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线教育教学案例

在线教育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线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线教育教学案例

在线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案例教学的实践性比较强,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正逐步被教育领域接受和推广。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案例教学已经应用于法律、商业和医学领域的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尽管案例教学已经被广泛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把案例教学的基本功能挖掘出来,本文从现场案例教学角度出发,探寻现场案例教学的特点,寻找现场案例教学的方法。

一、现场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是指教员基于案例引导学员通过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的方式,以锻炼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案例教学的形式多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特别是现场案例教学,将部队先进典型和社会精英请进课堂。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进行现场说法,这样可以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现场案例教学有以下特点:第一,现场案例教学和普通的安全这略有不同,现场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文本,其案例内容主要体现在嘉宾的表述,有一定的随机性,理论和实际结合性更强,这需要教师有很好的应变能力。第二,案例的情节是特邀嘉宾的亲身经历。比如我们曾经请宇航员杨利伟做过特邀嘉宾,所讲的内容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可信度很高,现实感也很强,让学生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学生有具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第三,案例讨论的随机性。因为没有预先的文本材料,讨论的问题就会比较开放,学生可以就自己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嘉宾进行提问,参与度更强,学到的知识点会更广泛。第四,可以及时反馈。案例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而现场案例教学可以现场解开学生的困惑,让主人公回答学生的问题,可以让解答的内容更加真实和可靠。

二、现场案例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发挥名人示范效应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前夕,可塑性比较强,如果有好的榜样加以示范和引导,会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现场案例教学特邀嘉宾都是部队和社会的精英,都取得过辉煌的成绩,都有着积极的人生理想,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让他们从心理想着“见贤思齐”,并“择其善者而从之”。现场案例教学正是利用这样的特点,利用学生的模仿能力,让学生实现受教育的目的。

(二)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

现场案例教学的不同之处就是特邀嘉宾的亲身经历围绕一个教学目标展开讨论,这种亲身经历比一般的案例教学更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可以更迅速的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在其它的案例教学中,无论是第三者描述和是形成的文字资料都没有亲身经历者的描述更加真实可靠,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给课堂营造活跃的气氛,融洽教学情境。

三、现场案例教学的反思

现场案例教学拉近了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现场案例教学还要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

现场案例教学有一定的随机性,与其它的案例教学相比,出现了第三方。因此,现场案例教学特邀嘉宾的表现决定着课程教学成功与否,而特邀嘉宾的表现一方面是课前准备,另一方面就是临场发挥,临场发挥也会与现场氛围有着密切关系,和谐融洽的氛围可以调动嘉宾的情绪,使其变的兴奋而文思泉涌,使讲课内容生动活泼,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相反,如果课堂气氛把握不好,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会变得严肃和呆板,难以调动特邀嘉宾和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和特邀嘉宾的桥梁人物,要学会以适当的方法调动情绪,当特邀嘉宾陈述案例时,要认真倾听,通过眼神交流给嘉宾进行鼓励。在交流互动环节,如果学生不好意思提出问题,或者没有想好切入点,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当交流过程中出现冷场时,教师要通过幽默的语言调节课程气氛,避免造成尴尬,影响学生和特邀嘉宾的情绪;而当现场气氛比较好时,教师要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将课堂气氛推向,让学生和特邀嘉宾心理上都产生愉悦感,这样才会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课后也会认真思考。

(二)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

体验式教学理念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而现场案例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体验式教学。因此,现场案例教学就要树立起关注学生体验意识,由传统的关注如何教,转变为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感受和体验,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实践性,注重引领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提高品质。因此,在现场案例教学的课前,教师就要按照教学目标设置一些能让学生有所体验和感悟的题目,而在案例教学中更要捕捉生动的细节用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尽可能的让学生的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在线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才需求;在线模拟案例教学;能力培养;专业发展

电子商务专业的在线性、复合性、多样性和实践性特征,决定着电子商务专业有必要率先引入在线模拟案例教学以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一、人才需求迫在眉睫

