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废气治理技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危险废物;环保验收;监测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环境保护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废弃物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它们具有易腐蚀、会变质、传播广泛的特点,一旦发生变质很可能造成污染,亲在危险性巨大。进入新世纪以来,危险废物集中处理成为了保护环境的有效举措,也是治理环境的办法,但是目前可查证到的废物种类有600多种,按不同的成分分类将近50类,且每年产生的废物数量有增无减,对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环保验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竣工检测还存在严重的问题,设施建设滞后,废物产生的危害巨大,贮存方法不科学,综合利用率较低,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环保验收单位明确提出了集中处置废物在监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在资金投入上明显加大,对监测技术进行更新,确定验收标准,希望降低废物污染,保护生存环境。

1 废气排放监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1 重点问题

废气是废物组成中非常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废气种类多样、成分复杂,在监测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验收中还要把握好进度和速度,确保测算出的废气含量符合实际。通过一系列报告显示,在废气排放监测中最常检测到的气体物质包括Hg、Pb、Cd、HCL以及氟化物,它多为焚烧后出现的物质。在实际焚烧过程中,工况的条件不够良好,整个环境污染严重,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非常明显。因此,在监测过程中最难的一部分就是要做好现场处理和跟踪检测,确保记录好每个数据,对于进料还要设置独立包装,对于医疗中的该类物质更要及时、准确的记录下来,对辅助燃料的成分开展考量。

1.2 解决对策

从质量上而言,焚烧物配比的比值是把握好问题的关键点,首先要稳定热源,在规定的范围内控制热量负荷,控制酸性污染物和金属含量,用混合数据的正确比例延长焚烧物中可以利用部分,即消除污染源物质的使用寿命;其次,要确定配比的正确比值和比例,按照实际情况决定份数,固定实际验收中废气最大类别的含量,对数据进行全面综合处理,然后根据混合物的热值分配气体的含量;再次,对焚烧技术和性能进行指标性测算,考核技术特点,计算包括烟气停留时间、燃烧效率、焚烧炉温度等的数值,为检测提供准确的数据;最后,针对气体中重金属的数值要严格计算,由于现阶段各类方法的准确性受限,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且监测项目的设置必须按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进行分析,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2 填埋场入场废物及填埋场膜下水、地下水监测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2.1 固体废弃物的监测

固体废弃物是填埋场监测最多的一类物质,在实际监测中必须选择好适宜的对象,对物种的类型进行确认。为了达成检验目标,使考核企业废物排放能够达到标准,就必须加大工作量,对监测费用做出具体的规定,统计好具体的种类,减少残渣数量。在治理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原则确定固化比例,一旦遇到难以固化的废物则可以适当的加入稳定剂,稳定PH数值,核实生产条件按环评及批复的要求是否已达到。

2.2 填埋场膜下水和地下水监测和治理

膜下水、地下水直接影响坡面排水、集排水管等的质量,在渗透系数的确认中要达到标准,选用双人工衬层,降低危险区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提高监测的方便程度。另外,最常见的、也是最常发生的问题就是渗水,对于这类监测必须逐级分层检验,降低渗透率,按照地下水监测技术的规范化要求实施作业,抽水量也不得少于井内体积的2倍,确保监测的合理性。

3 二f英监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1 监测周期和频次的确定

污染废物中危害最大的一类物质即为二f英,它的浓度大、密度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在实际的监测数据中必须保证焚烧物中包含的该类气体符合欧盟最高标准,根据国家出台的政策开展严格的监测,并遵循一系列原则。

其一,对于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稳定的建设项目,对污染物的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为2-3个周期,每个周期3到5次.

