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识字启蒙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分享阅读蒙教育研究; 教学质量; 教师与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语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09-001
幼儿园到底该不该主张幼儿识字?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得出结论,幼儿园是可以开展识字活动的。“分享阅读启蒙教育”就是围绕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兴趣培养为核心,以快速识字为载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以游戏活动为手段,重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解决了幼儿识字难、阅读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等问题,帮助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好基础。下面就谈一谈我们在开展汉文化启蒙教育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具体做法:
一、家长与师幼同步,认识分享阅读的内涵
开展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让家长明白什么是分享阅读启蒙教育,内涵是什么,开展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等,这样使家园达成共识,使孩子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好汉文化。
1.通过多种渠道,达成家园共识
1.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习识字教学的想法。
1.2召开各种形式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了解分享阅读教学内涵。
1.3了解了家长的需求与想法后,我们又召开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家长会。
2.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为此,我们通过学习、与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理论认识,正确的认识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的价值,充分领会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精髓,拓展教育教学工作。
2.1注意教材的把握。通过学习认识到分享阅读启蒙教育与其他识字教学活动不同,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注意每次授课的内容适宜。通过分享阅读教学,在不断识字的基础上,促进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能力的发展。
2.2注意教法的多样。分享阅读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领域中,融汇了多方面的内容,具体落实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我们在苦苦思索,寻找一条培养阅读能力的途径,这时,我们看到了一套完整的“分享阅读”的实验教材。
2.3注意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教师认识到,学习分享阅读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识字,关键还是要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所以我们注重每一次教学活动中的能力训练,抓住每一个环节,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
二、通过积极开展教研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要使教师能够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非常重要,一方面园里能够随时把握教师进行教学的情况,了解教师观念动态,另一方面能够随时发现问题,引领教师把握方向,使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使幼小衔接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1.确立教研组人员,定期开展研究
首先我们确定了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为教研组成员,并定每周四中午开展两次研究活动。在课程开展的初期,我们采取的是临摹的方式,即临摹课题组给予的教学指南中的教案进行教学。然后尝试书写教案,重点写出每个环节的目的与做法。
2.听取教师教学体会,了解教师困惑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我们开展交流会,谈教学体会与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我们认真分析困惑的原因,之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创新教学、提高教学。
3.加强实践观摩研讨,提高教师水平
3.1日常听课的指导:加强研讨后关键在于日常教学的落实,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听教师的教学活动,并及时给予教师指导与建议,使教师能够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2小组相互观摩:我们还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互观摩,并进行评析,使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三、家园共育,学好汉文化,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幼小衔接工作,一定要家园相互合作,达成共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
1.充分利用家长园地与博客,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教师不仅要及时将每日学习内容张贴出来反馈给家长,同时将教学的重点、幼儿园运用的教学方法以及给与家长的指导建议都要告知家长,以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及如何配合教师进行辅导。
2.开展亲子阅读与家庭活动,激发家长引领孩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
为了使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分享阅读教学当中来,并能够与幼儿园同步教学,我们开展了亲子阅读好家庭活动,激发家长引领孩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还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参与方法。同时使家长更加了解了幼儿园课程与工作,促进了家园沟通,也提高了幼儿园的工作质量。
