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内外工程造价研究

国内外工程造价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内外工程造价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内外工程造价研究

国内外工程造价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定额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国内外建筑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概述

(一)国外建筑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1.英国

英国的建筑工程计价模式是在投标时附带业主工料测量师给出的工程量清单,工程量主要是根据SMM的规定进行编制和汇总来构成工程量清单,而承包商的工料测量师则通过对工程量清单的参照来进行成本相关要素的分析,并按照以往的工程经验及对当前市场信息的收集、回收分包商和相应厂商的报价,将所有的分项工程都如实填入到单价中,以及各个单价与工程量相乘后的综合价格,具体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设备费、管理费、利润等。全部分项工程综合价格的总和,再加上开办费、基本费用项目、指定分包工积费,便构成了工程总造价,这也是承包商的投标报价。

2.日本

日本建筑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是一套量价分离的计价模式。在该模式中,单价是按照市场参考价格进行确定,复核单价是政府和建筑企业按照日本官方机构调查的经济数据和指标进行确定。量价分离计价模式与我国定额取费方式相类似,先由建筑积算研究会制定一整套工程积算基准,所有建筑积算人员必须根据该基准积算工程量。工程费用主要包括纯工程费、现场经费、临时设施费、一般管理费、消费税等内容。从日本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上看,日本政府工程均是由政府对工程预算实施全面控制。

3.美国

在美国,政府部门并不负责组织制定工程计价依据,该国也没有统一的计价依据和标准,工程造价的指标、定额以及费用标准等主要是由一些大型的工程咨询公司负责制定。各咨询机构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度出单位建筑面积的消耗量和基础价格,并以此作为所负责项目的造价估算标准。此外,因为美国没有标准统一的工料测量方法,所以在招标文件当中也不会给出统一的工程量,而承包商一般都是按照自身的劳务费用、原材料价格、机械设备消耗情况、管理费以及利润等来计算价格,这就使得每一个承包商都需要按照工程图纸对自己的工程量进行计算,并要求分包商对分包的工程量进行计量,然后提交分包报价汇总来编制标书。这种计价模式充分体现出了美国自由型价格模式的特点。

(二)国内建筑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着两种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即传统的定额计价和正在推广使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

1.定额计划

定额计价是国家通过颁布统一的概算指标、概算定额、估价指标、预算定额以及费用定额,对相应的产品价格进行有计划管理的一种方式。一直以来我国在建设工程价格中所采用的都是定额计价的计价模式,其核心是概、预算定额制度,计价依据则是以国家、行业和地区的统一定额为基础,该计价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工程造价及其费用定额、造价指标、工程量计算规则、基础单价、政府部门的与工程造价相关的政策法规等。计价是国家对工程建设进行预测、决策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比较常用的计价方法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工料单价法。工程造价的确定主要是按照工程设计图和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来对实际工程量进行计算,并套用统一的定额或是单价;另一种是综合单价法。该方法在编制标底时各分项工程的单价应包括以下内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设备费、直接与间接费用、采取固定价格的风险金等。确定出综合单价后,再与分项工程量进行相乘汇总便可获得标底。定额计价存在内容和形式繁杂、操作性差、费用计算繁琐、费率取定不合理等缺陷,定额项目和水平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主要是指在建设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以国家统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为依据,由招标方自行或是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能够充分反映工程实体消耗以及措施消耗的工程量清单,并以此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提供给投标方,然后由投标方以实际的工程量清单为依据,再结合由多个渠道获取的与工程造价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及企业定额情况,自行报出投标价格的一种计价模式,这是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做法。

