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方案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方案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方案范文第1篇

世界精神卫生日方案一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根据贵州省卫计委的通知要求,我中心决定于20**年10月10日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特制订如下具体方案。

一、 宣传主题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通过该主题的宣传,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和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 宣传关键点

1、 《精神卫生法》的主旨和主要内容;

2、 精神卫生政策措施和防治知识;

3、 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住院、出院、康复和发病

报告程序;

4、 精神障碍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等合法权益

受法律保护;

5、 加强患者及其家庭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正面宣

传。

三、 宣传方式

营造宣传氛围,包括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知识问答,现场解答公众提问等。

四、 宣传时间和地点

1、 时间:20**年10月10日上午9点至12点。

2、 地点:街心花园

六枝特区疾控中心慢病科 20**年10月8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方案二一、活动目的

20**年10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围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将大力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服务内容,促进广大群众身心健康 。同时促进社会更加理解并接纳患者,使患者顺利回归社会正常生活。章镇中心医院将开展一系列精神卫生宣传、组织专业医护人员开展义诊活动,为广大群众服务。

二、活动主题: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三、宣传口号:

1、关注心理健康,收获幸福梦想

2.心理健康你我他,平安快乐千万家

3.和谐社会,从心开始

4.消除心理阴霾,绽放健康笑脸

5.和谐身心,点赞生命

6.阳光心态,幸福人生

三、活动时间:20**年10月10日上午9:00-11:30

四、活动地点:章镇绿洲路街道

五、活动内容:

1、由负责精神病管理专业医生坐诊。群众可现场咨询有失眠,头痛及有关心理健康相关问题。

2、宣传介绍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内容,康复优惠政策,及本医院免费领取重性精神病药物名称。

3、发放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等相关资料。

4、测血压、测血糖、眼科、五官科、内科等一般健康查体及现场咨询。

5、撰写报道。

六、活动安排:

1、20**年10月15号:制定实施方案及计划

2、20**-10-6——20**-10-8:活动宣传

3、20**-10-10:

1)义诊工作人员安排:负责精神卫生医生1人,测量血糖值1人,测血压医护人员2人,五官科、内科健康查体各1人,派发宣传资料1人,后勤拍照及撰写报道1人。

2)物资准备(义诊桌椅、相机、血压计、血糖仪、电筒、宣传资料、横幅)

4、20**-10-11收集资料,撰写讲座小结及报道。

章镇中心医院

世界精神卫生日方案三今年10月10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为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自我精神保健意识,我院紧紧围绕“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主题,开展了公众咨询活动宣传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精神卫生知识,增进了全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理解和帮助。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使此项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主管副院长张建光为组长,公共卫生科科长陈晖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开展此次活动。

二、确定主题,制定实施方法。

20**年10月5号有关工作人员召开会议,制定本次活动计划,准备宣传资料。本次活动主题:健康心理,社会和谐。

二、开展活动内容

20**年10月10号上午,通过精心的组织领导,围绕主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工作;流动儿童;社会适应

一、研究背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儿童流入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和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十多年来,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已经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真正以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流动儿童的需求和服务的研究少之又少。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流动家庭越来越多地出现,流动儿童数量与日俱增。流动儿童城市、社区、学校适应问题日渐突出,造成了流动儿童正常的成长和发展受到阻碍,还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心理、行为等方面出现偏差,因此社会工作介入解决流动儿童问题的研究有广阔的前景。

二、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评估

研究者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流动儿童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由于流动儿童生活环境较差,父母的看护和教育不足,另外由于流动儿童父母工作的频繁转换,造成孩子的生活环境极其不稳定,导致流动儿童安全事故频发、违法犯罪日益严峻、受教育状况不良、心理健康情况令人担忧、对城市缺乏归属感等问题。流动儿童的基本生活现状十分严峻,流动儿童所面临的问题亟待解决。

由以上流动儿童基本生存现状和研究者最新的研究结果可以做出初步判断,流动儿童的需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的生活环境。由于生活环境隐患较多、缺乏足够的照顾和安全意识不足等原因,非深户籍儿童发生事故率比户籍儿童高,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这不仅包括家庭生活环境,还包括社区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另外,为流动儿童提供安全、健康、规范的公共服务场所还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二)加强流动儿童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工作刻不容缓。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因此要高度重视加强流动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流动儿童自身的素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儿童青少年犯罪。对于流动儿童的法制教育也必不可少。充分细致的法制教育可以预防犯罪的发生。对流动儿童采取心理干预可以涉及到许多方面,比如对流动儿童不良行为的干预。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性格和人格培育发展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基础。青少年最初学习的社会生活和知识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都是家庭教育的结果。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儿童心灵的催化剂。

