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信息安全

建筑信息安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信息安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信息安全

建筑信息安全范文第1篇

目前,北京有很多工地在监管上仍然仅依靠安全管理人员巡逻监管,缺乏科技智能化手段。为了在建筑工地推进智能化管理,配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已试运行了两三年数字信息化管理系统,经过实践检验和不断改进调试,该系统日趋完善。奥体文化商务园项目在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项目数字信息化,建立数字化监管模式。数字信息化监管作为工地监控信息工作平台,综合处理所有安全相关信息,项目部将每个月的安全生产情况上传到集团的信息工作平台中,实现集团、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项目监管人员可远程控制安装在建筑工地的摄像机——“电子眼”,实时调阅工地现场图像场景。

二、“电子眼”编织安全网

为了对工地实施有效监管,创建安全文明工地,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奥体文化园项目部建立了“平安工地”信息化建设方案。在数字信息化系统的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建设中,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投入资金8万余元,在奥体文化园区项目工地上试点安装了“电子眼”。目前这些“电子眼”已经在该项目“上岗”一年多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此,记者对奥体文化园项目部进行了采访。项目副书记魏立柱介绍说,该项目工地共安装有8个“电子眼”,负责对3万多平方米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消防保卫等情况进行有效监控。“电子眼”分别安装在工地大门口、人员进出场刷卡门口、工地最高点、材料储备区、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作业面等关键位置。“电子眼”采集到的视频信号经过压缩编码后,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至项目部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随时查看施工现场的情况:工地现场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是否履职在岗……这些信息均能通过“电子眼”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施工现场24h远程监管。项目管理部门可以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建筑工地的运行作业情况,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弥补人员不足带来的管理死角。这不仅可以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可以加强现场工人的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提到这个“电子眼”信息监控系统,魏立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工地面积大,涉及点广、周边的人员复杂。自从工地安上了‘电子眼’,工地的各个角落的情况就一目了然,起到了实时监控的作用。工地里发生安全隐患,以往只有安全管理员巡视到的时候才能发现,现在立刻就会被‘电子眼’捕捉到。”魏立柱举了个例子,按照有关规定,如果风力大于5级就要禁止塔吊作业,但有时候虽然项目部已经下达禁止塔吊作业的指令,但仍然会有工人为了赶进度,在大风天气继续作业。通过“电子眼”的监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施工现场有人违反规定作业,并立即予以制止,避免发生事故。此外,由于奥体文化园项目是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很容易发生火灾事故。因此在动火作业时需要格外小心谨慎,动火人员需持有动火证,现场还需要有项目部管理人员、监理方管理人员监护。而“电子眼”对动火作业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有关人员是否到位,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一旦发生火灾等异常情况,监控系统还会自动报警,有效地消除了火灾隐患。“电子眼”的应用,使工地管理更加精细化,对事故隐患的预防更加切实有效。奥体文化园项目部技术主管肖鹏谈起项目数字信息化,深有感触地说:“施工高峰的时候,交叉作业特别多,施工面积大,技术部门即使每天不停地跑现场,也照顾不到全部。一年下来,我光鞋就坏了6双。自从采用了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信息化技术后,我们能够在监控中心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情况实现远程视频监控,配合着对重点部位进行现场监控,对搞好现场施工科学管理、降低各类事故发生频率、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等,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提升集团管理水平,大幅节约管理成本,确保施工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三、安全培训显新意

建筑信息安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建筑安全;诚信体系;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行业固有的低效能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特点也决定了其较高的危险性。本文就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提出了若干办法和建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大家共同探讨。

1、简述建筑市场安全管理机制

1.1、安全管理机制

1.1.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必须明确、具体,针对地方、企业、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性强、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全面、具体、详细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兼顾体现行业、地方、企业的总体先进水平,避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过高过大或过低过粗,不利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进步及保证项目的安全生产,更不利于保障企业和职工的生命与财产,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也违背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1.1.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科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是确保安全生产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一个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没有一个高效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没有一套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没有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就无从谈起。 只有加强制度建设与落实,方可进一步确保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最终保证生产安全,保障企业及职工的利益。

