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控车床编程教学

数控车床编程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控车床编程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控车床编程教学

数控车床编程教学范文第1篇

首先,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在项目教学法中,是培养学生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知识能力。其次,教学形式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直在讲,而学生为只是负责听,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第三,交流方式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的位置,而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分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和教师一起互动。第四,参与程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都是按照教师的指挥来学习,而项目教学法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第五,教学中的特色不一样,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对课堂内容的补充,教师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而项目教学法教师结合学生各自的优点,来不断的开展教学活动。

2项目教学法在数控车床编程中的应用

2.1对项目进行确定

首先需要对项目进行确定,了解项目中的任务。项目中的任务也需要合理的计划,这是实施项目教学的首要前提,在项目确定的时候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第一,在项目进行选择的时候要按照教学中的内容,结合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将教学大纲中的知识和每一个项目结合在一起,还需要一定的想象空间,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层次来制定项目的难易程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个项目都尽量能让学生接受。最后,设定的项目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例如:在在数控车床编程中可以选用一些小酒杯来作为项目中的教学,分析小酒杯中的零件图纸,通过图纸上的尺寸要求,来对尺寸进行控制并进行加工。

2.2制定相应的计划

要制定计划的时候,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料。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从其中选出一个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组人员进行职务上的分配。老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零件加工资料,并且告诉学生需要完成的项目是什么以及这个项目的操作顺序,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操作中容易出现差错。每个小组可以根据酒杯的零件图纸来进行加工,小组成员通过一起商量和探讨来进行编写,教师可以通过对加工工艺的程序进行相应的指导,对小组中出现程序错误的进行改正。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还能达到教学中的目的。

2.3对计划的实施

在确定好项目之后,教师需要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这样能够总结经验,来更好的对学生指导。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数控车床编程中的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项目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勇敢的尝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的交流和合作,来对项目中的任务更好的完成。学生在项目完成之后,老师可以通过阶段性测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哪方面知识不足,教师也可以看到学生知识存在的漏洞,可以进行再次的讲解和指导,来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更好的完成项目中的任务。

2.4进行总结和评价

在学生对项目加工完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一组学生的作品结果进行展示,找出符合加工要求、质量比较高的小组,来进行讲评和总结。对在加工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指导,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学生在对酒杯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内孔刀的选择和切削用量对准确对酒杯的内表面的加工质量是比较重要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项目加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以及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纠正,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方便学生在下一个项目任务中更好的表现。

3结语

数控车床编程教学范文第2篇

一、翻转课堂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专业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以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中工作任务七――“综合零件三的加工”为例,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环节

课前自主学习知识是课堂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课前自主学习质量是翻转课堂能够成功的必要条件,课前准备环节又是翻转课堂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必要前提。课前准备环节分教师准备和学生自主学习两个部分。

一方面是教师准备部分,笔者制定了三个步骤。

首先制订导学计划。制订导学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明确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中工作任务七“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相关知识,带着疑问进入下一步。工作任务七“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导学计划如表1所示。

其次是制作微教学视频。微教学视频是对学生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根据微教学视频的特点和工作任务七 “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重难点,笔者制作了3个微教学视频如表2所示。

最后是制定引导文。为了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对录制好的微教学视频应配有相应的引导文,学生边看微教学视频,边完成(解决)任务引导文中的问题。即学生观看完每个教学视频后,再完成(解决)引导文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翻转课堂才能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工作任务七“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引导文如表3所示。

另一方面是学生自主学习部分。

教师准备的资料要提前一个星期做好,并上传到班级群里,学生登录班级群下载或在线学习。首先,学生通过导学计划明确 “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重难点及相关知识;接着,学生在视频一引导文的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有针对性地观看微视频一的教学视频,再进行下一个教学视频的观看,一直看完本任务的三个微视频的教学。学生在学习教学微视频的过程中,可以自己掌控节奏,不断地看、反复地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按自己学习的步骤学习”。

2.课堂活动环节

“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课堂活动环节分别为:合作探究、个性化指导、工作任务实施、评价反馈、反思小结。

