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金流动性分析

资金流动性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金流动性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金流动性分析

资金流动性分析范文第1篇

xx支行流动资金贷款满足情况调查与分析 文章作者:changchun0431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7月8日21:4 一、我行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总体情况 为详细了解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紧张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行进行调查,为此我行就2002年至2004年间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为:2002年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4096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余额占当年各项贷款余额的99%,2003年发放流动资金贷款64486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余额占当年各项贷款余额的93%,2004年发放流动资金贷款44548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余额占当年各项贷款余额的60%。调查结果显示,我行流动资金贷款的满足率都在80%以上。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满足率是在提交贷款申请的范围内来计算的,有较好增幅。 3、财务状况 根据客户部门提供的经xxx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2004年末财务报表。截止2004年12月末资产总额67785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6080万元,包括货币资金4849万元,应收票据460万元,应收账款2575万元,其他应收款3067万元,预付账款1393万元,存货3701万元,待摊费用31万元。长期投资1929万元。固定资产合计45314万元,包括固定资产净额34567万元,在建工程11263万元,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4460万元。负债总额33658万元,其中流动负债29914万元,短期借款24970万元,应付账款1530万元,应付工资1万元,应付福利费269万元,应付股利786万元,应交税金-1393万元,其他应付款2192万元,预提费用108万元。长期负债3726万元,包括长期借款2800万元,长期应付款926万元。少数股东权益39万元。股东权益:34086万元,其中实收资本18,274万元,资本公积14202万元,盈余公积834万元,未分配利润-1792万元。主营业务收入34899万元,主营业务成本26431万元,净利润355万元。 (1)、资产情况 该公司流动资产16080万元,占总资产的24%。固定资产45314万元,占总资产的66%。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4460万元,占总资产的7%,为土地使用权及职工住宅使用权。长期投资合计1929万元,占总资产的3%。 (2)、负债情况 2004年12月末流动负债29914万元,其中短期贷款24970万元,(在我行贷款7000万元);长期负债3726万元,长期借款2800万元。 (二)、用信情况 截止目前,该企业在我行贷款余额为7000万元,全部为抵押担保,抵押物位于房屋座落xx市xx大街1xx1号,建筑面积19735.28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共16层,产权证号;长房权字第10900916号,土地面积1238平方米,土地等级一级,用途商服,2004年5月18日经吉林通润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评估(吉通房估价报字[2004]第043号),抵押物评估值为20031万元,抵押物未在他行抵押,我行为唯一抵押权人。抵押率为35%,办理了完善的抵押登记手续,已全部保险。该企业他行贷款情况,其中工行短期借款14670万元,企业于04年12月归还交行短期贷款1500万元,商业银行中期贷款1500万元,建行短期贷款3300万元,财政长期贷款1300万元。共计贷款余额20770万元,2004年12月末,该企业在我行贷款余额7000万元,全部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该企业在我行开立一般存款账户,其基本开户行为工行广场支行,企业经营收入基本回其基本账户,限制性条款基本落实。 (三)、贷后管理情况 客户经理能按规定时间和频率进行贷后检查,并填制了检查表和形成检查报告。该客户为我行重点管理客户,已经配备了以行长为组长的客户经理组。 (四)、风险揭示 该企业的基本账户在工行人民广场办事处,我行多次做工作欲将企业基本账户挪至我行,但因其距工行较近,并且在工行贷款余额巨大,故企业无法将账户挪至我行并且企业往来款项多数在工行办理,从而影响了企业货款回归我行。并且企业贷款到期后全部办理还旧借新手续,在新贷款发放后,我行对其要求按贷款用途使用,进行贷款监管。同时要求企业在我行进行适当的结算业务,以利于我行进行监管。 (五)、意见建议 基于以上监管情况,公司业已开始行动进行大幅度的改造,经营模式的变化已初见雏形,2005年企业进入“发展年”,预计企业能在管理层

的带领下取得较好的效益,但企业改制中面临人员安置问题,建议企业尽快解决此问题,以免影响企业社会声誉,进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建议继续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全面形成后,相信将给企业效益带来质的飞跃.亦会给我行带来可观的经营效益及其他中间业务收入。 另外我们针对涉及国家宏观调控的行业或企业,按照国家产业发展目录进行深入调查,分类排队,认真研究,对符合条件和要求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积极予以满足。如我们先后对xx省时代服饰有限公司增加2000万元、对xxxx洗浴有限公司增加1995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向xx市路灯管理处发放了3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较好地支持了这些企业的发展。 三、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行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了对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特别是流动资金贷款增长较快,较好地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我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资金困难。但是,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矛盾仍较突出,就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企业方面看:一是企业自有资金比例较低,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难以达到增加贷款的基本条件;二是不顾客观情况,盲目扩张,挪用流动资金搞固定资产投资,导致流动资金紧张;三是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漠,存在不良信用记录,自身造成了融资障碍;四是分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度,财务管理混乱,核算不规范,无法提供真实的财务情况;五是部分企业效益较低 ,生产技术落后,经营项目风险较大;六是传统的经营思想,无法突破“家族式”经营格局,造成资本结构单一,经营资金来源受限。 (二)从银行自身看:一是信贷服务功能单一、产品创新力度不够,还不能满足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二是恶意逃废债产生的负面影响,使银行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信贷支持更加谨慎;四是市场准入限制,包括组织存款的限制、信贷品种的限制、服务领域的限制等等,制约了信贷资金来源的增加,也难以满足企业的金融需求。 (三)从政策及社会环境分析看: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宏观上限制对某些行业的信贷支持;二是社会信用环境仍未根本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投入的增加;三是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形成了对信贷资金的过分依赖;四是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资金流动性分析范文第2篇