其二,对无明显生产周期、稳定连续生产的建设项目,废气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不少于2d,每天需要采样至少3个。

其三,对于可能存在巨大污染物质的排放物,建议采取多频次监控的方法,平行样本不得少于三类,并确保排放的稳定性。

其四,对污染物排放不稳定的建设项目,必须适当增加采样频次,以便能够反映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在验收监测期间,危险废物项目进料坑的焚烧物已经事先配比好,不会中途换料。

3.2 焚烧飞灰中二f英监测的必要性

焚烧废气中的二f英类在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过程中绝大部分被除尘器截留下来进入到飞灰中。在飞灰固化后的监测项目中二f英是目前入场标准未规定的项目,却是验收监测的必测项目,不仅可以通过固化后二f英的水映固化情况和焚烧炉的运行情况,而且可以通过固化后飞灰中二f英水平提示填埋场的运行风险。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固化后飞灰中的二f英与之前的物质含量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在监测结果过高的情况下,必须将其再次放入掩埋场,通过技术处理方法减小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4 结束语

监测期间监督记录好焚烧炉运行工况和焚烧物配伍信息是保证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的前提,焚毁去除率的测定可以采用更加便捷且能减少二次污染的方法。对于环保验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竣工监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确保监测质量。

参考文献

[1]邱立莉,李曼,齐文启,敬红,杨伟伟.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环境监测,2015,04:62-67.

[2]孙宁,吴舜泽,侯贵光,王倩,程亮,孙钰茹.中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1:60-67.

[3]孙宁,吴舜泽,侯贵光,王倩,程亮,孙钰茹.我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9.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噪音污染 河流污染 城市环境保护 污染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峻,为了保证城市的水源干净、空气清新,必须采取一些治理措施,从而实现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这不仅要求相P工作人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还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出发,立足于城市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探讨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从而保证城市整体环境的生态效益性。

一、城市环境污染的成因

(一)城市能源结构长期不合理

我国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的占有比重过大,不仅不利于维持城市空气环境,还有可能造成雾霾污染,燃煤是造成城市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偏重,而化工行业和石油行业是工业废气的主要来源,由于化工行业的工业废气的种类较多,成分复杂,因此一定程度上给工业废气的治理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化工行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气的总量相当大,会给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一般来说,将工业废气按照成分的不同,分为固体颗粒粉尘污染物以及气体污染物两种。污染大气的颗粒物质按照来源性质的不同,还分为一次气溶胶性污染物与二次气溶胶性污染物。这两种气体污染物主要漂浮在空气中,如果含量超标,会引起严重的空气污染,从而影响城市的发展环境。

(二)城市水污染的成因

中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却位居世界第109位。水资源匮乏在我国城市中也很常见,造成城市河流水污染的原因一般分为两类,第一,工业废水造成的城市河流水污染。第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造成的城市河流水污染。不管是哪种原因,城市河流水污染都与城市人口的增加有不可分离的直接联系。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一批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不但造成了工业废水的增加,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活废水的增加。工业废水对城市河流的水质量能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尤其对冶金、造纸行业来说,会给城市河流的自净化能力造成沉重的负担。雨后污染也是导致我国城市河流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的空气质量标准较低,因此常常出现重金属超标的现象,这种现象也严重的影响我国城市河流水污染的防治工作。

二、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改善城市能源结构

为了实现对城市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首先要调整城市能源结构,降低一次性能源的比重,提高天然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从根源上杜绝城市雾霾污染的产生。同时,还要对城市能源消费主体进行调整,对于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如济南、北京、石家庄等雾霾严重区域的应该逐渐退出城市核心区,从而提高能源的清洁化程度。此外,结合空气污染治理技术,也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净化城市空气,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目的。微生物分解法是未来工业废气污染治理的发展趋势,在目前的空气污染治理技术当中,微生物分解法是最为环保的一种,通过讲解污染颗粒的介质,从而达到对工业废气科学管控的效果。催化燃烧法是治理空气污染工作最常见的防治技术,具有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尤其对未完全燃烧造成的有机气体污染,有良好的治理效果。催化燃烧法的原理是通过将空气中的碳氢有机气体污染以及含硫有机气体污染进行化学分解,从而把影响城市环境的有害气体,分解为对自然无害的二氧化碳与水汽。

(二)噪音污染的治理措施

可在城市的居民区附近,设置绿化隔离带,从而消减噪声,减少噪音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此外,针对工业噪音污染,可在工厂机房的进风、排风通道加装消音片,分散噪音源,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针对交通噪声,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交通噪声的传播特点,采取合理的降噪措施,可以在公路的周边设置屏障,也可以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区域附近实施交通管制,从而减少噪音污染对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三)水源污染的处理方案

