业或组织来构建与运转的。各种合作组织的发展为美国奶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场主集中起来,为他们提供一系列专业化服务,提高他们在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为他们争取最大的利益。农场主几乎全都参加或入股特定的生产合作社或行业协会。农场主是合作社股东,合作社又是公司股东,同时享受公司提供的服务,三者之间利益对接十分紧密。农场主极少有单打独斗的,都是靠组织化的办法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方面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约束自身行为。有些合作社则直接创办加工企业,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奶农的利益得到了更好保障。
传闻:天津募投项目12月份投产。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按照计划12月底投产,目前正在调试中。
瑞普生物(300119)是我国动物保健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主营开发、生产、销售动物化学制剂类、生物化学制剂类、植物活性制剂类药品、饲料添加剂等,在动物疫病诊断、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势突出。
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6亿,比上年同期增长8.61%,其中兽用生物制品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9159.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3%。
从行业来看,禽产品价格回落,养殖行业不景气。2012年畜禽产品价格出现回落,猪肉价格、鸡肉价格自春节后一直处于回落调整状态,同时饲料原料与饲料价格不断攀升,养殖企业饲养成本走高,,盈利空间收窄,禽养殖规模受到了影响呈下滑趋势。但进入四季度以来,业内人士指出下游养殖业回暖,会对兽药行业有积极影响。
作为一家2010年上市公司,瑞普生物按照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来看,首发募资总额11.16亿元,投入4个项目。“动物疫苗扩建项目总额2.37亿元”项目建成后可生产13种禽用疫苗产品,将产能扩大到灭活疫苗15亿毫升,活疫苗300亿羽份。项目实施并达产后,经测算,年销售收入约8.2亿元,年净利润约2.13亿元。“瑞普高科动物疫苗扩建项目”投资1914.67万元、“瑞普保定动物疫苗扩建项目总额6936万元”、“瑞普天津动物用头孢喹肟注射液和中药制剂扩建项目总额7015万元”、“研发中心项目总额6200万元”;其中保定和天津项目达产后公司将新增注射液生产能力6300万毫升、粉散剂生产能力500吨、颗粒剂生产能力90吨。可实现新增利润总额分别为8873万元、2876万元。
针对天津募投项目12月份投产的传闻,工作人员表示瑞普天津动物用头孢喹肟注射液和中药制剂扩建项目已进行净化,但因车间GMP检测标准升级、提高,因此预计12月份通过GMP验收、投产。而动物疫苗扩建项目因工艺调整,车间GMP检测标准升级、提高,预计13年6月份通过GMP验收。券商报告指出明年新产品持续投入市场,将支撑公司的稳定发展。
西部牧业:大雪未对公司产生不良影响
传闻:西部牧业在近期新疆暴雪中损失惨重。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一直无人接听。
西部牧业(300106)是新疆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拥有种畜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加工、奶牛集约养殖、牲畜屠宰加工、鲜奶收购及冷链配送等完整的畜牧经济产业链,是新疆地区集奶牛集约化养殖、种畜繁育、优质生鲜乳供应于一体的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业务的核心是优质生鲜乳的供应(包括外购生鲜乳和自产生鲜乳),种畜良种繁育、饲料、牧草收购及机耕均是优质生鲜乳供应业务的重要支持。公司主要客户有旺旺集团、伊利乳业、花园乳业、麦趣尔等疆内外知名企业。
西部牧业的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今年11月份该地区曾暴雪蓝色预警,并因降雪造成大面积停电、停暖。有传闻公司在近期新疆暴雪中损失惨重,但记者注意到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工作人员表示公司集约化养牛场均为钢架结构,抗压性能较好,铺设了地暖设备,保证了奶牛良好的生产繁育环境。大雪未对公司产生不良影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三季报显示,公司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45.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48.31万元,同比下降5.75%。
去年,公司以8400万元收购石河子花园乳业60%的股份,布局生鲜乳加工业务,打通了从饲料生产、养殖到生鲜乳加工和品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并且借此平台进入终端消费市场。公司拥有奶源质量优势和地缘优势,以高品质和新鲜取胜,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产品将辐射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等疆内主要大城市,但短期内突破新疆进入内地市场与大品牌竞争还比较困难。
三诺生物:3亿营收目标有望实现
传闻:三诺生物今年3亿营收目标有望实现。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从目前的销售情况看该目标实现问题不大。
三诺生物(300298)主营业务是利用生物传感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即时检测产品。公司主要产品为微量血快速血糖测试仪及配套血糖检测试条,两种产品构成血糖监测系统,主要用于血糖监测。作为国内血糖测试第一股,三诺生物于今年3月19日登陆创业板。
