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1篇

应试教育对学生美术教育带来了影响,过去学校主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忽视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一味的将美术课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课程,美术课没有得到应有的推广和开设,形成了对学生美育的空缺。新的教育思想提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确立了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在人的全面教育中,我国古代的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强调了美育在人的一生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1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在长期以来,美术课都不能真正实现美育的功用,有的学校只是把美术课搞成了特长教育,要么不重视,要么非常重视,这样偏激的认识既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也违背了美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小学美术课堂教法陈旧

大多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还是停留在过去的绘画性为主的模式上,过度强调美术技法训练,迫于形势或考试的需求,强制性的对学生进行临摹和灌输知识,不仅严重扭曲了小学学生的思维,违法了小学生心理成长规律,更是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相矛盾。缺乏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客观、公正的分析,缺乏对学生正确审美情趣的教育,缺乏对现象本质特征的审美表达,严重磨灭了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其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1.2家长对小学美术教育存在偏见

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诟病始终麻痹着社会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正确认知。有人认为美术教育是副科,既浪费金钱还耽误学习;有人认为孩子将来不考美术院校,因此,推崇美术无用论;有人认为,美术学习不仅需要在笔墨纸砚,颜料工具等反面花费巨大,将来上大学的开支也非常大,限制了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厚爱,甚至,湮灭了某些学生对美术有兴趣和天赋。

1.3学校和教师对美术教育的重视不够

在当前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呼声中,很多学校及教师对抓主要学科的重视普遍较高,而对于美术的认识却相对较弱。有些学校没有积极的为美术教育提供教学设备或师资,有些学校却将美术教师调到其他学科教学上去,有些教师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主科的学习时间,不惜侵占原本就少的美术课时,学生对美育的获得几乎成了泡影。

2 以人为本,加强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小学生形成自我思维,表现自我心灵,展现自我感受的阶段。小学美术课程因其丰富的色彩,五彩的线条为学生的世界里增添了美的收获。教育的目标是为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美术教育正好是从孩子的现实需要出发,通过阶段性的过程来关注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对学生以美的体验和熏陶。

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取知识、感知能力,由于过去对小学美术的教育侧重于模仿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自我思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认识,美术教育者要更新观念,做到教育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能动性为培养对象,关注他们的兴趣、情感和表达,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从美术活动中认知美术结构、色彩、思维角度,拓展学生大脑的认知力。作为美术教育的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美术教学强调的是悟性和灵性的艺术,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启发与引导,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知,而非纯粹的技法的讲解与规范,从“不教而教”中塑造学生的美术涵养与习惯。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别的,他们的心理特点、心智模式、艺术潜力以及他们的生活面、知识面的不同,必定对美术教学有着不同的认知,教师要从关注小学生的感知与兴趣着手,选择恰当的方法来启迪学生对美术的主观表达,并引导他们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3 在探究学习中提倡美育教学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探究性学习作为当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探究性学生鼓励学生在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共同探讨或者自己的操作实践,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获得增长知识、习得能力的过程。

小学美术课堂的探究性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美术精神的培养,在美术活动中,比如对学生的衣服进行探究,通过将不同配搭的上衣、裤子、帽子、鞋子、颜色、样式等进行调换,让学生认识那些是美丽的,那些是不协调的,小学生在对美的认识和欣赏中,渐渐获得对美的感知,对美的探究性体验。

3.1教师在探究性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引导者、合作者

对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是教师要设置的话题或课题开始,对美术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对一些美术中的图像、手工、雕塑、编织等课题,设定一定的创作要求,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对美的观察,积极主动的去完成课题。比如教师发现有些孩子模仿大人吸烟的行为,就可以以此为课题,让大家在模仿中给出不同的评价,有的认为姿势很潇洒,有风度,有的认为这是不好的影响,对孩子心理和生理成长都是有害的,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客观的来对待生活中的行为,那些是正确的,那些是优雅的,那些是禁止的。如此以来,将美术课堂引入美育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去分辨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对那些是完整的,那些是和谐的。