一、收益性分析方法

收益性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从损益表中只能了解到盈亏额,分析不出因果关系,也评价不出好坏程度。因此,需要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有关项目之间的联系来评价企业的收益性。企业收益性水平高,意味着企业可获取的回报高,同时说明企业的资产与资本结构合理,并在经营活动中有效地运用,为企业安全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反映企业收益性指标有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

1.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指净利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率=(净利/销售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也是反映投资者从销售收入中获得收益的比率。净利率低说明企业管理当局未能创造足够的销售收入或未能控制好成本、费用或者皆有。利用这一比率时,投资者不仅要注意净利的绝对数量,而且也要注意到它的质量,即会计处理是否谨慎,是否多提坏帐准备和折旧费来减少净利。

2.毛利率

毛利率是销售收入扣减产品销售成本后的余额,它反映的是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是企业利润的源泉。计算公式:

毛利率=毛利润/销售收入

与此相关的是销售成本率,其公式为:

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毛利率

毛利率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是销售收入与产品成本变动的综合结果。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产品成本上升时,产品售价往往难以及时随之调整,从而表现为毛利率的下降;如果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加强技术改造等措施降低了产品成本,则相应地表现为毛利率的上升。企业产品结构变化对毛利率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企业由生产微利产品转向生产高利产品时,毛利率将显著上升,从而增加净利,提高投资者的报酬率。

3.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该指标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果越好,说明企业在增收节支和加速资金周转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

又可分解为:资产净利率=销售收入/资产平均总额×年销售净利润/年销售收入

从上式中可知,资产净利率的高低由销售净利率和资金周转率决定。资金周转率越高,资产净利率越高,同时提高收益。但若资金周转率过高,则会导致资金不足,降低安全性(流动性)。而且从以上指标分析中可知,要提高企业效益就必须增加销售收入,降低产品成本,加快资金周转率来增加净利。

进行收益分析,还应考核一些有用比率,一是销售退回和折让比率,即销售退回和折让除以销售收入。这一比率高,说明生产或销售部门存在问题,应及时检查另一个比率:销售折扣比率,即用销售折扣除以销售收入。用这一比率可了解竞争对手的销售政策,从而调整自己的销售战略,增加销售收入,提高净利。

二、安全性分析方法

企业安全性主要是保证能收回本金和固定性收益。影响企业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资本流动性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它可通过资产负债表的有关项目之间相互比较来分析。资本流动性所反映的是到期偿债能力,当然还有分析资本结构的合理问题。反映投资安全性的主要指标有:支付能力、资金和资源利用效率、资本结构合理性分析。

1.支付能力分析

分析企业是否有维持一定的短期偿债能力,对于企业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如果某一企业无法维持其短期偿债能力,连带也无法维持其长期偿债能力,同样也满足不了股东对股利的要求,最终会陷入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甚至可能难逃破产的厄运。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活动的主要凭籍,短期偿债能力薄弱,不仅维持日常交易活动艰难,而且根本谈不上如何计划未来。分析支付能力的主要指标有: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表示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来作还款的保证。一般来说,企业的流动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对于投资人来讲,流动比率越高越好。因为比率越高,资金流动越畅通,投资者的短期投资行为越有保障。

流动比率因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是无法为各种行业确定一项共同的标准的。一般来说,凡营业周期较短的企业,其流动比率也较低。因为营业周期较短,就意味着具备较高的应收帐款周转率,而且无须储存大量存货,所以其流动比率可以相对降低。反之,如果营运周期较长,则其流动比率会相应提高。因此,企业投资者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应与行业平均比率或以前各期比率相比较来判断流动比率是偏高还是偏低。计算流动比的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流动资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帐款+存货+预付费用

由上列各项因素得知,流动比率表示企业在其特定时点可使用的静止状态的资源,是一种存量观念。因为其分子分母都取自时点报表——资产负债表,不能代表全年平均的一般状况,而这种静止状态的资金偿付概念显然与未来真正资金流动的情形无必然的因果关系,流动比率仅显示在未来短期内资金流入与流出的可能途径。事实上,此项资金流量与销售、利润及经营情况等因素,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而这些因素在计算流动比率时,均未予考虑。

总而言之,企业在采用流动比率对企业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尚须配合其他各项分析工具,才能作出最后的判断。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也是检验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有效工具。它反映的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所谓速动资产,是指现金、有价证券及应收帐款等各项可迅速支付流动负债的资产。在流动资产中,预付费用是变现能力最差的项目。例如预付租金、预付保险费等,因在合同中订有不可退回的条款,故其变现能力为零,一般的预付费用也很难收回而转化为现金。存货项目中作为安全库存的那一部分资产,几乎是一项长期资产。而原材料、在制品等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部分存货可能已被抵押给特殊债权人,并且企业在为偿债和清算而被迫出售库存品时,其价格也往往受到不利的影响。速动比率的计算,就是将这些变现能力较差的流动资产扣除后,由剩下的现金有价证券和应收帐款等迅速变现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除后得到。

一般报表分析者认为,企业的速动比率至少要维持在1.0以上才算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通常情况下,速动比率的变化趋势与流动比率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通过分析两者中任何一项比率,都可以得到关于短期流动性改善或恶化情况的相同信息。影响流动比率变化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也会影响速动比率变化。一般而言,流动性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会导致企业风险增大,不安全。

2.资金、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合理地筹措资金,有效地运用资金,是企业科学经营管理的条件,是分析企业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具体指标有:

(1)应收帐款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是指企业赊销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帐款余额的比率,用以反映企业应收帐款的流动程度。它是用来分析应收帐款的合理性与收帐效率的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只是静态地说明了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而应收帐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则动态地补充说明了企业的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进而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

