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京剧表演的艺术特点

京剧表演的艺术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京剧表演的艺术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京剧表演的艺术特点

京剧表演的艺术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京剧;花脸;表演;概念;要点;流派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42-01

京剧花脸是京剧的重要行当之一,在整个京剧艺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表演是京剧花脸的生命,而京剧表演本身,涉及的范围很广、触及的层面很深、企及的水准很高。为此,本文从以下三大理论层面对京剧花脸的表演进行系统研究与论述。

一、京剧花脸的概念内涵

要研究京剧花脸的表演,首先必须厘清京剧花脸的概念内涵。

京剧花脸是京剧净行的俗称,属于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之一。具体又分以下几个分支:

(一)大花脸。京剧大花脸是“正净”的俗称,多扮演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人物,表演上重唱功。又细分两种:一种是铜锤花脸,简称“铜锤”,最早因为《大保国》《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手捧御赐铜锤而得名,后把重唱工的花脸都称为“铜锤花脸”;另一种是“黑头”,也称“黑净”,京剧中的包拯以勾黑脸为主要特点,表演上重唱功,故又称“黑头”。上述的“铜锤”与“黑头”,有时又成为大花脸的同义语。如《铡美案》中的包拯。

(二)二花脸。京剧二花脸是“副净”的俗称,又称“二面”“架子花脸”,多扮演性格豪爽正直的人物。表演上重功架、做工和念白。如《野猪林》中的鲁智深。

(三)武花脸。京剧武花脸是“武净”的俗称,多扮演会武艺的人物,表演上以武打为主。如《挑滑车》中的金兀术。

(四)武二花。武二花也叫“摔打花脸”,扮演会武功的人物,表演上重跌打摔打。如《打焦赞》中的焦赞。

二、京剧花脸的表演要点

京剧花脸的表演要点,是塑造不同剧目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特定性格、思想感情等。

郝寿臣先生一生演出过17出曹操戏,例如《捉放曹》《逍遥津》等,每出戏的曹操都有不同的特点,为此他赢得了“活曹操”的美誉。他“不是把曹操仅仅演成一个奸雄,而是要把曹操的才华、气度、性格都演出来;同时结合不同剧目里的特定环境,各有一套表演方法”[1]。而另一位花脸名家侯喜瑞在《群臣宴》中扮演的曹操,当祢衡来到帐内时,设计的身段动作是曹操迅速从座位上站起,并向前迈步。当曹操见到祢衡一身傲慢时,才收回脚步,坐回原位。这就表现出曹操通情达理、文韬武略的政治家的特点,也有别于郝寿臣所塑造的曹操形象。

袁世海先生也在不同的剧目中成功地塑造出鲁智深、周处、李逵、张定边等人物形象。特别是在现代京剧《红灯记》中塑造的鸠山的形象,更为京剧花脸塑造现代反面人物形象,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当代京剧花脸名家杨赤,也在不同剧目中成功地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如西门豹、周处、张定边等。特别是在《梁山恨》中塑造的李逵,其性格极为丰富复杂,情感极为纠结矛盾,突破了京剧“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皆坏”的老套,被观众赞赏:“千生百旦,一净难求。”

三、京剧花脸的流派艺术

流派是京剧各行当的一个显著现象,是表演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流派”,是“艺术流派”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2]

京剧花脸的流派同所有的流派一样,均以该派创始人的姓氏命名,并有一批代表剧目和一些流派传承人,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核心标志。

“金(少山)派”系铜锤花脸,因在《霸王别姬》中有不俗的表演,故有“金霸王”之称。代表剧目有《盗御马》《锁五龙》《牧虎关》《草桥关》《断密涧》《打龙袍》《霸王别姬》等。传人有吴松岩、赵炳啸、娄振奎等。风格特点是在铜锤唱腔的基础上,吸收架子花脸的唱功和做功,唱腔宏亮浑厚、细腻响亮。