回顾2006年,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再次印证了互联网巨大的潜力。一批极具特色的商务网站,如阿里巴巴、当当网、卓越网、淘宝网、易趣网等,在电子商务B2B、B2C、C2C领域成为一方霸主。我国目前拥有大量从事国内贸易的生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统计显示:1100万中小企业中,已经有近1/4的企业开始尝试并越来越熟练运用电子商务工具。从与不同职位专业知识的结合来看,未来我国将缺乏能够结合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生产管理、行政财务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即使如此,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供给与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正处在电子商务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将对电子商务的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过去那些仅具有网络技术背景的人才,或仅懂商务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需要,而系统地接受过电子商务培训,能有效利用网络技术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奇缺。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缺乏实操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差。高校电子商务教育的现状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而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尽管这两年很多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而商务行为本身又是复杂多变的,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如果没有真正的商人参与、如果将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固化,事实上与书本教育并没有本质区别。在线模拟案例教学模式是电子商务人才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在线模拟案例教学模式的先进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上实时性、现实性的案例大量涌现,案例教学由传统的利用书面案例资源转向利用互联网案例资源,实时利用互联网案例,实现在线案例模拟展示和动态互动教学,即为在线模拟案例教学。在线模拟案例教学是通过老师设置和选择在线模拟案例,老师设置在线模拟案例任务,由学生剖析和评价并在线执行完成案例,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线模拟案例教学在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等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与传统案例相比,传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有时不是真实案例,脱离实际,实效性弱,现实性差,过于抽象,很难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利用互联网在线的案例资源,实时、动态、互动的课堂案例教学, 增加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实际技能与综合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是传统案例教学的创新和突破。在线模拟案例教学的先进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访问典型网站,边传授理论知识,边结合网站实际,让学生了解各部门是如何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

第二,实时动态地把握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借鉴电子商务应用的成功经验,为电子商务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可以利用软件公司提供的案例模拟平台,结合电子商务业务特点,进行仿真模块操作。

第四,在课堂上可以直接登录国内外著名的商务网站、企业网站和政府网站,搜索和收集大量真实、鲜活、翔实和极富启发性的案例素材,达到课堂“激发思考,学思结合,引起争论,集思广益”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的教学结果。

三、在线模拟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能力培养

在线模拟案例教学的实行要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实时在线的方式,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在线模拟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其基本原则有两条:其一,利用网络实时在线的方式,运用在线模拟案例手段;其二,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在线模拟案例教学过程。

第一,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需要。“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能力。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应用的不断深入,互联网上相关的案例正层出不穷,不但丰富了电子商务在线案例的内容,也加深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线模拟案例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它让学生在逼真的虚拟空间模拟情景中体验电子商务实践,使学生能够对电子商务产生实际的感性认识,能动态地把握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了解各行业电子商务的状况,借鉴电子商务应用的成功经验,为将来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搜集真实案例素材的需要。在国际、国内著名的软件企业———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莲花软件中国有限公司、IBM中国有限公司、SAP中国有限公司、金碟软件公司、浪潮集团、北京易通经纬软件公司、北京华深慧正公司、上海奥林岛科技实业公司等企业网站和政府机构的网站都蕴藏着大量真实、翔实和极富启发性的案例素材,挖掘这个巨大无比的虚拟的空间里的最新的和最有说服力的真实案例,是新时期案例教学研究的新课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三,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需要。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的“多媒体”和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是信息社会特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一些旧的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学的需要,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只有改革落后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担当起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

第四,案例教学创新的需要。现在,我们面对两种案例资源:书面案例资源和互联网案例资源,后一种是前一种的延伸和拓展。互联网案例即时展示在线企业实战中的真实背景,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空间,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模拟训练,以培养其实操能力。与书面案例不同,企业背景和事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互联网案例属于一种动态案例,更有益于培养学生在各种复杂多变的经营形势面前的应对能力,使学生转变观念,训练心理素质,是案例教学新层次上的创新和飞跃。

四、在线模拟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和方式

基本条件:连入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老师熟练掌握在线案例资源。

教学方法:在线模拟电子商务企业的运作,以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过程式和体验式的学习与考核。

相应措施:(1)在理论专题的讲授中恰当地穿插在线案例分析,以案例分析配合理论知识的讲解;(2)相对集中地组织在线案例教学活动,分批分次地安排于课程的教学过程中;(3)要求学生独立撰写在线案例分析报告,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教学形式:互联网上大量详实的案例,以虚拟空间的形式展现,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提问,进行三种形式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老师解答案例的难点和疑点。(1)课堂对话式。由老师讲授为主,留出一定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提问,进行“双向对话”。(2)目小组式。学生组成各个项目小组,以项目管理的工作方式进行案例的分析、决策,小组反复进行多次活动。(3)答辩活动式。老师主持答辩,学生代表宣讲小组作业结果。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并要求对案例作业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多向对话。

以上教学过程,对教师而言,要当好导演的角色,善于组织和引导,巧加评论和指点,擅长引人入胜,又能指点迷津。老师循循善诱,学生主动参与,从熟悉案例提供的情况入手,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在线案例教学难度很大,要引导得当需要精心备课。老师无疑应当对将要作教学的在线案例有深刻的认识,就案例中隐含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要有自己的见解,在必要时释疑解惑,以及在展开讨论的基础上予以归纳和评价,切忌讲解过度。要致力于组织引导学生多想、多说,以收激发思考、集思广益之效果。

参与在线案例研讨,学生的主要难点有三点:(1)如何将案例隐含的问题明确化,即发现或识别问题;(2)从案例提供的事实中如何分辨出和有区别地对待有关的和无关的、重要的和次要的、实质性的和非实质性的等一系列问题;(3)如何对待冗长的案例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总之,学生会感到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分析和处理某一具体案例,或有可能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有“瞎子摸象”之嫌。

