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舞蹈培训论文

舞蹈培训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舞蹈培训论文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1篇

课题名称: 浅论民间舞蹈的发掘与保护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目前国内外从事民间舞蹈发掘与保护工作的人员真的少之又少,民间舞的流失是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流失。在舞蹈发展史上,民间舞蹈常常被人忽视,其实只有民间舞蹈才是舞蹈发展的主流。民间舞蹈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历代统治者都懂得向民间舞蹈吸取营养,但他们又千方百计去禁止民间舞蹈的活动。

如果我们不顾当今世界多元化文化的大环境,不顾当前纵横交错的各方面因素的主动作用,只求在封闭的环境中虚构未受任何影响的原汁原味的民间舞蹈,将会陷入文化孤立主义的境地。找到一个方法或者培训一些这样的工作人员,去保护我们民间舞蹈及把民间舞蹈整理出来是本课题研究意义所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处于文化转型期的民间舞蹈,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必然受到国内外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总的趋势是适应不同的职业、文化层次、审美情趣群体的需求,在接纳吸收各民族和外来舞蹈文化的同时,发展本土民间舞蹈文化,使之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从民间舞蹈存在的意义出发,前面论述民间舞蹈的流失是我整个民族文化流失的一部分。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讲述民间舞蹈的发展历史

2、介绍国内外目前的民间舞蹈趋势

3、提出保护与发掘民间舞蹈的具体方法

4、将具体问题的解决之法提出并论证

四、主要参考文献:

1、《辞海》

2、《舞蹈杂志》

3、《舞蹈解剖学》

4、《舞蹈艺术概论》

5、《舞蹈形态学》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牡丹江地区 啦啦操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11-01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使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牡丹江市啦啦操运动也在此期间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其发展形式主要依靠高等院校运动训练队和课堂体育教学。目前牡丹江市高校对舞蹈啦啦操运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参与舞蹈啦啦操运动项目的科研人员不多,有关舞蹈啦啦操项目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僵乏阶段。因此本文通过舞蹈啦啦操运动在牡丹江市高校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深入探讨舞蹈啦啦操运动在高校校园开展的现状,以及开展的院校状况、优势、存在的不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给出解决的建议,并结合牡丹江市高校的实际情况给出解决的对策,为舞蹈啦啦操运动在牡丹江市更多高校的开展和普及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参加2011年全国啦啦操等级规定套路黑龙江站培训班的5所高校的教练员和2011年黑龙江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啦啦操(院校组)比赛的近5所院校的运动员进行调查并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学校: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大学,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书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通过百度、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检索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期刊、专著、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查阅了关于舞蹈啦啦操运动的相关文章,同时参考健美操等较为邻近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和总结,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参加黑龙江省啦啦操课程培训和比赛与牡丹江市权威的舞蹈啦啦操教练员与裁判员就有关舞蹈啦啦操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与分析。从中找出适合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模式的准确资料。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设计了针对高校舞蹈啦啦操教练员、运动员的调查问卷,在设计调查问卷前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准备,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如表1)。

问卷效度:问卷效度检验。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设计了针对高校教练员、运动员的调查问卷;并通过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剔除了相关与本研究无关的问题,确定了最终的调查问卷。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2000软件对所搜集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频数分布与描述统计,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2 结论

(1)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队参赛数量较少,现有舞蹈啦啦操队伍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存在参赛队伍地区过于集中化和各高校间舞蹈啦啦操运动开展不均衡的现象。

(2)牡丹江市各高校之间啦啦操场地条件存在不均衡现象,更多高校因训练场地设施的因素在舞蹈啦啦操训练中不到达到最基本的训练要求。

(3)牡丹江市大部分高校舞蹈啦啦操队平时不训练,普遍采用赛前集中训练的方式,仅个别高校能保持长期、系统的训练。

(4)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教练员主要来自健美操专项的老师,整体师资力量薄弱,具体体现教练员队伍年轻,带队训练年限短,缺乏带队经验,参加相关培训机会较少,但整体教练员学历、职称情况较乐观,牡丹江市高校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5)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队运动员基础薄弱,后备力量不足,运动员主要来源是体育专业学生和有舞蹈基础的普通大学生,大部分高校的舞蹈啦啦队都是由没有啦啦操基础的普通大学生组成,男女运动员比例出现严重偏差,存在女多男少的现象,运动员大多为大二、大三的学生。

