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字: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意见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今年来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对建筑专业设计人员的执业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目前民用建筑的设计周期不断压缩,此外,建筑设计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结合以下几方面当前常见的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问题加以分析。

1 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常见问题

在建筑设计说明中,对建筑设计依据、建筑工程概况、建筑工程设计要点、建筑节能设计、人防工程设计、建筑消防设计、无障碍设计以及汽车库设计等的表述中,因对规范概念理解不透彻、模糊或不能形成相同信息,在相关图纸中的关联思维模式上造成多处表述矛盾,若在施工图设计出图阶段不能严格把关,就会把问题带到施工图审查甚至施工中去,不仅给建设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给后期工程验收留下更多的安全隐患。

1.1 民用建筑工程概况

建筑工程概况中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建筑高度、阳台建筑面积概念模糊。

1.1.1 建筑高度。关于建筑高度的计算,在设计中经常会出现漏算室内外高差或者多加女儿墙高度的情形。通常情况下,无论多层还是高层建筑,其建筑高度都应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

1.1.2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只有高层建筑才划分建筑分类,一类高层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对于多层建筑而言,耐火等级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4个等级,对应规定了不同耐火等级的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1.2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要点

屋面和地下工程防水设计达不到设防等级要求,说明中的防水材料与工程做法、墙身详图不一致。因《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4.8.1条规定“地下工程种植顶板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 155―2007)3.0.7条规定种植屋面最上道防水层必须采用耐根穿刺防水材料,故更应特别注意种植屋面的防水设计。

1.3 民用建筑环保设计

在环保设计中,相关人员并没有对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放射性指标限量、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的有毒物质散发量作出明确要求。建筑环保设计应依据《住宅建筑规范》(GB5 0368―2005)7.4.1条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来执行。同时,民用建筑环保设计中极易被忽略的是如果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土壤氡的浓度测定结果在20 000 Bq/m3到30 000 Bq/m3之间,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在0.05 Bq/m2・s与0.1 Bq/m2・s之间时,必须要采取建筑物底层地面抗开裂措施。

1.4 民用建筑汽车库的设计

在进行民用建筑汽车库的设计时,要确保汽车库应依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进行设计,设计中常出现以下问题:1)地下车库出入口距道路红线不足7.50 m。《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5.2.4条有明确规定,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垂直时,出入口与道路红线应保持≥7.50 m安全距离。2)汽车库内通车道的最大纵向坡度超《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表4.1.7的规定。设计时应考虑到安全和驾驶员的心理影响、汽车爬坡能力和刹车能力。

1.5 民用建筑的无障碍设计

民用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其目的是为了给城市创建一个无障碍的环境,从而提高人民社会生活质量,并能够确保给行动不便者可以方便、快捷、安全地使用建筑物。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对于七层及七层以上的民用建筑应该对建筑入口、候梯厅、入口平台、公共走道以及无障碍住房等进行有效的无障碍设计,从而确保施工质量,有数据表明,以往的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常常遗漏无障碍住房的设计,从而影响到整体的设计效果。

2对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2.1 提高经营者及设计者的素质。

企业要有质量、安全、规范意识,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保障,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经营者要始终保持清醒,切不可只重视经营而忽视质量,要依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时间情况,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排除干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既要抓住设计质量,同时也要抓住市场经营,两者相互协调统一,才能使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设计者而言,若想在社会上长久地立足,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国家现行版本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规范、法规等。

2.2 建立健全技术管理和监督体系。

要建立健全技术管理和监督体系,加强建筑方案的审定及批阅,建筑方案直接关系到其他专业方案的好坏。建筑方案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规范以及相关的强制性条文规定的要求,使建筑方案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趋于合理和完善。

2.3 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要结合实际情况。

在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要坚持节能原则,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窗墙比,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作恰当地调整,选择合适的节能材料等;施工图的设计必须细致,严谨。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施工图设计需适当增加建筑保温隔热层的位置示意图。

2.4 加大力度管理勘察设计质量。

针对以往勘察设计质量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效的解决措施如下:首先要大力推进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要充分调动勘察设计工作者的积极性,为其提供宽松的政策以及舒适的的工作环境。其次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统一的监督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为勘察设计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的市场竞争环境。再者是要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企业、中介以及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设计风险社会化的目的, 并进一步完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定的管理及运行机制。最后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标准规范方面的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