1.2、证件管理

对于证件的管理指的是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管理人员要求具备相关证件之后才可以在相关岗位上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根本要求是管理人员需要做到持证上岗。主要包括有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项目施工管理之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大到目经理,小到施工人员。而对与特种作业,尤其是对周围设施有着较为重大危险的作业要求贯彻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特种作业岗位证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按期加入到复检,按时复检、不合格和长期没有在该岗位的工作人员工作的人员做好管理工作。

1.3、施工技术机械管理

施工机械、施工用电电器元件和一直相关的其他安全用品等需要具备出厂合格证,或者是质量性能检测报告等件。同时需要定期检测重要设施、安全用品的性能;制定各种专项检查、验收、维护、拆除等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且需要不断做好对于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装置(设备)的管理;及好对检查、维护等过程制造之中出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整改的管理;专项整治的管理工作。

1.4、事故救援管理

施工企业及项目部制定好救援预案并保证在安全事故发生之时可以做到有条不紊,不断提升安全应急能力。同时将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到位,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定期组织演练。安全事故应该急救援预案需要依据企业、项目等等具体情况制订。

2、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2.1、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培训缺失

教育和培训时间同样不足,导致管理人员平常的管理工作之中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如何把安全管理工作同项目的生产、质量及成本管理工作彼此结合而缺乏常识,可以在第一时间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在另外一个方面,当前我国对于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则一般是通过项目部依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执行,这样就比较缺少较为有效的监督以及指导。所以诸多的项目将成本节约,同时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那么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减少安全培训的时间和强度,使得诸多的施工人员在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后就有一定的危险。而这些都给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种下了安全隐患。

2.1.2、建筑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安全度

当前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管理人员比较少,并且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于此同时建筑施工内部安全管理的投入不够充分,在安全投入上就变为企业利润挖掘的一种方法。同时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全投入不够,而在安全上投入则变成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变相的手段,做好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企业安全检查工作则形同虚设,建筑企业如果过分依赖监督机构和监理单位,其在安全工作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则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没有形成一个严格明确细化的过程安全控制,全过程安全控制运行体系就没有办法获得高效的运行。建设工程的流水施工作业,作业地点环境更换频繁。当前工程进展以及作业人员需要面对的工作环境、作业条件、施工技术等等需要不断发生变化,此些变化则就给施工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安全风险。

施工企业同项目部分离,使得安全措施没有办法获得充分的落实。通常一个施工企业会承担诸多项目的施工作业,企业同项目部之间一般是分离状态。此种分离可以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更多的由项目部承担。然而,因为项目的临时性以及建筑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其在经济上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公司的安全措施通常会被漠视。

在建筑施工的现场会存在诸多不安全的因素,建筑施工作为一种作业强度高、能耗较高以及施工作业的现场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同时施工现场的存在诸多的污染比如说噪声、有害气体、热量以及沙尘等等。同时其劳动对象的规模的较大并且高空作业比较多,而此些工人则通常会露天作业,受到天气、温度的影响比较大,而此些则是工人经常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以及负荷。其施工作业的标准化程度通常达不到,也会使得施工现场危险因素逐渐增多。而工程的建设则是需要诸多参加,要求诸多专业技术知识;建筑企业数量比较多,同时在技术、人员、装备、资金等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别。而这些也会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逐渐提升,管理层次比较多,而管理关系也变得更加的复杂。

2.2、构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的措施

2.2.1、认真搞好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规划

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规划,这是保证施工项目安全的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诸多项目在项目总体策划之中对于安全管理工作,通常较为一笔带过,缺少具备针对项目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特点,编制较为详尽的安全管理方案,使得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之中缺少预见性,工作较为被动。

