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外建筑特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中海风格;建筑设计;实际应用
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建筑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建筑设计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现代的建筑设计融合了很多生活元素在里面,地中海风格就是其中的一种,地中海风格是建筑设计者的的一个创新,建筑设计者就是将地中海风格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让整个建筑从外观上看,更加的浪漫、唯美,是具有建筑特色的,本文就是从地中海建筑设计风格中进行研究,让建筑设计不断创新。
1 地中海风格的总体特征
地中海风格的有自己的特性,在建筑中也是经常被应用的,地中海风格的最大特点就是生活融入到了建筑的每一个角落,让建筑充满浪漫的感觉,就像是身在自然中,享受著大海的沐浴一般,将品味升级到了一定的层次,地中海建筑风格在生活中是常用的一种设计理念,以下是对地中海建筑风格的整体介绍:
1.1 形成了拱形的建筑空间
地中海风格有它自己的建筑形式,建筑的整体形状是拱形,建筑中的门和回廊是采用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建筑的,这样在建筑中,就像走在了真实的景观中,这样的建筑能够让人身心愉悦,地中海的建筑风格可以在建筑的墙面迥嫘邪氪┰浠蛘呷穿凿,这样在建筑中就可以让人体会到浪漫的感觉。
1.2 色彩是纯美的
地中海风格是通过颜色的搭配形成的,这种颜色的搭配只需要三种搭配方式,分别是蓝和白、黄蓝紫和绿、土黄和红褐,这三种搭配就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设计,让人们可以进行颜色的转换。
其中蓝与白是地中海风格中比较典型的一种色彩搭配,这种色彩搭配就是将白色村庄与海滩进行联想,将窗户和们使用白与蓝进行搭配,还可以使用贝壳等海中的装饰物来对房屋进行色彩的搭配,这样就可以将蓝雨与白的颜色对比发挥到极致,这样才能够让建筑特色不断进行体现,让人们在建筑中可以进行充分的想象,蓝与白可以让人们知道色彩的重要性,就像身处自然中,这样的建筑就是地中海风格的建筑。
黄、蓝紫和绿是将向日葵等各种花卉的颜色在建筑物中使用,让色彩可以对建筑形成一种敏感性,花可以表达出浪漫的特性,还是一种自然现象的体现,这样的建筑特色中就可以让你体现到不一样的建筑风情,在地中海的建筑设计中,需要对色彩进行对比,这几种植被的颜色还要与绿叶的颜色相适应,可以让人们享受到建筑的美感,让生活在这种建筑中的人们体会到地中海建筑独特的设计方式,犹如身处在自然中,这种建筑设计模式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地中海建筑的设计中,需要对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研究,只有了解透彻才能够在建筑工程中使用。
土黄和红褐色是沙漠、岩石、泥土等独特的景观,这样的建筑融合了天空广泛的感觉,让建筑设计理念与土黄和红褐色结合,这种深层次的色彩可以给人们一种广阔的感觉,这样人们生活在建筑中就可以体验到建筑中独特的感受,令人心情开阔。
以上就是这几种建筑设计的主要色彩效果,利用这几种儿菜进行搭配,可以将我国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地中海建筑风格相结合,对地中海建筑风格进行再创造,形成我国特有的建筑设计风格。
1.3 不修边幅的线条
不修边幅的线条就是指建筑风格中的线条设计并不是直线型的,线条进行变化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线条,属于浑圆造型,线条主要的特征就是不规则,因而无论是家具还是建筑,都形成一种独特的浑圆造型。白墙的不经意涂抹修整的结果也行成一种特殊的不规则表面。
1.4 独特的装饰方式
在构造了基本空间形态后,地中海风格的装饰手法也有很鲜明的特征。地面则多铺赤陶或石板。主要利用小石子、瓷砖、贝类、玻璃片、玻璃珠等素材,切割后再进行创意组合。素雅的小细花条纹格子图案是主要风格。同时,地中海风格的家居还要注意绿化,爬藤类植物是常见的居家植物,小巧可爱的绿色盆栽也常看见。
2 地中海风格在建筑景观中的实际运用
在当前住宅区的规划建筑景观包括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赋予这个住宅区一个精神,强调地中海所谓的地域风情,不是简单的建筑符号,不是符号的简单嫁接,讲的是健康、阳光、休闲。在一些地方我们会承载相应的符号,更多的是阳光健康和休闲,这是我国需要的。现选取了目前国内该风格比较典型的楼盘,加以浅议。是一个风情水景建筑社区。项目定位定位是以人为本,以水为中心,以阳光风情为主题的社区,在里面不单是气侯,它的整体实际环境,更重要是生活的方式和旅游的方式,形成的所有地中海的风景,项目本身没有办法改变气侯条件,所以从项目操作以及设计上把一些实际的环境,一些氛围,生活的方式,以及活动的形式创作出来,形成一个所谓的地中海阳光的一个生活模式。以水为中心打造地中海风情的开发模式。是以人为本、以水为中心的一个居住项目,它以打造地中海阳光风情为主题,在居住小区内打造3.8万平方米人工湖,创下全国之最。
2.1 整体规划整个社区规划为8个组团,都以水景为中心布置规划,以创造地中海阳光浪漫休闲生活方式展开。(1)南北两岸设计北岸设计风格采用规则的几何刚性线条,同时建造了亲水木栈道和临水大平台,充分体现了地中海的风格,建筑与组团花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供了更大的亲水空间。(2)用组团产生不同的小空间顺驰领海建筑物也是因为南北朝向的关系,可以增加居民看到水的机会,每一个路口进来看到的就是3.8万平米的人工湖。
2.2 强调建筑与水景的联系项目建筑物的朝向以南北为主,也增加人跟水的连贯,整个湖面线路的处理,在北面主要一个比较阴的面活动性比较强的建筑,跟广场有一个直接连接,人可以绕到水边活动,南边一个比较自然的形式,软性的暗线处理,增加它跟公园、山丘,跟植物的一些关系,变成在这个湖面上一个硬的处理,还有软的处理,增加人对水的不同感觉。