3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一些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存在着各种问题,留下了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减少施工图设计的疏忽和漏洞,完善建筑施工图。民用建筑施工图的设计,不仅要注重立面效果,而且要注重经济性、实用性及安全性,还应该结合节能环保以及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我们要树立并强化质量及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设计者的素质、技术和水平,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进行设计,才能使民用建筑施工图更加完善。

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用建筑的需求不断加大,同时其施工图的设计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因为,民用建筑施工图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把好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这一关,确保所设计的施工图纸符合相关标准,将各种施工安全隐患消灭在施工之前,并能够有效地指导施工。从而提高民用建筑的施工效率,并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施工单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梁锐,铁翰. 住宅建筑施工图审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建筑知识, 2009,(02) .

[2] 李辉, 胡楠. 论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优化建议[J]. 建筑知识, 2010,(S2) .

[3] 王继文, 张洪涛. 民用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依据[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02) .

[4] 董传先. 建筑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建筑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J]. 吉林勘察设计, 2008,(Z1) .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进风口排风口风口风速

中图分类号: TU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Designing points of outdoor air inlet and outlet、

ByJiang Minggang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ational standards , ascertain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utdoor air inlet and outlet in the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

Key wordsair inlet, air outlet, wind speed of air shutter

引言

民用建筑室外进、排风口的设计是通风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在满足本专业的合理性的同时,需要与建筑专业密切配合,整体协调考虑进、排风口间及与周围环境的相对位置的关系。所以,熟悉规范中对室外进、排风口设置的要求,并在设计实践中准确应用成为暖通空调设计人员的必修内容。

室外进风口的设置位置

进风口设置地点的选择的总原则根据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8.2.4条规定“机械通风系统的进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新、洁净的位置”。在此总原则下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具体对进风口的位置又作了具体的要求,第5.3.4条规定“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应直接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强条);进风口的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1m。”

室外排风口的设置位置

相对进风口的设置位置而言,对排风口的设置除个别有特殊危害排风的排风口作出明确定量规定外,如《暖通规范》第5.4.5条第4款规定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当排气中含有可燃气体时,事故通风系统排风口距可能火花溅落地点应大于20m。仅在《通则》第8.2.4条作了原则性规定“废气排放口不应设置在有人停留或通行的地带”。为了更易于设计者在实际设计中贯彻及把握《通则》的要求,一些地方规范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可以作为设计中定量要求的参考予以借鉴。对于设计中常见的地下停车库的室外排风口,上海市工程设计建设规范DGJ08-98-2002《机动车库(场)环境保护设计规程》第4.2.2条规定“机动车停车库排风口朝向人员活动区域时,其底部离地面不应小于2.5m;排风口设在非人员活动绿化带内时,其底部可低于2.5m”。此条可以作为一般民用建筑室外排风口的设置高度的参考要求。此外,排风口与周围环境的相对距离,《机动车库(场)环境保护设计规程》第5.2.4条也规定“机动车停车库排风口与环境敏感目标的间距不应小于10m”。

室外进排风口的相对间距

单就室外进风口或排风口一个而论,可以按上面论述执行,但当室外限定区域内同时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的时候,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开发商或者业主对建筑空间的利用可谓是“寸土必争”,必然使送排风机房的设置位置不可能任意选择占用,致使送排风风井及其风口的位置也必然受到限制,所以必须综合考虑进、排风口的相对位置以防止排风对进风的污染。GB501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5.3.4条规定“进风口应低于排风口,并应避免进、排风短路”。为了达到避免进、排风短路的目的,根据不同排风成分的污染程度,相关规范给出了具体做法的要求:

针对事故排风,《暖通规范》第5.4.5条规定,“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当水平距离不足20m时,排风口必须高出进风口,并不得小于6m。特别指出是事故通风的排风对象应该仅限于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气体,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平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针对消防补风、排烟风口,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4.7条规定“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和排烟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差不宜小于3m;当水平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鉴于民用建筑中排风与排烟系统及送风及补风系统经常设计为兼用一套系统,室外进、排风口显然与消防用补风系统和排烟系统的风口为同一处风口,所以《建规》要求的进、排风口相对距离标准,应该可以作为室外进、排风口相对位置的普遍要求。特别对于高层建筑的消防用风口相对位置的要求,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没作出相关规定,笔者认为可参考《建规》对此问题的要求。