一是师生合作探究,创设学习环境。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中工作任务七“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选取是来自于企业中的工件,故本任务的学习情景引入是以“综合零件三的加工”的应用为切点,引导学生对该工作任务的分析,从而引出图纸分析――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本次工作任务的教学重点加工工艺分析――编程原点的确定、制定加工方案及加工路线、工件的定位,装夹及刀具的选用、车刀的安装、确定加工参数、制定加工工艺、螺纹中径的检测和程序编辑。这样,学生就会对本次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是个性化指导。课前,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难点,汇总出共同的问题;课堂中,教师将学生按小组讨论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与引导文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内孔车刀的安装与对刀、螺纹加工过程中机床与程调整的注意事项两方面。课堂上,教师将问题按认知逻辑顺序提出,再引导学生按小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研讨,从而让学生互助解决该问题,该做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对下一个教学环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是工作任务实施。此环节实施过程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4人一小组、每人一台电脑,利用CAXA2013制造工程师数控车仿真软件生成G代码。组长检测是否正确,正确为开机,装刀,装夹工件,联机,传送数据,对刀,加工工件,小组检测工件;不正确为小组讨论,直到修正出正确的G代码。学生通过此环节的动手操作,进一步明确了本工作任务的加工工艺、车刀的装夹与对刀和最终的螺纹检测。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操作规范准确,出错率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团结协作与灵活应变的能力。

四是评价反馈。此环节是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课堂的参与情况及任务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全方位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是反思小结。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经过一个学期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实践,反思该教学法,有以下几点成效。

第一,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知识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促进者,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学习小组,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注意到部分学生会被相同的问题所困扰,于是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为他们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精妙之处在于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教师能及时地给予指导。

第二,让教师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学生的“教练”。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而非传递者时,他们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发展起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将教师作?橹?识的唯一传播者。

第三,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学生自学教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观看微课,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观看几遍。同时,还可以通过两人合作、多人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解决自学教材、观看视频后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帮助其他学生解惑答疑,更好地深化自己所学的知识。

数控车床编程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企业生产项目;多元评价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被提及多次,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尤其在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行业的沟通合作,根据岗位人才需要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标准,双向赋能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相关要求,校企深度合作,建设高质量的课程,才能实现职业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建设,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发展趋势,近些年由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急需高技术技能人才,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院校的发展是存在一定的共识,只要找出双方共赢的契合点,二者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回转体类零件工艺设计、程序编制、数控车床操作、产品质量检测等综合实践能力。但在当前的数控车床专业教学中,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安排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有些教学项目仅仅是以实现指令教学为目的设置,理论知识充足,但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脱节,缺乏实用性,学生在学习以后很难适应企业的生产要求,直接影响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认可率;也有些课程设置中,有企业人员参与学校的课程教学,但大多企业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师培训,在教学安排上理论课时相对较少,容易忽视教学设计、分析、评价等环节,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有些缺乏,理论与实践知识难以构成体系,学生在工作中的职业能力难以得到很好的提高[2]。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对数控床编程与操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革的重点在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并以实践为重进行一体化改革。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的想法,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企业调研

为了掌握青岛市数控技术企业和社会对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人才类型、需求量、需求周期等情况,探索数控专业与有关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委托培养等人才培养新模式,考察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是否相符合企业需求,确定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职业素养,进而设置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项目,建设相应的仿真室和实训车间,为青岛和周边地区数控产业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数控技能型人才,学院数控专业的老师深入周边高新区50多家合作的制造类企业,比如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泰科模具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埃地沃兹真空泵制造(青岛)有限公司等,通过企业实地走访,掌握数控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生产中需增加的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掌握学生在职业能力及素养方面的缺项、调研企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和使用情况[3],明确培养目标、能力结构和覆盖岗位群,提出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培养方案和采取的改革措施。

2以职业标准、生产过程构建学习内容

根据数控车床操作工岗位的职业工作过程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企业调研,我们获取了企业数控车工岗位的零件图纸、加工工艺卡、数控加工刀具卡、零件质检单等相关资料,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企业的生产实际,我们将相关资料进行分解、重组和改造,形成若干相对应的教学实训图纸、教学实训程序单、教学实训工艺卡和教学实训评分表,形成模块化、项目化的工作任务,以此构建学习内容。从企业直接获得的图纸,精度比较高,结构相对复杂,对于学生开始不容易接受,我们将从企业得到的相关材料如图纸、工艺卡等进行教学处理,初级模块和中级模块的零件图纸在不影响企业加工过程内涵的基础上,将零件的尺寸及结构进行分解、修改及重组,以方便教学实施。首先将企业零件加工图纸结构分解成阶梯、圆弧、锥等初级单项技能模块,将企业零件的公差适当地放大,让学生掌握数控车床初级操作技能,其次依据数控车床中级工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图纸,将单项技能组合,形成中级复合技能模块,让学生掌握数控车床中级复合操作技能,最后结合企业的岗位标准,直接加工企业零件,形成企业成产技能模块,提升学生的企业生产技能,如图1所示。尤其企业的加工工艺卡记录了企业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我们在生成实训教学项目零件加工工艺卡的过程中保留了企业的加工工序、工步、安装和定位基准,增加了装夹定位基准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理解和掌握零件的加工工艺。图1数控车床编程及操作教学内容。