水源污染的治理工作,需要按照每一个城市不同的污染状况,选择水源污染的治理模式。首先,要找出水源污染的源头,并建立水污染情况监测点,有规律的进行水污染情况的检测。对排污超标的企业,政府要严肃的予以惩罚,并且制定政策,促进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健康发展。其次,还要进行水源污染检测方案的优化工作,针对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开展差异化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地方政府也要加强环境管理部门的建设,从而对水污染严重的区域,开展持续的监控及管理,加快城市污染治理工作的进程。[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污染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城市所呈现的污染情况也截然不同,因此要求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体系,能够针对不同的污染,选择合适的环境治理措施,促进城市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兵,刘艳君,包丽艳.吉林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及治理措施[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12).

[2]姜立杰.美国工业城市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的历史考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人们心中不禁要问,污染大米的镉从何而来?从地头到厂家,再从市场到餐桌,这几道防线,我们守得怎么样?保证人们吃饭的安全,农田污染该如何治理?

谜团:

大米缘何会含镉

近期,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饮食品抽验结果,其中一项结果为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检产品发现镉超标。广州市食药监局共抽检18个批次,有8个批次不合格。

在广东省食安办公布的抽检31个批次的不合格大米中,有14个批次来自于湖南,镉含量从每公斤0.26毫克到0.93毫克不等。

5月21日,镉大米来源地湖南攸县官方通报了不合格大米的镉含量范围,披露原稻主要收自当地农户,涉事米厂手续齐全,周边也无重金属企业。

既然生产环节无污染、原稻来源也没有问题,那么,污染大米的镉又源自哪里?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教授潘根兴说,这些重金属的确不应该存在于农田,因为它们原本来自矿山。

早在2007年,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六个地区的县级以上市场中,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结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研究还表明,中国稻米重金属污染以南方籼米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最为严重。潘根兴表示,大米镉超标的关键在环境污染,“这取决于两个因素:土壤和品种。”

“镉污染大部分来自开矿。工厂排放废气中含有镉,可能会通过大气沉降影响较远的地方。”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表示,此外,一些肥料中也含有重金属镉。即使冶炼厂距离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到农田中。

专家表示,要寻找稻米镉超标的原因,需对当地大气、水和土壤都进行检测。

现状:

农业污染状况触目惊心

当前,镉大米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对于农产品特别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安全及农田污染问题的关注。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多年来,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张维理长期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据张维理分析,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而据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侯彦林指出,一项针对30多年来,近5000篇论文的统计数据表明,矿山周边、工厂周边、城镇周边、高速路两侧、公园等经济活动和人活动密集的区域,土壤几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经济越发达,污染越严重,南方比北方严重。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罗锡文也曾公开指出,有调查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

专家指出,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危害人体健康。

环保部门一项统计显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治理:

法规和技术亟待完善

专家指出,控制镉污染,保障消费者安全食用大米的根本办法,是查清污染源,有针对性地治理环境。

“这是一项长期策略,需投入大量资源,短期很难见效。”侯彦林指出,切断污染源无疑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治理农田的重金属污染,不能破坏土壤原有使用功能。比方说有些化学药剂能析出重金属但会破坏土壤功能。要采取生态治理的方法。”侯彦林说。

侯彦林呼吁,建立国家级长期运行的预警和预测系统,对农田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及时监控。

“技术层面上也依然落后,没有有效的监测体系,就无法及时发现耕地质量变化的最新情况,不能制定准确的修复方案。”张维理认为,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测试指标和方法陈旧,我国对地力的评价通常采用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实际测定的却是有机物质全量,而不是活性有机质,这样的测试结果根本无法准确反映耕地地力和土壤演变。“更为深层的问题是,我国耕地质量保护法规不完善,作为耕地使用主体的农民缺乏保护耕地质量的主动性。目前,对土壤污染,国家层面缺乏法规和技术标准,地方标准更是空白,立法刻不容缓。”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环境责任;实证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183-02

