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第1篇

经济增长是许多增长现象的一种,它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过程,会引起复杂的社会经济效应。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本文研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新的一轮全球经济增长中,不断扩大开放、加大对外贸易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客观要求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年度国内生产总值

2002―2013年我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如表1所示。

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GDP(万亿元)120313581599184921632658314034094015473151955688

增长率10%13%18%15%17%23%18%9%18%18%10%10%

表1 2002―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表

表1所示2002-2013年GDP增长速度逐渐增快,但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出现瓶颈。10年速度又继续加快。总体来看我国GDP的增长速度维持在10%-20%的区间内,增长速度快。2002-2005年,GDP的增长率波动幅度小,05年增长速度达到228%。但是在09年GDP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放缓的现象,考虑到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出现短暂下滑,随后经济增长逐步加快。

(二)研究对象:对外贸易额

本文将对外贸易进出总额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仅考虑对外贸易出口额或者对外贸易进口额,并不足以说明对外贸易的影响。如下表2所示:

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进出口额(亿万元)514705955116914101669179915062017236424422582

增长率22%37%36%22%21%18%8%-16%34%17%3%6%

表2 我国2002-2013年十年内的对外贸易额与增长率

(三)进出口与GDP的正相关关系

对比表1和表2可知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进出口额增长率上升,GDP增长率也上升;进出口额增长率下降,GDP增长率也下降,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三、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性分析

(一)模型选择

由于本文关注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他的因素诸如投资、政府财政支出、价格、预期,并未考虑进去。采用如下简化模型:

ΔGDP=β0+β1?ΔE+εt

Δ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了我们的研究对象,所以这里,ΔE国际贸易进出总额的增长率。

该模型是用国际贸易额增长率来解释GDP的增长率,如果β1的值无法被拒绝,那么我们就能讲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重要重要。

(二)ADF检验

考虑到国内生产总额与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是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GDP增长率数据做平稳性检验,得到一阶差分后ADF值,结果显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数据存在单位根。对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做平稳性检验,得其做一阶差分后的ADF值,结果该数据也存在单位根。因此将两个数据做差分处理,获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均为平稳时间序列。

(三)回归分析

经过差分处理后,数据满足回归前提条件。运用eviews70将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做回归,得到各系数如下:

0=0115099 1=0260419

即,

ΔDP=0115099+0260419?E+t

通过1991-2012年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对外贸易的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影响在5%水平显著,且无法拒绝原假设即对外贸易增长的系数不为0。所以从1991-2012年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总体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对外贸易的增长对经济的增长还是较为显著的。这是因为对外贸易可以为一国提供提供对外商品交换渠道。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对外贸易出口还是进口贸易,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由研究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增长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将国际贸易作为我国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是非常必须的。

(一)出口增长的同时,扩大进口

就长期经济发展来说,应将进出口基本持平的方案作为一项基本策略。长期内,若进口额较出口额来说持续偏低存在不利影响。因为在长期内,高的国际贸易进口额意味着国外技术的引、先进的设备和零、国内短缺的各种资源。所以要将进出口基本持平的方案作为一项基本策略。

(二)优化出口结构,调整国内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产业升级依旧存在技术限制、国际分工制约、需求结构的变化等等,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我国在扩大贸易出口的同时应以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从现阶段的半成品加工向原材料加工转变,延长加工贸易在我国境内的生产链条;积极开拓非传统出口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第2篇

一、全球经济步入衰退期

世界经济增长低于3%、单个国家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以及股市呈现熊市特征,仅凭这些指标足以表明,主要发达国家已在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将于2009年步入衰退。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长率下降0.5%,欧元区第二、三季度GDP连续下降0.2%;日本第二、三季度经济增长分别下降0.9%和0.1%。初步判断,第四季度上述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仍将继续呈现负增长,且态势将延续到2009年。11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为2.2%。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均为负增长,下降幅度分别为0.7%、0.5%和0.2%。11月25日,经合组织(OECD)预计,2009年经合组织成员30国(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0%)GDP将下降0.4%。其中,美国下降0.9%,日本下降0.1%,欧元区下降0.6%。联合国12月1日的预测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经济将出现1%的微弱增长,而发达国家将出现0.5%的负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这次危机中也不能幸免,IMF预计2008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6.6%,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2009年进一步降至5.1%。

