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众多机构都在为争取企业年金市场展开竞争。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便是目前众多参与企业年金管理的机构之一。文章论述了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产品的优势。相信随着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完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不断为之创造新的有利因素,将会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 企业年金产品 养老保险公司 经营优势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被认为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市场参与企业年金管理的机构很多,包括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综合类证券公司、养老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银行以及其他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如社保机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规定中明确:各机构按各自职责和角色,都可作为企业年金市场的竞争主体,提供相关业务的专业化和高质量服务。
按照规定,保险机构想经营企业年金业务,必须先设立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因此,养老保险公司是从现有保险集团或寿险公司旗下衍生出来的独立的专门经营养老保险产品的保险机构。国际经验表明,保险公司按照人口提供从咨询、产品设计、销售、风险控制等等一系列服务应该成为年金的管理机构,并且笔者认为,养老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产品具有独特的、明显的优势。
一、养老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产品的优势
(一)专业化分工带来专业化经营
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与其他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相比,其主要的经营业务更加专一,主要从事以企业年金业务为核心的各类养老金业务。专业养老金公司将把全部的公司战略、资源配置放在企业年金上,如此专业化的分工对养老保险公司而言,意味着企业的有限资源的集中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扩大企业规模并获得规模经济,也意味着专业养老金公司必然会全力以赴,推动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而对投保企业而言,将企业年金基金放入一个将人力、物力、财力都致力于该类业务的机构进行管理,无疑是既放心又安全的。
(二)拥有多年的商业养老保险经营及养老金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
养老保险公司不仅具备比普通寿险公司更加专门的从事养老方面业务的能力,如养老保险产品、企业年金计划等的设计能力和销售能力,养老金资产负债管理和养老金发放等方面的能力,而且还在养老金资产运作方面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可以全面保证企业年金计划管理的规范性、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安全性、企业年金计划运营服务的时效性以及信息披露的准确性。
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商业人寿保险公司具有长期寿险保单、年金产品的管理经验和专业化的服务流程。而我国商业寿险公司早在1996年便开始逐步推进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的年金支付方式决定了其在管理企业年金账户方面的优势。
(三)依托精算优势,提供年金化产品与年金计划的设计服务
由于企业年金是按完全积累式的基本原理建立起来的,所以,要在对人口、工资、物价、利息等社会经济指标进行宏观测算后,将被保险人在享受年金保险期间的总保费按一定的提取比例分摊到整个投保期间。在为企业量身定做企业年金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反复进行成本测算、利益和计划调整、成本再测算这三个步骤。因此可以看出,精算技术在成功建立一个企业年金计划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养老保险公司具有多年的养老金管理经验和领先的精算能力,拥有多位经验丰富的精算师,可以协助企业全面分析年金政策、市场环境,并基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需求,设计缴费和分配方式,进行年金测算和分析。
(四)可以提供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全方位、一站式的企业年金产品服务
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具备着寿险公司经营各类团体养老保险产品的经验,在产品设计、投资组合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养老保险公司提供的企业年金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标准化企业年金产品,为企业客户选择了固定的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并制定统一规则进行管理。二是个性化年金产品,会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为其打造专属的年金计划。
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选出的5家获得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资格的养老保险公司①全部获得了受托人、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三张牌照。也就是说,养老保险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年金计划的设计、账户的管理、投资等全部相关业务的服务,可谓“一站式”服务。采用一站式服务的好处在于养老保险公司能够实现高效、稳定、安全的配套服务,有利于运作成本的降低,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为合理的管理费用价格;另外,所有业务数据都会通过统一平台数据中心,因此,数据具备极高的安全性。
(五)网络销售与咨询功能体现人性化服务,提供便捷的效率
养老保险公司拥有独立的网站,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普及企业年金知识,预约专家咨询,测算企业年金金额,进行企业年金计划账户的缴费、查询管理,甚至网上受理受托等业务。以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网上综合服务平台为例,企业客户只要在线申请开通使用网上受理系统,就可以享受受托管理与账户管理的网上受理及查询功能。又如在平安保险官网的企业年金版块中,企业只需留下准确的联系信息,就可以预约年金专家一对一的业务指引。这些网上服务功能是其他企业年金管理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养老保险公司在网络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以及明显的优势。
(六)在风险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和技术支持
保险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其主要社会职责之一便是防范和化解风险。在多年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保险公司已经基本形成了包括风险预算、风险识别、风险测量、风险控制、风险报告等紧密衔接的风险管理流程。保险公司利用强大的IT平台,对风险实时动态跟踪管理,从而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年金受益人利益的最大化。并且,由于养老保险公司与集团公司或控股公司之间的业务存在一定的隔离,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降低养老金的运作风险,更加有利于保证养老金受益人的利益。
