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教育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学内容;适切性;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科思维;先备知识
教学内容适切性是教学内容选择、组织、表达与学生的学习准备之间的适合性质和程度.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1].基于教学内容适切性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研究,就是要解决教学内容的适切性问题.
加速度是运动学中极为抽象的概念,赵凯华明确指出:“这是人类认识史上最难建立的概念之一,也是每个初学物理的人最不易真正掌握的概念.”[2]著名哲学家罗素评价道:“加速度的基本重要性,也许是伽利略所有发现中最具有永久价值和最有效果的一个发现.”爱因斯坦指出:“今天我们难以估量,在精确地建立加速度概念的公式并且认识它的物理意义时,该显示出多么大的想象力.”[3]如何搞好加速度等核心概念教学,引导学生避免高一刚入学就出现物理学业上的新两极分化门槛,需要智慧和方法.
一、教学内容要与学生一般认知能力相适切
不同个体的一般能力在表现早晚、发展水平、认知结构以及不同性别等方面表现出极大差异,教学内容要以大多数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一般特点为基础,选择、组织、设置恰当的形式呈现相应的学习内容.“基础性”是评价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般认知能力适切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教学内容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学科教育,着力做到在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同时又满足“层次性”要求;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必须超越学生已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前面[4]120,因此教学素材选择、组织、表达要为创设最近发展区服务.
从初中的定性、具体、感性到高中的定量、抽象、理性,物理课程跳跃很大.
高一是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关键期,到了高二这种转化初步完成[4]118.但刚入学的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撑,因此,在高一要搞好高中与初中课程衔接,促进学生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转化.
加速度是在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时提出来的,当时还没涉及减速运动.关于“自由落体”整个概念形成过程中,一共有6次重要进展.学者研究表明,学生与物理学家共同体掌握“自由落体运动”都经历了渐进期、高原期和突变期[5],因此,加速度概念的教学不能一步到位,它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渐进式学习与问题解决才能完成.
由于学生物理学习的进程与人类研究物理学的进程相似,这就要求教育者在给学生引入新科学学习内容之前,必须搞清历史上科学家探索内容的过程、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搞清科学发展过程中与该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错误的前科学概念、观念,为学生设计出能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和过程的课程实施计划和结构.基于此,《新概念高中物理读本・第1册》[6]第一章“质点运动学”前五节分别是:“过程 变化率及其图解表示、运动及其时空描述、速度 加速度、 质点的直线运动、矢量”, 这样既先补充了学生数学方面准备的缺陷,又为化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教学难点做好了铺垫,针对单向的直线运动来定义速度,与初中物理很好地衔接起来,淡化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其编排思路与思想值得我们感悟与借鉴.
关于加速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见表1.
在课程标准关于《运动的描述》学习中,笔者认为学生至少需跨越四个台阶:描述位置变化――矢量的台阶、平均速度――等效的台阶、描述速度变化快慢――比值定义法的台阶、用图像描述运动信息――图像物理意义的台阶.而在加速度的学习过程中均会涉及这四个台阶,跨过了这四个台阶,才能避免新入学就出现物理学业上的新两极分化.
粤教版必修1先重点搞懂加速到某一速度和由某一速度减小到0,至于由某一速度先减小到0后再反向加速类的问题,粤教版将其纳入必修2“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中重点解决.粤教版的编排,更有助于分解加速度的学习台阶.
二、教学内容要与学生一般生活经验相适切
学生生活经验是课程教材开发的出发点,生活经验在教学内容中主要体现为素材选择和情境创设,选择教学素材、创设学习情境需要遵循目的性、真实性、多样性、均衡性四个原则.评价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般生活经验的适切性也要从四个原则出发,使教学素材的选择和学习情境的创设不明显偏向某个群体,做到与学习内容的目的密切相关、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历的或者所闻所见的现象等生活经验真实相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多样性相连.