针对人民防空地下室进、排风口的位置,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另外作了相关要求,第5.3.3条规定“战时使用的和平战两用的机械通风进风口、排风口,宜采用竖井分别设置在室外不同方向;其设置符合第3.4.2条的相关规定,即“进风口与排风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进风口与柴油机排烟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5m,或高差不宜小于6m。”作为民用建筑中具有专门属性的一类常见建筑,当涉及人民防空地下室进、排风竖井处地面时,进、排风风口的相对位置应该按此款要求执行。

室外进排风百叶风口风速要求

室外进排风口绝大多说情况使用防雨百叶风口,其构造主要包括防雨叶片及滤网,净通风面积仅占风口名义面积的50%左右。如果口部风速选取过高,必将使风口的局部阻力增加,风口的噪音增高,最终难以达到设计排风量, 特别是在当前地下建筑普遍采用的排风兼排烟系统中,在排烟情况下如果排风口的阻力过大,容易导致消防排烟量不达标。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第4.1.4条第8款对进排风口的风速选取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此款的注释别强调“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同样对设计中常见的地下汽车库的设计,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DGJ08-98-2002《机动车库(场)环境保护设计规程》第5.2.4条规定,“机动车停车库的进风口风速宜取1.0~4.0m/s,排风口风速宜取1.5~4.0m/s”。

结语

民用建筑在当前设计实践中占有重要比重,室外送、排风口设置不当,不仅影响到空气质量的品质,更严重的还有可能影响送、排风系统的设计效果,甚至于导致消防通风系统的不合理。本文旨在提示设计人员认真阅读和理解规范,明晰规范的应用条件,以保证设计的合理并满足系统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气设计;低压配电;负荷计算

前言

电气工程是构成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元素,对建筑物的使用意义重大。随着电气行业的迅速发展,电气设计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电气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是,在电气设计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电气设计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1.建筑电气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1 供配电系统

1)室内10kV 电缆未明确防火类别及双重电源电缆的敷设要求

应对措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3.10.4 条,对不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建筑中的消防设备供电及控制线路电缆防火类别有明确规定。《民规》8.10.8 条,对向同一负荷供电的两回路电源电缆的敷设要求也有规定。设计文件中一般都对低压配电电缆的防火类别及敷设做出了要求,却忽略了10kV电源电缆的敷设要求。如两路10kV 电源电缆入户后沿桥架敷设至高压开关站,应要求桥架中间设隔板将两路电缆敷设在隔板两侧;设置在大型地下车库或超高层建筑中的多个分变配电室,由10kV 开关站引出的10kV 电源电缆,必然有穿越防火分区的远距离

2)低压配电设计中,只对正常负荷进行计算、配电,对消防负荷不进行计算,致使消防状态下切除正常负荷后供电电源不满足消防负荷的使用,造成严重后果。

应对措施:在工程设计多数情况下,配电干线上的消防负荷会小于正常负荷,但是,仍有不少情况下,配电干线上的消防负荷往往大于正常负荷。例如,有的高层住宅,一个单元的公共用电正常负荷只有普通电梯和正常照明,消防负荷会有消防电梯、应急照明、地上部分的消防风机、地下室的消防风机等,出现消防负荷大于正常负荷的情况。在负荷计算时应严格执行《民规》3.5.3“ 当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大于火灾时切除的非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时,应按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加上火灾时未切除的非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进行计算。当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小于火灾时切除的非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时,可不计入消防负荷”。

1.2 低压配电

1)变配电室内低压开关柜断路器的保护配合设置不当

应对措施:首先,低压主进线断路器与联络断路器之间应设电气联锁,任何情况下只能有两个断路器闭合。其次,低压主进和联络断路器应设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保护,一般情况不设短路瞬动保护(当短路短延时的时限不满足供电部门给予的保护时限要求时,再确定是否设置);主进线断路器之后的馈电断路器设过载长延时,短路瞬动保护,这样就可保证前后级断路器动作的选择性。对于个别大负荷馈电干线,其馈电断路器也可设短路短延时保护,但其短路保护与主进、联络断路器的动作选择性,应满足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限双重级差配合。