公司首发募集资金1.99亿元投入“生物传感器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期2年,将形成年生产微量血快速血糖测试仪200万台,配套血糖测试试条5亿支的生产能力,生产期平均销售收入为5.34亿元,利润总额为1.38亿元,预计生产厂房2012年9月份封顶,明年3月份项目正式投产;3964.66万元投入“生物传感器技术研发中心项目”;5586.20万元投入“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截止2012年9月末,三项目分别投入为2520.07万元、395.26万元和590.81万元。
三季报显示三诺生物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63.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318.91万元,同比增长43.69%。近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工作人员表示,按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今年3亿营业收入的经营目标应该能实现。
中银国际在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三诺生物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3点,首先性价比较佳,公司产品价格比外资产品价格低30%以上,质量方面则优于大多数国内品牌。其次,还具有相较国内生产厂家的品牌优势。同时公司拥有900多个一级经销商,350多人的专业服务团队(不同于北京怡成的总代模式),其OTC销售渠道与销售团队优于国内大多数生产厂家。
天源迪科:联通业务收入集中在12月
传闻:天源迪科联通收入集中在12月份。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确认综合全年来看,公司在联通的业务还是比较稳定的,收入主要集中在12月份。
天源迪科(300047)一直专注于电信、公安等行业应用软件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为电信和政府等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现已发展成为国内电信业务支撑软件领域和公安行业应用软件领域的领先企业。
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81.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42万元,同比增长21.37%;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30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创收1.71亿元,同比增长76.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02万元,同比增长19.96%;基本每股收益为0.17元,公司营收同比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低毛利率的深圳金华威的并表,同时母公司的应用软件也实现了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的增长。
一、奶农收益不稳定的成因
(一)饲养成本高是奶农收益减少的主因
据有关资料,2006年,内蒙古奶牛养殖户的收益最低,平均每头奶牛纯收益才179.92元,远远低于黑龙江省每头奶牛的纯收益1395.12元。内蒙古奶牛利润如此低的主要原因是饲养奶牛成本很高,大部分奶牛无利润,奶牛业进入空前的低迷状态。例如,2006年饲养奶牛成本占产值比重高达98.01%,高于黑龙江省14.42百分点。为此,奶农在减少饲养奶牛的成本上下工夫。
(二)奶农生产的原奶质量不高
很多奶农生产的原奶质量不如奶牛小区生产的原奶质量,而且与欧亚牧场生产的原奶质量有较大差距。那么,奶农生产不出高质量原奶的主因是,奶农本身的文化素质决定其难以接受科学养殖技术,再加上有关部门培训奶农的方式不对或培训次数很少,甚至有的地区干脆不培训。所以,散户奶农生产不出高质量的原奶,导致其收益不稳定。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奶农的市场风险大,收益无保障
近年来内蒙古的乳业快速发展,但与之相适应的疫病防治、配种和原奶收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较为滞后。随着奶牛数量的不断增加,奶牛疫病防治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标准化的服务场所和服务设施,以及专业的防疫治疗人员不能满足疫病防治的需要。需求的拉动,出现了不少“专家”、游医开展流动服务,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奶户缺少可靠保障。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服务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奶农生产过程中接受到的服务是很有限的,尤其技术性的服务次数太少,个别地区甚至没有。再则,奶农缺乏强有力的中介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协会等,其单枪匹马面对龙头企业和大市场,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闭塞,难以掌握市场供求关系,经营风险极大。这些因素导致奶农生产成本很高,市场一旦有波动就是最大受害者,这也是其收入增长缓慢的内在成因。
(四)龙头企业与奶农之间尚未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2004年上半年开始,呼和浩特市地区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奶农饲养奶牛的成本直线上升,但龙头企业的收购价格基本未变。在此情况下,出现了大部分奶农亏损,甚至卖奶牛、杀奶牛现象。这说明,分散的奶农在没有自己组织的情况下,很难与龙头企业进行谈判以保护自身利益。另外,龙头企业所谓“处处为农牧民利益着想”的伪善一面也暴露无遗。因此,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乳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企业的垄断行为导致奶农利益受损