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强调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性,物理教学特别强调凸显从生活走向物理,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努力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理性化,理性问题具体化”.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提供给学生的素材是越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等越熟悉越典型的素材越适切.素材过多会淹没物理问题的主题和本质,关键要对展示的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尽量用情境熟悉、现象典型、源于生活的素材凸显物理问题的本质.高一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运动素材,如有观察飞机飞过上空的感觉、骑自行车上坡减速(下坡加速)体验、跑步起跑加速的经历、公交车启动与刹车(缓缓进站与紧急刹车)等乘车的经历与体验、乘坐扶梯(电梯)的经历与体验、观察到摩托车比卡车启动快.引用看似熟悉的素材,如从电视里才能间接感知火箭发射、赛车的启动用于教学,效果不会很好,而对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通过电视也很难感知火车加速、飞机降落,人教版必修1编入了“汽车和火车的速度都在增加,但速度增加的快慢不一样”的素材,其均衡性弱,并不适合于大多数学生.而粤教版利用“飞机匀速飞行、汽车从静止启动、运动员冲刺后的速度变化”三个素材较好地凸显了素材应用的目的性、真实性、多样性和均衡性.
三、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具体学科思维特点相适切
评价教学内容总是与具体学科相关,不同具体学科具有自身的(信息加工、理解、记忆和交流有关的心理活动)学科思维特点.同时,与一般认知能力一样,具体学科思维发展也表现出一般性和个体差异性,同时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要考虑到发展性.因此,教学内容与具体学科思维特点适切性的评价指标,也从“基础性、层次性和发展性”等三个方面进行:基础性指教学内容应该符合相应学科大多数学生的学科思维特点;层次性指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相应学科不同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个体差异;发展性指教学内容要为相应学科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均预留发展空间.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物理思维是物理智力活动的核心.物理思维不仅具有抽象性,而且具有形象性,形象思维是物理思维的先导,抽象思维是物理思维的核心,在具体的物理思维中往往两种思维同时并存,并且相互作用、相互补充[7].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多,动态思维多,理想模型多,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多是利用理想化的方法建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理想化的研究过程.因此,应在初中学生已有的初步分析、概括能力的基础上,突出抽象、概括,以及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具体学科先备知识技能相适切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往往能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和相应的认知能力,对某些没有见过的问题形成合乎逻辑的假设,并做出某种解释.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将学生已经具有的先备知识技能作为新内容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技能.因此,组织教学内容时,要事先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知识经验的状态,帮助学生加强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
高一开始就是运动学,涉及六个物理量和大量矢量,数学跟不上,且物理学习中的矢量、斜率、三角函数、几何都是先于数学的学习.“位移”“平均速度”的概念与初中所获得“路程”“速度”是标量这一前概念有较大的思维跨度.接着还要跨越“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门槛,整章难度极大.高中与初中物理对应的物理量(概念)的主要差异见表2.
弄清为什么要引入平均速度,对把握平均速度学习的难度与广度非常重要.事实上,对于非匀变速以外的曲线运动,平均速度是不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的.笔者认为高中阶段学习平均速度主要基于以下六点:一是为粗略地描述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快慢的需要;二是理解瞬时速度概念的需要;三是求瞬时速度的需要;四是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五是理解s-t图像图线割线和切线斜率的需要;六是研究匀变速运动的需要.其中前四个需要是基本需要.
弄清为什么要引入(平均)加速度,同样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高中阶段学习平均加速度主要基于以下五点:一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需要;二是理解瞬时加速度概念的需要;三是理解v-t图像图线割线和切线斜率的需要;四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需要;五是研究匀变速曲线运动的需要.其中前四个需要是基本需要.
学习运动的描述时的主要思维障碍是相关概念的干扰.一是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学生常常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如速度、加速度,考试中仅30%左右的学生能正确区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二是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如初中《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学过的速度对高中《运动快慢的描述》平均速度概念的干扰.学生对“加速”一词已有的认识,对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会起干扰作用,为了防止“加速”对理解加速度带来困惑,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加速度的定义有意强调,加速度也叫作速度的变化率,并在板书中着力凸显,即a=.
由于“加速度”的内容编在“力学”之前,因此,对加速度矢量性的认识就更困惑.各版本对加速度为什么有方向均没说清楚.笔者认为加速度矢量性教学可像《新概念高中物理读本》一样,先淡化处理,事实上伽利略当时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提出加速度的概念时,并没有意识到加速度是矢量.也可按以下四步解决:第一步,设计问题串:一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1m/s2做匀加速运动,10s后的速度是多大?若不指明加速的方向,能判断10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吗?若向东加速,则10s末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第二步,引导学生得出加速度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第三步,再以直线运动为例,说明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用人教版的素材,分析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晓丽,等.教材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40.
[2]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师范司.运动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2-23.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母小勇,马娜.学生与物理学家共同体概念形成过程相似性[J].课程・教材・教法,2015(3):73.