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和利用情况。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在短期内收回货款,利用营业产生的资金支付短期债务的能力强,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流动性比率低的不利影响,使资金流动安全。企业现存问题中,存在应收帐款因收不回来而形成的呆帐。因此,分析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时,还应结合应收帐款坏帐备抵率来分析。即坏帐备抵与应收帐款总额之比。该比率如逐年增加,企业应注意应收帐款有效性问题,因它必须连带影响应收帐款的周转性,影响资金安全性。

(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一特定期间的存货余额对期间销货成本的比例关系,用以衡量企业存货通过销售实现周转的速度。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往往占有相当份量。因为大多数企业为了销售的需要都维持相当数量的存货,如存货不足,不能及时供货,销售就会因减少而导致净利的降低,影响长期偿还能力,降低资金流动的安全性。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库存额或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上式反映了与销售量相比,存货利用效率的高低。存货周转率高,表时存货的使用效率高,存货积压的风险相对降低,资金流动的安全有保障。但存货周转率过高也有问题,如库存水平太低,未设置应有安全库存、经常性缺货、采购次数过于频繁、批量太小,造成库存成本过高。存货周转率过低,通常是企业库存管理不良、产供销配合不好、库存积压和资金积压的结果。这样会导致企业库存成本上升,减弱资金流动安全性。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如果存货中存在劣质积压品,就会影响周转率的真实性,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金流动安全性,应及时进行改善处理。

(3)长期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比率。从这个比率中,可以看出自有资金的动向,可通过企业的资源配置结构来反映企业资金流动的安全性。一般而言,该比率较低,资金流动安全性较高;比率低,所有者权益的收益率会降低。在美国通常以1.0做为标准比率使用,如该比率小于1.0说明该企业固定资产全部由自有资金来解决,剩余部分用于流动资产中;如该比率大于1.0,则说明自有资金不足,不足部分由长期债务来解决。企业如以长期举债方式过多地购置固定资产,企业将处于危险边缘。因此,企业往往利用该指标来考核资金、资源利用效率。

(4)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一般而言,企业的长期资产如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般用自有资金和长期负债等长期运用的基金来支持。因此,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以低于1.0为好;如果该比率高于1.0,说时企业长期资产的一部分是由流动负债来支持的,这样则会降低企业的资金、资源利用效率。

3.资本结构的安全性分析

企业保持较好的资金流动性、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提高资金收益率,是保障企业投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进行资本结构合理性分析,目的在于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时,不仅要分析企业偿还本金的能力,也要分析其支付利息的能力。具体指标有: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中有多大比重是通过借贷获取的。对投资者而言,负债对总资产的比率越小,表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越大,则企业的资金力量越强,资金收益率低。它希望以较高的负债比率,扩大企业获利基础,并以较少的投资即可控制整个企业。但若负债比率过高,而企业状况良好,当然可通过财务杠杆作用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报酬率;倘企业状况不佳,利息费用将使之不堪重负,有导致破产的危险。

(2)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

由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以得出: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资产=1,即负债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1.由此,权益比率是负债比率的反面,两者表达相同的状况,实际应用时,只求其一即可。

(3)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了两者的比例关系。计算公式为:

负债与自有资金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与前两个比率意义基本一致,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同一事实。由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得:

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1

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1/所有者权益-1=负债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

同时,这一比率还表明了投资者对企业乃至债权人承担的义务的大小。比率低,则表明投资者对债权人承担的责任越大,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此外,由于某些资产如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一些递延借项的价值不稳定。因此,这些资产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意义不大。因此,应将其从企业资产中扣除,在据以计算负债与有形资产比率时宜保守一些。特别是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并有倒闭的危险时,有形资产是偿债的主要来源。该项比率越低,则表明企业有形资产对其负债的保障程度越高。

三、效益性分析方法

企业不仅关心投资的报酬,更关心高报酬率的持续性。因此,企业获取高利润的持续性分析成为被关注的另一点。企业的产品成本、宏观经济条件、各种政策规定等竞争环境相同时,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只有以提高效益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企业效益,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投入的劳动、资源、设备、材料等各种经营要素,经过经营者和职工有效地运用,产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贡献。它用来衡量劳动力与资产的有效利用程度。具体指标有:

1.附加价值率

投资者选择投资项目时,最关心的是能否产生高附加价值的问题。附加价值是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创造出的新增价值。用公式表示为:超级秘书网

附加价值=税前净利+人工费+资本化利息+租金+费用税金

附加价值的计算,可通过查找损益表、管理费用明细表、制造费用明细表来计算。附加价值率是附加价值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它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附加价值。一般来说,越是资本密集的行业,其产品附加价值越高,净利润也随之提高;反之资本密集程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产品附加价值较低,净利润也就较低。

2.劳动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效率是附加价值与总人数之比。它反映一人所创造的附加价值。

计算公式为:

劳动生产效率=附加价值/总人数

该指标越高,说明劳动利用效率高,创造了更多的附加价值,因而成为衡量同行业间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资金流动性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P2P网贷平台 贷款人 信用风险 多元回归

作为互联网金融时代最新的网络融资方式,P2P网贷(Peer To Peer Lending)已经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从我国第一家“拍拍贷”到“红岭创投”等P2P网贷平台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民间金融走向了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据网贷之家行业年报数据统计,2013年全年共有74家问题平台出现提现困难、破产倒闭或者跑路现象;2014年出现问题的网贷平台猛增;到2015年5月,问题平台数量上升到600多家,其中大部分问题涉及提现困难、倒闭、跑路、恶意诈骗、非法集资等。2015年8月,“e租宝”事件,使整个P2P网贷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挑战。

