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学习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饱受社会各方面诟病,人们普遍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少”“慢”“差”,曾有人感叹“误尽苍生是语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有效教学成为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研究的核心问题。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大家把研究焦点聚集到了课堂教学。检点当前语文学术期刊,大多是一些关于教材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的文章。其实语文教学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的语文学习。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对语文课外阅读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学理依据

(一)从怀特海对学习的阐述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学习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回答了这一问题。怀特海认为学习是“有节奏的”,人们平常认为“学生的进步是一种均匀不变的、持续稳定的进展,并不因为类型或速率的改变而有所不同”这种看法是极端错误的。怀特海认为,一个正确的学习必然包含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阶段。“浪漫阶段”:“这时我们处于直接认识事物的阶段,只是偶尔对事实做系统的分析。从接触单纯的事实,到开始认识事实间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会引起某种兴奋。而浪漫的情感本质上就是属于这样一种兴奋”。“精确阶段”:“在这个阶段,知识的广泛的关系居于次要地位,从属于系统阐述的精确性……在这个发展阶段,要使学生一点一点地接受一种特定的分析事实的方法”。“综合阶段”:“补充了分类概念和有关的技能后重又回归浪漫。这是结果,是精确性训练始终追寻的目标。这是最后的成功”。怀特海强调,“如果没有前面所说的浪漫阶段,精确阶段是无结果的,如果对事实的一般规律缺乏模糊的理解,前面的分析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分析”。

可以结合语文学习来理解怀特海所说的三个阶段。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并不是终点,他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下一步的阅读中。可以用这样的一个过程来表示这三个阶段“课外阅读——课堂学习——课外阅读”。从这里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占了两个阶段,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从新课标的要求看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非常多的要求。如“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里“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主要就是课外阅读。新课标还规定学生九年的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如果没有课外阅读怎么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呢?新课标对于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也有具体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重视课外阅读也是必然的。

(三)从课外阅读的育人作用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新教育改革发起人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有数不胜数的例子说明了课外阅读对学生精神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逐步树立理想,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并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因此,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要让学生有书可读。没有大量的课外书籍,只能是空谈课外阅读。获得课外书籍有多个途径,比如引导学生自筹书籍。很多学生都有大量的零花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钱用到买书上。要吸引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要让学生生活在重视阅读的环境中。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阅读激情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在当前电视、网路、广播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也就更加困难。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延伸,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初中课文一百多篇,如果我们教师有计划地通过精讲课文来引读原著,哪怕引读成功几十部,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人生将会有很大的不同。当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设一些名著导读与交流课。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了解其他同学的阅读情况,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一些测试,通过考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结语:教师要热爱阅读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悦”读;自主阅读

一、引言

英语课程的核心目标包括: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生要求达到五级英语水平,课外阅读量达到15万词以上,但目前学生的实际阅读可能仅限于课内的教材及相关的作业、试卷、题库等,课外自主阅读的时间短、内容少。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而且要求学生提高阅读动机,形成独立阅读能力(宗兆宏,2012)。如何在阅读中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快乐阅读是一个需要探究的课题。本文的“悦”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对信息解码、加工的过程,从而达到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

二、英语自主阅读的意义及现状

基于Flavell(1979)提出的自主学习概念,Dickinson(1993)概括的自主学习者特征以及Littlewood(1996)对自主学习者的描述,自主阅读的“自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监控阅读过程;二是灵活选择策略、使用工具;三是善于反思,懂得运用经验进行学习;四是具有强烈的阅读愿望。自主阅读者不仅愿意自主阅读,具有自主阅读的习惯,而且有能力自主阅读,其中包括掌握自主阅读的策略与技能以及能正确使用各种工具与资源。

1.英语自主阅读的意义

自主阅读英语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和美感,让他们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能够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理性分析能力,促使他们探索人生的意义。通过有选择地大量阅读课外内容,既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又可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良好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使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2.目前中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主阅读意识缺乏:不少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多为任务型阅读,即教师指定阅读内容,以课内练习或试卷为主,难以激发积极的阅读情感。

