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仓储物流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外包;劳动分工理论
随着中国入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内巨大的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及其迅猛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国外物流企业抢滩中国市场。近年来,逐步形成了国有及国有控股、外资或中外合资和民营物流企业“三足鼎立”的态势。面对市场竞争,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第三方物流的定义
“第三方物流”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的概念,英文表达是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为TPL或3PL。目前为止,它还没有确切的定义。目前比较通行的表述是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人员委员会”的解释:“第三方物流是将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流运作任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管理经营,这些能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物流服务的专业公司称之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他们提供的服务包括运输、仓储,库存管理,货运等在内的诸多业务”。
国内学术界也尚未能给出统一、规范的定义,许多学者提出的定义还停留在对其内容与功能的描述上,没有真正揭示其内涵。目前“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定义受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广泛认同。该定义如下:第三方物流 Third Party Logistics(TPL,3PL)是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把第三方物流理解为一种服务模式,它包含了物流系统设计和/或系统运营,这一服务由独立于货物的供需双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的。
二、物流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机遇
1.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
依托实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全面开放以来的中国物流市场保持了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需求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到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年增长率在25%左右,已从2004年的38.4万亿增长到2008年接近90万亿。
2. 物流产业政策
从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确立物流产业地位,到2008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向国务院提交《2008―2015 年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再到2009年3月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一系列的政策不仅明确了物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目标是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的发展,到2011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并使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以上。
3. 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
物流企业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特性。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方兴未艾,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也有所提高,企业实力也不断增强。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截止到2009年6月,我国的A级物流企业达到519家,500多家的A级企业与我国物流企业的总规模相比还是比较少。目前我国还有一大批企业提供比较单一的仓储、运输、配货等简单服务,还没有真正实现从传统的储运公司到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
三、从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因和目的,看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和意义
物流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部分或全部物流的业务合同交由合作企业完成的物流运作模式。通过物流外包,企业可以实现一下目标:
1.提升主营业务的竞争力
制造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减少用于物流业务方面的车辆、仓库和人力等的投入,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到核心业务上去,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特别是面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供应链的不断创新,需要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专业、高效的物流服务。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例,其创始人亨利・福特一直梦想福特公司可以完全自给自足。
于是在物流方面,福特公司不仅在底特律建造了内陆港口和错综复杂的铁路和公路网络,还计划投资货运卡车、内河运输以及远洋运输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福特发现独立专业化公司的很多工作比福特公司自身的官僚机构干的好。于是,福特公司最终放弃了该计划。福特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现代经济中,没有企业可以完全做到自给自足,企业必须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自身核心竞争力上,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第三方物流正好满足了这种趋势与需求。