3 结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环境及其质量。一个优秀的小区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楼盘的文化品味,渲染其个性,给楼盘带来无可估量的价值,这一点已经是勿庸置疑的。所以,很多开发商也在尝试着不同的居住区风格。但是,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景观,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它更好地融入到国内的景观中,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合肥,现代建筑,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oday's fast city changes a course in, city building look almost 1000 city side, and represents the city spirit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are gradually disappear.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Hefei characteristic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research, exploration has the traditional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mining depth, Baconian, summary, extraction, with a view to the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o prospective guide.
Key words: Hefei, modern architecture, regional
1、概况
合肥当代建筑基本上属于“现代建筑”范畴,它是一种舶来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完全根植于合肥这一具有非常深厚底蕴的城市。
1.1合肥地域文化
自秦朝置合肥县,合肥已有 2200 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合肥不仅周边有许多具有游憩开发价值的山川风光宝地,城内也有不少历史文化景观。作为三国故地合肥,不仅遗存曹操教练弓弩手的古教弩台(今明教寺)、张辽墓(逍遥津),在城区还散落着斛兵塘、藏舟浦、筝笛浦;作为包拯家乡,合肥市区有包公祠、香花墩、清风阁和李鸿章故居等建筑群;作为淮军摇篮,淮军主要将领李鸿章、刘铭传等。
1.2建筑存在问题
①建筑缺乏传统特色。绝大部分现在正使用着的建筑都是在20世纪建造的,这些建筑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它们大部分采用混凝土预制件、大平板玻璃、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具有简单的几何外形,绝大部分没有“传统”的元素和细部装饰,只具有高度理性和功能主义的特点。无论是大型商业建筑还是高层办公楼,无论是学校还是政府行政楼,这些建筑都具有非常接近的风格。
②建筑“国际化”明显加重。近年来,合肥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量快速增加,各式各样的建筑风格在合肥城区一一展现出来,从古希腊、罗马、拜占庭、哥特式到文艺复兴、巴洛克等风格,合肥就像圣人一样包容着一切外来建筑。
③“千城一面,一城千面”。和许多其他城市一样,发展中的合肥存在“千城一面,一城千面”现象,城市缺乏实质性的特色和标志性建筑,虽然有大钟楼、包公祠、环城公园等都是合肥的特色,能代表合肥少之又少。
近年合肥也出现了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建筑,对文化的传承与尊重,使得这种“地方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好评。但还是不理想,没有形成趋势,必须深入了解城市历史发展特征,透过建筑形式来认识建筑,而不是就事论事的形式主义,应当建立具有城市特色、历史文脉的建筑。只有这样,合肥的现代建筑才能摆脱“国际化”,片面追求数量的阴影,真正实现合肥城市的建筑特色。
2、地域性建筑的相关内容
2.1地域性建筑内涵
①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它的存在不仅满足社会物质功能的需要,同时体现了人们的意识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生活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需求等精神需要。当一个地域环境形成的同时,人们便对此环境产生了精神的寄托,从而形成了新的感受,以至于推动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文化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地域空间的演变,在原有的基础上滋生出新的地域建筑,产生出新的特点。二者相互作用,推动着地域文化和地域建筑的不断演变。
②地域性建筑是反映某特定地区文化特色的建筑,是特定地区在建筑形式、空间组织美学、地域材料和当地建筑技术的有机整合。地域性建筑着眼于特定的地点与文化、关心日常生活与真实且熟悉的生活轨迹,并致力于将建筑和其所处社会维持一个紧密与持续性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地域性建筑可以从经验里学习,藉此达到修补、细心琢磨、接纳、排斥、调整与响应当地特色的目的。地方历史、地理、人性价值、传统、科技以及文化生活等这些可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情况都是地域性建筑的来源。因此将地域性资源当作是创造力的来源,并不断更新其内涵以响应社会对建筑的要求,是创造人性化建筑所踏出的重要一步。
③地域性是建筑的本体属性之一,任何建筑都不可能摆脱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全球化冲击的今天,人们对地域性建筑的关注持续升温。通过对建筑地域性研究,从历史角度去认识和探讨地域性建筑的本质,从而对其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同时获得一些有益启示用来指导我们的建筑创作和城市建设。