(2)课外阅读种类单调:在初中阶段,很少有学生看过完整的文学原著甚至简易版,或阅读过英语报纸杂志等。

(3)阅读习惯不好:在英语阅读中,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存在逐词阅读,见到生词就查字典,将默读变成诵读,不做阅读笔记等问题。

(4)课内语篇教学不足:不少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着重分析阅读材料中词汇、语法等,英语阅读课变成了英语精读课或语法讲解课,忽视了语篇教学。

(5)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造成一些阅读障碍和误解。

三、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根据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能力。

1.培养积极的阅读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阅读情感不仅会影响阅读技能的提高,而且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讲清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自信心,快乐“悦”读。例如,教师可制作阅读积分卡,根据学生的阅读记录,给予不同的积分奖励,在期末汇总时,可以以英语课外读物为奖品奖励学生。

2.利用好阅读指导课

学生在开始课外阅读时,必然会遇到很多新词汇和理解上的困难,所以在阅读指导课等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方式和策略,多给学生讲授英语阅读的方法,如利用词的派生、转化、合成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引导学生从上下文猜词义;巧妙运用同义互释法、判断推理法学会按意群阅读;强调语篇结构和语义的完整性,树立语篇理念下的文本解读新意识。

3.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胡文仲教授认为:语言学习提高的最佳途径是大量阅读。教师可有意识地推荐、指导学生,选择符合中学生阅读认知水平的课外阅读英语读物。这里推荐几种:一是“快乐英语阅读”,这套读物内容较浅显,包括学生感兴趣的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纯正、经典、生动的英语故事中拓展词汇量和阅读量。二是“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初中版,该报以报道时事文化为主,以浅显地道的英语向读者报道新闻时事、校园热点、文化知识、休闲阅读、娱乐体育等各方面的精彩内容。“初中版”的词汇量也以现行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为准,适合初中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三是中英文对照的“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等,这类读物的特点是故事性强且题材广泛,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我们也要充分挖掘课内资源,如在八年级和九年级的英语教材中,提到了部分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如Alice in Wonderland,Tom Sawyer,Robison Crusoe,Oliver Twist A Christmas Caro等,这些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四、操作过程中注意

1.注重课外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带着学生到图书馆内借阅课外读物,也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图书馆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感兴趣的课外阅读材料。现在很多班级都有中文图书角,我们也可设立类似的英语图书角,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喜爱的书目。

2.适度监控阅读过程

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制订必要的阅读计划,以便他们在时间和阅读量上有一定的安排。如通过制作“自主‘悦’读收获卡”等形式做好日常阅读记录,记录阅读时间和阅读收获;可以摘抄课外读本中的高频词汇和名言佳句;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写读书笔记、文章概要和提纲,以巩固阅读成果,但要注意控制读写所用时间,以免加重学生负担,引起负面情绪。当日积月累,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果,学生必然会产生成就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强烈愿望,使课外阅读活动持续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3.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在班内成立合作“悦”读小组,小组成员商量后决定课外阅读材料,在统一时间内共同品读,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评价,这样的小组阅读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笔者也可以定期在课堂上开展读书汇报活动和各种主题活动,请学生们制作PPT,引导他们与同伴分享阅读体会;甚至也可通过写阅读博客与他人分享,增加阅读成就感。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畅游书海之际,他们不仅是在浏览文字,更是与作者的对话。苏霍姆林斯基(2014)说:“如果没有占据学生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快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让孩子们在愉悦的环境中自主阅读,让他们真正快乐地体验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内涵魅力。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范文第3篇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可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阅读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集合概念,是种种个别能力的特定结合体,它不仅与阅读者个人智力因素相关,也与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相关。智力因素诸如注意、感知、思维、想象、联想、记忆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对于阅读能力来说思维能力是核心。因为在阅读中理解是阅读的核心环节,而理解主要靠思维。思维是人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阅读过程中就能调动大脑已经积累的各种知识,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再加工、整和、分析、归纳、推理,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提高阅读效率。初中阶段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学毕业到初中生一年级前后,就是思维加速发展的阶段,抓住初中生思维发展的这一重要时刻,给他有意识的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就有可能使其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注意对阅读也有重要影响,在注意的品质中,注意的稳定性对阅读有直接影响,因为在阅读中,不是所有的阅读材料都生动、有趣,对于较长且深奥难懂的阅读材料,阅读注意力不稳定,将会影响整体阅读。“在初中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迅速发展,初中生控制自己的注意,服从任务需要的能力正在提高,在中学的初一至初二,这中能力提高最为显著。如果教师能在初一到初二学生中进行稳定性的教育和培养,这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定会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阅读的重要意义,培养阅读稳定性。