2.降低物流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一般是企业选择物流外包的首要原因,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物流活动涉及到大量直接和间接的成本,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总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美国著名的营销学家帕尔曾预言:“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显然“物流利润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专业的物流技术人员,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广泛的物流网络等,将物流交由他们操作将会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业务的相对集约化又可以提升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从多方面降低客户的物流费用:降低客户的运输成本和仓储费用,降低客户库存水平和库存资金占用,减少客户企业的物流设备投入以及降低客户的物流交易成本。以仓储为例,有些商品有淡旺季,企业如果自营物流,市场旺季时仓库的利用率会很低,但物流公司却可以通过调剂各类商品的淡旺季余缺,为生产性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仓储服务,降低生产企业的仓储费用。
从宏观上来看,物流费用的总支出也随着物流的专业化不断下降。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统计显示我国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已由1991年的24.0%下降到2008年的18.4%。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的不断下降表明全社会的物流费用和成本在不断下降,这正是通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实现的。最终物流成本的下降也会由物流企业让渡给生产企业。
3.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
提升客户服务是驱动供应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数量,把货物安全无误差地送达客户是物流系统的终极目标。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强大便捷的信息网络来加大订单处理能力、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反应时间,缩短从订货到送货的时间周期, 进行直接点对点,实现商品的快速交付。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还具有对物流全程监控的能力,通过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全程跟踪货物的运输状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货物在途的各类事故,保证订货及时、安全送达目的地。
另外,生产企业将物流外包可以加强定制服务的能力,缩短定单的备货周期,改进服务的质量,最终实现顾客满意度的提高。当然,产品的售后服务、退货处理、废品回收等也可以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稳定、可靠售后物流服务有利于增强生产企业的信誉,成为其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因素外,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还可以起到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物流的柔性化和扩大企业的市场范围等作用。
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四点建议
1.继续发挥政府在宣传、普及、和提高全社会对现代物流认识上的引导做用
虽然第三方物流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自营物流的比例还非常高,在物流外包的过程中,还会面临来自各方的阻力。政府可以充当引路人,让使用第三方物流带来的效益被知晓,通过建设物流标准化系统,规范物流外包行为,使企业的物流外包更加便利和有序。
2.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当在成本控制、服务程序、内容、质量要求等领域不断提高
这就需要物流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逐步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柔性化。如通过资源整合,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和专业技术,为客户优化物流方案及简化物流运作,提高客户的物流效率和效益。
3.与物流外包企业达成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关系
传统的观点认为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是合约关系,是一种简单的利益博弈关系。现代的供应链发展,如JIT的生产方式,对物流系统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最终将形成战略共赢关系,企业之间的依存度会提升到更高水平。只有建立了这种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锁定一定的利润水平,实现长期、稳定的业务发展。
4.增加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增值服务
现代供应链的突飞猛进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要求第三方物流公司不仅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要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订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提供增值服务不仅可以提高物流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空间,而且会提高竞争门槛和留住客户。以新兄弟物流为例,从2007年3月起,该公司开始为宜家提供物流及增值服务。通过提供商品配送、安装、维修和售后一条龙服务,新兄弟公司与宜家家居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