在中国前10大出口市场美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破、俄罗斯和印度(合计占比61%)中,除个别国家外,2009年经济均将呈现负增长。其中,印度经济已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大幅下滑,最近孟买遭遇的连环袭击亦有可能“加重经济的下滑态势”。韩国将出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经济增长纪录。俄罗斯将要告别“黄金十年”;在主要发达国家中,经济形势最差的将是英国,2009年经济将大降1.1%。

二、危机影响蔓延到实体经济

金融危机起因于房地产业,首先受到冲击的自然是房地产业,如今美国、欧洲、日本房地产均已大大萎缩。据IMF和OECD的统计分析,截止2007年底,英国、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房价与真实价格差距较大,意大利和美国的较小。从今年3月份的统计数据看,美国、丹麦和爱尔兰的房价出现下跌;到6月底,经合组织成员半数成员的房价出现下跌;到10月底所有发达国家的住宅价格均已下跌。尽管如此,IMF认为,爱尔兰的房价背离率仍然高达32%;英国和澳大利亚超出20%;早就开始下跌的美国房价高出正常价格7%。OECD的计算结果则显示。西班牙的房价背离正常价格的比率高达98%,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则分别以90%、77%和72%紧随其后;美国的背离率也达到28%。由此可见,发达国家房地产泡沫的挤压尚不完全,房地产下跌尚未见底。据统计,14个发达国家中家庭住房资产总额按时价计算为60万亿美元,相当于这些国家GDP的2.2倍,全球GDP总额的1.1倍。据OECD估计,其中20万亿美元依然属于被过高估计了。

据美国全国地产经纪商协会(NAR)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9月份全美成屋签约销售指数继续下滑。该协会预计,2008年全美成屋销量为502万套,较上年下降11%。由于美国国内累积的可供出售房屋较多,需要一定时期释放和消化才能恢复正常水平;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处于衰退边缘,居民预期购买力将减弱,多数机构预计,美国楼市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低迷,房价和成交量最早要到2009年-2010年才有复苏的可能。

房地产业的持续低迷无疑会拖累与其相关的钢铁、建筑材料等制造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11月份制造业指数降幅创26年来新高;中国、欧元区与英国制造业指数均大幅下降。其中,中国与英国的制造业指标均降至历史低点。欧元区制造业指数下跌至35.6,是自该机构1998年开始编纂该指数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10月份工矿业生产指数下降3.1%,在统计的16个行业中,多数行业生产出现下降。其中,运输机械、电子产品和一般机械等行业的生产降幅较大。企业信心下降导致投资设备不积极,拉低日本国内的生产总值;日本几大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业、电器业的大幅减产,进一步迅速加剧了日本经济的衰退。

由于经济衰退,经合组织预计,2008-2009年发达国家的失业人口将增加800万。2010年其成员国失业人口将从今年的3400万增至4200万。明年其成员国的总体失业率将由今年的5.9%升至6.9%,到2010年则将飙升至7.2%。其中,欧元区的失业率将大幅升至9%,美国和日本的失业率则将分别升至7.5%和4.4%。

三、期待救市措施早日见效

为了救市,减轻或避免经济衰退的冲击,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财政政策方面的力度、规模和实施期都是以往所少见的。在危机发生的初期,美国政府就曾直接注资给金融机构,而后又采取了买入金融机构股权或直接接管金融机构等手段来稳定市场,可见其决心。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在年初还曾签署了总额约为168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主要目的美国居民个人和小企业的税负。当选总统奥巴马除支持布什政府救市计划外,还推出自己的金融救援计划,包括承诺未来两年内向创造就业机会的美国公司提供临时税收优惠,公司每提供一个新的岗位就能获得3000美元的税收减免;允许美国家庭提前从养老金账户提取总额不超过1万美元的资金;对陷入困境但仍努力还贷的购房者,将其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宽限90天;呼吁美联储和财政部向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经济援助。在税收政策方面,为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保持布什政府提供的减税政策,但将增加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富裕家庭的税收。另外,奥巴马最先提出挽救美国汽车业的计划;还提出在未来10年内,计划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开发,并计划提高燃料经济标准,争取到2025年美国25%的电力消耗都来自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国会有望在明年1月20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前通过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规模可能高达5000亿-7000亿美元。

