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弦支穹顶;原理;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V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简介

沧州市城乡规划馆屋盖工程位于河北省沧州市运河新区,屋盖结构部分采用外圈径向管桁架与内部弦支穹顶组合构成。钢结构屋盖跨度为42.6m,矢高为4.25m,屋盖覆盖面积约为2000m2。弦支穹顶结构是基于张拉整体概念并综合了单层网壳和索穹顶结构的优点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预应力大跨度网格结构体系。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确定了先进的外圈径向管桁架与内部弦支穹顶组合钢结构,与传统的上部单层网壳结构相比,大幅减少了钢结构用钢量。施工中,采用叉耳内旋式锚具工装张拉径向钢拉杆,通过分级分步实施张拉控制,确保了工程质量。

2弦支穹顶组合式屋盖的工艺原理

2.1屋盖位于内环,综合考虑径向管桁架结构特征及使用荷载要求,在屋盖覆盖面积范围内自基础底板顶直至屋盖最高点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支撑。

2.2所有桁架构件,全部在工厂定型加工,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按照图纸要求对桁架构件进行拉弯加工,确保桁架外观造型达到设计要求。按照图纸要求对于复杂节点进行多维放样,确定相贯面,钢管的相贯面切割应采用五维相贯线自动切割机切成带变化剖口的与连接管外表面完全吻合的空间曲线。

2.3现场进行桁架单元的拼装。吊装时要合理选择吊点,使主桁架起吊后两端的高差基本与设计高差相同,确保操作安全,安装精准。为确保屋盖整体结构的安装精度,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测绘方法实现主桁架结构单元的空间定位。

2.4模块化安装桁架单元体至屋盖桁架安装闭合后,再安装撑杆、环向钢拉杆及径向钢拉杆,最后按照分两级共十六步张拉施工原则,第一级先分四步张拉外环径向钢拉杆,再分四步张拉内环径向钢拉杆,然后按照同样的顺序张拉第二级,采用叉耳内旋式锚具工装实现径向预应力钢拉杆张拉。

3弦支穹顶组合式屋盖的工法特点

3.1外圈径向管桁架与内部弦支穹顶组合钢结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上部单层网壳形式,设计形式新颖简洁,受力体系安全、合理。上部结构选用径向管桁架,减少了用钢量,节省了人工,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和施工成本。

3.2充分考虑钢结构屋盖设计特点,将上层径向管桁架分成16个相同单元体,依据模块化概念,通过现场工装,预拼组合,吊装精准就位后实施一次焊接,完成组拼。

3.3全部桁架拼装完成后,采用叉耳内旋式锚具工装张拉径向钢拉杆。张拉工艺采用先外径后内径,分两级、四步实施。通过张拉径向钢拉杆使屋盖脱离满堂红脚手架支撑,形成整体,钢结构屋盖支承于周圈16根钢骨混凝土短柱柱顶。

3.4充分考虑到屋盖结构工况以及单元体桁架重量,采用QTZ7030型塔吊完成钢结构构件吊装,既能满足安装需要又能节约成本。

4弦支穹顶组合式屋盖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工艺流程

径向管桁架与弦支穹顶结构组合式屋盖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

图1径向管桁架与弦支穹顶结构组合式屋盖施工工艺流程图

4.2操作要点

4.2.1设计方案优化

根据该屋盖工程跨度及造型要求,改变了传统的上部单层网壳与弦支穹顶结构组合的钢结构屋盖形式,优化设计方案,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确定了外圈径向管桁架与内部弦支穹顶组合钢结构形式。

4.2.2满堂红脚手架搭设

搭设形式为满堂红脚手架形式。根据桁架结构特征,由于屋盖桁架自重较轻,脚手架搭设尺寸为:立杆纵横间距1.5m,横杆步距1.2m。自基础底板顶开始搭设直至屋面管桁架最高点。

4.2.3管桁架安装

(1)安装定位支座,校核轴线偏差;

(2)模块化拼装桁架吊装单元体,从起始安装位置向两侧进行安装;

(3)继续安装直至外圈桁架全部安装完成;

(4)安装中心环桁架。中心环桁架在安装过程中,由于没有任何约束,仅是临时固定在承重脚手架上,因此该环的空间定位必须准确,并保证其稳定性;利用全站仪测放中心点坐标,并控制主弦杆的连接接口上弦的坐标值,根据坐标值控制中心环的安装精度。

(5)安装外环主桁架与中心环桁架之间的桁架,安装方法及安装顺序与安装外环时相似;

