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范文第1篇

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发展趋势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大致经过了单一的末端处置、以末端处理为主的处置、等级制度下的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Integrated Waste Mangagement,IWM)等阶段。自从1962年Lym W R提出了垃圾综合管理系统的概念开始,城市垃圾处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废物处理程序,还是涉及到各方面优化问题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为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进行管理,立足于优化垃圾管理方式,重视对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把垃圾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综合管理,谋求整个垃圾管理过程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现状

为了妥善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借助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条件及垃圾问题日突显的特点,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系统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在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系统中,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是首要解决的难点问题,也是可持续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系统的核心。分类的细致程度因资源化利用的工艺不同而有所不同,用分类类别数来衡量,类别数越多,分类越细,能够分类出来的物质越多,资源化程度得到的提高越大。

垃圾收集方式及分类方式决定了后续垃圾管理的取舍,尤其是决定了某些方式,如物质再生、生物处理和热处理,在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方面是否可行。收集方法显著地影响所获得的回收物质、堆肥或燃料的质量,这反过来又决定了是否能找到市场。

目前, 我国城市垃圾管理的体制性质, 还是以政企合一为主的, 主管城市垃圾清运处置工作的归口部门是建设部。各城市由城建环境卫生部门主管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置, 这种体制的存在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城市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置工作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局面, 总体的生产效率低, 技术含量少, 管理不规范。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的状况并未明朗,很多城市、农村并没有落到实处。目前我国并未有统一标准的垃圾箱,导致各个地方有各自的标准,让垃圾的分类不能完善,很多居民都不清楚垃圾的具体分类,以至于扔垃圾的时候把所有的垃圾扔在一起,然后就拿去扔了。归根到底,是一个标准化的问题。我们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先进生活垃圾分类模式:英国的垃圾箱有半间房子大,主要分为花园的杂草树枝、报纸期刊、瓶瓶罐罐、不可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而且垃圾箱垃圾都用不同颜色区分;日本严格规定了分类标准,而且各种生活垃圾必须由专用的垃圾袋来装再分别扔进各类垃圾箱;法国每年80%的废弃包装类垃圾都得到了循环处理,63%的废弃包装类垃圾经再处理后被制成了纸板、金属、玻璃瓶和塑料等初级材料,17%被转成了石油、热力等能源;芬兰要求垃圾制造者必须将垃圾进行分类,有《家庭垃圾指南》等小册子指导居民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回收。从上述国家的生活垃圾分类执行管理可以分析,要做到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从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并借助一些强制的制度和规范去约束人们的行为。

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举例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推行垃圾分类需要多方面的有机结合。如垃圾按法定类别数分类的政策,从量收费政策,宣传教育政策等,这些策略各有优缺点,相互影响,特别市当分类类别数增多时,人类话费在分类的时间成本增加,人们分类的愿意度就会降低,导致人们分类的难度增加,分类的正确率也下降,分类职务的纯度下降。因此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分类模式是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关键,我们认为分类模式的选择要因地、因人、因物而易。下面就通过某街道片区地方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及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进一步对垃圾分类管理策略进行研究。

某城市街道片区主要常驻人口是当地的年龄较大的居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以上人群所占比例超过85%。该街道管辖区域生活垃圾管理由街道居委会和某垃圾分类回收公司共同承担。街道居委会正确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主动地把分类得公司的业务介绍给当地居民,积极配合分类得公司开展业务,举办各种宣讲活动,把垃圾回收,环保处理的理念逐渐地传播到居民心中,为共同构建绿色和谐社区而共同努力。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推广和实践,经过调查分析后发现,垃圾分类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从调查显示来看居民对垃圾分类了解程不太高,这跟居民组成有直接关系,是由于人们所处环境和工作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其中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人群中有39%认为按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来分类,26%的人认为按厨房垃圾来分类,19%认为按干湿垃圾来分类,有16%的认为按其他标准分类。

(2)对生活垃圾处理的途径调查发现,43%把垃圾卖给回收人员,28%的居民将垃圾混合倒入垃圾桶,16%看情况而定,13%的倒入回收站。表明人们有分类、回收的意识,将近半数的居民会将其废品卖给回收人员,这种处理方式相对把垃圾不经分类统一扔掉来说是比较环保的。

(3)对分类垃圾箱的作用调查发现,65%居民对垃圾箱的作用认识不足,所以在处理生活垃圾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只有35%人认为垃圾有作用,由此看出居民对垃圾箱了解很少。