化解上述三大难点的基本对策是采用“设问法”,即由老师向学生设置问题以及引导学生自我设问。设问法重在启发,以问题为导向:(1)在所提供的在线案例之后附以若干“提示问题”,研讨时则不限于此,启发学生进一步自我设问,或提示更多的问题;(2)层层设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老师宜在备课时自拟“问题清单”,尽可能设想研讨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列举各项问题,理顺诸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组织研讨时据情予以变通;(3)拓展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深入全面地思考,多层次多侧面地分析和处理案例;(4)教无定法,贵在适当,在线案例教学的设问法应与其他行之有效的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收相得益彰之效果。

五、在线模拟案例教学模式的推广

第一,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率先实施在线模拟案例教学。在线模拟案例教学作为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可以在电子商务“四流”教学中大力推广。

第二,电子商务专业的其他课程,如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实训等课程实施在线模拟案例教学。

第三,在总结电子商务专业在线模拟案例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推广。

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电子商务人才,而为社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所应具备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运用能力,因此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考试过关都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电子商务专业在线案例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方式尤其是培养模式的探索,它通过在线案例的索引,增加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实际技能与综合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岑雄鹰,傅震宇.浅谈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

[2]周小科.电子商务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12).

在线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SPOC;MOOC;中职教育

一、MOOC与SPOC

1、MOOC的出现与发展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新加坡国立大学是第一所与Coursera达成合作协议的新加坡大学,它2014年率先通过该公司平台推出量子物理学和古典音乐创作的课程。这三个大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并且像真正的大学一样,有一套自己的学习和管理系统。再者,它们的课程都是免费的。以Coursera为例,这家公司原本已和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全球33所学府合作。2013年2月,公司再宣布有另外29所大学加入他们的阵容。

时至现今,国内出现许多MOOC平台提供给学习者,包括MOOC中国、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顶你学堂、华文幕课、MOOC学院等等。MOOC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MOOC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开放的、在线的的一个课程,让许多人都从中受益。而正如央视在《新闻调查》中报道果壳网MOOC学院时所说,“慕课到底是什么,了解慕课或许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真正上一门慕课课程,毕竟站在岸上,我们永远无法去体会游泳者的感受”。在这个网络时代,时间和空间的隔阂,都无法再成为阻止你去学习的原因。终身学习将变得越来越容易和便捷,爱学习和会学习的人将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培训。有了慕课,随时都是学习的好时候。

2、SPOC的形成及现状

SPOC是英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简称,按照字面意义理解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一般认为,这个概念是由福克斯教授最早使用的。其中,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 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是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 ”是指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

当前的SPOC教学案例,发现当前的SPOC主要针对围墙内的学生和在线学生两类学习者进行设置。前者是一种结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在学校校园课堂,采用MOOC的讲座视频(或同时采用其在线评价等功能)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其基本流程是:教师把这些视频材料当作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

然后,在实体课堂教学中回答学生们的问题,了解学生已经吸收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没有被吸收,在课上与学生一起处理作业或其他任务。总体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学生的需求,自由设置和调控课程的进度、节奏和评分系统。后者是根据设定的申请条件,从全球的申请者中选取一定规模(通常是500人)的学习者纳入SPOC课程。入选者必须保证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参与在线讨论,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考试等,通过者将获得课程完成证书。而未申请成功的学习者可以以旁听生的身份注册学习在线课程。例如,观看课程讲座视频,自定节奏学习指定的课程材料,做作业,参加在线讨论等。但是,他们不能接受教学团队的指导与互动,且在课程结束时不会被授予任何证书。

二、我国中职教育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中职生凭借着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就业市场。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尤其是民办的中职学校的兴起与发展;更加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本体,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等若干因素;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的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着差强人意的缺陷和不足,学生仅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但是,我们应该十分清楚地看到,我国毕竟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无疑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与其说中职学校面临着存亡危机,不如说中职学校的招生、教育和管理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

MOOC与SPOC的出现打破了中职教育的桎梏,能让在校的中职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多新的知识、学习更多专业外的技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铺设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有步入中高级专业人才的道路。

三、新兴的SPOC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新兴的SPOC的出现带给了现在中职教育一个很大的空间,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了教师课堂上讲授,而学生无法接收及运用所学知识的压力。与MOOC使教师有机会服务于全球,在专业领域扬名立万不同;SPOC让教师更多地回归校园,回归小型在线课堂。课前,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学习者和整合者。他们不必是讲座视频中的主角,也不必准备每节的课程讲座,但是要能够根据学生需求整合各种线上和实体资源。课堂上,教师是指导者和促进者,他们组织学生分组研讨,随时为他们提供个别化指导,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SPOC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课堂活力。从国外的一些案例中,我们可能发现MOOC与SPOC对中职教育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例案:应用麻省理工学院的MOOC课程进行SPOC实验