无论企业还是农户,生产产品的边际收益接近或低于边际成本时都会做出反映。这是一个正常的生产经营行为。然而,在下游产业存在垄断的情况下,上游产业分散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做出反应也是无效益的。例如,2005~2006年是奶农严重亏损时期,此时奶农卖奶牛杀奶牛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原因就是乳业龙头企业垄断了原奶市场和乳制品销售市场。直到2007年国际上出现奶制品供给不足,尤其是奶粉市场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小奶粉厂纷纷上马抢购原奶、生产奶粉,迫于国内和国外市场需求压力,原奶价格才大幅度上涨。当然,乳制品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远远高于原料奶的上涨幅度。2005年,乌兰察布市原奶生产成本价为每公斤2.08-2.28元,收购价则每公斤1.72元。2006年至2007年4月原奶成本价为每公斤2.12元-2.32元,而收购价则每公斤上涨了0.04-0.10元,才是1.76-1.82元,距离成本价相差甚远。因此,就出现了奶牛当肉牛销售的现象(杨思,2007年)。几业集团为什么年年大规模扩张哄抢龙头老大地位?老大地位就是垄断地位!垄断地位就意味着有巨大的垄断利润。以蒙牛为例:2005年企业财务报告总收入108.25亿元,较上年增长50.1%,纯利润达到4.568亿元。比国际乳业巨头“雀巢”公布的利润还高出两倍,伊利年纯利润也在7.2亿元(杨思,2007年)。相形之下,奶农辛辛苦苦生产出的鲜奶,成本再高也不得不低价出售,难怪奶农无可奈何,另择他业。
(六)饲养规模小。管理水平低
由于受农村牧区经济生产条件特别是奶农自身资金积累能力的限制,80%以上农牧民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饲养规模小而分散,粗放经营为主,集约化经营水平低,奶牛生产效率低,难以适应现代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分散饲养的最大弊端是饲养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直接导致了各种管理成本的上升,没有规模效益。分散也不利于卫生防疫、饲料配方、品种改良等科学方法的推广,许多农户还象养黄牛一样养奶牛,饲养方式粗放,观念保守,使其难有好的效益。管理水平差,导致奶牛容易得炎。呼和浩特市地区奶牛炎的发病率为36%,其中隐性炎的发病率为73%左右(谷润林,2003年)。这种饲养和管理方式的直接后果还导致奶牛的质量下降,不能为生产企业提供优质甚至是合格的奶源。国外的经验表明,饲养奶牛的收益大小,70%以上的决定因素在于管理,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农民饲养奶牛的管理水平低是制约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散养的条件下,一些先进机械设备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难以推广应用。
(七)奶牛单产量呈现下降趋势
近年来,内蒙古乳业迅速发展是主要依靠奶牛头数的增加,单产量提高上并没有投资多少,从而导致奶牛单产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据有关资料,2006年内蒙古散养户奶牛单产量为4559.6公斤,比2004年减少1177.77公斤,下降20.5%;比2005年减少40.1公斤,下降8.7%。同时,奶农每头奶牛的纯收入也由2004年的2182.47元减少为1132.26元,减少了1050.21元。2006年每头奶牛的纯收入更是跌至179.92元,比2004年减少2002.55元,比2005年减少952.34元。2005年内蒙古牛奶产量为691.08
万吨,比2003年增加了383.08万吨,增长了124.38%,其中由于单产水平提高而增加的奶产量占总产增加量的30%,而依靠头数增长而增加的奶产量的比重高达70%(内蒙古发改委,《内蒙古牛奶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7))。
(八)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搭配不合理.缺乏优质牧草
笔者在呼和浩特市郊区农村调查发现,在奶牛产奶期时奶农们为了让奶牛多产奶普遍采取多加精饲料(包括催奶的原料),而少用粗饲料,尤其严重短缺优质牧草。这是不合理的不可持续的养殖方式。牧草和饲料在世界草地畜牧业发达国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质量的粗饲料不仅关系到牛奶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关系到奶牛的健康与使用寿命。奶牛业发达国家的奶牛主要以青粗饲料为主,而且青草是主要饲料,适当补充精饲料。为此,在奶牛饲养中以优质牧草为主是内蒙古目前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我区奶农收益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
奶农是否有稳定的组织保障是判断乳业经营是否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标准。一般说来,奶农的组织化程度越高,经营中的交易成本就越低,制度效率和经营效率就越高。如果没有有效的奶农组织,龙头企业难以直接与众多分散的奶户打交道,制度和合同也难以履行;相反,奶农有组织地参与产业化组织后,龙头企业与奶农共同制定的制度就比较容易得到共同遵守和检查监督,大大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奶农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完善的奶农合作组织可以降低政府此方面的管理成本,也减少企业和奶农的交易成本,提高奶农收入。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应该起到引导、推动和监督作用。政府部门应对奶农组织或协会的成立和运行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在法律上维护奶农的正当权利,特别要规范奶农和大公司之问的交易合同,给交易中的弱者(奶农)以更多的支持。(2)加大宣传各种组织、协会的作用,要推动奶农之间的联合,进而提高奶农与大公司讨价还价的能力。(3)合作组织的带头人是给奶农带来利益的有能力的人。这是建立该组织的关键一步。(4)合作组织运作的经费先由政府拨付必要的启动资金,然后以企业和农牧户为主体筹措。(5)转变奶农的思想观念。(6)对广大奶农进行职业培训。