陕北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石油大规模开发以来石油工业不但已成为陕北的支柱产业,而且带动了榆林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使得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陕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榆林市近十多年来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为我国能源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榆林市石油工业发展不仅为全国所瞩目,同时受到世界极大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仅是由于榆林市为全国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包含了对环境问题的担忧。随着陕北地区油气大规模的开采,资源勘探开发对区域环境带来的污染日趋严重。因此,解决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水资源污染问题迫在眉睫。近年来,石油工业已成为陕西省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和陕北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方面,石油的开采使得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得老区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本已紧张的水资源矛盾不断加剧。

一、石油企业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油气资源采掘业企业应当承担起其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集团公司重组以来,延长石油集团在陕西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资源开发、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原则,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保方针,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确定了“还清旧帐、不欠新帐”的环境保护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的目标,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坚决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实施清洁文明井场、污水处理厂建设,推广污水回注、原油管输等先进工艺技术,加大废气脱硫及硫磺回收和污泥减量处理项目投入,大力开展伴生气回收利用、干气余热综合利用等节能项目研究。集团公司所属的油田公司、炼化公司、兴化集团等单位先后多次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清洁生产审计示范企业、全国绿化400佳单位、绿色示范企业、环保贡献奖杰出贡献单位等称号,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延长石油逐步走上了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和谐并存的共赢之路。

延长石油环保治理工作经过了一个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发展步子迈的较快,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几年来,延长石油集团对各生产单位的环境现状进行了较为彻底的调研,并对国内外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认真考察,广泛借鉴国内外环保治理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成熟经验,在与陕西省环境保护斤共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了《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42亿元建成51个污水处理厂,使延长石油的环境面貌得到彻底改观。2006年全集团共投资8,8548亿元用于污染减排项目建设,2007年集团公司在污染减排方面的投资达26 5亿元,2008年安排了23,35亿元用于环境污染治理,至2008年底环保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7亿元。

二、延长石油集团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现状

目前,在污水处理方面,油田公司每天产生污水量47972m3,共有太小各类污水处理设施142个。污水处理能力49261m3/d。注水井2932口,注水能力为43417m3/d,污水回注率达到90%以上。炼化公司产生污水600m3/h,现有污水处理厂6个,合计处理能力最大可达1350m3/h。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了浮动环流收油器、涡凹式自动气浮、自动射流溶气气浮(美国技术)、罐中罐强化除油、BAF生物曝气滤池等国内外先进技术,这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大大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技术含量,使污水处理质量显著改善,污水处理厂均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类一级排放标准。

在油泥处理方面,油田公司油泥主要来源于联合站、选油站、污水处理厂以及井场的罐底,均按当地环保部门要求送往指定厂家进行合理处置。在钻井泥浆处理方面,各单位的钻井泥浆除循环利用一部分外,均在井场内按照《榆林市清洁文明并场建设标准》要求进行防渗掩埋;炼化公司每年约产生7万吨油泥,目前已有五套油泥处理装置,处理能力达29.6万吨/年。废渣与煤、生石灰混合后在燃煤链条锅炉掺烧处理。目前正在引进三相分离技术和油泥干化处理技术,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油泥的无害化处理。

在废气治理方面,炼化公司主要是锅炉烟囱排放的废气和工艺废气。近年来,重点实施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治理工作。一是将零散布置的小锅炉拆除,集中建设大型高效循环硫化床锅炉,除尘用先进的电除尘技术代替原来的麻石喷淋除尘技术,实现了锅炉废水的零排放。二是在三个炼油厂分别建设相配套的硫磺回收装置(延炼引进5000吨/年美国梅里公司Lo-cat硫磺回收装置为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装置投用后效果非常理想,榆炼和永炼的装置正在建设之中),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回收了单质硫,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的统一。三是利用干气发电、锅炉掺烧等途径使干气得以回收再利用。

在清洁文明井场建设方面,目前全油田公司共有井场33445个。现有清洁文明井场31768个,待建1677个,清洁文明井场达标率95%。累积植树3982万株,绿化油区道路11571公里,绿化面积48288亩。

目前,管输公司拥有永坪一姚店(同沟敷设4条)、川口一姚店、甘谷驿一姚店、定边一靖边、靖边一榆林、双河一顺宁、七里村一姚店、子北一永炼、吴起一延炼、安塞一永炼、延炼一西安、小河、天赐湾一榆炼等14条原油、成品油管线。