如何正确认识P2P网贷行业的信用风险并进行防范,已经成为网络民间金融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国内外大部分学者主要就借款人信用风险和监管体制方面研究网贷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很少从P2P网贷平台的资金池使用情况,即投资人的资金流向、资金杠杆、流动性、分散性等方面来分析贷款人的信用风险状况,基于此,本文希望从100家P2P网贷平台数据中,分析贷款人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对平台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

一、P2P网贷平台贷款人信用风险理论综述

何晓玲、王孜(2013)认为网贷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监管制度缺失和企业自身的风险等。很多学者认为信用风险是造成P2P网贷的头等风险,而信用风险中主要包括借款人风险、贷款人风险、网络技术风险(刘峙庭,2013)。唐艺军、葛世星(2015)认为,贷款人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客户资金管理和逾期还款处理问题上。蔡瑞媛(2013)研究认为,P2P网贷平台作为中间商通过收取手续费获利,但应同时将借款人、贷款人及网贷平台的信息及时公开透明化,并提出了改善信用市场的创新和改革措施。马运全(2012)认为,我国P2P网贷平台缺乏资金保障体系,也存在个人信用信息体系不完善和非法集资等问题,要想防控信用风险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陈初等认为,我国P2P网贷平台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措施来整治网贷金融环境。许波(2015)认为,目前我国网贷平台贷前主要是偏重借款人风控机制评估,贷中和贷后的贷款人(包括网贷平台)没有和互联网很好结合,使得评级资信制度信息失真而不能达到信息公开透明。另外,从贷款人信用风险角度来看,网贷平台本金担保机制不完善,很多平台尚未实施担保机制和风险准备金制度,很多平台与担保机构实际上是仅为自己担保,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违约风险。如我国“网赢天下”P2P网贷平台和其担保机构实际是一家,容易发生挤兑、提现困难等违约问题。还有从网贷平台贷款人投资的分散性方面来看,P2P网贷平台本质是提供小额贷款来赚取中介手续费用,极容易造成提现困难或还款困难。

二、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本文主要探讨网贷平台贷款人信用风险因素与平台公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实证分析了解影响贷款人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笔者去除信息不全的、重复出现的数据后,剩下100家网贷平台数据,力求通过合理的实证评估方法来找到合适的降低贷款人信用风险的对策。

本实证研究建立在以下6个假设之上:

假设1:P2P网贷平台的成交量与年均收益率呈正相关;

假设2:网贷平台人气指数与年均收益率呈正相关;

假设3:网贷平台资金杠杆系数与年均收益率呈负相关关系;

假设4:网贷平台资金分散度与年均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5:网贷平台资金流动性与年均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6:网贷平台资金透明性与年均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

通过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笔者选取了2015年度TOP前100个P2P网贷平台的成交量X1、人气X2、资金杠杆系数X3、资金分散度X4、资金流动性X5、资金透明性X6作为网贷平台贷款人信用风险的解释变量Xi,并统计整理出这100家网贷平台2015年度的年度平均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Y,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Y=λ0 +λ1 X1 +λ2 X2 +λ3 X3 +λ4 X4 +λ5 X5

+λ6 X6+ε, 其中λ0为常数项,λi为变量系数,ε为随机干扰项。

(一)首先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解释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同趋化处理,将显著性程度高和关联度高的指标去重,选择典型的样本指标。通过样本数据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发现整体数据指标通过了KMO检验,数值为0.754,并通过了巴特显著性检验,数值为0.000,说明选择的样本指标是有显著意义的。

(二)根据前面的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采用ENTER分析法,得出以下结果:

(资料来源:根据网贷之家100家网贷平台数据,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整理所得)

1.由表1得出,R2的值为0.418,模型拟合度在0.5左右,比较好。由表2得出,Sig.=0.000,即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这一分析有意义。由表3的回归系数表得知,P2P网贷平台的成交量X1与Y综合得分值的Sig.值=0.13>0.1显著水平,没有通过验证,可能是因为样本数据太少或者由于网贷平台“羊毛党”的存在,造成成交量增长的同时没有达到稳定的借贷量。

2.P2P网贷平台的成交量X2与Y综合得分值的Sig.值=0.387>0.1显著水平,没有通过检验,可能是因为网贷平台人气样本数据采集标准不定造成与年均收益率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

3.P2P网贷平台的资金杠杆系数X3与Y综合得分值的Sig.值=0.06

4.P2P网贷平台的资金分散度X4与Y综合得分值的Sig.值=0.077

5.P2P网贷平台的资金流动性X5与Y综合得分值的Sig.值=0.127>0.1显著水平,没有通过检验,可能是因为资金流动性量化太复杂,样本指标数据太少,不能说明其与年均收益的关系。

6.P2P网贷平台的资金透明性X6与Y综合得分值的Sig.值=0.000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可以为P2P网贷平台贷款人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防范网贷信用风险及治理行业平台提供经验。

三、关于P2P网贷平台贷款人信用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加强网贷法律立法,设置严格的市场准入制

目录,我国的金融法律监管日趋完善。2015年7月,央行《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P2P网贷行业告别“无监管”时代。2015年12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文件出台,标志着我国P2P网贷平台准入制越来越严格。对于频频出现的P2P乱象和逐渐常态化的“跑路”事件,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表示,P2P的“三无”――无准入门槛、无运行规则、无监管是导致网贷行业混乱的根源所在。杜晓山总结道,P2P网站不能光靠自律,更需要他律。依照国外P2P的发展经验,要将无准入门槛、无运行规则、无外部监管的“三无”状态,转变为有准入门槛、有基本的运行规则(即负面清单或不许踩到红线的)、有外部监管的“三有”模式,如此才能有利于P2P行业发展。