3.2时刻关注探究性学习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2篇

摘要:“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然而,我国完备的学校美术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目前,尤其是中小学美术的观念与教学内容选择还比较的泻后,过多的依赖与经验,跟不上电脑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要求,也不适宜与学生的 身心发展的新要求,在强调科教兴国,重视素质教育和努力建设21世纪的学校教育体系的语境中,关注和研究中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是有着学校美术教育学科建设的价值与意义的。在这里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理事会的老师一起来探讨。

关键词:美术 中小学

第一、中小学校的美术教育:是一种普及性,平民性的素质教育。简而言之,中小学的教育观念是:艺术文化素养涵育的润泽教育。艺术文化,是指艺术域的知识,思维,价值,意义,符号系统其模式。美术文化的价值,是存在与促进人们去尝试多种可能性地转换。外表表达自己的艺术创造智慧,才情和勇敢的精神。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美术文化的人类追求意义化生存的必要或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素质和文化素质修养。所以,美术文化教育是普及性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

学校美术教育不等与“美育”。没有只是一个泛称,而不是一门课程。所以,中小学的美术教育自有其内在是目的。任务与要求,以及独具美术学科内涵特质的教育理念。中小学校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审美的教育,而是审美与审艺的综合教育。即,三昧观和审艺观的综合教育。因为,美术所提供的不全是“美”的内涵。在美术教育中,不仅让学生明白和认知“艺术美”及其具体之外化表征内涵(事实上,艺术美是难以指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认知和理解艺术性的内涵和具体外化的特征。所以,在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的艺术文化素养涵育的润泽教育观念中,还包含着宽容的教育内涵。这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要求,换句话说,美术文化价值的实现,有赖与宽容与兼容理念的确立。同时,宽容与兼容理念的确立,是既有助与美术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又有助与美术教育多元化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手段是根据目的而选择的,目的不同,手段各异。那么中小学校的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或选择依据又是什么呢?概括起来,中小学校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和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帮助学生如何或看待美术的原则而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如何认识,或看待美术”与如何鉴赏美术不同。“如何认识或看待美术”的重点和要求是:选择有利与学生从多方面或多角度或多层次去认识――什么是美术及其美术的具体存在和美术存在的价值,以及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生活为什么需要或离不开美术这种文化。艺术性内涵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就是一种认识美术的途径和方法。象对现代家居之多样化设计形态的认识和欣赏,就是一种美术的认识。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在我们的各级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中,对“造物的艺术性”的认识,还是很不够的,但是,丰富的,形态各异的“造物的艺术性”却是构造各个时代的美术的文化的重要的元素和内涵。总之,如以“如何认识或看待美术”为原则去自由灵活的选择让学生快捷,方便认识美术及其价值的教学内容是既有利与促进学校美术教育行为的生动有效的开展。又能促进学生萌芽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与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可避免施行那种与人一面的,脱离美术学科内在要求和不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美术教学内容。

其次,以帮助学生如何感觉美术文化为原则而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完备的学校美术教育,必须着力培养――感觉美术文化的能力和美术感觉能力。“如何感觉美术文化”的重点要求是:选择能有效帮助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用不同的方法。方法直接或间接地认识感感觉美术文化。如何 对视觉形式感,视觉色彩感,视觉心理感觉等美术语言和美术修辞法则的直感和体验,感觉美术文化的核心是:培养和持久用艺术的感觉。美术是“人类价值之艺术性视觉充分实现的艺术形式。”美术首要特征是:视觉传播张力性。因此,感觉美术文化要好好抓住美术的特征。总之,以“如何人感觉美术文化”为选择美术教学内容的原则,有利于从美术学科本身之特征上去思考和发掘并获得有效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对美术学科的充分认识,研究,创造和学校美术教育行为的多元性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个体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第三,以帮助学生如何试用美术表达自己的理解希望和梦想为原则而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美术不是为了充分实现一个一般意义的人生,而是为了异化幻想,导以超越平凡人生幸福的内涵。“如何试图用美术表达自己的理解希望和面向”的重点和要求是: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和敢于用美术表达方式,方法展示表现自己关于对美术,价值,人生,命运等的立即,希望面向内的内容。并重视促进学生存在美术文化的深刻立即和对艺术的感觉和陶养。不过,切忌的是:千万不要以成人的或太程式化惯例或保守性观念,评价标准和方法去消除学生对美术文化学习的实践的热情。因此,教育者要善于和敢于发现,承认,激励学生对美术的见解和表达激情,提升学生品尝目标或成就感获得的快乐与幸福。