欧盟方面的救市措施不仅着眼于当下,还关注长远。自从金融危机深化、将欧盟区经济推入衰退之后,欧盟已经多次表示,要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大经济的结构性改革,转危为机。因此,欧盟的刺激计划就不仅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还想借经济恢复计划大规模支出的机会,增强欧盟长期竞争力。特别是在未来技术和科技上。10月份欧元区15国通过了协调救市措施行动计划,各国政府将通过为银行发行债券提供担保或直接购买银行股权的形式,帮助银行拓宽融资渠道。11月,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一项涵盖欧盟27个成员国的经济激励计划,总额达2000亿欧元(约合2600亿美元),相当于欧盟GDP的1.5%。

这份经济恢复计划由两大支柱构成,一是向市场注入购买力,解决当下的需求和信心危机;二是引导目前的短期行动朝着增强欧盟长期竞争力的方向发展。而长期的竞争力主要就集中在低碳经济和环保技术方面。如①通过投资于能源效率领域,既可以创造就业,也可以节省能源;②投资于清洁技术,振兴建筑和汽车行业;③投资在基础设施及其相互联系上,以促进效率和创新。经济恢复计划中还提出了10项具体的措施,其中有3项与节能环保直接有关:改善建筑的能源效率;推动绿色产品的快速发展;发展汽车和建筑的清洁技术。此计划中对建筑能源效率的投资被认为不仅有利于提携房地产市场,还可增强欧盟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该经济恢复计划还发起了一项名为“欧洲绿色汽车”的行动。在这项行动中,欧洲投资银行将为汽车生产商和零配件提供商提供贷款,资助研发所用,特别是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研发;在增加需求方面,欧盟委员会建议成员国削减低排放车辆的登记税和流通税,同时加大淘汰老旧车辆的努力。

日本方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日本首相10月底公布了总额26.9万亿日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这是日本政府今年公布的第二个经济刺激方案。根据该方案,日本政府将在明年3月底之前向日本所以家庭发放现金补助,总额为2万亿日元。日本政府还将为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并降低失业保险费用缴纳标准和削减高速公路通行费。此外,该方案还包括为日本农民提供补贴、减税和鼓励企业增加雇员等内容。

对于上述政策措施的正面效果,到目前为止,官方或民间基本给予了肯定。但人们也担心,美国国会10月初通过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的实施对象并不涵盖实体经济,这说明美国政府仍然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作为目前的首要任务,与欧盟相比有些短视;而美联储新出台的8000亿美元信贷市场解冻方案中的一部分将用于帮助房贷者、消费者及小企业的计划,能否及时显效具有不确定性。另外,规模巨大的财政支出无疑增加美国财政预算赤字,其后果有可能再次转嫁给购买美国国债的。欧盟一些国家对欧盟计划的资金来源也表示怀疑。2000亿欧元的资金估计大部分还将来自于各国自己的计划。而各国采取的一些政策对短期内避免衰退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同时,欧盟委员会不得不相应地允许增加各成员国政府的财政赤字空间。即各国政府背负的公共债务将被允许超过该国GDP数值3个百分点。日本政府虽然已拟定一份以定额补贴为核心的追加救市措施,但不少人仍认为,“补贴未必会流向消费,提振经济基本无望。”

四、危机对中国外经贸的影响

(一)出口增幅将降至两位数以下

剔除价格因素后,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实际出口增速分别为11.2%、11%、13.2%,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第四季度的出口订单已经下降,预计2008年中国进出口实际增速可能低于10%,大大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在出口市场方面,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低迷、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导致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回落。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增长11.2%,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增长25.6%,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蔓延,新兴经济体发展也受到拖累。前三季度,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增长14.7%,同比下降69.8个百分点;对印度出口增长43.1%,同比下降24.4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增长28.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中国对新兴经济体主要国家出口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今年中国出口下滑趋势。

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第四季度外贸出口订单继续下降,已跌至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最低值。从第104届广交会订单看,出口成交额上年秋季下降18.7%,比春季下降15.8%。其中,机电产品成交比上届下滑13%,纺织品服装订单数继续大幅减少,玩具行业订单仅为上年同期的13。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对外贸易交易会,广交会五年来首次出现成交额下降,预示中国未来出口形势将更为严峻,出口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趋恶化。2009年中国实际出口将降至两位数以下。

外部需求减少,出口增速放缓,贸易顺差下降,使中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5%,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2009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或将出现负值。