五、结语
在某种程度上,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可以被视为200年前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再现。这其实是企业之间的分工,是企业之间的按“绝对优势”的分工,与斯密强调的劳动分工理论有着本质区别。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将社会生产中的各个部门联接成一根有机整体,它服务于其他各行各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第三方物流迅猛发展必将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庆松.《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博士毕业论文
[2]刘秉镰,刘玉海.开放条件下中国物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3):11~16
[3]宋华.《电子商务物流与电子供应链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王焰.《一体化供应链》.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02
关键词:仓储与配送;教学改革;实践
本文系九江学院2011年度教研立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8月23日
一、引言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专业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应该为物流行业培养既懂物流理论又熟悉物流运作技术的专业人才。在现代物流业中,仓储与配送是其两大主要功能,在物流活动中占据主要地位。《仓储与配送管理》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为顺应现代企业对劳动岗位的需求,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结合我校《仓储与配送》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若干改革思路以供同行借鉴,希望为本课程的教改活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的具体定位是面向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培养具备从事物流管理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事仓储管理、货运输物、报关、物流控制等工作的“宽口径、综合性、应用性”的初、中级物流运营管理人才和物流作业一线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将《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可以从四个层次来描述。首先是使学生掌握仓储与配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其次是熟悉仓库设备的配备和管理、配送中心的组成及功能分区等;再次是明确仓库的布局和结构,仓库的入库、保管、出库、盘点及仓库的安全管理及配送管理;最后是学会仓库选址的方法、仓容定额的计算、库存管理的方法、物流需求预测的方法及配送线路设计优化方法等。通过这些知识的积累,使学生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为培养操作能力打好基础。
(二)能力目标。本课程的能力目标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职业资格: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助理物流师”乃至“高级物流师”的职业资格要求;第二层次是职业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物流仓储与配送业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和为仓储配送管理工作所需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的管理能力,满足创新型和管理型人才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围绕物流管理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来构建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进行讲授,又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一)理论教学
1、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将原有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七个模块:仓储与仓储管理概述模块;仓库选址与布局规划能力模块;仓库设备设施配备与管理模块;仓储库内作业能力模块;库存控制管理能力模块;配送与配送管理概述模块;配送线路选择优化及车辆调度能力模块。
2、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不是简单的将书本内容重复,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入库业务流程”的教学,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多个问题,如入库前准备环节。仓库类型非常多,面积有大有小,您的货物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呢?这些事情谁来做呢?是不是所有员工都参与呢?有些货物体量比较大,除了借助人工外还需要准备什么呢?等等,采用这种层层提问启发式方法,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各个环节,而且理解也是比较透彻的。再比如,对于“仓储合同法律特征”的教学,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对于仓储业务流程,可以采取分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对于仓库布局规划,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一个不合理的布局规划,让学生独立钻研,通过解决问题去掌握知识等等。总之,对于理论教学,应在多媒体的环境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与之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原本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实践教学。