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课堂教学案例

高效课堂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效课堂教学案例

高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课堂;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模式

一、会计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案例教学模式的内涵

1、会计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

教学效率是指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度量,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无效益、效率高下的唯一指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至少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规范、教学方式多样、多数同学受益。

因此,对于会计课堂来说,教学效率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教学目标,要符合会计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到学生的差异。二是学习条件,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充足,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处理科学。三是学习指导,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习方式创造恰当的会计专业问题情景,并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四是学生活动,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其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能按要求正确操作会计专业相关实践任务。五是课堂气氛。要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师生积极平等地交流,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质疑问难得到鼓励。

2、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模拟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并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哈佛大学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和倡导案例教学法,并成功地进行了运用,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工商界骄子。

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则是指在学生学习掌握一定会计与财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与剖析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模拟实践之中,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分工协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会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的现状及不足

1、会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情况

在当前的会计教学中,众多大专院校、职业教育学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益,本文简述如下:

第一,三维立体式案例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三个层面来构建:教师、学生、企业三维一体的教学主体;理论、方法、实务三维一体的教学体系;学习、思考、应用三维一体的学生思维引导模式。通过以上几个方面,使学生、教师和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完成知识传递、信息交换的过程,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共振系统。

第二,基于信息技术的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和由其提供的无限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会计专业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案例教学模式。

第三,逆向法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教师提前做好若干套账套,学生引入后,要求学生做相应的逆向操作。通过逆向法案例教学,学生才能真正理解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设置与日常业务处理间的关系,还可以较扎实地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原理。

2、会计课堂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当前在会计课堂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众多专家学者也都进行了深入探究:

戴玮炜等人认为,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本科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学生对“什么是案例教学”、“如何进行案例教学”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依赖心理较强;学生在案例教学中难以把握重点、存在表述不清、离题万里、甚至概念错误等情况。

王春梅则认为,当前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案例”教学的标签被泛化,“案例”的选取或设计过于简单;案例教学的功能扩大化,降低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功效;案例教学课堂设置形式化,学生参与度不强等问题。

本义认为,除了以上问题外,还存在:案例库源供应不足、质量欠缺;案例教学方法不新颖,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案例教学过程组织不够严谨,课堂效率有待提高;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需要提升,等等问题。

三、完善案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会计课堂在实施案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再造会计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首先,要再造会计案例教学流程。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参与案例教学的教学双方要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需求,按照“案例准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教师讲评”的流程,努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才能形成各种新颖而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案例教学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要不断创新案例教学方法。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信息量。通过放映教学录像片、多媒体课件、互联网案例库等方式,最大可能地给予学生强烈的感性认识,使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2、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要明确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核心地位,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效的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并且增强其分析能力、沟通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其次,要努力提高会计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辩证地处理传统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方法的关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根据所教授内容的特点灵活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以财务会计中“项目投资分析评价”为例,这部分内容就可以先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而后再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3、实施模拟案例教学,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首先,要积极探讨模拟案例教学。以讲授“会计结算程序”为例,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及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一来,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而且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要精心设计案例教学过程。教师要精通案例材料,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还要预测学生对案例的反映,制定案例讨论的计划。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案例课之前预先思考一些问题,探析布置的问题,想象课堂上的讨论情景,思考讨论领导者的风格等。

4、准确定位教师角色,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高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案;编写;使用;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56-01

本学年我校全面推行“师生共用教学案” 和“三三三高效课堂模式”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规范化自主学习的能力,“三三三”中的第一个“三”是指课堂操作的三个基本流程:自主预习——合作交流——达标测评。“三三三”中的第二个“三”是指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课堂系列活动,学生学的行为实现“会质疑、会合作、会表述”,“三三三”中的第三个“三”确定为“三到位”,这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实现“三会”目标而应采取的教学手段,具体是指“自学指导到位、释疑点拨到为、目标落实到位”。 此模式旨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以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主,对在学生自学中发现的疑问的研讨为辅,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教学案”的基本概念

我们所说的“教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 根据这个定义,“教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教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 “教学案”的设计

教师对教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教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 教学案的使用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3.教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

四 在使用“教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

1.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2.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要求学生要根据“教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记”的填写;课后注意“教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4.教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时应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教学案的要求,使教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教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五 认识和操作层面上存在的误区

1.以教案定学案。

教师在处理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学案。

2.教学案就是练习题。

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就在他们预设学案时或拿到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教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

高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一、清晰的教学思路

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基本分为几何和函数两大块内容.函数部分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课,是指数函数部分的基础课,所有相关指数函数的题目都是凌驾于其性质之上,掌握这一课的内容更是重中之重.所以要求教师建立系统清晰的教学思路,着重教学重点难点,并将知识全部串连起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以《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一课来说,众所周知,函数分为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图像法和解析法.教师应当将这块内容系统的列在幻灯片中,让学生有清晰的认识.以此三种方法为根基,发散出三块内容,将其他知识穿起来,让学生通过题目或者实践活动从三种不同的描述角度来得到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这样的自主研究方法更容易让学生对指数函数有全方面的了解,并且带有自己的研究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掌握了指数函数的相关内容,在学习其它函数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系统的学习方法,便于其他函数的学习和掌握.