园本化课程的建设是为深入贯彻《指南》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幼教工作的新渠道,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在研究与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家园沟通,使幼儿园与家长达成了共识,统一了认识,能够家园合作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促进了幼儿园整体工作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一、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中,真正成为识字、认字的主人,以不变应万变,关键就在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幼儿来说,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变字游戏识字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游戏的方法,教幼儿认字。如学习了“人”后,请幼儿加一笔变成“大”,再加一笔变成“木”,然后将两个“木”字写在一起变成了“林”,三个“木”变成“森”……通过对一个字的变化,使幼儿在游戏中不费力地认识很多字。通过这一方法,幼儿可轻松地将字型记到脑子里。
2.猜字谜编儿歌识字法 幼儿期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富有奇思妙想,对猜谜语特别感兴趣,猜谜语本身也是饶有兴趣的一项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我抓住幼儿好奇心这一特点,把日常生活中常用字变成谜语,让幼儿通过猜谜语来学习新字。如学习“坐”时,让幼儿猜字谜“两人土上坐”;在教“座”时,让幼儿猜字谜“两人在广场里的土上坐”。这样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既学会了新字,又复习了旧字;既感受了语言的优美,又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简单有趣的活动,既调动了幼儿的识字兴趣,又使幼儿从中探索到一些字的规律。
3.“找朋友”游戏识字法 “找朋友”这一游戏方法,在某些学科里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游戏形式。比如在教幼儿学习“到、冷、热、棵”时,我就将偏旁“刂、冫、灬、木”和部件“至、令、执、果”分别写在卡片上,请持有偏旁卡片的幼儿与持有部件卡片的幼儿做“找朋友”游戏,组成新字。这种方法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幼儿在愉快的“玩耍”中学会了这些字,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学”这一主导思想。
二、幼儿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1.改变教育观念,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父母有责任让幼儿了解和学习智育之外的更多东西,使其全面、均衡地发展。同时对孩子要适度关心但不溺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要想方设法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责任感既包括对自己的言行敢于承担责任,还包括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只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增强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小就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辛,并让他们适当经受一些磨炼,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
2.营造和谐氛围,养观念 幼儿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看到的是父母或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怀,感受到的是温暖和体谅,如此幼儿也会学着关心、体谅、尊敬和感激别人,而不是自私、刁蛮、不懂感恩。在教养观念上,要保持父辈和祖辈之间在教养方式上的一致,使幼儿不会因长辈之间观点的不一致而出现混乱和无所适从。
3.强化良好行为 当人们受到外在的表扬或奖励后,会逐渐产生一种相应的内在自我奖励倾向,表现为内在的自我满足。如果能从外在强化过渡到内在强化,良好行为就会得到更有效的巩固。
三、情境教育法
就是利用环境、气氛或设置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素质等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要从提高教育素质、美化校容、整顿园风班风入手,幼儿在其中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感受和体验是幼儿获得内化的行为品质的有效途径,幼儿只有通过各种活动以及与同伴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社会性发展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活动中,有小朋友摔倒了,及时把他扶起来;小朋友生病了,给他端来一杯热水,并问候;哪位小朋友过生日,大家都为他祝贺并送上自制的生日礼物……孩子在这些特殊的情境中,良好品德习惯就逐渐内化形成。家长在家庭生活当中,也应该时刻重视此类训练。长期的教育熏陶,可以帮助幼儿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学会感恩,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
四、奖励法
对幼儿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奖励是一种鼓励的方法。它能使幼儿肯定自己正当的、优良的思想行为,并引发他们巩固发展这些优良品德的愿望和信心。奖励的方式一般有赞许、表扬、奖赏三种。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可用口头表示赞成,也可用目光、点头、微笑、手势来表示肯定。组织幼儿开展争当好娃娃、争戴小红花活动,每学期可以对表现突出的幼儿给予奖励,既鼓励本人,又树立榜样,激励全体幼儿学习。家长通过写表扬卡的方式把幼儿在家的良好行为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老师读给小朋友听,使幼儿更加自信,也促使同伴之间互相学习,来自家园双方的鼓励和表扬,使幼儿逐步建立积极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奖励必须公正、适量、灵活,实事求是,不能滥用。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要适量应用一些劝诫的手段,及时予以纠正。
关键词:幼儿;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53-01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做好识字教学工作。
一、直观性
幼儿因为还小,他们对直观性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也比较容易记住。所以,在幼儿识字教学过程中,幼师要学会用直观教学法来促进幼儿识字能力的提高。在幼儿眼中,汉字是一个个小小的方形画。因而,在开始教幼儿汉字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幼儿马上认识字,而是先设法引起幼儿对汉字的兴趣。例如:我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图形,幼儿马上说出这是一朵花。于是,我便用彩色粉笔在这个图形上醒目的描写出“花”字。幼儿一下子就将“花”字深深地刻印在了记忆中。于是我便选取幼儿兴趣正高的时机“卖个关子”,停下不再画不再讲,并趁机告诉他们明天再玩这样的游戏,就这样激发幼儿的识字欲望。
