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解最新的合约制度和内容撰写这份研究报告,部分内容可能与最终的合约内容有细节性差别。该报告描述了动力煤品种的基本面、合约构成,并对即将上市的动力煤期货开盘价格走势进行一个预测的分析,有助于投资者熟悉该现货品种为相关工作提供便利。
关键词:动力煤 期货 价格
一、动力煤品种概况
(一)动力煤品种介绍
动力用煤是指用于直接燃烧产生动力和热能的燃料煤,包括电厂锅炉、工业锅炉等所用的煤炭。从广义上来讲,凡是以发电、机车推进、建材用煤、锅炉燃烧等为目的,产生动力而使用的煤炭都属于动力用煤,简称动力煤。
动力用煤就类别来说,主要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贫煤、气煤以及少量的无烟煤。中国煤炭资源种类丰富,但优质焦煤及无烟煤相对稀缺。已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3.73%、无烟煤占7.92%、褐煤占6.81%、未分类煤种占11.90%。烟煤中,不粘煤占25.53%,长焰煤占21.59%;焦煤、肥煤、气煤、瘦煤等炼焦煤种合计占20.43%,其中,焦煤、肥煤等优质炼焦煤合计占7.97%。
(二)动力煤质量标准、及分布
标准品:基低位发热量Qnet,ar:5500 Kcal/kg;全硫分St,ad:不高于1%;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不低于23%并且不高于35%;全水分Mt:不高于13%;灰熔点ST:不低于1250℃
在全国各省市当中,山西、内蒙、河南、陕西动力煤产量位居各省区前四位。在我国煤炭企业中,神华、同煤和兖矿动力煤产量位居煤炭企业前三位。我国动力煤生产能力超过 1000 万吨/年的矿区有神东、大同、兖州、阳泉、晋城、平朔、霍林河、准格尔、铁法、潞安、义马等矿区。总体上来看,中国动力煤资源储量丰富。
(三)动力煤消费
中国动力煤消费集中在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和其他行业。近年来,电力行业用煤是动力煤消费中最主要的部分,冶金行业用煤量逐年上升,化工和建材行业动力煤需求量保持平稳。2011年,中国电力行业动力煤需求量为18.69亿吨,占动力煤总消费量的67.91%;建材行业动力煤消费量占动力煤总消费量的19.66%,为5.41亿吨;冶金行业动力煤消费量占动力煤总消费量的3.71%;化工行业动力煤消费量占动力煤总消费量的2.18%;其他行业动力煤消费量占动力煤总消费量的6.54%。
电力行业是中国动力煤消费的第一大户,目前中国电煤需求量占到了动力煤总需求量的60%以上,未来电煤需求的增加是动力煤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从电力行业耗煤量来看,呈不断上升态势。2005年中国电力行业耗煤量为11.68亿吨, 2011年耗煤量增加到18.69亿吨。以2011年电煤消费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排名前十的省区分别是江苏、山东、广东、内蒙古、河南、浙江、山西、河北、安徽和福建,累计消费电煤11.96亿吨,约占全国电煤消费总量的64%。
二、中国动力煤进出口分析
(一)动力煤进口分析
从中国动力煤进口总量来看,进口量一直不大,但总体呈增加趋势。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放缓,国内煤炭需求增幅不大,受此影响,中国动力煤进口量增幅趋缓,达到1459万吨,增幅为9.21%。2010年动力煤进口延续了之前的强劲上涨势头,增幅达到了34.29%。到了2011年,“十一五”计划结束,中国开始为“十二五”计划做准备。高污染和高耗能行业将被逐渐淘汰,因此,虽然动力煤进口增速有所下滑,依然达到了5478万吨,而中国动力煤的贸易逆差为4808万吨。
中国经济的快速企稳回升和国内煤价的高位维稳诱使印尼、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等国的煤炭贸易商纷纷将出口目标瞄准中国。2011年中国动力煤总进口量为5478.3万吨,其中从印尼进口动力煤2075.8万吨,占动力煤总进口量的37.9%;从澳大利亚进口动力煤1789.5万吨,占32.7%;其他依次是南非和俄罗斯。值得一提的是,印尼的煤炭出口在过去几年内迅速增长,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煤出口国,也是对我国的第一出口大国。
(二)动力煤出口分析
2004年以来,中国动力煤出口总量来看,动力煤出口量呈减少趋势。2011年的分月出口量尤其偏少,使得2011年的动力煤全年出口量达多年来的低点。中国动力煤主要出口国家(地区)是日本、韩国、台湾等。主要是由于韩国、日本是典型的自然资源较为缺乏的国家,其动力煤需求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此外,中国台湾地区煤炭资源也很缺乏,其动力煤主要依靠中国大陆供给。2011年中国动力煤总出口量为670万吨,其中出口日本的动力煤量为299万吨,占总出口量的44%;出口韩国动力煤量为204万吨,占总出口量的30%;出口台湾的动力煤量为167万吨,占总出口量的25%。
三、动力煤期货合约设计方案
(一)动力煤期货合约设计原则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益于完善煤炭市场体系
郑商所以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为重要原则,设计了动力煤期货合约及制度规则,致力于推动完善煤炭市场体系,理顺动力煤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在动力煤期货合约和制度规则设计中充分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有利于建立健全煤炭交易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2、贴近现货市场实际,方便相关主体参与
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前提是期货合约、规则设计贴近现货市场实际,既能为企业提供规避风险的平台又不额外增加企业成本。为此,郑商所系统调研了煤炭主产区和华东、华南和华北等主销区,考察了北方四大海港、内河港口以及华南等进口港口,走访了多家生产、消费企业,认真研究了动力煤的市场特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体现动力煤品种特性的合约及规则,并经过多方论证和完善,最大限度方便相关主体参与。
3、遵循期货市场规律,兼顾市场流动性与风险
