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7成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
“生活中,有很多人认为自己什么毛病没有,挺‘健康’,不需要什么健康管理。大都是在患病之后才感到‘真正需要注意休息’、‘身体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础’。”市卫生局副局长、公共卫生营养学授衔专家田惠光博士指出,其实这是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一大误区。所谓健康不是指没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标准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我国调查显示,真正符合这一健康标准的人不到15%,患病人群占15%,而70%的人都处于健康与患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这些人若通过长期努力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可转化为健康状态;但若不管不问将在不知不觉中加入病态行列。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致使我国疾病谱和死因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当前以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并成为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重要原因。我国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慢性病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2002年我国部分城市前10位死因的病种均为慢性病,其构成在所有病死中占了近90%,而这些慢性病造成的“早死”占全国潜在寿命损失的63%。
田惠光介绍说,综观当前主要健康问题的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包括了无危险阶段,出现危险因素,致病因素出现,症状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劳动力丧失。这一过程的形成往往需经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防治实践已经证明,期间只要有效干预,控制危险因素,慢性病可以预防。健康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服务,阻止疾病的发生,让广大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从而减少医疗费用开支。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评估显示,通过实施有效的健康管理,每年可预防近100万人死于慢性疾病;而接受健康管理的单位或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减少了90%,反之增加90%。
迈向健康三步曲
健康评价健康计划采取行动
李先生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虽然才30岁出头,但由于工作压力大,事务繁忙、应酬不断,生活无规律,不知不觉患上了高血压,忙起来总忘记吃药,治了半年效果不佳,后经人介绍加入本市首家专业从事健康管理服务的机构————市九月九康保中心实施健康管理。该中心先对李先生的工作特点、生活习惯、个人及家族病史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对其进行健康体检,作出个人健康评价。随后,中心根据收集到的他的各项健康信息,为其量身定做了从饮食、运动到治疗的一整套健康计划,并为其建立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督促其采取行动,实施健康计划,按时服药、休息和运动。两个月后,李先生感觉身体状况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复查发现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田惠光介绍说,健康评价、健康计划、采取行动是引导人们迈向健康的三步曲。其中,为了对个人健康状况作出健康评价而进行的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的开始,是实施科学健康管理的必要前提;而健康管理的核心,在于为每一个服务对象度身制定出健康计划并组织实施。
健康投资
物质时间行动一个都不能少
田惠光说,影响健康的综合因素中,除了遗传基因、正常生理性衰老外,以环境、文化及饮食、生活习惯的影响最大。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美国前10位死因疾病中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在致病因素中占70%,其经过30年努力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50%,其中2/3是通过健康管理使行为和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取得的。
健康管理的宗旨就是要调动个人的主观积极性,关注健康、投资健康,以适当的预防投入获得超值的健康回报,了解自己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并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对已得病的患者,通过有效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及致残,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并降低个人医疗费用的支出。田惠光说,投资健康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个人时间和行为上的投入。参与健康管理的每个人只有按照健康顾问开出的“健康处方”不打折的采取行动,彻底摒弃不良生活方式,才能收获健康硕果。健康管理的真正意义就是让人们为了自己的健康有计划、有目标地行动起来,通过实施个人健康计划,将慢性病控制在发生之前。
健康管理维护健康新理念
医学研究表明,在慢性病形成的多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医疗条件占8%,而个人生活方式占 60%。其中个人生活方式是可控的因素,对慢性病的发病率影响作用很大;而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遗传性因素属于不可控因素,较难干预,居于其次的地位,对慢性病的发病率影响作用有限。
目前,健康的新观念是对自己的健康进行量化管理,这可以让每个慢性病患者受益匪浅。
华阿姨此前患有高血压,体重曾高达84公斤。为了减肥,她每天爬到香山顶,经常连续运动五六个小时,回家后猛吃一顿,体重一点也不减。她不明白,这么大的运动量,为什么还不减肥?
