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画教学课程

绘画教学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绘画教学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绘画教学课程

绘画教学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 绘画课程 培养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绘画教育处于不断发展探索阶段,诸多实验性的课程、新的教学方法正在探索、创新和完善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各种绘画技法与应用规律,还应注重让学生掌握相关绘画理论知识,启发学生自身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把握绘画学习中的规律性并逐渐将规律正确、独立地用于绘画创作中。这就要求教师授课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讲究教学的灵活性与开拓性,把握好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关系。笔者以提高绘画教育教学效果为目的,在近几年的实验性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以下几点教学方式。

一、共性阶段的教学培养方式

此阶段为高校一年级夯实基础时期,是所有美术专业学生所要经历的共性阶段。要较扎实地完成这一阶段,需要在教学中强调以下两点:

(一)通过示范与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绘画专业技术、技法得到提高。具体实施是根据每位学生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指导,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对知识的吸收并转化为创新的能力不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的放矢的启发性教学,课堂示范这一教学方式与内容也应力求针对具体学生进行指导。

(二)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包括开设的课程及其所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优化各绘画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使学生通过有序课程的学习获取更多绘画专业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认知学习的规律,合理的课程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经过优化后的绘画课程设置具备以下三点内容:

1.符合绘画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在明确绘画课程教学总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规划课程阶段性培养目标。包括进一步完善课程的阶段性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体系,不断更新陈旧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等。根据为达到阶段性目标所需完成的详细教学重难点等内容在每个阶段罗列出具体要求,循序渐进地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使教师与学生不断更新原有的绘画实践与美术理论认知,在深度与广度上发展自身专业素质。如增加绘画临摹课程课时量,通过直接向绘画大师学习,达到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宽阔且高的专业观察角度,提升学生的专业审美评判能力。

2.改变原有绘画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的状况,在注重绘画教学专业侧重点安排的同时注重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多样化。在原有绘画专业学科基础上增强学科建设,建立起一个层次多、类型丰富的课程设置。具体包括拓宽学生绘画创作的题材范围,增加创作的兴趣点,将细微常见且易于把握的生活题材发掘、提炼出来,作为训练创作主题,如在绘画专业课中,除原有的基础静物、人物、人体、风景写生等课程以外加入静物创作课程。课程设置的优化也使整个教学环境适合学生专业方向的深入发展。再如,对于与绘画技法紧密联系的美术理论知识的扩充,“‘重实践、轻理论、理论不能指导实践’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美术专业存在的客观事实,简略单一的理论课程内容加上重复的实践课程使得学生思维僵化、没有开拓意识”①。所以,教师在绘画实践教学过程中适时更新相关绘画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任课教师应帮助学生将诸多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加以熟知,包括使学生了解绘画作品中每一步技法得以实现的本质原因,理解作品背后深刻精神内涵,甚至感悟相近年代画家作品中的互相影响力,知晓其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使技法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获取过程相得益彰,在熟练掌握绘画技法的同时补充未知的理论知识,而一定高度的理论认知又支撑着整个绘画习作与创作。长期坚持美术理论与专业绘画技法并重,可以令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法更有效地相结合,并为提升整个课程教学水平服务。

3.转变教师主导型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师主导型课堂教学中,大多以任课教师的审美为准则,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这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性,造成教学效率低下。而在学生自主型教学方式中,除了采用教师单方面的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示范法,还可通过绘画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启发、开拓学生自主思维。通过一系列学生自主型技法训练,使学生拥有系统学习与自习能力。即使教学后期,学生脱离教师的全程指导亦能独立运用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学术问题。

二、个性阶段的教学培养方式

本时期是共性阶段后的一个高级阶段。绘画专业学生进入创作环节,需结合前一阶段的学习,在各自创作中凸显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亦是创新性的一种体现。