控制动力煤期货合约设计在贴近现货市场的同时,还需要遵循期货市场的规律,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兼顾市场流动性与风险控制,为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提供保障。郑商所在动力煤期货合约设计过程中,在交易单位、最小变动价位、交割方式、升贴水设置等方面,充分考虑了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交易习惯及规律等因素,既有利于保证必要的流动性,为有效发挥市场功能奠定基础,又能够与现货市场实际情况相符,促进期货交易稳健运行。
(二)动力煤期货合约草案
四、动力煤期货价格影响因素和走势分析预判
(一)价格影响因素
1、产能过剩和需求低迷
2012年底城镇化概念的提出,使得下游钢厂需求回升,带来2013年1、2月份煤炭行业经营有所好转,而3月份楼市新国五条的出台,导致煤炭价格再次下滑。国内煤炭定价权主要由大型钢厂掌握,随着房地产等调控政策的叠加,国内煤焦产业链景气度下滑,动力煤这种严重依赖下游钢厂的产品,在钢厂高库存、自身效益也岌岌可危的当下,不得不一再自降身价,可还是乏人问津。考虑到2013-2015年是煤炭产能的再次集中释放,预计未来平均每年将有4-5亿吨产能释放,而每年消费增量只有2-3亿吨左右,动力煤行业供过于求形势已经很明朗了。
2、环保政策
去年年底以来,雾霾问题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的环保对策也已经相继出台,2013年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已经确定远大于去年,并将导致动力煤需求增速受到影响。
政府提出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要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10年的8.6%提升至11.4%,煤炭消费比重则由目前的70%降低至65%左右。面对不断加大的碳排放压力和日渐凸显的能源安全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越来越意识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必要性,同时更加重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未来几年,煤炭需求量或将进入低速增长时期。
3、运输成本
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铁路系统实现政企分开。铁路系统政企分开最直接的影响是可能导致煤炭铁路运费增加。我国动力煤运输对铁路的依赖性较大,煤炭铁路运输相比公路运输优势巨大,运量大、速度快、价格低,例如从大同至秦皇岛煤炭火车运费仅为86.3元/吨,而公路运输价格超过240元/吨。因此,铁路运费上涨对动力煤的影响较大。
铁路总公司现在有超过2.6万亿的巨额债务在身,铁路电、水、人力等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在市场规律的调节下,铁路的货运收费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涨价不可避免,同时也或引起与铁路相关服务的“水涨船高”。 铁路是垄断行业,即使取消了铁道部,但是铁路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引入竞争机制。
因此,铁路运输公司化改革,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铁路运输成本。这将进一步压缩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煤炭行业的经营难度,在国内产能过剩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可能成为将煤企经营和煤价推向长期低迷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4、进出口因素
中国是全球煤价最高、消费量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国内煤价明显高于国际煤价,如果继续竞争不足、运输物流交易成本偏高的话,进口煤数量将可能继续大幅度增加。我国今年煤炭进口量有望突破3.5亿吨,比去年增加20%左右。进口煤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国内动力煤价格进一步下跌。
5、火电企业需求下降
火电企业的成本有60%~70%是动力煤的采购。煤炭价格变动5%,对于主流的火电企业有通常5%~35%的利润影响度,相当可观,而今年2个多月以来动力煤的价格下跌已经超过2%。去年跌破5%不是预料之外的事情。另外,根据上证研究的了解,部分火电企业虽然有长期协议价格,但其保底的采购量并不太高。比如历史上,华能的合同购煤量一般只有30%。因此,对于火电企业而言,年内煤炭采购的价格预期不断下降,将是未来可以预期的。
虽然,在环保的压力下,火电企业的下游需求,尤其是重工业的总体需求有可能降低。但在不同的地域内,这种需求下降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而且,非常明显的是,火电需求的冲击要明显小于动力煤需求的下降。
(二)动力煤期货价格走势预判
综上研究所述,我们预计,今年年内动力煤期货上市的话,其开盘后价格下降趋势将更为明显,且其跌势有可能明显的超预期。投资者可以在上市首日,卖空动力煤,实现预期收益。
参考文献:
[1]渤海商品交易所——动力煤产品手册
[2]煤炭网,煤炭信息研究中心——关于当前未来中国煤炭市场走势预测报告
[3]李其保,李佳.动力煤期货合约及设计说明——长江期货行业研究报告
[4]神火集团董事长李崇:动力煤期货推出恰逢其时,中国证券报
关键词:人机工程;信息技术;安全监察;煤矿安全管理
1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分析
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根本是煤炭。在我国一次消费结构和能源生产中煤炭一直占有70%的比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我国最为主要的能源。因此,务必保证煤炭工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根据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可知我国煤矿在地下进行作业的约占95%,其煤层赋存情况变化无常,冲击地压与顶板、瓦斯和煤突出、煤尘瓦斯爆炸等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由于开采强度和深度逐渐加大,造成开采条件日益繁琐,重大动力灾害呈现增加的趋势。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点:(1)煤矿自然灾害较多,条件较差,国内大部分煤矿的地质情况复杂,造成灾害较多,易出现重大事故,进而在生产中带来不便。(2)煤矿数量较多,小、中、大并存,且差别较大,每个煤矿的生产水平都比较分散。