二、随机性
幼儿期是学习的最初起点,在他们的意识里,一切事物都是新鲜而有趣的。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不能强制性的要求幼儿的学习要达到某某程度。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要让教学有随机性。教师应为幼儿营造一个适宜的汉字环境,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自然识得更多的汉字。因此,我们把活动室内幼儿平时眼睛能看得到的物品、装饰物都有机地利用起来,贴上相应的字、词卡。如活动室内外的墙饰、寝室、卫生间、各活动区的标志等,图文并茂且相得益彰,并结合主题活动进行定期更换。营造了好的识字环境,还要随机地、有意地引导幼儿识认、复习,加深印象。随时指,随时认,当幼儿熟悉后再组词,组短句。对于能力强的幼儿,用几个相关的字、词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故事创编。这些带有挑战意味的随机活动对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做好家园共育工作,让家长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汉字,复习旧的,认识新的。如引导幼儿认识电视里熟悉的广告产品,动画片、连续剧的名字,各种包装盒、袋、饮料瓶上的字等等。久而久之,幼儿自然会习得更多的字。
三、游戏识字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模仿各类人物、动物,模拟各种事物,使愿望得到满足,兴趣得到提高,身心舒适而愉快。所以抓住这个特点让孩子们采取玩乐的形式认字,为幼儿提供文字信息,把识字揉和在日常生活中、游戏中以及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玩耍中轻松愉快地、自然而然地识字。他们在活动中一边做,一边玩,一边识字,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帮助理解和记忆词汇。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不但不觉得累,反而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就像让小孩无意中学话一样,不知不觉就把字认识了。如幼儿比较喜欢玩找朋友的游戏,为了使游戏更好玩,我们给幼儿准备了许多胸饰图片,有动物类的、水果类的、人物类的……在游戏时,一部分幼儿拿字卡,另一部分幼儿戴胸饰图片,大家边唱歌边找朋友,将图片与字卡配对。有些幼儿还想到新的玩法,他们戴上动物的胸饰找动物喜欢吃的食物字卡,如“小鸡”与“虫子”、“小狗”与“肉骨头”等。在游戏中幼儿体验到认字活动的乐趣,认识了许多字宝宝。
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兴趣
幼儿语言发展和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是3~6岁。早期阅读是从兴趣入手,以配图书籍为主,以读、听、说、玩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来进行。早期阅读可以萌发幼儿爱读书、好读书的情感,提高阅读能力,为幼儿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打开一扇大门。尤其是大班的幼儿,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为他们即将进入的小学阶段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目标启蒙性、阅读内容直观性、阅读方式综合性是幼儿早期阅读的主要特点。这是由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在阅读的材料、方式和效果等方面都有所呈现。比如,有的小孩子看见色彩鲜艳的书就很好奇地拿起来翻阅,看见认识的字就不由自主地读出来等等,这些虽然只是他们开始接触阅读的简单行为,但对幼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阅读了。只不过还是幼儿早期阅读的开始,阅读活动很盲目,随意性较大,基本上完全依赖父母。因此,幼儿早期阅读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和培养。
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一、读与说相结合
幼儿园的阅读区要布置得安静而又温馨,墙壁上挂图的颜色和内容要有利于幼儿安静,书架上摆放符合幼儿阅读水平的平时喜欢看的图书。在阅读区孩子们可以自己挑选喜欢的书籍,在宽松的阅读气氛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满足他们交往的愿望,也加强他们的口头语言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幼儿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阅读,比如针对故事情节提出1~2个简单的问题,让孩子们自己找出答案。每天我在班里都要推选几位幼儿当“小明星”,到大家面前朗读自己学会的儿歌、诗歌,讲故事等。幼儿为了得到老师和小伙伴的夸奖,就会更加认真仔细地听讲。这样既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又调动了幼儿听说的积极性,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幼儿也加深了对阅读过内容的印象。
二、阅读活动与识字相结合
由于小班的幼儿自己只能认读的汉字很少,教师的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不是孤立的让幼儿识字,而是尽量选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幼儿图书,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进而提高幼儿的阅读和识字兴趣。比如,我在小班设计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识字游戏或播放幼儿识字软件来辅助教学,学习氛围浓厚了,幼儿的识字兴趣自然就容易激发。如,“蚂蚁搬豆”游戏,请幼儿当小蚂蚁,字宝宝当豆豆。游戏开始,教师以妈妈的口气对小蚂蚁说:“孩子们,天冷了,你们去地里搬豆豆回来过冬吧。”幼儿学小蚂蚁一个跟一个到黑板前取一“颗”“豆豆”,跑回“妈妈”身边,告诉妈妈自己“搬”回了谁,说对了,请全体幼儿给他拍拍手,说错了,请小朋友纠正过来。幼儿通过这些活动认识汉字、学习说话,进而对阅读进一步产生兴趣。
三、阅读与看图相结合
在小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色彩鲜艳、画面有趣、情节动人的图书对他们最有吸引力,产生的兴趣更持久。为了让他们顺利沉浸到幼儿读物的阅读中,我把儿童读物的配图作为突破口,将图画符号转换成语言文字符号,让他们在看图、说图、读图的过程中达到轻松识字的目标。在看图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个别指导,在“看、想、说、读”四个方面下大力气。如,《猴子学样》,讲述完前三幅图片后,教师提问:“老爷爷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猴子把帽子还给他呢?你想到了吗?”从而引发幼儿思考。幼儿想出的办法,只要合情合理就要当面及时表扬。这样,就能调动幼儿的创造力,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结局。