第四,以帮助学生如何学习美术惯例为原则而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美术惯例”是指,已积淀的有价值的美术文化 的知识,辨证与写生的已有的方法,程式,构成,法则,等方面美术性内容的成果。比如学习绘画中的临摹与写生画的已有的方法,程式等即定 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对感觉,认识美术文化已深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而不是美术教学开始就切入的家学内容。同时,美术惯例的学习,是以了解已有美术文化成果为前提,以掌握美术文化的动脉为条件。以创造和传播美术文化为目的的学习,就要避免那种纯粹技术性,经验性,工匠性的惯例教学思想的方法或学习理念与行为。学习美术惯例是为了充分感觉和认识美术文化。是为了更加自由充分的表现自己所欲之艺术性表达。因此“如何学习美术惯例”是需要教育者对其予以透彻和明晰的认知。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术培训;素质教育;美术高考;培训结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295-02

近年来,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投入的趋势是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视。家长们把目光转向了学校之外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特别是美术培训班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又一年暑假将至,家长和孩子们如辛勤蜜蜂般穿梭在各式各样的美术培训班中,至于成效如何?各有得失。通过学习美术完善孩子的品格,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下面,结合我的理解,对美术培训现状进行分析。

1 对美术培训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美术教育是发掘创造潜能发展创造思维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所谓的美术培训就是着眼于人才全面素质的美术培养,充分运用各种美术教学手段,从而切实达到提高少儿艺术素养的目的。其次,现阶段家长对培养孩子审美素质和艺术兴趣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使的美术培训市场越来越火热。最后,有句话说“艺术不是生活,但是艺术可以造就未来。”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艺术教育可以直接关系到智育的发展和德育的培养。因此,通过美术培训,从中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和自身文化素质,成为家长热衷培训的主要原因。

很多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画画”上 ,他们送孩子绘画班学的就是画画,“画得像与不像”成为了绝大部分家长的评判标准。殊不知儿童美术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它需要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成长的特点进行设计和教学。儿童美术培训就是在规范孩子 的习惯,以科学的方式加以引导,并让他们充分了解美术。这不仅仅在于技法方面 ,还应该包括鉴赏 ,体验等各种方式加以熏陶,让改造善于观察生活中的 美,并由衷地激发他们的表现欲,从而引领他们走上艺术之路。

2 对少儿美术主要实施素质教育

2.1 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影响: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教育。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对下一代的影响,美术培训成为培养少儿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但是如何选择适合的途径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通常的理解上,人们更愿意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各种技巧,才艺展示便是素质表现的最佳途径。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影响是催生了形形的各种培训机构。在“ 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愿望的驱使下,许多的家长们想当然地为孩子积累着中“素质”,例如画画、跳舞、弹琴等等这些显而易见的表现形式成为家长们的首选。

2.2 美术培训中素质教育的作用: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许多从业者,简单的操作和巨大的回报,使各种培训机构发展迅猛。现在美术培训的内容也是越来越受到青少年儿童的喜爱,例如儿童水粉画、儿童国画、线描、写生、手工工艺制作、素描及色彩等科目。但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全面发展的美育,中小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绪,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术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而美术教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措施,犹如校外的美术培训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构成美育的统一整体。

3 关于当前高考美术热

目前,美术高考生人数逐渐上升,以河南和山东两省为艺术类考生的领头大军。出现这种美术高考热的原因:

(1)高考升学率的刺激;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文化课成绩高考录取分数线要比一般的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低出很多,程序化的教学和培训能使学生短期内通过专业考试。

(2)高考指挥棒在起作用;有部分考生由于文化成绩不理想,就直接加入学习美术的行列之中,高考美术降低门槛进入大学,而不是出于兴趣和志向而报考美术的。

(3)社会需求增长的需要,就业相对容易;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需求满足的同时,人们的审美文化也有了新的要求。相对而言,在美术的诸专业中如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进入大众的生活中去。这也给美术专业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以上三面因素造成了目前高考热的现象,很多孩子 都是因为“兴趣”而走上美术之路的。一般而言,这种“兴趣”会伴随其一生。所以,家长们不能盲目跟从,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没有兴趣的只为考学而学美术。家长可以不懂美术,但对教育要有所了解。每个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与修养决定了孩子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而家长对教育方法的认识与认同决定 了孩子的未来。