(6)按此方法,分别向两个方向进行安装连接桁架,直至屋盖桁架安装完毕;

(7)安装撑杆、环向及径向钢拉杆。

4.2.4焊接工艺

(1)焊接方法:采用手工电弧焊进行焊接。

(2)焊接材料:钢材材质为Q235B,选用E4303焊条;钢材材质为Q345B,选用E5016焊条。

(3)焊接工艺评定:

按照JGJ81—2002标准规定,对施焊材料进行焊接工艺评定,以获得可靠和适宜的焊接工艺参数及方法。焊接工艺评定应以可靠的焊接性能为依据。Q235B、Q345B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设备、仪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钢材、焊接材料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由熟练的焊接人员使用焊接设备焊接试件。

4.2.5张拉径向钢拉杆施工

(1)张拉前施工准备:

确认拉索质量合格,工序检验合格,张拉力按标定的数值进行;张拉前认真检查张拉设备及与张拉设备相接的钢索,确认张拉设备配套计量标定的书面报告,核对设备编号与标定报告相符,并在有效期内,以保证张拉安全、有效;张拉前确认张拉顺序及程序,施工初始力和最终张拉力及其对应的应力值;按施工方案的规定顺序分阶段张拉。

(2)张拉操作要点:

张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正确使用张拉设备,张拉设备形心应与钢索在同一轴线,控制给油速度,给油时间不应低于0.5min;严格按照张拉力对应的应力值进行张拉施工;并认真做好施工记录。

5弦支穹顶组合式屋盖的施工质量控制

5.1径向管桁架与弦支穹顶结构施工的质量验收标准

钢结构施工质量应遵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及《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的相关要求。

表1

表2

5.2管桁架钢结构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5.2.1钢骨混凝土柱安装

根据图纸设计中的坐标位置进行实地放线,确保钢骨柱位置准确。固定好钢骨柱后,搭设钢模板,调整钢模板位置,然后浇筑高强灌浆料。

5.2.2焊缝施工质量控制

(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所有径向管对接焊缝为一级焊缝。环向对接焊缝为二级焊缝,径向管与环向管相贯口焊缝为熔深不小于8mm的熔透焊缝。剩余焊缝为三级焊缝。

(2)对钢结构钢桁架径向对接焊缝(一级焊缝)进行100%超声波探伤检测。内圈环向管与外圈环向管对接焊缝为二级焊缝,20%数量的焊缝自检合格,并且经第三方检测合格。径向桁架与环向管相贯口焊缝按照设计要求熔透8mm及斜腹杆与径向管连接处焊缝数量的20%经自检合格,并且经第三方检测合格。其它焊缝为三级焊缝经自检符合要求。

6安全控制措施

6.1 所有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按相关规定进行验收、使用,安全带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6.2 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严禁带病作业,禁止酒后作业。

6.3 搭设脚手架必须由专人指挥,并划出工作标志,禁止行人入内,严禁在无人指挥下作业。

6.4 拆除脚手架时,应作好配合、协调工作,按照先搭后拆的顺序进行。在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的连接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

6.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采用TN-S系统,符合“三级配电逐级保护”,达到“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的要求。电箱设置、线路敷设、接零保护、接地装置、电气联接、漏电保护等各种配电装置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6.6 对电工、电动机具的操作工和焊工应按规定配置防护用品,对操作工人应进行用电安全教育。使用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

6.7施工现场机械严禁超载和带病运行,运行中禁止维护保养;操作人员离机或作业中停电时,必须切断电源;凡钢丝绳表面磨损、腐蚀、断丝超过标准的,或打死弯、断股、油芯外露的不得使用。

6.8 氧气瓶应与其他易燃气瓶、油脂等易燃、易爆物品分别存放,且不得同车运输。氧气瓶、乙炔瓶应有防震圈和安全帽,不得倒置,不得在强烈日光下曝晒。乙炔瓶不得平放。施焊点10m范围内或施焊点的下方不得堆放油类、木材、氧气瓶、乙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

7结束语

该工法在径向管桁架与弦支穹顶结构屋盖施工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该工法成功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安装质量、减少了用钢量,为同类工程提供了一种可靠、可行的施工方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郭正兴,石开荣等.武汉体育馆索承网壳钢屋盖顶升安装及预应力拉索施工[J].施工技术,2006

[2]张志宏.大型索杆梁张拉空间结构体系的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3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