“郝(寿臣)派”系架子花脸,传人有王永昌、袁世海、周和桐、王玉让、马永安、樊效臣等。风格特点是做念俱佳,善于刻画人物。

“侯(喜瑞)派”也是架子花脸,风格特点是苍劲俏拔、气势恢宏。代表剧目有《连环套》《战宛城》《盗御马》等。传人有关鸿宾、袁国林、马崇仁等。

“裘(盛戎)派”,系铜锤花脸。代表剧目有《铡美案》《将相和》等。传人有方荣翔、李长春等,再传弟子有孟广禄、王越等。“裘派”影响广泛,有“十净九裘”之说。其风格特点是韵味醇厚、节奏鲜明、刚柔相济。

参考文献:

京剧表演的艺术特点范文第2篇

【授课课题】国之瑰宝,梨园春秋――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比较赏析

【授课使用的教材】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丛书《音乐欣赏》(高铁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授课时间】2课时

【授课对象】中专二年级,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31人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及要求】

(1)欣赏京剧《苏三起解》、《大唐贵妃》、《智取威虎山》片段,感受京剧艺术的表演特征,体验京剧艺术的文化内涵,激发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以及民族自豪感。

(2)通过观摩聆听、歌唱表演,发现和感悟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异同,并在抢答、讨论、师生合作等活动中进一步加强体验,了解京剧的发展和变革。

(3)了解欣赏京剧艺术所需的知识,尝试结合本专业所学计算机技术,在制作动漫和flash作品中融入京剧元素和故事情节。

【主要教学内容】

(1)了解京剧艺术的表演特征。

(2)欣赏传统京剧《苏三起解》和现代京剧《大唐贵妃》、《智取威虎山》片段。

(3)比较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讲授法――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用启发性的语言讲授欣赏京剧艺术所需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培养综合素质。

(3)直观演示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影音资料等,做到视听结合,引导学生由易入难,由简入繁,深化体验审美。

(4)练习法――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通过模唱、抢答、拓展实践等多渠道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参与体验。

(5)讨论法――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获取新知识,深化对京剧的了解,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独立性。

(6)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指导法――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

(1)设备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音响、锣、鼓、京剧服装

(2)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资料

(3)教材资源:《音乐欣赏》(高铁 主编)

(4)网络资源:与京剧艺术有关的网站,京剧的相关人文历史资料

(5)其他资源:相关京剧书籍及影音资料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传统京剧《苏三起解》片段,使学生感受和了解传统京剧的艺术特点,体验传统京剧中的唱段,探寻京剧表演的艺术特点。

(2)通过比较欣赏现代京剧《大唐贵妃》、《智取威虎山》片段,使学生发现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异同,了解京剧的发展和变革,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赏析的片段做出独立的判断和评价。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一、启发与导入(共2分钟)

(1)情景创设

教师演奏锣鼓经。学生进入教室。

环节说明:教师发挥特长,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

(2)启发提问

教师提问:你所熟悉的京剧剧目?

学生自由说出熟悉的京剧剧目。

环节说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且活跃课堂情绪。

出示课题:国之瑰宝,梨园春秋――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比较赏析

环节说明:导入课题。

二、体验与审美(共38分钟)

(1)知识导入(8分钟)

教师导语:作为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的国粹,京剧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因此作为一名中职生,我们更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我们的国之瑰宝――京剧。这两节课我们将在欣赏和实践过程中,综合地感受京剧的艺术特征,以及了解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异同。

教师讲解:京剧的概念和起源、四大名旦;京剧行当(生旦净丑);表演体系(唱念做打);京剧伴奏(文场、武场);京剧唱腔(西皮、二黄)

环节说明:教师先不对知识做讲解,而是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和积极思考,以此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欣赏传统京剧《苏三起解》(15+10+5分钟)

1)审美欣赏

教师提问:能否简要介绍剧情?

