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美术教学课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创作教学;以技带情;以情带技
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提出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中提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帮助学生实现价值:(1)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2)理解美术文化,形素养;(3)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4)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5)拓宽发展空间,帮助规划人生。”课程的重新认定标志着我国美术教育观一次质的飞跃转变,从两方面体现了“人文”特征:一是对学生个体而言,培养学生形成“美术素养”;二是从传承文化而言,使学生了解文明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并认识多元文化,参加全球性的文化系统。
“课程目标”中也提出:“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其中“美术素养”是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的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相关知识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法、思维、表达、设计、审美、态度等个性品质。
由此可见,高中基础美术创作教学,绝对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了画画就实施了美术教育,应体现人文特点,改变以往在技能上以理智写实性造型为目的,在知识上脱离美术自身规律的美术教育观,应尊重学生在艺术中的多元直觉表现,在技能基础上通过学习美术语言、美术形式规律,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来丰富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提高美术素养。
二、高中美术创作基础的体现
1.美术鉴赏教学环境下的创作课
根据几年来的鉴赏教学实践采用鉴赏教学与创作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能力。技能课教学从小学、初中一直沿袭到高中新课程,如何进行有效的创作教学活动,使之融入鉴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呢?这是值得探讨研究的
课题。
20世纪60年代美国普通学校视觉艺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今天已成为代表美国当代普通学校视觉艺术教育总体趋势的教育观。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学“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缩略形式DBAE。该理论把教学分为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这四个领域,主张各个领域的融会贯通。指出艺术创作与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活动是有机的整合,艺术创作不仅会提高学生理解作品水平和鉴赏能力,而且还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美国艺术教育理论家阿尔伯特威廉・莱维在《艺术教育: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中提出艺术教育的目标“培养一种健康发展的艺术理解力”。因此,首先必须使学生对艺术材料以及驾驶这些材料的各种方法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没有一定的创作经验是不可能欣赏作者所具有的直观的美感特征,或作品形式关系中力度表现和微妙之处。并明确规定普通学校的视觉艺术教育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是普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与我国现行提出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相通。如杜威所言,艺术不再仅是装饰性的“文明之客厅”,而是通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和揭示的人文价值的现实生活与理想追求,来陶冶人性、规范人性、完善人性、塑造人性,最终培养和生成人之为人的文明意识。这种以美术创作首位注重人文特征的理论,值得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尝试与借鉴。
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及原有的鉴赏教学模式采用“创作(原因、感觉)作品感知(描述、感觉)作品理解(形式、内容)作品评价”来进行有效地教学实践。那么如何应用于具体的作品与评价活动中呢?
案例分析:以《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中的一幅画《呐喊》为例来进行尝试分析教学。高中是人生的转折期,人生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人生充满着憧憬,充满着想象力。极富有幻想。有效地使用创作教学,可以激活他们原有的创作能力,在创作教学中,虽然有些学生技能上出现停滞的现象,却掩藏不住创作想象的思维,创作的随意性,有些作品看似荒诞,细看后却又合乎情理,这也许是学生从事美术创作实践的内在潜质和动力吧!我想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不能埋没他们的创造力,主要是情感的培养。
在鉴赏《呐喊》这幅画时,我先不出示作品,只是在黑板上写上“呐喊”两字,让学生运用素描、绘画或声音、肢体语言来进行美术创作,亲自感受人生中惊吓、恐怖、郁闷、激动或兴奋时发出的呐喊声。完成后分组展示作品,有的用行动艺术组合,有的用绘画语言表现,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分析自己创作作品的原因与感受。学生表现的都非常兴奋,这是教学第一阶段的创作模式,也是课的导入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阶段,作品感知阶段,利用图片或多媒体、电脑屏幕,将蒙克的作品《呐喊》展示给学生,将学生的视线无意地引入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感知作品中人在呐喊时表现的特殊表情,这时学生潜意识地把刚才自己的创作与屏幕上的作品进行了比较内化,很快明白画面的夸张符号形象,这就是情感以内化的结果。不过要深入理解这幅画,就要进入第三阶段,引导学生对画面形式语言的理解,如画面上运用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红、蓝、绿、赭石的线条组成流动的河水,与天空血红的色彩组成蛹动的蛇虫,给人造成不安感。在流云与桥身的横断之下,形成上宽下尖,还有如画面的斜线形构图,人物黑色衣着与苍白的面孔形成的强烈色彩对比等都给人不稳定的感觉。在这一阶段,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从画面寻求形式感觉内容外,教师还有必要将画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风格特点有关的历史资料等讲授给学生,以便学生更深的理解作品。最后是作品评价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认真进行理性分析后作出自己的最终价值判断。如,有的学生喜欢画面的流动与色彩,使人从中获得压抑的,也有的或许从中联想到苦闷悲凉的生存状况。因为每个人爱好都不一样。所以任何人,包括教师都不应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强加给学生。当然在某方面涉及正义感、道德感、责任感等高尚道德取向时,教师应该有责任让学生表现一致性。
“以技带情”的教学模式,美术创作可以在各种美术鉴赏活动中进行,如,让学生对作品所表达的意境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对作品形式构成关系作出分析创作或临摹作品等,教师应在不同的鉴赏教学采用灵活多变的创作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
2.“以情带技”创作模块下的美术创作课
高中美术新课程目标为:“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观察、想象、直觉等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高中阶段创作模块下的创作教学,并非是专业技能训练,而是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美术创作,让学生尝试并体验美术创作过程,作品鉴赏作品创作鉴赏评价(作业),因此,采用“以情带技”的教学方式。
