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美术学科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一定优势,应该重视
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快捷方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声像结合等特点,尤其在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够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信息,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创设的特定情景中认识美术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更使学生兴致盎然,学得轻松。所以,多媒体技术应引起我们美术教师的重视,提倡大家利用现有条件多做尝试和探讨。
二、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在肯定运用多媒体教学所发挥的作用之余,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美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滥用电教媒体,出现“走过场”“赶潮流”的形式化现象。美术学科是一门动手操作很强的学科,如体验性审美考察、表达内心情感的造型表现,对工具材料媒介的探究运用等都不是现代化技术能解决的,这些内容更多地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如果错误地认为新课程教学,就应该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甚至把是否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看做优质课的评价标准之一,这就使得许多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想方设法把多媒体技术“搬上场”,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呈现“多媒体”化,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进步,反而会限制和阻碍学生的发展。
2.多媒体教学过分强调教学程序的“预设”,而忽略了教学活动的“生成”,既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限制了教师的即兴发挥。在许多美术观摩课中,我们都会发现很多教师忙着把预设好的教学程序,通过课件一一演示给学生。学生在眼花缭乱的课件演示中根本来不及思考,只会跟随教师去看、去听,被教师“拖着走”,哪还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可言?不成了一种由人灌变成电灌或人机共灌的新的灌输式教学吗?
3.美术教学中的演示过分依赖电脑,限制了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而且导致师生感情淡漠。过于依赖课件使原本应有的师生互动、情感的交流变成了学生被动地接受电脑传递信息。任何一种现代化媒体都代替不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眼神、手势、动作、言语解说和示范中展现出来的专业基本功都深藏着人格的魅力和智慧。它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也有助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良好形象的树立和师生感情的建立。一个能在课堂中现场示范作画的美术教师所赢得的学生认同感和亲和力,远远超过依赖电脑的演示。
4.过分强调课件制作的外在美化,有可能喧宾夺主,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或转移。教育心理学认为: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对比差异和变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使启动程序的按钮美观,设计一个闪烁跳跃、色彩鲜艳的卡通式“小精灵”形象,结果学生对它非常感兴趣,都不约而同地议论起这“小精灵”来,而并非关注课件中播放的画面。另外,利用课件展示欣赏的图片时,背景色的选择尽可能单纯、明快些,以免分散学生对图片的注意力。
5.使用多媒体教学,偶发的技术故障,也将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课改实验教学观摩课中,由于教师操作失误或电脑系统本身的原因而引发的技术故障,使原本制作好的课件播放不出来,也是常见的现象。一旦出了问题,预设的图片放不出来,就会让教师一时不知所措,急得满头是汗,学生也骚动起来,这样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应立足实际,力求实效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一种辅助工具,为达成教学目标提供有效的帮助,这也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因此,在选择、运用和设计媒体时,都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目标,力求实效。
1.要求教师在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时,能明确各种媒体的局限性和使用范围,充分预计使用多媒体技术可能给课堂教学产生的效果,使多媒体技术能真正发挥其自身优势,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效果最优化”。
2.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已有的教学资源,不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能用范图、实物、模型演示就可以达到目的的,尽量不要用课件演示,没必要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课件的设计和美化上,毕竟教学课件不是课堂教学的装饰品。
3.要求教师从自己所具有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和所掌握操作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出发,按自己的意图制作课件,做到心中有数,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即使中途出现一些小问题,也能自己解决。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美术教学;认识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15-01
过去的教材依据专业美术基础的认识,曾长期将明暗调子素描写生的环境写生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又将图案作为工艺的基础和从专业美术教学中选择各方面的基础拼凑作为美术教学内容。但这些所谓的基础和学生差距太远,尤其调子素描和写生色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是学不会这些基础的,更何况大多数学生将来不从事美术专业工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应多注重启发式教学,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把美术和生活相连接。
根据新教材的改革我从三方面入手进行课堂实践,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在生活当中的存在。
一 从欣赏课到现实生活