(二)加强贷款人资金管理,推行网贷平台清结算分离制度

大多网贷平台清结算不分离,用户资金危险重重。目前大多数P2P网贷平台是清结算不分离模式,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开设一个公司账户,然后对外宣传受第三方资金托管,安全保障百分百。其实用户的资金自始至终都一直在平台所属的公司账户上充值或提现。也就是说,P2P平台在面对用户的时候,它既是清算方,又是结算方。

一旦P2P平台遭遇资金回款不利境况,又或许平台创始人本身就利益熏心,用心不良。那么,就能很快对用户资金进行非法挪用、占用,甚至携款跑路――淘金贷、优易贷、贝尔创投等丑陋事件皆是因为清结算不分离,最终酿成恶果。

由此可见, P2P网贷平台清结算分离是多么重要。推行网贷平台清结算分离制度,就是使借款人资金和贷款人资金隔离开来。相关部门可以推行借贷双方清结算分离,并对网贷平台资金流动性、资金杠杆系数、资金分散度和透明度等指标数据及时公开。

目前,受成本、风险、技术等因素制约,最然只有少数几家平台做到清结算分离,也只是初期阶段。P2P行业想要开上发展的快车道,必须把清结算分离作为一个行业准入标准,要求所有的从业公司都实现,才能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打造一个优质、安全、便利的P2P网贷市场。

参考文献:

[1] 朱B.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及规范化管理[J].中国市场,2013(18).

资金流动性分析范文第4篇

一、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1.资金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也是企业过冬的棉袄,缺少血液人就会死,缺少棉袄就会感冒,公路客运企业也不例外,缺少资金企业会破产,资金流动不畅也会出现经营困难。资金流客观地代表着企业经营过程的健康程度和最终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

2.资金是掌控企业经营活动的抓手。公路客运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也是资金运动的主要环节,企业经营的大多方面,都需要通过资金的形式来反映,管住了资金,也就管住了企业的大部分经营活动。因此,必须对全部资金和处于各周转环节的流动资金进行经常性分析,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保持企业财务上的流动性。

3.加强资金管理,可有效防范企业风险。公路客运企业均面临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这类风险可以通过合理适当的财务活动减少和避免。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举外债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一旦企业无力偿付外债,企业便会陷入困境。因此,需要企业在组织筹资活动中,合理确定资本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得财务杠杆收益,提高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又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而引起的财务风险加大,防范资本金运营风险。

4.加强资金管理,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资金存量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过多或过少都不合理。过多的持有资金,机会成本增多,是资源的浪费。过少的持有资金,有可能危及企业的偿债能力,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在研究资金流动规律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利用闲置资金进行低风险理财,还可以提高流动资金的收益率。因此,应对资金的使用有一个合理的研究和规划,加强资金管理。

二、公路客运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公路客运企业通常车队、车站都是独立的利润中心,如果是集团公司,下面必定有若干个分公司、子公司,每个分公司、子公司都有自己的银行账户,而且存在一个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企业集团内部往往还会出现内部资金闲置与短缺无法调节的情况,资金充裕的公司对于闲置的资金缺乏有效的管理,而那些资金短缺的公司却向银行不断的贷款融资,导致企业财务费用一直居高不下。

2.缺乏理财意识,流动资金收益率不高。公路客运企业资金流普遍比较好,资金的流入主要是票款收入,特别是春运的时候,票款收入很大,大量资金闲置在银行账户上,未进行理财,致使这部分流动资金收益率很低。资金的流出主要是购买油料及路桥费,采取的方式是预付充值,通常是每个月一次性充值,充值金额较大,这部分资金闲置在充值卡上,未能产生任何收益。

3.资金信息流通不畅,决策者无法实施有效管理。大多公路客运企业是老的国有汽运公司改制过来的,在信息建设和管理方面非常薄弱,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不集成。各分公司、子公司出于各自的利益,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更有甚者,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

4.资金流转环节监控不力,财务风险加大。目前公路客运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分公司、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利甚至存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企业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因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财务风险极大。

5.缺乏详细的资金使用规划,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强。由于公路客运企业资金流普遍较好,再加上各分公司、子公司各自为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比较分散,致使企业经营者普遍缺乏资金使用规划的意识,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大问题,但如果一旦在需要资金时由于资金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导致企业今后在经营中陷入困境。缺乏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规划也是流动资金低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

6.资金管理手段落后,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信息建设和管理的落后,大多公路客运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控制技术手段,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集团公司由于成员众多、地域分布广泛,资金管理失控,监控缺乏手段,资金使用效率低。其突出表现在企业集团缺乏统一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各分公司、子公司,各种业务对资金流动的影响没有形成相关联的完整信息,难以有效监督,风险较大。

三、公路客运企业资金管理思路

1.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有很多种,如:集中收支方式、财务结算中心方式、设立内部银行方式、财务公司方式、“现金池”方式等等,每种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缺点。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实质上是企业集权管理还是分权管理的具体体现,公路客运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资金运行规律,所处的经营环境,选择使本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资金集中模式。

