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面对中国伟大的美术文明与现代阵容庞大、发展迅速的中国美术教育现状,对我国美术教育史进行研究是一项非常必要、非常紧迫的任务。从我国师范美术教育来说,按照2005年“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的通知”,美术教育史作为必要的基础理论课程进行开设,但目前最缺的是教材和相应的研究资料。另外从阵容庞大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来看,他们职前教育就缺乏这门必要的知识。教师工作中要进行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思考问题是不能缺乏教育史知识平台的。古今中外教育史中蕴含着先贤宝贵的经验,有着深厚精辟的理论,体现着美术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规律,是他们思考发展和改革我国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知识资源。
我国美术教育史涉及美术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各个层面,我国美术教育发展史蕴含着美术兴邦的历史经验。通过展现美术教育的历史,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中华美术多方位的总体认识,对美术教育事业发展与社会进步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为:第一,能为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性质、特点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思考依据。WWW.133229.COM第二,是改革我国美术教育与我国美术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必要因素。
研究我国美术教育史要在深入挖掘和大量占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美术教育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过程,探讨美术教育的产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内在联系,展现我国美术教育走过的辉煌历程。我国美术教育史不仅要勾勒出我国美术教育的总体发展面貌,并要史论结合,概括出各个时代的特点,找出规律性和特殊性。美术教育史研究必须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为指导思想,研究各时期的美术教育现象、教育形式与教育思想的社会政治文化历史关系。紧密联系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并广泛吸收学术界科学研究的成果,对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历史作出在宏观上把握教育思潮流向的前提下,对具体的教育制度、教育经验进行剖析和梳理。美术教育史研究紧密联系着历史学、社会学、美术史、美术学等,美术教育史研究要思路开阔,在综合其他学科史学研究的成果上建立新的美术教育考证方法,借鉴教育史研究的一切具有科学意义的成果和方法,博采众长,努力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在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中研究美术教育发展的历史。
美术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继承和发展着人类的文明成果,传播、保存、融合、发展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形成、生存及发展的生命机制。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对人们的社会心理、风俗习惯、道德规范、文化传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成为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
谈到美术,我们可能会想到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或者现代人说的艺术设计)。谈到美术教育,我们可能会想到美术本体的传承教育,这显然是不全面的。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属于造型艺术的现象,其实也都属于美术现象。这些美术现象是劳动者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体现着他们的情感、理想、审美和造型观念,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典型的美术文化特征。那些被称作“美术”的作品,发展中既有明显的承传性,又在不断地翻新。这些美术在民间传承与发展的过程,属于美术教育的范畴,美术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特殊而意义重大的。
不同的美术教育形式对应不同的社会阶层,一般来说美术教育史研究包括三大类:一是专业美术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在传统中的主要教育方式是:父子相传、师徒相授、图样临习等。在现代社会“专业美术教育”一般在学校实施,如美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其他各类学校的美术专业学科。这种教育以培养专业美术人才为主要目标,教育目的是美术文化本体的传承与发展,最终指向是以创造的产品为社会提供精神的与物态的艺术,促进社会发展。二是人文素质美术教育。“人文美术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式是:作品认知、社会活动与信息接受等方面中的教育,主要指为教化国民素质而言。在现代社会的“人文素质美术教育”一般指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中的通识教育,教育目的是公民素质教育。三是社会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包括家庭与社会生活、活动等方面的美术现象对人的影响与教育,内容丰富多样,主要有家庭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筑、影视、网络、工业产品、宗教美术、政治美术、商业美术;生活活动的器具、婚丧嫁娶与礼仪活动中美术参与的运用等。这些美术文化随时随地对公民起着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1)美术教育的概念:美术作为一种艺术,是有生命和情感的,它可以作为幼儿的第二语言,幼师基于幼儿教育的特点、原则,结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和教育规律,以各种美术活动来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美术创作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审美鉴赏能力。[1]