(二)奶农千方百计提高原奶质量
实践证明,散户养殖奶农也能生产高质量的原奶。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北岛拉板村奶牛养殖散户生产出的原奶质量达到了澳亚牧场的水平。这个成绩完全否定奶牛养殖散户生产垃圾原奶的谬论和散户没必要养殖奶牛的幼稚判断。北岛拉板村是中国和加拿大合作的支持中小散户养殖奶牛项目的试点村。这个项目成功的秘诀在于部分奶农接受了项目负责人的培训,他们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建牛舍、消毒、饮水、挤奶方式、饲料搭配等,培训方式是专家为奶农现场指导,而且很尊重奶农的想法,善于与奶农交谈。这为现时的科学养殖推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因此,奶牛养殖散户也能生产高质量的原奶。
(三)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1 成立奶牛养殖的技能培训和提供信息服务的队伍,定期到农户现场指导、解决奶农的实际困难,如饲养管理技术、疾病(炎、肠道感染、子宫发炎、发热病等)防治技术、饲草料种植技术、青贮技术、精饲料和粗饲料的调配技术等。这个队伍的组成人员是高等院校学畜牧业的专业人士或实践经验丰富的奶牛养殖大户,活动经费由企业、政府承担。2.由政府办公厅、财政厅、发改委、农牧业厅等单位组成,成立一个原奶价格和饲料价格检测机构。这个机构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原奶生产成本定原奶收购价格,这个价格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后企业和奶农都受益的价格。企业根据这个价格收购原奶.这样就解决了奶农与企业的矛盾。3.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空体系,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空体系。抓紧落实官方兽医和职业兽医制度,继续加大动物防病体系建设投入力度,扩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建设范围。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加快研制高效安全农药、兽药。加强动物疫病防空基础工作,健全村级动物防病员队伍,并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继续实施植保工程,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
(四)继续采取补贴政策。鼓励奶农发展奶牛业
目前,原奶生产的竞争力也很弱,奶农的文化素质不高,接受饲养新技术的能力差。最主要的是在奶农与企业未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情况下,需要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补贴项目有:奶农购置奶牛、建设篷圈等生产资料时政府提供低息贷款,甚至提供无息贷款,鼓励奶农扩大生产规模;实行良种繁育工程,对购买优质冻精、配种器材等给予补贴;对青贮饲料的种植给一定补助;饲料价格上涨后养殖成本上升的补贴;为有效控制一些疾病的蔓延,进行及时捕杀,对养殖户给予适当补贴等。通过这些措施来逐步改进奶农的传统经营方式,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对从奶牛业大区转为奶牛业强区起重要作用。
(五)打破行业垄断格局,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反垄断法》,维护行业的正常竞争和稳定发展。目前,内蒙古牛奶加工业的垄断经营行为很明显,对当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奶农收入方面起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对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放开乳制品加工业发展的市场,欢迎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内蒙古乳业市场,以打破行业垄断,逐步建立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六)合理规划奶牛养殖小区,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过渡
现代养殖方式和传统养殖方式并存,并且传统养殖占有相当比例,是内蒙古奶牛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实际情况。在现代化养殖小区建设中向规模化、集约化适宜以下几种方式:1.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在小区内制定大家都遵守的规章制度,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经常培训奶农,提高他们的饲养技能。要成立代表奶农利益的组织进行相关事务即统一防病、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销售产品、统一日粮配比、品种改良方面协调统一,并承担对外进行谈判、与龙头企业有效沟通、维护奶农利益的重任。2.采用股份合作制模式。股份合作制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牧民收入起了重要作用。股份制合作制能够在保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要素(土地、牲畜)使用权入股,将大片土地联合起来统一管理,实行集约化经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规模效益。