现代物流已被列入教育部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有关部门制定了全新的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方案中已将《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定名为实训课程。但目前本课程并未脱离按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教学内容的束缚,其结果是,学习内容与职业行为的联系不紧密。对学生来说,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来说,却是不完整的。这就导致学生毕业到工作岗位后,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上岗培训。这就要求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多样化,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知识,提高其动手能力。
1、校内仿真模拟演练。充分利用校内的物流实验室,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实训内容。我校的实验室目前有物流仿真沙盘、(金文)仓储配送管理系统、仓库与配送3D系统,除此之外,还在积极筹建自动化立体库。在开展实训项目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各系统的操作,并实施考核,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过关。
2、校外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我校目前建立了九江市城西港区、九江市邮政物流、上港物流江西有限公司、九江出口加工区、九江市海关等对口单位。为保证参观的效果,参观学习时,应明确参观的目的、要求、方案和实施步骤,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参观报告。
3、物流职业资格考试。通过对课程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参加物流方面的职业资格考试,满足具有综合性或较为灵活的工作任务要求。我校目前开展的有“助理物流师”和“物流师”的职业资格考试,鼓励学生在有条件的前提下积极报考。
4、参与物流竞赛。通过参加物流大赛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校学生分别参加了“现代中欧杯”江西省第二届大学生物流设计与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佳吉杯”江西省第三届大学生物流设计与沙盘模拟经营大赛、“顺丰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并取了的非常优异的成绩。通过参加物流竞赛活动,师生们收获都非常大。
四、课程考核方式
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多样化,因此对本课程的考核也应是多方面的。采取课内与课外、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中,过程考评占40%、期末卷面占40%、职业技能证书占10%、物流竞赛占10%。
五、总结
目前,对《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改革的研究98%是针对高职院校进行的,且本门课程的相关教材95%是也是针对高职层次的。要想提高本科层次学生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在教材建设、理论实践课时比例分配等方面有待继续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英丽.案例教学原理及方法在成人护理教改中的研究与实践——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研究报告[A].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
一、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性
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中国今后发展的重要国策。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发展低碳物流顺乎世界潮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交通运输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2008年《美国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报告称:过去10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增长率达25%。
(二)低碳物流成为物流企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战略选择
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为物流企业带来了重大风险和挑战,同时也是使其认清形势,提升企业形象,进一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规避低碳贸易壁垒,实现生产运营方式和服务市场战略转型的重大机遇,也是企业获取巨大商业利润的重大机遇。
二、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现状及问题
(一)政策法规缺失,碳减排知易行难,制约低碳物流的市场化
一是政府尚未出台有关碳税和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企业认为低碳物流只是一种理念,短时间内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还会增加物流成本。三是消费者低碳意识缺乏,无法通过消费行为激励企业实施低碳物流。
(二)物流总体运行效率偏低,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主要是因为各部门物流标准的制定存在差异和缺陷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致使物流基地重复建设,也导致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物流系统运作的不经济,加大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三)物流人才短缺,低碳与物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比较薄弱
我国通晓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稀缺,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屈指可数,企业在节能降耗的物流装备和技术方面的研发和投入微乎其微,导致低碳物流研究举步维艰。