MOOC曾被质疑将削弱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对此,福克斯表示,即使出现一门或几门课程在整个课程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教师们也可以将MOOC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改编,以SPOC模式用于校园课程。加州硅谷地区的圣何塞州立大学和波士顿地区的邦克山社区学院分别利用麻省理工学院在edX平台上的课程进行了SPOC教学实验,并取得初步成效。

考斯洛・甘地瑞教授将“模拟电路课程”的实体课堂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中,采用edX总裁、麻省理工学院的阿南特・阿加瓦尔教授创建的“电路与电子技术”在线课程讲座视频和他创建的家庭作业。课堂外,学生观看阿加瓦尔的讲座,并完成教师设计的在线课前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存在的困难等。课堂内,甘地瑞教授首先根据课前调查获得的信息,确认学习难点。其后,学生三人一组,合作解决这些难题。再之后,学生就当天的学习材料独立接受测验。起初,学生对这种方式持有疑虑,但是,这些学生的阶段测验成绩不断超过那些传统的面对面常规课堂中的学生。与那些使用常规教学材料的学生相比,实验学生在第一次考试中的成绩提高了5%,第二次考试提高了10%。更引人注目的是,学生得到的C或C以上成绩的比率从59%提升到了91%。至学期末,91%的学生通过了这门课程。SPOC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线教育的“后 MOOC时代” 甘地瑞教授称,在过去的七年中,该课程每学期的平均通过率是65%。“Python计算机编程语言”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为其学生开设的入门课程,而杰米・亨瑞教授的学生则在社区学院。因此,edX与她合作,一起调整课程大纲,放慢课程节奏,并据此改编课程材料。到学期末,50%的学生坚持下来,并且获得了B以上的成绩。这说明,SPOC不是精英大学和优等生的专利,社区学院的学生也可以利用高水平的课程材料获得成功。[3]

对上述SPOC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MOOC与SPOC进行比较,MOOC对在线教育具有很大的冲击,然后MOOC后的SPOC更加的适合我国中职教育。SPOC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MOOC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SPOC既推动了对外品牌效应,也促进了校内的教学改革,提高了校内教学质量。有学者指出,这些顶尖大学对SPOC的追逐,是因为它完美适应了精英大学的排他性和追求高成就的价值观,帮助学校实现了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SPOC是在线教育在校园中的真正价值所在。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卢教授认为,SPOC的重要性在于在线学习已经跳出了复制课堂课程的阶段,正在努力创造一些更为灵活和有效的方式,如果学校意识不到这一改革信号,认为MOOC只是传统课程的视频集,设计出的在线课程与传统课堂没有本质的区别,那么,毫无疑问,学校将处于危险中。

其次,SPOC重新定义了教师的作用,创新了教学模式。与MOOC使教师有机会服务于全球,在专业领域扬名立万不同,SPOC让教师更多地回归校园,回归小型在线课堂,成为真正的课程掌控者。课前,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学习者和整合者。他们不必是讲座视频中的主角,也不必准备每节的课程讲座,但是要能够根据学生需求整合各种线上和实体资源。课堂上,教师是指导者和促进者,他们组织学生分组研讨,随时为他们提供个别化指导,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SPOC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课堂活力。SPOC的自动评分功能解放了教师从事重复性活动。福克斯的调查发现,10%的MOOC学习者本身就是“教师”,也就是说MOOC实际上在教“教师”,因为这些“教师”希望将平台的课程资料整合进他们的实体课堂,这是建构主义对知识和学习的贡献。这对于在中职学校实施SPOC,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因素。

第三,SPOC更加强调赋予学生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完成率。通过限定课程的准入条件和学生规模,SPOC能够为这些经过特别挑选的学生定制课程,为他们提供有区别的、力度更大的专业支持,可以增进学生对课程的完整体验,从而避免MOOC的高辍课率和低完成率情况,让证书的获得更为容易。SPOC实验进一步显示,相比传统课堂,SPOC使用的MOOC视频比指定的阅读材料更能吸引学生认真准备,激发其参与度,对那些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而言,尤其如此。比起纯MOOC,SPOC使得在线学习超出了复制教室课程的阶段,产生了更为有效的学习效果。SPOC模式充分利用了MOOC的重要特征,包括获得高质量的课程材料并且通过自动评分迅速反馈给学生,最大限度地使稀缺资源发挥效力。

四、结束语

技术对教育的最大作用应该是让学生沉浸于一种技术中介的环境,利用技术却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从而专注于“学习”而非“技术”本身。如果说MOOC带给我们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展示出宏大的叙事,那么SPOC则像是静悄悄的革命。从MOOC到SPOC话语的转移,显示出人们对MOOC的认识和期望日趋理性。一场以技术转移为核心的教育变革,最终回归到应用技术提升教与学的质量。

