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美术教学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92
当今,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开始受到重视,尤其是欣赏教学走进学生的学习,开始被逐步开发。
美术欣赏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过程,它需要学生学习、分析和赏析,这是一连串的动作,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发现生活中美的画面。因为,要想做到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学生就必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开动脑筋去想象,去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作品中美的方面,才能参透美术作品的真谛,才能看到美术作品中打动人的美。因此,美术欣赏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事情,欣赏是有学生自己去发觉,去开拓的。单纯地靠教师去讲解美术作品的美,是没有多大作用的,不发挥学生自己的鉴赏能力,是永远挖掘不出作品的美的。因此,美术欣赏教学非常重要,要对其格外注重。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学却存在很大问题。比如,在小学的时候,学生对美术充满了兴趣,可是,到了初中,教师对美术课不再重视,因为美术课在考试中不占分数,学好学坏一个样,而是把精力都投入到了考试课的学习中,因此,美术就被“悬挂”起来,就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学生因此对美术也就失去了兴趣。我国的教育中对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安排比较多,一天一节或者两节,对于美术课堂的安排一星期只有一两节,而且这一两节课还得不到保障,往往是被别的教师所占用或者变成学生的自习课,这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课时开设少,学生对美术的接触和了解也就更少,而且美术课堂的设立最初目的也不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不重视这门课程的作用,出发点不对,要想取得效果也就更难。
二、如何做好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一)给出课题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以往教师的美术教学都是让学生看着一副画或者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描摹,这没办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出课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创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深山中的小屋”为题进行创作,不给任何要求与提示让学生进行创作,每个人的思维不同,学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作品,有的学生可能会画出一座山,在远处添几缕炊烟,因为有炊烟的地方一定有人在居住,有人的地方肯定有小屋,有的学生可能会画一座山和茂密的树林,然后在树林中隐隐约约能看到屋顶,也很好地切合了“深山中的小屋”这一课题,还有的学生可能会画陡峭的山路,山路上有人提着水上山,因为山上有自己的家,这也有一定的道理,让学生自由创作教师会得到很多惊喜,每个人的想法和思路都不一样,创作出的作品也往往让人眼前一亮。通过给出课题让学生自由创作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学生对作品欣赏能力。
(二)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否定,让学生说出自己创造中的美感
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教师会看到很多好的有新意的作品,也可能会看到一些不是很满意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创作。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对作品提出批评并否定学生的创作,这会大大打击学生的热情和自信,就拿“深山中的小屋”为例,教师能看到上文中提到过的很多有新意的优秀的作品,也有的学生只画一座深山,不画出小屋,而是通过月光的照射在地面投射出了影子。学生对美独特的感受,使他们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更加得灵活多样。
(三)定时举办绘画展览,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美术欣赏教学要培养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学生没条件,也没兴趣去专门的展览馆去看画展,那些对他们来说也太过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定期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映一些简单的画作,让学生从中分析作画者的心理活动以及想表达的情感,比如,梵高的《向日葵》就通过明亮的色彩和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还有他的《星空》这副作品,他将黑夜看作是反思和沉思的时间。这是生活轮回的一种暗喻。他将黑夜和季节的改变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画作渐渐开始了解绘画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让他们爱上美术。
(四)选取多种教学载体,转变教学方式
兴趣是前进的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并且能够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探究,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地理学习的真实写照。但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初中学生是不能够深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认知地形地貌的,只能是通过教材的介绍间接被动的接受地理知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被人为的压制,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促进初中学生地理成绩实质性的进步。例如,在初中地理“古埃及的文明与发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以往只是让学生观看教材图画的做法,主动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进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在最大的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地理在教学方式方面的进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可以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在网络上下载的有关埃及风土人情的视频,介绍金字塔的神秘及尼罗河沿岸优美的风光。让学生对于埃及整体情况有直观的认知,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埃及的文明及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埃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及神秘的文化资源,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埃及文明探索的欲望。这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难以取得的效果。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地理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创造条件。
2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技术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对初中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新时期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有着深远的影响。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内容,然后通过作业巩固课堂的学习内容,最后借助考试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的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在教学模式方面的根本性的转变。在提高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了难以取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也能够在根本上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引发的弊端。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黄河水土流失的视频及地上河形成的原因的动画演示。以便学生能够对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有直观的认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于中华民族的诞生、成长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黄河也是灾难的代名词,在历史上曾经数次泛滥成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学生在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了解黄河地上河形成的原因的过程中,也会对黄河泥沙的来源产生疑问,进而产生探索的欲望,这是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创造条件。
