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远程教育的发展

远程教育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远程教育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远程教育的发展

远程教育的发展范文第1篇

1引言

随着网络普及与应用,给学校的教学、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上现代远程教育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通过电子教室、电子白板等手段,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在异地进行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现代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现有的高等教育条件下,采用网上现代远程教育形式,扩大高校教学覆盖面,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与信息化时代巨大的社会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2现代远程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是现代教程教育主要原因,其次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成熟并逐渐应用于教育。多媒体教学以现代技术手段将图像、影视、声音、动画熔于教学之中,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其中一堂课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远远超过传统教育方式下教师凭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完成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仍受到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无法将它广泛普及于社会教育之中。

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直接动因就是来自社会教育的需求。由于传统的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求知需求,早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就出现了以邮件形式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解答与提交作业这种远程教育的雏形。技术的进步与信息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受各种教育和培训,以求得充分的择业的机会。终生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而形成的新一轮远程教育的热潮,促成了现代远程教育的产生。尽管信息社会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教育潜在需求,然而由于传统面对面的教育形式具有集中地点、固定时间的限制,这反过来又严重制约了社会教育的现实需求。为了充分满足学者的各方面的需求,使他能随意地在家里、工作单位接受所需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为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一些优秀的师资相对集中分布于少数院校,如何充分发挥有限的教育资源,实行现行教育形式下的优势互补,使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不受时空的限制,避免教育的重复投资。这也是现代远程教育产生的强大动因。此外,传统教育方式以统一模式进行教学,无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习者提供最有效的教学。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完全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又可以进行交互协作形式教学的新一代教育模式因运而生。

3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实现

社会的需求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而赖于实现的技术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保障。现代远程教育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以技术实现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以实时会议电视系统来进行的远程教育和基于Internet网络模式的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会议电视系统形式下可以用音频、视频技术将教师与学生以实时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将现场实况互传,电子白板的交互讨论,计算机多媒体文件、图表等信息的互传共享。对于习惯于亲临教室学习的人来说,这样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感受到有较浓的现场气氛,教学实用性强,但需要投入较大的硬件投资。会议电视系统由会议电视终端、多点控制设备(MCU)和传输线路组成。

会议电视系统又根据所采用的通信传输手段的不同可分为专线型的大型会议电视系统和基于IP视频、通过局域网或高速广域网络传输的桌面会议电视系统。专线型会议电视系统,由于采用了专用数据通信线,其数据传输带宽能得以保证,因此,可以保证视频信号的传输质量始终如一。专线型会议电视通常是以H.320作为标准,传输信道可以根据需要选用E1、DDN和ISDN接口,组网时可以采用专线方式或拨号方式。根据实际使用的效果来看,只有在2M传输速率的情况下才可实用于现代远程教学。此时具有分辨率为352X288,活动图像达25至30帧,可保证图像的连续性,无迟延闪烁的动画感受,静止图像可以达到704X576的分辨率。

此外,专线型会议电视系统通常还可以在互传音视频信息的同时保留部分带宽作为数据通道,用来传输基于计算机文件形式的多媒体数字信息。也可用来共享电子白板,以供参与远程教学的各方交流讨论。基于局域网络或高速广域网络传输的会议电视系统采用的是H.323标准,由于H.323标准是针对IP网络来定义的,因此,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与H.320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的主要不同点就是:H.320会议电视系统需要占用昂贵的专用线路,而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是直接运行于IP网络的,IP网络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使以此作为传输途径的现代远程教育不只限于某些专用场合,它可以广泛使用在所有的IP网络中。由于适用的场合不同,H.323会议电视系统的价格定位远远低于H.320会议电视系统。作为以接收教学内容为主的学员一方的设备甚至可以是普通的多媒体计算机,但相应的音视频传输质量要相对差些。由于传统IP网络通常难以保证远程教学所需的带宽预留,因些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通常是以四分之一的CIF图像(176X144)大小,以窗口的形式显示视频图像。在带宽保证的情况下,有特殊要求时也可传完整的CIF图像(352X288)。传输图像的刷新频率可以根据网络实际可使用的带宽设定成每秒15至25帧不等,并可以随时调整。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本身就是建立在IP网络上传输的,因此进行远程教学的各方除可以交互传输音视信息以外,同样也可以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数据文件的交互享以及电子白板的共享。

H.320会议电视系统可以通过LAN/WAN网关实施与H.323会议电视系统的互连,各自的用户不必关心传输对方的物理位置和所连接的网络情况,直接呼叫对方的地址码,就能自动连接,而且具体连接的细节对用户是透明的,因此,H.320会议电视系统与H.323会议电视系统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结合使用,可以既保证特定场合的教学显示效果,同时又能兼顾个性化用户的需求,拓展远程教育的覆盖面。多媒体课件形式的远程教育,是将多媒体课件设计成基于TCP/IP的互动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用户无需专门的硬件投入,软件设置简单,操作容易。最常用的做法就是在远程教学中心建设课件服务中心,基于WWW形式实施,由学员采用Client/Server方式向课件服务中心的服务器浏览查取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课件,可以自主地选择所学的内容,完全能满足个性化自由式远程教学的需要。这种形式可以满足任何有条件接入Internet网络的地方实现远程教学的接入。但是由于目前Internet网络的带宽的限制,基于Web的课件与单机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具体实施上有不同考虑,虽然可以运用音视频、文字图像等各种多媒体形式来完成,但不能大量使用多媒体生动演示的功能,而应更多地考虑文字内容。

4现代远程教育体会

(1)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崭新的事物,本身需要很高的前期投入,无论是人员、经费等诸多方面都需要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同时现代远程教育将逐渐走向社会教育,其牵涉面广,远非某一个部门能独立实施完成的了。