二、国内外建筑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比较分析

(一)计价模式比较

在计价模式的选用上,英国、日本、美国和中国的建筑工程造价计价模式都拥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充分考虑了国情需求,采取了定额计价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并行的方式,而英、日、美三国均采用单一的计价模式,分别为工料测量体系、量价分离计量方法和承发包双方分别计算量的方式。英国的计价模式规范性较强,实施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尤其实现了政府工程建设标准和造价计算规则的完全统一,是标准化管理程度较高的计价模式;日本的工程计价模式具有集中管理的特点。日本有全国工程的归口管理部门,并且也具有统一的定额和计价标准,其实行的是量价相分离的模式,可以使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美国的工程计价模式具有高度市场化的特点。在该国并没有针对工程管理的专门部门,也没有统一的定额和计算规则,而是由承包商和发包商分别根据编码系统来对工程量进行计算,一般承包方都是自主报价,然后与业主方商定合同价格,这种价格的市场化特点非常明显;中国的计价模式尚处于由定额计价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过渡阶段,由于定额计价模式日益显露其弊端,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尚未得到完善和全面应用,所以持续进行计价依据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计量方法比较

英国建筑工程造价计量方法以标准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主,按照图纸进行计算,具有高度统一性的特点;日本建筑工程造价计量方法以统一的工作量计算规则为主,利用标准工作量清单格式对计算方法加以规范,能够使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美国没有统一的建筑工程造价计量方法,要根据历史资料进行确定,具备高度市场化的特点;中国建筑工程造价计量方法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定额计价为主,采取量价合一的方法,二是以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为主,采取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通过市场调研确定单价。此外,国内外建筑工程造价计量方法均重视市场的调节作用,由于我国建筑业尚未发展到成熟阶段,所以在计量方法上应当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以不断完善我国建筑工程造价计价体系。

三、我国建筑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的改革建议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定额计价模式的不足之处也随之突显,如无视市场的调节作用、内容和形式较为繁杂以及适用性差等等。为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有必要对计价模式进行改变,并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计价模式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计价模式,加大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推广使用力度。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计价规范上应逐步淡化定额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消除定额对推行清单计价的阻力。可将政府部门颁布的定额作为参考资料,并确保其效力小于市场价格信息和企业的消耗量定额;其次,应对清单计价模式进行完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的WBS编码系统,同时还可增加一些对补充项目的规定。此外,还可采取逐项报价的方式来增强施工企业对项目成本分析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殿君.杨军.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区别与联系[J].煤炭工程.2008(01).

[2]孙齐林.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国内外工程造价研究范文第2篇

本研究提出以价值工程导入室内设计为议题,企图引用国外室内设计公司执行小型价值工程为室内设计服务项目之市场策方式,探讨室内设计业界在面对执价值工程遭遇之现况难,期能成为符合现代市场服务需求之有效运用方法,预期达成符合时代需求,创造市场益之目标一项优于原案、符合原案且确实可行之替代方案,即可视为广义的价值工程成果。

价值工程研析方法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Mr. Lawrence D. Miles 在1947 提出,为有效解决扩产B-24 飞机的涡增压器问题,而发展出这套方法。这套价值评析方法,于 1954 起为美国国防部之海军、军、高速公局等邦政府采用而逐渐推广。

1959 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Society of American Value Engineer, SAVE)成立,开始将此方法从政府部门之应用推广至制造业与建筑工程,建标准程序,使公共工程,施工承包商研提替代设计。本研究提出以国内室内设计业导入价值工程之运用为议题,企图引用国外室内设计公司执小型价值工程为室内设计服务项目之市场策方式,藉由操作过程修正建议,并以专家访谈方式,探讨室内设计业界在面对执价值工程遭遇之现况难,期能成为符合现代市场服务需求之有效策运用方法,预期达成符合时代需求,创造市场益之目标。企图将国内室内设计导入价值工程技术,用以降低工程成本却不降低品质,期以优于原案、符合原案必要机能且确实可之替代方案,做为广义的价值工程成果。在影响计划的基本机能及工程品质之原则下,实施价值工程于室内设计装修工程,以最低总成本完成计画,使支出之所有经费均能获致最高的价值。