“十一五”期间,管输公司计划投资294075 5万元,在省内建成总长约1340余公里的5个原油、成品油管输项目,形成北抵榆林、南至西安、西到定边的管道网络建设战略格局。届时,将使原油管输能力达到1 500万吨,年,成品油管输能力达到850万吨/年,油品管输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干线管道输油目标,淘汰公路运输的方式,每年节约油品运输费用5,98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兴化板块每年也投入了大量资金,重点建设了中水回用、污水管网改造、热电联产项目,实现了炉内脱硫和低氮氧化合物排放,总脱硫效率和烟气除尘效率分别达到了90%和99%以上。

三、延长石油集团落实环境责任的具体路径

1.强化环保工作责任体系建设

按照“一岗一责”、“一职一责”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建立健全环保责任体系。各单位行政正职对本单位的环保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是环保第一责任人;分管环保工作领导负主管领导责任,其他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其分管业务的环保工作负分管领导责任。各职能管理部门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对环保工作负管理责任;员工对本岗位的环保工作负直接责任,环保工作责任制范围覆盖了集团公司各单位所有组织、管理部门和岗位。

各单位签订安全环保目标责任书,并将目标责任与各单位领导班子年薪挂钩考核。各单位又将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逐级签订下达,年来进行考核验收,奖惩兑现。通过逐级签订《安全环保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横向到边,竖向到底,将环保责任目标纳入各级生产经营责任考核之中,实现责权利的统一,为环保工作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奠定基础。

2.加大污染防治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力度

始终贯彻依靠高新技术促进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的理念,广泛应用国际、国内“四新”技术,加快污染治理步伐。在石油开发方面:一是选用新型环保设备,加快锅炉更新换代步伐,矿区一律禁止使用烟煤,全部改用无烟煤,有效地减少了大气污染。二是建成并已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多项国内外新技术,有效的解决采油污水处理问题。三是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加强对钻井过程的管理,积极和科研机构进行联合攻关,研究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技术。四是按照“高标准、重实际、严管理”的工作思路,加大旧井场改造、油区道路井场绿化和清洁文明油井的日常管理工作力度,选择易活树种,加强养护管理,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做到清洁文明井场建成一口,完好一口,坚决杜绝出现反弹现象。五是加强生产、运输环节“跑、冒、滴、漏”现象的治理,利用管道输送原油、成品油,油气输送成本大幅下降,节能降耗效果非常明显,同时减少了车辆运输易产生的跑、冒、滴、漏等环境风险。六是大力推行丛式井注水开发模式,把过去的单井开发转变为丛式井注水开发。少修井场公路、少占土地,为减少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做积极的工作。

在石油加工方面:一是加大对炼油废水的治理力度,积极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扩能技术改造,炼化公司的三个炼油厂的污水处理装置运行良好,均可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标准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炼油废水的处理能力和水平,2007年炼化公司共投资9949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污水汽提装置扩能改造、硫磺回收系统、污水场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二是废气治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取得了成功。炼化公司延炼成功引进一套5000吨,年国际上最先进的美国梅里公司Lo-cat硫磺回收技术装置,投用后效果非常理想,为二氧化硫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十分重视对炼油废渣的处理,积极探索对炼油废渣的处理技术。多年来和多家科研机构坚持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对“三泥“脱水和干化技术进行研究、试验,2006年和中环公司共同制定了经济可行的处理工艺方案,签订了总计868~-元的“三泥”处理水系统改造工程总承包合同,2007年完成了“三泥”脱水减量化项目。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目前拟引进三相分离机和油泥干化处理装置进行配套试用,以便积累经验,为我公司从根本上解决油泥无害化处理问题创出一条新路子。

在合成氨、硝酸铵等化工产品生产方面: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综合利用“废物资源”,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了热电联产项目,实现了炉内脱硫和低氯氧化合物排放。兴化集团投资1300~-元与日本三菱株式会社合作开发的氧化氮CDM项目,于2009年4月30日接到联合国CDM项目执行理事会在联合国正式注册成功的通知。预计兴化股份可向日本三菱株式会社转让二氧化碳减排量为57.5万吨,年。