截至目前,大多数MOOC只能保证学生完成接收信息这一步。但是,中职教育的学习本身是一个过程,不仅要接收信息,还要思考、讨论、整合信息,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认识。因此,仅提供MOOC课程是不够的,而应当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促进学习者思考、挑战、内化以至产生新知识的过程,才有可能对目前的中职教育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形成真正的冲击。我们认为,当MOOC狂热消退后,SPOC可能会成为一种更受欢迎的模式。因为SPOC创建的混合教学环境,既融合了MOOC的优点,又弥补了传统教室课程的不足。那么,究竟是先MOOC再SPOC,还是置换顺序,或者两者可以并行不悖?有学者建议,用两年的时间在校内实验和完善SPOC,然后再将其作为MOOC开放给全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认为,SPOC是使用基于edX的材料支持或补充围墙内课程的学习,因此,即使教师的目的是创建MOOC,先把课程材料按照SPOC进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后慕课”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N].中国教育报,2014-5-21(11);

[2]陈绍继.小规模限制性课程“来袭”[J].辽宁教育,2014,

[3]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DD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

在线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日益融合,强力推动着高校教师深入思考如何引领“互网原住民”的学习行为,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线开放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具体体现在:首先,很多高校对MOOC的特点与定位认识仍有模糊。相当多的在线开放课程都制作成了晦涩难懂、讲授枯燥的“传统课堂再现”,许多教师只是将传统课堂进行简单直接的录制和上传,生动性不足,趣味性不够,未能完全体现“提升大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的课程定位和应用目标;其次,教师在进行在线教育教学设计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新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诉求,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行为主体的积极反馈,教学单向化程度较重,对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群体整体行为偏好的改变研究不足,课程适应性较差;第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视频角度很少变换,富媒体的形式使用有限,使得在线学习的年轻受众审美疲劳,降低听课者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当然,也会进一步降低视频课程的传播度,使其陷入“有制作,无受众”的尴尬局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华北电力大学管理沟通课程团队基于管理学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构建中国大学慕课“管理沟通”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之路。

一、在线开放课程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管理沟通是一门跨学科课程,涉及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商务写作、人际关系学、逻辑学及行为礼仪等多门学科知识,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是其9门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有以下特点:一是课程是以古典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等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没有生动形象的讲解,学生很难有效理解抽象的专业知识;二是管理沟通课程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只依赖有限课时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三是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用性很强,其开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理论与实践功底同样扎实的技能型人才。

我校“管理沟通”课程团队正是以课程本身特点为核心,充分发挥在线开放课程的效用,在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体系以及教学保障机制上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构建了“3-4-6-3”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取得了积极的反馈和较好的成效。

1.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着开发建设有影响力的在线开放课程的宗旨,课程建设团队始终把“量、亮、靓”的三个教学设计理念贯穿课程始终。

第一个“量”:“大规模”是慕课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课程在初期吸引一定受众形成规模效应后,其影响力才能在中后期进一步扩大,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本课程定位着眼于让更广大的人群受益,结合学科特点,以“通识教育”为方向,确定了人人皆宜的以“沟通”为核心的课程主题,从更广泛的角度满足大学生群体和社会大众的学习需求,提供大家都关心的科学知识。

第二个“亮”:在知识呈现时,从学习者角度换位思考设计教学活动,抓亮点,重价值。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从定义到类型、从概念到作用的讲授模式,“管理沟通”课程力求小案例、亮启发,让学生在故事感知中增强“成长力”,提高“应用力”,努力做到教学内容有亮点,课程讲授有妙招,不再用一种授课形式满堂灌,让学生产生倦怠感,从而调动更多人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个“靓”:要体现对新时代学生的适应性和启发性,“靓化”授课形式,教学视频展示具有视觉冲击力,让学生感受更新颖,更易沉浸在课程教学中。同时,创新性地将电影、动画、互动论坛、主题研讨等多种富媒体表现形式融入课程中,激发学习者去看、去听、去学、去问的学习热情,从单向接受转化为双向互动。课程所构建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更加迎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2.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围绕构建新时代创新型在线开放课程的核心诉求,课程团队设定了四个教学目标:(1)学术性,能够引领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科学规律,并能够积极参与探究和互动,夯实理论基础,提供行为依据。(2)普适性,从适应更广泛、对象更多元的角度出发,为课程学习者传递具有通用价值的沟通的科学知识和实践体系。(3)趣味性,将生动幽默的语言形式、异彩纷呈的视频内容与特点鲜明的案例分析相融合,努力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4)应用性,以提升实际应用技能为导向,以活学活用为原则,设计模块化知识、单元化内容培养学习者的职业技能,为大学生成才之路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四个教学目标,“管理沟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科学规划,不同形式的课程知识点更具针对性,一次只针对单一且完整的点状知识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最终实现教学内容系列化、体系化,使得学习者的职业技能能够块状吸收、叠加增长。