2)屋面设备由室外引入专线供电,未在电源入户处设置隔离开关。

应对措施:按《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7.0.10 条,“由建筑物外引入的配电线路,应在室内分界点便于操作维护的地方装设隔离电器”。因此工程中由室外引来单独向顶层设备供电的电源,应在入户处设置电源进线间,内设隔离开关箱,并做好等电位联结和中性线重复接地,避免在顶层设备配电箱处做中性线接地。

同时也应做好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3)高层建筑应急照明与普通照明合用一个双电源箱

应对措施: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1.3条,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1.1.4 条(强条),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且《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3.9.12 条,要求按防火分区设置应急照明配电箱。例如,有的高层建筑标准层的疏散走道,正常照明与应急照明均是一级负荷,并且负荷都不大。设计人仅从经济、简单的角度出发,每层设置一个双电源切换箱,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分支路供电。这样违背了规范的规定,应将每层应急照明配电箱和正常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竖向配电干线也应分别设置。

1.3 电气照明

1)地下车库的汽车出入口未设置过渡性照明

应对措施:按《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第6.4.5 条,地下汽车库出入口处应设过渡照明,白天入口处亮度变化可按10:1 ?15:1,夜间室内外亮度变化可按2:1?4:1 取值。

2)设计文件中出现0 类灯具

应对措施:按防触电保护类别,灯具分为四类,即0类、I 类、II 类、III 类。其中,0 类灯具只依靠基本的绝缘作为保护;I 类灯具除了基本绝缘以外,还有附加的安全措施,将外露导电部分接地,即是0 类灯具加PE 线;II 类灯具除了基本绝缘外,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不需要接PE 线;III 类灯具所使用的电源为安全电压,一般不高于36V。工程设计中大量使用的是I 类灯具,在照明配电中均应单设PE 线,详见《建筑照明设计标准》7.2.12 条。因自2009 年1 月1 日起,国家强制0 类灯具退出市场,设计文件中应明确要求禁用0 类灯具。

1.4 电缆选择及敷设

多根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未考虑载流量校正系数或校正系数选取偏大应对措施:民用建筑中大多采用桥架敷设电缆,并且是无间距多层排列,电缆的载流量应按《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第D.0.6 条,根据桥架类别分别选取校正系数。虽然民用建筑中电缆的实际工作电流往往不是持续的,并且大多数时间达不到电缆的长期持续允许载流量,电缆的载流量仍然应该按照敷设条件考虑相应的校正系数。另,建筑物内电缆的载流量应按工作环境温度不低于30℃选取。

1.5 防雷接地

各电气系统接地做法不规范应对措施:现在建筑物内各种强弱电接地系统较多,设计中要把各种接地系统真正分开是难以做到的。应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2.7.1 条、23.4.2 条及11.8.1 条的规定,各系统的接地宜共用接地体,并优先利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接地网,但不能共用接地线。防雷系统可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其他强弱电系统接地应分别单设接地线。例如,弱电系统可采用BV-25mm2 铜芯线穿PVC20 直引至基础,与基础内的主钢筋进行可靠连接,并注意不与避雷装置共用引下线。

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消防电源状态未在消防控制室内显示

应对措施: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3.11.7 条,消防控制室应具有控制各种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及显示电源运行情况的功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中应接受各消防设备的双电源切换装置的信号,并在消防控制室显示双电源切换装置的状态。如,显示双电源切换装置工作在I 位还是II 位,或是处于0位,双电源是否都有电等。

2)消防控制室内对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控制、监测功能设计不全

应对措施: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3.4.4 条3 款的要求,应将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总线自动控制启、停;直接手动控制喷淋泵的启、停;系统的控制阀开启状态;消防水池水箱的水位;报警阀和水流指示器的动作状况等均应在消防控制室内控制或监测。设计中应注意不漏项。

2.总结

以上针对电气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可能出现其它的情况,所以尽可能的掌握技术规范,理论联系实际,并要注意和其它专业的协调,尽可能少的出现问题,将电气设计做的更加完善。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建筑电气 施工质量 控制措施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的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智能建筑大楼的出现,使得电气施工成为高级民用建筑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建筑施工中存在重建筑、轻安装的不良现象,使得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成为目前建筑质量的隐患。因此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对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进行科学管理。