二、对养老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产品的建议
在养老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产品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障碍,如企业年金众多管理机构竞争激烈、保险公司市场形象不佳、缺乏创新型产品、养老金的投资限制等,养老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改进措施,并争取政府的支持,改善对其不利的状况。
(一)加强银保合作
对于企业年金的受托人、投资管理人和账户管理人,企业普遍看好银行,认为银行更稳定可靠;其次,因投资的专业性,企业倾向于选择保险公司。从目前的政策看,银行的角色主要限于托管人,因此,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应该加强与银行间的合作,成为企业年金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组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企业年金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银行资本与年金保险资本的融合,无论是给年金保险机构还是给银行都带来了巨大收益。对于养老年金保险公司来说,可以快捷地利用银行现成的、庞大的客户关系网络,可以有效降低管理费用和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合作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形象;对于银行来说,银行可以利用巨额年金保险资金积累带来的报酬进一步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既巩固了客户与银行之间的联系,又提高了银行的地位。总之,加强银保合作会使银行与养老保险公司各自的服务质量和范围都得到拓宽,二者优势互补,占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积极进行产品创新
通过对我国现有企业年金产品的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年金产品能够进行很大程度上的改进与创新。表现在:
第一,规范集合计划管理,推出多种类型的集合计划产品。集合计划针对的客户群主要是中小企业,能够降低其参与企业年金的成本,通过集合运作提供基金受益,有效发挥规模效应。从长期来看,广大中小企业将是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主体,因此为中心企业提供集合年金计划服务将是未来各管理机构用以竞争的主要手段。虽然目前集合年金计划尚未获得政策上的规范,企业年金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针对中小企业的标准年金计划,养老保险公司应积极进行该类产品在销售模式、组织模式、经办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并加强宣传,提高中小企业对年金的认识。
第二,推出收益担保产品,吸引更多企业。虽然保监会出台的《养老保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企业年金不得提供保证投资回报率,但是笔者认为适度的收益担保会产生企业和养老保险公司的双赢。大多数引入企业年金计划的国家,对年金收益都进行某种程度的担保。所谓“适度”和“某种程度”,可以是所有养老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也可以是政府债券的收益率或银行利率,避免担保程度过高的风险。收益担保能够防止职工因投资管理人的管理不善或违法行为而承担过度市场风险,因而达到保护受益人利益的目的。另外,若养老保险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当其投资绩效较差和不能满足担保要求时,必须承担担保的成本。因此,收益担保要求可能激励每一个投资管理人采取一种能够满足或超过担保的投资组合,对于养老保险公司来说也可以增加其实际投资收益与担保收益的利差。
(三)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
按照我国企业年金的有关规定,固定收益产品及货币市场工具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企业年金基金的主要投资品种。将其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债券、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然而,企业年金的投资原则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稍有不同: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建立的,它是退休职工生活的基本保障。因此,基本保险基金的投资更强调安全性,不宜选择风险较大的投资渠道。而企业年金基金是企业和员工依据自愿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它不是退休人员生活的基本保障,而是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补充养老金,其抗风险能力较强,可选择的投资渠道更多一些。
企业年金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业务。在养老金投资渠道的问题上,养老保险公司首先需要争取政府放宽资金运用政策。政府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以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做法,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集合年金计划,并完善企业年金的投资政策等。因此,政府在制定企业年金的投资政策时,可以借鉴国外企业年金基金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做法,对投资工具和投资范围给予更多的灵活性,以实现保值增值。国外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出现的创新金融工具为养老金投资提供更为广泛的选择,并且有些创新的金融工具本身就是根据养老金的特点及其投资要求而发明的,如零息票债券(zero-coupon bond)、担保抵押债券(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s CMOs)、担保抵押合同 (guaranteed investment contract GICs)及利息期货合约(interest rate futures contracts)等②。国内方面,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除了可以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及货币市场工具,还可以投资于实业和股权资产,并开展海外投资业务。
而目前,养老保险公司必须继续采取现有投资渠道的组合方式,将养老基金按不同比例投资于投资收益率不同的投资工具,通过投资多样化,实现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
综上所述,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是推动年金市场的主流,并且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产品具有其他企业年金管理机构不可比拟的强大优势。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企业年金市场中,养老保险公司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些优势以占据市场份额。在经营过程中,养老保险公司除了需要努力争取企业年金政策的扶持与保护,还要自身角度出发提高经营水平。随着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完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产品将会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张美中,,胡维清,周玲瑶.企业年金――中国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2.