近些年来,城市高层建筑发生裂缝,漏水等建筑结构缺陷的现象日渐频繁,不仅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新时期下,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二、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活动来讲,将管理职能与科学的方式进行综合,用以对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组织与落实,不仅可以保证工程的高质量完成,同时可以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推进员工的技术性素养,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整体影响力。与此同时,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切实降低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可发生的质量事故隐患的发生率,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控制工程的成本投入,使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得到全面提升。

但不同于普通的工程建筑,高层建筑施工涉及到一系列不同作业的同时执行,因此,除了要对不同环节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等进行控制以外,还需要对不同的施工工种进行合理的调配,对多种技术活动进行统筹性的规划与安排。因此,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需要对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性活动进行客观性、科学性和实际性的评估与决策,合理地组织工程施工。

另外,在高层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由于施工中所包含的技术性活动具备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工程管理部门必须从技术的角度上进行重点管理。并将施工技术管理作为管理体系的工作重心,以期通过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来保证工程的质量,为企业效益及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保障。而立足于实践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应如何组织并落实好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呢?

三、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与落实

高层建筑施工建筑管理对于高层建筑本身建设和负责工程施工的相关施工企业而言,都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在实践中组织并落实好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也并非简单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可通过以下的途径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落实:

1、明确技术活动内容,组建技术管理体制

要组织并落实好对高层建筑施工的施工技术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性活动的基本内容进行确认,并根据不同技术活动的影响作用在进行技术管理体制的有效构建。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性活动主要包含编制安排施工组织设计、熟悉并会审施工图纸、施工质量检验、施工洽商以及竣工验收等不同环节中所包含的各种技术性工作。而作为基础性的管理要素,技术人才、技术装配、技术标准及技术情报等技术性因素对施工质量管理都有着较为突出的影响作用。因此,基于对施工技术管理重要性的考虑,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活动及其内容进行系统性分析,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来对施工技术管理体制进行构建和完善,以便于保证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

需要强调的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应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对施工过程中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人员在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与权限进行准确界定;同时,施工技术管理需要加强对分包工程的技术性管理,以此为基础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开展,避免因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而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形成影响。

2、做好技术管理分类,科学组织技术管理

以上分析中已经提及,对高层建筑施工活动来讲,其所包含的技术性内容相对繁杂,所涉及的人员种类也相对较多。因此,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必须在确认管理重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性的规划,做好技术管理的有效分类,以便于在科学组织技术管理的条件下提升管理的成效。

根据我国2009年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讨及技术调查的结果来看,通过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划分来对施工技术进行控制,能够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获得较为理想的施工技术管理效果。

(1)事前技术管理

从事前技术管理的方面来看,结合对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的分析可知,施工技术管理在施工之前的管理工作应致力于技术为难搜集、施工方案规划及技术方案对比选择等这几个方面,做好对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性规划。(2)事中技术管理

从工程施工环节来看,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应对施工工艺参数和与技术相关的控制、管理工作进行严格把关,根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突发性状况,对施工技术和工艺参数进行及时的调整,科学地进行施工技术调整,切实做好对突发因素的有效控制,通过施工技术管理降低事故的发生改了,保障施工的整体质量。对施工过程所涉及的技术管理工作进行完整性的记录,并进行资料的备案储存,以便于为其他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规划与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3)事后技术管理

事后技术管理,即竣工技术管理,其是施工技术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该环节,管理人员需要在对工程技术进行总结和反映的基础上进行工程技术文案的编制与整理,以期在将来为相似的工程提供相关的数据调查资料。

3、实现过程性的融入,推进技术管理落实

当然,技术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工作通常是由施工企业所组织的各种技术性活动所构成。在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中,要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则必须满足多种技术同时使用、多种工种协调配合共同作业工程的管理需求。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尽可能将施工技术管理进行全过程的融入,采用全过程性、连续性的技术管理模式来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如此才能够使管理人员对高层建筑施工全国的技术问题进行准确的把握,使其能够对不同的技术要素进行及时、客观且科学的分析、调整和优化,保证技术管理的有效落实,切实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和质量隐患,在提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含量的同时,保证工程施工的整体水平。

四、 结论

高层建筑的施工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虽然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只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管理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范文第3篇

关键词:BIM;虚拟施工;建筑施工;运用

前言:在建筑施工运行的过程中,BIM虚拟施工技术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施工人员并不能够全面应用BIM虚拟施工技术。所以,现阶段,施工人员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用BIM虚拟施工技术。