(2)现代远程教育已纳入正常教学管理之中,既有对教学传输网络保障的管理,也有教学平台的技术和日常管理,以及对教育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学质量,教学时间,学员就学的管理等。

(3)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校内、校外并重实施校园网络建设上投入大,基础设施条件好,各校区之间以及校区内部都已遍布光缆连接,广电的传输主干网络也已与校园网络实施互连,凭借这些有利条件,就可以迅速地展开远程教育。校内的远程教育是学校的特殊结构而形成的迫切需求,并不具有代表性。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广泛的需求是在校外,然而,利用校园网络的有利条件,实施远程教学试验,以校内试点积累经验,逐渐向社会铺开,是我校远程教育的战略指导思想。

(4)实现教育内容的改革,重视教学课件的制作,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教育方法要改革,教学内容也要进行改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是教学改革的必然。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学,在全校掀起一股制作教学课件的热潮。远程教育中心、现代教育心、研究生院、教务处等各部门针对各自的教学内容,投入专项经费,在全校内开展课件制作。学校也专门对全校已完成的一百多种教学课件进行评比,对优秀作品予以奖励并加以推广。

远程教育的发展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现代性 后现代性 远程教育

各国的远程教育都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就是距离、通讯技术的使用以及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其中距离是开展远程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正如基更所说,“教师与学生相互准永久性分离是远程教育中问题的关键和机遇所在。”远程教育自诞生之日起,为了克服这种时空距离就与通讯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网络象人体神经系统一样触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空间距离正在消失;时间上也为了适合学习者的不同需求而同时具有同步性和异步性,学习时间大大缩短;技术的广泛而恰当的使用,使实体处于分离状态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物理与心理距离大大地缩小了;同时远程教育强调对课程的结构化设计,使得学习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状况各异,因此远程教育就对应着不同的发展思路和相应的发展模式,处理好“远程教育普遍规律与中国国情和传统特色的结合”[1]的关系文化背景作一下探讨。

一、后现代性对教育的影响

本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远程教育学者试图从后现代性角度去探讨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比如,彼得·贾维斯在论述远距离经验哲学基础时指出:“正如 Otto Peters 论述远距离教育可以用工业化生产的观点进行分析一样,也可以把远距离教育看作是晚现代性的象征。”又如德国的奥托·彼得斯认为,德国“哈根的远距离大学已经出现了后现代趋势”,“从后现代的观点看使得远距离学习的学生从事全日制工作及长时间紧张的学习,这种双重负担是不人道的”[2]等等。那么,后现代性是什么?

后现代性是当今西方兴起的“后学”之一,是通过批判现代性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同时又是现代性的接续与发展。现代性是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率先走上了现代化之路开始的,它崇尚科学与理性,并因此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富足的生产力。然而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西方社会开始步入了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后工业化社会。此前的现代化(现代化是现代性的具体化)在给西方国家的人民的带来富足的物质的同时,又给人们精神上以重创,人们在下世纪将面临的四大挑战竟是“和平、不平等现象、可持续发展和‘醉汉船’综合症”[3]。这一切导致了高度物质文明之下人们精神的彷徨、失落与无奈。生态恶化、核恐怖、极权统治等恶果使人们开始对工具理性产生了怀疑,继而批判现代性,兴起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这种思潮迅速蔓延,扩展到包括文学、社会学、哲学以及教育等领域。后现代主义按照反现代主义的不同程度分为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建设性的后现代性主义和庸俗的后现代主义,其总体特征是非理性、反中心和否认终极真理的存在。后现代思维有三个显著特征:反思现代性、多元思维和否定性思维。这种思维在教育上的积极影响就是重视个性和差异性,教育的本质被更多地理解为学习者获取信息和自主选择、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习的内容也不再是现代性支配下的“给定”(given)的东西,相反后现代性要瓦解这些“给定”的东西,“使教育具有批判的特性和适当的不确定性;鼓励通过宽松的争论去发现悖论和错误,追求一种异质性标准。”[4]。

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后现代性教育能给学习者更多的自主机会,追求个性化和异质性。而以通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使得这种追求成为可能。反照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我们主要研究视角是否也要转向后现代性?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先看一下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即国情如何,因为正确认清中外远程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就为我们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找到了根本、找到了落脚点。

二、我国远程教育对现代性的选择

(一)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

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同时往往也是当今国际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这就使得远程教育在完成自身手段、方式、理论的现代化的同时,还要担负起唤醒人们保护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文化背景也不是连西方没有定论的后现代性,相反却是如何从传统性向到现代性的过渡,在我们这样一个现代性还未确立的国家要正确认清社会、文化背景,这对发展我国远程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从80年代就进入了全面工业化阶段,并从本世纪90年代起呈现加速发展趋势,但仍处于实现工业化的第二阶段。据预测,到下世纪中叶将完成全面工业化阶段。然而在朝这个目标迈进的时候,我们却遇到了许多阻力。我国目前就面临着以下主要四个方面问题 :

·人口:人口基数大,到2040年前后,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都将达到最高峰,2050年人口达16亿的高峰,老龄人口比重将达34%。人口的数量仍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痼疾。

·能源和生态: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消费国,据统计,我国可供开采的能源只能维持供应30年。30年后将出现能源危机。煤引起的污染是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据。我国的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许多大城市空气的污染程度已远远超过国际认可的标准。CO2的排放量已超过8亿吨碳。广大农村和乡镇企业所需商品能源短缺,60%的农村居民靠柴草生活,长期过量燃烧的柴薪秸秆,造成生态质量继续恶化。同时,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所造成的洪涝灾害以及过度农垦造成的土地沙漠化也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明证。