2.2.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需要逐渐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将安全生产工作做好,这样才可以事故的发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安全生产之中应该严格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首先应该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要求;对于具体安全生产程序也需要进行落实;其次,需要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责任落实到人;再次,需要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培训要求;第五,应该不断具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办法,使用考核的方式,实现奖优罚劣,这样就可以提升全体从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自觉性,使得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不断巩固。

2.2.3、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之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其生产工艺,使用最新的技术,努力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进程,如此则就可以有效减少工人劳动强度,逐渐提升其施工安全技术水平,并且给安全生产创造条件。第一,应该对“四口”、“五临边”依照颁布标准进行水平以及立体防护的同时,同时设置定型化、工具化的防护栏杆、防护门、防护盖板以及传部位防护罩等防护用具;第二,应该设置统一的标准化安全警示牌、标志牌,将警示牌、标志牌的作用及时发挥出来,发挥出警示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生产的作用;第三,应该严格检查锅炉、提升设备、塔吊、压力容器、施工机具等安全设施,逐渐提升设备设置开门自锁停靠装置和防脱落断绳保险装置,坚持预防性电气绝缘检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机械强度试验以及检修制度,那么就可以使得伤亡事故在一定的程度之上有所控制。

2.2.4、规范防护用品采购、保管使用制度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品这是施工生产过程之中预防事故、保护工人安全、健康一种十分重要的辅助手段,错误使用防护用品或者是使用假冒伪劣防护用品而导致出现的伤亡事故。因此对于伪劣防护用品流入应该做好管理工作,严禁其进入到施工场地。

2.3、特种设备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

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依法进行定期检验。特种设备的单位应该使用经检验合格的设备,特种设备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之前的1个月,使用单位需要向及时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的要求,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得继续使用。各单位还要加强与外协队伍的沟通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并对特种设备依法进行定期检验,以便于对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项目进行整改和维护。加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管理。为了避免特种作业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违反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管理规定的情况的发生,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培训且持有效证件的熟练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现象。

此外,必须需要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特种作业人员除了必须接受一般员工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接受从事特种工种工作所要求的严格教育培训。主要是三个方面:专业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这三个方面我们在传授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教育、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教育、安全生产意识和事故案例教育来讲授。比如说机械司机安全教育培训梳理规范成以月度安全教育培训为主线,其他例行性教育培训(如岗前三级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教育等)、突发事件教育培训(如事故分析处理通报教育等)、季节性教育培训(如防风防台学习培训、防暑降温与防雷培训等)和专项性教育培训(如应急常识及其演练培训、回炉防疏培训、安全操作和技术攻关交流与培训等)等为支线,交接班安全生产信息交接以及临时性安全生产短会为补充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3、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3.1、重视起信息化的作用,推动信息化发展

面对时展的趋势,我们不得不承认,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信息技术化发展必将成为一个既定的发展趋势,所以,作为一个建筑企业,既然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就必须抛掉陈旧的思想,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融入社会,全力推动信息化的发展,增加自己的竞争筹码。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绝大部分的建筑企业依然没有重视对于信息化的发展,这显然是不行的,这样的企业,在未来的科技化的社会竞争中,必将面临着淘汰的危险。作为一个建筑企业,就应该做到管理办公信息化,以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同时减少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降低建设成本。而且,相对于人类来说,拥有系统化规范化处理技术的计算机,在核算以及统计规划上,拥有着人类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这些,都将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资本,所以,作为建筑企业,应该重视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抛出现今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不完全性的弊端,全力发展信息化技术。

3.2、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加强软件的开发与更新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建筑企业可以建立不同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改变建筑工程管理领域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的现状。企业要重视起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绝不能仅仅使用在施工中的机械自动化中,在企业的管理中,同样要利用起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建筑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优势。此外,应用软件同样也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该具备的条件,而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业务缺少开发或者购置与之相应的软件,那么比较难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预期目的,也发挥不出硬件资源的作用。所以,为了可以不断推进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筑企业需要对应用软件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不断做好软件的开发以及更新工作。

3.3、数字管理系统

数字管理系统是与当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不断推广相适应的,目前我国在建筑施工领域已经大面积实现了施工资料和建筑施工管理的电子化与网络化,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无论是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数据的录入,还是教育培训的进行,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文档进行,更可以与网络链接,传递与共享相关资料,而数字管理系统就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产生的数字化文档进行整理和归并,一方面以备查阅,同时也便于形成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数据库。

4、结语

当前我国的经济保持着比较好的增长势头,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当前我国建筑业较为落后的安全管理将会严重影响到建筑业的形象以及竞争力,所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需要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好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彭本.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齐新波.建筑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基金研究[D].重庆大学,2013.