一、BIM虚拟施工技术的概述

BIM虚拟施工技术起源于美国,至今已经有10几年的历史,但是,对于BIM的具体内涵,国内外学者尚未形成明确的定论。部分学者认为BIM是指:一种虚拟的施工技术,将施工规划以信息模型的形式表现出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4D模型,进而使施工过程表现的更加直观化、具体化。部分学者认为BIM是指:参数建筑模型、虚拟建造与数字沟通等等[1]。

基于以上学者们的不同观点,权威的BIM概念究竟指的是什么,美国国家BIM标准将其定义为: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于项目的物理和功能特性,采用数字化的表达方式,为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然而,美国国家建筑科学院将BIM定义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主要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不但属于创建建筑信息模型的一种行为,也是建筑信息的模型化,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此定义被广泛的应用,主要强调动词Modeling,即模型化,却不是模型Model。

现阶段,人们普遍赞同和认可的定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所提出的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此虚拟技术运行的基础是三维数字技术,并且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将产生的各种信息建立一个工程数据模型。工程数据信息模型的实现,能够全面、深入的展现与工程项目相关的信息,进而确保建筑项目的顺利运行[2]。

二、BIM虚拟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一)建筑施工的应用背景

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由以往的画图板时代进入了二维绘图阶段。在以往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建筑师会选择实体模型,检验建筑物的体量、造型以及立面处理状况。但是,在实体模型建造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这不利于建筑师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了三维建筑模型,三维建筑模型能够生成形象化、具体化的建筑效果图片,但是,其所生成的建筑效果图,并不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与建筑项目相关的信息。所以,BIM虚拟施工技术的出现,能够与时展相适应,实现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

(二)BIM虚拟施工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BIM虚拟施工技术已经得到学术界与软件开发界的一致认可,BIM虚拟施工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减少经济成本,也会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如果从技术方面分析,此项虚拟施工技术应与其相配套软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充分发挥BIM虚拟施工技术的作用。现阶段,能够与BIM虚拟施工技术相结合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即ArchiCAD和Revit[3]。

(三)BIM虚拟施工的关键技术

1.施工组织设计

现阶段,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至关重要,能够为建筑施工指明具体方向,是提高施工效率的主要途径。由于建筑工程项目自身的特殊性质,对于每一项建筑工程,都应独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得到上级批准过后,才可以键入正式施工阶段,进而加快建筑施工的发展进程。此外,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主要对象为单个建筑物,并且以施工图纸为主要理论依据,由于施工对象规模、复杂程度的不同,使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别。

2.碰撞检测算法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将虚拟现实、计算机图形学以及仿真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建筑虚拟施工模拟过程中,如果能够确保碰撞检测的精准性和可靠性,有利于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在虚拟施工正式开展之前,施工人员应熟悉和了解碰撞检测系统,进而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

(四)BIM虚拟施工技术的过程

现阶段,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通过BIM虚拟技术建立的施工过程模型,能够提高工作效率。BIM虚拟施工技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部门中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共同努力、合作,才能最终顺利实现虚拟施工[4]。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分析BIM虚拟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的运用,我们能够看出,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BIM虚拟施工技术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施工人员并不能够熟练的掌握BIM虚拟施工技术,阻碍建筑施工项目的顺利运行。因此,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应熟悉和了解BIM虚拟施工技术的内涵、运行特点。以及在运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做好建筑施工项目的前期准备、中期建设以及后期管理维护环节,使我国建筑行业稳固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石毅,张希黔.浅谈BIM虚拟施工技术应用实践和研究开发展望[J].工业建筑,2010,18(03):259-261.

[2]潘怡冰,陆鑫,黄晴.基于BIM的大型项目群信息集成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2,20(05):12-14.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管理研究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工程的总体价值,对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从而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够有效整合优化企业施工管理流程,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最终达到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提高。现阶段建筑业是我国发展现代化社会的一大产业,施工技术是影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在时展下显得愈来愈重要。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一大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技术管理能促进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保证了对工程进度、工期以及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不仅仅关系着我国现代建筑工程的发展步伐,而且还关系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安全利益,对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质量工作有待加强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工程的质量如何是对整个工程施工的重要评判依据,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的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但是当前一些建筑施工单位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首先,建筑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规定,一些建筑项目没有根据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进行材料的选择,而是单纯的讲究成本的节约,选择一些质量较差的材料 其次,一些建筑项目的建筑施工流程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有的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进行施工,致使项目的质量以及完成时间上出现问题。