·文化、教育:从人口素质上看,我国一直未能摆脱扫盲的困境,而且由于科技的发展,不懂英语、不会使用计算机、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的新文盲却正在出现。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可是依然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评价方法体系、教学内容等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比如: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主要是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教育评价一直以定量化的考试、考核为主要手段,甚至出现了用分数去评价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爱国情操;在教学内容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各地区、各民族的农村实际的情况;等等。这一切不但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而且给现代人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二)现代性的选择符合我国国情

从社会学角度看,我国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社会,而且现在转型正处于加速期。也就是说,我国远程教育所处的大背景不是现代社会,也不是信息社会,而是一个过渡社会,因此,在这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两大任务:一个是工业化,另一个是现代化。而且,中国在21世纪所追求的现代化目标已步再是传统的现代化,要再实现工业化时代目标的同时叠加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目标。当前,现代性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可以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强刺激。在中国,目前缺少的不单是后现代主义,更缺少现代性这种东西,如果不注重现代性的培育,而幻想一步进入后现代状态,不但是幼稚的,而且将导致社会发展主体目标的缺失。中国现代性确立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变迁,它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借鉴后现代主义中的合理因子,使之为我国远程教育的现代化服务。

三、现代性指导下的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策略

前面已经讨论过我们国家的国情,并提出了现代化这一艰巨任务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远程教育,因此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就离不开现代性思想的指导。

(一)现代性要求远程教育手段信息化

“……在很多情况下,似乎可以考虑采取某种技术‘捷径’:发展中国家没有必要依次经过发达国家已经历的各个阶段;从一开始就选用最先进的技术,这对他们往往是有好处的。”[5]远程教育对技术手段的依赖性使其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比如在我国,由于时代不同,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也不同,导致远程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分期性: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即现代远程教育。先进的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远程教育方面信息化的具体表现是:教学形式网络化、教学媒体数字化和教学信息多媒化。

2000年10月下旬科技部副部长邓楠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这给远程教育的启示就是以信息化促进远程教育的现代化,这也是现代性在远程教育手段和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所采用的具有双向、同步传输以及宽通道、大容量、多媒化特征的VBI、HFC、B—ISDN等技术正说明了这一点。同时,我们也不应放弃普及率很高的电视对计算机、电话等数字信息的传播,“天网”与“地网”的相接就体现了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与实践应用。

(二)远程教育理论要体现现代性

现代远程教育思想体现在对教学模式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比如我国的电大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模式,先后经过了1979年的“自学视听生”、1993年“大学基础教育”、1995年的“注册视听生”、1999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等四次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又如德国远程教育专家彼得斯早在80年代初就提出了“工业化理论”,虽然在西方它有被“后工业化理论”所替代的趋向,但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其中的“合理性”、“大批产品”(即学生多)等理论十分适合我国的国情。远程教育理论的现代性还体现在其他与其紧密相关的理论的现代性上,如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传播理论等。最重要的是,远程教育在体现思想现代性的同时,要立足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远程教育理论体系。

(三)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和运作要体现现代性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资源相对短缺,特别是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还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以弥补原来粗放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损失,这就决定了我们用到教育上的资金是有限的。在教育方面,国家大力提倡“科教兴国”、并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许多战略,也因此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如何使这些投入的经费能带来长期效益,使其周转下去,实现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次投入、就办一件事,不考虑长远的发展,这就是现代性所要关心的问题。因此,远程教育要实现产业化运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自主经营,以取得最大的教育效益,而不是等、靠、要,一味地依赖国家无限的投入。这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的远程教育经营策略。

(四)远程教育的目标要体现现代性

我国远程教育应该以培养能力强、高素质、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为主要目标。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地是要培养他们学会获取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孙福万先生认为远程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观念是后现代的(参见“远程教育——一种后现代教育”孙福万《开放教育研究》1999年第五期),这是从远程教育系统内部来考察的,非常符合西方远程教育的实际情况。然而从宏观上看,我国的远程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方面表现得更多的是其现代性。

综上所述,我国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以现代性为指导思想,同时借鉴后现代性合理的东西,促进我国远程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中国远程教育的实践创新和理论思考” 丁兴富在2000年4月上海电视台举行的“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发展”学术报告会上的报告

[2]:《远距离教育理论与原理》德斯蒙德·基更编 丁新等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第一版

远程教育的发展范文第3篇

为了了解目前我国远程教育系统中主要有哪些教师发展途径,这些途径究竟对教师的实际发展起到了多大作用,以及是什么原因使得某些途径的效果相对较好,而另外一些途径的效果则相对较差等问题,我们针对某开放大学的全体专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3年9月-2014年2月,共计发放问卷946份,回收71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16份,回收率为76.11%,有效率为72.47%。同时针对该开放大学的6位专职教师进行了访谈,其中3位是总校教师,3位是分校教师。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情况详见下表。在我国远程教育机构中,目前教师有可能参与的教师发展机会实际上是一个涵盖甚广的由多种途径组成的系统。这个教师发展系统中的某些部分是有组织的甚至是制度化的,通常由学校提出明确的要求并组织实施;也有些部分是非正式的,主要由教师个人或自由组合的群体通过相对非正式的交流和互动来实现。而且,不同教师参与这些途径的数量和参与程度也不相同。概括而言,目前在我国远程教育系统中最常见的教师发展途径大约可以分为8类:(1)学历深造,即教师通过修读正规的学位课程,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2)校外培训,远程教育教师可以参加由其他学校或机构组织的围绕某一学科或某一行业的专题进行的培训,远程教育机构对教师参与这些培训的费用进行补助。(3)校本培训,主要是指在远程教育机构内部组织的关于学科或技术的培训,如由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组织的、以分校教师为对象的相关培训。(4)竞赛和公开课,远程教育机构内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教学竞赛或公开课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参与这类活动获得与教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提升。(5)教研活动,既包括主持教师和辅导教师围绕某门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而进行的教研活动,也包括任教同一专业或学科的教师之间进行的教研活动。(6)专家指导,即远程教育机构聘请学科教育专家、技术专家或其他相关专家,对教师的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个别化的指导。(7)同行交流互助,主要指教师与教师之间在面临教学问题和难题时进行的非正式的交流和互助。(8)自我反思,除了前述各种需要借助“外力”进行的专业提升活动外,远程教育教师通过对日常工作进行自我反思,以提升自己对于相关问题的理解。在调查中,我们请参与调查的远程教育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分别对上述8种教师发展途径的效果进行评价。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以均值大小来体现各种途径的实际效果。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从统计结果来看,教师们对这8种途径的实际效果的评估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学历深造(4.37)、自我反思(4.19)、同行交流互助(4.16)。在这8种教师发展途径中,学历深造的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最强,而自我反思和同行交流互助的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又最弱,处于两个极端的两类途径对教师发展的实效却都居于前列,非常值得深思。此外,校外培训(4.07)的效果相对来说也不错,而与之对应的校本培训其实效相对最差(3.76)。专家指导(3.96)、教研活动(3.80)、竞赛和公开课(3.73)相对说来,在8类途径中其实效居于后端。下文笔者将结合调查数据和教师访谈,分别对这些途径的运作及实效做更详细的解释,并探讨这些途径对于远程教育教师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二、8种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途径成效分析