学生说出课前对剧情的预习。

教师补充解释《苏三起解》中“起解”的含义。

环节说明:1.通过提问学生剧情,检验学生课前对教材的预习。2.从剧情领悟邪不压正,潜移默化实施德育。3.通过教师补充作品的人文历史背景,扩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观赏前提示学生关注唱段内容,并思考:1.属于哪个行当?2.伴奏乐器?3.唱腔的特点?4.动作有什么特点?5.舞台布置和道具的特点?

教师播放《苏三起解》中的《苏三离了洪洞县》唱段。

引导学生体会京剧表演的三大特点,并和学生一起完成填表总结:综合性、程式性(行当、脸谱、音乐、动作)、虚拟性(道具、时空、动作)

环节说明:1.以听觉切入教学,并提示学生关注唱段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视听,感受和体验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2.教师以实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欣赏,以深化学生对京剧常识和特征的体验和认识。3.了解传统京剧的基本常识,学会鉴别,是本课预设的知识点之一。

2)实践表演

教师出示谱例:《苏三离了洪洞县》,并播放该唱段。

教师范唱,学生模唱,感受唱腔委婉起伏的特点。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模仿传统京剧《苏三起解》的表演动作,教师指导。穿上京剧服装,师生合作表演。

环节说明:1.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韵味,加深审美印象。鼓励学生大胆模仿、表演和体验京剧艺术。2.在欣赏教学中融入视谱能力、歌唱技能的训练。3.师生合作表演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教学思想。这一活动既强化了学生对音乐风格的体验,又营造了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3)抢答练习

分组对京剧艺术相关常识进行FLASH抢答竞赛。

①四大名旦:用看图辨别的形式;②京剧行当:用看图的形式;③伴奏:用看图的形式;④唱腔:用文字判断的形式。

环节说明:1.活动方式能提高学生兴趣,参与形式能增强学生体验。2.在每次抢答后教师进行补充,提升相关知识点。3.客观评价,既要鼓励为主,又要实事求是。

三、对比与欣赏(共25分钟)

(1)对比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10+5分钟)

1)对比欣赏

教师提问:能否简要介绍剧情?

学生说出课前对剧情的预习。

教师补充介绍剧目的人文历史背景。

环节说明:1.通过提问学生剧情,检验学生课前对教材的预习。2.从剧情感受军人的有勇有谋,潜移默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补充作品的人文历史背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教师播放《智取威虎山》中的《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

观赏前提示学生关注唱段内容,并思考:1.舞台布置的特点?2.伴奏乐器的特点?3.服装的特点?4.歌词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现代京剧的特点:剧情、服装、舞台布景、伴奏。

环节说明:1.以听觉切入教学,并提示学生关注唱段的内容,带着问题去聆听。2.教师以实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欣赏,以深化学生对现代京剧特征的体验和认识。

2)实践体验

教师出示谱例:《干洒热血写春秋》,并播放该唱段。

教师范唱,学生模唱,感受音乐中所抒发英雄的广阔胸怀和豪壮气势。

环节说明:1.引导学生以亲身体验京剧韵味,加深审美印象。鼓励学生大胆模仿、表演和体验京剧艺术。2.在欣赏教学中融入视谱能力、歌唱技能的训练。

(2)对比欣赏现代京剧《大唐贵妃》(7分钟)

教师介绍剧目的人文历史背景。

环节说明:通过介绍作品人文历史背景,扩展学生人文视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教师播放《大唐贵妃》片段。

观赏前提示学生关注唱段内容,并思考:1.舞台灯光有什么特点?2.伴奏乐器?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现代京剧的特点:伴奏、舞台灯光。

(3)讨论归纳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异同(3分钟)

教师提问学生,归纳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异同,并完成填表。

环节说明:1.了解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异同,学会鉴别。2.总结对比欣赏的内容,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思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对戏剧、戏曲艺术的鉴赏力和想象力。

四、思考与探讨(共12分钟)