2.2合肥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①地理位置
合肥地处长江淮河之间,位于中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②合肥市传统建筑风格
合肥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合肥的建筑风格。
合肥建筑色彩则既有粉墙黛瓦也有所谓清水砖灰瓦的青堂瓦舍。典型的为李府(青堂瓦舍)和包公祠(粉墙黛瓦)。合肥建筑屋顶则一般为双坡硬山顶(以硬山居多,并与歇山,悬山顶并存)的中原建筑与双坡马头墙的皖南民居并存,这和建筑的特点是一致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合肥特殊的地理位置,产生了这样过渡性的建筑风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原淮河路上的段氏住宅(已毁)与李公祠,非常具有代表性,双坡硬山顶与双坡马头墙这两个南北建筑的不同特点集中表现在了这一座建筑中,这是非常典型的合肥建筑屋顶的特征。
③合肥市传统建筑的传承和创新
近年,建筑师通过对合肥传统建筑保护与特色挖掘,在有所创新同时保持着原有建筑特色。在汲取合肥优秀的物质文化,使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区建设,营造出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功能的人居环境,是非常迫切的。合肥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不同的形象。“老合肥”给我们一种沧桑、久远和韵味;“新合肥”是那样朝气蓬勃、现代。新老交替是城市发展必然,但在新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对“老合肥”根的保护。
3、合肥地域性建筑的探索实例――琥珀山庄
合肥的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在城市与建筑上留下痕迹。在较长的建筑历史发展中,建筑师们不断的学习,不断提升总结经验,在建设设计勇于尝试,不断探索适合合肥建筑地域性,走以寻求建筑与人类、自然平衡关系的建筑的道路。
琥珀山庄东邻合肥市环城公园和护城河,依山傍水,景色怡人。建筑随坡就势,层层跌落,白墙、红瓦,绿树掩映,一派山庄风貌;顺地形、地势分别组团,因地制宜,形成了异常丰富的下沉式、跌落式、庭园和围水空间,徜徉其间,情趣盎然;其中有婉蜒曲折的水面和亭台楼榭的中心池塘,有清新自然的双龙潭,精致典雅的宅间绿地,更有周边新建成的散发着民族魅力的琥珀潭、黑池坝景区,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环境之美充分渗透到小区的各个角落,充分体现了琥珀山庄的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生态小区特色。
3.1琥珀山庄建筑特色
琥珀山庄建筑突出地方特色,把传统的中国徽派建筑融汇到现代建筑中,塑造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徽派建筑;探索以人为本的软环境理念和大环境格局,利用原生态地貌和植被,自然布置建筑,以亲和自然造园等手法形成生态居住区。在原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不规则岗冲地形地质上,充分利用原生地貌和植被,改善居住环境;在大起伏的地形上,建筑随坡就势,层层跌落;地势低洼,设置半地下车库和储藏室,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3.2琥珀山庄建筑设计特色――倡导“新徽派”
建筑布局上借鉴皖南民居的特点依山傍水,随坡就势;在群体建筑组织上,引入院落空间的序列;在围合空间处理上,吸取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内涵,以建筑围合成半私密空间,提供给居民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单体造型设计中吸取了地方民居的符号,坡屋顶、马头墙以及吊脚楼等等,通过大胆创意,推陈出新,白墙、红瓦、坡屋面,建筑风格整体和谐,既承袭传统的地方民居文脉,又富于现代的风貌,中而不古,新而不洋。
建筑设计一改中国过去几十年住宅简易平屋顶的历史,在深入研究地方民居特点后,采取坡屋顶的历史,在深入研究地方民居特点后,采取坡屋顶及装饰形式,对地方民居符号加以简化,以适合现代技术、又不失徽派建筑迭荡起伏的神韵。建筑的色彩处理大胆扬弃了传统民居的黛瓦,饰以红瓦,保持白色的墙面,以适应现代审美情趣,形成幽雅宜人的环境,风格鲜明的设计,富有韵律的新徽派建筑布局。
琥珀山庄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尊重建筑的地域性,充分地研究徽派建筑对地形和山、水的利用,对城市安居模式进行探索,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要求,建成了深受广大居民喜爱的新徽派居住小区。
4、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传入我国,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显得有些盲目,忽略建筑所在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传统建造材料和技术,丢失了本民族特色与地方传统,造成了“千城一律”。对于现代合肥市的地域性实践,应该立足于城市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传统建筑与外来思想,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与社会环境,并进行认真深入实践,才能创造出适应合肥的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的充满生命力的优秀建筑。
参考文献:
[1]杨崴.中国现代地域性建筑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吴良铺,《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与创造的历史任务》.城市规划,2003,27(1):P12.