1.“学历深造”的认可度最高学历深造在所有提升远程教育教师素养的途径中,其组织性、系统性和计划性最强。从我们对教师的访谈结果来看,教师在修习高一级学位所要求的各门课程的过程中,未必真能切实体会到学习或与不学习这门课程对于自身改进远程教育工作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当教师整体地修读完这级学位所要求的各门课程(包括完成相应的学位论文)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整体的感觉”:自己更有能力和资格任教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或更能胜任过去已经承担的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学历进修、在获得更高一级学位的过程中,真正获得提高的并不一定是某一个具体学术或学科领域的知识或技能;学历进修真正让教师获得提高的是“自我认知”或“自尊”。这一点相比于学历的提高之于职称晋升之类的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更为根本和持久。此外,从我们的访谈来看,远程教育教师在学历深造过程中,除了获得相应学位所要求的各门课程及研究方面的训练,某种意义上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会建立起特定的人脉及相应的由人脉组成的“圈子”。这种“人脉圈子”不但让远程教育教师重新诠释了自己的身份,获得超越原有同事圈子的归属感(由于我国远程教育机构在高等教育系统中长期处于比较边缘或低端的地位,因此远程教育教师对这种新的归属感往往更加认同甚至感到“骄傲”)。另外,这种“人脉圈子”也能够为他们提供比原有的同事圈子更有价值的信息交流机会。总之,学历深造之所以被远程教育教师认为是一种最有实效的教师发展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历深造(尤其是高级学位的学历深造)给教师带来的不仅仅是“学历”,更重要的是“身份”、“圈子”和“同伴”。“说实在的,对我帮助更大的同伴更多是普通高校的老师,如××大学的博士、老师。他们会不断鼓励我,告诉我高校老师应该怎么从事科研,企业里又是怎么培训的。他们的眼光不一样。”(ZT-2)不过值得说明的是,对于远程教育教师来说,学历深造毕竟只是一种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受到鼓励的教师发展途径。在我国,独立运作的远程教育系统(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虽然也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长期处于这个系统的“低端”,在职能上只是起到“补充”或“拾遗”的作用,所以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普遍不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高校教师在资质上要求提升,包括在职教师在内的整支队伍都面临着学历提升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鼓励甚至要求从事远程教育工作的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就成了我国远程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决策。从我国远程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和远程教育未来发展的路向来看,鼓励教师进修学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还是比较确定的推进方向。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远程教育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仅占2.34%,硕士学历占43.27%,本科学历占53.80%,专科学历占0.58%。可见,无论从远程教育机构的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还是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这种学历结构都还有较大的改善余地。不过,正如在普通高校所发生的情况那样,只要制定了明确的学历要求标准,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就有可能快速地改变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学历状况。而一旦完成这一历史转型之后,学历深造将不再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途径。学历深造被远程教育教师普遍认为是一种实际效果最好的教师发展途径,这至少为我们对未来教师发展途径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虽然我们在讨论教师发展时往往更看重诸如“知识”、“技能”等素养的提升,即使把“情意”范畴纳入教师发展的规划范围,也往往止于这个范畴中的诸如“责任心”、“热爱学生”、“热爱并投入教育事业”等方面,而相对忽视诸如“自我”、“自我认知”、“自尊”等这些更为深刻的方面。教师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这意味着教师发展尤其是远程教育教师发展,有必要从更深刻的层面予以考虑,而不应仅仅把思路限制在技术层面上。当远程教育教师队伍中的学历结构发生根本改变的时候,学历深造将不再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一项基本途径。它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如果通过更有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的,在时间跨度上相对更长的方式来规划和设计教师发展项目,所能起到的效果可能比目前普遍采取的这种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程度不高,在时间跨度上显得零打细敲的方式会更加持续而长久。