3构建企业生产情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有效提升课堂质量,解决一些学生主动性较差、责任感不强、协作精神不足等问题,依托校内生产基地,建立与企业类似的生产任务情景,将校内实训基地数控车间的生产设备按照企业生产的要求重新布置,将数控车床、检测设备、分类货架及工具小车布置成一个生产单元。在生产单元中,学生通过企业生产角色扮演,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有利于培养岗位责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学实施过程以实际的工作流程为导向,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学生有双重身份:车间机械师和学员;教师也两重身份:客户和教师。第一阶段:项目承接阶段。客户(教师)将图纸交给车间组长,车间组长向客户介绍技术方案,并征得客户同意。第二阶段:加工制造阶段。车间组长接到任务后,小组成员分别担任工艺员、操作员、质检员、安全员,通过工艺设计、编程仿真、实操加工、质量检测,完成零件加工。第三阶段:企业验收阶段。车间组长将加工完成的零件交给客户验收。尤其是第三模块企业生产实训模块,车间加工时候有企业兼职教师直接进行指导,点评学生的加工工艺,同时讲解加工中注意的问题。通过构建企业生产情境,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创造性思维、培养岗位责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建立课程教学标准

本课程根据数控专业学生学情实际,结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定位,通过职业活动情境下的具体项目任务,构建精讲工艺理论、虚拟操练加工、实践操作提升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零件加工工艺制订能力、编程能力和数控车床的操作能力等职业能力的目标[4]。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从而使学生在实践工作的过程中,同时也能学习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将资源库的资料进行收集、分解、重构,转化为教学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由初级基础单项技能、中级复合技能和高级企业生产技能三模块组成,在项目学习的安排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前面安排简单的初级项目,并且加工工艺也相应简化以方便学习掌握基础为主,在学生具有了数控车工的基本能力以后,然后安排提升学生的中级加工能力,最后安排企业的实训项目,按照企业的加工工艺进行学习、评价,建立相应的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标准。

5实施多元评价,推进考核方式的改变

为突出教学评价的人本性、多元性、公平性,本课程对学生完成三个模块的所有项目加工及在加工过程中的表现实施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如图2所示。诊断性评价主要包括超星学习通线上课程自学情况、在线测试情况、自学成果汇报等,过程性评价分为职业技能评价和职业素养评价两部分,职业技能评价包括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程序编制、设备操作、工件加工精度的检测与控制等,职业素养评价包括安全规程落实情况、6S管理考核情况、团队任务落实情况、出勤考核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是产品质量检测,初级模块和中级模块采用技能鉴定式评价,所有尺寸精度按项得分。企业生产模块按照企业的标准由企业专家对零件进行评价,有一个尺寸不合格得零分,培养学生“有一个不合格尺寸的零件等于废品”的职业理念,有些核心尺寸精度没有保证好,不仅不得分,还要进行扣分,让学生明白加工不合格的零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以此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6教学效果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改革在实际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教学实训项目,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后重组,将知识点分散在各个教学项目中,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教学项目的内容由浅入深,教学过程由理论-仿真-实际操作-检测-总结评价最后回归到理论,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教学项目由初级单项技能模块-中级复合技能模块-企业生产技能模块层层深入;学生在掌握了模块一数控车床初级操作与编程和模块二中级加工技能以后,引入了模块三企业零件生产项目实训,该模块的项目图纸和生产工艺完全来自于企业,让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加工、检测零件,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构建企业生产环境进行教学,最终可以实现学生直接给企业生产合格零件,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实施多元评价,该评价体系由学生、教师、企业专家为评价主体,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反馈,学生职业技能水平、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邹倩,罗福祎,张雪淞.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4):218-219.

[2]秦文伟.基于远程教育的数控专业产教融合教学研究[J].南方农机,2019(12):94.

[3]潘克江.以数控专业教学为例谈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J].中国轻工教育,2017(6):91-95.