后来她参加了健康管理,医生让她每天早晚快步走1小时,同时改掉爱吃什么吃什么的习惯。仅3个月她的体重就减到了65公斤,血压也稳定了。现在华阿姨体会到,运动量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合理;饮食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丰富,能量摄入和消耗平衡,才能健康。
据知己健康管理网经理刘丹影介绍,知己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都有两样“武器”:一个能量监测仪,一本膳食日记。能量监测仪能告诉慢性病患者每天应该运动多少大卡,能方便地监测慢性病患者每天实际运动多少大卡,能定时提醒慢性病患者运动量是否达标,就像家庭医生一样关心患者。记录膳食日记是记录慢性病患者一天的饮食情况,每周至少2次,平时1次,假日1次。该记录为医生对膳食进行分析评价、调整饮食处方、保障能量平衡提供比较客观的依据。
【关键词】 健康管理;慢性病;高血脂;控制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92
慢性疾病是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及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 以及糖尿病等,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已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显现, 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而且给卫生保健服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 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有关研究表明, 对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 能够有效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3]。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15年3~9月本院内科收治的137例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应用健康管理的控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3~9月本院内科收治的137例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高血脂45例、高血压53例、糖尿病39例。本组病例中男43例, 女94例, 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53.79±8.62)岁。所有患者均能配合治疗, 排除有运动系统疾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 2 方法 137例患者均给予健康管理方法:①建立健康档案:对于前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均给予较全面的检查, 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并对相关情况记录在案。②健康知识宣教:请有关专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症状、危害、监测方法, 疾病的预防知识, 并嘱咐患者定时定量服药[3]。③心理健康干预: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医护人员应积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针对性的指导患者, 可通过心理咨询、音乐疗法、催眠疗法等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病观, 积极配合治疗。④饮食习惯指导: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少食辛辣、油腻、油炸、刺激等食物, 限制盐的摄入量, 应以清淡食物为主, 多食新鲜水果、粗粮等, 并且合理安排膳食, 一日三餐应规律。⑤生活方式指导: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包括戒烟、戒酒, 已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维护体能, 同时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健康管理前后血脂、血糖、血压控制情况, 慢性病知识和非药物治疗知晓情况。并比较管理前后心理状况、饮食情况及锻炼状况改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健康管理前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137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后与管理前相比, 疾病控制良好, 相关知识知晓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健康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指标比较 健康管理后患者的心理状况、饮食习惯、锻炼情况与管理前相比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726、59.8243、41.8846, P
3 讨论
慢性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等特点, 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4]。国内外研究表明,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均能够通过健康管理进行预防和控制, 而且患者的血压、血糖均能够控制在正常水平,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7]。健康管理就是运用信息和医疗技术, 在健康保健、医疗的科学基础上, 建立完善、个性化的服务程序, 针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 使患者从社会、心理、营养、生活方式及运动等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 达到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9-11]。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具有可干预性, 健康管理通过系统检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疾病的危险因素, 使患者在疾病形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 以达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 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12-14]。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患者实施心理健康干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指导、及健康宣教等健康管理措施后, 本组病例的疾病控制良好、服药依存性良好, 并且患者的心理状况、饮食习惯、锻炼情况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采用健康管理措施, 能够通过改善患者生活习惯和健康宣教, 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田莉, 王洪才, 邓玲玲, 等. 健康管理对控制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效果分析. 海南医学, 2012, 23(2):109-110.
[2] 曾祥娟. 健康管理对控制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效果分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 26(6):529-530.
[3] 马海燕, 许亮文, 高斌.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研究, 2010, 30(2):112-116.
[4] 姜燕, 鲁翔, 公丕裕, 等.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8):35-37.
[5] 金晓涛, 李伯京, 王世平, 等. 228例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观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7(9):1068-1071.
[6] 师正坤, 孙玫, 黄重梅, 等. 动机性访谈在国内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护理杂志, 2016, 33(15):15-19.
[7] 谢昀昀, 万晓光, 王大红. 慢性病控制中社区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31(7):741-775.
[8] 谢延, 袁芹, 张丽, 等. 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实用预防医学, 2013, 20(12):1517-1518.
[9] 张碧艳, 黄昱.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及效果评价.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8):187-190.
[10] 赵凤英. 健康管理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105-106.
[11] 马晓俐. 社区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青岛大学, 2014.
[12] 刘红兵. 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3):00204-00204.
[13] 张雁宾.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4):273-274.