2.“自我反思”是最具弹性和自主性的发展途径如果说学历深造被远程教育教师列为最有实效的教师发展途径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在教师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那么,与学历深造在组织形式上完全居于相反一端的自我反思和同行交流也成为教师认为最有实效的途径,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则是,它揭示了有效的教师发展途径在另外一面应当具有的一些重要品质:即自主、弹性、日常化、与具体实践相关。已有研究指出,远程教育教师的反思与普通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由于远程教育对象的复杂多样性、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师生时空分离等特点,远程教育教师对教学反思更为积极。(公艳艳,2011)虽然我们没有对远程教育教师和普通高校教师进行比较,但是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却证实了这一点:远程教育教师普遍认同并比较积极地运用自我反思来认识、理解和解决自己在远程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我觉得反思很好,也很重要,我会通过和别人比较,来分析自己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比较欠缺。我一般是通过日记的形式进行反思,一段时间下来,我会看看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学习情况,有什么成绩,还有哪些不足,从而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ZT-1)“教师一定要反思,教学能力才能提高,这是一个不断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循环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FT-2)教师自我反思的形式非常丰富。教师个体进行反思的形式有教育博客、教学日记、教学研究、个人成长档案袋等。教师群体进行反思活动的形式更加多元化,有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性QQ群、优秀教学资源展评等。无论是个体反思还是群体反思,教师都以实践为对象,针对一线教学中的经验进行反思。自我反思之所以能够比较有效地促进远程教育教师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反思是促进所有社会个体发展的一种基本机制。这种机制具有一些潜在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自我反思是自主的。即使是因为有外在压力而进行自我反思,反思的实际过程也必定是自主的,而不可能由其他人来取代。自主性使得教师更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目前状态及未来可能的努力方向做出判断。另外,因为这个过程中的判断多由教师自己做出,反思过程中的建设性成分(如变化某种教学方法)也更有可能被内化和吸收。第二,自我反思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弹性,且容易日常化。自我反思不必在一个特定的物理空间或某一个时间节点进行。只要教师愿意,他就可以基于所收集到的关于自身实践的信息,进行反思和重构。这种时空维度上的弹性,为教师发展活动的日常化提供了基本条件。当教师的发展活动做到日常化时,积累的效应就会显现出来。第三,自我反思是与具体实践相关的。因为教师发展活动都以变革教师的实践为追求,所以严格说来,所有的教师发展活动都是与实践相关的,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项名符其实的教师发展活动。不过,不同的教师发展活动离实践的距离并不相同:有的教师发展活动只是间接地与实践相关,而有的则是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自我反思通常是在某种具体的实践展现出来之后紧随其后进行的,所以它相对于其他教师发展途径具有更为明显的“与具体实践相关”的特点。这一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它的成效。另一方面,自我反思因为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内在的过程,这又使得它往往难以从“外面”加以约束。教师反思的深度如何、关注点是否具有长远价值、形式是否丰富、能否坚持下去等,都有很多潜在的不可操控的特点。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远程教育系统如何从制度上确立一套教师发展体系,不应该把太多的期望放在鼓励教师反思的层面上:这种教师发展途径可以鼓励教师采纳,但由于它难以在制度层面或教师队伍整体层面来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所以并不适宜作为远程教育教师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强调的是,自我反思之所以对远程教育教师产生实效,是因为它具有一些内在优点。如果我们能在其他的教师发展途径中,尽量地体现这些优点,如前文所述的提高自主性空间、增强教师发展活动的弹性、加强教师发展活动与教学实践的联系等,同样能够帮助我们在更可操控的教师发展途径中提高实效。

3.“同行交流互助”相比“专家指导”更具实效在远程教育机构最常见的8种教师发展途径中,同行交流互助对教师的实际帮助程度排在第三。与自我反思类似,同行交流互助的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也不强,但是却具有比较大的弹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的限制较少,而且容易与比较具体的实践相关联。从访谈的结果来看,相较于“专家指导”途径,同行交流互助具有三个方面的独特优势:第一,同行之间往往是在共同的处境之中、基于共同的目的而开展交流的。同行之间往往从事同一专业乃至同一学科的教学工作,大家对于专业或学科的教学目标有着基本一致的认识,这为同行之间的交流及交流过程中建设性意见的达成奠定了基础。而且,同行之间面临的来自学校的压力或来自学生的状况存有很多共同之处,这也为同行之间顺畅的交流扫除了障碍。总之,远程教育教师由于有着非常类似的背景认知,所以对很多问题的判断容易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在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建设性意见,也相对容易在各自的实践中付诸行动。第二,同行之间的交流有着比“专家指导”更好的内容基础。由于参与交流的同事通常任教同一学科或同一专业,所以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多是围绕这些学科或专业的内容。这使得他们交流起来比较顺畅,不必费很大的力气,就能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相比之下,一个来自这个学科或专业之外的人,在与教师进行交流时,可能由于缺少共同的背景知识,从而使得交流变得困难。第三,同行之间的交流总是实践导向的。通常而言,同行之间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其讨论的主题主要是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某种困难或问题。这种交流的目的虽然未必是自觉而系统的,但也是指向实践问题的解决的。这使得同行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在教师最关心的实践层面上展现实效,而不仅仅是为改进实践做些准备。需要指出的是,同行之间的交流所具有的上述优点,同时也可能限制同行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正因为同行之间身处共同的处境、任教共同的学科、有着共同或类似的实践关注和实践经验,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很容易局限于情境相关或具体实践相关的“细枝末节”,而很难获得超越性的提高。从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多远程教育教师认为他们的交流圈子太小,尤其是与普通高校等校外机构的同行交流的机会太少,事实上这已经成为阻碍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和普通高校联系挺少……应该从普通高校邀请一些教授来给我们开展一些讲座。我们系比较少,其他系可能好一些……我觉得邀请普通高校的教师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挺好的。”(ZT-1)期望与普通高校的教师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这除了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之外,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可能还与他们期望能够真正融入普通高校教师的“圈子”有关。从促进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创设更多的机会,打通远程教育机构与普通高校之间的藩篱,确是值得追求的方向。