(四)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可以促进流动儿童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是使他们正常发挥智力水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不断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五)社会适应。流动儿童缺乏对社会的归属感,不能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经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被歧视。较深的歧视不仅会降低流动儿童的价值感,也会增加其负情绪体验,使其变得退缩、不自信,甚至对周围的人和社会产生敌意。这不仅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伤害,还会引发儿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不容忽视。流动儿童的以上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引发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又会使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加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流动儿童问题解决需要社会工作的及时介入。

三、流动儿童服务方案研究

研究者实习期间通过对流动儿童提供服务,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对有需求的流动儿童进行专业的评估,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社会工作活动,协助他们发现并改善自己在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意识到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对于流动儿童的适应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对于建设流动儿童服务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主要针对孩子们课余时间缺少看护,生活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以及在适应社区的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现状,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服务活动,解决孩子们在社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认识社区各种可利用资源,促使他们安全成长、快乐成才。

1.开展安全教育服务。在社区内开展防灾、防漏电、防食物中毒、防盗等教育活动和安全知识讲座,教流动儿童辨别安全标志和学习安全使用家电用器,紧急事件应对措施,学习并使用急救技巧。

2.情绪心理辅导与教育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工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儿童积极向上。对个别有需要的孩子进行个人心理辅导的个案服务,以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3.生涯辅导训练。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建立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组织益智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坚定人生理想。

(二)家校服务。家校服务是针对孩子们在课余时间缺少有效管理,家长们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们的生活,以及缺乏有效的教育技巧和能力,造成大部分孩子与家长、学校之间缺少沟通的现状,社工要寻求相应的社会资源,通过开设学习课堂、图书会、家庭亲子服务、兴趣拓展、快乐影院等一系列服务来提升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们的健康人格。

1.设立学习课堂。这不仅为流动儿童课余时间提供安静的学习场所,还有高学历的社工和义工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学习之余流动儿童还可以在社工的看护下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这不仅为孩子提供安全的娱乐场所,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友谊。

2.图书会。为流动儿童设立图书馆,图书馆内图书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青少年阅读。孩子们在完成家庭作业后可以来中心的图书馆看他们喜欢的读物。这不仅为他们提供课本以外的图书资源,还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自由快乐地学习知识。

3.成立亲子互动小组。加强亲子交流,通过父母和父母互动互相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父母和孩子互动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亲子教育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感恩,让父母懂得给予孩子关爱;临时托管是针对父母无暇照顾孩子而提供的生活照顾服务;亲子义工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做义工,在做义工的过程中感受亲情,变服务对象为服务提供者,培养父母和孩子的责任感,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这些服务虽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但是已经可以基本满足流动儿童各个层次的需求。在普遍存在流动儿童的城市,每个社区都需要设立一个这样的流动儿童服务中心才能满足流动儿童不同层次的需求,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四、对解决流动儿童问题的建议

一个完整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但是这些服务还不完全具备完整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这些特征,有待进一步完善。只有通过完善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才能真正地改善流动儿童的生存状况,提升他们的能力,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社会工作介入时一般从以下几个层面提供服务:

(一)流动儿童个人层面。我们可以为有需求的流动儿童提供生活援助、城市适应、心理辅导、人际交往、技能训练、兴趣发展、文化辅导等方面的个案服务或开展小组服务,提高他们的自我满足感。

(二)社区层面。可以针对孩子们课余时间缺少看护,生活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以及在适应社区的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现状,不断完善社区安全设施,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服务活动,解决孩子们在社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认识社区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并不断开发新的资源,促使他们能够安全健康地成长,进一步实现自我发展。

(三)家庭服务。主要是针对为孩子营造安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来提供服务。对流动儿童进行家庭安全情况调查。针对流动儿童在课余时间缺少有效的管理,家长们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以及缺乏有效的教育技巧和能力,造成大部分孩子与家长、学校之间缺乏沟通的现状,可以寻求相应的社会资源,开展亲子服务、兴趣拓展等一系列服务来提升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们的健康人格,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四)学校方面。在学校内设立学校社会工作岗位,为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及时的帮助,增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预防儿童青少年犯罪。与此同时,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

(五)社会方面。流动儿童的问题产生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所造成的,所以政府方面要逐渐调整政策去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但仅仅改革户籍制度是不行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在国家战略层面促进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社会工作者要做好舆论宣传教育工作,倡导全社会关注流动儿童的问题,使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有一种更加包容的心态。要积极促进民间组织介入社区发挥作用,倡导政府、社区、民间组织和社区居民共同作用,为流动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国家、民族培养新一代的城市发展建设者。

五、研究总结与反思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不仅对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社区、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研究者能力有限,研究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有限,而且相关资料只研究了问题与需求所在,只提出了简单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案,并不能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

研究取得有效的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不仅需要研究者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帮助与支持,更需要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参与。总之,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整个社会系统长期的努力与合作。

【参考文献】

[1]代彩.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学业困境的实务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L学校为例[D].郑州:郑州大学,2013.