(2)美术教育的特点:①培养目标: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画家,而是通过这种幼儿比较喜欢的益智活动,传授他们学习方法和灌输一些基础的价值观,丰富其感性经验和审美认知。[2]②判断标准: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不是看孩子是否画得逼真,而是通过幼儿的画,来窥探其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情况。③成长环境:幼儿的美术表达能力深受其成长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幼师可以通过美术了解幼儿的内心,及时与家长沟通,为幼儿成长携手共创优良环境。④牵引性:美术教育综合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锻炼其表达能力、感悟能力、计算测量能力、观察能力等,它可以将自信、快乐、健康灌输到孩子的综合能力当中,为后续的学习、生活的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二、美术教育渗透素质教育的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幼儿开展美术教育是为了让其成为开启孩子思想、情感、能力宝库的钥匙,所以要基于孩子自觉、自愿、自发的基础之上,因此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是先决条件。第一,幼师要尽量站在孩子的视觉和思考角度,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绘画方法、色彩搭配来激发其作画兴趣;第二,就是要寓教于玩,从脑生理功能开发来看,大脑左半球是记忆、语言、计算、书写、逻辑推理等智力活动的控制中枢,右半球是视觉、知觉、身体协调、情感等神经心理功能的控制中枢。幼师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孩子的认知经验积累,充分开发孩子的各项智力水平。
(2)模仿只是方式,创新才是目的。幼儿美术教育的重心不是技能的传授,而是开发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依据泛灵论的儿童心理特点,幼师组织美术教育时,应该尽可能地少设框架、模式或要求,让孩子们尽量在无拘无束、相对自由的氛围下作画,要让幼儿的画作完全是其自由想象,主观情绪的反应结果,多鼓励、少要求,开发幼儿敢想、敢画的创造能力和追求新奇特意的冒险精神和求异精神,让幼儿个性和身心发展顺应自然天性。
一家平均一个孩子的“中国式家庭”对孩子的所谓“主科”教育是相对成熟的,可随着中国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每个有条件的家庭的家长们都希望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特长的机会。学钢琴未必非要孩子成为什么钢琴家,学画画的未必要培养出大画家。其实家长的最初始目的只是给孩子的智力和心智等方面给予艺术的熏陶和影响,让孩子从小对艺术领域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作个初步的引导,让其做到了解和发掘自身潜力之用。
儿童画《牧场的早晨》
首先,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所普遍认识和重视,然而作为艺术类学科,儿童美术教育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成思维的表达,创造力的增强,情操的陶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儿童身心的发育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有着他自身的特殊性。在早期童年的记忆中,图像、图形的刺激更适合孩子的身心发育,随心所欲的图画不单使孩子身心愉悦,也更适合记忆,因为个体早期生命经验的存在,促成了儿童种种涂画行为。根据研究发现,没有任何一个儿童不喜欢涂画,儿童画室随着他的身心发展而发展的。与儿童的感觉知觉,动作,骨骼,语言及思维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同时也受着生活与教育实践的影响。儿童有运用符号表达情感的天赋,儿童的涂画和他们的精神世界总是相宜的。
前苏联的儿童教育学家认为,儿童美术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心灵”让人自由成长,让想象力自由飞翔,让心和手合一,让色彩结合每个孩子的心灵,写在他们的脸上。
那么归到现实,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如何呢?在转型的现代社会中,成人对于生存和名利的压力无形中波及到儿童,使得本是最具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儿童美术教育被扭曲,有些家长和成人出于对儿童的非理性期待、各种蜂拥而至以盈利为目的的比赛, 以及仅以技能技法为基础的培训等,致使儿童绘画中迎合和模仿的现象比比皆是。
为了教学拿到所谓的成绩,为了培训扩大招生,盲目地要求孩子画画。事实上儿童画更应该发自心灵诗一般的感受和想象,而我国现阶段儿童教育根本没有做到关心“儿童感受到什么”“儿童有什么情感经验”“他们喜欢怎样表达”这些问题往往被忽略。它的定位更多的是儿童心理走向成人心理的转换。这种转换是需要的,但却并不是唯一的。在美术活动中,感性的知识传授,人性化环境的熏陶,尊重儿童的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为稳定的人格气质、修养和内在品格。
儿童画《春之曲》
那么,我们说了这么多,具体该怎么做呢?