2. 建筑电气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1建筑结构的防雷与接地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规定,在建筑防雷设计时,应优先利用建筑结构自身的构造钢筋或钢结构等金属,作为防雷装置的一部分,使得在保证建筑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保证防雷要求。因此,合理利用建筑物自身的金属导体作为防雷设备是防雷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①屋面结构与接闪器

现代建筑大量运用新颖的薄壳、双曲面网架等,屋面不再是简单的平屋面和坡屋面,进行防雷设计有一定的难度。按照《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要求,除在屋顶外沿和突出部位等易受雷击处设置防雷设备外,将屋面结构金属作为防雷设备也是一种必要的措施。

普通屋面结构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其受力钢筋由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组成,配筋较密,接点较多,且屋面板钢筋均与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通路。因此,当运用建筑自身的钢筋或钢结构作为接闪器时,在结构钢筋连接的关键部位进行焊接,即可满足形成通路的要求。

②利用墙、柱主筋作为建筑的防雷引下线

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规定,防雷引下线的连接为搭接焊接,搭接程度为圆钢筋直径的6倍。各类建筑的柱中钢筋的连接形式通常为绑扎连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因此,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筋作搭接钢筋。

③接地装置的处理

建筑物地基作为基础接地装置的要求。接地装置应在地面50cm以下,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水平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应小于1m或采取绝缘保护措施。

2.2电气管线的预埋与结构布置

电气管线的敷设方式有明敷与暗敷。明敷是将管线安装于墙壁、顶棚的表面,对结构影响不大,而暗敷则完全不同。暗敷中,电气管线的预埋是建筑安装工程中的重要部分。电气预埋管线的特点是根数多,平面布置复杂,特别是在墙体中的垂直预埋管线和在楼板中的水平预埋管线由于削弱了结构构件截面,对结构构成一定影响。

①垂直预埋管线在结构墙体中的敷设

当垂直预埋管线埋设于在钢筋混凝土柱或者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中时,敷设方法相对简单,仅需将线路套管改为钢管,并与结构钢筋绑扎固定,防止在浇筑振捣混凝土时偏位。由于电气管线直径较小,对混凝土墙、柱影响不大,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但是,当管线垂直埋设于砌体墙体中时,埋设方式相对复杂,这也是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矛盾较多的地方。

②水平预埋管线在结构楼板中的埋设

预制装配式楼盖包括预制双向预应力大楼板和预制预应力空心板,通常使用的是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虽然按板的受力钢筋种类分有冷拔低碳钢丝、冷轧带肋钢筋等区别,但板的截面形式及受力钢筋排布形式基本相同。在预制板楼盖中布置管线需要预先向结构专业了解预制板的布置方式使管线沿预制板中圆孔或板缝布置。当管线沿板缝布置时,由于通常板缝宽度为20-30mm,预埋管线会导致灌缝难以密实,可与结构专业商量采取40-50mm板缝,在板缝中附加一根φ12钢筋加以解决。

随着混凝土材料变化和施工技术的进步,现浇混凝土楼盖成本逐步降低,施工工艺逐步简化,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电气管线在现浇板中的平面布置方式较为灵活,但应注意不宜将管线在现浇板内交叉,也不可并排布置,同时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部分第5.1.9条中指出:敷设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内的电线管最大外径不宜超过1/3板厚。这是由于现浇板的板厚一般为80~150 mm,管线对混凝土截面的削弱比较大,而且通长的管线会在混凝土板内造成薄弱带,处理不慎就会引起混凝土板开裂,或留下工程隐患。

2.3健全和完善技术措施及管理手段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建筑与安装业迅猛发展,对高级民用建筑的功能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智能大楼的出现,使得电气安装工程成为高级民用建筑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少数承包单位缺乏必要的以质量求生存的观念,只图工程进度不顾工程质量,特别是重建筑、轻安装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健全强有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使承包电气工程质量粗糙低劣的情况得到根本的解决,彻底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和工程质量事故,关键还在于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施工现场技术及质量管理水平。

3. 小结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施工前一定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对电气安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电气安装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抓好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资料:

[1]周峰鹿,王生云.浅谈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5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2.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建设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这样就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同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企业竞争力关键,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一、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分析