(6)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领导重视程度、训练经费投入、师资力量配备、动员的来源与储备、参赛队伍地域过于集中、宣传手段等因素。

3 建议

(1)牡丹江市各高校领导应加大对舞蹈啦啦操运动的重视程度,全面分析舞蹈啦啦操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形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2)牡丹江市各高校主管部门应加大对舞蹈啦啦操训练队经费的投入,加强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优化高校啦啦操运动训练场馆环境。

(3)牡丹江市各高校应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制定符合牡丹江市高校实际情况的短期和长期培训班,并定期组织培训。

(4)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加强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以高校为主力军,重视啦啦操运动在中小学的开展。

(5)提高竞赛质量,改善竞赛规模,增加比赛次数,促进各高校间的交流,积极开展高校啦啦队市场经济,并多渠道的自筹资金。

(6)加大宣传力度,多种途径宣传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应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媒体、校园广播站、网站、校园报刊、电台、板报、宣传栏、标语、建立校园啦啦操网页等作为宣传渠道。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专业 舞蹈编导 应用转型

一、特色鲜明的专业定位

1、舞蹈编导专业定位的基本思路

坚持面向湖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紧帖文化产业布局,优化舞蹈编导专业结构,突显专业特色,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努力创建集艺术教育、艺术实践、艺术交流、艺术研究、艺术培训于一体的新型舞蹈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成为我校乃至湖南省面向现代文化服务产业的专业综合改革示范点。

2、舞蹈编导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我校舞蹈编导专业,本着面向社会,服务地方,完善结构的原则,通过具体论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研究制订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紧紧围绕学校定位、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科研情况、师资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明确目标,制订了具体措施。

一是在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办学空间,到2016年使我校舞蹈专业确保每年招生不低于100人,将舞蹈专业学生在校注册人数增加到500人左右,舞蹈编导专业专任教师增加到20人以上。同时通过逐步增加能反映舞蹈编导专业发展最新成果的新课程与已经实验证明符合社会需求、满足市场竞争需要的经典课程的有机结合,互为支撑,实现科学、优化的学科结构和布局。

二是我们在培养目标突出了培养舞蹈艺术表演编导为主,突出应用型、地方性的特点,发挥办学优势,结合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舞蹈表演、声乐表演、钢琴教学、文化管理、音乐评论、音乐编辑、群众文化干部、文艺节目策划、艺术总监、舞蹈编排等多个就业方向齐头并进。我们在重点加强舞蹈编导专业非师范专业的艺术实践实习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了舞蹈编导专业在幼儿舞蹈培训、商业演出、旅游文化产业等方面能服务地方文化经济建设,实现社会服务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与双丰收。

二、就业导向、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的课程设置

1、就业导向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中,因为培养目标的定位将成为教学课程设置的基础依据,而课程设置是整个教学计划的核心,它集中反映时代和社会对培养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湖南地区教育需求必须相适应,教学的改革发展才能成功。从长远来看,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学与管理要在突出湖湘民族文化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湖南地方高校舞蹈编导学科的文化特色。所以舞蹈编导专业依托湖南地方文化资源,建立特色教学体系的管理模式,并且要与湖南的文化产业结构及人力结构结合起来,进一步适应市场的对应需求,保证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流通。这也就是我们的课程体系必须有适合当地的就业导向。本院舞蹈编导专业就业导向就是培养能够在湖南地方舞蹈文化市场里能编创、能表演、能组织开展舞蹈艺术相关活动的编跳并举的实用型舞蹈人才。

2、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贴近人才市场需求,地方企事业单位舞蹈事业发展离不开高校的人才支撑,舞蹈编导专业课程设置培养人才也离不开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融合,在舞蹈编导专业发展的今天,专业建设更应主动、积极地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合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稳步实施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强化教育特色的同时,培养出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舞蹈人才。舞蹈编导专业深刻领会关于“产教融合”的精神,学院强调在各项工作中将内涵建设、产学研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与多家文艺团体或文化事业单位多次洽谈沟通,双方深入洽谈了共同推动校地深度合作的相关事宜。