1.高职英语网络教学中的案例引入
在案例教学的开始阶段,首先需要教师进行恰当案例的选择,然后再向学生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能够对案例的学习产生疑问,带着疑问的态度进行英语知识的课堂学习。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需要提前进行准备,对教材与案例进行统一性的结合,使案例教学符合英语教材目标,制定案例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其展示方式进行设计,进行主题的确定。另外,在案例的设置中需要将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问题进行关注和突显,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带有较强的目的性来进行教材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中进行问题的发现与探究,符合高职学生的英语认知水平,也符合其思维能力的发展阶段。
2.案例讨论,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法讨论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1]在高职英语网络教学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完成的任务比较多样,首先就是确保案例讨论的有序性,对于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准确的提出。其次就是在学生完成问题的讨论分析之后,需要将不同的意见进行统一,在案例的选择上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又要增强其丰富性,避免案例的重复使用。在讨论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对学生的思考内容进行引导,接受不同想法的提出,在讨论之后进行总结,教师需要对案例中表明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
3.案例教学中的总结与点评
教师总结点评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2]在教学总结阶段可以教师自己进行总结,也可以请学生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总结,反思案例讨论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获得的经验等。在高职英语案例教学的总结中,要对案例中包含的知识理论进行揭示,使学习内容得到强化,这对于知识的后续学习也是一种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案例问题的分析,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最后选出最优解决途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利用效率。比如在进行“computers”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在阅读训练中题目具有拟人化特征:“WHOAMI?”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看看文章到底介绍的是什么事物,将这一完整的表达体系进行整合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教学示范。
二、案例教学与高职英语网络教学的结合
【关键词】 案例教学 职高 英语 新教材
我市中职学校今年统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1,(基础模块)》为教材。该教材设计了许多的形式丰富的练习活动,以模块为单元,安排了不同形式的模块任务比如填写购物清单,撰写求职表,计划生日聚会等等,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里进行学习。这种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依托,以语言为载体的教材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文化视野、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等方面与原来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笔者认为,为了适应教材的需要,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就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是以培养学习者的主动意识和问题的解决能力为目的新的教学方法。它不仅仅强调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更强调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学生自身的体验、参与。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大的优势,比如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效果更好,课堂气氛更为轻松活泼,更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等。此外,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维习惯方面有着传统讲授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更为有利。
下面笔者以笔者本人在职高英语教材中《英语1,(基础模块)》的模块2《I can do it》教学课程为例,对案例教学法在职高新教材课程中应用做个初步的探讨。
《英语1,(基础模块)》的模块2《I can do it》是一个以介绍自我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模块,该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如何找出有关的个人信息,学习如何介绍自己的个人能力,运用所教的内容学会阅读招聘广告,写出求职信。此外,要求学生能了解招聘的一般过程和面试环节,根据所学的内容在interview能进行自我介绍,正确应答interview中招聘者的问题。因为该课时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招聘广告,完成模块任务――撰写求职表和参加面试。因此在这堂课中,笔者改变以往讲授新课的方法――讲授新单词、做听力和对话练习、讲解短语、时态、语法、练习句型等过程。而是采取了新的教授方法――案例教学。
上课之前,笔者先精心选取网络上部分的面试案例,以及教材中的面试对话,用投影和电脑把这些案例展示出来。笔者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讨论案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和程序,评论案例中有关求职者和面试官的对话内容。教师要求学生用英语说出面试interview案例中涉及到的信息内容,包括求职者的gender (性别)(male or female),age(年龄),abilities(能力), telephone(电话号码),address(家庭住址)等内容。根据这些不同的案例,学生可以了解面试interview的一般过程,评论interview中求职者的self-introduction,尤其是介绍自己 abilities时候的表现,讨论和分析面试过程中求职者所提到的self-abilities是否与职位要求相符。求职者的那些abilities能否对他获得该职位有所帮助。她应该具备哪些self-abilities才能获得该职位。学生在讨论案例中涉及的有关个人信息(self-information)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将自己当作面试官,列出一张表格,列出每个求职者的age, gender, address, telephone, abilities等信息,小组讨论,选择合适的应聘者。同时学生可以用I can为标题写出学生自己的self-abilities.学生在自主学习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6大组,利用刚才所学的如何询问以及回答求职个人信息以及自我能力介绍的知识,阅读教师给出的几例招聘广告,各组选择其中某个广告,写出一张求职表,组与组之间交换检查,核对,相互交流学习。然后,每组各自派遣一名代表拿着该组的求职表去其他组应聘。组中的其他成员可以作为面试官对别组的代表进行面试。活动完成后,各组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整个过程进行评论,课后写出案例报告。除此之外,教师让各组学生对自己以及组员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评价。教师本人也对每个小组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对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都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当然,评价要以肯定评价为主,这样才能鼓励学生,充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课堂上,教师可以评出本节课最佳合作奖、最佳分析奖、最佳团体奖、最进步奖等。课后,教师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详细而客观的记载,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讨论,并且写好课堂教学反思,以便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
与往常死气沉沉的课堂不相同,学生整节课都处于兴奋的状态。他们或分组,或结对,在教师的带领下与和同伴一起分析该课程的各个案例,积极地参与了课堂学习当中。由于引入了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将受教育的学生引入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虽然案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却不能代替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尤其在语法等教学方面,案例教学法就无法与讲授法相提并论。在新教材中,案例教学法最适合用于完成模块综合练习和模块的Unit TASK。教师在课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教学模块的内容、结构、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交替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而不能只为了“新”而盲目地使用案例教学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培养出知识和能力双全的实用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民杰. 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 [M]. 九州出版社,2006.
