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物日常维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画作表面有多处颜料的空白缺失,这是由于时间的流逝所留下来的缺失磨损,这两幅画曾被修复,但修复工作者却并未对缺失颜料处进行修复补色,这是为什么呢?
也许很多观众并未看出来,两幅画都进行过整体的基底层颜料层加固,很好地对原作进行了预防性的保护修复措施,于是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地方的颜料层剥落了,整体的人物形象都在,缺失的部分都是小块面且非主要部位,也可以说缺失的部分对视觉效果并无太大影响。两幅画的四周可以明显地看出有白边流出,这就是整体加固后所留下的痕迹,也是为了保护画面整体所做的保护措施。
从作品画面的实际效果,我们可以看出并体会到“预防性保护修复”的含义,其中也包括了“最少干预”这一修复的核心理念。
较中国书画艺术品的装裱修复来看,我们的油画修复起步较晚,是完全依赖仰仗西方的技术引进、科学理念。虽画材基底不同,但是从绘画大体系的观念来看,某些宗旨还是大同小异的。
针对中国书画作品的重裱风,古代书画装裱艺术家多次指出:“书画不是残破到一定程度就不必重裱,而重裱将有害无益。”
同样在油画的修复方面,在五六十乃至七十年代,兴起过加衬里的热潮,但如今我们尽可能地尝试避免使用衬里,因为它总是存在损坏原来的画布的可能性,也会使得表面看起来晦暗或变深,在更多的时候,对一张没加过衬里的画作进行二次修复时,相比加过衬里的要容易得多。
由此可见,油画的修复也是基于上述理论的,在预防性保护性修复时,若画布没有破洞、裂痕,大多数情况下不必采取整托画布的修复措施,因为重托的过度修复,会造成很多破坏,修复工作不应造成作品的永久性改变。
1.预防性保护修复强调“整体性”
预防性保护修复区别于商业性修复,不是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根本上解决病根——从油画出现病症的根源上采取有效方法,有着一套完整的科学修复步骤。预防性保护修复是博物馆收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基于博物馆整体理念的修复方式,以最少干预为宗旨,材料遵循可逆性,使用比原作材料相对弱的修复材料为佳。
2. 修复应从材料的“多样性”入手
多样性修复的选择,是指每一个修复师所应该具备并且去运用的方法,从每一幅修复作品前期的检验,到制定的修复技术方案,都应该使用材料设备多样性的这一特性,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都很难做到修复的全面性。
而在对修复材料选择上,又是重中之重,修复师大多数不是缺乏技能,往往是缺乏系统的材料知识,每一位修复师都有自己的“药房”,每个修复师都有自己的试剂配方,材料的多样性也就此体现出来了,材料学的运用,材料之间的内部联系,环环相扣。每一个修复过程所用的材料,相互之间的兼容性都需要经过实践和时间的验证。
修复用的材料要尽可能配合并遵循原画材料的体系,譬如一名修复师如果在古代绘画作品中使用了现代新型的黏合剂,那作为一名文物保护者,首先他就犯了破坏文物本身构造的大忌,这种只是单纯地为了得到后期的视觉效果的方法,是不提倡采用的。因为修复的定义更多的应该是保存,而不是去破坏它的原貌。对一幅画作,修复师都应该去了解它本来使用的是哪些材料,确定之后,修复工作就在离这个材料体系最接近处寻找获得,并尽可能地使用相同或接近的材料加以修复,同时又必须符合修复材料的可逆性这一原则。
3. 修复要考虑到“无形的”东西
油画修复工作的质量,不可以用“保证一百年不变,不用再修”的说法来定性。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有机体包括油画本身都会出现损耗,就算修复过也同样会发生,所以针对时间、环境条件以及其他情况造成的破坏和恶化,认真保护是必要的,需要定期地对画作进行检查和修复保养工作。
时间和损耗,它们是成正比的,有机体在自然界中会逐渐变旧变老。由此过激过头的修复,由于使用了某些材料,在当时甚至一段时间内会觉得效果很好,却违背了自然规律——让时间和损耗成了正比,你会感到害怕吗?例如达玛树脂光油,它迟早会随时间的流逝,或潮湿等原因而毁败,然而它是可以进行更换而对画毫无伤害的。此消彼长,基于自然规律的修复理念和修复材料才能更加体现遵循修复的“可逆性”。
有经验的修复专家说过:“一个‘好的修复者’就是这样的一种人,他所做的是必须的和最低限度的,但又不是太少的。”
4. 日常维护工作的“必要性”
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要遵守修复协会的职业操守,只要有可能,修复师应当自制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修复的作品的保存做到心中有数。需要强调的是,艺术品的日常维护比过激过头的修复更安全可靠。不是说修复过了,就可以百年无忧,因为包括环境变化、人为破坏和修复本身及修复材料的变化因素,都会在大自然的变化中随着时间流逝而消亡殆尽,所以说相应的再修复工作和日常维护工作都是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文物保护和消防安全法律法规,认真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通过文物部门和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强化消防安全监管,进一步督促文物单位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增强责任主体意识和防控火灾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确保国家文化遗产安全。
二、时间安排
××*年*月××日--××年××月××日
三、检查范围
本次检查的文物单位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是古建筑、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石窟寺),博物馆、纪念馆等文物收藏单位,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现场等。