1.把合适的美术教育还给孩子
要让儿童画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画”不要强加给儿童绘画题材等问题的限制。
2.评价方面也要因人而异
教师不要把自己城市化的思维模式带给孩子,要注意发掘每个孩子的真实潜力。
3.家庭中家长对教师科学性教学的配合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连接,又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教育那么在高中如何有效地进行美术素质教育?高中的美术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对少数美术尖子生的悉心培养,而是需要适合大众的高中美术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高中美术教育现状有以下几方面:
(1)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也意味着美术课程正式的被列入了高中学校课程的体系,可是如今高中往往还是只重视文化课教育而忽视了美术教育,迫于高考的压力,有些学校甚至有许多一学期也不会开美术课,去部分江苏高中听课时有些甚至都没教科书,就听教师在讲台上生动的演示,只有少数的美术高考生才会有难得的美术课而这些得来不易的也只是提高美术技能而忽视了对美术素养方面的培养。然而,现在大多数高校的艺术生,他们普遍是高分低能或者是扩招生。就学校而言,愈来愈功利的心态和冷漠、理性的教育模式,开始离人性精神越走越远,这就是盲目的扩招、批量化、格式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规格的结果使学生成了产品,学校成了人才工厂。
(2)城乡美术教育状态相差巨大。相对城市而言,乡村高中美术教育状况就很堪忧了,地方没有好的教学设备,有的只有传统的黑板,更别说图册,图片和实物了或者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了。就如笔者当初就读的中学现如今只有计算机软件,很少有学生能上一堂比较精彩的美术课。例如,湘美版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如果老师没有好的教学设备去呈现作品,学生觉得自己好像把自己置身事外,这些空洞的描述无法去感染学生,去通过课程去提高学生的素养。在许多乡村中学 甚至鲜有人会去看画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乡村的学生能自己去亲自看看画展那样就会对提高美术素养很有帮助。
(3)教师素养有待提高。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些老教师基本都是老一套,很难有所创新,而现在身为师范生的我们,总有这样的想法,在大学四年毕业后,我们能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教授学生,传授学生知识吗?或者说我们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普遍调查表明,有许多艺术师范生的理论知识并不深厚。有许多到了最后没有考进编制没有当上教师,就说竞争激励,其实换个角度当今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高质量还是急缺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越来越注重审美和装饰感,而这些人才都出自美术教育的培养。现在反复被大家拿来诵读的还是以前大师经典画作或设计作品,却很少看到当代艺术作品的突破与创新,没有象征时代的作品涌现。因此,美术教育下的我们急需增加自己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并创作出与时代俱进的艺术作品。
(4)其他问题。我国杰出的油画家和教育家吕百斯就提出了艺术教育史综合的教育,综合社会、学校、家庭三部分的教育的主张可见美术教育中家庭的原因也是一方面,有许多家庭中是文化课学习忽视了对孩子美术方面的培养,还有一些学校采用了量化的方式,这也不可取,美术方面的素养能力和许多方面有关不仅仅是课堂,课堂外也是学生培养美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还有学生的思维,也不仅仅是作业的呈现方式只关注技能,种种原因对高中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都起着阻碍作用。
2 对美术教育的反思及对策
中国大理论家潘天寿曾在1947年说古人云:艺者,德之华。艺专学生,一须求技巧学问之长进,二须求道德人格之建立,方可望成一真正之艺术家美术的目的不仅仅是技能方法的进步,中学美术目的包括美育目的,德育目的和智育目的。高中的美术需要摆脱这种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速成教育的模式。笔者认为要培养真正具备美术素养的高中生以下几点对策十分重要:
(1)从美育角度看美术教育。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是美术教育的一种深层次的追求,艺术教育是将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和全新的艺术教育,是一种张扬艺术化生存的教育现如今高考美术培训班到处都是,许多人为了在这次胜利中分一杯羹,都前去拜师学艺,技能提高了,但是他们都美的直觉就弱化了,许多学生到了大学甚至还是老方法,老造型,无法突破自己,导致了所谓的瓶颈时期,这时候就想想小孩子画画,著名的儿童插画家迪克布鲁纳创造了小兔子米菲,使用清晰的色彩去构建简洁直接的人物,这就是突破,难道他没有很好的造型能力吗?许多学生就缺乏了这种对美的感知能力,潘天寿曾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写到视而不见之空白,并非空洞无物也。可使观者之意识,结合所画之题材,由意想而得各不相同之背景绘画很重要的就是意识和思维能力,在国外有许多家庭从小父母就陪孩子去看画家的画,熏陶,有时甚至美术课堂学生也都是在美术馆里面席地而坐听老师讲解,这就难怪服装设计大师绝大多数都来自国外,这是他们从小在潜移默化中对色彩开始敏感运用到了生活里面,美的感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老师并不应该限制学生的思维,高中欣赏课的开设无疑是在对传统模式的一种改变,比如笔者曾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听课,这里的专业美术生和普通的学生都会上美术课,虽然基础不相同,但可以看到他们都十分投入,老师进行美术作品赏析,绘画实物观赏,激趣讲解,这课堂每一步都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学生留下的印象就十分深刻,专业美术就像一个点,是极少的,而基础美术教育就是面的教育,涉及所有的学生,只有全部的灌输,才能提高社会审美感知的提高,但是并不仅仅意味着教师这就不用介绍技法了吗?