二、着重教学重点难点

以重点难点出发,进行数学的学习更容易掌握复杂难记的性质、公式和概念.但是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方法,更好的帮助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案例分析针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一课来说,它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推导过程,以及底数a对于指数函数图像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两点来进行教学:

1.一般形式的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这两部分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首先,由一个特殊形式的指数函数来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的学习观察和研究,掌握了特殊形式的指数函数性质后;然后,由特殊形式推入到上来,掌握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及其性质;最后,再重点讲解一些关于指数函数引出的特殊形式.教师可以由:

y1=1[]24和y2=34

两个函数为例来进行讲解:

教师:大家来把这两个函数的图像做出来,观察结果会发现什么呢?

学生:因为1[]2小于1,所以函数图像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减;因为3大于1,所以函数图像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

教师:很好,那么有这两个函数我们可以知道底数a对于指数函数的图像来说有什么影响呢?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教师通过对a的假设,以及函数的举例针对指数函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不仅仅加强了对指数函数一般形式的掌握,更是为之后的图像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最后通过思考题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指数函数的概念以及图像有更深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

三、创设丰富的互动实践

丰富多样的课堂互动实践,是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最佳方法,这样的互动教学方式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而掌握和吸收课堂知识.

案例分析以《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互动实践活动.

活动一:

教师:现在老师有一个思考题要考考大家,大家以前后四人为单位以形成小组来讨论一下,之后老师来检查你们的答案.

学生:好.

教师:1号学生分到2颗球,2号学生分到4颗球,3号分到6颗球,4号分到8颗球……请问51号同学会分到多少颗球呢?

学生小组讨论.

活动二:

教师:现在老师又想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大家也来想想看,到底答案是什么?

学生:好.

教师:同上,1号学生分到2颗球,2号学生分到4颗球,3号分到8颗球,4号分到16颗球……请问51号同学会分到多少颗球呢?

学生小组讨论.

之后由教师进行提问并找不同组的两位同学来黑板上回答.

教师:现在两个小组的同学到前面来进行PK,请问,在以上两个问题中,每位学生所分到的球数用y表示,每位同学的编号用x表示,y与x的关系如何表示呢?这两个函数怎么命名呢?

两组学生均写出: 函数解析式:y=2x(x∈N*)和 y=2x(x∈N*).

教师:回答的很好,这两个函数一个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函数,另一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指数函数,现在,大家对指数函数都有系统的概念了吗?

学生:有.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当急于给出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知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和自主思考中充分理解函数的形成过程,学会自己研究得到答案,从而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提高自身的指数函数运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文杰.指数函数的教学设计[J].广东教育,2007 (7).

高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乡土案例 地理课堂 区域农业发展 过程与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127

一、案例实录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强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乡土案例是学生所熟悉的,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助于师生共同建构地理知识,发展地理能力,培养地理学科所特有的乡土情感和价值观。一直以来,笔者致力于探究如何利用乡土地理案例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上《区域农业发展》这一节内容时,在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后,为引导学生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探究一】常州市(注:学生的家乡)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有:粮油蔬菜花卉生产为主的种植业,江南水乡的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的林牧业。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常州市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提问】要分析常州市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需要搜集哪些相关资料?

利用学生对本乡本土的熟悉与热爱,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引导学生得出需要搜集常州市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资料。由教师整合后投影展示:常州市位于江苏省南部,下辖武进、金坛、溧阳3市(区),位于长江三角洲西部边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部、西南边缘是本市主要的低山、丘陵分布区。常州由于所处纬度较低,离海洋近,再加上地势低平,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影响,低温少雨。常州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道纵横交错,湖塘星罗棋布,水面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6%,呈现出“河多、圩多、水多、船多、桥多”的“水乡泽国”景象,许多地名以“圩”、“桥”、“塘”等命名。

【追问】根据资料分析常州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实际上,学生在搜集相关资料的同时,已潜移默化地运用了如何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等方法。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的反馈,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搜集有用信息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真切的教学感悟――地理教学应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传统的地理教学,重“知识”轻“素质”,重“人才”轻“人本”,重“结果”轻“过程”,缺少“做”科学的“过程与方法”而导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差,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较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需要合理定位,需要精心设计,才能有效实施和达成。笔者认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核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是一种理念,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习惯只用教材上的案例进行教学,从而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利用乡土地理进行探究的教学机会。究其原因,有思想上不够重视、也有认识上的不足等。课前的反思,促使笔者自觉实践,更好地关注、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体悟师生生命的成长、进步和发展过程。让笔者欣喜和欣慰的是:本课中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思维活跃、乐于展示、发言积极。因此,我认为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是一种理念,目的在于变“静态封闭”为“动态开放”,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目的在于从理念学习中、实践反思中生发新观念来影响和改进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进步和发展,也推进着新课程的改革。