(4)对垃圾分类的态度调查发现,62%的居民的态度是生活垃圾分类是环保行为且在一定程度下会遵守,25%的居民认为配套措施还未成熟目前很难做到分类,13%的居民认为大家都这样尊不遵守无所谓。大部分居民愿意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其次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也不完善,部门应加强相应的完善措施,创建垃圾分类回收“一条龙”系统;宣传媒体应当发挥相应作用,改变市民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

由以上调查分析发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去关心他们的问题,去帮助他们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当然也不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帮助。各地政府都应该以政府主导,规范垃圾回收市场,让回收成为法规,把清运与回收融为一体,并加强公众的参与。

四、结束语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系统是城市环境整治的关键,但光靠政府不行,要让公众都有足够的热情来从事这项事业,要融合各方力量,做到源头上公众参与分类,回收上企业完成,整体流程由政府做好配套措施和政策建设,这样才能真正使得垃圾分类管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李兵,赵由才等,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选模式研究,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4)

[2] 王子彦,关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产业化的分析,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5(2)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垃圾分类;杭州;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2013年,国内很多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陆续再次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政府也开始采取加大投入、扩大试点、积极立法等强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

自2010年3月杭州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固体废弃物处置监督中心)在上城区建南小区开始试点之后,杭州市垃圾分类工作也在逐渐前进。目前,杭州市垃圾分类生活小区已有700多个,大约占杭州生活小区的一半,垃圾分类工作有了初步的成果,同时也提高了杭州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目前,垃圾分类不仅在杭州市各区的一些小区内进行,并且在一些幼儿园和小区开始实施。

由本次项目研究可得,杭州市政府已展开对垃圾分类试点的普及,并且在居民对目前垃圾分类的满意程度上有了明显改善。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以及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推进和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而具体到到各级地方部门,形象工程就超出了其实际效果。就以垃圾分类为例,在评选“卫生模范城市”、“园林城市”等过程中,是否拥有一套完整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是上级规定的其中一个考核指标。受到这一考核的影响,大部分城市包括杭州市的社区管理中,加入了大量的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推广,但这只是一种形式并且只持续了一段时间并没有取得长期的效果。同时,由于没有配套的软硬件保障,垃圾分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经济学角度看居民的心理特点,个体总是会去寻求最大的个人利益,居民的心理的出发点也同样符合这个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由于个人的短视性,人们总是偏向于寻求眼前和直接的利益,而垃圾分类这样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是出于公共利益,而且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因此,虽然大部分市民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没有动力保持这样的行动,垃圾分类这个公共利益事业上体现出的是一种墨守成规的心态。尽管部分社区设有分类垃圾的回收站,但居民更倾向于以自己习惯的方式,不对垃圾进行简单分类,纸制品、一次性制品、金属、生活垃圾等混合丢弃。而这一环节正是垃圾分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步,这步没有取得效果也就意味着垃圾分类不会有应有的作用。

对于垃圾分类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制定垃圾分类工作规划。首先要科学总结前期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经验教训,并以此为基础,同时要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更要结合杭州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杭州垃圾分类工作的合理的长期规划。规划要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前瞻性原则,从而能真正指导杭州市有效的处理垃圾分类工作。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比如环保、教育、文化、规划等部门要协调配合,更要严格高效的执行,形成部门合力来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出台垃圾分类地方法规。到目前为止,只有广州市出台了国内第一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是城市垃圾分类管理方面的,其他各城市都没有相关垃圾分类问题的政府规章,这方面仍有许多空白需要政府解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实际情况,可以尝试研究并制定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地方性法规,以此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参考和指导。可以参考国外关于垃圾分类的经验,不定期抽查小区,如发现市民乱扔则当场要求其重新分类等等。

3.加强小区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执行监管。生活垃圾管理是典型多主客体参与的复杂系统,居民作为参与者之一,其行为的培养和监管,教育的深度和持久度影响到垃圾分类效果,从而影响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管理、曲英等。建议招募社区退休居民或中小学生担任垃圾分类监督员,监督自家小区的垃圾分类情况,也可以多个临近小区交叉进行。每月不定期检查,及时记录上报,利于相关部门进行奖惩。

4.建立垃圾分类奖惩制度。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具有意识、政策、技术、文化和社会发展阶段等不确定性,社区生活垃圾管理应针对不同的条件,在科学制定规划、做好垃圾分类全程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奖惩制度的引导激励作用。由政府主导,建立垃圾分类奖励基金,对于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好的地区、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正面加强引导。同时探索建立垃圾分类处罚制度,对市民垃圾不分类进行罚款,罚金进入奖励基金。