新课程教材的第一页,都是展示的一幅绘画作品。首先在作品内容来看都能反应出与生活有直接联系,但美术作品是一种对生活的升华,而不是一种纯粹性的照搬,能帮助学生认清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密切之处,并摆正了美术创作者在学生中的地位,并不是单单从一个人的外表追求个性、异类或与现实生活的格格不入,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例如《捣练图》它描绘的是一个劳动场面,展示了唐朝时期,人们所使用的丝绸是怎样产生的,但绝对不是照搬而是重点突出人物的动态和神态以体现绘画的艺术效果,而从现实生活角度又有直接联系。所以说欣赏课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从外表也就是画的内容来看,学生可能一时无法入手,但可先让同学们了解这幅作品的时代背景,再让学生根据时代背景分析画面内容,从而以一种引导的方法,促使学生对画的内容产生兴趣然后根据课本讲解分析各形象所含的意义,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残酷。所以无论采用怎样的绘画手法,都要从生活内容出发去体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 绘画课的实际应用
在教材中《手绘线条图形的表达》是绘画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量各行各业的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图例展示,使学生明确学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同时丰富的图例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自然地建立了美术与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例如:《生物学家手绘的玉米生长过程图》、《军事侦察示意图》起到了欣赏作用,也充分表明了绘画课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再如《用手绘线条立体图形表达的广告》、《多用柜的设计》、《建筑设计构想图》等等,都是与现实生活是直接联系的,所以要不断的体现到实际运用当中。这说明绘画课在课程的安排上抛弃了以前绘画为基础的目的而把它引入到生活当中。
三 动手制作课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在日常生活当中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略显不足,而用制作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做完一件小制作以后的收获和喜悦。例如《生动地小泥人》这节课在材料上讲,泥是随处可见的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多或少的准备材料,但在性质上泥并不被一些同学所吸引,特别是女同学在课堂上兴趣并不高涨,但这一点要详细纠正,把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传授给他们,并通过民间的艺术作品入手,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可贵性,并让他们通过回忆童年的丰富生活来留住最后一次童年的回忆,来提起同学们的兴趣。例如还有《大家动手制条龙》这节课。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同学们也经常讨论龙的形象或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等等,对龙的知识了解不足所以更容易激发兴趣。以龙的起源也就是图腾崇拜来引导学生到生活当中,了解龙的躯体是怎么组成的,龙这一形象并不是单单为了美观,从另一方面讲是人的一种心理寄托,然后讲解龙的制作过程,也可再联想到生活当中的舞龙、赛龙舟、放龙形风筝等活动看自己制作的是否生动,从而达到引向生活的目的。
四 校内实践课为美术的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条件
《策划一次校园活动》一课的学习过程是把美术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到校园活动实践之中,把以往单纯学习技法的课程变成在实践中学、在活动中学的课程。把以往课业中单一的美术设计与技法,变成探索综合性知识和解决多项问题的方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多人合作。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以达到《美术课标准》中提出的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体和共同的原理。在本节课的安排上又给了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锻炼的机会。
新课改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喜爱的内容,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在学习方式上则以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为主,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提出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反馈信息等活动中,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模式。一方面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生活和美术是相连的,我们周边的环境与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给我们加快了生活的节奏,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丽的色彩。我相信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美术教育事业会不断发出奇光异彩。
中国解放后近50年的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的实施方法只有两种,一是作为课外指导的兴趣小组形式,另一种是作为副课位置的课堂教学。绝大部分的课堂教学只是把美术作为一种知识或者技能来实施教学。美术被定位为“术课”的现象由来已久,并被认为常规。在此教育背境下,目前对美术误识的不只是少数人,包括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学者与领导,也存在着对美术的误识。在西方,随着经济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发现艺术教育对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形象思维的发展、对人才培养中起到的作用与价值意义。在此认识层面上全面推进了新课程的改革建设。从新世纪初中国紧随推出美术新课程的改革方案,至今已近10年,然而,在课程改革的口号旗帜下,尚存在着很多人对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认识不够,或对美术学科的误识,把美术学科作为副科,把美术教育简单认识为美术知识的传授与美术技能的学习,这些都反映着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层面的问题。由这种误识首先带来美术的各种考试模式。从美术考级到美术联考,其采取的方式常常都只停留在美术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的测试,试卷仅呈现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对美术技能的掌握,而没有考察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视觉思维能力、想象与创造的能力,以及心理感受与情感表达的能力。这种考试制度与美术评价标准,必然带来学习方式的问题、学科认识的问题以及学习方向的偏离。