[2]伊志宏,张慧莲等.养老金投资与资本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
[3]宋效中,王立国,郭进才,刘建文.企业年金方案设计实务.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3.
保险公司正在养老产业跑马圈地。近年来,不断有保险公司通过建设养老社区的方式,对接养老保险,以期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养老业务。
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保险业共有9家保险公司已投资或计划投资25个保险养老社区项目,计划投资金额612亿元。如果截止到最新日期,投入的金额已达到上千亿元。
泰康人寿、合众人寿两家保险公司均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养老社区的布局,泰康人寿选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进行开发,而合众人寿则偏好沈阳、南宁等二三线城市。
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保险公司也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与养老社区挂钩的新型养老保险产品正处于申报过程中。
与其他社会机构相比,保险公司投资建设养老社区优势十分明显,首先是在客户导入上有所优势,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保单来锁定客户;其次由于在客户管理方面有数据优势,因此在定位定价方面也较为准确,利于良性发展。
不过,值得记者注意的是,养老社区属于重资产,回报时间较长,对于一家以盈利为导向的公司来说,盈利压力一直悬在头顶。投入数百亿元何时能盈利?如何盈利?这些都成为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的障碍。
泰康人寿专注高端社区
在众多保险公司中,泰康在养老社区的投入已经有10年的时间,泰康之家的养老社区主要采取医养结合的模式,为社区居民及周边社区提供医疗服务,形成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的一站式闭环式。
《投资者报》记者近日通过泰康之家的客服中心了解到,要想入住泰康之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购买泰康人寿幸福有约系列的保险产品,同一投保人的投保金额必须超过200万元,才能获得入住泰康之家的资格。另一种方法则是花费20万元押金再加上购买65万元~200万元的乐泰卡即可入住。入住后每位老人每个月还需要缴纳5000元~15000元不等的月费,此外,一些医疗服务也需要额外收费。
合众、新华多家加紧布局
与泰康之家有所不同,合众人寿开发的合众优年生活养老社区价位稍低,购买50万元到75万元的保险就享有入住资格。定位于中高端人群。合众人寿相关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目前武汉、南宁、沈阳三个地区的养老社区已投入运营。
近年来,合众人寿不断扩大养老社区的版图,甚至延伸到国外,据合众人寿方面介绍,2015年至今,公司已花费1.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的15家养老社区。
据合众人寿提供给《投资者报》记者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合众养老社区对接产品的保费收入达36.7亿,占总保费收入的22%,可谓十分可观。
除泰康人寿、合众人寿外,新华保险也在加紧养老社区的布局,在2015年年报业绩会上,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表示,“目前新华投资的养老项目有三个,分别为海南博鳌休闲度假养老社区、北京丰台莲花池介户型的养老公寓,以及北京延庆城区的活跃型的养老社区。其中,海南博鳌一期工程在2016年春节期间已经部分投入运营。”此外,国寿、太保等养老社区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盈利周期过长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险企介入养老产业仍没有形成一个行业行为,由于前期资金投入巨大,因此只有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中型寿险公司愿意试水。但各险企的养老社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首先在客户入住门槛上,泰康、国寿、合众等均优先采取对接保单方式引入,新华及太保则采取直接交费的方式。其次,在价格定位上,泰康、新华等均定位于高端群体,而合众的价格则相对平民化。
毫无疑问,人口老龄化为养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一些成熟的养老社区入住率高达100%,甚至出现排长队的现象。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目前大中型险企投资建设的养老社区首年入住率均超过30%,一年后甚至可达80%~90%。
市场状况良好,使得保险公司愿意投入数百亿元砸入养老社区这片蓝海,泰康之家上海养老社区一个项目就投入了40余亿元,全国7个项目投资总额约为203亿元,合众武汉优年生活社区投资也近百亿。但何时能收回成本,获取利润呢?