4 美术培训是一把双刃剑

面对社会上五花八门的美术培训机构和家长们为孩子们“精心”挑选的特长班,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培训,也各有利弊。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确实为国家建设储备了越来越多的美术人才,越来越多的孩 子的美术才能 得到了培养 和开发,有益于全民审美水平 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美术教育普及机构的一些美术培训班,过分的规范和集中使得艺术的个性遭到扼杀,特别是少年儿童在这里形成一种规范化的思维模式,对其审美的影响将是终生的。 最后,在美术培训中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锻炼他们的虚心、细心、独立坚韧和自主能力,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 ,不要把成人的世界强加给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面前的一切。学会以孩子的心理和目光去体会、去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因此,针对目前培训市场的混乱局面,监管部门首先应在全社会推广美育教育,让家长们对孩子的美育培养“急功近利”的思想完全脱离,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育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让家长理解孩子的生理、年龄的特点,理解绘画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更要让家长真正理解美术,理解艺术,理解审美。社会各界美术教育者和家长们要呵护好孩子心中的艺术之芽,要有长远眼光!

参考文献

[1] 钱初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2] 朱晓飞.谈少儿素质教育与美术培训[J].美术教育研究,2011.5

[3] 王朝阳.浅谈校外美术培训中的审美教育[J].决策探索,2010.8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4篇

一、信息时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特点

远程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是当代社会重要的变革力量。这种力量打破了地域、社会的界限,进而推动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形成。瞬间传递的信息已成为一种新形式的资本,它不仅仅促进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对美术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学校美术教育与以往相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学生学习、课程改革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对学校概念的认识,美术教育已不再囿于课堂和教材这一单一的渠道,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将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远程教育的诞生打破了以学校为中心或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并使教育目标发生了变化。

2.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知识、技能的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是学生能力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3.文化信息来源的扩展增加了学生多向选择的可能性和接受信息的随意性。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4.教材趋于科学化。根据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连接的特性,网上教材将趋于多媒体化、非线线性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材更新迅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信息社会,学生学习活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网络给学生学习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以及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具体表现在:美术教育的范围得到空前的扩展、美术师资的培养规模达到空前的程度、高层次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条件也日趋成熟。近年来,我国学校美术教育开始注重包括普及美术知识在内的“通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开始着眼新世纪与国际接轨。利用信息平台与世界各国积极开展美术教育相互交流。坚持中国文化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理念,积极构架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互相连接与融合,以期取得美术学科、学生的发展以及美术对社会的贡献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二、信息时代对学校美术教育的要求

信息时代具有知识膨胀、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人才竞争激烈等特点。这对信息社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整体要求。

1.培养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具备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只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其实,创新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任何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信息时代,由于竞争的激烈,对人才的创新素质的要求显得尤为迫切。

2.培养的人才要学会认知,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即信息能力。这是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教育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因此,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从对文化的选择和传递到文化的更新与创造,都不能脱离信息时代的要求。多年来,学校美术教育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尤其是美术课程仍为整个学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离信息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信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步伐,现在的学校美术教育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信息时代所急需的学生总体文化素养中,艺术素养是具有独立地位的,它不是一般的知识与学问,而是一种人格力量,是一种社会性的人格素质。美术学科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这也是学校教育的总任务所决定的。信息时代的特点要求学校美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朝以下三大模式发展:

(1)以培养专业美术人才为目标的美术教育;

(2)以培养专门设计人才为目标的美术教育;

(3)培养具有美术素养的其他人才为目标的美术教育。

随着电脑的普及、信息化的深入,人类逐渐从繁重的逻辑思维中解放出来,而对形象思维能力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数字媒体的产生给传统艺术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信息化不仅大大提高了艺术创作的质量、艺术设计的效率和艺术设计自动化的水平,而且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艺术需要,艺术观念和艺术能力,产生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效果。而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强调形体的感受与概括,色彩的辨识与归纳、空间的理解与想象、形象的记忆与衍化、情感的表现与传达等,恰好可以求得智能的全面发展。