美术专业的学生由此认识为先行,对美术学科的认识问题也由此而来。对哲学理论学习研究的缺失、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忽视,注重技能学习,导致思想认识上的苍白肤浅,对专业学习方向目标的偏离与核心的缺失。这种误识的源头来自于制度决策者与各级美术教育机构的管理者。所以要改变现行的美术教学现状,首先是对管理者的“美术扫盲”。提升他们对美术的认识高度,促使他们对美术教师的培养方面、评价方面有新的认识,重新认识美术课程教学的意义,真正把美术课程从技能课的位置提升到事关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全面综合的素质培养、开启学生智慧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二,由考试制度带来的师资培养问题。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培养着一批又一批掌握着美术的各种技能,但缺乏对美术理论与美术实践深层次思考的毕业生,由这些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以他们的教学理念与专业认识在进行美术的基础教育,导致目前美术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形成一个教学思想相承继的脉络。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急需职能部门引起重视,出台相应的措施,一方面对美术的考试制度实施有效改革,另一方面对目前的美术教育师资进行再培训,以扭转这种发展势头,把美术教育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其三,各种儿童画的程式化教学,导致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抑制与缺失。绘画的程式化教学,先是从简笔画开始,简笔画在中国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广泛,也由来已久,英语课、物理课、数学课等课堂教学中,随处可在教室的黑板上或教师展示的纸片上见到,一个苹果的形象由两条曲线、一条短直线组成,一只杯子由两个椭圆与两条直线组成……简笔画以其用最简洁的方法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展示,成为很多教师教学的技能手段之一,一度成为教师技能评价的一项内容。然而,以简笔画进入美术课堂教学,由此带来的弊端非常严重。其弊端的根本点在于这是一种程式化的教学,它背离了美术学习的目的与意义。美国对于美术新课程的实施,源于对形象思维的培养发展对人全面素质形成的重要性的认识与重视。撇开美术教育对人的情感培养、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意义,撇开美术的审美教育,美术对于人的发展成长,对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程式化教育容易使儿童过早地形成简单的思维惯性模式,从而影响儿童的视觉发现能力、认知与探索的能力、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很多美术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从幼儿园开始,越往上的年段,学生绘画的内容与形式越多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或雷同。程式化教学不只是简笔画的形式显性出现,同时也以隐性的方式出现于各种儿童美术培训班与美术课堂教学中,比如所谓的素描教学、线描教学、儿童画创作教学、中国画教学等,往往教学的内容没有问题,但教学的方式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源于教师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上。把美术的技能教学定位在模式教学、程式教学,以熟练某种表现程式、反复的程式训练为学习方式与手段,忽略了去观察、发现的过程,忽略了程式发现的多种可能性,导致儿童画教学的简单化,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简笔画教学。儿童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被过早地教以各种绘画方法,这些方法因为有一定的操作程序,简单易教,也容易呈现被目前的评价体系所认可的教学成果。教师的认知问题、一部分家长的功利心态、目前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缺陷,导致这种在素质教育外衣蒙盖下的美术教育现状出现。儿童眼里的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童真之眼具有很多发现的可能,这种发现是各种创造的源泉。而人类的创造力是人类发展的源泉所在。对儿童观察力的抑制与扼杀,无疑是教学的最大失败。
关 键 词:中学生 美术 兴趣培养
兴趣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对某门课毫无兴趣,而强迫其学习的话,最后不但教学效果很差,而且会使学生更加厌烦这门课。所以,培养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当代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远不如小学生,尤其是接受普通美术教育的中学生,他们对待美术课并不是很热情,这也是许多学校搞不好美术教育的重要原因。
美术作为空间艺术,它主要是通过色彩和形体等视觉因素来传递给人,所以具有直观性,这比起数理化、语言文字等理性、抽象的学科更容易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并且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美术,小到日常用品,大到建筑,美术都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社会人不可能也不应该对美术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为什么许多中学生对美术提不起兴趣呢?我们又该怎样去改变这一状况,培养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
我们应该找出中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的原因,在这里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种:
1.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是最根本的原因,这主要表现在整个社会对美术及其教育的重视程度上。最近几年,尽管美术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中学美术教育在广大地区仍然处于一种副科之副科的地位,甚至是可有可无的状态,并未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普及。WwW.133229.CoM
美术应该是一种全民都应具备的素质,而不应只属于少数人。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美术教育的这种副科地位得不到改变的话,就永远无法受到真正的重视,从而实现全民性的美术教育普及。尽管美术教育有时以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出现,但是这与普通美术教育的全民性是不相符的,只能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受到美术教育。
美术作为非中考、高考科目,给非美术专业的中学生造成了“美术不重要”的思想,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他们又怎么会对美术这一副科提起兴趣呢?