以情带技的教学过程,顾名思义“情”情感,“技”技法,就是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带动学生进行技能创作。由此可见,高中生的创作题材应该是他们最想表现的所见所闻、真情实感或某种思想观念,素材应来自于自己的照片、速写或收藏的图片资料等。让他们迫切希望表达自己想法的心理驱动下,运用所学美术语言视觉化地表达出来,甚至为了表达而积极地去学习探索和研究美术技法问题。
例如,在教学《乡土民间剪纸艺术》时,让学生先了解我国当地的特色,播放民间艺术特色录像,包括民间艺人的作品与介绍,特别是当地剪纸艺人的作品欣赏,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主动尝试一下,接着教师讲解制作过程,学生尝试剪纸创作,最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或学生之间互评,让学生从中了解剪纸艺术的形式美。作品形成也许不成熟,但激发了学生感受生活,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体验心灵的愉悦感,这就是以情带技的教学方法。
高中美术创作教学,不管融合于美术鉴赏教学中,还是在创作模块教学中,绝不能沿袭原有中国传统技能教法进行美术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尊重学生的成长历程,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教学应融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所提的“人文”培养“美术素养”教学中,教师应肩负起伟大的使命,为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钱初熹.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2]张道森.外国美术教育史纲要讲义[M].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办公室,2007.
[3]腾守尧.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M].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一、教学案例描述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生活中,笔者在教学关于“春天的畅想”一节中,按照大纲要求需要让学生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对春天进行欣赏与评述,最终进行研讨与实践。于是,笔者放映了一些关于春天的映像、图片以及美术创作。放映完毕后让同学们讲讲,自己理解的春天,并在此基础上谈谈春天可以给人什么样的创作灵感。于是,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是大地第一次披上绿衣的季节。有的同学说,想到春天就想到了春游,变暖。等等。于是,同学们积极的讨论着春天适合干什么,春天有什么特色等。我很高兴调动起同学们讨论的积极性,但是,这节美术课明显有些跑题。课堂主线变成了讨论春天,与语文课如出一辙。使美术课堂失去了美术应有的魅力。如果依据以往美术课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进行对校园春天的观察,又很容易变成一节自由活动课,使美术教育的初衷失去意义。究其根本,还是模式上缺乏创新性。要么过于依赖于书本,导致课堂的理论性太重,要么户外美术活动上缺乏创新,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下降。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初中美术课堂的集中体现
笔者在反思了自身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例,总结出了创新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并以此来解决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接下来,笔者将着重探究教学模式创新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集中体现。
1.创设美术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兴趣的最直接途径则在于对课堂情境的创设。对于初中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可分为四个方面,即对导入情境的创设、对观察情境的创设、对探究情境的创设以及对生活情境的创设。对导入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需充分发掘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环境以及生活因素,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并体验美。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课堂切入方式。对观察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在合理引入课堂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美术作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和感知美。创设探究情境,要求教师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自然与生活密不可分。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还应注重创设美术课堂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学习,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当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情况实施具体办法,将四种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美术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美术教学离不开对于画面及作品的赏析,而多媒体恰恰是达到这种效果的最佳手段。在日常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书本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并将相关内容加以引申。使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在直观上起到增加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潜在思维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美术的高深内涵,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度和理解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掌控课堂,进而提高美术的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关键在于,美术课要求学习者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美术作品独特的线条和色彩,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美术课的能效发挥到最大。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欣赏大自然之美,去欣赏社会文化之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自由创作,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提高审美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则在于对美的事物的欣赏与追求。因此,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习惯,将欣赏美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在生活中培养审美能力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初中美术教育顺应时展潮流的体现,是初中美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摆在所有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是初中美术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经之路。新型的教育模式会最大程度上发掘出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教师需要适当地学会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进行美术创作,进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新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开放、快乐、生动的课堂感受。