四、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办法》;
国家旅游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文物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国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的意见》。
五、检查内容
(一)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岗位职责情况
1、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机构或者管理使用单位,博物馆、纪念馆等文物收藏单位,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现场是否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机构,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人;
2、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型古建筑群是否建立专职或兼职消防队伍;
3、是否明确岗位职责,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签订责任书。
(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档案建立情况
1、是否建立下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防火巡查、检查;
消防(控制室)值班;
消防设施、器材维护;
火灾隐患整改;
用火、用电安全管理;
专职和兼职消防队的管理;
火灾应急预案演练;
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
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等。
2、是否按规定建立消防档案,消防档案是否完整、规范。
(三)消防设施设备及其使用情况
1、是否按相关要求安装火灾报警和灭火设施、设备;
2、是否按相关要求配备消防器材;
3、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和完好、有效情况;
4、消防水源、消火栓等设施建设和使用情况;
5、是否设立必要的消防通道;
6、消防设施设备是否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
7、消防控制室值班和设施运行情况。
8、职工对消防知识的掌握,对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的操作使用情况。
(四)消防安全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
1、消防安全预案是否科学、有效,具有可操作性;
2、是否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五)消防安全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情况
1、日常防火巡查、定期防火检查和抽查情况;
2、对火灾隐患是否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限期整改。
3、文物保护单位是否被用于生产、经营或者娱乐场所;
4、古建筑之间或毗连古建筑是否存在私搭乱建情况;
5、古建筑保护范围内是否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及柴草、木料等可燃物品。
(六)用火用电管理情况
1、是否按规定规范文物保护单位内旅游、宗教活动等用火、用电以及工程施工、生活用火用电行为;
2、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寺庙宫观是否按相关规定和要求,规范燃香活动。
3、古建筑内电气线路、设备安装敷设是否规范,是否定期检测。
(七)其他文物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情况。
六、组织实施
消防安全检查主要采取各文物单位自查自改、地方各级文物行政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检查、国家文物局与公安部重点抽查的形式组织实施。
(一)自查自改
由各文物单位对本单位消防安全状况进行全面自查,分析查找消防安全隐患,针对消防安全隐患,认真组织进行整改,并及时将自查及整改情况报当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在文物单位消防安全集中检查期间各文物单位要至少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组织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演练。消防安全自查、消防安全演练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要做好书面记录备查。
(二)联合检查
由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组成文物单位消防安全检查组,对本行政区域内文物单位实施联合检查。对重大文物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的重大问题向当地政府报告或通报,并作为文物消防安全隐患整改重点督办单位进行跟踪督办。
(三)汇总上报
检查工作结束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对本辖区内文物单位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检查报告,并于2011年3月15日前分别以书面形式报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