三、学校美术教育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1.开展信息教育,整合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美术教育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传统的教育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美术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美术教育面临着信息时代的甄别。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学校美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所谓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生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工具主动地获取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所以信息教育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从美术学科、信息技术的特点出发,寻找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在如下几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进行评价。而信息技术具有以下特点:资源的丰富性、表现的多样性、交流的互动性、时间的高效性、学习的主动性等。根据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特点,通过对它们进行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美术学科知识结构的口径

在信息时代,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克服单类教育的不足,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理想形式。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为了纠正片面培养和片面发展的倾向,使人从人格、智力、体能、审美心理等方面的结构和功能都得到全面而协调的发展。美术教育除了面临上述挑战外,还要应付来自艺术方面的挑战,其主要表现为拓展美术学科知识结构的口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带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学校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拓展美术学科知识结构的口径:

(1)将现代美术教育理论融汇到教学实践中去,完善现代美术教学论及教学法向素质教育转轨。

(2)加强师资培训及再教育系统的建设,改造现有的师资结构。信息化时代的美术教师应具有全面的电脑技术、网络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图形软件等,同时要对美术新课程标准有全方位的理解。

(3)还要特别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教师应加强学习管理、加强课外辅导,尤其重视传统的“纸”上功夫,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可忽视,如:传统绘画技法、素描写生、色彩写生、美术创作,等等。

这些都是落实和发展信息时代美术教育理念与效能必不可少的条件。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学校美术教育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结合艺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点,贯彻教育课程的新概念,积极推进美术教育的自身转换和新的发展,以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为依据,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加强美术教学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教育与生活及社会的情感性特征,改变单纯以美术知识、美术技能为目的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精神发展。同时,美术教育的发展还应体现在艺术发展的趋势以及大众参与活动的趋势方面,开拓美术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挖掘美术教育的新资源,不断提高美术教育的社会化水平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加强学生人文素养,适当添加对美术新形式的运用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实施美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成分之一。因此,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整体上说,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它对学生实施的不仅仅是美术专业化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上,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专业技法的训练。美术教育不但要通过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要在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渗透非审美因素的教育。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美术的文化底蕴,形素养。美术教育运用的媒介是美术作品,而人们对美术作品的认定带有时代特点,“美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美术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将不断发生变化。例如,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视觉文化教育”的提法,主张引导学生建立对其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的思考与解读能力。这是对美术教育泛化的理解,联系我国美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学校美术教育对美术新形式的运用还是以传统优秀的美术门类为主,适当添加新形式(主要是现代媒体艺术)。现代媒体艺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其他门类也可以适当突出其现代特色,使学校美术教育能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4.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传统,美术教学走向综合化

信息技术的进步打破了地域、社会的界限,进而推动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形成,正是由于这一缘故,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传统愈显其重要性。“文化相对论(CulturalRelativism)的出发点是一切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虽然表现形态不同,但是在根本上却是一致的。因此应平等地对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相关文件中也表示:“世界诸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人类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文化”。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国际化的造型美术领域,我们应该提倡继承、弘扬本民族文化艺术,加强中国画、书法以及民间工艺美术等课程的教学,同时,培养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艺术价值的态度,促进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全球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与教育内容综合化的影响下,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走向综合化。信息时代的学校美术教育进将改变以往门类单独开设,互不联系的做法,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美术各门类的综合,即在讲授某一门类的时候,有机穿插兼顾其他门类的有关内容,使美术形式规律突显。

(2)美术和其他艺术门类的综合,如美术和音乐、美术和舞蹈、美术与影视的综合。

(3)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横向展开跨学科的教学,注重学科间联系的整体性、学科的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趋向复合型通才的目标发展。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