3.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

集团公司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的要求,加强了项目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后期管理等全过程环境管理,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单位和责任人,重大项目实施环境监理,确保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把预防为主方针真正落到了实处,切实防止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投产使用后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4.完善环境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我公司主营业务为石油天然气,属于高危行业,而环保事件和安全事件就像孪生兄弟,常常密不可分。因此,环境应急救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应急与救援预案》、《安全环保工作月报表制度》等环保工作管理规章制度。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各单位编制了各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处置方案,不断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仅2008年,集团公司就组织专家对各单位26个综合应急预案和涉及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反恐等265个厂级专项预案、若干个现场处置方案进行了审查,并根据专家审查意见逐一进行了修改完善。在不断完善救援预案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开展了不同层次、规模、形式的演练,全集团共进行各类应急演练17次,其中厂级以上规模的应急演练4次。2006年集团公司在榆林炼油厂成功主办了“陕西省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获得了安监、消防、环保等部门的认可和好评。2008年,按照省应急办公室要求,集团公司和西安石油大学共同调研探讨,完成了陕西省钻井重大事故应急示范项目可研审查及设计工作。同年7月21日,管输公司按照省维稳办和集团公司的安排部署,在靖边成功组织了防恐应急救援演练,受到榆林、榆林两地相关单位好评。通过建立、实施、完善和提升”四步走”思路开展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为集团公司应对和处置突发环境事故积累了宝贵经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结语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石油化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偿还旧帐、不欠新帐“的工作思路,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规范企业环境行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各级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牢固树立“污染治理、科学减排、和谐发展”的全新理念,科学开发,有效保护,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在落实石油企业环境责任上要真抓实干,为老区的山川秀美工程的建设和陕西经济的腾飞作出石油企业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玻璃厂窑炉;二氧化硫;烟气治理

前言

防治烟气中二氧化硫对大气污染的途径分为炉前脱硫、炉中脱硫、炉后脱硫三种。

所谓湿法烟气脱硫,其特点是脱硫系统位于烟道的末端、除尘器之后,靠喷淋或其他形式使烟气跟吸收液充分接触,通过吸收液中的碱来捕获烟气中的SO2,从而达到烟气脱硫的目的。由于是气液反应,其反应速度快、效率高、脱硫剂利用率高,适合各种工况的烟气脱硫。

1、二氧化硫控制技术的比较

当前实际使用中常用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按脱硫剂的不同,主要有石灰石/石灰―石膏法、双碱法、氧化镁法等。

1)、石灰石-石膏法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主要是采用廉价易得的石灰石或石灰作为脱硫吸收剂,石灰石经破碎磨细成粉状与水混合搅拌制成吸收浆液。当采用石灰作为吸收剂时,石灰粉经消化处理后加水搅拌制成吸收浆液。在吸收塔内,吸收浆液与烟气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碳酸钙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气进行化学反应被吸收脱除,最终产物为石膏。脱硫后的烟气依次经过除雾器除去雾滴,加热器加热升温后,由增压风机经烟囱排放,脱硫渣石膏可以综合利用。从最近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该工艺的脱硫效率在90%-95%,环境特性很好。不过,设备存在一定的结垢现象,防腐方面的研究也有待加强。

2)、MgO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该法用氧化镁浆液[Mg(OH) 2]吸收烟气中SO2,得到含结晶水的亚硫酸镁和硫酸镁的固体吸收产物,经脱水、干燥和煅烧还原后,再生出氧化镁循环吸收使用,同时副产高浓度SO2气体。工艺系统主要包括:烟气系统、SO2吸收系统、脱硫剂浆液制备系统、副产物处理系统、事故浆液系统、工艺水系统等。

氧化镁法可处理大气量的烟气,技术成熟可靠,脱硫率≥95%,无结垢问题,可长期连续运转,煅烧气含SO210~13%,可用于制酸或硫磺。缺点是副产品回收困难,并且脱硫剂氧化镁的成本较高。