5.宣传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推行时有很大阻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义认识不到位,缺乏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市民对于垃圾分类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对各种垃圾进行分类。而不同家庭的文化素质和生活习惯也不同,要每一户人家都进行垃圾分类就有很大难度。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宣传相关知识,通过在社区中发放宣传品、举办垃圾分类讲座、具体演练、趣味知识竞赛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大力推广相关知识,强化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并且使市民真正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明确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从源头上提高垃圾分类水平。

6.对特定人群开展教育。由问卷结果也可看出被调查者身边的人会对受访者进行垃圾分类会产生一定影响,故针对中小学生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活动,同时通过评选垃圾分类优秀家庭等活动将教育由课堂延及家庭,带动父母长辈一起参与。与大学生开展合作,组织垃圾分类公益活动在城市流动开展。调查中我们发现中青年在垃圾分类的执行方面比较弱,建议在豆瓣等热门网站上举办网络公益活动。

垃圾分类是全球垃圾处理的大势所趋,世界各国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垃圾分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政策性工作,必须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之下进行而不是仅个人或是某个单位就能实现的。推动垃圾分类,你我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马进.德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以及对中国的启示[D].北京:清华大学,2011:7-9,21.

[2]应俊辉.我国和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比较分析[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5(5):73-76.

[3]卢英方,孙向军.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策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02,10(1):15-17,32.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垃圾分类;问题;改进措施

1 引言

中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于此相对应的,是仅为50%左右的城市垃圾处理率。垃圾步步逼近城市,开始影响城市人的生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越来越成为上海市突出的环境问题。上海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大大超过了处理设施的处置能力。为了应对垃圾围城的危机,2011年上海市政府将全市1000个小区列入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解决垃圾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垃圾分类回收无疑是最有效、最经济、最环保的方法。同时,垃圾分类收集是实施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是合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途径,这一点早已被西方发达国家所证明。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被列入上海市政府2012年11项实事工程之一,并纳入“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垃圾分类推广亟不可待,其有效推广取决于政府、市民及有识之士对这项工作的认识、重视及推动程度。因此,探索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可行性是十分必要的。

2 上海市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2.1 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

根据团队的社会实践实地调查,生活家庭垃圾的主要来源是食物残渣,约占31%,其次是包装袋以及包装盒等干垃圾,占23%左右,调查结果最少的是诸如废旧电池以及电子类垃圾产品,占7%。餐厨垃圾占全部生活垃圾的很大比例,但其含水量大,热值偏低,并不适合焚烧;如果填埋,产生的渗滤液则容易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所以将厨余垃圾分类出来非常必要,利用生化技术将餐厨垃圾变为生产微生物菌剂产品的原料或有机肥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具体情况。

2.2 上海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方式

目前,上海市垃圾主要的主要采取填埋,焚烧,生化处理以及临时堆放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填埋量占了一半以上,焚烧量占15%,生化处理量约占10%,目前,上海市共有8座生活垃圾处置装置。其中包括填埋场,焚烧厂,以及生化处理厂。

2.3 社区实施垃圾分类办法

目前上海市垃圾分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干湿分类”,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第二步是在其他垃圾中,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垃圾、废旧衣物四类。干湿垃圾桶全小区覆盖,其余四类垃圾桶在社区定点设立。政府订购垃圾桶、垃圾袋,由居委会免费发放一个至每家每户,垃圾袋的颜色和垃圾桶的颜色是配套的,用来区分干湿垃圾。可以看出,在投放免费垃圾分类用品上政府开支巨大。

2.4 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及监督办法

社区通过发放免费垃圾桶和垃圾袋、发放宣传册、开展培训活动、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监督、楼组长会议宣传、各类小区宣传栏等办法提高小区垃圾分类的普及度及参与度。通过调研数据可以看出,社区居民认为自身才是垃圾分类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团体,可见,要提升垃圾分类正确率及参与度最关键的是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2.5 上海市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情况

2.5.1 新江湾城社区垃圾分类情况概览

下表1所示的是新江湾城社区的部分居委的垃圾分类情况,数据由团队调研、采访所得。可以看出,最早实行垃圾分类的居委也不超过两年,但其80%~90%成果已经相当可观,即使是2011年4月份实施垃圾分类的街道的准确率也达到了60%。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新江湾城社区是新开发的城区,其垃圾处理配套设施都是新建的,这对于其垃圾分类的指标是有很大益处的,另外,其常在人口少也成为了指标高的一个原因。