(四)物流设施落后,物流运作效率不高,低碳物流发展艰难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我国物流基础设施仍然总体规模偏小,设施建设滞后和分布不合理。二是物流企业内部基础设施落后,且不配套。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投入少,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设施与装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低,总体或局部的物流格局不清晰,重复、交叉、迂回、倒流等情况频繁出现。
(五)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提供低碳物流服务的基础
多数物流企业仅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基本服务,而在物流信息服务、库存与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规划、方案设计、物流策略与评价等更高层次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应用落后。
三、我国低碳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政府与社会层面
1、建立有利于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促进低碳的市场化
政府应制定低碳新法,对涉及能源、环保、资源等的法律需要作进一步修改,建立物流行业低碳认证体系,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设立低碳物流园区的试点。通过物流产业规划与财政、税收、融资的扶持,引导物流行业发展低碳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我国的综合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市场,推行清洁生产机制,解决那些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不一致的问题,促使企业的经营目标符合科学发展观。
2、增强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为低碳物流提供生存空间
应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强低碳教育和培训,针对政府部门、企业界、咨询机构、科研部门和社区举办气候变化培训和研讨班,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加入节能减排的内容。通过搭建节能减排社区平台,推广“世界地球日”等环保活动,重塑家庭生活消费新模式。最终使人们低碳觉悟得以提高,自发进行低碳消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3、引进、吸收和创新低碳技术,建立低碳物流技术体系
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制定低碳物流技术发展计划,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成立低碳物流研究机构,完成现代物流中心(尤其是冷库)节能与环保、冷链运输中保温与制冷、内燃叉车尾气排放、托盘和集装箱租赁与循环使用、货运车辆与船舶节能降耗等一系列课题研究。通过参与制定物流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标杆,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和碳综合管理,为物流业低碳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通过资源整合,提高总体运行效率
当前应尽快统筹规划物流标准,使之规范和统一。各部门紧密合作,协调物流网络的规划和布局,建立起开放、统一的物流大市场。鼓励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大型化发展。通过各物流企业间的兼并与联合可以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其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二)物流企业层面
1、 运输低碳化
物流企业应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优化运输路线,优先选择高效节能的运输方式;利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和空转率;通过低碳融资,购买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2、 包装低碳化
应优先考虑使用“无碳低温”的包装材料,做到无污染、无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其次,进行物流包装标准化改造,使包装能适用于大型化和集约化的多式联运,这样既能有效减少包装材料和成本,也有利于提高装卸搬运、保管、运输的作业效率;最后,对于废弃后难降解或回收再生产耗能高的包装材料,物流企业应提高其回收再利用水平。
3、 仓储与配送低碳化
据介绍,组建山东物流园区(企业)互联互通协作联盟,主要是为了落实《山东省物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5-2020年)》,充分发挥物流园区合作创新的集聚效应,同时推动物流园区在“十三五”时期加快转型升级。该联盟成立后,将搭建起全省物流网络信息平台,联盟会员可随时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所需信息。同时,通过该网络平台,物流企业间还可以实现有效对接、互通有元。截至目前,山东全省已有近40家企业加入物流园区联盟。
河北省促进快递物流业发展
1月初,河北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河北全省年快递业务量达到25亿件,年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以上,实现新增就业岗位9万个。同时,完善市级网络布局,实现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100%,行政村快递通达率95%,形成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的快递服务网络布局。
此外还提出,保障快递车辆优先快速通行,杜绝乱收费、乱罚款及附加额外义务。并且,要发挥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的优势,在廊坊建立国家一级快递枢纽,吸引华北区域总部入驻,带动品牌企业设立仓储、集散、呼叫、数据和研发中心,形成产业集聚。在石家庄、保定等省级物流业集聚区开辟专区,建立国家二级快递枢纽。
赣州成为“粤赣皖苏四省物流大通道”规划节点城市