这种社会原因是受经济影响的美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经济支持。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但比起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也同样反应在美术教育的发展上。美术同样会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美国每年为了棉布艺术性的设计花掉大量的美金,日本仅动漫艺术的市场就达到4万亿日元。可见美术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投资在美术教育上是绝对能够实现其价值的。而现实是作为所谓“素质教育”的美术学科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2.学校的原因
学校往往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个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主要是校方和教师。
对于校方来说,通常以“升学率”为重,美术课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退居二线了,所以美术课在课时安排、教学设施及工具、教师待遇等方面远不如其他学科。这些前提条件都没有搞好,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高质量美术教育。就算学生对美术很感兴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又怎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呢?
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及其授课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兴趣是极其重要的。有些教师的授课方式或内容极为枯燥,连成年人都无法忍受,更不用说青少年了,这无疑使本来就对美术提不起兴趣的学生更加厌烦,从而致使一节美术课变成学生“放松和娱乐”的时间,而不是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时间。
3.学生自身的原因
有些中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是受其自身能力的影响,他们往往是那些被称为在美术方面毫无“天赋”的学生。这也是由于多年来我国美术教育中注重技法培养所造成的后果。他们的努力总是在这种大环境中不被承认,收获很小,所以就形成了挫败心理,自然就不会有太大兴趣。其实,普通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它是对人的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将每个学生培养成美术专家。
另外,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从少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进入了抽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加上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也更多地停留在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再加上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并不明确,所以学习热情就不那么高,而学习困难则相应比较大,这些困难反过来又会降低学习兴趣,挫败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二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各种困难而放弃或忽略对青少年美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美术是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因此应当及早地,至少在少年时期就开始加以培养,而不是当作一种可以随意处置的游戏一般的东西来对待。所以对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首先要将美术教育重视起来,在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上都要做到位。
1.课时安排
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美术方面的知识,但是美术课在普通中学的地位处于严重失调的状态。美术课程在中学的安排一般是一周一节,这已经很少了,而有些学校的美术课根本就是形同虚设,只作为其他科目的补习课出现。这就要求课时量的增加,而不应作为可有可无的科目给其他课让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系统地、全面地学习美术,这也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美术兴趣的培养。
2.教学设施及工具
除了课程安排,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应提高,让学生在美术课上摆脱枯燥的学习环境。学校应配备专门的美术教室,教室里的布置应活泼自由,符合美术课的学习特点。
教具的运用也是必要的,一块黑板、几支粉笔,是无法使美术的特点得以发挥的。应适当引入高科技,美术主要靠视觉传达给人,所以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如美术欣赏课,可运用幻灯片或放映美术记录短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要忘记精彩的讲解。
3.室外美术课
美术课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认识和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美术形式。这在一些比较落后的乡村学校更为适用,这些学校的教学设施及工具比不上发达地区的学校,所以应更充分地运用校外的美术资源。比如,在当地自然风光较优美的地方进行户外写生,或者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民间美术等等。
在欣赏课上,如果有条件应带学生去博物馆或参观艺术展览。在引导学生走进文化遗产和美术作品时,不要将我们固有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意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讨论,避免积极性地压制,这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4.教师的重要作用
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起着直接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主要靠教师的授课来学习美术,这是一个关键因素。下面是笔者关于教师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建议:
首先,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美术课根据其自身特点来说,本来就是一个自由度较广的学科,它没有过于严格的评判标准和范围准则,这也给了美术教师个人以更多的发挥空间。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放宽评价的标准,从各个方面入手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其次,技法在普通美术教育中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美术教育认识到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及运用美术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还可以促进其发展,这可以从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中得以体现。还有就是通过美术活动抒发自己的情感,陶冶情操,使学生成为品格高尚、全面发展的人。