2.5.2 新江湾城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目前,新江湾城社区的可降解垃圾袋是由政府统一购买,免费发放给居民的。长此以往,政府财政将不堪负重,因此让居民主动参与进垃圾分类才是解决方法。从调研的数据看到,目前已经开始购买可降解垃圾袋的群众占到总数的41%,可见新江湾城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很高。然而,有18%的人不愿意购买可降解垃圾袋,希望居委会能长期供应,具体数据如图2。在采访中了解到,如果相关政策出台,让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停留在宣传、自觉上,大部分的居民是愿意配合政府做好垃圾分类的工作的。

此外,团队对社区居民日常垃圾分类习惯和对垃圾分类政策了解程度做了调研,具体数据如图3、图4。从以上两张图表中能看到,新江湾城社区超过半数的受访居民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对于社区垃圾分类的推行政策十分了解的也占多数。然而,可以看到,在受访居民中仍有23名居民根本不知道垃圾分类的推行办法,这说明社区的宣传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2.6 社区垃圾分类采用激励办法

在走访中发现,除了一套广而告之的宣传方法,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也是社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砝码。将社区垃圾分类激励办法归纳为以下两类:一类是进行示范家庭、示范楼组的评比。另一类是在社区中对每户进行绿色账户积分,居民通过垃圾分类行为为账户加分,一定量后可兑换礼品。奖励额度并不高,评比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的,意在营造小区垃圾分类的氛围。根据团队调研数据,总结得社区各单位在垃圾分类中发挥作用的情况。

2.7 对于新江湾城社区及控江社区垃圾分类情况的比较

本次调研的两个街道一是新江湾城社区,其大部分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已将近两年,最短的也有一年多,是杨浦区第一批试点小区。另一个是控江社区,团队调研的是即将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小区。因此在开展垃圾分类的进展上两者是有可比性的,现就调研所得进行总结归纳。

在调查什么是当前垃圾分类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时发现,两个区的居民都把公民意识淡薄放在第一位,分别占到56%,和34%,大多数人都不把垃圾分类设施作为选择,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垃圾分类实施不是我们能做好垃圾分类的最大障碍,人的素质的提高才应该放在第一位。

问及什么原因能更好地调动积极性的时候,分别有40%和32%的人选择开展宣传与指导,对比情况发现,两个小区居民都表现出差不多的意识,少部分居民觉得将文明户的评比纳入其中是可行的。

在问及那些团体能在垃圾分类中更好的发挥作用的时候,两个小区的居民意见大致出现了分歧,控江社区居民认为,环卫工人才是最好的推动垃圾分类事业的发展,而新江湾城社区居民则认为,居民本身才是最大的先行者,不过,大家都认为,社区宣传员起到的作用是最小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区宣传员可能宣传不到位,亦或是宣传员任务比较繁忙

调查中还发现,居民其实都明白,垃圾分类最大的好处是减少污染,新江湾城社区的居民还有接近1/3的人认为垃圾可以变废为宝,但是控江社区居民则只有少于1/5的认识到这一点,这可以说明,新江湾城社区居民在垃圾分类意识上确实更加先一步。

新江湾城社区居民中,70%的居民是经常参加垃圾培训,而控江社区只有接近五层的人有这方面积极性,我们可以看出,新江湾城社区在这方面做得是比控江社区的好。

在问及对垃圾分类的态度时,分别有接近70%的人都认为:无论垃圾分类政策有无,都会实施垃圾分类,因为他们认为,垃圾分类就是一个人素质。几乎没人认为垃圾分类没有必要,大家都觉得,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在问及大家对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是否了解的时候,新江湾城社区65%居民是十分清楚的,而控江社区47%比较了解,再次验证新江湾城社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做得确实比控江社区到位,但是,我们认为,对于已经开展垃圾分类的新江湾城社区来说,65%这个数字确实少了一些,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可以更加好的改善,还能把工作做得更加到位。

大部分居民的垃圾来源都是自身食物食品的残渣,但在调查中同样发现,诸如废旧报纸,废旧电池等可回收垃圾依然占到一定比例,而大部分居民都会选择直接丢弃,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新江湾城社区和控江社区分别有70%和80%的居民垃圾一般只有一到两代,这些居民中,大部分都来自上海本地,接近一般的居民都生活在快乐幸福的三口之家,而且,分别有85%和70%的居民是高中以上学历,不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愿意接受调查的居民都是女性,而且调查中也占了比较高的比例,女性居民愿意配合分析,也给了很多合理化建议。