近年来,不仅是保险行业,甚至很多房地产大亨也开始涉足养老社区产业,但至今为止业界并没有成功的盈利案例。由此看来,养老社区前景诱人,但要从中获利并非易事。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曾对媒体坦言称,一个成熟的养老社区要做到收支平衡需要6-8年,真正实现盈利要8-10年的时间。
合众人寿方面则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我们认为,养老社区盈利的基础是优质服务。”合众人寿下阶段将兼顾发展中高端服务及中端养老社区服务。
农民工群体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农民工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在此,农民工是指已完全脱离或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在城镇的务工所得为主要谋生手段,但仍持有农村户口,且没有放弃农村土地经营权兼具农民与工人双重身份的劳动者。农民工群体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具有以下特征:1.数量庞大。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其中外出就业1.53亿人,本地非农就业0.89亿人,新生代农民工近1亿。2.身份特殊且地位尴尬。农民工离开土地甚至居住地在城镇从事着非农产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群体。同时,他们又因户籍的原因而与传统的城镇劳动者有别,被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面向城镇居民的相关制度所排斥,使其难以真正融入城镇社会。3.流动性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事着低技能和体力型的劳动,工作岗位很不稳定。频繁更换工作使得他们经常处于流动之中。
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
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还不完善,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农民工养老保险开展十分困难。数据表明:全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左右,大多数农民工并未参保;同时,许多农民工在转换工作时纷纷选择“退保”,即有相当比例的农民工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不是保留个人参保账户继续缴纳保费,而是选择“退保”,获取账户个人缴费部分一次性支付后了事。由此可见,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实际覆盖面是相当有限的。
(一)参保率低
在当地政府强制性政策发挥作用下,虽然近几年农民工的参保率有所上升,但提高幅度不高,总体仍然比较低。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为15%左右,部分地区如广东、大连的农民工的参保率也仅为20%左右,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尚有1亿多农民工没有参加养老保险。部分农民工根本就没缴过养老保险,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参保率。农民工参保率低,是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一个主要表现,反映了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不适应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需求。
(二)退保率高
虽然自2010年1月1日起,《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开始施行,新的《办法》规定“不得退保”。但在新《办法》实施之前,许多农民工却纷纷选择“退保”。农民工选择“退保”,表面上拿回一部分属于自己的钱,保全了自己的眼前利益,但却是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这反映了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意识不强。养老金水平与缴纳年限是相关联的,缴费年限如果少几年,养老保障水平也就要相应下降。
(三)养老保险关系难于跨地域转移
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和各地政策的差异性,很多外省农民工在参加了养老保险之后,养老保险关系却难于与其他省份续接。尽管新《办法》规定养老保险可以转移和接续,但是现在接续问题正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首先是手续繁琐,即使同一个省市不同地区之间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跨省、市转移就更加困难;其次,农民工流动性大,就业盲目,在不知道自己下一个工作地在何处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进行社会关系转移;第三是社会保险制度和城镇保险制度目前尚不能兼容。所以当农民工转到其他异地城镇就业或者回到家乡务农时,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异地转移成为一个大难题。
完善我国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建议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既要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又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实实在在地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
(一)加快统一立法
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来看,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立法先行。目前,我国各地为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制定了许多地方法规和政策文件,但各地的立法层次还比较低,至今还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方面的法律。因此,要抓紧制定出台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对农民工的参保方式、给付方式、统筹转移等方面作出明文规定,确保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有法可依。
(二)强化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意识
政府应针对农民参保意识不强的现状,开展针对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及教育活动,加强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感与认同感,让其认识到加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也要提高企业主和企业的认识水平,使其改变认为为农民工缴纳保险是增加企业负担的观点,增强其加入养老保险体系的信心。只有农民工和用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才会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才能让更多的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