(一)教师通过这一阶段的授课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出基础扎实而又富创造能力的学生。学生绘画作品创新力度的提升既依赖牢固的基础知识,又要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学会跳出原有的纯理论的桎梏局限,有针对性地进行取舍。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突破性思维,随着绘画专业课程的深入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表达语言,即学会“有破有立”。

(二)鼓励学生多做相关绘画专业理论知识点的研究与总结,并定期举办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兴趣,使实践始终建立在一定高度的理论基础之上,实践与理论始终相辅相成。

(三)专业中不同绘画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认知积累的良性循环,最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拥有完整且个性化的审美能力、理论修养以及个人绘画语言的表达能力与创新力,是当今的教育模式的重点与趋势。

三、以科研成果带动教学实践

讲求教学共长。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对教师而言,应注重教师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不断更新,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科研成果质与量的提高,以求科研理论带动教学实践,及时将当下新的研究成果、观念、思维传达给学生,实现科学理论与实际教学实践的共同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绘画教学中科研理论对具体教学的指导与探索的导向作用。

总之,我们应继续丰富具体课堂实践内容,探析绘画教学课程中的各种创新性教学方式、方法并及时加以转化、提升为理论认知,实现教学共长。继续探索高校绘画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在绘画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课堂传授进行推广应用,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美术人才而继续努力。

注释:

绘画教学课程范文第2篇

一、认清教学目的

普通高中的绘画教学,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入门式的。不可能指望同学们通过普通高中的绘画教学就能成为一个比较专业的绘画人员。

笔者觉得,普通高中的绘画教学只要达到几个目的就可以了。一是让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绘画来远离枯燥的知识学习,陶冶情操,提高一下自己的美术修养;二是让学生对物的造型、对美学有一个认识,锻炼动手能力;三是让一些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从而热爱上美术,对以后更深入地从事美术相关活动有一个启蒙作用。

二、选择主要课程

平心而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不是高考课程,更不能直接培养出专业美术家。所以,在课程的选择上,必须注意基础性、入门性。

在现在高中的绘画教学中,多数老师都选择了专业授课课程,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其实,大多数学生都不是专业艺考生,单纯的艺术专业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多少吸引力,他们反而会因为自己在美术方面的欠缺,产生逆反、厌恶心理。所以,高中美术教学在课程的选择上,必须恰当,必须有别于美术专业课程的学习,选择入门容易、实践容易的课程。

对一些绘画方式而言,同学们的接触可能会多些。不少同学甚至节假日也曾参加过各种美术培训班学习。比如素描、速写,可能是最简单易学的内容了。这两门内容学生自己可以预备一些必要的绘画用具,而且讲解相对容易,内容也不太深,便于学生理解。其他的,比如做些纸版画、吹塑纸版画等,用同学们用容易找到的材料来进行绘画练习也很可行。一定要认清,高中的美术绘画教学更多的是通过体验让学生对绘画有所理解和熟悉。

三、改变教学方式

我们现在的绘画教学,主要开展的还是传统的以技能技法为主的教学。在课堂上主要是临摹著名的作品,在素描中主要就是在教会基本技法后画石膏像,等等。这种教学方法,对普通高中的学生毫无吸引力,也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方法。

例如,画速写卡通漫画。卡通漫画是当今大多数学生所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很多学生都喜爱临摹,而且这种形式是可以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的。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可以选择一些深入人心的形象,让学生来临摹。但同时,也要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如不同手法所体现的的不同风格,各种表情的不同表现手法,等等。最后,要避免完全的照搬临摹,也要引导学生的审美取向。

再如,让学生来画服装设计图。实用美术是现代美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对人物比例、色彩、饰品、整体搭配等要素的掌握。女生一般会喜欢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在她们中间开展评比,充分展现每个学生的审美观,在生活和艺术之间搭起一个桥梁,让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老师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服装设计图,指明灵感来源和具体的表现手法、方式以及主题,并请学生来评议。

四、绘画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其实,绘画与许多学科是紧密相连的,可以利用这种联系,进行绘画的教学。谈到学科联系,说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人们想到的更多的也是它与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其实,绘画与很多理科课程也有很多联系。

