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课外阅读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乡镇小学低段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他们将来走出校门,涉足的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社会”,这就需要他们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态势有很强的应变本领,要有从浩繁的信息里准确快速获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并立即进行处理、应用或储藏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也是帮助学生将来应对社会变化的需要,这是其一。

其二,读书是最美好的事情,阅读的声音是最美妙的音乐。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只有人通过阅读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同时,阅读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其三,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甚至让人惊讶。电脑游戏、电视节目、各种各样的玩具充斥着孩子们的世界,使得怕读书、怕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多。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的有关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他们阅读能力已势在必行。

我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固定亲子阅读时间,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采取有效措施让孩子成为流畅阅读者、自觉阅读者,能开启学生课外阅读闸门。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就能让从不读书的孩子爱上读书,读很多的书。

一、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在孩子0―8岁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他在未来的终身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水平。0―8岁,这个年龄段是孩子学前和刚入学的时间段。也就是说,把握孩子小学低段的课外阅读兴趣激发黄金期是我们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重点。

1.调动家长资源,夯实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基础。

一年级孩子还很小,他们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因此我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和平时交流的机会,设计家长导报、倡议书,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非常重要这种理念,逐步让家长认识到以下几点。

(1)想让孩子热爱读书,家长首先要成为一个热爱书籍的人。孩子看到父母每天在看书,耳濡目染,会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2)想让孩子持续读书,家长要学会正确选购书籍,要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阅读能力购买书籍,循序渐进,先购薄的、琅琅上口的儿歌,然后购带拼音的短小读物,再购没有注音的图书,等等。

(3)想让孩子更有效地读书,要有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提一些问题,引导孩子思考、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还可以与孩子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坚持这样进行亲子阅读的家庭,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变得更加浓厚。

2.从听读开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得到家长的支持后,我接下来采取听录音读、听老师读和听家长读等不同形式,有效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实践证明,让学生模仿录音里是怎样阅读的,教师是怎样阅读的,爸爸妈妈又是怎样阅读的,学生便会产生对阅读的一种向往,觉得能够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从而爱上阅读。

二、采取有效措施,开启学生课外阅读闸门

为了开启学生课外阅读的闸门,使他们成为流畅的阅读者和自觉阅读者,我们可采用以下措施。

1.层层递进,使学生成为流畅阅读者。

拼音教学阶段,让孩子阅读和拼音教学相关的纯拼音儿歌,或者带有汉字的拼音儿歌。如:教完u,可以读读:“小兔去看小鹿,小鹿探望小兔。小兔走小路,小鹿走大路。小兔走了冤枉路,小鹿时间白耽误。”从拼音练习到词语练习,再到句子练习,逐步加深。

识字教学阶段,学生已经学完拼音,可以开始阅读带有拼音的选学读本。刚开始,学生要拼一个,再读一个,大人听来,可能觉得这根本不是读书,许多家长为此发出质疑:这样能读得懂吗?这个阶段,我们不需要孩子读得懂,只需要孩子能够独立地把一首首儿歌读下来。这是最困难的阶段,因为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还读不懂故事的内容,他们读的是一个个字,一个个拼音,很多孩子会因此放弃,这时家长要陪伴在孩子的身边,给予恰当鼓励,并选择图片多、文字少的读本,让孩子很轻松就读完一本书,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滋味。经过几个星期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孩子能够一个词一个词地进行阅读了,能力强的孩子能够一句一句地读下来,已经能听得出一个故事的大概内容。这个阶段我们不要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纠正他的发音,打断他的思路,以免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学生初步的阅读兴趣消除掉。

从一个字一个字任意地读,到有目的性地、带有任务地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一个过程最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以便逐渐开启学生阅读的闸门,使他们成为流畅阅读者。