我司下属某市客运公司下属有12个分公司,4个控股子公司,分散在各个县市区。客运公司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了“现金池”管理模式。首先清理银行账户,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每个单位原则上只能保留一个结算账户,各单位如特殊情况需保留多个账户,向总部报批,如发现其他账户以“小金库”论处。然后借助现代商业银行强大的“现金池”管理系统,将各单位账户纳入系统管理,进行实时监控,每日将各分、子公司账户余额上划,各单位之间在授权的额度范围内透支、主动拨付与收款,保证每天各单位账户余额为零,各单位之间资金拆借,由总部统一计划、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统一借贷,对各单位做到“你的钱、我看着你花”。此外,对于资金的借贷,总公司充分考虑资金风险,科学合理地安排资金结构,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由公司按计划统一借入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这样既实现了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统一调配,又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经过一年的运作,货币资金月平均余额由1 500万元下降为900万元,降幅40%,节约财务费用近40万元。

2.推行流动资产精细化管理,提高流动资金收益率。

公路客运企业的经营模式都是先收钱再提供服务,资金比较充裕,流动资金在一个月内大约有20天处于闲置状态,存在银行活期账户,年收益率0.5%。当前流动性好的低风险理财方式主要有:一天通知存款,年收益率0.95%;七天通知存款,年收益率1.49%;各大银行推出的流动性很好理财产品,如中国银行的中银日积月累,年预期收益率2.1%,工商银行的无固定期限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年预期收益率2.2%,农业银行的安心快线天天利滚利,年预期收益率2.3%,通常流动性在2天以内;货币市场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在4%以上,流动性4天,等等。这些理财产品收益率都远远超过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公司只要调配得当,精细管理,可以利用流动资金在这20天内进行低风险理财,虽然每次理财收益金额不大,但日积月累,这部分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加强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流动资产的管理,精细化操控,将其转化为货币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果。公路客运企业的应收账款通常是与对开客运单位产生的票款结算差,通常企业为了省事,几个月才结算一次。公路客运企业购买油料和支付路桥费都是采取先充值再消费的方式,公司通常的做法是每月一次性充值。如果公司在充分考虑成本的情况下,缩短票款结算时间,就可及时回笼资金,增加流动资金。如果公司对油料和路桥费进行精细预测,每月根据需求分两到三次,甚至每周一次充值,也可增加公司的流动资金。对于一个分公司、子公司来说,流动资金的增量很小,但对一个集团公司来说,如果下属单位都能精打细算,那么整个集团公司的流动资金将大幅增加,再利用流动资金进行低风险理财,收益也是可观的。

3.健全资金预算管理机制,实施资金使用全过程监控。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其能有效地监管企业资金的支出、回收、借贷、筹集等一系列过程,从企业管理中可以看出,资金的预算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支出的源头,如果控制得当,可以减少企业的资金风险,同时避免高额的成本支出。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程序:第一,自下而上逐级编制资金年度预算、月度计划。第二,自上而下,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审批资金预算、计划。第三,执行严密的预算调整程序。原则上,各级预算一经批准确定,不得更改;但因特殊事由,需要调整的,应遵循严密的审批制度。第四,建立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制度。

资金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各个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实行动态监控,量化开支标准,对于超过定额标准的开支,必须层层审批,尽量防止资金不合理占用。在编制资金预算时,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将营运资金区分为生产经营资金与非生产经营资金。按照公司内部各分、子公司年度、月度计划,统筹调配,保证生产经营资金供应,不得挤占挪用。非生产经营资金是跟生产经营联系不太紧密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应本着节俭、必须、适度的原则来管理,力求压缩总额开支。各部门、各环节都要合理地制定资金定额和节约资金措施,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树立资金成本、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观念,建立资金快速通报机制。

4.加强内部审计,强化财务监督。

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使预算取得实效,资金流信息真实的保障。公路客运企业大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或者为了应付指派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的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加强资金管理,笔者认为公路客运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公司都应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确立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前移监督关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对其分、子公司的投融资、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变动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并给予纠正和处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

内部审计部门定期进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审计,审计资金管理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是否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否科学合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是否有效;现金与银行的各项支出是否严格授权审批;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是否严格执行;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有无完整记录;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是否严格有效;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并定期轮岗;现金开支是否超范围、超限额;是否存在收入不及时入账、账外设账、坐支现金情况等等。

5.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大力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

企业财务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不单纯是推广软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广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与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对于公路客运企业,要实现财务和业务一体化,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售票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对接,财务管理系统直接从售票系统读取数据,生成财务数据信息,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确保公司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及时、全面的资金信息。

资金流动性分析范文第5篇

1.国内流动性的概念。

国内所说的“流动性”属于货币供应量的范畴,只不过社会各界尚未认清这一事实,对流动性的衡量指标还没有达成共识,而是各自凭经验选取一个或几个经济指标来判断流动性水平。如此一来,对流动性的认识偏差也就在所难免了。当务之急是要统一认识,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评判社会流动性的惟一标准,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公开表明这一观点,以便于社会各界能够在同一平台进行对话交流。

需要指出的是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问题,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所反映出的社会流动性差异悬殊,这也是引起流动性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最宽的货币口径为M3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即银行体系中的货币量,这也是可用的最广义的流动性指标。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实际意义上的流动性逐渐超越银行体系货币量的范围,演变成为一种“总体流动性”。

国外很多央行顺应这一趋势,已经将货币口径扩展至M4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这里的流动资产包括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等具有相当程度流动性的有价证券。,以更全面地反映社会流动性状况。日本央行在2000年6月修订的广义流动性指标中,包括了M2、存托凭证(CDs)、银行债券、金融机构商业票据、政府债券等10个组成部分。韩国央行于2006年6月修订了货币供应量口径,最新的广义流动性指标——总体流动性(LiquidityAggregates)在M3的基础上,补充了政府和商业机构发行的流动性工具,包括国库券、地方债券、公司债券和商业票据等内容。