建筑信息安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地;安全管理;信息化

建筑施工工地安全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需要充分做好事前分析、施工中的动态管理,而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辅助建筑施工工地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了信息化管理所具备的优势,信息化技术也不断的被引用到建筑施工工地的安全管理中。

1 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必要性

1.1 传统的安全管理缺点

相比采用信息化手段的安全管理来说,传统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多的弊端,首先无法实时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的监控和管理,施工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靠人力无法做到实时的盯控,无法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出现危险险情后,无法进行远程的控制和追溯;其次,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要有人力亲自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查和监督,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再次,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不断提高,绝大部分的安全指令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的传递,形成的文档无法及时的加工、整理、归档和查阅,管理起来难度越来越大;最后,施工现场的隐患问题缺乏动态的跟踪,很多问题是否得得到了有效的整改落实,不能及时查到。

1.2 信息化手段的安全管理优点

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后,首先,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可以适当的减少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数量,或使管理人员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掌握现场情况的准确性和效率;其次,落实职责,方便调查和明确责任,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工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规范施工操作行为,施工过程被录像存储,可随时查看监控录像,以便追溯,及时发生不可预见的险情,也可以查明险情发生的原因;最后,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企业可以提升管理水平,获得长远的利益。

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和意义

2.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建筑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刚刚起初,基本处于基础性应用阶段,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更是裹足不前。在2002年,国家安监总局推出了安全管理信息化样板系统,但至今很少由企业推广应用,虽然一些大型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系统,也将安全管理纳入进了信息系统,但这只是很小的一个模块,内容不完善,功能存在缺陷,完全达不到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而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大多数施工项目部能利用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实现对工地的实时安全监控,但仅仅依靠视频监控,还无法满足对安全管理时效性的要求。因此需要利用好更多的信息化应用,对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对建筑业长远发展和转型升级都有重要的意义。

2.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意义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目前,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靠传统的检查和反馈式的事后控制,这种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施工工程危险点防范和事故处理的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安全隐患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实施动态监测整改过程,督促危险源处置到位,确保施工现场无隐患、安全事故不发生。

信息技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运用,将改变原始工作方法,从一种无序的、救火式的工作状况向有序的、预警型的工作状况转变,使得整体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规范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能够督促项目管理人员按照职责实施安全管理,同时,有利于交流先进的施工经验,将先进做法和成功工序推广运用。

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建设思路

3.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1)适用性原则。针对施工项目的工程特点进行设计,确保适用于本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并且所采用或引用的相关工程建设规范等。从业务模型、功能设置等方面充分体现对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有针对的实用性,为加强系统管理的力度,掌握系统运行的实时数据,系统并设置一些综合管理功能。(2)全面性原则。业务面向的对象是项目涉众的所有用户,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并且这些用户所授予的权限是不同的,软件系统覆盖本项目所有用户的使用需求,并在后台系统中予以明确权限。(3)扩展性原则。扩展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功能可扩展,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可能将进一步扩大,因此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应具备相应的扩展能力;二是用户数量的扩展,使软件用户数量增多,本系统建设应具备随时扩充用户的能力。(4)易用性原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应可以通过PC客户端及手持移动终端(Pad和手机)使用,系统简单明了,方便操作,并要最大限度的节约服务器资源、提高服务器性能和响应速度。