素描实际操作的绘画教学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学生作画前的观察方式就需运用到几何形体、几何透视和比例关系等数学知识。如物象在观察时会出现“近大远小”的规律,这就需要讲解几何透视法里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尤其是素描中,当接触到人的头部时,要引导学生把整个头颅看成是两个卵形的组合,眼睛看成是球体,鼻子看成是梯形的方块体,嘴看成是圆柱体等等。

作为一个美术老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为真正落实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一线教师不能只单打独斗,教美术讲美术,而要积极探索、尝试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之融会贯通,才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五、小结

高中美术绘画教学,一定要把握学生心理,重新认识高中美术绘画课程。只有从新的教学目的出发,才能搞好高中美术教学,让师生双方都感到满意。

参考文献

绘画教学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绘画 课堂教学 大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为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和开发新的食品资源以及解决在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在多年的“食品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要形象表征“食品化学”教学内容中抽象化学成分的分子结构特征、分子间相互作用及食品体系中化学反应对食品质量的影响,目前平面的板书以及平面的多媒体授课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不能在上课时间内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点,在课后的复习过程中,大脑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与再加工。

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加快从理解食品化学的理论知识点到对知识灵活运用的效率,进行了绘画和“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探讨。

绘画是表达内心想法和情感的最直接的语言,绘画过程是创作者接受信息、梳理信息、提炼信息,并结合自己的阅历、学识、修养等给这些信息一个恰当的载体,将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内心对外在的个人反馈的过程,从而起到一定的整合杂乱、无绪的思维碎片的作用。①绘画者主观个性创新表达的自觉行为将其从传统思维束缚的定势中解放出来。②

学习的物质基础是大脑。③脑科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外部刺激建构大脑神经网络的过程,教育的本质是控制和完善外部刺激从而开发人脑的潜能,塑造智慧的大脑。④⑤

有效的学习效果是基于对大脑认知规律尊重的基础之上。脑的学习能力受神经元的数量和神经联结的强度影响,随外界学习环境的变化,神经元之间不断进行联结,同时神经联结改变神经元的数量,⑥人脑的可塑性伴随人的一生。脑的结构和功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重组能力,大脑功能的发展是受生物规律驱动的进化过程和由于学习而促成的主动过程,而引起脑内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有学习和记忆参与的脑力活动。⑦

对于不断生长的人脑,意识参与所有的高级学习过程中。⑧意识经验的产生不是单个脑区或者神经元的特性,而是神经元群一起动态相互作用的结果。⑨大脑意识活动的一个重要规律是脑中巨量无意识的内存在一定条件下自动投射到意识中来。对脑的开发也正是创造条件将无意识内存与现实的意识活动连结起来,促进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提高转化的效率。⑩

脑对神经网络的使用越频繁,神经联结越固牢,反复强化神经联结促进大脑形成更多神经回路,改善神经传导的能力,并由此给予了创造力产生的物质条件,长期不断的艺术创作活动可促进与创造力相关区域的神经联结。豘

而创造力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由此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提高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食品化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想象和创造性活动都与大脑的右额叶和颖叶有关,具有高想象力的个体也具有高创造能力。由于绘画创作是以创造性想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在创造性想象的培养方面极具针对性,创造想象在人的各种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豙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尽快将新学的知识与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系,在每次课堂授课的最后增加了绘画环节,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和内容,画出课堂授课的内容。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学生大脑中已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与授课内容联系起来,加强神经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转化的效率。

课上的主要授课内容是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分子结构特点、直链淀粉形成络合物的性质、淀粉糊化和淀粉老化的定义、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以及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从三副图中可以直观地发现每一位学生在听相同的课堂授课内容时,所接受到的主要信息不同,课堂听讲过程中所关注的内容也完全不同。