这肯定答案是否定的,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刚所说的审美教育。二是美术创作,创造的基础是造型基础,主要是素描表现,那么教师在这之中的引导就变得很重要了,而不是放任自流,创造也是一种美育的体现,但是这造型基础需要大量的临摹,达芬奇曾说过:谁善于临摹,谁就善于创造。,可见临摹是吸取前人的经验,完善自己,只有对技法的熟练运用才能创作出具有当今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而不是陷入只有思想却无从表达的境地,董希文也就此曾针对素描的单一模式严厉批评道:没有基本功的百花齐放,就不可能出现创作上的艺术风格、艺术手法的百花齐放可见基本功对美育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仅学会欣赏,也得去实践,去学习著名画家的艺术表达形式,就如牛顿说过如果说我看的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形成学生正确审美观和对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可见美育的真正形式除了欣赏还有练习。
(2)从德育角度看美术教育。道德是这个社会永恒的话题,德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大方面。德育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美术教育不是德育,但是也一定程度上与德育息息相关。东晋画家顾恺之以《女史箴图》教育宫中妇女要遵守封建道德规范,通过绘画的形式告诉女子,是当时的道德准绳。还有而在西方当代英国宗教研究者希克认为不存在什么脱离世俗世界的特殊领域的宗教领域,人生的全部范围都是和上帝相联系随着历史的进程,世俗化是中西方绘画的趋势,当时也许因为很多人都不认识字,宗教试图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完成对人们思想控制,具有一定道德约束力,而如今的美术教学也是希望通过绘画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也是教师备课时需要考虑的,通过发展学生的视知觉来形成道德素养。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重复的魔力》,重复的力量来比喻团结,一个简单的行如果重复多次会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这不是一个形可以达到的效果,以此来升华课程主题,告诉中学生要时刻牢记团结就是力量,这种上课形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在有课堂感染力的优点以外,也进行了德育教育,还比如书法中国文明的体现方式之一,标志着东方文化的身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该课堂是培养学生德育的良好阵地。练习书法的过程,就像盖房子如果下面的地基打不牢,房子就面临着坍塌的危险,要想把字练好就要下功夫,有的刚来练习的新同学坐不住,练一会儿就失去了耐心,其实教师心里明白这都是正常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只要把这几天扛过来就行了。这是教师就应该过去和他说,学习书法需要心静,心不静是练不好字的,经过一天适应这个学生心渐渐静下来,渐渐更加喜欢书法了,有时一写就是一个上午。无论做什么事如果你情绪急躁,心神不定,中将一事无成。书法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历代书法家勤勉励志的故事。培养青少年持之以恒,刻苦学习的优良品质。有一个班的学生,教他们书法的时候,这个班成绩一般。但是他们很喜欢上书法课,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因为在教技能的同时,也用一些历代书法家勤勉励志的故事,激励和感染他们,书圣王羲之为了写好字,经常到河边去观察鹅在水下手掌的动作由于经常洗刷毛笔,门前的池塘都变成了墨池了,他为了得到道士手中的大白鹅,还特地给他写了《黄庭经》;还有王献之为了学他父亲的字,用掉了一千桶水,他母亲却说有一点像。还有近代书法大师林散之半生折磨,古今书家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激励着他们。两年过去,不料奇迹发生,该班同学参加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还有一名取得县里第一名的好成绩,其实这个学生练习书法一直很认真,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书法是不会进步的的。中学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不光是素质教育,更是德育教育。书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学生练习书法将更加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生活。
一、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河北省乡村、城镇美术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重点对霸州、石家庄、廊坊、承德及张家口等地区的美术教师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学生和教师总人数、学校美术教学设备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状况等方面。
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135份,收回133份,回收率为98.5%。其中,乡村初中美术教师75位,城镇初中美术教师58位。通过统计收回的问卷可知,共计调查93所中学,其中,乡村中学62所,城镇中学31所。为了便于统计,在乡村中学和城镇中学中分别随机抽取30名进行统计。