(三)尽快实现全国统筹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并适当降低费率
首先针对农民工数量大、就业流动性强的特点,必须将农民工养老保险纳入现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中。明确企业缴纳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法律和社会责任,通过立法来强制推行此项工作,这有利于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工的利益。当前应尽快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全国统筹,适度降低费率,实现低水平、广覆盖。对有农民工的民营企业的缴纳费率可适当降低,降低费率有利于提高企业参保率,这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长效机制的建设。同时由于农民工低收入的特点,建议适当降低农民工个人缴费率,农民工个人尽量少缴费,实现低水平、广覆盖。
(四)制定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办法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特点,因此有必要统一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办法。2010年1月1日新施行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农民工在城镇之间流动就业或间断性在城镇就业,只要参保缴费并达到规定条件,与城镇职工享受同样的养老保险待遇。《暂行办法》的出台有利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困难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办理养老保险转移手续的效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目前大部分省份统筹层次低,信息化程度不高,未实现省级统筹,各个统筹地区没有形成网络互联,而是采用自成系统的管理模式,所以提高效率很难。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就需要制定全国统一的政策办法来提高转移与接续的效率。
(五)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信息化平台
一、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挑战,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保险制度的决定》改原传统体制下的现收现付制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积累制筹资模式。对于此前已离退休的职工(简称“老人”)和已参加工作还未退休的职工(简称“中人”)来说,由于他们在以往的工作年限里没有实行个人账户,导致个人账户无资金积累或资金积累严重不足。而在现收现付制下,由于“老人”和“中人”已经为上一代人的养老履行了缴费供款的义务,政府必须在其离退休后对其支付养老金。这笔由现收现付制下政府和参保人间的隐性契约所造成的需在一定时期支付却没有形成积累的养老金费用,由于并不体现在政府公共部门财政状况的评估中,而是隐含在当前或未来的福利承诺中,因此被称为“养老金隐性负债”。
长期以来,对于养老金隐性负债问题,我国采取了“暗偿”的方法,即在没有大量增量资金进入的情况下,依靠企业缴费形成的社会统筹基金并进而动用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基金拿来偿还养老金隐性负债。这种“暗偿”的方法,一方面使企业同时承担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支付和在职职工个人账户资金积累的双重任务,另一方面也使已按新体制缴费的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因被直接挪用而变为了空账。
针对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问题,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下简称新决定)。新决定提出了做小做实个人账户的措施: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原本由单位缴纳、打入个人账户的3%,转而注入统筹基金;而缩小后的个人账户资金也不得再挪作他用。这一措施虽然有效抑制了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但并未真正解决也不可能真正解决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问题。而对这一问题如不彻底解决,必然会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而且会给国家财政带来未来潜在的风险。
我们认为,设法筹集增量资金,是偿还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养老金隐性负债的惟一可行的办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筹集增量资金的办法可供选择:
一是变现部分存量国有资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当时形成的大量国有资产的价值中凝结了部分老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当年必要劳动的价值。现在,当这部分人的养老金支付出现财务危机时,将一部分国有存量资产变现以解决他们的养老金支付存在其合理性。据统计,国家目前拥有近10万亿元的国有资产存量,剔除账面负债后的净资产约有五、六万亿元,变现其中的一部分来偿还国家对老职工的隐性负债亦具有其可行性。参照国外成功经验,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可以采取拍卖中小国有企业、将国有企业的股权协议转让、减持上市国有企业在境内外的国有股和出售部分公有住房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权等多种形式。在通过变现国有资产方式清偿养老金隐性负债时,一方面要对国有资产正确估价,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目前资本市场的吸纳能力,避免引起资本市场大的波动。
二是发行国债。智利在发行国债清偿养老金隐性负债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其具体做法是:一次性清算每个旧体制下参保人员在某一改革时点所积累的养老金数额,未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得到数额确定的政府认可债券,在他们退休时兑现。这种办法既兑现了政府对职工的隐性养老承诺,又不使财政负担过重。考虑到我国国债期限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发行以养老保险基金为对象、期限在10年以上的公共债券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但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偿还隐性负债,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考察一些基本的负债指标以评价政府债务风险。