学生a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分子结构特点以不同形态的树形象地表达出来,对于淀粉糊化的定义及特点用卡通人物表达的淀粉分子间的状态形象地表达出来;显然,在课堂听讲过程中,这位学生对淀粉的分子结构特点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糊化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b同样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分子结构特点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听讲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于上节课程中多糖在溶液中构象特点和多糖形成三维网状凝胶的内容与淀粉之间的关系,并对淀粉在溶液中的状态与能否形成凝胶十分好奇,并处于持续的思考阶段。

第三位同学则接受了课堂上大部分的授课内容,思维条理地表达出来,这位学生主要关注在直链淀粉与碘形成络合物的特点、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以及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

对于相同的授课内容每位学生所接受信息的内容、信息的多少有很大的不同,以课堂内容为主题的绘画创作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桥梁,可以直观地了解每位学生学习的动态,及时找出和掌握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点,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授课的方式方法,加强课堂学习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对课程内容好奇的知识,从而逐步达到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将绘画创作融于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经常性的反复强化与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关区域的神经联结,有利于学生突破已形成的思维定势。

注释

① 王清.绘画创作——心理本能之升华——以“心”解读绘画艺术.美术大观,2012.3:51.

② 李娅娜.作为绘画艺术形式的创造.美术大观,2007.9:56.

③ 邵雁.儿童学习力提升的脑科学依据.上海教育科研,2011.2:76-77.

④ 周文杰,周红路.现代高等教育新理念研究——中国哲学和西方脑科学揭示高等教育理念.教书育人,2010.30:10-11.

⑤ 小泉英明著.脑科学与教育创新中的群组研究.周加仙,毛垚力,贾玉雪,译.全球教育展望,2011.9:57-62.

⑥ 刘徽.教育神经科学:开启教学研究的新视——读《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现代教学,2011.6:75-77.

⑦ 黄复生,庄丽君.搭建脑科学和学习科学研究者之间的桥梁——OECD“大脑机制与学习科学”项目评介.辽宁教育研究,2008.11:8-11.

⑧ 刘徽.教育神经科学:开启教学研究的新视角——读《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现代教学,2011.6:75-77.

⑨ 吴胜锋.意识之“谜”与脑科学.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1:11-13.

⑩ 沈汪兵,刘昌,陈晶晶.创造力的脑结构与脑功能基础.心理科学进展,2010.9:1420-1429.

绘画教学课程范文第4篇

摘要:根据化学新课程特点,列举新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体现着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展现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化学学科课堂教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O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0-0168-01

化学新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从而促进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学的重点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课堂上关注的不再是老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学生学得是否有趣,同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学会学习。教师讲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鉴于此,不断探究和尝试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势在必行。

一、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的编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使用演示实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猜迷、讲故事、设置悬念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对于一些自主学生探究实验,应首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下准备,包括阅读课本、准备简单的实验用具、通过讨论理清实验思路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猜测等。在实验课上应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动脑去思考自己做得到的实验现象,最后得出结论,哪怕是有偏差的结论。当然学生如果做实验确实有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一定程度的恰当的指导。

2、创设自由空间,培养探究意识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探究意识,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尤其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中更应如此。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境。在教学中,恰当的情境能营造出和谐、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研究表明,对教学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最感兴趣,最有求知的欲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中的情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起端,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创设恰当的情境”,把教学情境比喻为学习活动的发动机,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情境的创设源于教学的需要,但又不同于教材的内容,其创设的核心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情感。相同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师来说,在情境新、奇、特的创设上肯定有不同的体现。善言者,讲之;善做者,示之;现代教育技术熟练者,就数码放之。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情境创设,那更是千姿万态,层述不尽。

三、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时代主旋律

新的化学课程立足于21世纪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在课程内容上密切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为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到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大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化学知识的意识。例如,讲硫和硫的化合物时,要涉及到环境保护,如大气污染及防治、水污染及防治等,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参观工厂等活动。

四、继承传统,落实“有效教学”