3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性教学是新课标的任务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地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存在着诸多的教学难点。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类似的难题,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以及世界各地的昼夜长短”的过程中,对于太阳移动影响全球昼夜长短的地理现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失分的情况。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加深学生对于本章节知识点的了解。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和太阳的直射点有着紧密的关系的,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画演示,学生能够在直观上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长足进步。
4结语
关键词:多元阐释;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应用原则
步入二十一世纪初叶,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文化的多元对当代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应运而生。新课标与以往相比更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明确提出美术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是整个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现行初中美术欣赏课堂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没能跟上新课标的步伐。因着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上的信息量比较大,因此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的现象还存在。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毋庸置疑,这种老师主动而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是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的最大弊端。
而多元阐释理论则强调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从受众出发,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多元阐释理论也强调学习活动的探究性和创新性相结合,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和原则性相结合,课程资源的开发性和设计性相结合。多元阐释理论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将会给欣赏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学习方式的主动性和互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方式的主动性和互动性相结合,既确保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又使教学过程不流于像野马一般无规无矩、放任自流。
学习方式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地位,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实际反映,也是多元阐释理论在欣赏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独一的个体,因此每个学生的心灵启迪、生活感应、思维火花够应当给予尊重和珍视。
学习方式的互动性强调教学活动中,师与生、教与学是互构互生、良性互动的,是二者间的双向讨论、交流与沟通。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元的,是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互动体。比如情境,不只是直观生动的教学情景,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发人深思的问题背景;内容也不只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道德规范的认同,情感情操的陶冶;互动的角色也不只是师生间,还有学生间、小组间、个体与群体间,师生与教材间的沟通、对话与意义创生。
二、学习活动的探究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活动的探究性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取同样重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冲动性”,激发学生活跃的思想,更不可能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强调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一种在常态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
学习活动的创新性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别出心裁,标点、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三、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和原则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强调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诸如过程性(及时性)评价与结果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平相结合等。教学评价的原则性强调教学评价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力潜能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性和设计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性强调充分利用校内的、校外的和网络化的课程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专用教室、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课程资源的设计性强调就现有的课程资源如何合理地使其价值达到最大化的利用同发挥。课程资源的设计应植根于现有的课程资源,尤其注重其时代性和人文性,确保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有根有基。
总之,多元阐释理论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是有原则可依、有章可循的。多元阐释理论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将会给欣赏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修订版
[2] 姚斯.《走向接受美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问题;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
1.1 美术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考试成绩和升学的压力下,学生一直处在紧张、严肃、沉闷和乏味的学习环境之下,长期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校园生活十分枯燥无味,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无疑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了一种极大的伤害。这时,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的艺术魅力,从观察美、塑造美、享受美的过程中,培养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能够感受学习的乐趣和轻松,从而改变他们厌学的思想,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1.2 美术教育能够改善学生的不良兴趣爱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科技产品也应运而生。电子游戏被初中学生所喜爱,有些学生甚至完全沉浸在了这虚拟的游戏当中,对现实生活不闻不问,对亲人和朋友也视而不见,渐渐地漠视了现实和人情。这样长久下去,就会使学生丧失掉本该有的斗志,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把全部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到游戏上,严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对学生进行美的艺术熏陶,使其对审美和创造美产生浓厚的兴趣,喜爱上初中美术课。这样就能很好地转移学生的不良爱好,将玩游戏的心思转移到美术学习中来,不但减轻了教师在管理这些学生时的负担,也让学生和家长更加重视美术教育,对美术教师也会更加的尊敬。学校便会为美术教育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家长会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学习绘画的条件,社会也会为爱好美术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展示空间和发展舞台。