(七)增加投入,以提高奶牛单产量
内蒙古地区奶牛单产量低是奶农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的根本原因。1.购进奶牛时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利用信息优势和权力优势,跟卖方协调奶牛质量问题,如果奶牛产奶量达不到卖方承诺的标准就及时退回奶牛,并让卖方赔偿奶农的损失。其次,政府严格监督购置奶牛资金的使用情况,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2.对现有奶牛进行分类淘汰或改良。目前,奶业生产的重点放在对现有奶牛的改良上,淘汰低产量的、老弱病残奶牛。同时,防止优质高产奶牛及改良后奶牛的退化。3.提高奶牛的饲养质量。通过养牛户提升自身饲养管理水平、政府和企业为奶源基地提供有力的技术、资金支持等手段,增加奶牛饲养的科技含量,尽快提高奶农养殖的饲养水平。同时大力推广青贮保鲜技术和粗饲料粉碎、氨化、微化处理及配方饲养技术,提高饲料回收率,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降低养殖成本。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湖北宜昌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82-03
如何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是各级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及广大农业工作者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和探讨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宜昌市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了“构筑四道防线,建立追溯体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两线工作法”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初步成效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在较高水平
近年来,以“两个确保,两手抓”为目标,宜昌市加强监督,落实责任,强化监测,始终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高压态势,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以来,农业部、省农业厅在宜昌市例行监测和专项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8.2%。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全市采样监测总体合格率为100%。水产品接受农业部、省农业厅抽检总体合格率为100%。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省政府组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状检查考核中,宜昌市综合考核评分在全省17个市(州)中连续3年排名第一。
1.2 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1年以来,宜昌市农业局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覆盖市、县2级所有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农资经营门店、兽药经营门、店、动物诊疗单位、养殖场户、饲料加工企业、屠宰企业、奶站及规模以上餐饮伙食单位等,整治行动覆盖面达100%。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逐步走向合法化和规范化,实现了2个确保的奋斗目标,即确保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没有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现了5个百分之百目标,即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了100%,生鲜乳收购站监管面达到了100%,定点屠宰场屠宰动物受检率达到了100%,出场动物检疫合格率达到了100%,重大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到了100%。
1.3 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深入开展
2011年10月11日,市政府印发了《宜昌市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实施方案》,2012年3月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动员大会。市农业局组建了蔬菜、畜禽、水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专班,分别制定了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实施方案及相关考核评分标准。各行业广泛组织规模种植、养殖业主对照实施方案及相关考核评分标准开展示范基地创建宣传与培训,目前已有27家蔬菜生产基地、48家畜禽规模养殖场、18家水产养殖场的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通过考核验收。