3.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的思路及做法

在慕课的制作和运行中,我们将场景化教学、卡通动画、话题讨论、微信平台、嘉宾座谈、影像资料这六种信息技术手段与“管理沟通”课程深度融合,形成了“六位一体”的全新教学体系。

(1)场景化教学,区别于传统的“随堂录制”的网络公开课,课程所使用的教学视频全部由专业的公司制作。根据章节内容选择不同主题场景,教师直接面对摄像机进行录制,追求面对面的亲切感,努力拉近屏幕两端师生的距离,加深学习者对于所学理论的认知和记忆。

(2)卡通动画,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的趣味性,“管理沟通”慕课多次使用了卡通动画的形式来呈现教学案例,以便更加适应新一代学生的审美习惯和学习情趣。值得一提的是,课程特别选取了一些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故事制成动画,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韩信治军、杯弓蛇影等,这些纵古论今的形象阐释,让学习者更加印象深刻地了解了古代管理智慧、沟通哲理在现代社会组织中的意义和价值。

(3)影音资料,影视资料是富媒体教学的重要展现方式之一,也是新时代学生关注和喜爱的表现形式。本课程视频中有序穿插着丰富的数字影像资料,如在课程第四周第二讲“演讲技巧”部分,加入了俞敏洪在中央电视台《创业榜样》中的演讲片段和奥斯卡获奖影片《勇敢的心》的微小视频,教师以此为视角,综合阐释有关演讲技巧的教学内容;在课程第二周第一讲“西方的主要人性假设和相关理论”部分,展示了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的精彩的无声表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西方经济人假设的具体表现。影视资料与沟通课程的紧密结合,既迎合当下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又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时代感与普适性,在本课程中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

(4)话题讨论,针对在线课程互动性较差的这一短板,我们课程团队充分利用课程平台的优势,加强了与课程配套讨论区的应用,让选课同学打破时空的隔阂,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首先,我们在课程中设置了互评环节,选课的同学需要针对课程中设置的特定话题,在讨论区相应的帖子中进行发言,并评价其他同学的发言,才能获得对应的分数,这个分数会计入最后的总成绩。其次,我们在课程进行中,穿插了“一周一话”活动。结合当周的课程,课程团队在讨论区提出一个互动话题,让大家在讨论区对应的贴下回复,优秀的回复会被推送至课程配套的官方微信平台并给予额外加分。

(5)微信平台,为了更好地做好在线课程建设,给学习者更为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本课程建立了配套微信公众号一一沟通的力量,在课程进行期间,通过通知、作业展示等方式吸引选课同学关注、引导学习者学习行为。

微信公共号分为沟通启智、典型案例、课程动态、学子风采、管理大师、名著导读、电影导视、师生问答、心理测试等多个板块,在课程进行的前中后全时段,对关注者进行一周一次的内容推送,全方位多角度地将课程内容与课外拓展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大家的课余时光,增加课程黏性。同时,微信公共号也是一个面向学生的窗口,学习者可以通过发送消息的方式对课程提出建议、对老师提出问题,公众号会以“洱语”为专栏,展示师生的问答,课程变得更加丰满、立体。

(6)嘉宾座谈,长达数十学时的课程只由一位老师存在,容易导致课程变得枯燥。课程团队邀请知名教授、企业专家、海外学者等各类社会实践者开展嘉宾客座讲堂,促进理论实践相互融合,让学生更贴近知识的实际应用情景。我们先后邀请到了来自企业界及海外多年从事中外交流的老师,以职场沟通和跨文化沟通为主题,定期定时与学习者展开互动,丰富了授课形式,促进了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同学们学习兴趣高涨,加强了对课程内容的内化理解。

“六位一体”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运用至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旨在保证学习者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教学保障机制建设

教师团队保障方面,有别于传统教学中单一主讲教师孤军奋战的情况,“管理沟通”慕课教学团队包括多学科教师、企业家、公益活动家、海外知名文化人士等多层次教师团队,以不同领域的沟通管理实践为背景,从不同视角给予学生学习指导及问题解答,让学生掌握从理论到应用的复合型知识,引导学生们学以致用。

学校制度保障方面,通过官方网站、办公平台等方式广泛宣传我校慕课的开课及发展情况,并在本校园范围内张贴宣传管理沟通慕课的精美海报;将慕课设定为全校公选课,学生选课并在网上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认证证书后可以获得大学教务处认可的学分;在课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提供了政策、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有效支持与制度保障。

慕课平台保障设置讨论区,进行每周一话、主题研讨、嘉宾访谈,同时通过群发公告绑定课程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课程相关知识、师生互动答疑、学生作业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了双向交流的信息化途径,延伸了数字化资源学习体系,扩充了学习内容。以上全部的功能都可以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来实现,这就为课程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平台支撑。