室内设计应用价值工程,在欧美室内设计公司目前已有发展运用为公司市场策有效服务项目之一,并提供室内设计运用价值工程服务项目在相关网页简介上亦可。我国公共工程运用价值工程于装修包工程已有范可循,但相较于小型企业,国内室内设计公司目前实施价值工程现况如欧美;在欧美运用价值工程于室内设计,几乎已发展为室内设计公司经营销部门的服务策之一。根据本研究专家访谈及个人于室内设计相关业从业经验,反映国内实施价值工程于室内设计业,一方面为国内从业人员资讯足,另一方面与国内室内设计业现况机制有关。价值研析也可在施工阶段实施。设计阶段修正图面同时并进预算调整,价值工程适时导入有益于专案进。本研究透过收集相关的文献资,建构国内初步的室内设计应用价值工程的操作执架构,希冀能促进价值工程有效运用于室内设计领域,并提供做为帮助促使企业推展室内设计业务之积极有效方法之一。期望经由文献搜集、案研讨及现况执之问题分析,透过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整出室内设计在各阶段执价值工程过程中,牵涉到室内设计价工的各重要执阶段可能遭遇的问题;影响室内设计执价值工程各层面之因素及其关性及各阶段之室内设计价值工程的作业执程。通过研究可以有以下结果:

就国内整体而言,室内设计公司以其经营规模及型式,大致规模分布在中小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 VE) 或称为价值方法( Value Methodology,VM)、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 VA)、价值管理(Value Management, VM),是一种以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如何在不影响计画之基本功能及工程品质的前提下,以最低总成本完成计画,使花费之每一分钱都能获致最高价值。运用价值工程在增加润方面之贡献有目共睹,早期除广泛运用在制造业以外,后大运用在营建业工程方面亦被视为低成本的重要器之一。

国内外工程造价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投资决策;造价控制;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与发达国家距离越来越近,发达国家在建设工程中走的弯路我们应该避免。尤其是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泱泱大国,节约能源的设计方案显得尤为紧迫。建设项目的决策和设计各阶段工作所花费用不多,但是对项目工程造价的影响却非常之大,是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然而,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的专业面广,而且涉及到建设项目的参与各方,包括业主、监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政府各相关部门。各方在设计管理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否可以有通用的管理模式,如何改进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的方法,使之更有实用性等,这些都值得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是指决策单位或决策者按照规定的建设程序,根据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布局的战略构想,结合有关的方针政策,在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多种角度的综合分析评价,决定项目是否马上建,在什么地方兴建,选择并决定项目建设的最优方案,即解决所谓的定项、定点、定方案的问题。

在过去,绝大多数业主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放在施工图预算审计、承包合价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上,如此算细账,尽管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事实上,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据统计,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了80~90%。

2、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标准、项目建设地点、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方案等四个方面。

2.1 项目的建设规模

要使建设工程项目达到一定的规模,并实现项目的投资目的,就必须考察其合理的生产规模,并力求取得规模经济的收效。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是指生产要素与产品在一个经济实体中的集中程度。通俗的说,也是解决生产多少的问题,往往以该建设工程项目的年生产能力来表示。而规模经济则是指伴随生产规模扩大引起的单位成本下降而带来的经济效益。规模经济亦称规模效益,当项目单位产品的报酬为一定时,项目的经济效益与项目的生产规模成正比,也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出现单位成本下降和收益递增的现象。规模经济的客观存在对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有重大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2 项目建设标准

建设标准是指包括项目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标准和指标。建设标准能否起到控制工程造价、指导建设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定得是否合理。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大多数工业交通项目应采用中等使用为好,对于少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项目、有特殊要求的项目以及高新技术项目,标准可适当提高。

2.3 项目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选择包括建设地区和具体厂址的选择。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一种递进关系。建设地点的选择是指几个不同地区之间对拟建项目相宜建设在哪个区域范围的选择,厂址的选择是指对项目具体坐落位置的选择。这些因素也制约着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2.4 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方案