1.4 监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国家启动新一轮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建设的浪潮中,加强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的整合,加快宜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宜昌市政府将农业综合检测中心项目纳入市重点建设项目,目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已申报到农业部,农业部已确定将宜昌市纳入2012年第1批项目投资计划。各县市区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纳入食品安全保障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了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了1名联络员专门负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建设进展情况的跟踪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并先后成立了宜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宜昌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健全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监督管理、检验检测、执法行政处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实现突破
2012年5月28日,市农业局与市食安办、市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联合召开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动员培训会议,正式启动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整合市直农业部门(含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监管和执法力量,组建了一支由46名监管执法人员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队伍;再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举报处置流程,限定案件签收、调查、检测、处理和反馈5个环节的处置时间,提高举报投诉案件的处置效率;完成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比对,从城区121个社区、1110个网格中搜索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的64个社区和108个网格,摸清了城区111家菜市场和生鲜超市所在社区和网格,按照集中连片、方便管理的原则,将城区111个市场划分成2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实行2名监管执法人员负责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实现监管部门和社区网格员对接,推动了宜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部门管理”向“综合管理”、“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
2 存在的问题
宜昌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两线工作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法律规定、各级政府和群众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公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从整体上看,宣传覆盖面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市场轻生产、重市民轻农民的现象,特别是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殖大户的宣传不够全面深入,边远农村的宣传还留有死角。少数地方和部门的领导认识还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强。
2.2 标准化生产进程亟待进一步加快
全市农产品生产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致使生产标准、技术规范难以落实到位,推进标准化生产难度较大[1]。
关键词:城市供水业 供水业发展
严格的饮用水源保护制度,可以简化水处理工艺,降低水处理成本,更可以可靠保证出水水质。
丹麦是世界上最早成立政府环保机构的国家之一,其对水环境特别是饮用水源保护的力度非常大。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农药的无限制使用,境内地下水水质恶化,不少取水井被迫关停。为此,政府除颁布了许多有关废物、废水等处置的法规外,还严格限制农药的使用。
目前,除了限制在农业中使用农药外,丹麦许多公园与森林中已不再使用农药。农药的限制使用有效地降低了原水中氮、磷含量,保证了原水质量。其它还限制了包括畜牧业中动物粪便排放以及加油站残留废油的排放。政府限定每英亩上牲畜的数量,以减少粪便对水的污染;政府要求在饮用水中的农药残留值接近为零,并对丹麦境内14000个包括化工厂、加油点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污染单位进行了认定,并对其中的许多单位进行了系统化的清洁,甚至由石油公司出资将陈旧加油站内被污染的泥地被改成清洁的碎石地。由县级市政议会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清理了污染源并种上了大片森林。在保护区内,任何商业活动都必须符合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有关法令,而这些区域占到了丹麦总土地的35%。