(二)利用外资增速放缓

受到金融危机的拖累,2008年以来,全球FDI流量明显减少。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上半年跨国并购交易额较2007年下半年下降29%。预计200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下降10%。中国的利用外资方面也面临考验,一方面,由于发达经济体经济放缓,包括中国出口增长乏力,加工贸易受到较大影响,外资从加工贸易型企业撤出。另一方面,受信贷紧缩影响,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可能将资金转回国内。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81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同期,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2736家,同比下降26%。10月当月,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7亿美元,同比下降2%,为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同期,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935家,同比下降26%。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放缓。前三季度,美国在华新设企业数和合同外资额分别下降30.6%和22.8%;英国分别下降22.1%和43.5%,德国分别下降32.6%和55.4%。另外,制造业吸收外资降幅明显,前三季度,全国外商投资制造业新设企业同比下降43.2%,实际利用外资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17个百分点。

(三)对外投资面临机遇

近年来,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增加,但也时常面对投资国的种种壁垒和戒心,他们从意识形态或战略考虑,经常对中国企业投资并购活动加以阻挠。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等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部分企业陷入了暂时的困境,增强了原股东出售的意愿,降低了美国企业的估值,更削弱了美国国民和政府对外资并购可能存在的排斥心态,从而降低了收购的政治性风险,一些欧洲企业也存在相似的情况。这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并购机会,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为我国企业海外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国外知名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和成熟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如果我国出口企业能够选择美国欧洲同行成功地并购,整合优质资源为我们所用,会极大地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五、应对金融危机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国务院近期已出台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对保证增长、稳定预期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外贸政策方面,应继续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支持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与此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进一步完善促进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和协调机制。在实施或完善上述措施的条件下,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应继续重点关注美国市场

由于最初对形势估计不足,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直到2007年下半年,不少人乐观地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影响不大。受这种观点的影响,一些出口企业未能未雨绸缪,及早采取措施应对。以至于在进入2008年以后,面临日趋恶化的出口环境和不利的经济形势,束手无策,损失惨重;有些出口企业就此破产倒闭。但是,对未来的世界经济形势,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也不应过度悲观。新兴市场固然应成为我国具有出口增长潜力的未来大市场,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依然是我国的最大出口市场,对美出口仍然是我们的主攻市场。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冲击,但美国的霸权地位尚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动摇,以美国的实力和新总统上台的机遇,或许会最先走出衰退,且美国经济恢复的速度将超出我们想象。即使美国经济两年后才得以恢复,也不至于使其实力急剧下滑。我们可以从美欧发达国家的救市措施中,对于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的支持的机会,寻找机会。

(二)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依然不可忽视

在关注扩大出口的同时,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依然不可忽视。美国方面的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产品质量暴露出来的问题,慢慢损耗着中国产品的魅力。据分析,美国制造商在缩减源自中国的货物,质量问题是最主要的原因。美国企业正在努力开拓墨西哥等周边区域的市场以替代中国产品。另外,美欧市场对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也表现出极大的担忧。在遵守法规、商品价格波动、供应链的安全漏洞,信息技术等问题上,中国政府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三)稳定人民币汇率币值

人民币实际汇率保持升值趋势也对外贸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美国经济低迷,金融形势严峻,巨额救市计划使财政赤字快速上升,可能导致美元币值走软。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也在快速下滑,但是金融体系相对稳健、政策调整空间较大、经济运行情况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仍存在升值压力。汇率上升,将使许多处于微利状态的中国外贸企业出口更加困难,抑制中国出口增长。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制造业外包;经济全球化;服务外包;贸易与经济

一、外包的发展和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在过去30年经济的全面发展中,世界经济以及中国经济的局面正发生巨大的改变。由于便利的交通运输与低沉本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跨国投资和跨国贸易之间的壁垒得以大幅度的降低。各国分别从相对独立的民族经济体转向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一体化世界经济的体系。各国经济分别出现市场全球化以及生产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使得产品的国际销售变得更为便捷与高效,生产全球化降低了企业总成本的构成,也丰富了全球市场上商品的种类。

(二)外包的概念与发展

1990年,GaryHamel和C.K.Prahaoad首次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提出了“外包”这个词语的概念。对于外包概念引用的较多的解释为:“外包是在企业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而把其他资源借助于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予以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绩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外包在20世界70年代萌芽,得益于IT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外包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这个时期企业逐渐选用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为其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利润以及行业竞争力。

二、外包的分类

(一)境内外包和离岸外包

外包业务可以分成境内外包与离岸外包,顾名思义,境内外包是指外包商与其外包提供者均来自相同国家,同时外包工作也在国内完成的经济活动。而离岸外包则指外包商将其外包活动交付于来自不同国家的供应商,同时外包工作需要跨国完成的经济活动。