2.措施跟进,使学生成为自觉阅读者。

(1)营造氛围,飘出浓浓书香。小学生受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要在教室布置、氛围创设上动动脑筋。我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一方墙,营造立体的亲切、自然、活泼、浓郁的读书氛围。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宣传条幅、挂图,宣传语言精选中外名人名著中学生喜欢的励志性语句。教室的墙栏张贴学生自己绘制的读书报,黑板报设读书专栏。教室的外墙上还贴上小学生必读的古诗,学生喜欢阅读的报纸,使学生一走进教室,触目所及是“读书”,内心所想是“读书”,潜移默化地享受读书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和家长购好书,并鼓励学生将书籍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教师要制定图书管理的相关制度,选出图书管理员,对他们进行图书分类整理、统计编册的培训。这样,每当下课时间,我们就能看到班里的孩子高兴地围在一起,认真地阅读课外书。

(2)卡卡相扣,鼓励阅读。如果没有长期的有效的措施,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很容易丧失。我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阅读实际,设计了阅读时间统计卡、阅读能力训练卡、阅读总量统计卡、阅读能力荣誉榜、读书三士光荣榜等多种阅读卡。

如,阅读时间统计卡。

这张卡供家长使用。在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所提高之后,我请家长配合记录,共有七行,一个星期统计一次。

又如,阅读总量统计卡。

这张卡供教师使用,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家长签字后,教师就会盖一个红色奖章,贴一张可爱的笑脸贴片,给一张彩色的卡纸,发一枚奖章,并且在卡上记录下来,这会令学生欢欣鼓舞。孩子读书进步了,给一抹欣赏的眼神,送一声赞赏的呼唤,给家长发一封贺信、一张喜报,在班上给一句真诚的赞扬,会使孩子乐此不疲。

再如,阅读能手荣誉榜。

这张卡会张贴在家校联系栏里边,让孩子享受成功,巩固兴趣。每周评出周冠军,张贴在联系栏里边,获得喜报一张;月冠军,喜报一张,赠书一本;年度冠军,奖状一张,赠书一套。

3.开展活动,提升阅读激情。

开展与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学生阅读的激情。

(1)上好阅读欣赏课。我在班队课内容的安排上向课外阅读倾斜,每一学期都要开设几节阅读欣赏课。课前我都做了精心的准备。我选择符合儿童阅读心理,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启智增知的名家名著作为学生阅读欣赏课的教材。我有时放录音,配乐赏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有时运用课件,声像结合,激起学生欣赏的热情;有时与学生一起阅读,与学生一起为主人公的命运欣喜、感叹,与学生一起为精彩的篇章而啧啧赞叹。

(2)进行阅读评比。我们每月要进行一次阅读汇报和阅读评星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综合考察。我们曾先后开展了读后感评比、我和书的故事评比、摘录本评比,以及《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阅读过关评比,等等。这些生动活泼的阅读评比活动,让孩子们在人前读书,享受阅读的成功乐趣。每次评比和过关,我都会给学生发放喜报。

(3)推荐好书。向学生推荐各种好书,悄然点燃阅读之火。读物中生动曲折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故事、悲欢离合的情感……都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最初是教师向孩子们推荐书籍。一年级的时候,我向学生推荐了各种各样的绘本。从二年级开始,我更多推荐文本内容延伸的读本。到了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增强,我引导学生关注书上出现的作者,向他们推荐作家的其他作品。有时,我们还会向学生推荐国际获奖作品、经典名著。

在学生的阅读量逐渐增大后,慢慢让学生也参与好书的推荐。学生推荐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把自己看过的好书带到教室的图书角,与同学分享;第二种是学生制作好推荐卡,登台向大家介绍自己所读课外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通过介绍,大家知道了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的名字,简要内容,并且交流了读书经验,锻炼了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我还进行了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4.持之以恒,让从不读书的孩子爱上读书。

无论我们的措施多么到位,班级里总会有一部分的孩子不喜欢读书。这些孩子有这样的共性:首先,他们回到家没有阅读的氛围;其次,他们的家长基本不大关注孩子;最后,他们在阅读上存在一定的障碍。针对他们的这些情况,我给了他们特别的优待。首先,减少作业,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其次,赠书,在书的扉页写上“读书会让你变得聪明”这句话,同时与他们达成秘密协议,他们读完一本书我给两枚奖章;最后,抽时间与他们一起读书。一个星期一次,每次半个小时,和这几个孩子读读书,营造阅读的氛围,不断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不断诱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三年来,孩子们在慢慢成长。从我向他们推荐书,到他们给我推荐书,从下课忙着到走廊追逐打闹,到现在能三三两两一起阅读或者讨论。每当我看着这一张张因为阅读而充盈了知识光芒的笑脸,都会感到无比欣慰。