3)、双碱法

双碱法是先用可溶性的碱性清液作为吸收剂吸收SO2,然后再用石灰乳或石灰对吸收液进行再生,由于在吸收和吸收液处理中,使用了不同类型的碱,故称为双碱法。钠钙双碱法是以碳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为第一碱吸收烟气中的S02,然后再用石灰或熟石灰作为第二碱,处理吸收液,再生后的吸收液送回吸收塔循环使用。

由于采用钠碱液作为吸收液,不存在结垢和浆料堵塞问题,且钠盐吸收速率比钙盐速率快,所需要的液气比低很多,可以节省动力消耗。双碱法脱硫同样是目前国内的主要脱硫工艺之一,其脱硫效率≥90%。

玻璃窑炉烟气治理难点分析

通过对国内目前脱硫技术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石灰石-石膏法、MgO法、双碱法是目前国内脱硫技术主流中的高效脱硫技术,在大部分污染行业的烟气治理上是满足国内环境保护排放标准的。但往往应用在玻璃窑炉烟气治理时,效果不理想,普通的石灰石-石膏法、MgO法、双碱法技术使用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一般在300mg/Nm3-400mg/Nm3之间,高于国家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200mg/Nm3)。

要想提高现有的脱硫技术,首先我们要先了解玻璃窑炉烟气的特性及烟气成分。玻璃窑炉烟气的主要特点:烟气温度高、烟气流量适中、烟气中SO2的含量较高、粉尘的含量较低,排放二氧化硫浓度为6000mg/m3左右,排放烟尘浓度为350mg/m3左右,排放烟气黑度为1-2级;

通过上述对玻璃窑炉烟气特点的叙述,我们发现两个问题:

1)在进行烟气治理的工程设计时,我们往往因为玻璃窑炉粉尘的含量较低的特点放弃除尘,而放弃除尘设备,而脱硫塔喷淋时确实能够减低一部分粉尘,但是烟尘中所含的硅、铝的氧化物经过循环系统沉淀后总量逐渐增加,而当其进入吸收塔后与烟气中的F离子形成氟化铝络合物,从而影响SO2的溶解吸收,影响脱硫效率。

2)玻璃窑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为6000mg/m3左右,而现行湿法脱硫技术一般稳定运行时,脱硫效率为95%,按理论计算6000mg/m3×(1-95%)=300mg/m3;

2、玻璃窑炉烟气治理的解决方法

a 增设除尘装置。璃窑炉烟气含酸碱度高,黏性强,无法使用袋式除尘器,因此水膜脱硫除尘器就成为了首选。水膜脱硫除尘器的成本低,除尘效率高,能够成功降低烟气中的烟尘含量,避免粉尘中的硅、铝的氧化物进入脱硫塔。

b 同时在水膜脱硫除尘器的浆液中加入适量的碱液,能够起到一级脱硫的作用,处理烟气中的部分二氧化硫,稀释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一级脱硫效率一般能够达到40%左右。

c 烟气经过过滤后进入湿式脱硫塔,此时进入湿式脱硫塔的二氧化硫浓度大约在6000mg/m3×(1-40%)=3600mg/m3,二级脱硫我们选择双碱法脱硫,双碱法脱硫效率高,系统稳定性高,投资费用低,运行费用低,并且无二次污染。同时因为二氧化硫的浓度降低,在保证脱硫系统的正常脱硫效率下,按理论计算3600mg/m3×(1-95%)=180mg/m3;这样既能保证二级脱硫后达标排放,又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

4、经济分析

虽然增设的除尘装置,烟气脱硫系统的成本有所增加。但水膜脱硫除尘器的成本较低,同时经过了一级脱硫处理后,脱硫塔的负荷减轻,可以对二级脱硫系统进行从容的布置,达到降低成本的要求。

5、结论

本文对玻璃窑炉的烟气治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同时了解了目前国内的脱硫技术,并综合现有的脱硫除尘技术对玻璃窑炉的烟气治理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由于时间有限和条件上的限制,本论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本论文提出的治理方案能够在玻璃窑炉烟气处理的工程设计和实际操作上,实现它的可参考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李广超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童志权 工业废气净化与利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茆令文 玻璃熔窑烟气脱硫除尘技术研究[J] 中国玻璃 2000,1,13-18

马广大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中国环境出版社 1985

施亚军等 气体脱硫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6

沈希 中国环保产业[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