数控车床编程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控车床 教学 实施

随着数控车床的发展,社会对操作工人的需求数量逐年增加,这就对数控车床的实习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更多合格的技术人才,成为当前数控车床实习教学的一个现实问题。

首先,教师应该经常从思想上教育学生,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同时也要介绍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比如:某些企业,产品单一,有专门的工艺人员,要求工人“手快”,工作效率高;某些私人企业产品多样化,要求工人既会编程,又会操作,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等。这样他们能够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进入工作岗位、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其次,在教学工程中,教学内容应当全面、充分。笔者在实习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认为遵循以下内容、步骤,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教师不仅要讲授安全文明生产操作规程,而且要强调安全生产的意义,同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时时提醒和贯彻。安全是实习生产的必备保障,没有安全,生产就无从谈起。因此,安全操作规程要求人人牢记,人人做到,并且互相监督。

二、相关知识准备

在学习数控车床之前,学生应该对普通机床有一定的了解、有操作的经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查阅数控机床产生和发展的信息,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既能提高他们学习数控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又能使他们了解当前数控技术的先进性。

三、编程时的分析和计算

学习完编程指令之后,让学生自己对图样进行分析,让每个学生都讲出自己的加工方案,再通过大家的讨论,确定一个相对较好的方案,之后进行编程。编程中用到的尺寸、坐标,让学生自己计算,使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愉快中更好地学习。

四、计算机模拟加工

在实际操作机床之前,先在计算机上使用模拟软件对编制的程序进行验证,这样既能让学生熟悉机床面板和操作方法,又能验证程序是否正确。

五、机床上的图形检验

在模拟操作反复训练、熟练掌握之后,再去车间操作实际的机床。因为有了模拟的经验,学生在操作机床时就能够比较熟练,减少问题的出现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检查程序,可让学生通过图形模拟功能检查程序每步的走刀位置是否与编程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在出现问题时,组内人员尝试着自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由老师点评解决。

六、首件试切削

确认程序可行之后,进行首件试切削。加工中,要求学生单人操作,其他同学在旁边观摩,这样能够预防其他同学在操作时可能出现同样的错误。同时,在试切削过程中还要检查切削用量是否合适。

七、工件测评

对加工出来的工件,先让组内学生相互测评,然后由教师检查,给出一个量化的分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八、各种不同系统的学习

由于企业使用的数控系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了一种系统之后,需要再了解其他系统。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同点,记住不同点。再通过用不同的系统来加工同一工件,来掌握它们的不同及使用的方法。

数控车床编程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控车床 手动试切法 对刀 对策

1、刀架未回参考点。

大多数学校配置的数控车床都是采用增量式编码器的经济型数控车床,数控上电后,由于参考点飘移或刀具轨迹模拟后或由于报警解除复位后,数控系统对参考点的记忆值已不再准确,必须让刀架沿X和Z轴回参考点,使数控系统重新记忆一下参考点。否则,对刀所得的刀具偏置值就会不正确。

2、对刀操作步骤的不正确。

在手动试切法对刀中,所有的X向和Z向对刀时,为保证所使用的坐标值不变,即X向对刀时,X向的坐标值保持不变,Z向坐标值可以变化,亦即X向对刀,Z向退回;Z向对刀时,Z向的坐标值保持不变,而X向坐标值则可以变化,即Z向对刀,X退回。大多数初学者,往往因不理解这一点,而在手动试切对刀过程中易使刀偏值获得的不正确。

输入“X50.”(测量工件外圆直径尺寸),按“测量”软键后系统自动计算出X向刀补值。在这里,操作者把X或尺寸数字的小数点省略,从而造成对刀错误或系统测量数据错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按要求输入工件外圆直径即可。说明:对于高精度、带有自动测量对刀功能的数控车床,还涉及到刀尖圆弧半径R及刀具方位T这两个参数,对于学校用的经济型数控车床,主要用“摩耗”的参数来解决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问题的,这两个参数起得作用不大,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4、误把数据写入“摩耗”内

5、测量轴径值的不正确。由于对测量工具使用不熟练或操作不

正确或读数错误,造成测量的轴径值不正确,必然会使对刀后所获得的X轴向的刀补数值不正确。故要减少或避免这类问题,就应尽量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6、各刀具对刀点的Z向重合程度不一。这种错误主要是操作者

(作者单位:鹤壁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袁锋.数控车床培训教程[D].常州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车床分册)[M].中国社会劳动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