1.3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
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以后的学习更加快速和有效。美术不仅仅是让学生创造出一幅幅美丽图画的过程,它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包含着发现美和创造美两个方面。美术教学,是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现实社会中的美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描绘出来,因此美术教学不是一个虚构的世界,它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社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这样不仅使美术教学有所收益,对于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化学等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美术教学是学生锻炼观察能力的最好教学方法。
二、当前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与问题
2.1 长期以来盲目追求学生的技能提升,忽略了情感感受方面的培养
一直以来,我国初中美术教育由于长期追求学生们美术技能的提升,却忽略了学生们情感感受能力的培养。作为初中美术教学所关注的核心,将基础训练转变了纯技术技能的训练或者是纯客观方面的再现,这严重地忽略了学生们情感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进而从根本上缺失了对人类生命存在与发展整体层面的关怀,失去了对人们自身的关照,让自我认识与主观情绪难以和谐发展,使学生情感方面的品质缺少,让心灵世界出现荒芜的景象。
2.2 不能注重初中学生们的心理特征,美术教育形式模式化
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与情感特征。在自身学习过程中,初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出发点就是自己的兴趣,对自己偏爱做的事情,表现出热情、热衷、敬佩甚至是狂热,而对于不喜欢的事物却表现出十分冷淡的态度。初中学生们当前处在一个理性思想不够完善,充满想象力,过于注重感性情感体验的时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十分注意自己的感性体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自身思想意识逐渐增强、追求个性和差异也成为了他们的学习特征凸现出来。而这些都是学生们在自身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影响的重要因素,他们心理变化的速度较快,学习耐力相对较差,学生学习的时期性特征十分突出。
三、加强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 以兴趣培养为基础,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
现代教育研究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现代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应从兴趣培养入手进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针对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兴趣点,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选用。在教材内容基础上,选择初中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补充,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积极性。例如,在美术鉴赏中引入动画人物设计,并通过对人物塑造中色彩运用的评价等实现教学目的、实现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以兴趣培养为出发点,设计教案。通过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促进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2 树立教学有效性理念,促进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针对现代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需求,初中美术教研组及教师应树立教学有效性理念。通过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关注美术教学效率、通过关注教学成果的检测,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并以上述内容的有效开展,实现教师对教学活动、教案设计的回顾与反思,为改进初中美术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此基础上,初中美术教师还应强化教学策略的制定。根据初中生生理特点对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的影响,确定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通过内容转换、教学方式转换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3.3 以课堂教学“三要素”为基础,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
在现代教学研究中,课堂教学“三要素”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主要以教科书为基础开展教育学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教师、教材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了解并掌握三要素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是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来改革并完善教学方法与内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的中心,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注重初中美术教材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初中美术教师还应注重课堂进度及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对初中美术课堂的掌控,确保教学内容得到贯彻执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遵循了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及知识结构。但是,教材缺乏足够的丰富度及针对性。而且,教材也不能将美术知识体系以及学习方法等内容进行涵盖。针对这一问题,初中美术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通过美术学习方法的教学、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以及学生兴趣培养等工作的开展,使学生以兴趣为引导进行美术学习、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3.4 以讨论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针对美术鉴赏及美术素养培养的需求,现代初中美术教学中还应强化讨论教学方式的运用。通过讨论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抒发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并通过学生间不同感受、理解的分析与讨论,加深学生的认识与记忆,为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建立奠定基础。而且,讨论教学方式的运用还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课前预留预习题目,要求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创作思路、内容表达的调研。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色彩运用方法、了解构图等技巧,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及基础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结束语
为了满足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现代初中美术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式及教学理论的运用。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论,调动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通过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调动,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 适应于“综合・探索”及“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三种教学领域。