3.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功能

(1)视频监控功能。视频监控功能实现实时和全方位的监控施工现场,及时发现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抓拍,保留影像资料,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对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远程控制和追溯。(2)档案信息管理功能。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计算机,随时查看相关的工程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避免成为信息孤岛。(3)人员定位功能。通过向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配备带有GPS定位功能的终端,能够在系统中清楚的看到终端的活动状态、位置信息及运行轨迹;发生危险情况时,能够定位到所处危险区域内的施工人员,下发出告警信息,并能通过对讲功能下达相应的指令(4)隐患排查治理功能。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巡查的安全隐患记录直接录入到系统,系统将自动派发电子工单至相关责任人员,责任人员对隐患进行整改复查,形成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及处理记录。(5)风险监控功能。通过系统对日常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存在的风险信息进行提前的预警,使各参见单位密切关注,通过事前预防,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 结语

总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信息化道路还任重道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今后将会出现更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施工企业要把这些新技术结合到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确保工地安全施工,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常戎一,马宇飞,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研究[J].施工技术,2008,9.

建筑信息安全范文第4篇

1.1 建筑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施工现场事故原因主要体现在: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施工环境缺陷,管理教育的缺陷等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1.2 现阶段施工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

项目安全管理是由现场安全管理机构组织,现场三类人员实际管理实施,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与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不同,出现组织安排、工艺顺序、劳动力分配、机械机具管理等影响因素。施工管理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相关管理职责不对等,实现的经济效益不对等。特别是现场安全员由于单独设置职务权限较低,因此相互协调能力较差,安全命令下达滞后,现场安全技术措施及整改方案,落实情况较差。施工管理与安全管理相互推诿抵触,推卸责任,安全管理工作形同虚设。事故的残酷现实告诉我们必须建立崭新的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2 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具体特点

2.1 确立新的项目安全管理理念 必须有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要坚定“安全事故为零”管理目标。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2 实际施工中完成四个塑造 变单纯的依靠专职安全员单一管理为塑造全体施工人员包括操作工人全员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变施工工艺安全管理为塑造进度和技能方法辩证统一的综合管理;变静态不动的一维管理为塑造三维动态适应的螺旋递进式管理;变以往的安全工作与生产操作平行分开单独管理为塑造生产安全网格矩阵化一体化管理。

3 建立崭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3.1 建立且完善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①项目安全管理监督层:主要有项目正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主管、专职安全员。②安全管理实施层:主要有专业工程师、班组长和具体技术操作工人。

3.2 整合安全管理职责范围,明确关系责任 现场项目施工工作中,岗位责任制度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项目管理把安全责任都强加到安全员身上,必须适当整合安全员和施工员的岗位职责,是建立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措施。

3.2.1 项目安全管理监督人员的职责。①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确定运行方式,划分岗位安全责任,制定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图,全面负责项目安全工作。②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主要技术负责人。负责解决施工技术和安全技术。包括专项方案的制定、技术审核,负责项目现场安全技术检查,落实技术整改措施。③安全总监主管: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直接监督者。主持制定安全规划管理方案,参与施工方案的编制,重点对施工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审核;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方案交底,进行分部工程安全交底;监督安全规划管理方案和技术交底的落实;对安全管理全程监督。

3.2.2 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交底的落实细化工作。

①施工员:专职施工管理,强化安全职责。施工技术中顾安全,安全管理中懂施工。负责具体落实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相结合;负责施工技术交底和进行工序安全技术交底;主动联系监理及建设主管相关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交流沟通安全技术信息。②班组长:是操作班组的直接责任人。班组长专业安全素质和现场管理能力,是班组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班组长班前安全教育制度,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作业标准,严格组织纪律,加强班组安全督促检查。③现场操作工人:具体操作工人死亡率最高,事故原因主要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因此,工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遵守劳动纪律就是现场安全管理成功预防事故的保证。工人必须先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然后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作业,进行安全检查,落实整改措施,保证自身安全。

3.3 制定新的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①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与审批程序。②根据施工标准规范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细化技术交底,编制审批程序。③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确定安全检查的方式,检查结果整改措施。④辨识判断确定重大危险源及预防程序。⑤各工序立体交叉作业防控与管理程序。

