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最早的表演艺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京剧: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2、中医:中医药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四大国粹之一,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热爱和欢迎。五十年来中医药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武术:中国武术既功夫,英文名:Kungfu,即中国传统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功夫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选择题
1.《永顺县志》载:“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师巫唱演。至晚,敲锣击鼓,人各纸面一。”其中处最可能是()
A.傩戏 B.南戏
C.杂剧 D.昆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酬神”“巫唱”可判断最有可能是傩戏。
答案 A
2.与戏剧的源头——傩的最初产生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宗教巫术
C.经济因素 D.文化艺人的创作
解析 在原始时代,人们把疾病、死亡归结为“鬼”“怪”作祟,为避邪消灾,他们戴着凶恶的面具,发出狂喊声以惊吓恶魔,带有浓厚的巫术色彩。
答案 B
3.《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写到宋江偕同柴进、鲁智深、武松、李逵和燕青等好汉去东京观赏元宵灯会,但见:“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他们一行人所到的去处是当时最繁华的娱乐场所,其名称是()
A.坊市 B.勾栏
C.舞坛 D.瓦舍
解析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产生。
答案 D
4.“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魔术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戏剧特点的认识。材料体现了戏剧的象征性、夸张性的艺术特色,C项正确。
答案 C
5.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在我国戏曲占有重要地位。下列有关南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南戏是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的
B.南戏主要在宫廷内流行
C.南戏的体制比较自由
D.南戏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解析 南戏主要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B项错误。
答案 B
6.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后人评价曰:“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B.民主思想闪现其间
C.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元杂剧语言通俗易懂,像白话文一样,A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 A
7.“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指()
A.文人山水画 B.杂剧
C.昆曲 D.京剧
解析 结合材料中的“元代”和“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以及“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相互作用”可知这是元杂剧。
答案 B
8.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解析 京剧的表演艺术以唱、念、做、打为主要手段。
答案 B
9.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
A.百姓与士大夫有矛盾 B.朝廷扬“雅部”抑“花部”
C.秦声、罗、弋比昆曲好听 D.昆曲脱离了广大民众
解析 据材料中的“哄然散去”,联系所学知识,昆曲成为宫廷垄断的剧种,渐渐脱离了民众。
答案 D
10.2006年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艺术表演,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亚洲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其中,中国的某一剧种以其精彩绝伦的表演感染和震撼了所有观众,表现了“国剧”的博大精深。该剧应该是()
A.黄梅戏 B.豫剧
C.京剧 D.越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戏剧艺术的认识,从材料中的“国剧”可知该剧应是京剧。
答案 C
11.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划桨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这些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A.综合性 B.程式化
C.虚拟化 D.现实性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首先排除D项,再排除A项和B项,这种舞台表现形式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虚拟性。
答案 C