舞蹈编导课程设置体系中涉及产教融合的课程是培养方案的亮点,针对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整个课程体系里创编课程的比例加大。现有课程为《即兴表演》、《舞蹈创编(群舞)》、《舞蹈创编(单人)》、《舞蹈创编(双人)》、《舞蹈创编(三人)》、《舞蹈编导(舞剧)》、《舞蹈排练》共计14个学分(占总学分的8.5%),为提升产教融合决定把创编课程的学分提高1倍,相对减少训练科目。并且在创编课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课程内容要针对性的选择地方舞蹈文化元素,课程常规性请用人单位委派教师指导,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贯穿今后面对的实质舞蹈工作内容。

产教融合中充分发挥选修课程作用,选修模块学分占整个培养方案学分的23%左右(含全校性文化素质选修课程或文化素质教育拓展课程的8学分),这些课程的设置搭建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引导好这个个性平台与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接合,更能为培养定单式人才提供条件。

三、环境现实化的实践教学

1、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舞蹈编导专业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创新型的人才为目标,积极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强化实习和实训环节。本专业开设《艺术观摩》、《专业汇报》、《艺术采风》、《社会实践与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毕业演出》等集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40%以上。建立了合理的实验室教学与管理队伍,修订完善了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与操作细节。其中开展舞蹈创编实训环境跟用人单位要求统一,《艺术观摩》、《专业汇报》、《艺术采风》环节直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举行实施。

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舞蹈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舞蹈表演技巧与作品创编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完成,不仅体现在课内实践教学,同时还体现在课外实践环节的训练与组织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舞蹈编导专业在学生中开展专业汇报、专业比赛的活动,对各类舞蹈节目、创编作品、学术论文、舞评短文、参赛获奖、演出实践活动纳入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儿童音乐艺术

迄今为止,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对儿童艺术各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儿童动漫、儿童影视、儿童广告、儿童游戏、儿童音乐、儿童美术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使得儿童艺术越来越成为儿童精神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从近些年看,针对儿童音乐艺术的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缩水现象。造成儿童艺术整体研究结构上的失衡。以下将简要评述儿童音乐艺术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

“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音乐与幼儿生活的联系,注重幼儿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的有机整合,提倡幼儿自主地感受、体验、探索和创造音乐,鼓励幼儿独有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并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帮助幼儿形成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等等。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该课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有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李亚丽《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金亚文《音乐教学审美功效研究》、周洁嫦《音乐教学要善于创造美》、林白玲《从审美的角度调动学生音乐的兴趣》、程英《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陈岚《谈音乐审美教学法》、郑丽《幼儿音乐游戏中的审美体验》。

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

在儿童音乐领域,如何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一直是儿童音乐领域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这方面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说也是最多的。为了能更清楚地呈现,笔者对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归纳:1.以国外著名教学法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覃晓宁《铃木音乐教学法给音乐教育的启示》、李琦《浅谈奥尔夫的元素性音乐教育》、刘文靖《奥尔夫教学法浅识》、娜仁其木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小学音乐教学》、梁燕《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影响》、徐颖《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陆建珍《美国综合音乐感在教学中的运用》、崔伟《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观》、谢春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的启发》。察觉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构成》。2.以针对目前儿童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刘莉萍《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及创新途径研究》、张卫民《点击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异化现象》、张占春《音乐课程改革中的“反音乐教育”现象》、赵大刚《谈幼儿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误区》、吴欣光《小学音乐教学误区》、侯杰《对综合艺术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3.以教材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赵继红《幼师音乐教材改革初探》、韩天寿、吴霞飞《从幼儿音乐教材视角谈学前教育管理缺失――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调查分析》、《小问题、大思考――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的调查分析》、王信东《云南省小学音乐美术乡土教材建设与研究》。4.以儿童舞蹈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夏珊珊《浅谈幼儿舞蹈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吴婉媚《儿童舞蹈教育浅探》、陈波《浅谈幼儿舞蹈的童趣性》、王萍《浅谈幼儿舞蹈的学与教》、赵焕生《浅谈幼儿舞蹈的编排技法》、齐娟《幼儿舞蹈教学新探索》、商策《浅谈幼儿舞蹈的创编艺术》、杨秀敏《幼儿舞蹈教学的生命线》、樊星《论基本功训练与幼儿舞蹈教材开发》、文畅《兴趣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的成功所在》、朱宝仙《少儿舞蹈活动的几点思考》。5.以儿童钢琴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张应辉《儿童钢琴现状思考》、康晓蕴《浅谈儿童钢琴教学》、姜晓琳《怎样培养儿童的钢琴兴趣》、张丹宁《儿童钢琴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陈宇兰《谈儿童钢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杨振《谈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儿童钢琴教学》、罗魏《论儿童钢琴教学中创造性音乐思维的培养》、海宏《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几个心理问题》、李斯娜《学前儿童钢琴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薛瑾《儿童钢琴学习心理问题初探》。6.以儿童声乐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田丹《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臧欢《儿童声乐快乐教学初探》、魏桂珍《谈儿童声乐教学》、唐建平《儿童声乐教学的作用与训练方法》、赫嵘《关于从事儿童声乐教学工作的初浅探析》、张郁《儿童歌唱教学与训练》、李福《论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宁馨磊《声乐早期教育中的快乐教学》、秦玮蔚《儿童声乐教育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李宝秀《浅谈儿童歌唱教学及兴趣的激发》、陶小卫《儿童学习声乐的教学体会》。