3.4 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模式运行的技术标准,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项目安全管理运行的重要保证。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贯穿于项目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层层递进循环上升,使安全管理制度与运行相互促进,发展成熟。

4 新模式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崭新的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对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必要改进,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管理资源,通过合理规划整合来杜绝减少安全事故,具体操作运行应注意以下问题: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不可分割;注意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意识培养;要进行观念和理念更新。

建筑信息安全范文第5篇

作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2014年2月27日,中央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从国家战略层面肯定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重要性。随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网络安全的措施。2014年3月1日,我国开始正式施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编办)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联合下发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名称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希望通过此《办法》,使得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这三类机构的网络域名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正规化,与此同时也对这三类机构在网上的官方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公众账号名称的规范提出了一定要求。那么,究竟《办法》的具体实施将会涉及到哪些环节?三类机构在后续的旧域名整理、新域名申请过程中还需要遵循哪些要求?记者走访了中央编办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唐贤强,请他来对《办法》做进一步诠释。

中国信息化周报:据我所知,自今年的3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中央编办和工信部联合下发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名称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一办法的施行将开启网上名称的规范化治理,作为国家指定的网上名称管理机构,请您谈一下《办法》颁布的背景。是什么原因促使主管部门颁布此项条例的?

唐贤强:对于颁布此管理办法的背景,我想首先还是要从互联网安全的角度谈起。一些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往往都是一些犯罪分子打着官方的名义组织各种活动,骗取受害者。比如一些自称是某某经济研究中心,实则是在香港注册的假冒网站,普通网民没办法准确识别,同时识别起来比较难,往往潜在安全隐患。

党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是我国的政务机构,其他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是我国的公益机构。这些机构在对外开展业务时,通常会在门口挂上一块牌子,标明其机构名称,同时也表明了其身份。在网络时代,这些机构通过互联网对外开展业务,同样需要在网上挂一块牌子,标明其在互联网上的身份,便于公众准确识别。这个“牌子”我们就叫做网上名称。

当前,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名称及其职能分配是由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管理的,这些机构在互联网上的名称自然也应由机构编制部门进行规范管理。所以,从2010年开始,中央编办根据自身的职能定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工信部、民政部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经过反复研究,广泛征求工信部、民政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网信办)、国务院法制办和地方编办的意见,数易其稿,才与工信部联合了这个管理办法。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同时在进行两项工作,一个是不断征求和吸收意见,一个是进行“.政务”、“.公益”这两个国际顶级域名的申请。

早在2008年,工信部就公告设立了这两个专用于政务和公益机构的域名,其中“.政务”用于全国的党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公益”用于全国其他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经过几年的努力,2013年12月17日,这两个中文域名正式进入国际域名体系,也就意味着这两个中文域名的国际申请工作取得了成功,标志着“.政务”、“.公益”成为了真正的国际顶级域名,即将进入广泛应用阶段。基于上述一系列背景,中央编办和工信部联合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名称管理暂行办法》,并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国信息化周报:请解读下《办法》实施的适用范围和具体实施办法?

唐贤强:《办法》的实施范围主要是需要对网上名称进行规范管理的三类机构:首先是全国的党政机关,其次是全国的事业单位,再次是社会组织。这三类机构是该《办法》规范实施的全部主体,都应该按照该《办法》的规定,使用规范的网上名称,包括其依托的主要载体,如网站的名称、域名等。

现在互联网上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都很流行,例如公安系统常用“平安”系列作为官方微博的名称,比如“平安北京”等。那么,这些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域名,都属于网上名称的管理范畴。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还会有其他形式的网上名称出现,都应该是在《办法》规范的范畴之内。这跟实体机构挂在门口的牌子实际上是相对应的。在线下的实体中,挂什么牌子是规范管理的。在互联网空间,虽然开展的业务具有多样性,但是使用的各类名字都要规范管理,都属于网上名称的管理范畴之内。

中国信息化周报: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在未来,这三类机构在互联网上的名称和各种公众账号的名称,需要和落地的单位机构的名称一致?或者达到一定百分比的一致?是否未来将不允许出现类似“平安”系列这类的演绎账号名称?