选用设备时要选用满足工艺要求和性能好的设备。尽可能选用标准化设备,以便配套和更新零部件。

3、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从整体上把握项目的投资,分析确定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编制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财务分析,考察建设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与社会效益评价,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的不确定性因素,并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等。具体内容如下:

3.1 分析确定影响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3.1.1 确定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有多种渠道,一般从国内资金和国外资金两大渠道来筹集。国内资金来源一般包括国内贷款、国内证券市场筹集、国内外汇资金和其他投资等。国外资金来源一般包括国外直接投资、国外贷款、融资性贸易、国外证券市场筹集等。不同的资金来源其筹集资金的成本也不同,应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环境选择恰当的资金来源。

3.1.2 选择资料筹集的方法

从社会来看,筹集方法主要有利用财政预算投资、利用自筹资金安排投资、利用银行贷款安排投资、利用外资、利用债券和股票等资金筹集方法。各种筹集方法的筹集成本不尽相同,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均有影响,应选择适当的几种筹集方法进行组合,使得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不仅可行,而且经济。

3.1.3 合理处理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的项目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在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应合理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地区和厂址,科学地选定项目的建设标准并适当地选择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这些都直接地影响到项目的工程造价和全寿命成本。

3.2 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一个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造价文件,它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的组成部分,投资估算对于项目的决策及投资的成败十分重要。编制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时,应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国家有关规定和估算指标等,以估算编制时的价格进行编制,并应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地预测估算编制后至竣工期间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动态因素的变化对投资的影响,打足建设投资,确保投资估算的编制质量。

4、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4.1 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任何一项工程的投资,无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即投资风险,特别是生产性项目,如果建设项目在前期决策阶段不做好市场调查与研究,一味的追求“大规模、大效益”,可能会导致资金难到位,开工迟,技术、管理跟不上,产品积压或降价销售,这样往往造成项目的投资效益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而生产规模过小,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单位产品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也会降低。因此,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要做好这一项工作,关键要做好市场研究。

市场研究就是指对拟建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进行可能性分析。包括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的拟建产品的需求状况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品的政策和今后发展趋势等。要做好市场研究,技术经济人员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以决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2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做好方案优化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都存在技术与经济分离的弊端,通常项目建议书由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而相对应的投资估算由财会、预算人员编制,技术人员不懂财务,财务、预算人员又往往不熟悉工程技术,只单纯的从财务角度进行估价,而设计人员由于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或是不注实际的“拿来主义”,造成在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不严。要真正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在完成市场调查研究后,必须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将技术和经济有机结合,进行设计多方案比较,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决策阶段的各个环节中。这就要求:

(1)让设计项目管理早一点介入到建设前期中去,替业主把好关,且设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经济意识,克服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倾向;

(2)培养工程技术和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由既懂技术、懂管理,又熟悉经济、了解法规的复合型人才牵头进行项目决策,提高投资预控能力;

(3)经济人员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工艺技术方案,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基础上下工夫,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

4.3 着眼可持续发展。合理选择建设标准和建设地点

建设标准和建设地点的合理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及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在项目决策中进行可持续性研究,可避免出现许多项目仅仅是某些领导政绩的标志,而造成不该建设的项目建设了,或违反发展规划建设了没过几年又拆了重建,甚至还出现“楼一建成就想拆”的现象,由此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影响投资效益。合理选择建设标准,要考虑国家的实际及业主单位的财务、物力的承受能力:坚持经济、适用、安全、朴实的原则,在选择标准时考虑可持续发展是很重要的,既要求满足现在需要,又要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不妨碍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4.4 加强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工作

努力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度投资估算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价结果,而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投资估算就作为设计任务下达的投资限额,对整个项目的造价起控制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设计概算和施工图纸的编制,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也有直接影响。