三、从儿童音乐心理角度进行的研究

儿童音乐心理研究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课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的:1. 从幼儿自身审美心理建构的角度,来说明幼儿音乐审美心理功能的发展与培育。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杜悦艳《论学前儿童音乐审美经验的建构》、薛瑾《钢琴教育与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魏欣《论音乐审美教育的心理功能》、尹娟《浅议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化教学》、孔起英《论儿童审美与艺术行为的心理机制》、印小青《论儿童审美心理结构发展的三个标志及特点》、张富生《音乐美育中的心理因素分析》。2.从幼儿智力发展的角度,来研究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王子婴《幼儿音乐创造力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郑虹《儿童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霍华德•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李芳《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杨望舒《幼儿多元智能中的音乐领域》、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武艳《多元智能理论对舞蹈教育的启示》。3.非智力因素对儿童音乐心理的作用与影响。张静《在音乐活动发展幼儿非智力因素》、张双琴《歌唱于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王诗春《浅谈钢琴学习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孙伟《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李馨怡《幼儿钢琴教育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分析》,余红梅《挖掘音乐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4.从美育的角度探讨音乐教育对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作用。修海林《美育与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秦艳《幼儿音乐素质的结构与要素分析》、沈建洲《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李小琰《童心•童话》,张殿柱《美育与儿童的全面发展》。

从上述研究成果看,我们可以看到从教学策略角度研究儿童音乐艺术教学的研究者是最多的。可以说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一般的选题范围。因为这一选题的研究者多是从事普通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或工作范围内选题,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从研究内容上看,大家研究的内容多是对儿童音乐艺术教学实践的思考与反思。当然,这其中不乏研究角度新颖、论述精彩的论文,但数量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感觉难有新意。因此,要想在这一领域进行突破,必须要求研究者避免材料的堆积,避免对问题表面的分析,应突破传统儿童音乐艺术实践的研究模式,过于阐述具体而细微的问题,而忽略将儿童音乐艺术领域中的理性思考纳入到实践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去,利用理性层面的辩证性思维来看待儿童音乐艺术感性层面的问题,从而获得客观、深入的结果。其次,从审美角度进行的研究成果也是很多的。“审美”是这些年来音乐教育领域出现的热门词语,可以说针对音乐教育中审美层面的研究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这是人们对音乐教育本质了解越来越清楚的表现。很多研究者纷纷从审美的角度展开对音乐教学的分析,其中又以对基础音乐审美教育的研究最多。在“审美”这个热点、焦点上选题,这本身就意味着更受人关注,因而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我们看到在2004年郭声健博士撰写的《音乐教育论》书中,就对审美教育做了深刻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此后,更多的著作与论文开始对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价值展开研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数量很多,但往往多是泛泛而谈或者说是现象罗列。许多论文有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跑的感觉。因此,如要从审美角度进行思考,必须要求研究者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或者在别人不同的层面上选题,或者要从新的角度选题。从学科边缘或交叉点上选题,已成为未来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的一个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从两门甚至更多的相关学科上进行较深较独到的研究,也形成了一批有一定水准的科研成果。比如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等论文中涉及的学科就包括了心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知识内容。其实,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里,完全可以将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会有效避免撞车,较易获得突破和取得成果。比如湖南师范大学吴跃跃教授国家教育部课题《音乐教育对少年犯的教化功能及实践研究》将音乐教育学、犯罪心理学结合起来。魏豪扬硕士论文《社会音乐教育之音乐艺术培训市场营销研究》是将音乐教育学、文化策划学、市场营销学结合起来,对社会音乐教育活动中包含的客观存在的市场经营管理实践和现象进行解释和阐述。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当然,这类选题要求研究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跨学科综合与分析。否者,就会感觉一知半解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最后,从冷门和盲点上选题,也是目前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一个方向。冷门和盲点,或是因为远离当时的焦点、热点,或是一时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或是尚未被绝大多数人意识到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成果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有,但还不多。比如以上列举的论文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体现。这样的选题由于有其本身的价值所在,一旦其价值被人发现,研究出成果,便会向热门和焦点转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相信这类选题还不少。