教师提问: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关系? 学生自由回答与交流:继承与发展。

教师提问:你更喜欢传统京剧还是现代京剧?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与交流。

教师提问:你对京剧的普及与推广有何建议?(你对“京歌”这一形式如何看待?)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环节说明:1.让学生各抒己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2.鼓励学生进一步自主思考和探究,激活思维,认识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继承与发扬关系。

五、练习与总结(共3分钟)

(1)扩展练习(1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请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京剧元素,分组制作一部京剧推广短片或动画(5分钟),下节课分组进行展示。

环节说明:1.根据中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专业特色,利用计算机动漫制作技能,结合京剧艺术的元素,积极诱发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实践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多样的探究性艺术实践。2.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归纳总结(2分钟)

教师归纳:京剧表演的艺术特征、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异同。

教师结语:今天,我们插上艺术的翅膀领略了国之瑰宝传统京剧的艺术风情与人文特色,为我国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艺术积累而露出由衷的微笑。同时,我们也感受了京剧百年春秋的变迁,被现代京剧的魅力深深吸引。京剧的发展和变化随着时代变化是无穷的,但始终要保留其精髓的艺术特征。梅葆玖先生特意提到,对传统京剧改革时要坚持“旧中有新,心中有根”的法则。它们凝聚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民族的特色,让我们深深的感到自豪。

京剧表演的艺术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京剧;传统京剧;舞台表演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051-01

一、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

传统京剧又称平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之一。徽剧是京剧的前身,京剧产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根据徽、汉戏班的二黄腔、西皮腔等不同的部分剧目、唱腔、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而形成的一种新剧种。

现代京剧主要是指之后至今的所有反映人们现代生活的京剧。受现代观念的影响弘扬民主、自由、平等的生活。

二、分析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是视觉、听觉、时间、空间四位一体的一门综合艺术①。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演员通过京剧所具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唱、念、做、打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对京剧作品进行演绎。对舞台装饰、布置、服装等不做过多的要求。

(一)《贵妃醉酒》唱段的舞台表演

1.演员的心理活动。作品《贵妃醉酒》主要描写的是唐玄宗驾转西宫梅妃处,杨贵妃闷闷不乐,独饮闷酒,不觉沉醉,自怨自艾,悻悻回宫的一段剧情。因此作品中杨贵妃的心理活动应该是由期盼唐玄宗的到来到失望,最后自饮自酌喝醉怨恨的复杂心情。

2.形体表演是京剧艺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形体表演的基础:手、眼、身、法、步。又称“五法”。①京剧演员的每一个姿势、步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剧中,杨玉环的饮酒从掩袖而饮到随意而饮,梅兰芳以外形动作的变化来表现这个失宠贵妃的心理变化过程。繁重的舞蹈举重若轻,像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身段难度甚高,演来舒展自然,流贯着美的线条和韵律。

3.声腔的特点。《贵妃醉酒》的声腔运用的是传统声腔体系――四平调。杨贵妃一角唱腔醇厚流利、嗓音高宽清凉、圆润甜脆、音色饱满、情感表达含蓄丰富。

4.京剧伴奏乐器分管弦乐与打击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打击乐器有大锣、单皮鼓、板、钹、铙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二胡、京胡、三弦、月琴,称为“文场”。

5.舞台布置及演出角色的舞台服装、饰品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要求外在舞台装饰、角色服装、饰品的搭配既要符合剧情、又要美观大方。传统京剧《贵妃醉酒》中的场景布置、演员服饰等都较为传统。宫廷的道具、传统的桌椅摆设与其他京剧中的一样,没有其自身独特性。

(二)《智斗》唱段的舞台表演

1.演员的心理活动。《智斗》是京剧《沙家浜》中较为经典的唱段。剧中阿庆嫂以她朴实的本色语言,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现了她的革命胆略与融入当地环境的生活情趣。和谐自然,贴切生动;锋芒内含,一语双关。既合乎一位见惯世面、混迹江湖的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又流露出一位肩负重任、坚忍不拔的革命者的凛然正气。