这是每一个美术教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而创新模式的美术教学也将是未来美术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情感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枯燥无味的陈述,只会泯灭学生的求知欲。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除了知识传授以外,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给学生一个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力,便于学生更好地接收新知识、集聚新能量,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习个性,是新课改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调整好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去学习。数学学习经常与单调的阿拉伯数字、繁琐的计算打交道,需要拐弯抹角的思考。数学课以理性见长,讲授公理公式,由此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一本正经”的严肃和紧张,较之其它学科更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产生疲倦、反感等消极心理。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有张有弛,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集中。教师授课时要亲切,态度应热情,同时教学目标也要切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要有主有次、层次分明、教学节奏要有快有慢。要注意消除课堂的沉闷气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想得到更好更大的成功,总是想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当他们在课堂上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者解决了一个比较难的题目时,都会从心底里升起一股兴奋感。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培养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感觉,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巧设问题,拨动学生思考数学的心弦。“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提问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是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语言交流手段,适时的提问能及时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使他们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课堂教学中的创设情景逐步变成了学生心中的巧设问题,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自然就成了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了,事半功倍的。
四、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提倡质疑问难。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提问,是主动精神的充分体现。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教师必须树立民主意识,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从内心到外表都和学生融为一体,营造积极、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呼吸”,敢想、敢说、敢于实践,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做法。
五、形象直观,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最实际的动力,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实物、绘画、电教、多媒体等手段来渲染气氛,帮助学生理解,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愉快地接受学习,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轻松愉悦地获得了新知识。
六、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果的,此时孩子的学习也是最为快乐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信息时,信息通过感觉进入大脑边缘系统,对信息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初步的判断,继而再进入大脑皮层加以深入的判断,判断到有意义的知识信息就会使大脑产生一种活性的物质,促使神经系统网络易于接受和储存。和谐愉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有疑问、有猜想、有联想、有争议,同时也应该有笑声、赞叹声、惊讶声和后悔声,更有巧妙的收获和教学相长。
【关键词】CAI教学 教学模式 Internet网络 课件设计
一、高中数学CAI教学的基本模式
CAI课件应用于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辅助式,一种是主体式。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是辅助式CAI课件,即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如模拟演示、辅导、练习、复习、测试中发挥作用,主要是针对教学某一部分内容的需要而设计的。它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选择的教学媒体之一。而主体式CAI教学则主要是当今出现的网络教学,它可以代替教师的全部或大部分工作,学生主要通过和计算机的“对话”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增长能力。
高中数学CAI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1.形象展示教学模式。因多媒体计算机集动画、声音于一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数学过程,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讲解,而学生又往往无法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宏观的概念,然而通过演示,学生对空间的概念等几种面体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从抽象的文字记忆转化到形象的图文记忆中来。
2.人机会话教学模式。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学习者。现代教学提倡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关系,要求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因此,学生通过和计算机的对话获得知识,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既是教材,也是教师,在CAI教学课件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反馈的信息加以针对性的处理。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1.CAI课件的制作。普通CAI课件一般采用的是Authorware、方正奥思、microsoft powerpoint、Macromedia Flash等软件制作的;而网络CAI课件一般多采用HTML语言(超文本语言)、java语言等来编辑制作的,其中Microsoft Frontpage、Macromedia Dreamweaver、Macromedia Fireworks、Macromedia Flash等软件是最经常使用的。目前,国内的Internet 传输速度还难以承受文件最较大的AVI、MPEG、DAT等格式,教师制作时要有意识地运用文件最较小的GIF、VOX、SWF、class等文件格式。随着Internet宽带网的发展,CAI课件的优点将会一览无遗。当然,无论普通CAI课件还是网络CAI课件,其优势的实现与否,关键在于课件的设计、使用是在怎样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它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计算机应用等多门学科和领域,以及对课件使用者的控制信息。一般课件编制的流程可分为:选择课题、确定目标、创作稿本、收集制作素材、编制程序、调度运行等环节。