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是阅读兴趣、意志力培养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明代王守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了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则条达,摧残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中,兴趣是关键,因为只有浓厚的阅读兴趣,阅读才能主动进行,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作品中,感受作品的魅力。另外,意志品质也影响学生的阅读,如果意志品质不坚定,对于有些作品学生很难读下去。阅读中能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为实现某种目标而自觉坚持,主要靠意志来发挥激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对于阅读这种复杂而艰苦的智力活动来说,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阶段是培养兴趣和锻炼意志品质的重要时期。

二、背景知识

阅读能力的强弱和知识的丰富程度是相互关联的。“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主要依赖于自己原有知识,这与要获取的新信息之间有交互作用。当原有的知识没有激活或原有知识缺乏时,阅读理解往往试肤浅的,甚至没有发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以一定数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做基础,既需要有关的理论知识,又需要丰富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阅读时就能多方联想、多方比较、多方思考,提高阅读理解的广度、深度,同时增进智力的发展。“阅读教学必须不断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运用头脑中的已有知识与课文中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也就是说,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阅读能力也就相应越高,形成良性循环。

三、一定的阅读技能

阅读技能是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形成与发展之间的中介环节,因此是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初中生的阅读技能主要有:认字、解词的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技能;分析,揣摩语言的技能;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当阅读方式的技能;提取有关重要信息的技能等。

为了解造成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低的原因,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四、对阅读重视不够,阅读兴趣不足

通过以上三份调查表分析,学生的语文观是正确的,表2的结果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增添了动力。但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阅读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阅读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最有效的途径,不但是语文学习的必需,也是今后工作生活的必需,但据表一显示,只有37.8%%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甚至还有14.5%的学生认为阅读根本不重要。这对提高阅读能力是很不利的。表3的结果最令人担忧的,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有近23%的学生很少进行课外阅读。也就是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阅读兴趣或者是兴趣不高。

五、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完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头不摆,不指读:唇不动,不出声。眼看文,脑思义,边读边想,边想边记。但是,通过调查情况来看,我们发现本校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其中默读时唇读现象有45%,指读的有47%,这些不良阅读习惯,影响了学生阅读的速度,也就是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习惯成自然。“边读边思,边想边记”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者的共同经验和良好习惯。在调查中,表明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在书上标号、画线写关键词和注释”的学生只有31%,平时经常“做读书笔记”的学生只有24%。这些是导致阅读能力低下的又一个原因。

六、阅读积累不够

新课标规定“初中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阅读不少于6—9部,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80篇”另外,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学生积累课内和课外读物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等,并要求学生经常朗读和背诵,积累了这些感性的语言材料,储存于大脑,必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大部分学生或忙于繁重的课业,或把读书时间用在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等其它事情上,他们没时间或没兴趣静心读书。学生阅读积累不够是阅读能力提高的障碍。由于学生没有充足的自由阅读时间,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够。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学生练习的机会少,是造成阅读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范文第4篇

一、诱导学生阅读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收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

《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由于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化而且情趣化,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