2.作品的文学性。(1)京剧唱词的艺术文学性。京剧冠为国粹,闻名世界。然而,传统京剧场次庸俗,不重视唱词的艺术文学性。现代京剧《沙家浜》,唱词优美,曲尽人情。在文学性方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2)唱词风格。在京剧《沙家浜》中,编写唱词的风格上,力求把传统的戏曲形式与现代的思想和审美观结合起来,并致力于戏曲剧本的“可读性”。在《斗智》一场,阿庆嫂那段精彩纷呈的唱词,字字珠玑,可点可圈。它散发出的浓烈泥土气息,显示了来自民间的乡土文学的醇厚与机趣。(3)声腔特点。京剧起源自秦腔、徽戏与汉调,其实也是地方戏曲的一种变种。以“俗文化”的形式,创作出具有很高文学性的优美唱词。

3.在服装道具等方面。现代京剧《沙家浜》发生于时期,因此剧中人物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等任人物在服装、道具等方面全都是以当时普通妇女、伪军等真实形象塑造出来的,相对具有艺术性。

三、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是传承的关系

现代京剧在唱腔、板式上有所发展。吸收了交响乐等音乐元素对剧情的渲染是传统京剧难以达到的。现代京剧的唱词为了适应广大听众全部用普通话演唱。在服饰、舞台布景等方面取消了传统京剧的行头,布景丰富了,道具丰富了,程式化没了,不分演唱流派。另外,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还可以从内容上进行区分,传统京剧多表现历史题材,如《贵妃醉酒》,而现代京《喾从诚质堤獠模如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等等。

注释:

①王晓光.论歌唱的舞台表演[J].东北师范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编辑部.舞台表演艺术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京剧表演的艺术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京剧表演艺术程式美 唱念做打 京剧艺术 中华民族 表演形式 古典美 道德美

一、 京剧程式的特点 

京剧的程式作为一种具象 的规范 .其形成有深刻的文化原因。它依从的是完整原则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等 ,依据角色、行当的特点要求,进行规范、完整、细致、夸张、美感的系列舞台行动。黑格尔指出:“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 于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从“徽班进京”到“同光十三绝”.从“四大名旦”到“四大须生”.京剧发展到今天.凝结了无数艺术家的毕生心血.经过200多年的继承、发展,逐渐形成了观赏性、艺术性高度同一的京剧程式美京剧艺术非常重视外部形式上的表演 (即程式化 )。

强调唱念做打舞翻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强调形式美 。每一个动作都是 由手 、眼 、身 、发、步五体同步协作进行的。唱、念、做、打,各有各的程式 ,那么怎样把程式有机地连缀起来呢?这里就有一个起承转合的法则问题 :比如动作的最小元素“山膀 ”.看着可能没有什 么.但是要达到形式美 ,就要有这样一个程序 :欲左先右 ,从腰部启动 ,然后看手、眼随、上步、拉开、眼向前看、踏步、静心、亮相、睁眼、吸气、闭嘴、吸肚和挺腰这一 连串动作,并在 动作中,协调。达到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从这样一个小的动作,也要体现出人物的气魄和矫健 。否则,如果是没有灵魂驱动的“山膀”.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观众就会感到你自己也不知所云。京剧重视外型的表现 .但是必须是“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的表现” 例如武戏演员的“起霸”,就是一组程式动作的组合,在动作的组合顺序上几乎是一样的。在表演中,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 .就要有不同的程式表现。比如要求《扈家庄》中扈三娘 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骄 、娇二气 ;要求《铁笼山》中姜维 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统帅气魄和智勇双全 ;《借东风》中赵云的起霸 ,因为是配演 ,虽然半个起霸 .但是要表现出人物的八面威风而这些不同的人物个性就是要表现在基本相同的 .经过千锤百炼的一举一动上.也就是说既要注意外型的塑造.又要使每一个动作表现出人物的潜台词。京剧艺 术的美是“美乃是灵魂 与 自然相一致所产生 的结果。”(现代美学家桑塔耶那语 ) 