[2] 甘凌燕. 案例教学法在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2009(28).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能力;高中物理;平抛运动
日常教学要求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对案例的反思和有效解读,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或理论解释。案例研究和日常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从日常教学中获得鲜活的案例,又通过案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1. 物理教学案例的撰写
教学案例是在教学活动中围绕典型事件展开的真实情景描述。一节形式新颖的课、一次记忆深刻的活动、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段、一段触动心灵的师生谈话和一个妙趣横生的探究实验等都可以作为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撰写方式主要有对话式、叙事式和概要式。
(1)对话式。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为主线,辅以教学活动的情境性背景进行撰写,它很像一个话剧的剧本。
教师:这里有一个小球,现在使它运动起来,请大家仔细观察小球的运动。(教师演示:用手推一下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直至以水平方向的初速度飞出。)(学生:潜心观察,注意力十分集中。)
教师: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小球飞出桌面后所做的运动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陈述小结,实现概念的自我构建。
学生:小球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只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曲线。
教师:大家总结得非常好,像小球这样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教师:平抛运动是比直线运动要复杂的曲线运动,我们怎么研究这个运动呢?
(2)叙事式。用具体而又生动的语言描述在教学中发生的事件和过程很像将课堂教学用故事总结。
上课了,同学们安静下来。教师拿出一个小球说,要使这个小球运动起来。同学们显示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开始了他的演示,他把小球放到桌子上,用手推一下小球,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直至以一定的初速度向水平方向飞出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个小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经过短暂讨论,同学们认为小球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由于只受重力作用,所以运动轨迹是曲线。教师热情地赞扬了同学们所做的总结。接着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怎么研究这种比直线运动更复杂的曲线运动?同学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
(3)概要式。注重事件的特征和教学过程的程序结构,只在某些重要阶段描述教学活动的细节,它很像一种教学方案。
2.物理教学案例的分析
对物理教学案例的分析是案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一个教学案例,教师该如何对它进行分析,从而使这个案例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呢?对案例的分析可以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两种方来进行。
(1)教学案例的过程分析。教学过程是由一系列教学活动构成的,按照课程内容和目标把这些教学活动转化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连续的教学阶段,一个阶段完成一项教学任务,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然后又开始新的教学阶段。运用这一方法研究教学案例,要清楚地描述某个阶段在教学中发生了什么,或者预测某项预期的教学活动会不会在那个时间点发生,或者研究这些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还可以分析每一个教学阶段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媒体形式、信息传播方式和实验仪器等技术手段对教学的影响;分析各个教学环节的梯度,中间目标的达成情况,各个环节之间的链接方式是否合理;分析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是否科学,从而把更多时间运用到需重点学习的部分。对于“平抛运动”的教学案例,先按照时间顺序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教学阶段:设置教学情景,引入什么是平抛运动;利用教学实验来分析运动特点;结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特点得出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归纳平抛运动的规律;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第一阶段的过程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考虑情景是否新颖有趣,是否与主题密切相关;分析占用的教学时间是几分钟,这个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比较运用的教学组织方法、技术手段等是否恰当;考虑这样设计是否能顺利过渡到第二阶段。
(2)教学案例的因素分析。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的因素有许多,例如教师水平、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班级规模、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时间等,这些因素是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的“教学变量”。不同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关的因果关系,这些变量的共同作用构成了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本要素。教学案例的因素分析就是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分析各教学变量对教学所产生影响的程度来推断教学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讨论这些教学变量完整地发挥作用时对教学过程的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案例教学法;实践;分析;研究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社会发展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高校中的学生数量逐步增多,为了保障高校中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教育,国家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最大的教学难点是数学,主要因为高校中数学内容升级,从基础转变为高等数学内容更难,并且高校数学大部分还保持着传统数学的教学方法,在较难的内容中添加了枯燥感,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往往兴致缺失,缺乏学习动力。