再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偏爱和弱点。美术是强调个性化原则的,它不像科学那样追求绝对性和一元性。对于进行普通美术教育的中学生来说,应尊重和提倡他们在美术课上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差异,同时也不能强迫他们学习美术的某一种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允许他们的兴趣转移,广泛地涉猎各美术领域。
最后,美术作为一门用途非常广泛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或多或少地有一定联系,并且美术自身的弹性很强,教师可以尝试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学习美术知识。从多个面学习美术,使美术变得更立体,使学生真正摆脱“美术无用”的错误思想,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但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其他学科只是起辅助作用,要以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主,不要喧宾夺主,这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兴趣
美术作为空间艺术,它主要是通过色彩和形体等视觉因素来传递给人,所以具有直观性,这比起数理化、语言文字等理性、抽象的学科更容易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可是为什么许多中学生对美术提不起兴趣呢?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培养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影响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因素
1.社会、家庭、学校原因。最近几年,尽管美术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中学美术教育在广大地区仍然处于一种副科地位。学校往往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个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主要是校方和教师。对于校方来说,通常以“升学率”为重,美术课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退居二线了,所以美术课在课时安排、教学设施及工具、教师待遇等方面远不如其他学科。这些前提条件都没有搞好,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高质量美术教育。就算学生对美术很感兴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又怎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呢?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及其授课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兴趣是极其重要的。有些教师的授课方式或内容极为枯燥,连成年人都无法忍受,更不用说青少年了,这无疑使本来就对美术提不起兴趣的学生更加厌烦,从而致使一节美术课变成学生“放松和娱乐”的时间,而不是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时间。
2.学生自身的原因。有些中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是受其自身能力的影响,他们往往是那些被称为在美术方面毫无“天赋”的学生。这也是由于多年来我国美术教育中注重技法培养所造成的后果。他们的努力总是在这种大环境中不被承认,收获很小,所以就形成了挫败心理,自然就不会有太大兴趣。其实,普通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它是对人的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将每个学生培养成美术专家。另外,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从少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进入了抽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加上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也更多地停留在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再加上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并不明确,所以学习热情就不那么高,而学习困难则相应比较大,这些困难反过来又会降低学习兴趣,挫败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美术兴趣
1.挖掘现代教学设备教学设施及工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片、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
2.室外美术课。美术课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认识和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美术形式。在欣赏课上,如果有条件应带学生去博物馆或参观艺术展览。在引导学生走进文化遗产和美术作品时,不要将我们固有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意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讨论,避免积极性地压制,这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3.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起着直接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主要靠教师的授课来学习美术,这是一个关键因素。下面是笔者关于教师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建议:教师要知识广博,有精湛的技艺。现在的我们对过去知识的掌握没什么问题,但对现在新鲜事物的了解不够精湛,如:现代的信息流速太快,学生喜欢这样的艺术信息我们要是不知道真的很难堪,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渴望去加强我们自身的修养,无论是思想上还是业务水平上,都要不断的进步,我们必须跟上学生的思想。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喜欢上美术课。另外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美术课根据其自身特点来说,本来就是一个自由度较广的学科,它没有过于严格的评判标准和范围准则,这也给了美术教师个人以更多的发挥空间。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放宽评价的标准,从各个方面入手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美术作为一门用途非常广泛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或多或少地有一定联系,并且美术自身的弹性很强,教师可以尝试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学习美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上好美术课,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能将这一点做好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广大美术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思维也应该不断地更新、进步,对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这不仅是学校和教师单方面的事情,还需要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协调努力,来转变某些人对美术的偏见。
参考文献:
[1]王义常,田保军,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200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