二、 京剧程式的必要性 

京剧艺术的各个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因为在京剧舞台上不允许有纯属自然形态的原貌 出现.一切生活的 自然形态.都须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1.并在舞台上表现出来。京剧音乐中的板式、曲牌、锣鼓;念白中的韵白、京白,表演中的身段、手势、步法、工架,武打中的各种套路,以至喜怒哀乐 、哭笑惊 叹等感情的表现形式等等.无一不是生活中的语言 、声调、心理变化和形体动作的格律化.即程式化的表现。 其实 .世界上各种艺术都与京剧一样存在着程式 .没有程式就没有了艺术。程式就像我们写文章时的语汇 、词组和成语经过严格的语法规范连缀起来一样 .比如中国画家在勾画山水花鸟时的勾勒、泼墨、积墨 、皴法 、烘托和用色的程序 :芭蕾舞在表现各种情感时的大跳、托举、旋转、倒踢紫金冠;歌剧演员在抒感时的咏叹调 、宣叙调以及演 出过程 中的序曲、间奏曲、舞曲;电影在表现的特写、近景、中景、远景、蒙太奇、化入、化出和话外音等等一样 ,如果取消了这些程式,这些艺术也就不能存在了。取消了勾勒和没骨,还有国画吗?取消了足尖动作 ,还能叫芭蕾舞吗?取消了咏叹调还能叫歌剧吗?取消了蒙太奇和特写镜头,电影还能拍摄吗?取消了西皮二黄的种种板式,还能叫京剧吗?真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京剧 中的程式就像生物中的细胞.物体中的分子与粒子一样是无法分开的。

三、京剧艺术程式的继承与发展 

在如今的戏曲界 中.有些人就认为凡程式必然是陈规陋习,必然是条条框框 ,必然是对艺术改革的束缚。推崇程式 。就是反对改革创新 ,就是因循守旧 .因此有些人以打破程式为时髦 .以“取消程式”为炫耀 自己改革创新的资本 :也有人墨守成规 .认为老祖宗 留下的东西不能进行丝毫的改变 。否则就是背宗忘祖 ,糟蹋艺术。我认 为以上两种态度均走极端 ,有值得商榷之处 。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提出的“移步不换形”论 .不仅是他 自己改革实践的总结。也是所有京剧艺术家成功改革实践的总结 “移步”就是改革,就是发展:“不换形”不是指表层的形态,而是指京剧的本质形态不能变 。移 步 是手段,不换形是目的,不移步就要僵化 、凝固、失去活力 ;换了形,京剧则不再是京剧。取消了京剧的程式 ,也就是取消了京剧艺术 。 

京剧表演的艺术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京剧;国粹;多媒体;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昆曲之后对中华文化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又一认可。

京剧是二百多年前汉剧与徽剧“两下锅”的产物。从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至嘉庆年间汉戏来京,四大徽班与汉剧艺人“两下锅”共同演出,在相互融合中,又从昆曲、梆子腔等剧种中不断吸取营养,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1840年后京剧正式形成于北京,不仅成为京城戏曲舞台的主流,而且开始向全国传播,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京剧兴盛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戏曲的三百多个剧种里,京剧虽然诞生很晚,却后来居上,荣登“国剧”的宝座,与中医、国画并列为中国的三大国粹。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广泛,都居中国之首。由于诸多的原因,当代京剧的发展却面临着困境。1.剧团负担重,生存艰难;2.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3.耗资巨大,动辄上百万,很多剧场演不了;4.戏曲创作与演出市场严重脱节,获奖剧目得不到普及推广;5.电视及多元艺术的冲击。