事实上,国内流传的“总体流动性”说法指的也就是这种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只是由于统计方法的滞后,缺少对总体流动性进行严格计算的统一标准,才导致社会流动性评价结果的参差不齐。为适应金融发展的形势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有必要尽快公布一个更为广义的货币口径,特别是确认短期流动资产的种类。在这一点上,可以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0年出版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onetaryandFinancialStatisticsManual2000)。

2.国外流动性的概念。

国外央行的流动性概念是指由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系统准备金构成的基础货币,中央银行是流动性的唯一供应者。由于流通中现金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的持有态度,因此从政策意义上来说,央行关注的流动性仅指基础货币中的准备金,国外央行通常都将准备金等同于流动性,至少在政策分析中是如此。为直观显示流动性的实际内容,我们以一个简化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为例加以说明。

注:对市场的净债权是央行与金融机构的交易余额,也即货币政策工具的余额,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融资便利以及到期票据的余额汇总。

表1中负债方的第(6)项即为国外央行关注的流动性。根据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可得如下恒等式:流动性=准备金(6)=净国外资产(1)+对政府的净债权(2)+对市场的净债权(3)+其他科目(4)-流通中现金(5)(I)

其中(1)、(2)、(4)、(5)项基本上处于央行控制以外,例如净国外资产(1)由汇率制度决定,对政府的净债权(2)由财政制度决定等等,因而称此四项为自发性因素(autonomousfactors)。第(3)项则是央行可以主动控制的因素,通常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加以运用。

(I)式中最右方所有项目都可视作“流动性供给”,反映央行向金融市场投放基础货币的情况;第(6)项则可视作对应的“流动性需求”,反映央行从金融市场回收基础货币的情况。当投放到金融市场的货币持续超过回收至央行的货币时,流动性过剩现象就出现了,反之则为流动性短缺。在流动性需求不变的条件下,资产方任一自发因素的增加(减少)都会导致流动性过剩(短缺),为填补流动性的供求缺口,央行需要采取反向的政策操作调整第(3)项内容,减少(增加)流动性供给直至供需平衡。例如国际收支在某段时期内出现大量盈余,由此引起资产方(1)项的持续增加,从而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在不改变流动性需求的前提下,央行就要在金融市场出售债券或者其他冲销措施减少第(3)项的流动性供给,以抵消自发性供给因素的影响。

3.流动性的层次。

根据货币当局的决策需要,可以把流动性分为两个层次:基础货币作为初始流动性是第一层次的流动性,货币供应量作为最终流动性是第二层次的流动性,依货币口径的差异还可对流动性层次作进一步的细分。

基础货币可以由央行直接控制,主要用于货币政策操作决策。而货币供应量M2只能由央行间接控制,主要用作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至于更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出央行的控制范围,适合作为社会资金充裕程度的衡量指标,反映全社会总体流动性的水平,主要用于央行对宏观金融形势的判断与决策。

二、流动性的供给

在界定流动性的概念之后,本节将对其供给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于理解流动性的形成机制。遵循国外央行的研究惯例,我们只考察央行资产负债表,剖析作为初始流动性的准备金供给因素。

1.净国外资产。

净国外资产也就是央行的外汇储备,对流动性供给的影响依赖于该国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波动程度。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者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如果国际收支变动较大,央行为了维持目标汇率就必须经常干预外汇市场。当本国货币面临贬值压力时,在无冲销干预的情况下,央行需要回收本国货币以交换净国外资产,结果便是基础货币的收缩。当然,央行一般会采取冲销措施以抵消外汇干预对流动性的影响,例如购买政府债券之类的国内金融资产以补充流动性。

在很短的时期内,央行可以明确知晓净国外资产的变动情况,因为外汇结算的现金流一般都会滞后两天左右。但面对长期性的国际收支失衡,央行在流动性预测和管理上便有些力不从心。然而,在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下,央行没有干预外汇市场的义务,资产负债表中的净国外资产项目得以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从而避免该因素对流动性的冲击。

中央银行净国外资产的变动往往会对流动性供给产生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影响,这也是东亚国家、转轨经济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国家大多推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鼓励国际资本投资,同时又缺乏足够的汇率弹性。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引起外汇储备上升,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就是净国外资产的持续增加,从而导致长期性的流动性过剩。

2.对政府的净债权。

对政府的净债权主要来源于央行财政账户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无论是资金流动的规模还是资金流动的波动性,财政账户对流动性供给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各国央行的流动性管理普遍受困于这一因素。在持续流动性短缺的欧元区中,政府存款一直是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波动性最大的部分。而在持续流动性过剩的立陶宛,2001年将财政账户由银行体系移入中央银行之后,流动性管理的难度便大大增加了。

财政账户变动的原因各异。对于一些具有季节性规律特征的政府消费和税收收入来说例如政府工资支出会在规定的某一天集中完成,企业税收也会在会计年末(一般为一月)进入财政账户。,央行可以事先做出精确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对冲措施稳定流动性供给。然而,当政府临时性的大规模支付发生时,央行可能被迫对其提供融资,由此产生流动性供给的被动增加,严重制约了流动性管理的效率。

为缓解财政账户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冲击,欧盟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明确禁止中央银行对政府借款。而在另一些国家,央行甚至有权根据需要将政府部门的资金转移到商业银行项下。就我国而言,财政库款随机变动对流动性供给的影响仅次于外汇储备,如何协调财政收付与央行流动性管理之间的矛盾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仿效英格兰的做法,由财政部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收付日历清单,以便于央行预测该项目下资金流动的情况。

3.流通中的现金。

流通中的国内货币是央行外部持有的钞票,它的随机变动直接导致流动性供给的波动。尽管通货量每天都在变化,但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银行系统会在周五提供大量钞票给公众用于周末消费,周一又会从商业机构回收大量钞票,每逢一些重要节日也会出现流动性需求的季节性波动,这种可预测的短期流动性变化相对较易管理。