三是中央财政补助。提高养老保险补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世界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例如美国20世纪80年代联邦预算约有三分之一用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预计到2010年将上升到36%,2030年将高达45%。从近些年的情况看,我国财政用于养老保险方面的中央财政补助数额还不是很高(2004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为522亿元和92亿元)可以考虑通过增加财政补助的办法为清偿养老金隐性负债提供增量资金。在当前财政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可考虑采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基本不加大财政负担的前提下按一定比例适当划拨到统筹基金的做法。
四是发行福利彩票的方式。我国彩票市场1994年引入竞争机制后,每年销售额增长率在50%以上。福利彩票发行额从最初的0.174亿元增加到2004的近400亿元,数量相当可观。因此可以通过增发养老保险福利彩票,筹集部分资金,补充养老保险开支。
二、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问题
2006年1月1日以前,由于个人账户基本处于空账运行状态,“统账结合”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名义上是的所谓的“部分基金积累制”,但其实质仍然属于传统体制下的“现收现付制”,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基金积累,所以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并不突出。2005年12月3日的新决定颁布之后,个人账户将被逐步做实,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个人账户做实后,基金规模会迅速增加(以辽宁省为例,到2005年末,个人账户基金已经达到201亿元),从而面临巨大保值增值压力,同时也产生了极为强烈的投资需求。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关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面的专门法规,只是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等相关法规中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即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按照这种规定养老保险基金根本实现不了既定的保值增值目标。对此《新决定》中提出“国家制订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办法,实现保值增值。” 但并没有提出具体措施。这无疑会影响到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工作的正常进行。
从国际上看,个人账户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即新加坡的公营模式和智利的私营模式。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由政府集中管理和投资,具体由中央公积金局统一运营。这种模式收益有保证,行政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在投资决策上很难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扰,加上政府的运作效率较低导致投资回报率较低。智利的个人账户基金由私营的基金管理机构运营和管理,参保人具有自由选择基金管理机构的权利,政府的主要责任是进行严格的监管,这种模式促进了基金管理公司的竞争,投资回报率较高,但是基金管理费用也很高。从中长期看,在成熟的市场环境和职工投资的风险意识比较健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私营的基金管理机构,允许企业和职工进行自主选择,中央政府的责任就是加强监管。但是从近期看,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健全,个人账户基金应由中央政府统筹管理,基金运营机构和基金监督机构要分开。随着资本市场发展的逐步成熟和完善,我们认为,养老保险基金首先可以参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方式。即投资方向可包括四个方面:银行存款、国债买卖、投资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进入证券市场。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另外在条件允许时机成熟时再考虑拓宽投资渠道,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三、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养老的待遇差别问题
和城镇企业职工不同,我国目前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保障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基本模式仍沿用传统的现收现付制;二是采取政府(或单位) 单方筹资机制,保障资金由财政预算安排或单位筹集,职工个人不缴费;三是实行待遇确定型退休金计发办法,即职工离休金按本人离休时的原工资源标准计发,退休金按照本人退休前最后一个月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工作年限越长比例越高。其中,工作满35年的可达90%左右,工作不满10年的为40%左右。离退休费由原工作单位负责发放;四是待遇调整与在职人员工资同步。
关键词: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社会保障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在我国建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我国的社会以及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对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同时对于在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当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看到取得的成功的同时,还需要清醒的看到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的制度的发展。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的办法。
一、职工养老保险模式
从当前的各国的情况来看,一般来说,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分为基金制和现收现付制两种基本的模式。现收现付制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利用目前在工作的一代人缴纳的费用来支付上一代的养老费用;但是基金制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这种制度是将职工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存放在一个账户中,这笔钱等到职工退休之后就会成为职工的养老保险金,用来支付职工的养老费用。纵观整个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资金的管理和发放的模式不用刻意将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分成三个不同的模式:
1.国家统筹养老保险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中国在解放初期就是采用的前苏联的养老保险模式,在当时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保障了劳动人民的利益的同时有很好的稳定了社会的劳动人口。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传统的保险制度也已经开始不适应现有的社会,出现了很多的弊端。主要的短处有:首先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这种模式就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完全由企业和国家在背负这么多的资金负担,而且将会越来越重,显然是不合理的;再者就是这样往往就加剧了职工对于企业的依赖,容易导致在人力资源上的巨大的浪费,人才发挥不了自身的作用,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最大的提高。
这种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劳动者本人不会为自己的养老保险付出任何的代价,因为根据的国家的相关规定,劳动者一旦丧失劳动的能力,企业就必须无偿的为离职的企业职工提供养老的费用,而这些资金的来源多是国家的财政支出或者是来自企业的效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养老保养的模式肯定就不适合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2.强制储蓄养老保险模式
这种保险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的负担,因为强制的储蓄养老保险模式主要的参与者是劳动者和企业双方,国家并不给予任何资金资助。主要的形式就是由企业和劳动者各自付出一定的费用,存入一个固定的基金中,等到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之后,劳动者就可以启用基金当中的养老金用以支付自身的养老所需。这种保险模式在一些国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在新加坡这种养老保险制度很好的解决了企业职工的养老问题,同时国家的负担也不是很重。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效果非常的理想的模式。但是对于一些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这种模式往往就是行不通的,因为劳动者的能力不够,达不到要求,这样就会导致资金出现很多的问题,造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3.投保资助养老保险模式
这种保险的模式是目前大多数的国家采用的养老保险模式,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都是保险的投资者,无论是没有在职的还是每一个劳动者都属于这个范畴。一般来说,在职的劳动者是将自己的工资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给社会养老保险机构,通过这些机构将职工的资金储备起来。同时雇主和企业也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为企业的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当然企业和员工之间缴纳养老费用的比例在哥哥国家是不同的,有的国家的会比较的高,有的则不一样。一般来说这种按照投保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养老金分成为普通养老金、雇员退休金和企业补充退休金三个不同的形式。相对于其他的养老保险模式,这种养老保险模式具有很多的优点,主主要就是它更加的科学合理,更加的适应现在市场经济下社会的需求,但是同时对于资金的管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投保的各个方面进行同理的配合,调动多个方面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养老保险制度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的不同层次的人群的需要,加大社会的覆盖面。
二、当前职工养老保险机制出现的问题
1.退休年纪
目前我国职工退休年龄基本上仍执行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的规定,但当时的平均预期寿命不足50岁,现在己经超过了72岁,而且还在继续延长。另外,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致使初次就业年龄的提高,实际工作年限相对缩短,使提高退休年龄成为必要。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在职职工的养老负担加重,延迟退休既可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年限,同时相对缩短了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因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作用是十分显著的。目前,一些地区为了减员增效,提高青年的就业比例,放松了对于职工提前退休的审批尺度,但是却把当前的就业压力转嫁给了将来的养老压力。所以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另一方面要延迟退休,具体方式可分为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和设定弹性退休制两种。前者可在一定的期间内,逐步将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男职工65岁、女员工60岁,或者将退休年龄盯住社会平均预期寿命,将退休后的余命控制在10一巧年内。后者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允许选择退休或选择继续工作,但是鼓励继续工作,在领取养老金时,提前退休的人员不能获得全部比例的养老金,而延迟退休的人员则能得到一定比例的奖励。
2.缴费情况问题
在2006年之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基本上还是属于现收现付制,只是在名义上达成了基金累计,这主要是因为基本个人的账户都是处在空账状态,对于养老基金并没与产生正真的积累,只是在不断还以前的旧账,因此在这个阶段养老金的保值和增值没有被提上日程。在2005年12月3日颁布新决定,慢慢的个人账号开始有了一定的资金的积累,这个时候这些资金的保值以及增值问题就慢慢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由于个人账号的资金额度不断的增大,正特的基金规模也在不断的做大,面对巨大的压力,因此就需要拿这些资金进行投资。通过投资来保证基金的不断的增值。我国目前对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面的规定还是一片的空白,但是一般来说都是对于这部分的投资要求的比较的严格,主要就是用来购买国债和银行的债券。对于这部分的工作,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措施来进行规范,这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行都是一个很大的影响,现在的物价飞速上涨,老年人的生活更是令人担忧,在原来的养老保险基础上是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的,职工在早年给社会创造出了很大的价值,现在年老体衰了理应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照,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强大、国家的兴旺。
3.养老保险的待遇差别问题