12.京剧是吸收了下列哪些剧种融合而成的()
徽剧 汉剧 昆曲 梆子腔
A. B.
C. D.
解析 古代京剧艺术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吸收了徽剧、汉剧、昆曲及梆子腔等艺术形式,而创作出京剧这一艺术形式。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傩”仪。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材料二 下面是关于戏剧的三副对联:
对联一 劝忠劝孝,摹写处逼真冷暖人情,自足成五伦天性;观古观今,顷刻间现出兴亡世道,何须阅全部史书。
对联二 抬起头来,看几个仁人义士,或全忠、或全孝,当场奉为师表;转回身去,想那些贼寇奸臣,谁报迟、谁报速,归家说与子孙。
对联三 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六七步走遍四海九州。
(1)材料一中三种艺术形式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材料二中的三副对联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说明中国古代戏剧艺术的特点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戏剧艺术产生的历史条件。
解析 第(1)问抓住戏剧艺术在三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从而揭示三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第(2)问主要考查提炼概括能力;第(3)问注意从政治、经济以及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去分析。
答案 (1)联系:傩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戏剧源头之一。元代是我国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古代戏曲逐渐成熟。清朝时期,在吸取了各剧种优点的基础上,经过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2)对联一和对联二主要体现了京剧艺术的现实批判主义和教育意义,对联三主要体现了京剧艺术的虚拟性、写意性的特点。
(3)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各地之间艺术形式的相互融合。政治的黑暗和社会的动荡对知识分子阶层的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戏剧与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就有中国的昆曲艺术。
材料二 当许多的贵宾来我国访问,我们用于招待贵宾的民族式的文化大餐少不了的是京剧这道名菜。
材料三 每年北京的涉外演出(含港、澳、台)超过2 000场,时达6 000多场,但是京剧每年的演出场只能维持200多场。
材料四 2002年,中国京剧院大胆尝试,将西方交响乐的元素渗入传统京剧,获得业内一致好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戏剧的成就。
(2)根据材料指出京剧的地位及京剧的形成。
(3)京剧的发展现状如何?你认为有何拯救措施?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第(2)问和第(3)问中的地位、现状据材料归纳;形成依据所学内容思考作答,“拯救措施”具有一定开放性,但要根据材料四的相关内容思考。
答案 (1)中国古代戏剧成绩卓著,历史悠久。最早的有傩戏,宋代出现南戏,元杂剧兴盛,清朝形成京剧。
(2)地位:京剧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形成:清朝出现京剧,于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
关键词: 话剧 导演 地位 作用 修养
“导演”一词,有两种内涵:一种是指表演艺术创造工作中的职务之一,即在戏剧演出或电影片、影片制作中对艺术创造负全责的人,大型晚会、歌舞、团体操等也往往设有导演。另一种是指导演艺术,即将文学剧本转化为戏剧演出、电视片或影片的艺术创造活动。本文所实用的“导演”概念,指的是第一种内涵。因此,话剧导演,便是话剧演出中对艺术创造负全责的人。
一、话剧导演的艺术地位
话剧导演在整个话剧剧目生产(排练与演出)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对演出中艺术创造负全责的人,他的“三军统帅”地位不容置疑,也不容动摇。这一点,与我国传统戏曲以演员为中心(素有“角儿的艺术”之称)形成明显的不同,可以说,话剧艺术是以导演为中心的。
话剧导演是把话剧艺术的“设计图纸”――剧本变为具体直观的话剧艺术的“艺术大厦”――剧目演出的“施工总指挥”。因此,导演艺术水准的高低优劣,便直接决定着话剧演出的高低优劣,导演的艺术创造力,也直接影响到话剧演出的艺术品位与美学品格。
导演作为剧本的诠释者,对同一剧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与艺术呈现,不同的导演对不同的剧本更有不同的诠释与解读,创造与发挥。我们看到,许多话剧剧目的成功,均与导演的艺术创造力密不可分。例如北京人艺的已故著名导演艺术家焦菊隐先生,就以导演话剧《虎符》、《蔡文姬》、《茶馆》等,开创了中国话剧民族化的成功之路;上海人艺的已故著名导演艺术家黄佐临先生,也以导演话剧《布谷鸟又叫了》、《第二个春天》、《市长》、《伽利略传》等,开创了中国话剧“布莱希特体系”的成功之路;中央戏剧学院著名导演陈晓钟,以导演探索性话剧《桑树坪》纪实,引起剧坛的轰动;哈尔滨话剧院的著名导演王志超,以导演话剧《北京往北是北大荒》而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导演终身成就奖”。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可见导演在话剧演出中的重要地位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
二、话剧导演的艺术作用
话剧导演的重要艺术地位,是通过其艺术作用得以具体体现的。