[3]吴良镛.建筑文化与地区建筑学[J].华中建筑1997,15(2):13-17,
[4]苏涵. 地域性与乡土建筑.云南建筑.2005/02
[5]绉德依等. 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建筑学报.2002/05
[6]朱光亚.城市特色中的地域文化传承研究.北大城市设计论坛四篇.
作者简介:侯云 (1987.10―),女, 名族:回 ,籍贯:皖肥西, 学位:工学硕士,
关键词:市场运营环境;铁路文化;铁路旅游;品牌建设
1铁路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背景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是旅游品牌塑造的关键。而铁路文化是以铁路为载体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总和,铁路文化旅游的开发是建立在铁路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中国具有130多年的铁路发展历史,创造了大量的铁路文化和文化遗产。丰富的铁路文化资源为现代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建设平台,通过铁路文化旅游的深度挖掘和开发,为具有铁路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塑造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铁路一直在计划经济运营模式下进行,但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铁路的高速发展及人们对铁路发展的要求,所以国家对铁路运营模式进行了改革,撤销铁道部,建立铁路运营总公司,铁路的发展与运用模式走向了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国的高铁里程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中国的高铁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铁路的高速发展为中国铁路文化旅游创造了机会和平台,原先的铁路文化遗产可以做统一保护和发展规划,经典老线路可以建设打造成经典怀旧旅游线路;高速铁路拉近了都市文化之间的交流,建设都市旅游专线,打造旅游城市,培育精品景区;中国幅员辽阔,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可以利用铁路的运输安全高效的特点打造精品旅游主题专列等,利用铁路发展资源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文化旅游品牌。
2国内铁路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现状分析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铁路运输国家,其铁路里程及铁路网密度,堪称亚洲之最。中国铁路业是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铁路业的发展,有大量的铁路物质文化遗存与人文自然景观遗产都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特别是在中国铁路文化旅游事业上并未得到很好的规划与发展,纵观中国铁路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总结如下两个特点。
2.1铁路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完善的保护和整体的规划利用
中国铁路事业是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起来的,从蒸汽机时代到现在高速铁路时代,经历了多次的历史性跨越。由于现代铁路事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大批的铁路文化遗存被遗留下来,它们包括车站、桥梁、隧道、站房、轨道、机车、通信设备等。它们记载了城市铁路文化发展的历程;它们见证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它们开启了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就以老火车站为例,根据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铁路百年老站》图集中不完全统计,我国尚存的铁路百年车站共计700余座[1],这些铁路建筑风格多样,有国外殖民主义风格建筑、折中主义风格建筑、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哥特式建筑等建筑。它们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建筑设计与社会研究价值,但其利用与保护尚未到位,有些老站甚至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拆除。例如,济南老火车站,于1911年建成,其设计师是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赫尔曼•菲舍尔,火车站自建成之日起,就获得了国内外民众的关注与赞誉,曾一度被誉为“远东最美丽的车站”[2]。车站的相关资料曾被编入德国旅游手册。但在1992年济南城市改建过程中被毁,一座经典的德式车站建筑从地球上消失了,非常之遗憾,许多经典老站都在城市建设中被毁。
2.2铁路文化旅游经典景点及线路多,但其开发利用率低
