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休闲农业行业报告

休闲农业行业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休闲农业行业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休闲农业行业报告

休闲农业行业报告范文第1篇

一、德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环境科普情况

根据德国联邦自然保护法,各州自然保护法及有关国际协议,德国已建立的保护区主要是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景观保护区、自然公园、生物圈保护区、原始森林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和鸟类保护区。在德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1.5%,由环境保护和生活部及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管理。1970年德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东巴伐利亚森林国家公园。1978年立法规定了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及野生动植物;不影响环保的情况下对当地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开发旅游和疗养业;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且在国家公园的职责中明确规定,国家公园管理处要保护、养护国家公园的动植物,执行推广保护措施,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等职责。同样在其它保护区类别中几乎都有相关的环境保护科普宣传的规定。

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中,专门设立有与行政管理部、发展管理部、自然保护与科研部并列的公共关系和游憩宣教部。公园将公众休憩和环境教育视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管理局中有接近一半的员工直接参与此项工作。每月通过媒体告知公众公园组织的休憩活动,如由护林员带领的夜间步行活动,公众可通过网络或电话方式报名参加。拟到公园参加休憩的团组也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方式,向公共关系和游憩宣传部预约护林员作为参观向导。当所有护林员预约完毕后,游客只能自行参观。前来休憩的游客可以在信息中心免费参观野生动植物标本,了解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知识。针对学生团体,护林员会通过游戏、讲解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听、看、闻、摸等多种途径全面了解自然保护知识。

德国自然公园的历史要比国家公园更久远一些,可以追溯到1909年。这一年成立了吕内堡灌木丛林自然公园协会——德国第一个自然保护组织,该组织协调和管理着位于汉堡、不莱梅和汉诺威之间的吕内堡灌木丛林自然公园。随后,1963年德国自然公园协会宣布成立。为了实现自然公园内自然或文化景观的保护、抚育和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依据法律法规,在自然公园内实施:自然和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建设;利于环境保护的土地利用模式;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模式和休闲娱乐的旅游模式;环境意识的开放性宣传和教育等建设措施,并依据“联邦自然保护和景观抚育法”的具体条款执行。同时,自然公园还承担着自然和景观保育与发展、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文化历史遗产等一系列任务。其中自然公园也承担着通过环境宣传和教育、信息交流和展示,培养公众环境意识的任务。在德国,自然公园会与教育和科研机构协作,利用公园的有利条件,如动植物资源、生态特征、历史演进和文化特色等,对公众和游览观光者进行环境意识教育。他们也从自然体验中获取自然知识,接受保护自然的理念,建立起自然保护意识。这种环境意识教育的形式,不仅针对自然公园内的居民,也针对外来的游览观光者。采取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自然、森林的体验性教育活动;建立观光信息中心,如展览、电影、录像和演讲报告等;网络展示;出版自然公园的小册子、景观导游书、步行交通图、电影、影碟以及发行自然公园行业报纸等。

二、英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环境科普情况

休闲农业行业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挑战;生存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3-0009-02

网络媒体集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体的功能于一身,并加以优化,从而在传播速度、信息量、覆盖面、互动性等方面都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对纸媒体提出了挑战。网络时代,纸媒体还有没有生存空间,如何生存?是每一位报人所关心的问题。

1 “狼真的来了”

“狼真的来了!”一些传统媒体的人士这样形容网络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在其《纸媒体还有明天吗?》一文中大胆预言:100年后,人们将只能在博物馆中见到纸质媒体。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预言:“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9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1]

对于报纸灭亡论,笔者不敢苟同,但狼的确是来了。2000年1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时候显示:截止到1999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350万台,上网用户数约890万。2009年7月1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1.55亿,约占我国网民总数的一半(46%),农村网民规模达到9565万人。短短的10年时间,网民用户增长迅猛。笔者曾做过一份调查:石家庄市在2000年的时候,加入互联网的家庭还寥寥无几,不足10%,而进入2009年,80%~90%的中青年家庭都加入了互联网的行列,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发展速度更快,发展比例更高。10年间,弹指一挥间,互联网已经占据了城市的阅读空间。拿都市类报纸的发展情况看,2000年,都市类报纸总和在城市的订阅率能达到30%,近几年,订阅率逐年下降,目前都市类报纸总和订阅率能达到26%已经很不错了。就农村市场而言,互联网也正在占领市场。2000年的时候,在农村基本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而目前,在石家庄周边县的农村,3%~5%的家庭已经连上了互联网,个别发展比较好的乡镇,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达到10%。而这个不完全统计数字,恐怕在发达地区会更高。今后,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速度还会加快。