三、抽丝剥茧,提升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

如果不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引导,而只是让他们顺其本性,就不能指望他们有什么高质量的阅读未来。他们虽阅读着,但只是一种浅阅读。书合上之后,就像火熄灭掉一般,什么也没有了。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这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与学生一起抽丝剥茧,共读一本书,提升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过“校训通”告知家长,新一轮的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活动开始了。如,本次要阅读的的书籍是《夏洛的网》,[美]E・B.怀特著,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其次,在阅读发起课上告诉学生,我们要一起读一本有趣的书《夏洛的网》。接着,进行亲子共读或师生共读,填写阅读的有关内容,当再次阅读时,要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经历这几个步骤之后,教师、家长、学生已经对这本书留下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继而要做的就是通过导读材料,让学生从故事的情节入手,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最后,在阅读汇报课中相互交流,提炼出整本书的精髓。

古人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人生是从读书开始起步的,读书是灵魂的壮游,是精神的探险,是人本能的需求。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运用以上三种策略,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内在潜能,能让孩子每天涵泳在书海之中,厚积薄发,积水成渊,长大后便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参考文献:

[1]许静靓.教孩子早读书.妈妈信箱,2006,(6).

[2]袁源.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小学语文教学网.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41-01

通过比较译林版英语教材,教师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阅读教材绝大多数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如从五年级开始,在语篇板块出现引言部分,简单地介绍故事背景,但篇幅不是很长。基于这样的学习背景,学生所选择的英语课外书籍也与教材内容相近,以绘本为主,图片大且内容简单,文字较少。但到了初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教材或课外阅读材料,大多由一个或多个语篇构成,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从质到量的飞跃。就目前中小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的状态而言,他们阅读的数量不足,阅读的理解力不够,中学与小学出现明显的断裂,两者之间缺乏沟通与衔接,从而导致学生进入中学之后英语学习不适感增强,两极分化现象更加明显。同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完成对话形式的阅读比较得心应手,但对于补全短文或是纯文本阅读就感到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是学生无法读透文章,无法真正理解阅读的内容。因此,做好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衔接是小学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目标,由浅入深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小学阶段阅读所达到的目标是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而中学一年级学生所要达到的阅读目标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的书面材料。”对比这两个目标,发现有无图片的帮助是要点。因此,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尝试引导学生扔掉图片这个“拐杖”,逐步走进纯文本的阅读。

例如,在教学课外阅读《on the farm》时,虽然教师面对的是中年级学生,但在巩固环节中并没有像平时一样让学生进行对话,而是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因为是刚起步,所以教师给出了句型的框架,要求学生填词。如下:There is my ___. He has a ___. On the ___, there are a lot of ___. There are some ___.There is a ___ and a ___.这个环节的设置是引导学生转换文本形式,从对话过渡到简短文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理解程度,循序渐进地增加内容,更改教学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抛开图片,从思维深处接受、理解文本,才能有效实现阅读目标的衔接。

二、搭建平台,由表及里

就当下的英语教学而言,中小学之间是相互独立、缺乏联系的,两者之间没有交流的平台。因此,为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衔接搭建交流的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策略,只有这样,中小学英语交流的衔接才能更有效、更真实。如教师为中小学生搭建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可以开展同课题的联合课堂,共同举办英语口语比赛和英语剧本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小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且不可分割的,明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是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基础,中学英语课外阅读是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延伸。