调查中,我们还做了年龄分成调查,单身年轻人在垃圾分类上做的不太到位,在一家三口之中,小孩子也是起到垃圾分类执行的重要因素。

3.1 缺少政策扶持、法律规范

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分类和减量方面的专用法规,只有一些指导性的条文。废弃物的回收还处于无序状态,高回收价值的废弃物主要通过一些临时收买点和拾荒者实现回收,低回收价值的废弃物则被运往垃圾填埋场,而低回收价值废弃物占可回收垃圾量的50%左右,这些废弃物往往得不到有效回收。目前上海市垃圾分类领域还没有相应的政策,其作为一种实施项目在进行推广,没有落实到有相关的立法。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人进行惩罚。这种单纯靠居民自主性进行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不能长久。另外,目前政府对街道的补贴相对于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的开销实际上是杯水车薪,若街道长期免费提供垃圾袋及垃圾桶,则垃圾分类工作很难长久。

3.2 宣传方式单一、力度小

目前,垃圾分类的宣传主要在社区进行,显然,对于像垃圾分类这样庞杂的事业来说,宣传方式过于单一,影响力有限。政府及社区协调性低,政府监督不力,宣传力度不足,未能在社会上引起重视,在垃圾分类的宣传上尚未形成共识,在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分析讲解的时候,未能让群众了解垃圾分类的迫切性和急切性,很大一部分群体未能正确认知垃圾分类的意义所在,同时,公众媒体支持的力度远远不够,垃圾分类在深度、广度、频繁度上急需加强。

3.3 三类人的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新上海人、年轻白领人、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目前小区主要住的是上海本地人,但是新上海人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很多白领工作者,婚后育儿会叫老家的父母看管孩子,而这些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要帮助这些人改变观念是相当难的。另一方面,根据调研,年轻白领进行垃圾分类的比例也很低,由于其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垃圾分类的宣传,同时即便了解了垃圾分类的规则也会因为缺乏时间而疏于分类。流动人口,由于受到居住时长的限制,宣传资料往往发放不到他们的手上,更枉论进行垃圾分类了。

3.4 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不足

在赞同垃圾分类的居民中,垃圾分类的正确率又受限于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目前政府没有统一出台权威的教育资料,大部分的垃圾分类知识制品是街道自行摸索而得,但垃圾分类知识非常广泛,自制的宣传制品常有疏漏。比如厨余垃圾是指厨房做菜或日常饮食剩下的垃圾,但例如装豆腐的豆腐盒就不属于厨余垃圾。诸如此类是垃圾分类准确率难以突破的原因,加之中国市面上的产品目前不标明其属于何种垃圾,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的难度。

3.5 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不到位

上海一两年前曾出现过居民完成垃圾分类后,运输的垃圾车将垃圾又混合装起的案例,而目前这样的现象仍不能杜绝。另外,由于物业公司与居委签的合约未根据垃圾分类的工作进行调整,合约中并未对其关于垃圾分类的工作进行明确和约束,这导致了社区垃圾桶卫生状况堪忧、垃圾车托运效率低下的结果。在采访中得知,目前生产可降解垃圾袋,即装湿垃圾的垃圾袋的国内生产商寥寥无几,因此可供社区选择的余地很小,居民往往得不到合适尺寸的垃圾袋,造成资源的浪费。

4 上海市城市社区推行垃圾分类的改进措施

4.1 完善立法,加强垃圾分类的综合管理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统筹规划,实行综合管理。其中,政府作为主导机构,需要制定更为具体完善的法律法规,配以相应的奖惩机制,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收集,禁止非法丢弃,制定相应的收集标准,严格监督收集处理全过程,做到分类、运输、处理全程监督管理。同时,规范垃圾回收企业,为其统一编号,在市区设置回收点,实施回收补贴政策,鼓励回收可再收资源,如报纸,玻璃,金属,塑料等。设立非再生垃圾以及有毒垃圾回收站,由政府出资,支持回收工作的有序进行,建立危险废物单独回收及处理系统

4.2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方式

除了传统的通过社区进行宣传之外,各类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公共宣传栏等应分摊起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另外,国家事业单位可定期组织有关垃圾分类讲座,也可考虑将垃圾分类的知识编入中小学课本,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多方位、多渠道地宣传方能营造出垃圾分类氛围,从而达到提升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的目的。