优质的原水大大减轻了该市水务公司的水处理压力,使得水处理工艺十分简单,仅曝气、过滤两道工艺,与水厂常规的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及消毒程序相比,不仅日常消耗大为减少,水厂投资建设成本大幅度下降,而且由于原水的优质,便得出水水质有害或副作用不明的物质明显减少,有利于市民的健康。
清楚的企业定位与政企关系,为企业实现管理自治(Management Autonomy或者SelfGovernment)与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丹麦在欧洲属于高福利国家,政府财政承担了“从摇篮到坟墓”的许多责任,包括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等,公共支出数额十分巨大。但根据该国供水法令(Danish Water Supply Act)及有关规定,对于政府所有的水务公司定位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由用户支付费用以补偿水务公司的全部生产经营成本。对于新用户要求使用公共管网中的自来水,该国供水法令规定用户应当承担一定费用,具体标准由县市政委员会确定。水务公司以盈亏平衡为目标,政府也不给予任何财政补助。即使在某一时期内盈余,水务公司也不得投资于其他产业,以化解财务风险;而当水务公司出现亏损时,由水务公司向市政议会提并水价调整报告,经市政议会审查批准后实施。
在政企关系上,政府与水务公司签订有经营合同,合同中明确了水务工作的目标、建设维护、财务指标、员工情况以及独占经营等内容。现在执行的经营管理合同是在1994年订立的。而政府有关部门则负责监督水务公司的水质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一企业定位与政企关系,使水务企业摆脱了某些社会或政治目标的影响,包括事实上本可以不加以注意的社会承受能力以及水价中的交叉补贴,使水务企业能够按照经济规律进行运作,有财力、也有积极性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统一而成本完全补偿的水价模式,杜绝了水价中存在交叉补贴,从长远角度来看,也有利于供用水双方的利益。
丹麦尽管不同的城市其水价都不同的,但在同一城市执行的是同一个水价,即不论是工商业用水还是生活用水,其价格是相同的,避免了很多国家在公用事业中采取的差别定价以建立交叉补贴的弊端(所谓交叉补贴,就是不同类别用户、不同类别的价格,而其中部分种类的价格低于成本,而部分种类的价格则高于成本,供水企业以对某一类或几类用户供水所赚取的利润来弥补其对某几类用户低价供水而带来的亏损)。
同一水价,即减轻了在交叉补贴水价体制中被赋以高水价的用户的负担,减少了这些用户放弃使用现有供水设施另选他路的可能性,有利于维持稳定的自来水供需格局,发挥城市供水设施的规模经济效应。从另一方面来言,由于水价完全补偿了自来水生产成本的原则,从根本上改善与解决了水务公司的财务状况,使该公司就这一水价来足够的财力与积极性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效率,最终有利于供用双方的整体利益。
世界银行、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的交叉补贴实际上弊远大于利:一方面,它纵容了水资源的人为浪费,不利于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在其他类型水资源低价可供或者可以通过非法途径取得时,交叉补贴的提供者(即在自来水买卖中被索以高于成本价的用户)往往会减少或放弃对自来水使用,而如果对享受交叉补贴者(即在自来水买卖中以低于成本价格取得用水权的用户)的水价甚至低于自来水的变动成本时,城市水务业将无法用在前者供应方面的利润来弥补后者的亏损,城市水务业必将此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最终影响其供水可靠性与服务质量。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因为客户的不同,而对同一种商品赋予不同的价格是所谓的“价格歧视”。另外,交叉补贴也造成水务企业管理上的难度。
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非常值得我们引起注意。该报告指出,对于提供优质的自来水及其服务,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居民愿意支付相对高的价格。同时报告特别强调,对于水价补贴应当有明确的目标与对象,并且只能对低收入阶层进行补贴,而不能对有支付意愿与能力的用户进行补贴。因此,在推进水价改革的过程中,要逐步消防各类水价间的差距,实行统一水价,消除交叉补贴,消除“价格歧视”。对于低收入阶层的用水,可以通过低收入阶层用水定额补贴制度来解决。
致力于科技进步,加强内部管理,使得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运行成本持续降低。
合理的价格政策与生产经营目标、高额的用工成本,使得欧登塞水务公司有足够的财力与积极性致身于企业科技进步,并最终让用户受益。目前,该公司的生产流程上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包括污水处理部分),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与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从1993年起,通过实行管网区域化实时流量检测改造,即在将原有总的供水区域分成若干个区域,将原有环状管网区域都改造成了“双路进水、一用一备”模式(District zoning of the pipeline network),在区域进水总管上安装流量计、压力计、温度计等检测仪表,实时检测管网内水量以及水压,并将数据传到中央控制室以全面实时掌握供水管网各区域内的管网漏损情况。到1998年底,37个区域的环状供水模式被改造,另有24个区域安装了实时流量测量装备。但其科学管理与养护使得管网的漏损率保持在欧盟范围内的领先水平。
科技的广泛运用,使得企业的人工费用不断降低。目前,该公司共有职工160人(包括了污水处理员工,但不包含市政议会委派的6名董事),相当于每千户用户3.6名职工,这一结果在世界银行对亚太地区32个城市的同口径数据比较中处于领先水平(该报告显示,最高为每千户用户62名职工,最少为3名职工)。
水务行业的私有化不是提高水务业运作效率的唯一手段,但在政企关系模糊的中国,它有助于规范政府的行为,有助于水务行业改革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