三、因势利导,从量到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小学课外阅读的衔接,笔者尝试“渐变”的策略。一是阅读材料的渐变。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较少,加上他们本身的认知局限,在教学课外阅读时,笔者较多的是选择对话类的材料并配有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笔者则侧重选择一些知识性较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文章。因为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文本大多以语篇为基础,所以教师要引导高年级的学生抛开对话,阅读简单的语篇,让他们逐步学会从阅读材料中提取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学方法的渐变。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阅读时会存在一些阅读障碍,如喜欢逐个单词的读、单词不连句等,严重影响了阅读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加以引导与纠正。例如,在教学课外阅读《The tiger and the monkey》时,笔者先要求他们借助图片读懂故事,然后进行复述并表演,最后向他们推荐与此文相关的读物与练习,进一步充实本主题的内容。练习中要求学生把故事中的对话变成文本,让他们对故事中的人物发表评论,从而实现学生课外阅读从量到质的转变,实现中小学课外阅读之间的无痕过渡。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图书资源;阅读活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正如人们所见,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构建图书馆或者举办有关阅读的活动,这也表明人们认识到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这一切似乎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实行。农村学校在开展课外阅读的方面面临着更多也更困难的问题,接下来就我们农村学校开展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有关策略进行探究。

一、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的问题

(一)资源的缺乏

资源的缺乏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学校图书资源缺乏,近几年来,我们蕉岭县通过“创建教育强县”“教育均衡化发展”“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学校图书资源已经得到了改善。但是我相信仍然会有一些地方经济贫乏,导致了当地学校教学资源的缺乏;学校教学资源缺乏,就不能满足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条件。另一个方面则是家庭图书资源的缺乏,毫无疑问,这也是和经济条件有关系的。因此,对于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家庭和所在地方的经济条件是重要影响因素。

(二)时间的缺乏

现在农村的大部分家庭都实现了电器化,父母都出外打工,因此,许多学生一放学回家,首要的任务就是找同学玩,把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更别说课外阅读了。就算是在条件比较艰苦的家庭,在许多农村学生的眼中,用在课外阅读的时间还不如下地干活来“体恤”父母,所以即便有时间,许多学生也不会将其用来进行课外阅读。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学生即便有能力去购买图书,也不进行课外阅读。

(三)家庭理念的缺乏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农村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学生的父母为了养活一家人外出打工,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学生大多数时间只能和爷爷奶奶相处。从事实来说,现在的老年人因为以前的政治原因或者家庭原因,受教育程度较低,不能给学生提供好的阅读环境。提到课外阅读,家长就只能想到奥数,借助英语、学习工具书或者十分常见的各种优秀作文合集。但是,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的课外阅读知识非常广泛,古今中外的名著、小说,当代文学家的散文等,都是学生可以涉猎的书籍。

二、推进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措施

(一)利用好图书资源

现在很多的学校都已经有完善的图书资源设施设备,如学校图书室、电子图书阅览室等,条件不好的学校也可以构建班级图书角,甚至是让学生实现家庭图书资源共享,是同学之间相互借阅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时间去读书。

(二)端正学生的态度

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教师都应该端正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态度,不能让他们认为课外阅读是一件浪费时间或者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要让他们认知到课外阅读能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课内外的知识,能提升他们的气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高尔基的《童年》,在对类似课文进行学习时,阅读过《童年》这本书的学生能从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体会,学到更深刻的知识,进而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布置相应需要阅读的书籍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写出读后感并组织分享活动。同时,《绿山墙的安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爱的教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也是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的课外书籍。

(三)组织有关的阅读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主要是采取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每年都会举行许多阅读活动,举行一次阅读活动,不需要大费周章地进行宣传,针对农村学校的特殊条件,教师可以采取特殊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在一间教室里,将所有的学生集中起来,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所喜爱的书籍并给出相应的介绍,在所有人介绍完之后,学生凭借自己的喜好和他人进行书籍的交换,一段时间过后,再次开展此项活动进行循环,这样使学生利用有限的资源来阅读更多的书籍。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阅读记录卡、课外阅x知识手抄报等成果展示、课外阅读交流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总之,在阅读越来越深入我们生活领域的时代,小学生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开展课外阅读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但是推进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让所有学生畅游在书籍的海洋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 课外阅读

一、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意义

1、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3、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二、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2.1 "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利用阅读课,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2 "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可以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2.3 "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范文第5篇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是指教师从学校学情出发,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这一策略在运用中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指导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指导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和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要有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灵活性。指导策略根据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状态,选择最适宜的内容、形式、方法,保证指导过程的有效进行,完成特定的指导任务。这一策略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读书兴趣?一方面,从师生情感的共鸣上激发。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激发学生深层的内心震撼,使学生产生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强烈内驱力。另一方面,从知识本身的吸引力上激发。通过师生共同挖掘探究古今中外佳篇妙文,感受美的存在;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创作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具体做法。