二、探讨与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导致河北省城乡初中美术教育出现不均衡发展的因素较多,主要可从四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1.美术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具体说明和对比河北省城乡初中美术教育的师资水平,本文采集并整理了教师学历表(如表1和表2所示),通过分析和汇总,将河北省城乡初中美术教师的学历情况按照师范类、非师范类、专业及非专业的类别划分,并计算不同类别教师的比例。
根据调查、分析可知,河北省城乡初中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关。相对乡村,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快,人们的生活质量较高,更多年轻、专业水平较高的美术教师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收入,自然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城乡经济差距的日益扩大,这种美术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在逐步扩大。其二,社会对乡村和城镇的看法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社会对城镇的美术教育寄予更高期望,城镇学生家长的观念也相对先进,这无疑推动了城镇学生美术整体水平的提高。这样,城镇美术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会提高。所以,相对乡村,城镇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较高。
2.学校对美术学科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美术教育的发展是否均衡,学校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由于城乡经济条件和生活质量存在差异,所以城乡的美术学校对美术专业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城镇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城镇教育的发展,自然包括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于是,城镇美术学校对美术专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乡村的美术教育基础薄弱,其对美术专业的重视程度无法与城镇对美术专业的重视程度相提并论。从调查数据中可知,仅个别学校对美术教学给予重视,并较好地实施美术新课程标准,这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
3.美术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相对城镇的美术教学资源,乡村的美术教学资源比较匮乏,主要表现在是否有美术教室、是否有美术用具、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美术专业的师生是否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这四个层面。
教育经费投入不均直接影响城乡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分布情况。经问卷及访谈发现,城镇的美术学校有能力为教学需要添置美术教学所需的用具和设备,而乡村的美术学校因为经济条件所限,基本提供不了这些用具和设备。更为不利的是,乡村的部分美术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美术这一学科甚至形同虚设。针对这一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均衡分配城乡美术教学资源,重视乡村美术教育,以缩小城乡美术教育的差距。
4.地方部门对美术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同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多需要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的财政支持,因此,地方部门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尤为重要。从实际情况看,在城镇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较高,能够获得较多的教育经费(如图1所示);在乡村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高,未能获得足够的教育经费(如图2所示)。这无疑增加了乡村地方部门的管理压力。
三、调查结果
总体而言,导致河北省城乡初中美术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有两个。首先,从社会角度看,城乡获得的期望值不同。由于城镇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发展迅速,所以社会对城镇美术教育的期望值高于乡村,进而导致城乡美术教学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资源存在差异。值得一提的是,思想观念较先进的城镇地方部门重视美术教育的发展,能为美术教育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所以,城镇学校的美术教育比乡村学校的美术教育更具发展优势。其次,从家庭角度讲,城乡家庭不同的经济因素和文化背景使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存在差异。相对乡村而言,城镇的学生家长观念较为先进,经济条件较好,生活质量较高,因此在孩子的美术教育方面乐于投入,所以获得较高水平的美术教学资源,进而间接推动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最终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吸引专业水平较高的美术教师。
四、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