4.“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的实效相差甚远从制度层面来说,要构建一个远程教育教师发展体系,最可靠的手段就是组织培训,既包括校外培训,也包括校本培训。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远程教育教师对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的实效之判断存在较大差距:校外培训的效果比校本培训要好得多。但是从国际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校本培训又是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教师培训校本化的趋势也容易理解,因为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教育系统,不可能把师资培训的责任都推给校外力量,而且,由于校外培训通常并不专门针对某一类教育机构的某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而展开,因而单纯依赖校外培训也不足以保障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真正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是:为什么目前在我国远程教育教师的培训中,教师们认为校外培训的效果还不错,而校本培训的效果却相对很差呢?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以更好地改造校本培训,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呢?从访谈的资料来看,校外培训之所以被较多教师认为效果还不错,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校外培训是教师自主选择的。在我们所调查的某开放大学中,学校并不直接组织校外的培训者对教师进行培训,而是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本专业或本行业相关机构提供的培训课程进行学习,而学校予以相应的经费补助。虽然这些培训项目本身并非专为远程教育教师所设计,但远程教育教师在选择这些培训项目时,已经考虑了个人或专业的需要,这就保障了培训项目之于教师的适切性。二是这些校外培训项目的组织者和培训者通常具有较好的资质。由于学校在决定是否给予教师参与的校外培训项目以经费资助时,会审查这些培训提供者的资质,这也间接保证了远程教育教师实际参加的校外培训通常是由富有经验的培训者提供的。相比之下,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机构组织的校本培训,虽然在组织和参与的便捷性等方面优于校外培训,但在培训质量方面却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第一,校本培训之于教师的适切性并不高。通常认为,校本培训较之校外培训的潜在优势在于,它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本校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是这种潜在的优势未必能够轻易地变成现实。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虽然校本培训在我国组织的也不少,但适切性方面却并没有很好地体现校本培训应有的水平。“我们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培训,如针对课程的培训,还应有针对教学方法、技巧、知识讲解的培训,这样的话,教师会有比较大的提高。”(FT-2)“网络课程设计很重要,对我们教师来说,这方面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都是靠自己的经验在做。技术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还需要对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实践,教师个人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有很大难度,需要学校对此有更多投入。”(ZT-1)第二,校本培训提供者的视野往往不足以打动本校的教师。校本培训的优势是容易组织,但培训提供者通常就是自己的同事,由于大家的视野差异不大,培训者所提供的内容,往往不足以“打动”受培训者。在访谈中,教师们更是非常明确地表达了类似的意思。“我觉得培训很重要。比如到英国、澳大利亚,虽然时间不长,而且未必能学到多少内容,但对我们学外语来说则启发不少,如文化和教学形式。”(ZT-1)“我觉得走出去非常重要……比如参加中美远程教育论坛。我来学校后就去了两次美国,一次是短期会议,一次是一年的访学。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有时自己花钱拿课题经费出去进修。哪里有精品课程培训或国家网络精品课程设计,我就和学校主管部门申请出去参加学习培训。碰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培训,我也会主动参与。另外,我还和外校的老师保持交流……我们要走出去看一看,找到自己的差距。”(ZT-2)第三,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快,校本培训难以及时跟进技术的最新进展。远程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直接而密切地与教育技术(或更广义的信息技术)的进步相关联,技术的进步通常会很快引起远程教育的发展。由于校本培训的培训提供者多数也身处学校之中,与教育技术变化最快的社会分工部门的关系也并不紧密,因此校本培训往往不能及时帮助教师跟进教育技术的最新进展。“技术更新很快,我们也不是不学,有培训我们也在学,但这个学赶不上技术的更新,这是比较困惑的方面。”(ZT-3)此外,教研活动尽管是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的传统途径,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教研活动对教师的实际帮助程度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好。访谈结果也揭示出当前教研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教研活动内容单一,与教学提升相关度低,主要限于考试与管理;二是教研活动中虽然有评课听课环节,但只有“听”没有“评”,很难真正有效改进教学等。综上对于问卷调查中所展示出来的各教师发展途径的实效及其机制的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某种教师发展途径能否发挥作用,或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并不在于这些活动组织的数量,而在于这些教师发展活动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组织的。在未来远程教育教师发展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既兼顾教师发展活动的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又能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性和弹性,以使教师发展活动相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更明确的适切性和实践相关性,那么我们就更有可能确保教师用于各种教师发展活动取得更大的实效。