话剧导演通过对剧本的搬演,对话剧文本具有创造性的诠释作用。这种创造性的诠释作用,首先通过导演的案头工作――《导演计划》作为“施工计划书”来具体体现的。《导演计划》是在导演构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又成为导演排练时的指针。而在具体的排练中,导演既对每一位演员起着指导、启发、训练、培养的重要作用,又对话剧艺术各创作部门――表演艺术、舞台艺术(布景、道具、灯光、化妆、服装、音响效果等)起着组织、协调、统一、指挥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话剧导演直接关系到话剧演出的优劣成败。例如王志超导演的《北京往北是北大荒》,不仅整个剧目荣获文化部第四届文华新剧目奖、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奖”,并被中央戏剧学员、上海戏剧学院列入教学实习剧目,搬上京沪舞台,好评如潮,而且其剧本也荣获1992年戏剧文学奖一等奖第一名。可以说,导演之功不可没。
三、话剧导演的艺术修养
话剧导演的重要地位的占据与重要艺术作用的发挥,是以其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为智力支撑与艺术保证的。许多话剧导演之所以功勋卓著,是与其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密不可分的。
皮影戏又叫皮影,起源于中国,它运用的幕影演出原理、表演艺术手段等,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皮影戏巧妙地结合了民间的雕刻与绘画技艺,同时还吸收了传统戏曲、表演及文学艺术的精华。
皮影戏最早出现在汉代,唐宋时期开始流行,从南宋开始,中国的皮影戏传入东南亚诸国,此后又远播欧美等地。如今,德国柏林博物馆等至今还收藏有中国古代的皮影。皮影融有古代壁画、帛画、画像石、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装束、剪纸等艺术精髓,当下皮影收藏和研究热在一定范围内兴起。
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
皮影艺术集中了剪纸、年画、窗花、雕刻等多种手工艺术手法,以镂雕为主,结合传统的绘画线描形式,刀凿并用而完成。在装饰纹样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图案有雾花、鱼鳞、梅花、松针等。此外,皮影的图案设计还大量的运用了吉祥文化的寓意,它的很多图案都表达了先民对于幸福安康的向往以及对于灾难、痛苦的追求。
“一担挑”的皖南皮影戏
皖南皮影戏,被称为“太平戏”,反映了人们驱邪避灾、祈求太平的美好愿望。由于影人、道具携带便利,且不受场地限制,皖南皮影戏又被称为“一担挑”的戏。虽然东西能一担挑,但它的内涵丰富、分量不轻。皖南皮影戏是美学范畴的,也是戏剧的、民俗的;它有北方皮影的影子,更有南方的气息;既有历史渊源,也有现实生活基础。
相对来说,皖南皮影戏一度鲜为人知,不大为外界所关注。这个很可能跟当地的环境有关。皖南一带“山限壤隔”,阻隔了皮影戏的外传和人们对其的了解。
据记载,清中期江南发生了一场瘟疫,十室九空,之后湖北、河南、浙江等地陆续有移民迁进来,以湖北荆州一带移民为多。移民们不但给这里增加了人口,也将当地的皮影戏带了过来。
如此说来,皖南皮影戏的根子是在北方,只不过后来本土化了。而从声腔流派上划分,本土化的皖南皮影戏,当属南方影系。
昆剧,也叫昆曲,为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之一,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其渊源来自于元朝(1271―1368)末年。昆山人顾坚及其他人整理、改进了当地的南戏音乐,将其取名为“昆山腔”。昆山腔吸收一些当地音乐以及南方的民歌发展而成,其演出地点局限于当今江南部的昆山、苏州一带。昆山腔一开始并不太受欢迎,也并不能与其他流派如海盐腔或余姚腔相匹敌。但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6),由歌唱家、音乐家魏良辅与其他一些戏曲歌唱家及音乐家合作,为昆山腔的音乐作了一些重要的改进。他们以昆山腔的曲调为主,同时吸收了海盐腔和余姚腔的一些特点,还揉进了北方曲调的特色,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曲调,这种曲调有时被叫作“水磨腔”,它舒徐委婉,雍容美妙,使昆曲马上流行起来了。此外,魏良辅还对伴奏乐器作了改进,将竹笛作为其主要伴奏乐器,使之更适合于演奏这种新创造出来的曲调。这些新的乐器使昆曲的演唱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昆曲的表演艺术是非常精致细腻的。昆曲音乐属于所谓的“曲牌体”,其音乐唱段是由一套曲子以某种规则放在一起的。其曲词为长短句式,但严格遵守平仄音律。因此,在昆曲的念白以及声腔演唱中,十分讲究咬字吐音,因为这是演出中最为重要的。不过,与其他戏曲剧种相比,昆曲表演的最大特点则是它的抒情性。这种抒情性是由它的曲调与舞蹈所反映出来的。从音乐方面来看,昆曲强调对声音的控制,发音的抑扬顿挫以及歌唱的节奏,它的曲调特别婉转缭绕。至于它的舞蹈,昆曲演员的每一个扮相与动作都必须辅之以合适的舞蹈动作,以此来诠释其唱腔的意思,或描写场景,或表达人物的情感、所处的情境等等。
经过长期的艺术提高和改进,昆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美的表演体系。其他很多剧种,包括京剧,都从昆曲中汲取过养分。比如,京剧脸谱中的大多数图案以及技巧就都是从昆曲中演变而来的。因为昆曲的悠长历史及其对其他剧种所起的表率作用,它常被尊为“百戏之祖”以及“百戏之师”。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亦将昆曲列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剧里也有不同的艺术流派。与京剧流派所不同的是,昆剧流派以其所在地命名以示区别。因此,流行于江南,特别是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的昆剧便统称为“南昆”,而在中国北方如北京演出的昆剧便叫作“北昆”。另一方面,在湖南流行的昆剧则叫作“湘昆”,而在四川一带上演的昆剧则一般称为“川昆”。在昆剧传播过程中它所吸收的当地方言以及当地文化则使得这些昆剧流派在唱腔与唱法上都略不同于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