中国大陆幅员辽阔,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不仅具备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自然景观文化资源丰富。作为环保而安全的铁路运输,纵贯全国大陆各个地区,它北至雪域世界的东北,南至滨海世界的海南,西至神秘高原的,东至风景秀美的江南。具备如此丰富的景观资源,发展铁路文化旅游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许多经典的铁路沿线上,不仅自然风光美丽,而且还坐落着一座座具有百年历史、建筑风格迥异的车站。例如,东北一带的中东铁路,受俄罗斯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在雪域北国,高山峻岭之间,坐落着许多俄罗斯建筑风格的车站。这些建筑华丽、精致、对称、庄重、细腻,极富俄罗斯民族特点。而在胶济线和津浦线上,由于历史的缘由,在清末时期,山东半岛受德国的侵占,在铁路沿线修建了大量的德式古典主义建筑和哥特式建筑风格的车站。这些车站的外立面运用了大量的石材,其建筑特点庄重典雅、雄奇壮丽、复古味浓厚,极富德国建筑特色。在中国云南的滇越铁路沿线上,同样受法国殖民者的占领,在铁路沿线修建了大量的法式建筑,由于当地的地理环境恶劣,修建非常艰难,素有“一根枕木一条命,一颗道钉一滴血”[3]之说,根据西南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建筑采用了砖木结构,对称造型。建筑色彩以浅黄色或浅蓝色为基调,通过白色的窗套和门套作以点缀。是对法国文艺复兴晚期建筑风格的简单模仿,建筑风貌具有很强的法国南部乡村别墅建筑风格的特色。这些具有历史意义和建筑艺术的铁路车站,许多都还在使用中,并且它们都处在风景秀美的山川河流之间,这些铁路线路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很好的旅游开发基础。而上述的许多铁路线路同样也具备很好的开发潜力,目前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
3铁路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对策和建议
3.1深化对铁路文化旅游品牌的认识,加强品牌特色建设与创新
首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旅游研究的相关专家和学者要充分认识到铁路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中国铁路文化旅游开发是要向国外铁路文化旅游规划与发展出色的国家学习宝贵经验,制定适合国内铁路文化旅游开发与发展的方针政策,积极引导相关旅游开发部门针对中国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形成良性循环的开发模式。铁路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保护要结合旅游对象需求及铁路文化资源特色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旅行者在旅游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体验旅游的过程和心灵的感受,铁路文化资源的开发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及自然特色,开发出具有铁路特色强、文化价值高、品牌信誉好的铁路文化旅游产品。根据地域特点,遗留的铁路文化遗产,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进行改造与开发,可以把一些具有建筑特色及历史文化背景深的车站改建为博物馆、文创及旅游休闲中心,一些废弃的铁轨和建筑物,可以改造成铁路文化公园,一些与自然景观结合的经典线路可以打造成文化怀旧旅游线路等。
3.2铁路文化旅游资源应联合开发,制定统一规划
中国幅员辽阔,铁路基本贯穿于中国的东西南北,相关的遗产资源与自然资源呈现出散点状分布,而且在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铁路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特色,其中不乏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如果根据各个地区的需要,单独进行开发,就会浪费甚至毁坏许多文化资源。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结合文物局和各地旅游局进行整体的的规划与开发,做到上下一盘棋,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坚持资源整合、差异发展、错位竞争的原则,根据不同的铁路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主题性、民族性、经典怀旧性等整体开发,既保护了铁路文化遗产,又发挥了各个地区的铁路遗产特色,有利于铁路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同时根据高速铁路的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会变得越来越短,根据地区间的旅游资源的特点,可以协同统一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加强主题线路的开发,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三省等一小时左右的都市圈建立旅游协调机制,制定特色旅游项目,开设主题列车,游客可以买一套票,乘坐相关的主题列车就能游玩城市的经典旅游项目,这样,既能体现铁路旅游的方便安全,又有利于城市之间的交流及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3.3打造一批经典怀旧主题旅游线路
中国的铁路是在之后,国门打开后发展起来的,有许多铁路线路和车站建筑是由殖民者建成的,这些建筑现在大都还保存相对完好,位于这些铁路沿线,并且铁路沿线自然风光优美,民族特色鲜明,作为文化旅游项目非常值得开发和利用。如中东铁路是俄国人建造的,铁路沿线的站房建筑非常和富有俄罗斯传统建筑风格,很多建筑是拜占庭建筑风格;而位于云南的滇越铁路,是法国人造的,铁路建筑富有文艺复兴的建筑特点。这样的建筑遗迹及线路全国还是非常多的,它们分布于中国的不同区域,这些遗迹都具有很好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价值,并且恰好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结合,可以把这些老线路打造成经典怀旧旅游线路,把这些废弃的铁路遗产及线路很好的保护和利用起来。
4重视体验营销,加强体验产品设计与铁路文化旅游的宣传