和事业单位相比较而言,在养老保险的待遇方面一般的企业的待遇要差很多。目前的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机制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他们依然运用的是以前的和现收现付制的模式;再者就是资金的来源一般都是政府出资或者是单位自身筹集,保障的基金有财政安排,职工个人一般不需要缴纳任何的费用;最后就是一般都是按照工作的年限来进行养老金的发放,一般来说退现之前的薪酬就决定了退休之后的待遇,而且工作的年限越长养老金的比例也就越高。目前的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机制对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和不断的发展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单位的退现人员的老年生活。但是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这种机制下隐藏的深层次的问题就逐渐的暴露出来了。主要的表现就是企业的退现人员的不满,因为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相比,在保障的方式以及保障的效果来说两者的差距比较的明显。在同等的学历、经验以及职称的情况下,企业的养老保险明显要差很多,很多的企业离退休职工都存在不满的情绪,导致了企业的管理出现相应的问题,一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变的很差,甚至有离职的倾向,所以,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措施和政策,确定好不同职工的退休后的各项保证制度,不能把给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待遇,这样就势必对一些人不公平,他们就会产生抱怨的情绪,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也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体现,这就要求要做好养老保险待遇差别方面的工作。
三、当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建议
1.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政策法规
规范养老保险制度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强对于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建设工作。虽然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开始了改革的步伐,而且改革取得的成果喜人,但是一些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还不是很规范,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集中解决在实行制度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说隐性的债务问题,隐性的稳定问题,都是亟待去解决的。目前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很多的地区已近开始针对个人账户规模进行了缩小,对于财政,需要加强其对于养老保险制度倾斜,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经过相关专家的不断的考虑和评估,已经相应的出台了《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障法》、《养老保险法》等法规,这些法规都很好的规范了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对于隐性债务问题要认真对待,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的转轨,才有可能用统账结合模式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2.加快推进部分国有资产向养老保险基金转化
在旧制度下,很多原来的来职工的养老费用成为了现在的国有资产的一部分,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慢慢的将部分的国有资产转变成为养老基金,同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主要针对的就是隐性的债务问题,具体的方法有:
(1)将国有企业改革成为股份制或者是股份合作制的企业,评估国有企业,并让职工持有企业的一定比例的股份,这样既解决了职工的养老问题,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在进行企业的兼并以及破产拍卖时,企业老职工的历史隐性债务作为一个部分参与到评估,并且要求进行优先补偿。
(3)将现有国有企业传统上的一些配套的设施和机构,比如说医疗、住房、学校、幼儿园、食堂和旅社改造成为福利性设施,或者是作为商品进行公开的拍卖,所得的价值纳入到社会的保障部门,用来补偿隐性的养老基金债务。
3.保证并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
在当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而且积累的数额将会原来越大,如何让这些积累获得更大的回报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回报率的问题将会直接的影响到企业养老基金的可持续的发展。在确保养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对基金进行高效的投资运用,进行广泛的投资活动,将基金的投资回报努力提高到最大的限度;最后即使向投保人公布基金的投资方向、投资效果,接受监督。这样,就可以增强投保人缴费的信心和积极性,降低保险费率提高的压力,增强基金平衡的能动性,这样不但能够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险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而且也会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向上发展,这是民心所向,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四、结束语
养老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民生的重大的问题,如何做到公平同时有保障退现职工的权益以及晚年的生活质量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当前的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很多的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经过不断的研究以及实践,在实践中寻找对于制度的改革的最好的方案,正真让离退休的职工在晚年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窦红玉: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究[ J ]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12).
[2]郭春健: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5).
[3]邹 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J].山东劳动保障.2007(05).
[4]何传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必须改革[J].现代企业.2007(12).
[5]李淑梅: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建议[ J ] .现代商业.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