三、实践中的灵感――地理教学应重视“乡土地理”

案例教学作为高中地理新课程常用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充分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课本提供的一些案例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虽然可以让学生增长见闻,却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很多教师在案例分析这一环节,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就是在套用老师教给他的套路,从而给出老师想要的答案,而一考试就会暴露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一知半解了。那么怎样才能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弥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不足呢?笔者意识到了乡土地理的独特魅力。

高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1.018

小班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一种新型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的导学案是一次新的尝试,目的是想通过小班化背景下的导学案提高课堂效率。

一、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1.小班化教学使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大班额的班级里,教师对班级的管理较为困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频率就越低,甚至有学生连同学的名字都叫不上,更谈不上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反,小班额的情况是:由于学生的数量少,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同样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就越容易。

2.小班化教学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在大班额的班级里,没有充分的准备,想要很好很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是比较困难的。而小班化教学则不同,首先,宽松愉快的小班化教学,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其次因为小班化人数少,学生可以以个人、或结对、或3-5小组,来进行探讨,这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第三,互动中教师激发了灵感,更加积极钻研,改进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更高效的进行科学探究。

3.小班化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传统的大班化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共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小班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强调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可以为他们量身定制最合适的学习方案,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和促进每个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有效地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小班化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好似桥梁,将教师与学生巧妙地联系起来。导学案好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影响学生对化学兴趣,甚至影响学生的发展。 导学案应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备教材

教师在备课设计时,把重点放在对教材的理解、解读上,放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准确理解、解读教材,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在备教材的同时还应结合小班化的特色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通过分层学习训练、相互结对学习和加强个别辅导,来满足学生对教材的分层化掌握,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备学生

针对小班化的特点,我们的备课应该是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在备课中,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既要备共性的要求,又要备个性的要求,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程度较高的为A类、程度中等的为B类、程度较低的为C类。教案设计尽量让A层同学吃得饱,B层同学跳一跳学得好,C层同学低起点、小坡度、多循环,也能消化。要做到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层、课堂练习分层、布置作业分层。

3.备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

小班化教学非常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因此,构建怎样的教学空间,才能适应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是小班化教学需特别关注的环节,应该成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备课时的关注点,并且也要在导学案中中予以体现。

三、小班化导学案的实施

1.课前

在上课的2~3天前,教师将导学案下发给学生,学生提前预习,自习。小班化的学习小组成员在预习过程中会对同样的内容有自己的不同见解,有不同的声音就有争论,这种争论使我们教师所乐于见到的。有了争论总要解决,学习小组就会通过请教老师、上网、小组讨论等各种手段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原本在课堂上需要讲解的知识通过同学的相互讨论,有的时候能解决很大一部分,不仅如此,在不知不觉中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2.课中

经过提前的预习,自习。学生个个都自信满满,这种自信或多或少带有一点自负在内。这节课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起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导学案片段:

在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中是关于实验安全的知识,很多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都采取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这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也违背了化学的自身学科特点。这节内容,采用了导学案先让学生预习后再来做实验,而且是分组合作,小班化学生数量少,教师能顾及的面更广,实验的安全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分组实验(“黑面包”实验):

1.仪器与药品:100mL烧杯、玻璃棒、白砂糖、蒸馏水、浓硫酸。

2.步骤:向烧杯(100mL)中加入研得很细的白砂糖7g,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将糖调成糊状,然后小心地加入约4mL的98%浓硫酸。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浓硫酸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做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现象,这是一个偶发事件,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

3.课后

一堂课上完以后,课后必须要巩固。在设计课后巩固练习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导学案在设计课后习题时,要注意承上启下,要照顾到每个不同层次的给学生。一节课45分钟,但是课后的时间却很多,导学案课后习题的精妙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拓展能力,可以说是开辟了第二个化学课堂,而这个课堂的主角完全是学生自己,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反思

1.小班化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反映

刚刚接触到导学案时学生们就迷茫和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把导学案和课堂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渐渐得学生知道了“要学什么”,懂得了“要如何学” 。通过导学案学生认识了课堂思路,知道了“要学什么”;明确学习目标,带目标去学习;知道了课本阅读的重要性;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2.小班化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的困惑

课堂教学中时间的分配有时不合理,过多的花在了合作和探究上,忽略了归纳和总结,针对不同的课型应该设计不同的导学案如:“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再如:“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

总之,小班化教学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条件下对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小班化具有班级规模小、利于开展个别化教学、师生互动多、尊重多元等特点。在小班化背景下的导学案发挥出它的优势导学案在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它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展现它在素质教育中真实有效,越来越突出它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