二、总结与思考

基于“3-4-6-3”的理念、目标、思路和实践,“管理沟通”慕课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设与运行,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在网易公开课和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开课两期,选课人数达到51284人,课程总选课人数在经管类课程中名列前茅,主讲教师被评为“中国大学MOOC2014-2015年度优秀教师”。

结合管理沟通慕课的有关经验教训,课程团队认为,课程定位的准确性是课程取得成效的前提。在设计在线开放课程时,应包含两个要点:第一,瞄准目标群体,明确此课程更适合于哪一类人群,人群越聚焦,其内容就越精准,吸引力更大;第二,在知识呈现时,以特定人群受益最大的角度出发,从学习者角度换位思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者的价值收获。

在线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e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of MOOC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effective learning". It is the key idea to solve the main contradiction between " knowledge" and "trust", "faith" and "action" that taking the initiative, the inquiry and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as the center to construct the teaching system of classroom, network and practice.

P键词: 质量管理;慕课;创新

Key words: quality management;MOOCs;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4-0162-03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堂已经成为时下教育创新最普遍的探索,而“混合式教学”则成为创新探索的第一热词,它整合了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双重优势,既注重发挥传统课堂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优势,又注重实现网络学习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等优势。具有特殊立德树人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混合”什么、如何“混合”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的核心问题,通过师资团队建设、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逐渐构建“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1],引导学生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化,实现 “课堂”、“网络”和“实践”三个要素的有机混合,是保障混合式教学有序进行的有益尝试。

1 构建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堂”、“网络”和“实践”三个要素的有机混合聚焦于解决混合式教学的三个关键理论问题:一是教学重心的把握问题。“混合式教学”不是几种教学形式的简单相加,要基于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有效“学习”的发生机制进行科学设计,以主动性、探究性和知行统一性为重心,是解决思政课教学“知”与“信”、“信”与“行”主要矛盾的理论思路。二是多种教学形式深度融合的教学流程设计问题。将“实践”环节新增为混合要素,是课题组激活“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深度交互的重要解决思路。三是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整合的新教育技术应用问题。甄选国内知名慕课平台“超星尔雅”、深圳大学“优课联盟”、清华大学“雨课堂”等各有优势且功能互补的多种技术工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实现混合式教学资源的入口统一化、内容集约化、学习操作便利化。昆明理工大学聚焦于上述三个关键问题,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试点,开展了“三性一转”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推进了混合式教学探索的深入。

2 以“三性一转”为重心,保障混合式教学的实效性

“三性”指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和知行统一性为重心进行教学环节设计,“一转”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换,即通过多重教学环节的设计推动教师的教学理念由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现代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驱动和创新驱动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线学习、实践教学正是因为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增强创新性学习的有效性,才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因此,确立“主动性”和“探究性”为混合式教学重心是基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在线学习的特有优势。

2.1 以网络在线学习资源的精品化,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2011年开展混合式教学探索,课题组近6年持续对该模式进行了完善、改进和创新。①2011-2014年依托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的“教育在线”平台建设网络在线学习的一期资源,搭建了在线学习的教学课件、讨论区、案例库、习题库等基本资源。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和实验。②2015年昆明理工大学学院整合省内优质教学资源,邀请了百家讲坛主讲人、云南大学苏升乾教授,楚雄师范学院王锡林等10余所高校的23名骨干教师参与课程微视频的录制,依托“超星尔雅”平台建设了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慕课”,推进了在线学习资源的精品化建设。③2016年顺利通过“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UOOC)”专家评审,成为我校首门登陆该联盟的慕课共享课程。④应用清华大学2016年4月的“雨课堂”软件,探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和教学评价的深度融合。⑤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微信公众平台“修身明德”,搭建在线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统一网络入口,该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建设的实践成果展示平台,极大延展了课堂空间。在线学习资源的精品化,教学方式的新颖性,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实效性调查中学生反馈“思修教学紧跟时代脚步,形式新颖,很给力!”

2.2 以多重教学环节设置为突破,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

传统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可以通过教学的方式迁移到每个人的大脑之中,教学的目的就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向学习者传授和“灌输”知识,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自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强调的重点是设计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促进知识获得的协作、探究和交流的学习流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思修课改变传统的单一授课方式,以增强探究性为重心,重构教学流程。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分为五个基本教学环节:①基于“雨课堂”的课前预习;②课堂教学32学时,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效果测试;③慕课在线学习和小组讨论16学时;④分小组社会实践及其总结;⑤微信公众号“修身明德”实践成果展示、学习。这五步教学环节探究性学习发生的机制为①创景激疑,发现问题②自主探究,资源学习③协作交流,相互促进④知识整理,价值反思⑤实践应用,价值内化⑥总结学习,意义建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流程重构,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展示自身才华的探究意识;线上线下交互讨论,使探究的过程痕迹化、清晰化,推动学生在思中行,在行中学。