1月19日,“粤赣皖苏四省物流大通道”(赣州)节点启动会议在赣州举行,赣州市成为“粤赣皖苏四省物流大通道”规划的节点城市。据了解,“粤赣皖苏四省物流大通道”规划是为响应国家“一路一带”区域大联合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在国内联通珠三角与长三角,与国家“一路一带”形成一个环亚欧大陆的物流大动脉。“粤赣皖苏四省物流大通道”以江苏徐州为起点,广东惠州为终点,途经4省21城市,建成后将大大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未来,赣州借助四省物流大通道,将快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让当地企业走出去发展。
青岛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行动计划”
近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贯彻实施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中提出,青岛市未来几年物流业将围绕构建“面向日韩、辐射东南亚、贯通中亚欧、连接海内外”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丝绸之路国际物流枢纽,加快构建衔接顺畅的基础设施体系、互联互通的物流信息体系、运转高效的物流组织体系、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体系,助力推动青岛经济转型升级。预计到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将达1200亿元,基本建成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充分显现。为保障行动计划预期目标实现,青岛市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园区建设、城市配送、节能减排、甩挂运输、技术改造等政策支持。
厦门2016年加快建设物流产业集聚区
福建省厦门市交通运输局近日对外透露,“十三五”期间厦门市将全面推动物流产业建设,力争到2020年物流产业总收入达2000亿元。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厦门市将加快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国际口岸物流、创新高端物流、制造业与商贸业联动物流、城市城际配送物流、推动区域物流产业联动五个重点领域建设。
2016年,厦门市将加快前场、东渡、海沧、翔安等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制造、贸易、金融与物流的相互支撑和融合。同时,打造临港商品交易平台以及两岸物流合作交流的先行示范区,建立健全中欧班列便捷通关协作机制,推动多式联运发展。
2015年度全球第三方物流仓库20强榜单
每年12月,美国《现代物料搬运》杂志都会联合美国物料搬运协会全世界范围内第三方物流仓库排名前20位的榜单。2016年1月,该杂志对外了2015年度全球第三方物流仓库20强榜单。
2014年,全球排名第一的第三方物流仓库Exel,以每平方米增加4.4%的容量傲视群雄。而2015年其在原有基础上又提升了3.3%的空间存储能力,再次蝉联冠军宝座。
根据北美物流行业协会的最新消息和数字,由于目前仓储企业都在稳步中递进发展,2016年世界第三方物流仓库市场将很难有明显增长。然而,随着大规模收购与资源整合,新出现的仓储企业势必为2016年世界第三方物流仓库市场带来惊喜。
影响当下物流仓库市场基本格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电商巨无霸亚马逊的物流布局。目前亚马逊正在以势如破竹的态势进军物流仓储领域,越来越多的大品牌供应商与亚马逊签约,通过使用其物流仓库从而使自己的产品在亚马逊官网得到推荐。目前亚马逊第三方物流仓库年营收额近60亿美元,这一数字虽然在2015年的排名榜单中没有出现,但是据其相关第三方物流仓库CEO宣称,在2016年的全球第三方物流仓库20强榜单排名里,亚马逊必将名列其中。
2015年度全球公共冷藏库20强榜单
美国《现代物料搬运》杂志2016年1月对外了2015年度全球公共冷藏库20强榜单。从排名榜单中,不难看出公共冷藏库在当前物流仓储领域中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以及无限的发展前景。
根据2015年度全球公共冷藏库20强榜单数据,目前全球前20强公共冷藏库企业一共经营9600万立方米的冷藏空间,这一数据相对2014年增加了6%。其中北美运营商的公共冷藏库总冷藏空间增长至7880万立方米,欧洲运营商的公共冷藏库总冷藏空间为1657万立方米。同时,美国第一次公布了其在拉丁美洲布局公共冷藏库的前25名企业榜单,这些企业一共拥有660万立方米的冷藏空间。拉丁美洲是目前世界冷藏库保有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欧美冷藏库集成商未来的主战场。
2015年,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冷藏库集成商被美国收购或战略重组,特别是当下亚非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逐步提高,都促使美国冷藏库集成商不断拓展彼此在世界范围内的冷藏空间。不断扩大公共冷藏库市场,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对完善的冷链服务,是目前国际冷藏库协会(美国)中大多数冷库企业的重要发展策略之一。
越来越高的自动化,越来越小的存储空间
据美国《现代物料搬运》2016年1月报道,该杂志在2015年底进行了一项“仓库和配送中心(DC)业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物流经理人和他们所在的企业如今都面临着全方位渠道的压力,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SKU增长和项目分单处理等新问题。
调查显示,40%的受访者所服务的电子商务渠道增值服务需求巨大,而物流企业满足这些需求的欲望十分迫切。统计结果表明,企业在物流软件和自动化物流系统设备方面的投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优势最明显、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案例大多是针对仓库面积在150000平方英尺以下的小型仓库。这是因为,通常较小的仓储空间对空间利用率的要求也非常高,这就迫使企业快速引入先进的软件和自动化物流设备,以确保企业仓库的每一平方英寸得到最大优化。
值得关注的是,在美国,曾经是那些财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才能实施的自动化定制升级项目,如今甚至最普通的小到中型企业都可以尝试通过高度自动化系统来压缩仓库空间、提高工作效率。这在未来的物流仓储行业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北美医疗供应链痛点
在当前中国物流业快速发展之际,经历了迷茫、摸索、挫折与坎坷之后,物流软件企业开始了寒冬之后的暖春之行。