现代的旅游已经不是局限于简单的观光需要,而是向更高层次发展,注重旅游活动的体验。铁路文化旅游的开发首先要注重体验产品的设计与营销,结合地域发展的特点,开发体验产品,首先针对游客群的特点,特别是一些火车迷、摄影发烧友、文化历史爱好者开发出具有体验感的旅游产品,由他们首先进行体验,要使旅游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官方面获得不一样的感受,进而触动旅游者的内心情感,这种营销方式更能够去吸引游客,开拓潜在的市场,如滇越铁路,是典型的米轨铁路,可以继续开通,将车厢设计成具有法式风格的特色,列车上提供法式服务,让游客感觉又回到了上百年前,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介绍这条铁路的发展历史及周边自然风光,让旅游者充分地体验享受旅游过程,这样会给旅行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同时,铁路文化还需进一步加强宣传“,酒好也怕巷子深”,可以利用铁路文化遗产的特点,像美国一样定期举办铁路文化艺术节,打造旅游节事品牌;其次,可以在高铁上的电视、网络、报纸及相关媒体宣传铁路文化旅游产品;最后,结合各个地区的特点,把铁路文化元素与文创礼品结合起来,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铁路旅游纪念品。
5结语
铁路文化旅游是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铁路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可塑的资源遍布全国各地,只要合理地保护、规划和开发,就能建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文化旅游品牌。
作者:张永志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武国庆.中国铁路百年老站[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关键字:建筑设计;人文理念;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建筑基于人文理念的诠释
“绿色”是自然、生态、生命与活力的象征,它代表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文化,贴切而直观地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因此,从文化层面认识绿色建筑的性能和特质,关注技术绿色之外的人文绿色品质,并进而尝试用绿色建筑的文化标尺来评判建筑的真实价值,应该可以成为理解建筑的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方法并获取广义的绿色建筑认知体系。
绿色建筑的发展集成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成果,架起了沟通当代与未来、人与自然的桥梁。它不仅是单纯建筑理念和技术的进步,还是人文精神的一次飞跃,阿莫里・B・洛文斯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概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绿色建筑是利用先进技术,结合人的生理、精神现状以及理想进行的整体性建筑设计。
所以,绿色建筑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综合发展、公平、合作和协调理念,从人文和哲学层面概括了新时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强调整体把握经济、社会和人文需要,以舒适、健康的生活为主导的同时,以最少的能源、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寻求综合集成的建筑解决方案,这些理念与当前中国发展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高度契合。如果说绿色建筑技术是营造绿色建筑的基础,那么,绿色建筑人文理念则是绿色建筑的灵魂。
从一定意义上讲,绿色建筑体、生态城市是绿色建筑科学理念、人文理念的物化形式;离开了绿色建筑人文理念的引导,绿色建筑体系、生态城市建设将很难健康发展。绿色建筑是节约的建筑,不仅是单纯的节约资源,同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有限消耗、适度消费、自我克制等理念是绿色文明的精髓,在消费扩张的时代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人文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广博丰富,其建筑也像文化一样非常远古。中国人始终都在建设土生土长的建筑与文明体系。建筑本来就是文明的局部,文明的前进也弥漫着建筑的设计思想,让它变得更加详细而精妙。总的来说,就是有怎样的文化,就会有怎样的建筑,并且这一种建筑势必会展示文化的精华,展示文化者的内涵和探索。
2.1 继承传统,表现风格
在探求现代建筑流行风格的同时,我们也不可以丢弃传统,因为其证明着历史的印记,是民族传统的精髓。比如四合院是居住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介质,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气质,四合院的建设非常重视风水,其实际是中国古代的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思想之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就算以后要把四合院重建,我们也要保存传统的建筑特点,让其相适应于环境的风格,因为这已是文化精神之中的一部分。
2.2 体现民族性
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色彩,并且建筑具备地方特征,色彩也具备地域性特征,所以建筑的民族性就是由色彩来体现的。设计应当要在重视功能的条件下,重视民族特色,设计出有着民族风格的作品。建筑色彩是不能或缺的元素,在现代方块建筑到处都是的情况之下,色彩已经成了不同建筑展现自身的特色与创意的重要因素。
2.3 体现地方性
因为城镇建设有着地域性,比较容易保存下来和当地地形、气候因素、社会价值取向连接起来和遭到外来文化所影响,这些建筑常常具备文化价值、历史重要性和建筑清晰性、。比如意大利展馆的主要思想是“人之城”,这个建筑由二十个功能模块所组成,所代表的是意大利二十个大区,就好像小型的意大利城市,该建筑除了体现本民族风格之外,还重点说明了多元化的文化和睦相处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好的体现民族性的案例。