2.3 依托网络延展“课堂空间”,优化“考核”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性体现在“五化”:一是“化耳为口”,即不仅要听,而且要说;二是“化目为手”,即不仅要读,而且要写;三是“化知为行”,即不仅要求知,而且要践行;四是“化外为内”,即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价值观;五是“化隐为显”,即将隐性的素质转化为显性的成果。传统教学实现前两化相对容易,但实现“化知为行”、“化外为内”和“化隐为显”就显得捉襟见肘。“三性一转”混合式教学,依托网络延展“课堂空间”,通过用户黏性很高的微信公众号建设,实现生活与课堂的虚拟链接。课程学习期间,学生分小组进行社会实践,然后将反映自身正能量的照片、微视频、PPT、文章投稿到思修课微信公众号:修身明德(kmustsx),编辑择优每周到公众平台,实践作业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微信公众号还建设了“悦读人生”推荐传统经典数目、开展读书会活动,“青想”版块则上传点击率高的昆工学子正能量的青春故事。目前已经并推送的昆工学子创业、科技创新、志愿者活动方面的文章,学生反响热烈,实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2.4 深化混合式教学探索,促进教师教学理念转型升级

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获得信息、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其自由的选择性增大,主体性愈加突出。伴随着这种进程,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能力、学习任务都发生新的变化,传统方式的“教”仅仅依赖课堂,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无法满足学生好奇、追问、探索式的学习要求。更重要的是,全球化时代各种价值观的交流交融交锋突显了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知”与“信”,“信”与“行”特殊矛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回应时代的呼声,实现教学理念革新,把“学习”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帮助者。教师的“教”在知识层面更加侧重引导性,注重重点理论问题的阐释,主要促进学生自觉进行认知结构、知识结构的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主动探究和实践,以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不再是瞄准分数被动机械地学,而是一种基于实践层面的知识反思与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反思、探究、实践,实现从学习自觉到文化自觉,再到信仰自觉的转变。

3 理论探讨:时展呼唤传统课堂结构形态的变革

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思政课教学要实现由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继而实现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教师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授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因此,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要以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思想素质形成的规律为基本出发点,吸取慕课的优点,扬弃其缺点,跟上时代的步伐,推进课堂教学的变革。

3.1 紧扣教W难点,增加课堂深度

混合式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增加课堂深度,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堂内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开展深度的分享探讨、问题解决、团队合作、案例学习等。相较于传统教学,课堂教学环节的起点不再是常规的“概念讲解”、“知识点讲授”,而是有关该问题或理论的进一步阐释及运用,无疑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学生思维的厚度,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在线学习“微课程”,见面课教师从课程“主讲”转换为辅导、答疑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难点的解析。因此,慕课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紧扣教学难点成为混合教学模式的关键,思政课教师要系统梳理教学重点,将教材的知识体系转换为学生的成长体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认识上的误区,根据时事热点事件的舆情所折射出来的认识上的盲点和模糊点,将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国家对青年的要求逻辑上贯通,道理上讲通,思想上融通,打造有思想魅力的思政课堂。

3.2 线上线下交互,变革课堂结构

日本教育学家稻川三郎在《第三种课堂教学:培养会学习的学生》一书中分析了传统以灌输为主和改良式灌输的两种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堂形态重构的“第三种课堂”,即“第三种课堂的主体是每位学生,学生们将走到教学的最前沿。”稻川三郎倡导由传统的“教师主宰的课堂”向“学生主体的课堂”的转变,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及结构形态。这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媒介型大学的在线教育课程的大量涌现,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结构形态。[3]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慕课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交互是课堂结构变革得以实现的关键。学生观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线上指导与答疑、交流与对话以及线下讨论与互动更为关键。慕课教学设计要围绕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互动、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三个方面进行。

3.3 升级教学,资源教学案例本土化

长期以来,“客观主义知识观”主宰了教育领域,学校教学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强化学说的学习理论,这种适应于客观知识教学的强化学习理论忽视了作为学习者个体内在的学习动机、个人经验和个人化见解的价值。21世纪以来“从旁观者知识到参与者知识”、“从客观知识到个人知识”的知识观变革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新知识观主张知识不是纯粹客观的、普适的简单规则,而是与观察者个人、与认识者个人的参与相关。知识本身就蕴含了个人经验,知识获得过程就是认识者个人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单纯的知识教学是如此,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更是与个人的热情、个人的探究、个人的见解密切相关。因此,慕课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的校本化、本地化生活案例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利用网络媒体技术,开创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微课程,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制作,指导学生制作PPT微课程、视频微课程、声音微课程或者情景剧等微课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将慕课与学生的生活深度嵌合,升级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宫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