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我在班中设立了“阅读章”。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读给老师或家长听,一本书读完了,请他们写上看法,即可得到一枚“阅读章”。在每两周一次的“阅读展示赛”上,朗读自己读过的文章、故事,展示合格,即可得到一张“阅读证书”。对此,孩子们非常重视,甚至于有些孩子连课间十分钟的时间也围着我要读书。相信更多的孩子会加入这自主阅读的行列,享受阅读的乐趣。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第一学段的孩子(大多是6~8岁),他们对故事书、童话、寓言、卡通等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十分感兴趣,教师便应及时为孩子推荐,提供这类读物,以满足其阅读的欲望。第二学段的孩子(9~11岁)已经认识和掌握了部分常用汉字,已能读懂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注意力比第一学段时更持久,可以独自阅读较长的一段时间。这一阶段教师应多向学生推荐和提供节奏感强,富有变化和趣味的读物。第三学段的孩子(12~13岁),他们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同情弱者,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逐渐脱离绝对的自我中心,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能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电视新闻、多读报,为学生提供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等,并让学生阅读部分经典的传统着作。

其次,应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身心特点,组织适合孩子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少,注意力集中不长久,自主阅读能力较差,这期间,教师可采用为学生读故事,再让学生复述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二学段的孩子,教师应以学生个体阅读为主,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并组织各种读书比赛或故事演讲等,保持学生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第三学段的孩子教师可以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

五、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范文第5篇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这一要求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一是以兴趣为先,增量扩面,读整本书。二是精心指导,组织活动,交流展示。让学生在展示自己读书收获同时又获得读书动力与兴趣,保证读书活动的长效性,进而养成终身读书的良好习惯。

一、阅读的初级阶段,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第一学段(1-2年级)中,关于阅读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针对这一学段的孩子来说:“好习惯终身受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具体怎么做呢:一是内容的选择,如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所谓“浅”,就是浅显,学生能够读懂;所谓“近”,就是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便于学生用生活经验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二是形式多样化,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说一说、比一比,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孩子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让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为其一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阅读的中级阶段,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第二学段(3-4年级)中,关于阅读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课文大意。针对这一学段的孩子来说,要致力于加强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不仅要阅读,而且要上台去讲。我们除了鼓励孩子阅读,也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试着让孩子们将自己读到的内容叙述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了解孩子是否读懂了这些文章、故事、内容,重点和主旨是什么,吸收了多少。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去表述出来,可以训练他们重组书籍和文章架构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条理。同时也可以给他们上台的勇气和自信,更多的是他们自己的思想诠释,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述,给予他们足够多的思考时间和创新空间,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阅读的高级级阶段,注重学生读写结合的培养

在第三学段(5-6年级)中,关于阅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这个学段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有关“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哪些特点呢?常见类型有:图表、数据表、图示、地图、票据、传单和广告、证书等。连续性文本类型有:新闻报道、散文、小说、评论及书信等。针对这一学段的孩子来说,可以让他们制作读书卡片,撰写读书笔记,把读过的书籍和文章重点整理后,用条列的方式写下来,包括从中获得的知识和内容,甚至是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在这个整理过程中除了可以从中学习到这些好文章或好书的结构之外,也是一种写作大纲的练习。他们的口头表达和即兴写作的过程,都是阅读的蕴藏、汲取、营养、发酵、井喷的过程,由量到质的转变、升华,更是一种与别人分享的交流。

四、阅读的延伸阶段,注重学生读用结合的培养

大力倡导学生课外阅读,减少阅读的功利性,从兴趣入手,为学生找书,适时推荐,与学生一起讨论感兴趣的书目。用教师的感染力去感化学生,以讲故事、写读后感、谈体会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与幸福。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要以读为本,读中见悟,读中生情,读中明理,读中长智。其中,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要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本,要从已知的生活世界中选取熟知的事物,从已有的情感中唤醒他们的经验积累,贴近他们的认知水平,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将他们带人认知情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无论是家长或者教师,都应该成为孩子阅读旅途的点灯人,照亮孩子阅读的天空,和孩子一起体验来自阅读的欢乐和感动,让他们在温暖而智慧的灯光中走近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应该是学生生命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应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精神世界打上亮丽的底色;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在体验中自省自悟、享受情趣、体验情境、探寻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