中国物流软件行业发展历史不长,其变化就像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少数企业赚得钵满瓢满,众多企业还在生存与死亡中挣扎。目前市场状况到底是什么样子?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难题?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从一些行业专家的分析中或许可以略窥端倪。
行业发展追溯
业内人士认为。从十几年前物流软件开始在国内出现,至今物流软件行业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一、萌芽时期(2004年以前)。伴随着现代物流概念的提出,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催生了物流软件市场。但此时,客户对物流软件了解不多,基本上提不出明确的需求。物流软件企业主要是以市场培育、需求引导为主,实际项目并不多。国内企业以杰合伟业、中软冠群、招商迪辰为代表;EXE等国外著名物流软件借由商跨进中国大门,SAP、Oracle等ERP供应商也提供仓储管理等物流功能模块。
二、低谷时期(2004年~2006年)。这个阶段,软件行业不断洗牌、整合,一些国内有名的物流软件企业如快步易捷、杰合伟业相继倒闭,让人深感物流软件市场“寒冬”的萧瑟。据业内人士分析,快步易捷在如日中天之时,无限制地扩大业务领域,加上发展方式不明朗,逐渐拖垮了资金链,最终导致关门大吉。杰合伟业的倒闭也基于类似原因。值得关注的是,此时国外软件公司经过考察研究,认为进入中国的时机已经来临,如全球领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商美国Manhattan、红色草原(RedPrairie)、日本最大的WMS供应商飞龙科技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纷纷在中国设立分公司,积极开拓市场。
三、发展时期(自2007年开始)。在经过大浪淘沙般的“洗礼”之后,物流软件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7年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物流重要性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逐渐加大,物流软件市场趋于活跃。据易观国际调查预测。2006~2010年。传统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将累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3PL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将累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
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顾问王颐中分析说,在这个时期,物流软件企业呈现出新特点。大型物流软件企业向综合软件服务商转型,物流软件逐步成为其业务的一部分;中小型企业逐步扩大规模,其中部分企业业务更加专业化;随着国家法律、法规及税收制度的完善,新入行的小企业有所减少。
相对国外供应商而言,国内的物流软件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较为单一,以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货代管理软件以及应用接口软件为主。产品售价却是差别悬殊,“少则万八千,多则上千万”,可谓天壤之别。
企业生存状况
据统计,目前中国的物流软件企业80%以上都是中小型企业。概括说来。国内物流软件企业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型:
一、大型ERP软件提供商。代表企业如SAP、Oracle、Infor以及国内的ERP系统供应商等。它们以ERP系统为核心产品,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仓储管理系统等物流软件只是其ERP系统的延伸产品或者是功能模块。因而这些软件的专业性并不很强。这些企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外资企业。外资ERP系统供应商在对中国本土客户提供服务时,有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其产品并不完全适用。不过外资软件企业正在加速产品的本土化,这将对中国本土物流软件企业的发展构成威胁。
二、外资供应链软件供应商。其产品功能全面强大。以美国Manhattan为代表,其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包括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分布式订单管理、逆向物流管理和贸易伙伴管理应用软件,以及无线射频标识(RFID)、绩效管理和事件管理等功能,可以帮助客户优化整条供应链的实施流程。
三、国内物流软件提供商,它们或是从其他领域转行过来,或是行业新进入者。多数企业规模小,只有少数企业,如上海博科、上海菱通、北京络捷斯特等,在自己专注的领域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较快发展。
例如。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物流软件开发的企业,在2002年到2004年,博科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软件产品领域快速发展,一举超过国内同行。2004年之后,博科定位回归ERP,物流/供应链软件成为其管理软件解决方案产品中的重要一员。不久前,博科宣布其2008年的战略方向为“做中国最大的行业管理软件提供商”,并看好物流行业,明确提出寻求合作伙伴打造中国最大的物流供应链软件生态链。
而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高科技公司,据称其针对高校的物流实验室解决方案占据了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70%,是近年专业软件企业中非常成功的一个,因而受到行业的关注。
为了满足客户需要,初具规模的物流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通常有以下特点:
第一,集成化。物流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业务外延扩展很快,需要物流软件商提供一体化的软件系统,真正实现业务集成。
第二,精益化。客户对物流运作与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物流软件能提供更具体和细化的管理服务功能。
第三,智能化。即客户企业要处理的业务越来越复杂,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要求物流系统也必须能对客户业务运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与管理手段,提高运作效率。