目前,在项目建设阶段,投资估算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通常由建设单位提出,由于建设单位往往技术力量不足,经验不丰富,投资估算内容往往相当简单,而且往往出现漏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委托设计或咨询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编制投资估算,该投资估算经审批后将作为此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为真实、全面的编制投资估算,避免项目建设过程的“三超”现象发生:①一定要进行调查研究,切实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时、当地的财力、物力以及建筑标准、质量要求、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等方面的实际,坚持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使生产力得到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得到综合利用,真正把规模效益充分发挥出来;②在做工程设计前,可邀请受委托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的设计或咨询单位参加编制项目建议书和投资估算,让设计人员一开始就深入项目中,便于全面的、系统的、真实的收集好基础资料。

国内外工程造价研究范文第4篇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ƪһ 一、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与意义

1、课题来源

课题为《贵州省盘县戒毒所医技楼建筑与装饰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该医技楼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总高度19.80米,工程总建筑面积4532.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上五层。本工程属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工程设计规模为小型,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抗震等级为三级,上部结构的嵌固端为基础顶面。建筑分类为多层民用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框架结构外填充墙均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填充墙采用200或1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均用混合砂浆。所有构造柱、圈梁、过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2、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招标控制价的产生的背景:随着近年建设工程的迅速发展,为加强建筑工程计价活动的监督管理,规范工程计价行为,维护建筑市场正常秩序,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规定:国有资金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应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并应当编制招标控制价。目前我国的造价行业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不够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控、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还未全面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够、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不力等。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的工程造价估算是建立在价值工程基础上的,在建筑合同文本中必须包括使用价值工程技术的条款。它一般分为二种情况:一是自愿采用,承建商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采用价值工程技术,此时费用由承包商自身承担;另一种情况是强制运用,在合同中规定承包商必须采用价值工程技术,至于费用一般由业主承担。

在国际社会上,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全过程造价管理,都把工程造价作为一门专业来加以建设。它是建筑经济、技术与管理高度结合的专业。在美国,政府项目投资控制主要依据批准的预算。其投资和预算确定主要依靠以完的工程造价的资料进行估算。在项目实施中进行招投标,由承包商报价,有关造价的工作一致委托给造价工程师进行。在比较完善的建筑市场和中介组织服务条件下,工程价格由市场定价,而造价师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 3、选题意义

招标控制价的编制使得招标人有效控制项目投资,防止恶性投标带来的投资风险。增强招标过程的透明度,有利于正常评标。利于引导投标方投标报价,避免投标方无标底情况下的无序竞争。招标控制价反映的是社会平均水平,为招标人判断最低投标价是否低于成本提供参考依据。可为工程变更新增项目确定单价提供计算依据。作为评标的参考依据,避免出现较大偏离。投标人根据自己的企业实力、施工方案等报价,不必揣测招标人的标底,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减少了投标人的交易成本,使投标人不必花费人力、财力去套取招标人的标底。招标人把工程投资控制在招标控制价范围内,提高了交易成功的可能性。

选择此课题在于明确了解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贯彻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和施

工阶段中采取有效措施,把工程项目建设发生的全部费用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投资估算、设计概预算和竣工决算等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建设过程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获得更大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工程项目投资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工程项目投资的控制涉及到方方面面,其基本控制原理为: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不同投资主体的控制;合理设置控制目标;以主动控制为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控制。

二、 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1、 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

首先确定研究课题及研究对象并掌握有关参考资料如定额、规范,然后制定总结计划、搜集具体实事且进行分析、综合、组织论证最后总结出研究成果。

(2)案例研究法

选择一个相似案例如同为五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的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案例,然后收集案例数据并分析案例资料,最后撰写研究报告。

2、研究步骤

(1)熟悉毕业设计图纸;

(2)熟悉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求与范围;

(3)熟悉与建设工程有关的标准、规范、技术资料;

(4)完成毕业设计的算量组价工作。

3、主要内容

(1)施工方案及措施描述:工程概况、编制依据、编制原则、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

(2)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工程量清单应由具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编制。工程量清单应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一个拟建项目的全部工程量清单包括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和其他项目清单三部分。