2 纸媒体还有没有生存空间

狼来了,纸媒体还有没生存空间?笔者认为有!网络媒体的发展,肯定对纸媒体有很大的影响,但纸媒体有它的优点,有它的生存空间。

就历史发展情况看,最早广播出现的时候,有人说广播会替代报纸。当电视出现的时候,又有人说电视会替代广播。如今,又到了网络时代,又有人说,传统媒体必将会被网络媒体取代。但实际上,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听到广播,看到报纸、电视。而且不少电台的日子比报纸还好过。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方向。90年代的时候,那时候大学没有电视,大学生基本上人人有一台收音机,大学生和司机及边缘山区的农民就是电台的忠实听众。进入21世纪,大学宿舍虽然有了电视,甚至有了互联网,但是基本上人人还有一台收音机,以便睡觉前用。对于司机而言,开车听广播还是他们主要的消遣方式。而对于广告收入而言,电台近年采取了专家与听众互动的方式,吸引了众多的医疗广告,仅医疗广告这一块儿,年收入就不菲。有听众,有收入,就有生存空间。

拿纸媒体而言,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在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在城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都很忙碌,都很累,回到家一般都想休闲、放松一下。而浏览网页需要开机、搜索,需要坐着,这些看似小事情,对于忙碌一天的人们来说,就是大事情了,他们坐了一天,或站了一天,或开了一天的车,就不愿意再坐在电脑桌前了,再费脑筋去搜索他们想看的东西了。而报纸、电视里的编辑、编导都把每一天的重大新闻进行了搜索和整合,对于读者来说,他们是被动的接受,就像学生不愿意自学,愿意听老师讲课一样,省事儿。读者更愿意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看报纸,看看电视。为此,笔者认为纸媒体未来的生存空间为:厕所文化、餐桌文化、睡前文化、旅途文化等等。

从纸媒体的订阅量上看,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众所周知,都市类报纸订阅率高,然而在城市目前只有26%的订阅率,在农村恐怕连3%都不到。经济类报、党报在农村订阅率更低,一个村只有一两份经济类报纸或党报。对于农民报、科技报而言,订阅率高的省份也就十几万份。拿河北省而言,6800万人口订阅十几万份报纸,按一家5口人

计算,户均订阅率只有百分之一点多。可想而知,纸媒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办报质量,吸引更多的读者;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去发展壮大。

就公信力而言,无论是读者,还是广告商,都认为传统媒体比网络媒体更有公信力,尤其是广告商更愿意在传统媒体上投入。网络论坛上的一个帖子为何能引起轰动,是因为有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媒体参与,共同轰动起来的。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参与,一个帖子很难达到轰动效应。所以纸媒体应紧紧抓住这一点,狠抓新闻的真实性,减少花边新闻,杜绝虚假新闻,时刻保持自己的公信力、权威性。

3 纸媒体如何挑战未来的生存空间

纸媒体要想挑战好未来的生存空间,首先要弄明白纸媒体与网络媒体有哪些优缺点。知彼知己,取长补短,方能取胜。

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在这几个方面,纸媒体不能与之抗衡。但纸媒体有自己的优点,公信力强,有一支战斗力强的队伍,可以在深度上做文章,可以在“独”字上找卖点,可以凭借网络延长自己的触觉,使纸媒体的策划报道变成受众最需求的商品。

第一,加强策划,做好深度报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信息时代,信息以爆炸方式增长,注意力是稀缺的,从而成为一种稀缺的宝贵资源。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 说,“注意力”是“虚拟经济的硬通货”。[2]如何利用纸媒体的力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将其顺利转换为价值,是每一位报人应关心的重点。网络的优势在快,在信息量大,但是在深度报道方面,与纸媒体比较而言,并没有自己的优势。就目前情况看,网络媒体由于受人员素质、成本等的影响,在深度报道上还欠火候,他们的深度报道多数是转载纸媒体的,尤其是专业纸媒体的报道。为此,我们必需在深度方面做文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拿农业报道而言,河北科技报多年从事农业科技报道,积累了较深的功底,网络上刊登的农业方面的深度报道多数是转载各地的科技报,自己的东西非常少。 拿新闻报道而言,去年对汶川地震的报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地震发生后,搜狐网很快刊登了汶川地震的消息,随后各网站报道了不同时段的地震情况。在迅速、快捷这方面,报纸已经无优势可言,但是,一些纸媒体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深度报道的优势,亲临地震第一线,报道了一些地震来临后的感人事迹、救人场面及媒体当地的互动情况,吸引了众多读者,找到了自己的卖点。一些业内人士说,纸媒体逐渐向深度报道方向发展,而网络在向消息、娱乐方向分化。笔者赞同这一观点。