谈及国内企业的发展,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清东分析认为:“中国物流软件企业发展一直陷于这样一个怪圈:员工人数在五人以下的。肯定利润丰厚;二三十人的企业干好也能盈利;当规模达到五六十人时,可能面临亏损的危险。这种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中国确实很少有大型物流软件企业。当然。大型物流软件企业稀少不是中国所独有,在全世界范围内也一样。自从专业的物流软件企业EXE被SSA收购后,全球大型的专业物流软件企业基本销声匿迹了。”
至今,国内物流软件业仍未能摆脱“起来一批,倒下一批”的魔咒。这“起来”和“倒下”的主要是小型物流软件企业。原因在于:一、成本过高。作为一种高智力、专业化强的产品,软件的研发成本高于一般产品,风险亦高。二、受整个国内环境的影响,物流软件企业人才流失率非常高。小型物流软件企业常常处于缺少客户的状态,当找到项目时。有些技术骨干已经离职,使得项目被迫搁浅,这对企业往往是致命打击。三、为了生存需要。小型物流软件企业常常四处撒网,但由于客户个性化需求太强,
以致企业最终难以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倒下”。
困境有待突破
作为新生力量,物流软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遭遇困惑和难题。
从主观上讲,中国的物流软件企业本身基础差,起点低,造成行业整体水平不高。只有经过不断整合创新,将来才能逐渐走上规范、快速、健康发展。
从技术层面来看,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放性,要整合各种相关信息、联结各种相关机构、兼容各种技术和标准。但物流信息系统各种标准的不统一,影响了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鉴于此,专家指出:
1.所有的物流信息系统应有订单系统、仓储系统、运输系统和财务系统等模块,不同的企业的信息系统结构应有一个标准化的规范,使大家容易实现软件的对接和升级。
2.数据单证要统一。运输单、仓储单、订货单、装箱单等,应形成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标准。目前由于电子单证还不统一,不同的系统之间无法识别。除了电子单证格式应统一外,还需要进行认证服务。以确保这个单证作为法律文件的有效性。
例如,A系统的电子订单放在B系统中的有效性,应该由专门的服务部门或数据公司对它进行认证。针对这种单据的认证,国外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由专门的数据公司提供服务;另外一种就是客户管理系统服务。但后者不是全开放的,只是对某些客户提供接口,同时还要对客户开放的信息履行保密责任。
3.代码有待统一。这里所说的代码包括商品代码、车辆代码、人员代码。代码不统一,容易造成统计困难、录入麻烦等问题。国家应该出台统一的商品交换码标准。
目前物流软件企业面临的挑战还有:市场不规范,行业总体盈利能力不高,软件厂商利润低,难以在产品的可持续研发上下功夫,造成物流软件功能不强、供应商寿命不长等问题。
物流软件大趋势
赛迪顾问的研究报告表明,今后10~20年,中国制造业提高效率都将围绕物流供应链展开。另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物流行业的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物流信息系统将成为企业应用最广、最重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一。这意味着中国物流软件市场在不远的将来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前景广阔。
对国内物流软件供应商来说,要想实现快速发展有两条出路可供选择。
第一,实现产品的模块化、标准化、规模化。
说得严重些,产品的模块化关系到物流软件企业的生死存亡。一些物流软件企业之所以在演变与竞争中能够存活下来。一个重要的技术原因就是,它们实现了软件产品的模块化,这样可以减少后续项目开发的成本,而且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企业逐步具备了高超的业务分解能力。对外界来说,需求不同,物流软件产品随之千变万化,但对内行而言,只不过是组装方法不同而已。
产品模块化,在今天的信息行业,可概括为SOA的架构,成为技术发展的一个指导思想。作为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是指模块化、标准化、平台化的中间件(模块),不过这种模块是功能模块、服务模块,不是技术模块。业务人员在分析客户需求时。要分析模块化和标准化的需求。SOA使得企业物流在千变万化的过程中能够降低开发成本。现在,功能模块有了一些中间件商品。
第二,立足行业服务,做专做深。
不同行业的物流自有其特点,任何一个物流软件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行业。因此对物流软件企业来讲,必须选准一个或几个行业,深入了解行业特点和企业运作模式。开发出适合这个行业客户需要的软件产品,满足客户深层次的需求。我们都知道北大青鸟是IT巨头,却不知它还是石化专家和物流专家,是非常优秀的石化企业物流信息化服务商。由于北大青鸟深入行业内部,熟悉用户需求。所以石化行业信息化项目多数都被北大青鸟夺去。这是件很具启发性的事。一些中小物流软件企业的做法往往与此相反,为了生计,总是到处撒网,希望捕到大鱼。这必然导致它们缺乏对行业的了解,势必难以提供深入的个性化服务,最后出现“其生也忽焉,其灭也忽焉”的怪现象。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相关人员注意:当设计物流软件时。应以业务整合的牵头人为主导,IT商不能作为主角,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客户需要的物流信息化软件。因为物流信息化的核心是业务的整合、流程的整合、资源的整合。
新商业模式
现在国内物流软件行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认为,IT软件供应商,尤其是管理类软件供应商,正从制造业的商业模式转向服务业的商业模式。
对此,戴定一进行了深入分析。传统制造企业以卖产品为主,注重产品质量、产品品牌、营销模式(包括降价、价格竞争策略等)。近几年来,由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制造业与信息化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甚至难舍难分。管理软件企业逐渐认识到:制造企业购买的不是信息化软件,而是应用效果,需要的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某种服务。因此软件供应商应该从服务中而不是从产品中获取收益,其业务重心开始向服务靠拢。
以IBM为例,这家昔日全球最大的IT产品制造商,经过艰苦的转型,销售软硬件的业务变少,服务收入逐步增加。今天,服务收入已占其业务总收入的60%~70%。由于IBM关注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外包服务,并且经验丰富、信誉好,现在很多企业的信息中心、安全中心等有关信息系统的运营都外包给IBM。
上述商业模式的转变也影响到物流软件行业。目前,国内一些物流软件供应商也开始尝试免费为客户提供软件系统,但要求参与客户的日常运营,收取运营费。打个比方,假设客户在全国有1000个网点,每个网点每年收费1000元,那么软件供应商每年从这个客户收取的费用就会高达100万元,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