(3)本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所谓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就是借助于一系列经济指标,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寻求技术与经济之间最的最佳关系,使设计方案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有机地统一,进而作出决策。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主要分析总造价形成、造价指标、主要材料消耗指标、措施项目指标、工期指标等,并通过指标的分析来确定工程是否可行。

三、研究条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结果

1、研究条件

(1)熟练掌握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相关政策规范、通用图集、设计文件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3)看懂图纸并熟练运用广联达计量软件进行工程量的计算;

(4)根据相关的规范和定额编制工程量清单,并运用宏业计价软件完成清单组价;

(5)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减少软件算量与手工算量的差异;

(2)如何实现全方位管理,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

(3)对本工程对象进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3、预期结果

(1)毕业设计文本1份(包括封面、摘要、目录和正文,正文包括工程概况、完整的计价表格以及计价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三部分内容);

(2)施工方案(单独成册);

(3)招标控制价(正文包括编制说明、完整的计价表格以及计价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三部分内容);

(4)工程量计算书(本次毕业设计的工程量要求对一个混凝土构件进行手算,以excel表格形式提交,计算书内容包括工程量计算书封面、工程量计算说明、目录、正文四部分。);

(5)计价工程对象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单方造价、手工算量与软件算量对比);

(6)毕业设计总结。

工程造价控制开题报告篇二 题目:工程造价控制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有着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始终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进程加快的现代化建设使得建筑工程的造价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工程造价控制成为工程建筑企业必须提上议事日程的重要问题。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就是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管理与控制: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措施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对施工单位的工程成本节约、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能节约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核心是有效控制成本在工程造价由货币形态向实物形态转化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组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一方面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标价内,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经营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工程造价是项目决策的依据、是制定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的依据、是筹集建设资金的依据、是评价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是利益合理分配和调节产业结构的手段。建筑行业流行一句话:是赔是赚,全在预算。可见工程造价的重要性。而施工阶段是项目决策实施、建成投产发挥效益的关键环节。这个阶段也是项目运行过程中资金投入量最大的的阶段。工程施工是使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物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工期长、资金投入大、资源消耗高,不可预见因素多,所以其造价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效益。所以,施工阶段当然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阶段之一。

二、研究的重点内容

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

1

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把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费用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工程造价涉及到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阶段、工程发包、工程实施到工程结算阶段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包括工程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竣工结算价。

三、进度计划

6月5日6月10日选择研究课题;

6月11日6月18日完成开题报告;

7月25日8月15日完成论文初稿;

8月16日9月10日完成全部毕业论文;

9月15日10月15日全部毕业论文答辩完成;

10月16日10月20日所有毕业论文资料归档

四、指导教师意见

同意开题

国内外工程造价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绩效 制造业 研发人员 绩效评价

如何提高研发人员工作绩效一直是管理学、心理学及组织行为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国内外的研究目前大多集中于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制造业研发人员工作绩效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而目前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研究大多基于企业日常管理的目的,通过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行为、工作业绩等指标定期评价,以完善研发人员的常规考核,忽略了“通过绩效管理来引导、激励和促进研发人员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针对制造业研发活动的特殊性,围绕提高研发人员创新绩效这一关键目标,试图建立基于创新绩效的研发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制造业企业管理者制定政策、管理研发人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 创新绩效

关于创新绩效(Innovation Performance)的界定,国内外尚未有权威标准,一般是指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效率和效果的评价。

国内学者高建首次对技术创新绩效概念进行了定义,指出技术创新绩效指技术创新过程的效率、产出的结果及其对商业成功的贡献。他将技术创新绩效的概念理解为两个部分:产出绩效和过程绩效。前者包括技术创新产出及其效率;后者通过技术创新项目的运作管理影响产出绩效,从而间接影响商业绩效。