4.3 完善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之后,应切实落实每一项政策,其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重点将分选设施,收集设施,运输设施落实,垃圾袋分配到位。物业条例应针对垃圾分类的大方向进行修整,以满足新型社区的要求。可立法规定出售商品包装上标明垃圾种类,以便居民进行准确投放。

4.4 改革管理体制,转变运行机制

一直以来,我国的垃圾分类管理都是单一的政府统一管理,独家经营的管理体制。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从国家和城市层次上分别归于国家建设部以及各城市卫生局。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这明显阻碍了垃圾分类管理以及垃圾分类产业的良性发展,其弊端在于片面的把环保产业当作社会公益事业:企业投资于政府,在政府单一投入的情况下,由于资金的欠缺,企业运转将难以运行。加之缺乏鼓励政策及其他相关主体缺乏利益刺激和驱动,企业逐渐失去对垃圾分类的兴趣。为了更好的使得垃圾分类往良性方向发展,应该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的新道路,实施垃圾分类管理与市场化的垃圾管理和垃圾产业化道路。要政企分开,明确各组的责权关系:政府只是负责宏观调控、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按照市场体制,成立垃圾分类民营股份制企业。在市场机制和利益的驱动下,垃圾分类与管理的工作将往良性道路发展,形成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的产业链,实现一条龙产业链,减少各环节之间过高的成本,拉动垃圾分类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5 结语

垃圾分类在我市只是出于初级阶段,虽然目前执行的具体效果不甚理想,存在种种问题,但是,作为一项长久而艰巨的工程,我们需要保持耐心,相信在全民的努力之下,必将迎来垃圾分类产业一个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苏沛沛.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1(8):212~212.

[2] 柳 枢.在英国体验垃圾分类[J].国际市场,2011(9):57~58.

[3] 沈颖青.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方环境,2011(8):13~14.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范文第4篇

1主要设施设备

1.1收集点各郊区(市)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形式多样,一般设置在路旁、院坝、社区办公区、活动区等公共区域。收集点分为2类:一类是垃圾桶点,以2~3个垃圾桶为1组,分别收集不同类垃圾;一类是垃圾房,垃圾房设多个投放口,内部划分不同区域并隔断,每个区域可摆放垃圾桶,收集不同种类垃圾。为与周边环境协调,各郊区(市)县对部分收集点进行了美化升级,并以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种类垃圾,同时在垃圾桶桶身或垃圾房投放口张贴或安装垃圾投放种类铭牌,以方便居民更准确地投放。

1.2分类收集车各郊区(市)县为分类试点区域保洁人员配置了新型垃圾收集车,收集车内分出3~4个仓位,对应存放不同种类的垃圾。保洁员的分类收集车大多仍是人力三轮车,少量电动车,但各郊区(市)县分类收集车的样式和标识尚不统一,多为自行设定。

1.3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各郊区(市)县基本建立了村、镇两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了镇乡有回收站,村村(社区)有回收点,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深入基层,同时配合预约回收的方式,提高了再生资源的回收效率。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均设有明显标志,主要回收废金属、废纸、废塑料、玻璃、橡胶、布料等,前4类的回收量可占到可回收垃圾总量的80%以上,但可回收垃圾仅占生活垃圾总量的10%左右。

1.4生物降解池农村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其实主要是菜叶、果皮、杂草、树叶等植物类垃圾,以及少量的食物残余等,主要通过设置生物降解池进行就地处理。生物降解池是在林间空地上挖出长宽高1m的土坑,每填入30cm餐厨垃圾回填1层薄土,利用土壤自净作用使餐厨垃圾得到降解,降解后的腐殖土可作为林业种植的底料。

1.5无害化处理设施为实现城乡统筹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各郊区(市)县都建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或焚烧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后,填埋场和焚烧厂也就成了其他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1.6分类试点的成效经过不断推进,各郊区(市)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初见成效,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效果明显,2012年成都市各区(市)县农村生活垃圾减量比例见表1,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平均减量18%。

2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模式

为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的长效化和制度化,在经过实地调研和成果总结,可将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经验归纳成统一的“户分类、组(小区)分拣、村(社区)分流、镇运输、县处理”分类收运处理模式。