(二)制造业外包(生产外包)

正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无国界竞争悄然形成。各国跨国企业为了实现成本最小化,企业发现生产不能仅局限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于是纷纷开始寻找全球的生产伙伴,以谋求附加值的最大化,促进了国际外包的发展。早期的国际外包主要始于制造产业,以及相关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年代,新型国际分工和贸易现象出现了;一国生产模式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将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拆分;让其生产链条进行分工,然后分配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利用当地优势资源进行加工和制造,达到实现最小的成本,同时提升产品质量的双重目标。制造业外包在90年代末声名鹊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印度或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同国家人力成本上的差异,外包商通常来自人力成本较高地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而提供外包的商人则大多来自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如菲律宾和中国和印度。

(三)服务外包

外包的第二个大类则是服务外包,其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国际服务业转移以及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外包。具体指的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产业链条中,原本由本企业所提供的,具有共通性且非核心的信息业务、财务结算、人力资源或者其他线上服务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外包给企业外部的专业服务提供商进行完成的经济活动。其涉及范围之广,包含金融理财、资产管理、医疗咨询、银行卡服务、顾客服务等多重领域。服务外包的市场发展速度也很快且潜力巨大;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都取得了蓬勃发展。根据相关部门资料显示,“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在3000亿美元至5000亿美元之间,并将在未来若干年继续保持20%至30%的增长速度。”在服务外包中,美国是服务外包最大的外包商,而印度、中国、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则是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国。服务外包的发展,可以帮助企业优化其产业链条与资源配置,降低了其人力资源的成本,同时帮助其在全球化的市场中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外包对中国经济与贸易的影响

(一)就业率与工资水平的影响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以及产业劳动力密集型的特点,许多发包国家会选择我国作为承接国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国际外包为我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高我国经济水平。同时,外包可以帮助我国优化其产业结构;国际外包从最初的制造业外包所发展的后期服务业外包,新兴的外包的转变所带来的行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的行业。服务业外包的转变可以帮助我国提高其人力资源的水平,改善国内就业结构,提升劳动力的整体平均工资。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通过对中国1997-2011年相关数据对就业水平进行的分析,其结果证明“离岸服务外包本身能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水平,更重要的是增加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二)生产力的影响

我国作为其外包的承接国,发达国家将其劳动力密集产业链条转移至我国的同时,协助我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提升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有利于扩大我国企业在国际服务市场的份额,帮助我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也提升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建立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立明,刘丽文.外包的起源、发展及研究现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3):151-156.

[2]李布.“外包”企业经营新模式[J].经济纵横,2000(12):51-53.

[3]尹建华,王兆华,苏敬勤.资源外包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述评[J].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对外经济贸易;影响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通过多种渠道影响着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方面的研究大都集中于金融危机的传导,意在寻求防范金融危机传染的策略。普遍认为国际贸易是金融危机传导的重要渠道之一,但关于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却很少。如果金融危机不影响国家的进出口,如何通过贸易渠道传导呢?所以,需要弄清楚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Zihui Ma等(2003)首次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国际贸易所受的影响程度是测度金融危机传导的一个前提条件;国内学者主要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我国与美欧等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特别是反补贴案件大幅增加。其中,美国启动案件数量居首,仅反倾销案件就达13起,占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的21%。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欧经济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大,这可能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使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进一步不公平的打压。

(二)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涨。

受全球范围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强劲、部分资源产品供给公司垄断以及航运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产品以及粮食、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高位运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而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也将向下游传递,这对纺织品等附加值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较大。

(三)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利润空间。

2007年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明显提速,截至今年3月底,5个月累计升值了5.4%,这比2007年前10个月升值幅度还高0.9个百分点。2008年,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我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

三、中国如何应对危机,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当前,对我国经济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危”中有“机”,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抓住和利用好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解决突出问题,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处理好保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

一方面,当务之急是防止经济严重下滑,确保经济增长在8%以上。另一方面,在保增长中要重点进行结构调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好事,是机遇,使我们过去长期靠出口驱动的增长模式不能再继续了,必须进行结构调整。从我国长期发展角度考虑,经济增长必须要靠国内的大消费市场拉动。结构调整同时包括价格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都应进行调整。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贯彻结构调整意图,这是对政府有关部门最大的挑战。