3. 人文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3.1 盲目展开新建筑的扩建和开发
随着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种类不断增加,功能日趋改进,新科技的进步给建筑设计带来生机,传统完善、广博的建筑体系,人文景观和自然都不可防止的遭到了毁坏,大范围的建设对传统的城镇风貌产生了威胁,而弥漫着风韵的旧城景观正在慢慢的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剥夺了城镇形象的主导权,而传统的样貌变得四分五裂。
3.2 民族性逐渐消失
“在世界一致化或趋同的现象之下,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面临着失去其辉煌而向衰落走去的危险,建筑文化体现的更加强烈”。一些领导者以为西方建筑样式和装饰、高楼大厦象征了城市的形象,而不去充分的考虑当地的实际状况,导致了很多不好的建筑出现。
3.3 地方特色欠缺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让建筑和地区建筑间的交通更加方便,经济文化沟通频频,物质的程度愈来愈靠近,地方色彩显得朦胧和浅淡。方匣子建筑在现代建筑中是最为广泛的,城市都是方块式的建筑,失去了地方风格的体现,各城市变得如出一辙,建筑文化没有一点活力和生机。
4. 人文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4.1 特色建筑,凸显个性现代化的建筑应当要有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要创新规划的设计理念,对建筑展开准确定位。根据多样的居住空间和多元化的组织手法创造方法,与建筑所在的地点、城市的环境相结合,建设有特色的建筑。可应用灵活的组织手法,建造充分的艺术生活空间。建筑景观可借用四周的景观,并灵巧的应用对比、渗透、过渡等组景手法,打造软硬搭配、动静结合、主题鲜明的建筑结构空间,提升整个建筑的文化品位。智能化、日照、新型材料、生态能都是体现现代建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元素。另外在建筑设计假如人文理念中,还应当把当地的历史文脉和建筑规划相结合,要与城市的形象相和谐。
4.2 绿色新潮,环保归来
在提倡绿色环保的现代,人们已经在寻求环保与没有污染的生活环境,所以在建筑设计之中,应当要丰富的运用可再生资源,比如大力提倡太阳能的运用和通风、自然采光等,尽可能的提升建筑节约能源水平、降低建筑的资源耗损、使用可再循环的资源,把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小。与此同时在设计之中要注意建筑四周环境的生态均衡,对有利的生态环境要加以保护、对室外室内的环境展开美化和净化、注重建筑的绿化设置,还可多运用屋顶、墙壁隔热,运用落叶树来对日照进行调节,使花草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
4.3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在建筑设计之中,我们可以的应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依据,在设计之中展现出欧式建筑和传统建筑的特点。国外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形式和我国的传统建筑形式,不管是在住宅设计,还是公共建筑上,都有可以参考的元素。所以设计师在寻求现代建筑风格的时候也不应当彻底的抛弃传统,传统的建筑是民族和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也是民族传统中的精髓之所在,而欧式古典建筑设计谨慎,在当前的设计之中,较多的是采用精简、变异的手法去了解其古典精髓,以实现建筑特色的得体、高雅。
5. 案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海南雅居乐A10-1 区位于陵水县清水湾旅游度假区中前段,北侧有河道穿过,南面临海,同时与A10-2 区、A11-1 区规划的万豪酒店、希尔顿酒店用地相邻,定位为滨海高档住宅小区。
5.2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本项目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景观条件及地形特色,创造相得益彰的生态环境,规划布局运用了城市设计的手法,打造海南陵水清水湾最大、最丰富的商业旅游区,创造优质的人文生活景观。
5.3 人文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建筑设计之中,人本思想比较好的统一了自然条件、本性和建筑特色,使人们容易表现出本身的认识和感情,进而让观念实施于实践,提升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和发掘设计潜力的目的。因此在建筑设计中,第一应当要创造自然的生态设计环境,因为生态平衡对建筑风格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应当要重视创新,寻求客观的发展设计之路,做到人本思想,其就是让生态自然环境较好的统一在一起,注意目前的环境情况,达到可持续发展、节能的战略目标;第三应当要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之中依旧保持可持续发展,因为想要在建筑设计之中展现出人文理念,就应当要使人文理念在精神与物质中得到完整的体现,重视建筑风格的相对性,才可以让其受到现代都市人们的喜欢。
总之,对建筑的领域而言,人文理念的融入不再仅仅为了推动建设领域的进步,而更多的是倾向于继承人文精神、物质文化与其存在的人文价值,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创造出新时代气息的建筑,建设绿色景观的城市,能够推动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实现生活、居住和环境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马雯. 人文主义的建筑体现――透析建外SOHO设计中的人文理念[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11:18-20.
[2]邹杰,陈剑秋,韩雨彤. 对当今绿色建筑设计人文理念应用的思考[J]. 绿色建筑,2013,02:8-11.