1、工程设计

建筑工程设计的水平与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实体的质量安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工程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缩短项目的施工周期,同时还能保证工程质量、有效节约投资。据相关统计分析,我国多数的豆腐渣工程均是由于设计的不合理而造成的,一些建筑项目的设计未能满足实际的施工需要,设计不够深入、存有较多漏洞,从而往往造成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

2、 施工现场管理

目前,我国房地产建筑行业从业人数已高达3200万,其中半数以上是由农民工组成,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安全教育,普遍存在综合素质较低、业务能力较差的问题,加上工程项目管理的薄弱,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混乱,施工团队整体素质的不足,以至于豆腐渣工程的频现。

3、 施工工期

建筑工程项目工期的合理与否,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倘若一味的追赶工期,或由于资金的不足、设计的变更等原因而延缓工期,均会降低建筑的施工质量。缩短项目工期,将增加施工人员的作业量、加大设备机械的运转负荷、连带缩短设计修改的时间,从而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工程质量。

4、建筑质量的监管

目前,我国部分的工程项目均未能采取严格的质量监管,缺少完善的质量监管制度。一些工程监理单位,对于建筑项目的施工设计、管理的了解不够全面,而一些监督部门并没有充分行使其政府机构赋予的职责,或没能及时查找、识别隐患,没有及时上报、处理。此外,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往往自行采取监管措施,从而无法客观的查处安全隐患,影响工程质量。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

1. 加强设计单位的管理。首先, 通过招标投标选择资质等级高、实力强、管理先进的设计单位。其次采取设计方案评比等方法, 优选设计方案, 并反复论证、修改、审定, 优中选优。

2、施工现场管理

一般而言,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有人员、材料和设备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人员的管理主要是人员的选择、工种以及这些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等。在工程项目中标后,应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特点进行人员选择,并组建项目经理部,根据每个人的专业和技能特长合理安排岗位。项目部人员的配置也应整齐,尤其以工程技术人员最为重要。作为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人员,这类人员的数量要足够、层次应合理。此外,要不断激发具体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第二,施工材料的管理。由于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因此施工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之所在。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因此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要把握好原材料的采购关,按照“货比三家”的采购原则,选择质量最好的、价格最低的原材料,一定要在确保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原材料的运输过程中也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其损坏;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后应对其规格、数量以及型号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必要时进行多次抽样检测。

第三,施工设备的管理。目前来看,建筑施工中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大型机械没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之中,因此施工设备管理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组装成部分。要根据工程施工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调配施工机械,比如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塔吊型号选择、塔吊臂长的选择以及起吊吨位的选择等,既要保证满足施工需要又要考虑节约成本。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的及时性能及工作状态是否良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质量事故。要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不但可以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还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3、严格控制工期。建设单位不能为了早受益或降低工程造价而人为压缩工期, 要按施工进度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资金保障。同时, 建设单位要认真编制统筹控制计划和施工网络计划, 通过月、季、年度计划的下达, 将任务层层分解, 落实到施工单位, 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检查监督工程进度, 不断滚动修改完善。对工程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及时通报施工进度, 控制重大问题, 确保工程按期按质完成。

4、 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隐蔽工程进行管理,目前,对这种管理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科学的方法,在施工阶段,如何根据预定的质量成本计划,配合实际情况中的变化,及时跟踪项目施工中质量成本的支出情况并进行调整与控制,也是一个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因此,要想有效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在施工中一定要彻底做到监督和监理。

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工程竣工验收。它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进行逐项验收评定。具体的方法可采取重点查看各项资料和原始记录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验收标准;如砂浆和混凝土试块、构件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室内外装修是否达到标准,有无屋面漏水、厕所渗水、卫生设施接头冒水,屋内墙面是否开裂等。对主要是现场进行实测,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结构有影响的部位和技术上有特殊要求的进行实测。另一方面,工程负责人员要认真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建设单位的检查,确保施工工程质量,以此强化协作单位的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和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

5、制定科学有效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施工。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 是一项复杂繁琐、变化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只有在科学的制度管理下,才能使质量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在实施质量管理时, 一定要制定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由于社会影响大,因此要格外注重施工质量,以便建造优质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 秦占毅.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 价值工程. 2011(17)

[2] 穆宏刚,张广华,陈广胜. 浅析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现状与应对策略[J]. 四川建材. 2010(06)

[3] 王元江,袁香.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综述[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