(二)要把握扩大内需市场的重要机遇。

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失衡,高储蓄,低消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恰恰给我们提供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历史性机遇。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们是被“逼”着解放思想,搞改革开放,想方设法谋发展。现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又一次“逼”着我们解放思想,采取与过去不同的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遇面前,如果处理得好,会“逼”出一个经济增长新格局,“逼”出一个大好的国内消费市场。当然,这需要时间。今明两年世界经济最好的可能是在衰退中复苏。我国经济只要内需市场繁荣,仍然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对此,我们要有这种认识和信心。

(三)要把握参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性机遇。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60多年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暴露无遗,给了我们清醒的认识。2008年11月结束的世界经济首脑峰会,标志着今后的世界将开始走上重新完善和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的历史时期。鉴于我国这30年财富的积累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变化,世界迫切需要我们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我们也需要参与。抓住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历史机遇,恰恰是我国经济今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当然,我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外贸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危中见机,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政策,加强企业管理,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努力化解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

参考文献:

[1]夏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党建研究,国际经济评论,2009,(2).

[2]闫敏.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趋势分析及2009年展望[J].省略,2009,(1).

[3]韩志国.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化进程与发展趋势[J].光明日报,2009,(2).

[4]连婕,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J].武汉金融,2007.11

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出口 近口 经济增长

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原理分析

(一)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利用闲置资源

我国存在劳动力闲置资源,通过对外贸易的可以使我国的闲置劳动力得以利用,从而使产出增加,经济增长。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的闲置劳动力已经大大减少,但目前仍然存在大量隐性和显性闲置劳动力,90后的二代农民工和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达到充分就业,造成劳动力闲置,是严重资源浪费。

(二)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学习先进制度

我们国家不可能仅依靠自身发明来获得所有需要的技术,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大量先进技术,实现后发赶超优势。还可以通过模仿学习来提高技术水平。对外贸易还能迫使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技术水平。

现代经济学理论已经证明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三)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

通过对外贸易能使我国在产业升级中通过国际分工获得较多的比较利益,并为产业结构的演进提供信号和方向。按照弗农(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产品周期分为研发、生产、成熟、衰退几个阶段。发达国家开发新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生产,当产品变得成熟、达到一定的标准化生产程度时,发达国家不再具有生产成本优势,此时产品的生产被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比较优势也会发生变化,产业结构也就不断趋于合理化、高级化,形成动态的合理的产业结构分布,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四)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不断降低,利润水平增加,又称为规模报酬递增。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认为报酬递增是产生贸易的一个原因,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获利的一个源泉。

开展对外贸易后,能有效扩大产业市场规模,整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这样企业能扩大生产规模,为世界市场生产,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二、发展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一般贸易发展继续扩大出口

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因此应该继续加大出口。我国通过对外贸易有效利用了国内闲置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等。其中出口的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发挥了我国劳动力和资源优势。我国的资源优势将会继续存在,在当前欧债危机的不利影响下,要继续利用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出口,拓宽出口范围,在抓住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要开发世界其它地区的市场,比如亚非拉地区市场。今后,政府应引导企业发展中高档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精密仪器、电子信息和某些高端机械设备产品等。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玩具等通过支持企业技术改良、增加出口退税、扩大出口信贷支持和出口信用保险规模等促进企业开发新产品,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政府还要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出台各项政策吸引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避免由于劳动力成本尤其是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使部分企业迁移到东南亚国家生产经营。

(二)扩大进口尤其是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进口

当前我们国家缺少一些石油、铁矿石等工业基础原材料和一些先进生产设备。所以这些生产要素的进口对经济增长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要仅仅抓住欧洲债务危机这个机会,大量进口我们需要的机器设备等物资,同时开展外交谈判,敦促欧洲有关国家解除对华某些高技术产品和技术出口,多多引进高薪技术。必须扩大技术引进的规模,改造老设备,围绕机械、电子、石化、高科技产业等主导产业以及与主导产业前后关联的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等,把技术引进和国内研发结合起来,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三)创造更有利的外贸政策环境

创造有利的外贸环境,继续降低关税,降低一些设备等资本品的进口税收优惠。清理海关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各种收费政策,在当前取消进出口监管费的基础上加大减费力度,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可以制定特别的优惠措施,降低税费,简化海关通关程序。另外,为了发挥贸易中的技术进步效应,政府必须增加科技教育投入,增加我国技术水平,培养人才,从而加快消化吸收所引进的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勇军.出口与中国的经济增长:需求导向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3第4期

[2]赖明勇、许和连、包群.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及实证[M].三联书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