1.2.建筑工程的安全措施管理不到位

当前,在进行建筑项目的管理时,人们往往看重的是整个建筑项目的最终收益,进而忽略了安全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的重要性 在我国一些建筑项目中,相应的安全管理职务往往处于空缺的状态,或者根本没有安全管理职务,即使设置了安全管理职务,安全管理人员也往往无法承担任何安全管理责任 建筑项目的主要责任人很少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进而造成了各种工程事故的发生 另外,一些项目没有对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验收,给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对于建筑施工项目而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机制对整个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对一些施工技术复杂 施工条件恶劣的高层建筑而言,这些建设项目往往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因此必须要有比较健全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机制才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但是在我国一些建筑施工项目中,相应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机制并不是很健全,很多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在分工上并不是十分的明确,一部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工程施工技术工作,但一部分人员却处于相对闲置的状态,从而使得整个工程的工期受到延误 还有的是施工技术人员的相互责任并不明确,当出现施工技术问题时,往往找不到相应的人员进行处理 这些都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不健全的表现。

二、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在建筑业实行总分包的体制下,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总承包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往往涉及到各分包单位的协同配合,还要与平行承包单位进行技术上的沟通和必要的衔接 因此,从广义上讲,施工现场的技术组织管理体制应当以工程承发包合同结构所确立的管理关系,建立起以总包为核心总分包密切合作 总承包指导分包 分包依托总包联动运行的技术工作机制。

2.2.做好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首先要求施工技术必须国家标准,这样才会保证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和可用性,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另外,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必须依据承包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依据相应技术规定和技术标准有序的进行施工作业,保证施工技术的运用效果和施工安全。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工程用品及施工质量进行相应的检验、试验以及测定,对图纸会审、设计交底、设计变更、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分析和处理进行对应记录,对涉及技术文件和资料,如图纸 照片 报表 文件等进行立卷归档,以便于日后对工程质量的评定,甚至为可能发生的工程索赔提供重要的技术证据资料。

2.3.建立并实施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

2.3.1.图纸审查制度

图纸审查是施工前期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做好图纸审核要做到全面考虑,要针对图纸施工要求考虑施工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科学性。检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审查设计图纸是否与合同相矛盾;甚至要考虑到建筑、结构、设备及装修之间有无矛盾,各种材料构件标记有无错误等。通过审查图纸,明确在工程施工条件下进行施工的可能性和所需采取的措施。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图纸有问题,必须做详细记录,并做好技术联络、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通知的签证工作。

2.3.2.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让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在正式施工前,对施工对象的设计情况、建筑特点、技术要求操作注意事项有较详细的了解。交底内容应包括:①施工合同的范围及有关技术方面的要求;②了解设计意图,包括建筑物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及特殊部位的做法要求等;③使所有的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内容,掌握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施工计划及完成任务的技术手段和组织措施;④设计变更必须及时向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交底;⑤新技术项目交底,详细交待该技术所涉及的材料、工艺、具体操作方法等,必要时管理和技术人员应进行现场督导。

2.3.3.技术复核制度

技术复核制度是为了保证技术的准确性,避免因技术工作的疏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技术复核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定位轴线;②标高;③尺寸;④配合比; ⑤门窗洞口尺寸;⑥预留洞;⑦预埋件的材质;⑧吊装预制构件的强度等。以上工作必须根据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核时做好记录。

2.3.4.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管理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必须根据企业的管理方针和目标,充分研究现有的施工条件,包括合同条件、现场条件和法规条件,编制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报企业技术部门或施工技术主管部门和监理单位组织审查,批准后方能具体实施。

2.3.5.施工日记制度

施工日记要力求客观地记录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施工现场的状况、动态过程,包括每天的气象、施工部位、作业内容、作业能力效率、质量例行检查所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及结果等,记录规范的施工日记有助于了解,检查和分析施工进展的状况。

2.3.6.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管理制度

在工程施工前或施工中,由于设计的原因或业主的需要及现场条件的变化等,会导致施工图的变更设计,这不仅关系到施工依据的变化,而且涉及到工程量的增减。因此,必须按规定程序处理变更问题,一般是由设计单位签证确认 监理工程师下达变更令 企业或现场技术部门备案后执行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或管理人员对施工图的某些技术问题有异议或提出改善性的建议,必须由技术负责人向设计单位提出,由设计部门出具设计变更图方能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准确地按图施工,维护设计文件的严肃性。