唐贤强:因为线上和线下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来说,机构在网上可以有多个名称,一定要和线下机构名称相类似。其二,网上名称要与机构的职责和职能相关。比如机构管理某个行业,会根据该职能来办一个网站,比如类似“平安北京”,由于群众已经认可这个名称是由公安系统管理的,这是可行的。但我要强调的是,这些名称并不是单位机构可以随便取的,必须经过同级机构编制部门认可,然后发给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一个网上名称的标识证书,这个标识证书就相当于这三类主体在互联网上的身份证明。这个标识证书将在醒目的平台上挂出,证明这个网上名称是经过主管机关认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有保障的,这样公众就可以放心地访问了。

中国信息化周报: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中央编办的具体实施办法?

唐贤强:根据《办法》的规定,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设置网上名称管理机构,负责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名称的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做好网上名称管理工作,并对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网上名称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在管理过程中,具体工作首先是对现状的清理。在《办法》未出台之前,很多机构已经拥有一些网上名称,很多是不规范的,一些党政机关甚至用的是境外的商业域名,比如“.com”、“.net”等。这有两个危害:第一,这些域名是英文的,本身是一堆含义不明的英文字母和数字,不能识别其对应网站的举办者的身份,还很容易被仿冒。第二,由境外机构管理的域名,用户访问时首先会被定向到境外机构的域名服务器,之后再由境外域名服务器跳转到具体的网址上。这样,网站的运行信息和网民的相关活动都很容易被境外机构截获,通过数据分析掌握我国经济和社会运行状况,关键时刻甚至会被境外机构恶意阻断或仿冒,给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按照《办法》规定,政务机构应优先注册“.政务”中文域名,公益机构则优先注册“.公益”中文域名。网民通过浏览器搜索也能进入一些政务网站,但是搜索的域名通常因为某些单位使用了英文或者拼音的域名,导致网民分辨不清楚其域名的具体含义。使用中文域名的话,即便从搜索引擎进入网站,一看浏览器地址栏内的域名,马上就可以识别出真假。比如“商务部.政务”域名非常清楚准确的反映出这个网站的举办者是商务部,还说明商务部是一个党政机关。再比如当看到“中日友好医院.公益”域名时,就知道这个网站的举办者是中日友好医院,是公益性质的机构。这两类中文域名有非常强的标识作用,能轻易的跟普通的商业性机构区分开。如果现有单位已有英文域名,而工作中也确实需要使用英文域名的,比如过去很多党政机关使用的“”,那么这部分机关还可以继续使用符合规范的英文域名。但是,不能再注册和使用其他境外的域名,比如“.com”、“.net”、“.org”等,党政机关不能使用,事业单位也是如此。规范之后,就好比出租车被刷上统一标识一样,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什么。

中国信息化周报:商业性质和企业性质的公司机构的网站属于《办法》的规范范围内吗?

唐贤强:这类网站不是《办法》的规范范围内,只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网上名称属于管理范围之内的。媒体类的网站可能就要看是什么类型的媒体,比如说属于事业单位的媒体类网站就在管理范围内,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公益性组织,如很多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行业协会,这种机构的网站可以用“.公益”的域名,这样有非常强的标识性。

中国信息化周报:中文域名的普及工作什么时候开始?您觉得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是什么?难点有哪些?