至于通货的长期变动趋势则要视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而定,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私人消费以及作为机会成本的利率和通胀率。同时还要考虑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对通货的影响,例如自动取款机、信用卡和电子银行等等。

4.对市场的净债权。

就中央银行而言,对金融市场的净债权是最重要的流动性供给因素。因为前几项因素都是自发形成的,对央行的政策意义不大,而这一项不仅是央行可控制的,并且也是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

从第一节中有关资产负债表的介绍可知:

对市场的净债权=公开市场操作+融资便利+到期票据

(Ⅱ)

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和融资便利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调节银行系统准备金和社会流动性的主要途径。而到期票据则是前期货币政策操作的结果,属于自发性的流动性供给因素,但与其他自发因素又有区别,到期票据的变动是可以完全预期的。

结合等式(Ⅰ)和(Ⅱ)可得:

流动性=准备金=(净国外资产+对政府的净债权+其他科目-流通中现金+到期票据)+(公开市场操作+融资便利)(Ⅲ)

(Ⅲ)式第一个括号中的内容可称之为“自发性的流动性头寸”,第二个括号中的内容可称之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政策性头寸”。两类头寸共同决定了央行供给的流动性水平,这也是国外央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基本依据。

三、流动性的需求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准备金)需求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影响流动性需求的因素主要有法定准备金制度、货币支付体系的效率、央行融资的制度安排等。

1.法定准备金。

在实行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国家,商业银行都会持有一定比例的央行存款作为法定准备金,这部分准备金以有偿或无偿的形式存放于央行账户。如果央行按市场利率或其他利率予以付息,那么法定准各金的成本就依赖于银行存款的覆盖范围,例如商业银行外币存款可能不进入准备金的计算公式。因此,法定准备金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央行的准备金制度,并且随着货币政策调控的需要而有所变动。

尽管法定准备金的调节手段具有见效快、要求低的优势,但因其对社会流动性和商业银行经营会产生巨大冲击而较少采用,实际操作中更多地利用其他微调手段调节短期流动性需求,所以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需求相对较为稳定。

2.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是准备金账户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作商业银行的缓冲工具,以应付央行货币供应的未预期变化。由于这部分准备金的持有是商业银行自主决定的,因而也被称为“自由准备金”(FreeReserve)。由于很多国外央行不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于是,保留超额准备金就产生了等同于隔夜利率的机会成本。一般情况下,当隔夜利率下降时,银行系统的准备金需求就会上升,反之则会降低需求,具体的变动幅度要视准备金需求的利率弹性而定。

准备金制度安排对利率弹性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在对法定准备金提供平衡工具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可以从中获取缓冲资金以满足清算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超额准备金的预防作用,准备金需求也因此具有了较高的利率弹性。相比之下,如果缺少这种制度供给,准备金需求的利率弹性就要低得多。由此可知,准备金制度安排的弹性越高,央行流动性管理所需的干预活动就越少。

3.支付技术。

虽然持有准备金的成本很高,但商业银行出于预防性的考虑还是要保留一定的准备金余额,因为他们无法确认未来的收支情况,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货币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很低,银行不得不持有大量的缓冲准备金以确保日常流动性管理的安全性。随着技术进步提升支付系统性能,银行可以在更低的准备金余额下满足更大规模的支付需求,对央行的准备金需求也将会逐渐减少。

4.央行的融资安排。

央行提供给商业银行的融资支持对准备金需求也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例如在出现金融危机或政府管制的时候,商业银行无法保证随时从央行获取所需的贷款,那么他们就会持有很高的准备金余额以防范这种风险。在央行承诺给予必要的融资支持或者降低融资成本的条件下,支付风险的弱化就会促使银行减持准备金余额。

此外,如果央行能够提供给银行机构有效的融资工具,也会减少银行的准备金需求。1999年10月,毛里求斯央行引入回购协议和融资便利取代以往惩罚性的高利率工具,银行系统的准备金需求便随之大幅降低。

四、结论

通过对中外流动性概念和供求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经验结论:

一是国内外有关流动性的说法本质上都是货币的概念,只不过存在层次上的差异。国外通行的流动性是指基础货币,而国内所说的流动性则是指广义货币。国外央行是从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角度来讨论流动性,而国内各界是从货币政策调控结果的角度来讨论流动性。此外,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要求央行修订货币口径,纳入短期融资券、商业票据之类的短期流动性资产,以更全面地反映总体流动性状况。

二是流动性管理中要加强对自发性流动性头寸的预测和控制。尽管央行对净国外资产和财政账户等自发性因素的变化难以预测,但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协调仍然可以减少其变动的不确定性。例如外汇储备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财政部等政府部门提供资金收付的时间表等等。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银行系统的准备金余额。由于银行系统的准备金余额存在较大的机会成本,同时也增加了流动性需求的不确定性,应当从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设计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银行系统的准备金余额,尽可能使之趋近于零。例如加快现代化支付结算系统建设,提供融资便利,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等等。

参考文献:

[1]张红地.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Simon,T.Gray.CentralBankManagementofSurplusLiquidity[R].BankofEnglandLecture,2006.No.6

[3]JoeGanley.SurplusLiquidityImplicationsforCentralBanks[R].BankofEnglandLecture,2006.No.3

[4]RKannan,IndranilSenGputa,SiddharthaSanyal.LiquidityMeasuresasMonetaryPolicy\[J\].EconomicandPoliticalWeekly,2003.October4,PP.4251-4259

[5]IMF.MonetaryandFinancialStatisticsManual\[R\],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