四、阅读与活动相结合
直观思维是幼儿思维活动的主导形式。通过经常动手操作,可以刺激幼儿的动作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如,阅读图画书《撕呀撕呀》,我事先为幼儿准备好黑色、白色、蓝色、绿色的纸,活动开始,我就说:“孩子们,今天我们来比赛撕纸,请你们自己把纸撕成小块,想象一下你撕的是什么,看谁撕得又快又好。”孩子们一听,可来劲了,大块的白色、小块的蓝色、长条的绿色,忙得不亦乐乎,我再用他们撕出的纸即兴拼贴成好看的牛爸爸、蓝天白云等,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也顺利将活动过渡到阅读《撕呀撕呀》这本书上。阅读活动引入“动手操作”活动,可以有效缓解阅读的枯燥,活跃课堂的气氛。
总之,幼儿能否顺利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早期阅读抓的好坏是关键。我们只有调动起幼儿的阅读兴趣,才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促进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好奇心;语言能力;幼儿;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的兴趣,启蒙幼儿的语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将来适应生活、适应发展的一种能力。幼儿时期正是语言发展和口语表达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让孩子在走出幼儿园进入小学后,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是家长和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小学语文幼小衔接问题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好奇心
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重要的不是认识多少个字,而是对文字的好奇心有多大,兴趣有多高,培养幼儿对认字、写字的强烈愿望,是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注重以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认字活动,可以从汉字的结构当中寻找规律,帮助学生形象记忆,激发识字兴趣。一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我们将识字教学渗透到生动有趣的识字情境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中认字,使孩子掌握识字方法,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例如,抑扬顿挫的韵文、激情饱满的诗歌等,对已经掌握的常用字,进行“分分合合”“加加减减”活动,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利于学生趣学趣记,孩子们在快乐的游玩中,观察汉字,产生识字的愿望,快乐的记忆伴随着儿童的成长。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依据儿童的认知心理和接受能力,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歌谣、图画和文字,孩子们在情景图画和语境歌谣中识字写字,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诵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幼儿词汇的丰富,融于与孩子的谈话和交流之中
幼儿受到年龄和经验的局限,词汇量少,词汇的运用能力较差,常常产生想说又说不出来的现象。教师要注意幼儿语言材料的积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语言与经验是分不开的,而观察是获取经验的有效途径,培养幼儿的观察习惯,才能扩大眼界,增长知识,丰富语言。让幼儿投入到大自然的环抱,捕捉大自然的变化信息,在体验中及时提一些他们熟悉的有趣问题,比如,鲜花是什么颜色的?小蜗牛是怎样爬行的?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进行描述,既锻炼了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为妈妈做件事,第二天,让孩子们复述为妈妈端水、捶背的情况,既对孩子进行了感恩教育,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幼儿的语言具有模仿性和创造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随时有与人交往、表达意愿的需要,使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语言。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大家一起讨论,由谁扮演哪个角色,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发生了意见分歧,又学会了辩论。游戏中的相互合作,为幼儿表达创造了条件,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在阅读中,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离不开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起阅读愿望,引导学主动、自主、带着好奇心和想象去阅读课文,形象感知课文内容。儿童语文学习的关键,是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能力的根本是语言的应用能力,孩子的语言综合能力要在活动中锻炼和养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设计多个情境,启发儿童在在日常生活中动口动手,学会口语交流。如,教会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友好相处,热爱劳动、美化环境,发展他们内在的行为控制能力,如遵守纪律、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卫生等。儿童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体验社会情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幼小衔接工作中,需要幼儿园与小学的双方配合与协作,可以让幼儿园大班孩子对小学的学习任务,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同时,衔接双向性,要求小学教师也应多与幼儿园教师联系,互相交流沟通,在小学初期,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放慢教学进度,增加形象、有趣的游戏活动,控制作业量,循序渐进地对学生提高要求,使幼儿自然地进入小学生阶段。
总之,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幼小衔接具有双向性和综合性,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识字教学,词汇掌握,各个环节加以引导,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地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参考文献:
[1]郭曙纶.小学语文教材用字的统计分析与问题讨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