第二,在“独”字上下功夫。独家新闻,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无论有没有网络媒体出现,做好独家新闻的报道,是各个媒体一直公认的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只不过,在网络这个“第四媒体”冲击市场的今天,谈这个话题更为重要。为何都市类报纸在逐年下降?为何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出现下降?就因为都市类报纸60%~70%的内容为网络文化或网络新闻,有时这个比例更高;就是因为电视上新闻多为旧闻,多数在网络上已经看过。

纵观目前新闻报道而言,多数媒体为上新闻,从政府部门获得的信息源的比较多,报道的都是政府召开的新闻会或政府通知的其它活动,少有从基层发现的鲜活新闻报道。这样就会造成报道的雷同。在报道雷同的情况下,纸媒体与网络媒体毫无竞争力可言。可喜的是一些纸媒体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河北青年报今年在城市各个社区招聘了100名社区特约记者,以更快、更新、更全地发现、社区新闻。河北科技报这两年也在扩大自己的新闻队伍,在全省组建了100多个报友会,每个报友会最少由十几人组成,他们活动在基层,能够及时、快捷地基层新闻,能够在基层宣传科技报,为科技报抢到独家新闻、扩大影响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第三,加强纸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改善传统报道手段,实行报网合作。有人说网络与报纸是极佳的拍档,这一点笔者非常认同。 虽然大众传播市场不断被再分割,再分配,但是报纸目前仍占据着它应有的席位。面对强大对手――网络媒体的崛起,正视21世纪网络新闻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地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来壮大和完善自己,把报纸和网络融为一体,使报业获得新生。

据美国报业协会一份题为《寻求成功的协作》报告称:如今,2/3以上的美国报纸在互联网上都有自己的网络版,它们在网上的成功业绩已经成为传统报纸一个强有力的补充。美国市场情报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发现,美国排名前40位的报纸中有39家报纸已经整合了宽带视频内容。美国报业协会会长、首席执行官约翰斯特姆说:“互联网是传统报纸极佳的拍档,它是我们这个行业自然的延伸。它使报纸拥有最广阔的空间,使它更加直接,更加便捷,并且扩大了受众群。” [3]

实际上,国内的报业早已身处数字化的变革中,新华社的报纸较早地开辟了网络版,并于十七大期间推出了手机报。新闻出版总署于2006年8月5日成立了数字化报纸实验室,标志着数字化报业在中国拉开大幕。截止目前,我国多数市级以上报纸都有了网络版。

纸媒体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笔者认为,纸媒体与互联网的拍档不是简单的报纸复制,建立一个网络版,更重要的是学习网络的长处,做好纸媒体与网络读者的互动,让互联网成为报纸的一个空间,以引起更多的读者关注纸媒体。近年来,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崛起和大范围的普及,各类网络论坛、BBS、个人博客上的网络评论及数量巨大的新闻跟帖,使网络民议所具有的优势日益明显,网络民议以其迅速、尖锐、互动的特点,显示出不可忽视的力量。可喜的是如今一些纸媒体已经看到了这一互动空间,并摸索出了不少做法,值得借鉴和拓展。河北新闻网开通的民生投诉、燕赵都市报开通的民生论坛,河北科技报开通的科技110及短信平台等,都是为大众提供的一个与媒体交流的平台。报纸刊登一些关乎民众的文章后,同时开辟论坛让读者讨论,随后再将读者讨论的精辟观点给予刊登。当然,纸媒体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获取新闻源,提高纸媒体的可读性。通过纸媒体与网络的拍档,通过互动,就引起了报纸与读者的共鸣,再加上纸媒体的权威性,读者的关注度就会更高。

进一步而言,纸媒体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多媒体资源,实现动态信息传播。记者在采访时,就要将纸媒体与自己网络结合起来,不仅要采访纸媒体的所需的内容,也要采访、制作自己网站需要的形式,将文字见报,将制作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多媒体新闻见网,作两手采访。这样就可以延长了纸媒体的触角,拓展了纸媒体的发展空间。当然,加强纸媒体的投入必不可少。

纸媒体与互联网的拍档还应当体现在广告的策划上,要努力加强纸媒体与网络的互动,实施报网融合发展战略。一是进行报纸广告经营与报纸旗下的网站进行互动,将报纸广告的权威性和网络社区营销的精准性结合,扩大广告的覆盖面,提高广告的叠加效果和综合效益;二是纸媒体要加强与网络技术运营商的联合,把报业的内容优势、广告需求和技术运营商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用新技术拓展报业广告的发展空间和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3G时代媒体融合趋势下报业发展之路.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中国报业.第247期: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