1.作品介绍性鉴赏――引发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作品的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利用文学作品中精彩的情节创设悬念,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开展进一步的拓展阅读;利用课堂阅读牵引出课外阅读,学了小诗《雨后》,可介绍学生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桔灯》,学习了《鸟的天堂》后,介绍阅读巴金的《家》《春》《秋》;利用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愿望,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读物等。

2.方法指导性鉴赏――拓展兴趣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读、记、思”套餐式阅读方法,使学生懂得鉴赏、学会鉴赏,在阅读课外优秀作品中拓展自己的阅读兴趣,并借此鉴赏不同类型的作品。诵读式阅读,在阅读一些抒情性较强的诗歌、散文作品时,可指导学生采用此种方法,即在阅读中利用眼、口、脑的协同活动,使书面语言有声化,而且是声情并茂地有声化;记录式阅读,教师可指导中高年级学生运用符号标注、卡片摘录、图表再现等方式进行鉴赏性阅读;思考式阅读,则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逐层深入、分析理解、品味体察、质疑求异、反思拓展等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实现深入的阅读鉴赏。

3.活动引领性鉴赏――维持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期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收获明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获得成就感。为了稳定、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回馈信息,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展示方法。如:通过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交流、读书笔记展评、文学作品创编等活动,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二、培养阅读习惯,促进阅读动力

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养成的行为倾向。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才能自觉、高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在实施本课题研究时,课题组主要通过以下做法加以开展:

1.定向诵读,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

居里夫人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指导学生阅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初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自己的鉴别能力,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例如,课题组就根据香港姊妹学校的阅读评价手册,经过改编、创作,编制了一本适合学生、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课外阅读指导手册《我阅读我快乐》,按学生低、中、高年段拟定了各年段课外阅读的目标和具体书目。

2.以读促写,巩固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如,在书中圈点勾画;在空白的地方作批注;利用课余时间写好读书笔记等。根据年级的差异,我们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将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摘抄在读书笔记上;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时编提纲、作批注,在读书后制作读书卡记录读书心得;高年级则在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上,能写出有个人见地的书评并进行再创作。课题实施以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既巩固了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也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3.家校联动,创设课外阅读的立体时空

本着“教育多主体”的理念,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既为父母提供了一个拉近亲子距离的契机,又为培养孩子的良好读书习惯奠定了家庭基础。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探索:一是,合作沟通,搭建桥梁。通过家访、给家长写公开信、召开家长会、个别交流等形式,向家长推荐教育类书籍,和家长达成共识,实现家校共管;通过举办阅读讲座,指导家如何参与亲子阅读,指导孩子整理书籍等方法,让家长学会参与、学会指导。二是,方法引领,和谐关系。为家长们设计《亲子阅读指南》,引导家长初步掌握亲子阅读的方法。三是,亲子互动,趣味盎然。开展一系列家庭活动,如“家庭读书节”“家庭读报”“家庭读书俱乐部”“家庭读书大使评比”等,促进彼此情感交流,营造阅读的快乐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质量和阅读技巧。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从读书内容到读书方法上的引导与点拨,解决“读什么”与“怎样读”的问题。一方面要坚持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即课堂上教师结合阅读教材的特点,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课堂外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另一方面坚持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即通过布置写日记、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督促学生对读过的课外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1.构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基本课型

基本课型包括以下几类。一是,课外阅读推荐课,即要告知孩子如何选择好书,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文章等多样化的形式加以推介。二是,课外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想象创新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做内容摘要、批注、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等。三是,课外阅读欣赏课,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任务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四是,课外阅读分享课,即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基本模式是“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课外延伸――综合实践――成果汇报”,主要形式有:读后叙述、开展辩论赛、交流评论、表演展示等。

2.指导学生灵活掌握“三读法”