[2]李琴.流动儿童家庭的家庭策略研究[D].昆明市:云南大学,2012.

[3]谭千保.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03).

[4]刘庆.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研究――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周世强,李鹤.关于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服务的研究――以北京市H社区与Q社区为例[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2.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方案范文第3篇

一、总体目标

建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精神疾病专业治疗机构为依托,覆盖全市城市区的社区精神疾病管理服务网络,初步发挥社区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的优势,有效实现对精神疾病的综合干预,完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二、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

成立市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基妇科,任办公室主任。

(二)职责分工。

市卫生局负责工作目标的制定、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

市第五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省第二荣康医院负责各对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对精神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建立转诊绿色通道,接受各中心上转病人并将适合在社区康复的病人下转。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本辖区内精神疾病患者基本情况调查,为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供转诊服务,在精神病专业治疗机构的指导下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在居民中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

三、工作内容

(一)精神病专业治疗机构和对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协议,建立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二)精神病专业治疗机构派出专人定期到对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巡诊,原则上派出人员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

(三)精神病专业治疗机构负责对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应人员的培训,安排中心相应人员到精神病专业治疗机构轮训每人不少于一个月。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心理咨询门诊,配备至少一名精神病专业或经过全科培训的执业医师,按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开展工作。

(五)精神病专业治疗机构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指导,为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使精神疾病患者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

四、工作安排

(一)年4月底前为动员阶段,由市卫生局确定精神病专业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作关系。

(二)年5月,启动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业务用房、设备,设置心理咨询门诊。精神病专业治疗机构为中心培训业务骨干,双方签订双向转诊协议。

(三)年6月底前,各中心完成本辖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普查、登记工作。开展精神病门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的转诊和社区康复规范管理等工作。

(四)年10月底,结合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评对社区精神卫生网络建设情况进行评估。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服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考勤考绩和定期讲评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注重相互之间、与办事处和居委会之间的沟通及联系,切实做好该项工作。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工作管理 学生成长助教团 教育系统 自主教育 心理健康

如今,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要解决教育系统的各种问题,提高办学水平,单凭教育行政部门的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挥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作用,联合学校、政府机关、社会公众协同攻关。因此,强化社会工作管理也就成为教育管理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为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参与途径与形式,构建双向服务机制,完善评价体系。

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这里的“社会工作管理”可以定义为:为改进教育系统的管理工作,提高其服务效能,政府和学校采取一定的措施,吸收家长、社会公众和社团组织介入教育系统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以形成教育系统与社会各界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因此,社会工作管理可以视为教育管理的必要补充和辅助。而要想长期有效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来确保其平稳顺利地运行。笔者认为,成立“学生成长助教团”就是其中一种值得借鉴和提倡的有效方法。

所谓“学生成长助教团”,是指学校根据动态生成的德育及课程要求,有计划地聘请一批热心教育事业,有一定助教能力的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与教师共同制定教育方案,从而协助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使学生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下健康成长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

首先,“学生成长助教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从而起到节约教育成本的作用。在我国,不少地区和学校都已经建立了社会参与学校工作的各种机构,如“家长委员会”等,但不少机构往往长期处于半瘫痪或休眠状态,也就是说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们应该借助多种途径来激活这些机构,使其能发挥效用,而“学生成长助教团”在现实中具有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和可控性比较强的优点。学校周边的一些社区机构、企业以及行政部门等等都可以成为社会参与学校工作的相对稳定的组织,这些助教基地的建立以及建设也可以在现有的资源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配,本着协助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以期达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最终目的。比如,一些现成的场地和设施在寒暑假、节假日和学校活动日就可以充分利用,那么按照计划共同制定的一些教育方案在这些助教基地也比较容易实施和完成。