2008年国家教育部规定京剧进入小学课堂。将京剧纳入学校教育非常必要,这是传承京剧的重要举措和良好开端。但学生没有基础,只靠学唱几个名家名段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较完整地接受京剧知识比较困难。作为一名戏曲鉴赏课的教师,我颇感责任重大,思考怎样使京剧在课堂中渗透给学生,和世界同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作用。

一、京剧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由于京剧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剧形式,学生对京剧知识的理解相对缺乏,很多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只是通过电视剧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而已。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学生觉得京剧距离我们越来越远。1.念白、唱腔听不懂;2.程式化的表演看不懂;3.传统剧目内容不懂;4.行头繁杂读不懂;5.角色行当搞不懂。这样学生就有陌生感、距离感。虽然在教学规定的唱段当中,有不少是现代京剧,样板戏虽然易学易唱,但也不如流行歌曲上口。而且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光从简单的学唱入手是不够的,唱念做打是京剧艺术的核心。

二、入门要了解京剧的行当,

京剧是程式化艺术,表演、剧本、行当、音乐、化妆、服饰等方面,都有规范性的程式。尤其是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行当作为戏曲中的人物,最终形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若干分支,分支以下又有细目,各有其固定的程式和表演特色。行当是根据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划分的。

要想看懂京剧,首先要使学生能够分辨各个行当中的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自然也就看懂了内容,继而喜爱京剧。教师应把京剧中各类典型人物的图片打在多媒体课件上,结合特点来逐一介绍,并且讲到每个行当,都要放一段有关的视频资料,加深印象。再把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结合起来介绍,对比、分辨、判断、赏析巩固记忆。

三、识脸谱辨忠奸美丑

脸谱是京剧表演艺术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化妆艺术,有着独立的欣赏价值和审美意义。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形象的善恶美丑一目了然。故此,我们从这里入手,给学生放《唱脸谱》,杭天琪的独唱与合唱分别播放,不同声部的音响对比更能加深记忆,同时放映生动的京剧脸谱。例如,将白脸曹操的奸诈、红脸关羽的忠义等京剧脸谱呈现在大屏幕上。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流行音乐有机整合,充分优化了教学情境,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艺术的娱乐功能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更能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热情,引发他们的好奇与联想,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四、利用多媒体了解现代京剧的虚拟特点

我们要了解京剧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并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戏曲教学中的重要性。例如,将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到京剧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图像、音频、动画等形式将《智取威虎山》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产生的背景展示出来。用多媒体技术将整个故事背景设计组合,直观地塑造出“杨子荣”的英雄形象,了解在时期,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先烈,在欣赏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因此,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于京剧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知戏曲人物形象。使学生增加趣味性。播放第三场《打虎上山》的片段,穿林海、跨雪原的虚拟意境,取其意而弃其形,制造弹性的时空,让有限的艺术表演展现无限的生活内容,虚拟的表演使其艺术呈现更加简约和便捷。不求形似,力求神似,京剧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程式化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

五、今昔“男旦”对比,了解京剧艺术在时展中的变迁

京剧大师梅兰芳家喻户晓,他出身梨园世家,60载演艺春秋,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位居四大名旦之首。这种男扮女装,阴阳反差,是时代的需要。因为京剧始创于封建社会,舞台上没有女性,因此,旦角都由男性承担,京剧大师梅兰芳为艺术做出巨大的牺牲,同时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今天社会男女平等,可是,有些“伪娘”为了标新立异,需求刺激搞噱头,费尽心机男扮女装,到底是为了传承艺术,还是哗众取宠?事实告诉我们,梅兰芳是为了艺术牺牲,而“伪娘”是牺牲了艺术。从这个角度我们引导学生分辨良莠,净化心灵,有利于京剧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如用多媒体手段,把梅兰芳和“伪娘”的表演对比播放,和学生一道分析他们的唱腔、身段功架有何本质的不同,让学生知道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它集“唱念做打”于一体,通过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刻画人物。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增强学生对京剧的认知和辨别能力,有利于国粹的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