三、结束语

总之,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贯穿在整个建筑施工中的动态管理过程,必须把握好建筑技术施工的每一个细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责任制管理,把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部门以及相关施工人员。层层把握,加大管理部门的监督调控,这样才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施工技术管理,促进我国现代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存保.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 经营管理者. 2011(20)

[2]翟桂梅.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J]. 价值工程. 2011(03)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

1、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中,对施工技术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业的一项基础管理,通过对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确保建筑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在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大中小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意义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必须引起工程项目所有参与者的重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辩证统一。

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有利于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对技术管理和作业人员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技术管理素质和技术能力;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加快速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结合工程实际开展技术改革和技术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新的施工方法。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仅仅包括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技术培训还包括图纸会审、编制施组设计、技术交底、安全技术、“四新”技术开发应用等,这些内容一般可以从内业和外业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内业主要包括建筑施工技术的一些基础性作业,如制定技术管理制定、完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与岗位技术培训及技术档案管理。外业主要包括施工前的技术准备、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实施方案及施工技术的更新。

施工技术管理实施原则要讲究从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正确贯彻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技术政策、规范和规程:要实行按科学规律和实事求是办事。对“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坚持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所有施工技术工作都要全面考虑其他经济效益状况,合理择优选取;日常技术管理工作和生产实践过程紧密结合。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基础工作,既要全面又要重点控制。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落实,分工协作力求最大程度为工程施工提供服务。当前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尴尬境地。

4、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可优化的内容

4.1技术管理组织体系没有建立

由于建筑企业的规模差异较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软硬件配备也存在很大差异,加上建筑领域的总分包体制,很难建立一套通行的规范,但作为这样一个相对庞杂的工程系统来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很难保证技术管理水平合格。目前在总分包体制下,施工技术管理就是工程的总包单位的技术管理,即通过分包合同的纽带建立总包建筑单位与分包建筑单位的技术管理对接,这种对接的紧密度较差,受到分包单位的软硬件设施的制约,并且很难贯彻执行原定的施工技术,原材料的采购、存放、堆砌很难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来进行从而拖延了工程工期,造成经济损失,大大提高管理成本,使工程在企业与企业的交接过程中出现纰漏。

4.2建筑施工制度体系存在缺陷

由于建筑企业参差不齐,一部分企业不能够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及相关文件要求,不能建立健全建筑相关监管部门管理组织机构设立的要求及相关的责任制度;在人员配备上,没有很好地将技术岗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接,或是在企业内部没能够按岗位进行施工技术的责任划分,出现“一个流程多人负责”或是“一个环节无人负责”的现象。甚至有一些单位无视《建筑工程施工规范》要求,没有建立任何的施工制度体系或是在制度建立上存在缺陷。即使按照制度要求执行,也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部分单位不能够按照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要求对一线员工进行技术培训,缺少操作规程及安全教育。没有对防护设施例如脚手架等,按时定期进行有组织的验收检查、施工现场消防设施虚设等。再加上施工项目本身存在的弊端,管理人员水平的限制,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缺陷都迫切需要在制度上给予弥补完善。

4.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监督不严

在企业内部缺少针对建筑施工技术的运行监管,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的标准严格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没有针对从业人员不同文化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5、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可优化的措施

5.1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优化

在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总包商及分包商的实际水平的基础之上建立一套通行且行之有效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将体系贯彻到每一级分包商,不再简单的依靠分包合同来约束技术管理组织体系,要通过专人负责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在进行工程分包时要将工程技术管理责任进行相应的转换,责任落实到人。各级企业在工程开工前、工程进行过程中及工程后期都要注重人员的调度及各部门间的配合,重视人员管理及人员储备,重视对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各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及安全意识。

5.2建筑工程整体管理制度优化

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文件要求,建立和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实行技术责任制是为了保证个技术岗位都要有技术负责人,防止和杜绝施工中责任不清或无人负责的现象发生,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认真落实技术交底与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图纸会审要求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未经会审的施工图纸不得用于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可分级进行,分级管理,目的是使全体参与职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施工。对于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及“四新”技术应用工程更需要做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技术档案管理包括交给建设单位保管的竣工资料部分和施工单位保存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技术档案均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搜集、整理和存档。

5.3加强建筑施工技术执行监督

落实建筑施工技术的各个环节的责任,责任到人。加强在施工环节进行监管,监督施工过程的安全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随时纠正那些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而影响施工质量或者施工安全的违规操作,重点关注工程进度、施工的客观条件,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为工程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使施工过程连续、均衡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使工程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