综上所述,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占据着勿庸置疑的主导性地位。这样的研究成为热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从国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内容来看,艺术与多学科知识的结合,特别是将心理学的实证方法运用于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已成为研究的常态。因此,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增加更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生长点,是我们儿童音乐艺术研究者急需要做的工作。毕竟,儿童艺术的发展,需要丰富的可能性;儿童音乐艺术的研究,亦当如此。

参考文献:

[1]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

乐出版社,2006

[2]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幼儿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舞蹈培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资源共享;公共文化;重塑

一、前言

四川音乐学院,其前身是创建1939年的“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195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成为当时具有本科办学层次的六所专业音乐院校之一。作为西南地区最高艺术类学府,其音乐舞蹈专业的学子们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是基本职能之一。四川音乐学院是当地艺术人才的汇聚地,拥有丰富的高素质艺术人才。这些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服务于当地可以实现高效于社会资源共享,互补和共同发展的机遇。本课题从四川音乐学院舞蹈教育资源的优势及服务社会文化建设,构建平台的可行性策略进行研究。

二、川音舞蹈学院专业教育资源优势

舞蹈学院筹建于1998年,现有本科和硕士两个学历教育层次。目前,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讲师及以上职称29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50余名。

(一)舞蹈学院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先进的办学理念舞院多年来倡导以学术治学,坚持抓教学质量,培养了大批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专业舞蹈人才。舞院重视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曾获四川省政府颁发的教学成都三等奖;舞蹈学专业被确立为本科高校省级特色专业;课题《舞蹈学专业综合改革》被确立为四川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舞院重视教材建设和,力促学术成果产生,先后出版专著《舞蹈文化》《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教学法》等5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等10余篇。

(二)硕果累累,竞赛显风采近年来,舞院多次参加全国各类大型艺术赛事获得优异成绩。其中,群舞《羌》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作品银奖;《震撼》获舞蹈诗同年获创作、表演银奖;《万物生》获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瓦尔俄足》获第十届全国舞蹈大赛表演二等奖;《你是一首歌》获第十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比赛作品奖。《遇见日子》、《我想有个家》获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你是我的山》为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以上成果均反映出舞蹈学院在创作,表演,教学的基本水准。

(三)舞院专业学生优势“一专多能”是舞蹈学院培养通识人才的出发点,因此,课程设置丰富而实用。目前我院分别有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表演三大专业。开设的课程分别有《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剧目排演》《现代舞技法》《芭蕾舞基本功》等这些主修课程必须学扎实,以此保证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表演水平。除此之外,中高段的专业学习还增设了大量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如《舞蹈教学法》《舞蹈艺术概论》《编舞技法》《作品赏析》等,来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毕业生们步入社会不仅能跳舞会跳舞,更能教授舞蹈或创编舞蹈作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是舞院专业学生的优势。另外,依托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平台,舞蹈学院的学生具有极强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先后在“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校地合作”“定点帮扶”“精准扶贫”“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中脱颖而出,得到了领导,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创作时间方面,2019年四川新作品舞蹈比赛《孩子你在哪儿》荣获最佳作品奖。该作品分别由我院李淼璇,苏睿,李迎春三位同学创编完成,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三、川音舞蹈学院服务社区公共文化的探索和策略

(一)顶层设计,总体把控成立舞蹈(音乐)学院服务地方办公室,由学院领导担任,负责总体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以“项目制”的形式,积极参与、承接舞蹈类的社会服务项目。工作组的成立,从组织到执行工作开展更加有序,监督到合作,成果更加突出。由此看来,高校的文化优势,人才培养便有了落脚点。高校文化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