其次,学校借助“学生成长助教团”的力量,可以开辟点多面广的助教“基地”,形成系列化的助教网络,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平台。比如,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助教系列,与福利院结成“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系列,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德育基地”助教系列,与疾控中心形成“学生健康成长基地”,与环保部门建设“学生研究性学习基地”系列。此外,学生也可以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及学校组织活动日,去参观、调查、交流、研究,在被助中自助,在自助中助人。针对不同种类的学生和不同性质的学校,我们可以与一些相关相应的基地建立不同的助教组织和平台,这样通过多样化多层面的助教系列可以间接地起到改善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环境和参与教育决策的作用。

最后,“学生成长助教团”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全新的气象。在各种媒介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其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虑。而心理学大量的对比研究也发现,品行端正、学业优良、身体健康的学生,通常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较高;而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往往会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降低学习能力,损害身体健康。因此学校应当通过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学校自身的资源又是有限的,教育方式也比较单一,而“学生成长助教团”恰恰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它可以利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案例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施加一些可以触及到灵魂深处的正面影响和积极教育,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上,“学生成长助教团”可以将学校的课堂向整个社区拓展,将社区变成大课堂,为建立学习化社会推波助澜。这既是教育系统为社会各界服务的最好方式,又可以在这种服务的过程中自身获得学生家长、社会公众以及社团组织的更大支持、更多帮助和更密切的配合,从而实现我们所期待的互利双赢良长效合作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徐浩斌. 构建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2005.

[2]吴志宏等主编. 新编教育管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申继亮,彭华茂.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1).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方案范文第5篇

4-5)-①

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管理和使用

(说明报告)

一、 指导思想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测评和指导。

二、 建设目标

1.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包括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等各功能室建设,还包括内部设施的配备,尤其是专职心理辅导人员的配备更为严格。

2.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将按照“统筹规划、区域推进、典型引路、分层实施、分段达标”的原则建设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

3.高质量地建设一个心灵交流的温馨空间。全校师生、家长了解心理知识,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对心理疾病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及时认清自己的情绪且能做到自我管理情绪、自我疏导情绪。及

时帮助少数有情绪困扰的师生、家长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走出心理困境。

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管理

一、心理健康辅导要以人为本,协助未成年人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使其健康成长。

二、辅导站工作人员要遵守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辅导站的各项管理制度,提供热情、耐心、周到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三、辅导站工作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到岗,耐心细致做好咨询和预约登记工作,保持辅导站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四、辅导站工作人员在咨询时,须学会倾听,无条件接待来访者,事后做好记录。

五、辅导站工作人员针对一般心理问题进行辅导,若发现现有条件下无法解决来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须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有关专家顾问后再约定时间解决。

六、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干预预警机制,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种未成年人心理危机突发事件,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四、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功能

1.掌握全校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未成年人。

2.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做团体或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心理困扰。

3.利用心理辅导站开展面向全市未成年人的健心活动,如在辅导站内建有心理松弛区、音乐欣赏区、图书阅览区等,指导未成年人的自助活动。

4.在学校内开展教师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5.为家长教育子女,为社区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人际环境,提供建议、咨询和帮助。

五、心理辅导站的建设标准与要求

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建设要根据心理辅导的需要(服务对象多少,服务范围大小等)和实际条件的许可来确定心理辅导站建设标准。如: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心理活动室、心理阅览室等。

1.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咨询室是个别辅导的需要,一方面为未成年人提供咨询,进行行为训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为辅导教师提供记录和整理未成年人心理个案创造条件。

2.心理测量室:针对不同的来访者,在需要了解来访者的一般心理状态和问题时,可采用必要的心理量表和问卷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心理测量结果和对来访者的谈话综合鉴定,确定辅导方式;记录和存放未成年人理档案;为学校、教师、家长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

3.心理活动室: 一是为未成年人进行各种团体辅导活动提供场所,二是为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训练提供条件。

4.心理阅览室:可以让未成年人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从而得到帮助和启示。心理阅览室还可以为教师、家长提供有关的各种心理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思想、各种心理辅导技术方面的资料。

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内容

一是教育教学。以正面教育为主,采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富有实效的教育方式。

二是健康咨询。采用团体和个别的形式,对具有轻度心理困扰的学生依照专业规范和伦理,开展日常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为家长和社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和教养指导建议。

三是危机干预。在新生入学、考试前后、升学择业以及突发危机等可能对师生心理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前后,及时开展针对性、适应性的干预工作;定期采用测验和调查的方法,掌握本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师生心理档案。对于学校师生心理问题的易感群体,制定长期预防和干预方案。

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地址

淡水社区卫生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