本文沿用高建对于创新绩效的定义,认为研发人员的创新绩效同样包含两部分:研发过程绩效和研发产出绩效。其中,研发过程绩效是指研发人员创新工作过程中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有正面作用的方面,如创新能力、创新互动等;研发产出绩效包括产出的效率及产出的直接经济利益和间接经济利益。

二 制造企业研发活动概述

据国家行业标准,制造业是指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产品的行业。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划分,制造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征如下:有形的原材料投入(如物料、能源等);有形的产出;产品可以批量化生产且边际成本相对较大;容易被模仿。

所谓研发,即研究与开发。理论上将研发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三种。目前,制造企业主要从事后两者。也有少部分企业进行基础性研究。比如具有一定规模的化工企业为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需要创造一些具有特定功效的化合物,以使其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实际上,制造企业要不断壮大,基础性研究会越来越重要,这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不妨可以这样理解制造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研究和部分基础性研究,开发则是将研究的成果应用形成新产品、新工艺。制造业研发活动主要有三个特征,具体如下。

第一,研发成果的输出形式具有特殊性。制造业的研发成果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三个不同层面,相对应的会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三种不同类型的输出。

第二,研发成果具有商业价值,能用于商业化生产。制造业的研发活动是企业的自主行为,完全服务于企业自身批量化生产、扩大市场占有率、创造利润这一终极目标。

第三,研发工作所需知识面广。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对产品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制造业研发人员除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上游原材料有全方位的深刻的了解。

三 基于创新绩效的制造业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基于创新绩效的研发人员绩效管理重点

第一,致力于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科研文化,优化组织内环境。优秀的文化是企业的DNA,优秀的科研文化则是研发部门的灵魂,它们共同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在研发人员绩效管理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去形成一种积极的创新文化、创新氛围,优化组织内环境,从而促进研发人员提升创新绩效。

第二,着眼于提高研发人员过程绩效和产出绩效。技术创新绩效包括产出绩效和过程绩效两方面,除了研发活动所追求的新技术、新产品等直观的产出效果外,还包括研发人员在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共享、团队建设等过程性贡献。因此,基于创新绩效的研发人员绩效管理应重点关注研发产出效果及研发过程价值的管理。

第三,着眼于提高主管的管理水平。基于创新绩效的研发人员绩效管理对企业研发部门主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主管把属下的绩效发展当作自己的一项基本职责。从创新绩效管理的角度讲,为提高管理水平,主管应在研发人员岗位管理、目标管理、绩效沟通、绩效辅导等方面加以强化:

第四,着眼于建立主管与员工之间的合作交流关系。在基于创新绩效的绩效管理框架下,研发部门主管已不再仅仅是权威,他们更需要赢得部属的信任,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着手,带领部属获得持续的成功,与部属一起共同携手创造更加卓越的业绩。

第五,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的结果。单纯的经济激励是不科学的。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对研发人员有效的激励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薪酬激励、组织激励、职业发展激励、利益共享激励和组合激励等。密歇根大学约翰·特鲁普曼博士称其为“全面薪酬”战略。只有将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与“全面薪酬”激励相结合,才能使绩效管理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

2.基于创新绩效的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第一,结果导向与行为导向相结合原则。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以结果指标为主,有针对性地结合行为指标、能力指标;突出对任务绩效的考核,但同样也要重视行为导向的必要性。

第二,过程评估与产出评估相结合原则。企业不能仅对产出进行评估,而应对整个研发过程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加以评估,全面反映研发工作的实际价值。

第三,科学系统原则。这里的系统性是服务于提高创新绩效的有的放矢的系统性,要注重对影响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各个关键因素的考虑。

第四,客观公平原则。在设计评估体系时应考虑尽量减少主观性评价所带来的影响。此外,不管评价结果如何,都应让每位员工清楚地知晓其中的缘由,以增强绩效考核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第五,针对性原则。在设计研发人员绩效评估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研发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及个性特征,准确把握其关键绩效指标。