2.1分类方式按照“干湿为主、先粗后细”的原则,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4类,即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可回收垃圾:通常指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长期收购的废旧物品。主要包括:①未被严重污染的纸类,如报纸、杂志、包装纸盒、废纸板等;②未被严重玷污的塑料,如各种干净的塑料瓶、泡沫包装塑料、硬塑料等;③金属,如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等;④玻璃,如酒瓶等。有毒有害垃圾: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废旧日用电子产品、废旧含汞电池、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农药(瓶)、过期日化品、过期药品、过期化肥等。湿垃圾:也称可堆肥垃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饮食的残留物,包括剩菜、剩饭、菜叶、树叶、瓜果皮、蛋壳、茶渣等含水率高的垃圾等。干垃圾:以上分类中未包括的、不明确归属的且含水率较低的生活垃圾。

2.2收运处理模式

2.2.1散居区散居区农户多是以村组为单位,居住环境相对开放,周边大多围绕着农田和林木,并多喂有家禽和牲畜,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可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础上采用“户分类、组分拣、村分流、镇运输、县处理”的模式。户分类:要求农户将生活垃圾分成“干垃圾、湿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投放到农户家中配发的“干湿”分类垃圾桶(袋)或垃圾收集点配置的分类收集桶里,有毒有害垃圾由农户自备密闭容器单独放置,由保洁员上门收集。鼓励农户自行处理可回收垃圾、湿垃圾以及煤灰炭渣。组分拣:保洁员每日上门收集有毒有害垃圾和干湿垃圾,并清理垃圾收集点的分类垃圾桶,对所收集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分别存放在分类收集车上的对应仓位。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置分拣员岗位协助保洁员进行垃圾二次分拣。村分流:保洁员对二次分拣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将可回收垃圾送至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回收处理,将湿垃圾送至村指定场所就地处理,将有毒有害垃圾和干垃圾送至垃圾收集站装车统一收运。镇运输:各乡镇负责到垃圾收集站定期收运有毒有害垃圾和干垃圾,并分开运输。干垃圾集中运至县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有毒有害垃圾则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处理地点。县处理:各区(市)县对干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毒有害垃圾则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或贮存。

2.2.2集中居住区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许多地区出现了农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大多由多个封闭或半封闭式小区组成,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与城市居民小区基本相同,采用“户分类、小区分拣、社区分流、镇运输、县处理”的收运处理模式。户分类:要求农户将生活垃圾分成“湿垃圾、干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分类投放至小区设置的分类收集桶中。鼓励农户自行处理可回收垃圾。小区分拣:每个小区设置专门的有毒有害垃圾收集桶,并按单元设置若干个垃圾收集点,每个收集点配置2~3个“湿垃圾”和“干垃圾”分类垃圾桶。小区保洁员对分类垃圾桶中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分别存放在分类收集车上的对应仓位。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置分拣员岗位协助保洁员进行垃圾二次分拣。社区分流:保洁员对二次分拣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将可回收垃圾送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点回收处理;将湿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干垃圾送至社区垃圾收集站装车统一收运。镇运输:各乡镇负责定期收运湿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干垃圾,并分开运输。湿垃圾集中运至县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干垃圾集中运至县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有毒有害垃圾则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处理地点。县处理:湿垃圾和干垃圾由各区(市)县分别在专门的垃圾处理厂(场)集中无害化处理,有毒有害垃圾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或贮存。

3结论与建议

3.1完善政策法规,加快立法进程成都市应尽快制定全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的政策文件,以及相应的资金补贴、建设标准等配套文件,适时出台相关企业税收优惠、资金奖励、鼓励和限制性项目、分类收运市场化等配套政策,规范、激励和引导各区(市)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快推动《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有法可依,以强制性约束力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长期效果。

3.2加强监督考核,实行奖惩激励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管理体系及目标责任制度,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市级政府将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区(市)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任务并组织考核,考核结果可作为区(市)县考核加分,并与发放的市级补贴经费挂钩。同时各区(市)县也应出台相应的激励奖惩措施,层层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相关部门及人员的绩效挂钩。各区(市)县还应建立对居民的激励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表彰、发放奖品、日用品兑换等方式,对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好的家庭及个人予以奖励。

3.3加快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备各区(市)县应尽快完善分类处理末端设施规划建设,确定有毒有害垃圾处理设施,合理规划村级堆肥点,加快建设厨余垃圾处理厂,规划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厂,从而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需要。同时,对现有生活垃圾收集点、收集站、转运设施进行优化布局、功能改造和提档升级,并按照统一的分类标准和标识,逐步淘汰和更换现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桶和保洁员分类收集车,配置相应厨余垃圾密闭运输车辆,向农户发放分类垃圾桶(袋),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存放和分类运输要求。