唐贤强:中文域名最早是工信部2008年公告设立的,但在当时不是国际顶级域名。工信部协调三大运营商做了一些技术处理,在境内的使用效果与顶级域名是一样的。“.政务”和“.公益”正在发展,据统计此前已经有七十万的注册量,这是我们在真正成为国际顶级域名之前的试运行。而目前,这两个中文域名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国际顶级域名,全球的使用体验都是一致的。《办法》出来后,我们将清掉过去不规范的域名和网上名称,让大家大量地使用规范的中文域名,使“.政务”和“.公益”逐步成为主导。同时,协调浏览器厂商、邮件服务商和产业界共同努力,打造中文域名的应用环境。

非英语域名是个新的事物,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很多软件对于中文域名需要有慢慢的适应过程。同时我们会搞好“网络红页”应用,与相关部门协同打造比较好的中文域名应用生态圈,引导公众越来越多地用中文域名来访问网站。通过广泛的应用,最后中文域名会占据主导地位。优先使用中文域名,这也涉及到了文化主导权的问题,由于我们的母语是中文,中文域名的使用也将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中国信息化周报:针对这一《办法》,中央编办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从哪些方面进行开展?

唐贤强:我们的工作重点还是围绕清理和推广展开。首先要进行清理和规范,预计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之前,不符合规范的域名停止使用,并且按照规范的要求使用新的域名,同时按照《办法》的规定在网站挂出标识证书。其二,配合网上名称管理工作,我们会积极推动一些相关的应用,完善域名应用环境。国务院正在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网站是一个高效的信息公开平台,但很多机构由于资金、人才、技术等原因,还没有配置网站。我们中央编办有一个“微型网站”项目,这个网站上面有很多模板,经过了前期在贵州、宁夏等地试用之后逐渐成熟,已经在更多的地区推广,而这个服务完全是免费的。如果机构没有网站,那么我们就提供微型网站的服务,我们把这个微型网站叫做“网络红页”,可以很快速的将网络标识挂出来,帮机构建立起信息公开的平台,满足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加强与通信主管部门等其他部门的协作。比如按照现行的规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举办的非经营性网站要向通信主管部门备案,我们准备建立一个联动机制,争取采集一次信息,就把域名注册和网站备案都办理了,这样对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来说,会很省事。同时,我们还要和相关的应用厂商、技术服务商积极合作,共同推动应用环境的优化,使中文域名“越来越好用”。

中国信息化周报:刚刚您提到了接下来的工作将会集中在“标识证书”的普及覆盖上,至于“标识证书”,好多人可能对其含义还不是很了解,请帮我们做一解释?

唐贤强:挂上“标识证书”就相当于一个认证,对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网上各种活动的身份的认证,就好比这些机构在网上的身份证。简单的说,网上标识就是一个电子logo。比如事业单位会有机构编制部门颁发的法人证书,社会组织会有民政部门颁发的法人证书,而网站的“标识证书”就相当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网上的一个法人证书,放在网站上比较醒目的位置,网民浏览网站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到,这样会让人感觉很踏实、安全,说明这个网站是国家发了证的。

由于这个证书是电子的,会很方便,在办理的时候可以集中到网上名称管理机构去申请认证。而有“标识证书”的机关以这个名义去办理其他业务的时候,都会很方便。因为现在开通微信账号的党政机关有很多,现在政府也越来越学会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开展政民互动。但是由于出现过假冒事件,很多服务提供商拿不准机构的真实性。所以像腾讯这样的公司就会主动联系我们对一些机构的真假进行鉴定,我们也通过“标识证书”维护相关机构在网上的权益。

这样一来,对合作机构,对网民,和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本身都有好处。

中国信息化周报:“标识证书”对于政务信息公开和群众的网上办事是否会起到促进作用?请举例说明。

唐贤强:网上名称规范和“标识证书”实际上有很大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比如域名和网上的一些活动,不像传统社会那样影响力有限,而是高度数据化、信息化。数据的意义在哪里呢?举例说当数据进行汇总之后,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活动规律很容易被掌握。当今国际社会都已经认可,互联网已经是继陆海空之后的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战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信息安全对国家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挂标”对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来说,是保障他们的权益,防止其他机构仿冒的有力途径,这有利于建设国家的诚信体系。在互联网上开展各项业务,最主要的就是要靠诚信,在互联网上活动若没有诚信体系,将很不利于互联网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