一种新的教学法需要不断的创新实践,更需要有科学的依据支撑和操作流程。在学习王敏勤教授讲座的时候,王教授明确的指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有一个名字,然后找到相关具有支撑本教学法的依据,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分析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方式。现将“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的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一、 理论依据
“美术实践探索法”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美术课程标准
实践美术阶段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强调,提出培养学生必备的审美能力,结合生活中的美术,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创新实践,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制度等基本理念。
2、 教育本论引导
教学实践中,教师由主讲变为主导,师生共同配合、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促进学生的发展。
3、 “三纬”教学理论
我校提出的“三纬”教学模式,从学生已学的知识中找到与新课的切入点,让学生以已学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理解,形成自身的再提高。
二、“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内涵
1、概念:所谓“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是由教师展示本节课要达成的目标,再以实践与合作交流为主要探索形式,了解学生学情,从而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为切入点,就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探索,以合作、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解疑,从而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率的教学法。
2、教学模式:
“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分为:
初探目标――实践感知――合作探索――共同提高――教学评价,五个环节。
初探目标:认知要达到效果
实践感知:个人实践中设疑
合作探索:实践后合作解疑
共同提高:提高目标达成度
教学评价:总结收获及反思
3、 具体做法:
初探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展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认知要达成的目标。
实践感知:学生思考说说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的构思,学生用已知的知识进行实践,将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情况相结合,合理设疑。
合作探索: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创作时教师找出典型性作业,完成较好的同学谈谈经验,尚未达成或效果不理想时,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并总结出目标高效达成的方法。
共同提高:提高目标达成度,经过初探的了解和探索的实践,使学生从小学美术理解,认识的水平向认知掌握的水平迈进。对之前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设计,从而有对比的看到自己的成长和收获,使学生有收获感和成功感。
教学评价: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形式可多样),以师生共评的形式,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
“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收到明显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自主设疑,合作解疑的形式让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得以推动。同时对教师的备课和应变能力的要求相应较高,对教师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历练,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得以提高。
在薛城区舜耕中学各学科打造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的要求下,初中美术学科在我的推荐下,以“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做为美术学科的教学模式。经过一年时间的研模、建模、练模的过程中,使“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在我校进行推广,尝试“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在“综合・探索”及“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三种教学领域中进行实践总结。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新的教学模式是向传统教学模式发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中有时要求学生集体查阅资料,有时要动手实践,有时要集体探究,体验学习。在《水墨交融写青山》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先自己做小游戏,我能调出和得老师一样的墨色。让学生感受到用调墨的技巧,然后,让学生临摹一张作品。在这个环节里,老师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而学生也通过临摹感受到了一些画国画时的难度,总结一下遇到了哪些问题。然后再阅读课本,了解墨分五色,用墨用色的技法。然后学生们对汇总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实践,找到解决的办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们所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肯定和正确引导,如果真是不能解决,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示范画法,让学生从之前的尝试中有所悟,有所获。学生在原有小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的尝试,初步探索了一些方法,再经过教师的精讲点拨后,再次进行临摹和实践,与之前的作品进行了对比,可以更明显的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对之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有效的纠错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方法摆脱了学生惯例性的模仿,更从被动的获取变成了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优质课展示交流时,我执教的一节《身边的物品》,应用的就是“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在盈园中学,那里的孩子们都很纯朴,也很聪明。当我把目标展示后,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来试着画一画身边的物品。可以是教室里的,也可以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物品,学生们画的很有兴趣,在画的过程中,就把学生画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如:构图、比例、透视、明暗效果的处理等问题都出现了。把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收集起来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找找毛病。学生可以解决很直观的一些问题,构图的大小偏左偏右的问题,比例的大小,对称性也可以提出来。而比例、透视、明暗效果的处理对初学的他们来说有些难度,再通过对比、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有了个人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感觉茅舍顿开。教师通过范画,让学生了解正确的绘画步骤后,学生再进行临摹和写生练习。一节课很顺利的完成了,学生们也参与的很有成就感。“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区教研员和各校同仁们的一致好评,也让我更巩固了自己的信念:“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真正锻炼了学生,更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经过实践,“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适应于“综合・探索”及“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三种教学领域。敢于挑战对学生们求知领域的引导,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展示,更是教学智慧结出的硕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力求将“初中美术实践探索法”进一步完善,使其在美术教学中达到更卓越的达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