3.4搞好宣传引导,加强人员培训在前期宣传效果的基础上,从“政府、社区(村组)、保洁员、志愿者”4个层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宣传单、分类垃圾桶分类标识、市(县)电视公益广告、专题节目(如有奖竞猜等)、志愿者入户宣传、保洁员上门宣传等多种方式,配合报纸、移动传媒、网络等多种媒体,持久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同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管理人员、保洁人员、分拣人员、志愿者等的专业培训,以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范文第5篇

国务院2003 年6 月16 日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社区门诊的垃圾分为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及部分生活垃圾。由于受地理位置、环境、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在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和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如处置不当,将会污染环境,危害身体健康,甚至会造成传染病的流行。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为此, 我们对我院8 个社区门诊部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了整改措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社区门诊部产生的废物主要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和部分生活垃圾等,感染性废物包括一次性口罩、帽子、纱布、注射器、输液器、手套、血液、体液、冲洗液、及其他一次性医疗用品等。损伤性废物包括针头、刀片、缝针、安瓿等。2011 年9 月,通过对11 家外设门诊部的突击检查,收集损伤性废物457 kg;感染性废物980 kg,生活垃圾304 kg。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2 存在问题及现状

2.1 医疗废物未按要求分类

实施医疗废物环境规范化管理的关键环节首先是要做到严格分类放置,由于门诊流动人员多、少数工作人员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或是为图方便,将利器、针头损伤性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感染性废物放入生活废物容器内、生活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等,如使用过的棉球、棉签、输液贴膜、采血器、输液针头及玻璃安瓿等用物,易出现管理不善的情况[1]。

2.2 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定

社区门诊部护理人员偏少,管理意识差较差,常是忙于配药、打针而疏于管理。清洁工为图方便进行凭感觉估算重量,在登记本上写上称重时间、重量, 两人未进行认真核实就签名字,也常有漏签、补签或代签的现象, 存在一定的流失隐患。

2.3 医疗废物的包装不规范

为了节约开支,减少消耗,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内存放的医疗废物过满,不利于封口,同时标签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利器盒不注明启用时间,未做到定时更换。

2.4 医疗废物暂存地点管理不规范

由于个别门诊部离医院较远,每日产生的医疗废物较少,不能做到医疗废物日产日清。通过检查发现后及时予以批评,并与经济处罚挂钩,对个别容器不清洁,检查人员当场督促清洁工人进行消毒、清洗处理,对医疗废物管理中出现的缺陷,及时予以指出纠正。

2.5 社区居民对医疗废物知识匮乏

由于门诊人流量大、宣传不足和缺乏相关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多数社区居民将拔针时按压的棉签随意扔在生活垃圾桶中或者将用后的医疗废物带回用作他用。

2.6 各种应急预案知识了解不够

不能正确掌握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时的应急预案,应加强定期学习,同时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锐器损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切实做好自我防护。

3 对策

3.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并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各社区门诊部设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 由负责人任组长,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环节和终末质控。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封口、标识,使用专用容器盛装,感染性废物3/4 满时,将塑料袋扎口并标识,损伤性废物放于符合标准的具有不撒漏、防刺穿、有损伤性废物标识的利器盒内,3/4满 (48 h内)时封闭集中处置。同时由医院专人专车负责医疗废物的清运, 每日一次或者至少每两日一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把制度落实到工作中来。

3.2 加强沟通齐抓共管

根据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方案,同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写出书面报告,与各相关部门及时联系,加强沟通,相互配合,保质保量的完成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工作。

3.3 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医疗废物的各项法律法规,进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能做到从医务人员到清洁员,人人知法律,人人会应用,提高其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3.4 加强环节质控责任到人

制定计划,每月定期不定期的对各门诊部进行检查,从医疗废物的分类、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收集交接登记是否按规定执行,到医院专人专车转运全过程的检查,认真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查找相关的责任人,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的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提出通报批评,并有持续改进措施。

3.5 加大医疗废物管理的投入

为使各门诊部医疗废物得到更好的管理,医院领导加大了投入力度,配置了专用的医疗废物储装桶,配备专用称,准确称量该部位医疗垃圾的重量,制作了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及宣传画,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同时增加医疗废物专用转运车一辆,做到日产日清。

3.6 全民动员共同防卫

大力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和公众对医疗废物危害性的知晓率,同时做好监督工作,使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和监督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4 结论

通过对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管理现状的调查,体会到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要持之以恒,从它的领取、使用、收集、暂存、运送、上报核实等各环节抓起,才能实现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更是防止医疗废物扩散造成疾病传播、污染环境和维护辖区居民健康安全所必需的[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