三、探索更有实效的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途径

随着人类对于自身各项事业的自觉程度越来越高,最近二三十年,在各行各业期望通过促进机构或组织内的“人的发展”来促进本机构或本组织所从事的“事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组织变革与改进思路。在这样的思路之下,职工培训几乎成为各行各业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那些以创新为生命线、行业内部更新速度更快、竞争更剧烈的新兴行业中,职工培训甚至成为这类机构或组织中极其重要的工作。作为本身以促进“人(学生)的发展”为职事的教育行业,更有必要也有条件通过促进“人(教师)的发展”来更好地保证教育质量。只是在漫长的教育史上,当教育事业所处的社会背景相对稳定(对教育提出新要求的频率不高)、培养目标不是很复杂(对教师的挑战性不强)、教育内容更新速度不快、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甚至机械、教育对象来源单一且差异不大的时候,通过教师的发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非常迫切。事实上,直到今天,当教育事业所处背景已然变化多端、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望空前高涨、教育的内部构成也趋于复杂的时候,在普通高等院校中,教师发展仍然不是一个紧迫而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在绝大多数普通高校中,人们普遍认为高校教师作为恪守传统(如传道授业解惑)角色的“教师”仍能胜任,只须在其他角色(如作为“科研人员”)做出调整,以回应时势的要求就可以了。但是远程教育教师没有这么幸运。远程教育教师虽然也属于高校教师的一分子,但是其“远程教育教师”身份之所以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正在于其所从事的工作是“远程”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远程教育教师不可能像普通高校教师一样,在一个日新月异、变化万千的时代,基本上靠沿袭几十年前的传统做法来胜任“教师”这个角色;他们工作中的“远程”特性,使得这项工作内在地与社会发展,尤其是其中的技术发展紧密相连,远程教育教师必须对社会变化尤其是技术变化做出回应,否则就很难胜任“远程教育教师”的工作。因此,远程教育教师面临的发展压力比普通高校教师要大得多。事实上,无论是远程教育理论界,还是远程教育机构,近些年也非常清晰地意识到教师发展对于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无论在国外,还是在我国,远程教育系统内部都既对远程教育教师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比较多的研讨,也在实践上进行了诸多尝试。我国远程教育系统内部也已经进行了、并继续进行着促进教师发展的多种路径的努力。遗憾的是,这些途径总的来说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至少长远看来,并不具有持续生效的远景空间:被教师们普遍认为最为有效的“学历深造”,根本上说来只是由于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教师队伍的总体学历水平较低。在高等教育越来越要求师资具备较高学历的情况下,教师们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通过学历深造来提升自己,但是一旦这支队伍的总体学历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或那些未能取得高学历的教师的年龄达到一定程度),这种途径就不再可能成为提升远程教育教师素养的基本途径。在目前阶段被远程教育教师们认为效果较好的“自我反思”和“同行交流互助”,虽然具有可持续性,甚至长远看来也值得继续提倡和鼓励,但这些途径因为内在缺乏结构性和组织性,事实上也很难从远程教育系统的层面进行更为自觉的规划、设计和组织,从而使得这些途径失去了成为支撑远程教育教师长期地、整体地发展的基本途径。最有可能从制度或组织层面进行规划和组织的教师培训,如校本培训、教研活动、专家指导,看起来效果反而并不明显。因此,要探索更有实效的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途径,我们需要对目前已经存在于我国远程教育系统中的这些途径(尤其是那些可能从制度和组织层面进行自觉规划和组织的途径)的运作特点进行分析,基于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它们的效率”的判断,探索提高实效的可能空间。结合前文对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途径的分析,我们认为在未来我国远程教育教师发展工作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重视。

1.远程教育教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作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问题,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作,并不仅仅是内容与途径问题。虽然我们在讨论远程教育教师发展时,通常会试图回答诸如“提升素养的目标是什么”、“培养的内容是什么”和“什么样的途径最可能有效”等问题,但从前文的讨论来看,提升远程教育教师素养并不简单。当今我国远程教育教师面临的诸多问题,最明显且最为人所知的集中表现为远程教育教师目前的素养状态,尤其是与“远程”相关的技能素养方面,并不能完全适应远程教育理想和实现的需要。但是,还有更深刻的矛盾困扰着远程教育教师,而且这些困扰会从更深刻的层面上影响教师发展。例如,到目前为止,我国远程教育在自身定位上,尤其是它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或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中的地位、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成分,这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远程教育教师的身份认同与角色定位。如果教师连自己身份更具体的内涵都不清楚,那么他怎么可能通过明确的自身发展以更好地履行这个身份或角色的职责呢?在我国远程教育教师发展中,这是比技术层面的内容问题、途径问题更关键且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

2.远程教育教师发展是一个综合而整体的过程远程教育教师素养培养是一个综合而整体的过程,教师素养的有效提升有赖于教师发展系统的构建,单一零星的培养途径很难起到长远的效果。虽然我们在学理上讨论教师素养时,难免为了讨论的方便而把教师的内在素养“切割”成诸如“知识”、“技能”、“情意”等方面,事实上教师的素养和实践并不像我们在学理上分析的那样,而是综合整体的。因此,教师发展的过程从理论上讲是一个综合而整体的过程,而不能指望通过一些零星单一的培训工作,就取得长远而深刻的效果。当然,从教师发展的实践过程来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形成一个整体而综合的系统,教师的培训、教研和反思,总是逐步推进的。这个矛盾可以通过这样的思路来尽力解决:在规划、设计和组织教师发展时,在学校层面或制度层面,应该有一套比较综合而整体的设计方案,在这种整体而综合的设计之下,再组织具体的活动。某项具体的教师发展活动,只有置于一个整体的教师发展系统中时,才具有长远的意义,否则就很容易变成“为活动而活动”的状况。

远程教育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发展

Abstract: The digital networ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es rapidly,the new technical new idea changes with each new day. The information knowledge’s dissemination and the gain have widely relied on the networking the platform. But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in the network distance learning’s application, cause modern the distance learning content form to hasten richly vivid,the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mode is more flexible persely.

Key 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distance learning; development

从国际国内的教育发展进程看,现代教育的发展与远程教育的成熟息息相关,而多媒体技术是远程教育在新时期发展的基础,多媒体技术的每一步前进和在远程教育中的实际应用都影响和改变着远程教育的发展进程。

1 信息知识传递的模式

由单向传递模式发展为双向互动的传递模式。

从远程教育的发展过程看,可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函授教育模式,主要是依靠邮政通讯方式进行书面信息传播的教育方式。学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函授教材,授课采取函授学校派出教师面对面短期集中学员辅导,或异地委托教育机构或教师对学员进行辅导的方式。这是远程教育的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是利用广播电台、电视为主要传播平台。将纸制教材、影音教材等通过多种媒介传播,学习者按时收听收看获取知识,这种模式主要依靠有线电视网络、卫星电视网络和无线电广播网络进行传递。最大的不足是信息传递模式是单向的模拟视听信息,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时间相对固定,不利于学员自主学习。以上这两个阶段的远程教育被称为传统远程教育。