2.硬件设施的实现。(1)校园网络。校园计算机网络即校园网,CAI教学最直接的应用工具,它是一种学校内部专用网络,其根本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我们校园网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速主干ATM网的建设。②中心网站的建设(包括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多种服务器。)③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教室等子网的建设。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教室是教师利用CAI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线,也是接入Internet的基本元素。④主干网与Internet相连。⑤各子网或单机与主干网相连。(2) Internet网络。我校已经与宽带网连接,现在学校所有微机都能上网。
3.CAI课件的使用。制作完成的CAI课件用于教学中,形象展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和教师答疑是我们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也是CAI课件的优势所在。CAI课件中,学生自学、答疑有实时和异步两种模式。异步模式主要是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自学。学生自主的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学习;主要使用教师设计好的CAI课件进行自学或读教材或看课外辅导书,也可通过网上邻居或学校的数学论坛与同学和老师讨论进行相互交流;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实时模式主要利用类似Internet聊天室实时双向交流;实施学生质疑、课时检测实现实时反馈,及时答疑。
三、高中数学CAI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综上所述,CAI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如何发挥CAI教学优势,使其与学科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CAI教学的关键。在高中数学CAI教学模式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优势,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情趣盈然、丰富多采,有利于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它的使用将使中学数学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建构了一个比较良好的数学环境,优化认知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器官,使学生的眼、耳、手等器官综合参与,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数学教学相当讲究氛围。专心致志、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是教师所深切希望达到的。教师都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既思维活跃又严肃沉稳,既富于创造又认真踏实。多媒体的优点就是能使教学环境美化、丰富、形象。具体操作如下:
(1)在教学设计时就考虑因素与媒体信息的介入、结合(2)创设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情景引入问题宣饰氛围,使学生把注意投向其中(3)制造一种错误紧张氛围,以使学生保持适度的警惕。
例如:在学习论证几何的初始阶段,用“同色闪烁”方法直观地引导学生建立图、字、式的有机联系与因果关系。但在以后的学习中,应逐步地转向抽象直观。例如:把一个复杂图形显示出来,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有因难时,才逐步把图形中的“关键元素”或变色、或闪烁、或“凸”出来,“退”回去,逐步“直观”,达到学生的学力水平为止。
二、把抽象变为形象,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教师引导学生顺着知识的阶梯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探索,步步递进,层层深入,逐步揭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生和解决,主动、愉快地接受新知。
因为计算机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象于一体并同时进行展示的优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变不易观察为容易观察,变难以理解为容易理解,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如在教学函数课程教学中,函数的基本思想是“数形结合”。是反映了实际世界中,动与静、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及其转化的数学模式,是引进数学唯物辩证观和教学哲学思想的好教材。
在常规的数学教学中,这种数学思想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和动作的引导来贯彻的,这对于学生的理解造成较大的困难。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函数的基本思想方法在时空上得到连续直观地表现出来,使数学的唯物辩证思想得到大能量的释放。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数学的抽象性决定了很多知识仅靠讲授或在黑板上画图很难让学生理解,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形象化教学,为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学会运用数学提供中间桥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多媒体优化组合运用到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学会主动探究问题。
例如在函数图象的判断中,学生对图象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我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曲线或图表,例如,可以使曲线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函数图象中几个变量X与对应值Y所得到的图表自动缓缓移入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体念到自变量x与y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函数图象的特征的掌握。
除此以外,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代替部分传统的板书,节省了时间,所以知识容量大,增强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增加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四、优化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手段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对教学来说并不是万能的,只有“适时、适当、适度”地加以应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适时、适当”是指运用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在讲授几何新课时,为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初期印象,可利用几何画板或Authorware或Flash。如,在不同的图形上设置不同的色块;设置好某些条件先隐藏起来,待使用时点出;设置一些图形的翻折、旋转、平移的动感过程。
在讲解代数计算时,可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学生根据自己的推测,尝试在电脑上输入数字,错了,电脑会自动给予提示,然后学生可以重新输入,再试,学生就在不断的探究中寻找到计算的正确方法。
在复习阶段,可把Powerpoint 和Authorware结合起来,制作一些课件,在有限时间内增大课堂复习的容量。当然,课件的选择与使用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可能“非怎么样不可”。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把握。“适度”是指运用要有控制性,不是凡多媒体就是好,传统教学中也有其可取的一面,两者应有机结合、交叉使用。否则,就会出现“为了时髦而使用”的华而不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