经过实践研究发现,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将以上问题进行解决,其中教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数学的趣味性,辅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数学知识进行吸收。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最早出现在工商管理学科中,一经推出便得到一片好评。近些年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在众多学科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案例教学的与其名字一样主要以案例为主,而案例需要根据教学目的以及理论依据来选择,教师可以使用案例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对于数学这类理论性强的科目尤为适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课堂贴合内容含义突出的案例,引导学生对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然后就案例中的问题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以这样灵活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将学习数学变为一种乐趣,让学生不再抵触。
2 案例教学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价值
2.1 促进师生关系
通过案例教学师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学生在分析案例时起主导地位,老师加以补充,多次进行,学生会产生好学好问的心理。老师选择好的案例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师生关系。
2.2 提高数学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只是把抽象的数学理念生活化,实际化。缩短了数学理论脱离生活的差距,使学生通过实际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理解数学的木质,看清数学的真谛,通过长时间的练习自己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3 案例教学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分析
数学中的知识十分难懂,其中的各种数学算法相互交叉,环环相扣,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存在一定难度。而案例教学可以十分有效的将数学学习的困难程度降低,案例教学以案例为教学中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内容制定教学案例,使用很逼真的案例去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并且因为案例普遍贴近生活,所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对学会的知识不会轻易忘记。
3.1 案例的编写与挑选
在案例教W中,案例是教学核心,适合的教案,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并通过自身思考来分析知识内容,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所以案例的编写与挑选十分重要,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对所用案例深入分析,研究案例是否能将教学知识全面展现给学生,如果课本中的案例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教师可直接使用其开展教学,并在教学当中适当的加以生动语言与同学形成互动,简化难懂的数学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与吸。但如果手中的案例内容不够清晰全面,教学中心不明,教师也可以选择进行案例更换或者自主编写案例,以加深学生对教学案例的印象,辅助数学教学顺利进行。以高等数学中“函数的极限”一课为例:学生经过初中与高中的数学学习对函数并不陌生,但对“极限”一词却无法更清楚的理解,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辅助学生学习,比如以一根绳子为例,如果将绳子不断对折,会发生什么?学生普遍会回答绳子会越来越短,教师接下来引导,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字可以将其说明,但如果绳子折到末尾,会出现什么?这是学生自然而然会将其与极限联系在一起。以上例子仅实用简单的案例便让学生快速将难懂的极限概念清楚理解,这便是案例教学中适当案例的教学效果,对于课堂效率与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2 灵活使用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逐渐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数学学习思维。目前学生们之所以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主要与学不懂、学不会这些固定思维有关,如果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实行单一的案例教学,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效果也不会太好,并且容易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出现进行困难等问题。而想要充分将案例的效果发挥出现,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案例,根据当前不同的教学情况,从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并准备多个案例,试探性教学并从中寻找摸清学生当前学习规律,从根本上效果学生的学不会、听不懂思想。
3.3 案例分析与理论紧密结合
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案例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时刻保持清晰的思维,在学生分析案例时,给予适当提示,在学生准确掌握案例内容时加以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案例分析受阻时,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的部分想法进行肯定随后及时引导和补充,避免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在案例教学中最终要的是教师不能过度重视案例而将理论搁置一边,需要充分将两者结合,不断从每一次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对下一次教学进行改进,防止学生过度钻研案例而忽视理论知识,出现案例学习与理论学习脱节的问题。
结束语
当今我国更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案例分析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只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的知识,也让数学应用于生活且更高于生活,同时也为我国造就了更多敢于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人才。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要有一个不留神就落在别人的后面,而将案例分析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我们比学赶帮超的精神,也为我们国家输送了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邬远林.案例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