(3)其机械化水平较低,没有足够的安全技术装备。(4)员工的组成框架较为复杂,其整体水平较低,不易管理。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导致我国煤矿安全情况较差的因素,不仅由于我国科技水平低、装备不优、自然灾害严重、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还因为其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2.1当前煤矿安全监察方式、监察体系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监管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的部门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及其所属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煤矿安监局,各级部门的人员组织由中央垂直进行管理。煤矿安全监管由所在省政府(直辖市、自治区)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共同领导、并以国家煤矿安监局为主的管理机制,对我国自上而下的煤矿安全监察有所加强。该系统组织与其他国家成熟的体系大致相当,同时为煤矿安全监察事业进入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条件的作用下,国内的煤矿安全生产情况发生较大程度的改观。然而当前的监督及监察方式仍然有许多不足。
2.2煤矿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在国内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集体、个体煤矿几乎维持在时期生产队的水平,大型国有煤矿大多数继承20世纪80年代的总承包制度,也就是说大多数煤矿的选择是层层承包。随着经济的逐渐衰退,受此影响国内煤矿企业很难超过美国的管理水平。
2.3煤矿生产过程忽视人的因素,增加了煤矿事故的发生概率
80%以上的煤炭方面事故通常因为职工违章和现场管理不善导致的。在现阶段的煤矿生产时,员工的综合水平较低,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系统的培训。同时国有煤矿的工作人员每天上班时间保持在10-14小时之间,其它煤矿的员工上班时间可能会更长。长期进行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其员工的风险意识必然减弱,进而增大了误操作的机率和事故的发生概率。
3完成煤矿安全生产的几个重点措施分析
根据对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以及面临问题的研究,得知实行下述三点研究内容势在必得:强化将人机工程学方法(人因工程)运用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创建人员管理、煤矿生产过程的信息监控平台,对现阶段的事故报告机制进行改良;强化对工作面数据、危险源的远程动态监控。
3.1运用信息技术,对危险源进行实时、远程预测及监测
在开采煤矿的现场,通过传感技术实时采集危险源以及各类生产的动态数据,进而远程监控各个煤炭企业的危险源,同时对其进行自动预警,因此对危险源的人工监管形式进行转化。另外,有效的连接管理信息系统和各安全监测信息系统,提高对网络的进一步管理,处理及监控网络上的各种设备,进而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打造一个全面性的信息网络平台。
3.2创建煤矿人员管理、生产过程的信息监控平台
煤矿生产中,其监控方式主要有井上监控及井下监控。井上监控指的是以虹膜技术为基础的煤矿作业人员安全监测管理信息体系,并以此创建煤矿人井员工检测生物辨识技术体系,创建该体系其目的是可以辨识人井员工上下井,同时还能无隐瞒无漏报煤矿事故,进而对其执行力度有促进作用,规范其行为。井下监控是以射频识别技术(RFID)为基础的煤矿安全职能监控体系,达到下述几点效果:保障员工工作,搜寻救护;井下设备及人员的查询;对井下有害气体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等。
3.3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方法及原理,强化对人的管理
井下监控是以射频识别技术(RFID)为基础的煤矿安全职能监控体系,达到下述几点效果:保障员工工作,搜寻救护;井下设备及人员的查询;对井下有害气体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等。
3.4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方法及原理,强化对人的管理
将人机工程学方法和原理运用到安全生产过程中体现在以下几点:(1)对其一线员工的最低薪酬、最长工作时间、安全观念以及基本技能等进行重点监督审核,创建煤炭行业各类员工的用人机制;(2)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达到环境、机器及人协调发展的效果;(3)执行我国煤矿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论证,进而改善企业的整体管理尤其安全管理的水平;(4)强化对人的因素的专项管理研究,主要从员工的失误机理、各种心理、生理素质以及相关策略等方面着手。
4结束语
煤矿安全问题管理分析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保证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完成,是一项系统又繁琐的工程。强化煤矿安全监察系统,对惯用的煤矿生产监察方式进行转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突出人机工程在煤矿产生中的运用,执行安全全员管理制度,积极改善员工的安全素质,进而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
作者:林峰 单位: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吴晓煌,付建华,梁嘉砚等著.煤矿安全管理与监察工作指导[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1-30.
[2]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R].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煤矿领域研究报告),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