关键词:奈良时代;平安时代;日本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166-02
奈良时代是日本古典建筑的黄金时期,受隋唐文化及佛教文化影响,建筑基本上是以佛教寺院为中心而展开的。平安时代(公元794年—1184年)是日本建筑史上最具特色的时期之一,是日本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演变时期。
一、建筑风格形成因素分析
奈良时代政治稳定,太平盛世,经济技术发展,统治者极力发展佛教,和中国及其他邻国交涉频繁,受中国唐朝文化及建筑思想影响比较深刻全面,这时期建筑也向着唐朝的建筑特色发展。
平安时代,政治变革较大。政治腐朽,追求富丽堂皇的宫殿、神社和佛寺;形成封建化国家;中日交流趋于停顿;强化本民族特色,建筑也开始本土化,趋向精致奢华,在不断吸收中国建筑成就的同时走向了创新本土建筑文化的道路。
二、设计的灵感来源分析
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对木质建筑的钟爱,对自然的感悟;历代木结构建筑的发展为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灵感基础。
受到中国等邻近国家文化,建筑思想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奈良时期的设计更多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建筑风格以及佛教文化。
时代的变化,统治阶级追求富丽堂皇奢华,影响了设计的灵感。平安时代更加注重本国文化以及内部发展,所以平安时期建筑的灵感也多来源于日本的本土文化。
三、设计理念与风格分析
设计理念是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
奈良时代主要建筑设计理念包括:注重与自然的融合;热爱原始材料及色彩;注重简约及朴素;注重建筑规模宏大,突出磅礴的气势;模仿中国唐朝寺院建筑的布局特色以及构造建筑手法细节等。
平安时代建筑的主要设计理念包括:注重与自然的关系;注重细致朴素及建筑各部分比例;注重民族信仰传统及民族文化内涵,突出意蕴;布局方面,采用因地制宜自由布局,空间利用率更高;重视呈现材料,构造,功能性因素的天然特色;注重统治阶层喜好,注重装饰风格。
四、设计风格对比分析
1.形成因素比较
相同方面,从奈良到平安时代,建筑的风格形成都受到佛教文化,中国建筑风格及统治阶级思想与取向影响,也都一定程度受到本土文化影响。
两个时代的建筑,都在一定程度上受佛教文化,中国建筑风格及本土文化影响。但由于文化政治及经济情况的不同,所受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后期建筑风格不同。由于政治形势不断发展统治阶级的思想及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建筑风格从古朴豪迈转向了优美华丽。平安时期建筑技术更加成熟,因此建筑更加注重细节,更加优雅精致。
总之两个时代背景的不断变化影响着日本唐式建筑逐渐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并走向日本化。
2.灵感来源比较
日本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很多方面,历史因素如自古以来日本对木质建筑的钟爱,对自然的热爱等;文化因素如源于佛教文化,受中国建筑思想及设计理念影响,受统治阶级兴趣取向的影响等。
二者的灵感来源有着共同的基础,都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对自然极度崇拜,受历代建筑风格及中国建筑理念的影响。这两个时代统治者思想及取向对设计灵感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平安时代从学习中国转向重视本土文化,所以建筑的灵感来源更多来自日本的本土文化。这也就是日本唐式建筑逐渐走向日本化的原因之一。
3.设计理念与风格比较
从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日本建筑的发展在设计理念上变化并不是很大,仍然存在很多相同设计理念及风格特点,例如对自然的重视,对原材料的运用等,但是在布局上从一味模仿中国寺院布局,开始了采用因地制宜自由布局,建筑风格也由简约朴素转为优美华丽,更加注重细部设计,建筑各部分比例从单纯简洁变为复杂精致。总之,日本的建筑开始结合本土的文化以及地域特色,逐渐走上自己的建筑风格的道路。
五、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的逐渐日本化
1.日本唐式建筑逐渐日本化的原因
首先地域因素,独立岛国,资源有限,所以日本设计朴素注重细节;国土资源有限,地势复杂,所以寺院建筑布局从模仿中国寺院布局转变为因地制宜自由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气候温和湿润,盛产木材,处于地震带,地理活动频繁,因此钟爱木材建筑,木架构建筑研究实力强,技术娴熟。
政治方面,从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到政体瓦解。政治上的变化,使日本更加关注国内的发展。文化方面,从极度宣扬佛教到本土文化恢复影响。封建经济不断发展,为其逐渐日本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并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外交方面,中日交流逐渐趋于停顿。日本的视野从国外转向国内,重视本土文化的发展及内涵。
另外统治阶级的思想也影响着寺院建筑的风格发展。统治阶级由原来的好节约变为好华丽奢侈,逐渐引导和改变了建筑的风格及功能。
2.日本唐式建筑逐渐日本化的表现
从奈良到平安时代建筑的逐渐日本化,尽管变化并不是很大,但仍然可以看出其建筑的发展趋势,如布局更加灵活,重视自然,材料及构造,注重细部以及建筑各部分比例,注重民族信仰传统及民族文化内涵,开始有了本土的传统装饰和细节等。最主要的是日本在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的地域,文化,民族等特色开始开拓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道路。
3.总结
从奈良至平安时代,日本建筑的发展,在木构技术上并未产生很大变化,但其空间布局、功能、建筑细节、比例以及代表文化等,皆有大的演变和发展。空间布局更加灵活,寺院从纯粹的佛教圣地融入到统治阶级贵族的邸宅里,更加注重细节,建筑比例从单纯简洁变为复杂精致,更多和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表达日本的文化和信仰。
日本建筑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学习,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这段历史充分展现了其民族不断学习创新的精神。同时也提示我们,一个民族的文化及发展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们民族的特色开创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