第三阶段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完善,进一步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从而诞生了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广泛依靠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它的传输媒体不仅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还包括第一代、第二代远程教育的传统媒体和教学模式。在新的通过网络多媒体进行的教学中,信息的传递模式也由单向传递模式发展为双向交流模式。由原来的固定时间授课,发展为全时教学,学员可自主择时学习交流。

2 新网络多媒体教育的形式

第一种是学校将文本、静态图像和教学资料提供给网络媒体,通过网络传输给各地的学员,同时与其他有关教育网络连接,由学生主动登陆查阅、理解。

第二种是学员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网上练习、微型博客视频影像等网络手段与教师进行双向互动交流,或主讲教师将讲课视频录像和讲演稿同时发给网站或发给学员,学员可以在线或下载进行学习。

第三种是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双向或多向同步互动交流,实现远程面对面的教学效果。视频会议系统可以支持教师与多名学员连续的双向沟通,从而提供更多的互动交流空间,以便更有效的教学与学习。

第四种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尤其是电视网络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电视技术的发展,交互电视已成为远程教育的新选择。所谓交互电视是一种由观众控制和选择节目的电视,它是指在电视节目期间和电视节目中观众能够作出选择和决定的媒介,是通过卫星、有线电视网络、ADSL等宽带网络介质传送具有信息交流互动功能的新兴电视媒体系统,是一种非对称双向形式的新型电视媒体技术。具体地讲,利用交互电视开展远程教育,就是教师将教学节目存储在视频服务器中,由多媒体机顶盒将压缩的电视信号解码后传输给普通的电视接收机或者直接用多媒体电视接收机接收。学员根据需求随时可以通过传输网络将视频服务器中的教学节目打开,从中得到自己需要的教学节目。目前,作为远程教育中的一种教学方式,交互电视已成为远程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交互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交互电视这一新型的远程教育方式,将不断在远程教育中得以广泛应用。

3 教学资源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由模拟转向了数字多媒体化

随着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水平。教学资源包括传统的教学资源和多媒体化教学资源。

(1)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印刷教材和模拟音像教材。作为传统的印刷教学资源,它具有容易编制、便于携带、学习方便、成本低等特点,它是远程教育中学员最容易接受的教学信息资源。模拟音像教材是指录音、录像资料等,它所播放或传递的信息是单向的,受时间和硬件条件限制,且交互性差,不便于学员学习。

(2)多媒体教学资源是经过多媒体化处理的文字、文本、图形、音频、活动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这些多媒体化的教学资源具有超文本、双向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等特性,并且信息之间的链接是网状的,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和检索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动画等资料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特点,编制各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文本,充分利用这方面的技术特点,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远程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进一步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

4 多媒体化的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育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电子虚拟实验。电子虚拟实验是现代远程教育中用于实践教学的信息资源。它在设计时一般采用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形式来模拟各种教学实验的全过程,包括详细的实验步骤和使用界面。这种技术不仅能很好地反映实验的过程,也能准确地显示实验的结果。它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实验教学法是教学方法中的重要方法,实验能使学生了解和解释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能验证某种假设或原理的正确与否。实验有利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多媒体化图书馆。分布在各级各类图书馆中的教学资源相当丰富,它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化图书馆可以向学生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杂志和报纸等参考资料,并具有图文检索和工程检索的功能。将现代教学资源与多媒体化图书馆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进行多媒体化改造,使其成为校园网络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全校师生共同享用。

(3)电子课件。作为现代远程教育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课件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开发的用于辅助老师教学或辅助学生学习的软件。在电子课件中,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和讲授水平,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电子课件一般有两类:一是自主学习型课件,主要为学生课后点播自学;二是辅导型课件,一般是采用视频、音频与主页形式的教案、教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做成课件后以便供学生下载。

远程教育的发展范文第5篇

(1)远程教育在学生方面表现出的特点

具体来说,远程教育的学生,具有年龄结构的差别非常的大,社会经历非常的复杂,文化基础相对不同,学习目的带有功利性,而且在退学率上非常高等特点。

(2)从媒体技术上来说,远程教育的媒体技术呈现了现代化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传播媒体或教育技术,就不会有远程教育。实现远程教育必须在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实现。不管是函授教育阶段的邮电信息、印刷品,还是现代远程教育的计算机、互联网等,都是在媒体技术现代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远程教育学习系统的构建

2.1远程教育学习系统的目标

从远程学习的过程来看,远程教育学习系统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对于课程来说,应当提供不同的学科。对于每一门学科来说,应当提供不同层次的课程资源,而且学习材料应当采用不同的媒体形式。

(2)提供诊断服务

学习者在选择好学习目标后,系统便帮助学习者诊断学习状态以及同学习目标间的差距,从而确认是否需要学习。

(3)远程教育学习的推荐功能

该系统能够合理的给学习者推荐适应学习者的课程。

(4)生成任务功能

学习者结束学习后,系统能够自动的产生同学习目标一致的任务,达到检查学习情况的目的。

2.2远程教育学习系统的结构设计

从远程教育学习系统的目标来看,在进行该系统的结构设计的时候,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功能模块,其功能模块图,

(1)用来储存各种数据的数据库

具体来说,该数据库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特征模型库、学习对象库、决策库、测试题集库、学习小组库等。

(2)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建模

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建模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记录与学习者间的相关信息,在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学习者个性的特征的集合。这个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处理和监控系统和学习者间的交互,记录学习者的要求,收集他们的学习行为,同时用这些信息定期的对学习者特征的模型进行更新。

(3)个性化的知识表征

个性化的知识表征模块主要指的是从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模型出发,形成的动态的、适合学习者认识水平的学习材料。具体来说,这个模块主要由内容的生成、内容的呈现以及课件的推荐三个模块来构成的。

(4)学习工具的模块

学习工具的模块的主要任务是给学习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用具,让学习者减少在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5)激励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