[14] 纵蒙蒙. 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东南大学, 2015.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有效性。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指导、行为方式干预和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患者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效果等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达95%以上,遵医行为明显提高,血压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利于控制血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社区服务中心;护理干预;高血压;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饮食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高血压发病呈低龄化倾向和明显的上升趋势。据有关统计,2010年我国有超过2亿的高血压患者,且还在以每年1千万的人数继续增加[1]。很多患者对于高血压的缺乏必要的了解,低估了它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严重性,凭感觉或不定期服药、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不定期检测血压,导致血压长期不稳而危及心、脑、肾等器官。我国已将高血压患者纳入慢性病范畴,对其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我们通过对社区管辖范围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对病情的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和正确服药率,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1年8月,我中心为245名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分级管理,定期进行上门、电话或门诊随机访问,监督患者做好定期血压监测。其中男107例,女138例;年龄范围40~82岁,平均年龄64.23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改善,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在飞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2010年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正是对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一次深入的改革尝试。
高校中实行“卓越计划”下,高校学生的工作的改善和创新是需要建立在对学生工作内涵的合理认识的基础上,是由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构成的。做好“卓越计划”下的学生工作正是要建立在对其内涵的正确理解上。
二、“卓越计划”下学生工作的内涵的基本定义
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是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是某种事物区别于别的事物的根本属性,根据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对产生的事物的概括性认识,他可以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与此同时,正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和概括让事物的本质属性完全体现了出来,因此,事物的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导致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层次和问题域来观察产生的认识也是不同的。
正是因为这种内涵这种见仁见智的性质,学者们对学生工作的认识也不不同,当然也有着诸多不同的解释。比如说,有的学者认为高校学生工作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有的学者认为高校学生的工作是“师生在学生工作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体”;有的学者认为是从精神文化这个方面出发,他认为高校学生的工作是“体现了高校教育的内核,包括支持着高校教育活动的根本理念、价值诉求,通过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教育管理,使其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需要”等等。
从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看,这些定义都存在着界定“什么是高校学生工作”,并将学生工作的外延加以静态的、无序的累加集合。“卓越计划”下学生工作是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学习环境、辅导员、学生、教师(其中包括企业导师)文本等几个重要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之后才能兴盛的一种形态,这些要素其实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特殊性在于原先的教育管理的主体——学校和学生中加入了一个新的成员——企业;原先的环境——狭义上的、单纯的教室性的课堂变成了广义上的、灵活性的课堂(教室+工地),这并不能改变“卓越计划”下的学生工作仍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本质,而是丰富了这一有机体的内容,使它能拥有更大的生命圈和更强的活力。
三、“卓越计划”下高校的学生工作是一种生活方式
按照由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所表述的“不同的个人、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这是对生活方式的定义性。生活方式的定位就意味着“卓越计划”下高校的学生工作也是一种有机生态系统,是在学生工作中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而产生的结果。在实行“卓越计划”下,高校的学生工作根据工作实践的开展不停地进行有机生长和兴盛衰弱的有机变化,在此同时,高校师生一致认为积淀下来的生活方式是最具备强制性和规约性的,积淀下来的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影响这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可以说,“卓越计划”下高校的学生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实训业务考核、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助困和就业等多方面僵死的、随机的集合。
四、工作实践中师生基本的行为方式是交往互动
“卓越计划”下的高校学生工作基本上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文本、环境等因子在交往互动的基础上产生的,管理实践是离不开师生的互动的。与此同时,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其中包括企业导师和辅导员)、文本、学生、学习环境等因子,这些因子之间不同的联系方式和不同的作用还可以滋生多种互动形态,从而丰富了工作实践。在高校实行“卓越计划”下,高校学生工作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同时,在时间工作中也会有生成性和出动态等特点。即,在高职实行“卓越计划”下,高职学生工作一方面可以驻足在之前教师和学生集体共同的一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师生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进而可以主动地不点地出现更适合高校学生和教师的生活方式的整个过程。
五、“卓越计划”下高校学生工作的主体是师生集体
“卓越计划”下高校的学生工作是在学生工作方面达成共识,互相认可的行为方式,就是把学生和教师作为主体在实践工作中创造共同的生活方式。
总之,从理论上运用生态哲学的思想理解“卓越计划”下学生工作的内涵可以建立多维地、立体地构建学生管理工作的设想,为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崭新的研究思路和框架。从实践上说,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内核的生态化学生管理工作充实了大学教育的生命活力,为我国搞笑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地思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周彬,科学创造主体情绪过程的和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2]余某昌,生态学中的主体与客体[J],自然辨证法研究,1988,(2)
[3] [美]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高等教育新论:多科学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4
[4]王翼生,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3,(01):2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