我们组织教学并不是每堂课都要刻意设计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快乐体验。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就是看你的学生有没有发展和进步。有效教学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不断地设问自己:“怎样教才是有效的”、“我这样教有效吗?”、“有没有比我这样教更有效的方法”。教学质量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学效益的竞争,一是时间利用的效益问题。我们的老师一方面在课外大量争夺时间,一方面又在课内浪费时间。备课不充分,课内损失课外补;教师在没有明确目标要求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等。二是授课的效益问题。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讲课的内容。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该详讲哪些该略讲。三是练习的效益问题。练习选用不当误导教学,负效应很高。选的题目过难浪费时间影响信心,过易缺少挑战没有激情,过多则造成应付与抄袭。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化学教学,必须要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观念,重视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质量,才能使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本质的提高。本人认为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不再出现“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实际的课堂教学却仍然是涛声依旧”的现象;应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参考文献:

绘画教学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花卉栽培 教学改革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83-02

《花卉栽培学》是高职院校园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讲述花卉的分类、花卉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市场需求、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本地自然、资源等实际情况探索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完成培养既有丰富的花卉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又具备基本技能的专业智能型人才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理解花卉栽培在人类生活、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获得花卉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1 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指出: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正是基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进行课程改革是必然的,更是必须的。

1.2 园林园艺职业岗位的要求

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教学以岗位要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使学生掌握花卉种植的土壤耕作整理和改良;花卉播种、育苗、栽培管理、收获贮藏、采后处理等。学生通过在校内外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能承担在花卉生产企业从事花卉栽培与养护管理、花卉繁殖的工作,并具备生产指导和管理的职业岗位能力;能承担城市园林建设单位、物业管理公司的园林绿化与管理工作,并具备花卉养护与景观维护指导与管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激励的行业竞争中的竞争力。

2 课程改革的内容

2.1 教学内容的优化

以陈瑞修、王洪晶主编的教材《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为主讲教材。根据教学实际,理论知识的学习遵循“适用、够用”的原则,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要点详细讲授。花卉学是一门内容多,花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学科,由于学时的限制,每类花卉选取有代表性的2~3种花卉进行理论讲授学习。

教学内容根据生产实际、岗位要求进行选取,同时注意相关课程的衔接,舍去其它课程中的主干教学内容,避免为追求本课程的完整性而造成教学内容上的重复讲授。如“土壤的性状、花卉生理发育、病虫防治”等内容主讲在土壤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植物病虫防治等课程中学习。通过教学内容合理取舍和重组,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2.2 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填鸭式”向“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转变,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学习、自我动手,产生学习兴趣、达到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目在。

2.2.1 启发式教学的引入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对高职学生这是可行的。根据教学中的体会,总结了如下几点:首先,建立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平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沟通,鼓励学生,形成参与教学的氛围;其次,建立项目或学习任务。通过项目或学习任务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引发学生的自我思考,并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起学生追因寻原的欲望;最后,通过自主性思考和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此强化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2.2.2 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就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花卉栽培这门综合性、实用性强的学科来说,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是必须的。在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个性及自身能力掌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共同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尽可能将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并能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的想法在教学和生产实训中得以体现。在生产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计划,并把握好每一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我体会到:平易近人,关心学生,与学生共同劳动,更能赢得学生的心。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及时总结,写生产实训报告,并对实训成败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为以后的生产积累经验(如月季的绿枝扦插,请同学们分析成活率高低的原因);同时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学生可对自己的产品进行销售,对实训的投入与产出可进行一定的成本分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

2.2.3 参观学习式教学

花卉种类复杂、繁多,而花卉分类对学生难度大,要想在短时间内认识大量的花卉是很困难的。教学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花卉生产基地进行参观实习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根据所见花卉进行形态特征、识别要点的直观描述,易于学生的识别和记忆。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学生学会自己去了解、观察、思考,增进学习兴趣,并对我国花卉事业发展及自己从事这一职业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