一般对美术的定义是对占据了一定的平面,或者空间所表现出的作品,引起人们的视觉冲击。按照绘画的目的则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美术,另一类是工艺美术。这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纯美术可以满足人的视觉,而工艺美术则满足可以人的视觉和触觉。美术最早萌发于欧洲的17世纪,之后传入了中国,并得到了大量的普及和应用。从专业的理念来讲,美术产生于生活,最终也是要服务于生活,为人们所观赏。随着我国教育部门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很多院校对美术也开始了相应的重视,聘请了专业的美术教师为学生进行指导。但我们发现,一些学校的美术教育严重缺乏实际操作性。完全忽视了美术与生活的重要关系,仅仅停留在“照猫画虎”的教育阶段。

一、我国初中美术教育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我国初中美术教育方面,专业的美术教师资源有着非常大的缺失。实践证明,美术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美术绘画技术的重要领路人,同时也是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美术与发现生活美的指引者。美术教师用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独特的审美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大多数中学包括城市范围内的中学,对美术教师的储备资源偏少,更不用说是偏远乡村地区美术教师资源的拥有。所以,一些贫困地区在美术教学中,会让其他代课教师进行兼职授课,代课教师没有专业的美术教育知识作支撑,很可能将本该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当做自习课进行。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学校的美术教师,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美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过关,使其在美术教育教学的工作过程中,无法按照课标的要求,定时定量的完成初中美术学科的教学任务,严重影响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长此以往,一些本来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也会失去对美术的兴趣。当前在我国的教育体制管理下,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有十多年的倡导历程,但不得不承认,应试教育依旧在我国素质教育中占有主流地位。因此多数学校将初中美术课当做“灵活课”。学校教育规划对美术的冷落,间接造成了学生对美术课的淡薄,导致初中美术课程,在初中学生的日常教育课堂中形同虚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便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依旧始终处于被忽视的境遇。

二、打造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的措施

1、走出教室打造室外美术教育教学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国家的艺术文化特色,而美术和音乐一样,都是无国界的语言。它所表达出的核心思想,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就是美术生活化的体现。比如梵高的经典代表作《向日葵》。大部分人认为这是画家对光明的无限渴望,以及对美好永无止境的追求。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领悟,就是出于对向日葵在现实中,永远向阳开的解读。因此人们对他《向日葵》的解读,就是美术生活化的最佳体现。由于初中学生正是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可以将美术课堂拓展到室外,比如对山水观察力的培养,对建筑物的认识,不断增进学生对美术生活化观点的认识。

2、利用数字化网络进行美术教学

在新媒体迅速普及的当下,我们的教育手段越来越多样化。这对初中美术教育是非常有利的。因为现实的原因,我们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所以美术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搜索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或者世界优秀景观,打开初中学生对美术生活化不同角度的认知。

三、生活化的美术课堂需要教师所具备的素质

1、了解学生美术知识的接受能力

美术看似简单,实则有非常严谨的逻辑性。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勾勒,或者形状的模仿。初中美术课本中所涉及的名画鉴赏,是需要有深厚的美术功底,才能在领会其中的含义之后,进行临摹。所以教师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应该有步骤的添加适合学生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增加除课本之外的基础性知识,让学生学到适合于他们理解的理论知识和审美视角。

2、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变化

初中学生正是处于心理浮躁的关键时期,再加上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对美术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容易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缺乏主动的学习能力,有时甚至会影响课堂的有序进行。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使他们认识到,美术对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此改变传统教育中对美术课堂的冷漠,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3、初中美术教师要加强生活化的教育教学交流美术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不仅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的刻板,同时也有效地利用了现实生活中的有效资源。增进美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密性。当然,教育观念的改革,仅仅依靠一人之力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教育教学工作探讨。在学校定期举办户外美术教育,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探索身边的美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最佳途径,就是带领学生感受、体验和发现生活之美。这样才是了解美术精髓的真正途径。纵观古今,但凡流传至今备受人们青睐的美术作品,都是以反映生活常态为主要内容的。比如我国古代的《清明上河图》,它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节日中的生活百态。同样,国外的作家也非常注重生活与美术的联系。经历过二战的西班牙作家、雕刻家毕加索,他的作品总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实践告诉我们,初中美术学习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性。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解放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生活美的认知能力。

作者:刘帅 单位:安徽省太和县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葛赛芬.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之途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3(05)

[2]张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浅谈[J].新课程学习,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