3.基于创新绩效的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体系具体内容

在学习了大量参考文献后,笔者结合创新绩效理论、主流的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体系,以及现实中制造企业的评价实践,针对制造业研发活动的特殊性,从研发过程绩效和产出绩效两个角度出发,建立了以研发项目为考核周期,以创新能力、创新行为、创新过程、创新成果为一级指标的研发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创新能力、创新行为、创新过程是研发过程绩效的体现,创新成果是研发产出绩效的体现。(如图1所示)。

第一,创新能力指标。创新能力反映了制造业研发人员完成各种研发任务的可能性。本文将创新能力界定为:研发人员在研发项目周期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静态能力不在本体系的考核范围内,因为它们通常已体现在研发人员的基本工资、岗位级别中。

创新能力中的项目意义体现了研发人员的创新敏感性;学习能力是指研发人员在项目进行中及时补充新知识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是指研发人员在遇到技术困难时,灵活运用现有的知识、资源、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先进工具的运用能力是指研发人员在创新过程中能积极思索,将行业内外先进的方法、理念等转化到自身创新实践中,提升研发活动质量和效率的能力。

第二,创新行为指标。创新行为反映了制造业研发人员为完成研发任务所表现的积极性。其中,工作态度主要考核研发人员基本的工作积极性、纪律性、责任感等;学习行为是指项目团队内外部各种技术交流或技术讨论活动的参与度;组织沟通是指能否及时地与负责人或项目团队内的同事进行沟通,以把握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阶段性目标达成率则是指能否按照项目用计划,及时完成任务。

第三,创新过程指标。创新过程反映的是研发人员在项目周期内对于创新环境的过程性贡献。其中,知识共享是指将自己的经验或创新发现以成果的方式供内部交流、学习。比如将项目周期内的创新成果、技术发明等以论文的形式供内部学习或者将自身的经验或某一创新性突破以讲座、培训等形式传授给大家等;新人指导是指在项目团队中对新人的指导,以帮助他更好地融入团体、开展工作;技术支持是指同事在研发遇到技术困难时,能否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团队建设是指积极组织参加团队活动、与项目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协作性等有助于形成良好团队氛围和促进成员间更好地工作的行为。

第四,创新成果指标。创新成果,顾名思义是项目周期结束时创新产出的体现。根据前文对制造业研发活动特征的阐述,本文将制造业研发成果分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三类,并且分别从研发项目完成的时效性(研发周期或改进周期)、研发成本控制(项目费用控制率)及产出带来的效益三个角度进行评价。需要说明的是三者不同的效益评价。这是区别于其他行业研发活动绩效评估的重要方面。

新技术研发类包含技术先进性和新技术潜在商业价值。前者是指新技术的含金量,或者说在专业领域的技术领先度,是研发成果创新性的体现;后者是指新技术在未来可达到的预期的商业价值,是制造业研发成果商业化的必然要求。

新工艺创新类包含工艺适宜性和新工艺产生的效益。前者是指新工艺在商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范围的广泛程度;后者是指新工艺对企业批量化生产效率的提高率,或者成本的控制程度。

新产品研发类包含新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新产品销售利润。前者是指新产品在市场上的领先程度,后者是指新产品的经济效益。

四 结束语

本文在充分了解了制造业研发活动的特殊性后,结合创新绩效理论,建立了基于创新绩效的制造业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体系。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拓展和补充了现有研究中制造业行业背景下的研发人员绩效管理机制,并且从创新绩效的角度对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进行了诠释和突破,试图关注研发人员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从提升研发人员个人创新绩效的角度,帮助实现企业的整体绩效。不足之处在于指标的选取是否完全合理、指标能在多大程度上量化及各指标的权重,这些还有待在实践和统计中不断检验并修正。

参考文献

[1]高建、汪建飞、魏平.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指标:现状、问题和新概念模型[J].科研管理,2004(25)

[2]赵心颖.W企业软件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设计[D].兰州大学,2011

[3]万利龙.FORSTAR公司研发系统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