教师在阅读中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阅读。课题组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阅读的“三读法”。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方式大致了解主要内容,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读。利用“东海一览”速读软件,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阅读尽可能多的信息,吸收尽可能多的资讯。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品味妙词佳句,将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除了“三读法”外,我们还针对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具体方法的指导,如: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等。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技巧、语言美感的鉴赏方法;学习针对书中有疑义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高年级,应学会深入领会语言类型、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以及浓缩知识的方法等。

四、保障阅读时间,营造阅读氛围

1.纳入课程,强化指导

鉴于新课程对学生阅读质量的要求与生活中学生阅读表现的极大反差,学校大胆地尝试改革。2007年9月开始,在征询语文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意识地将课外阅读引入日常的课程计划,尝试每周把一节语文课调整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低年级是与口语交际相结合,中高年级是与作文相结合,以此督促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此外,学校还规定在低年级的口语/阅读课至少每两周一次到图书室,中高年级的作文/阅读课至少每两周一次到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既为老师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又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为量的增多、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设立快乐阅读时间段

随着课题的开展,我们发觉高年级的比较好操作,但时间还是嫌少,而刚进入学校学习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低,限制了读书活动开展。因此,我们将每周一、三、四的下午2:10-2:30这一段时间定为“快乐阅读时间段”,每当“快乐阅读时间段”一到,学生们就会拿出自己心爱的读物开始阅读。在同一时间段,我们还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活动,让五六年级每班派出阅读小能手,到一二年级朗读课外书给低年级的同学听。“快乐阅读时间段”的设立,目的在于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每天保证在校内有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从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经常读书的良好习惯。

3.共度“读书月”“读书节”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同时,我们还设置相对固定的月份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一齐体验、经历“读书月”“读书节”。如我们把每年的十月设为“读书月”,设立不同的活动项目,让全校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爱书、读书、知书、用书的学习兴趣,畅谈阅读的乐趣与收获,又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4.创建书香浓郁的校园

为了营造读书氛围,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黑板报、橱窗、学校出版的《菩小春苗》等宣传阵地推荐好书、介绍读书方法、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感悟,让同学们在无意有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学校还不断完善两级图书管理制度,一方面不断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另一方面要求各班建立班上“图书角”,构建班级读书会。我们希望阅读能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五、关注阅读过程,优化阅读评价

评价也是一种激励、指导的方式。只有建立常规化、科学化、多样化的课外阅读评价形式,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和鉴赏的水平。我们主要从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着手,积极倡导激励性评价,以评价促发展。

1.评价原则

在课外阅读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评价的有效性、过程性、导向性、激励性,努力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评价时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评价内容

为了有方可,有效地评价课外阅读,我们从课外阅读的读物和数量、课外阅读的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2006年9月开始,我们每学期为学生拓展阅读的书目,必读书目近七十本,选读书目近八十本。我们引导学生建立制订好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内容包括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名篇名著、报刊、科普读物;时间可分设周阅读、日阅读;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检查的形式来了解阅读状况,在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随时调整阅读计划。采用故事会、片断朗读会的形式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采用谈读书体会等形式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会和表述的能力;通过读书笔记的交流,剪贴本、摘抄本的展示考察学生的积累与运用情况。我们利用学校每年举办校园读书节的活动,定期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儿童诗的表演朗诵”“编诗歌小报”“诗配画”等一系列的读书专题活动,用这个办法来督促、激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还开展了读书系列活动,如好书会、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读赛、经典美文欣赏会等。同时让学生编写自己的作品集,邀请爸爸、妈妈、老师、小伙伴走进自己的“诗意童年”,分享创作的快乐。

3.评价方式及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是,学生自我评价方式。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言行。学生自我表现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表现完善的过程。可采用自我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二是,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学生互评可采取多种方法,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以及自由配对互评等。在生生评价这一环节,课题组的教师们有的采取每周一评,以三人一学习小组互评方式展开的,用小卡片的记录方式将自己小组里的学习伙伴这一周的阅读行为如实地记录下来,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三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在整个课外阅读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说大部分的评价工作都需要教师来操作。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准确使用评价用语等评价手段,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四是,家长评价。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亲子阅读”,让家长能有效地监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时向教师提供反馈意见,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五是,借助考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规定的读书篇目和阅读要求制定出考级细则,以书面测试和口头表达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定量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