省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本辖区内被公安机关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博物馆进行统计,填写《文物系统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统计表》(见附件),随检查报告一并报国家文物局。
(四)重点抽查
国家文物局与公安部联合组成检查组,适时对全国各地文物单位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和重点文物单位消防安全防范情况进行抽查,并将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七、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预防和减少文物单位火灾事故发生,确保国家文化遗产安全,是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各地要充分认识当前做好文物单位消防安全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成立文物单位消防安全联合检查工作机构,制定详细、周密、具体的检查工作计划和措施,切实做到责任到人,检查到位,务求实效。
(二)加大整改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通过本次检查要切实摸清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的底数,督促文物单位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成立消防安全组织,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研究制定科学的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坚决依法督促整改,切实提高文物单位的火灾防范能力,有效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
近日,中国商人黄怒波花千万回购7根圆明园石柱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各方众说纷纭。圆明园流失文物再次戳到了人们的痛处,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争论的焦点。
“国宝该回家了”,这便是自称为“诗人”的黄怒波回购国宝的所有理由。
两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黄怒波了解到挪威卑尔根科德博物馆收藏了圆明园的流失石柱。他当即向该馆阐述了圆明园对于中国人的特殊意义,并由此开始了推动“国宝回家”的努力。
通过黄怒波的牵线搭桥,只用了短短四个月,科德博物馆便和北京大学签定了合作协议,7根流失石柱也将于今年9月回到祖国,收藏在北京大学的博物馆中。此外,黄怒波还将为科德博物馆提供160万美元的经费,用于日常维护和科学研究。
本想“默默奉献”,却不料被外国媒体曝光。由此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也把黄怒波推到了风口浪尖。
为何不藏于圆明园而是北大?为何不回购其他中国文物,而是选择圆明园的石柱?一些专业人士认为黄怒波此举有炒作之嫌,旨在利用圆明园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做文章。面对四处飞来的质疑声,黄怒波感到很委屈,也很失望:“我一个民企,拿着血汗钱,叫他们归还到中国,不管怎么样,应该是支持的吧。”
或许对专家们来说,早已是断壁残垣的圆明园才是那些流失文物真正的“家”;或许对于成千上万流失于海外的圆明园文物来说,这几根石柱着实不足挂齿。但这些原本位于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保存相对完好的石柱能够回到祖国便已是国民之幸事。
尽管承受着非议,黄怒波并不后悔自己为“国宝回家”所付诸的心力:“中国人正在把曾经不忍触摸的历史敏感记忆,转化为不可阻挡的前行洪流,在人类文明史上为自己写下新的注脚。在这个洪流中,飘零海外、历经劫难的国宝,也该回家了。”
若要提及回归祖国的圆明园文物,或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世纪之交由中国保利毅然拍下的牛首、猴首和虎首,澳门企业家何鸿亲自出马购回的猪首和马首,法国皮诺家族无偿归还的鼠首和兔首――这些铜首的归国历程,无一不复杂曲折,其间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伴随着舆论的压力和道德的谴责,甚至还背负着中国百年历史的沉重包袱。
兽首如此,圆明园其他流失文物亦然。在香港苏富比2010年的秋拍中,曾藏于圆明园的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被香港著名收藏家张永珍以2.53亿港元的天价拍得;同年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中,香港大亨刘銮雄以1.29亿港元将流失于海外的圆明园旧藏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留在了中国。
像黄怒波一样,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凭借着自己的财力和胆识去回购流失于海外的中国文物,或私人收藏,或捐献国家,只为将国宝留在中国。而圆明园仿佛充满了某种魔力,牢牢地吸引着他们,明知不应该买,却无奈满腔的爱国之心和浓浓的圆明园情结。于是乎,挂着圆明园标签的流失文物越拍越贵,“拿中国人的东西卖给中国人再赚一次中国人的钱”的稀奇事便再也不稀奇。
今天的圆明园早已从奢靡繁华的皇宫之地变成了满是断壁残垣的废墟。百年前的英法强盗夺走了所有宝贝,留下的,只有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抹不掉的圆明园情结。这种情结关乎屈辱压迫、关乎独立振兴、关乎中国百年来的浮沉,也渐渐地关乎国家形象、民族面子。
于是,每当传出有圆明园流失即将拍卖时,便是举国上下不得安宁之日:国家政府严厉谴责,社会舆论道德控诉,商人大亨跃跃欲试,专家学者论证分析,人民大众四处议论,媒体记者煽风点火。似乎只要有圆明园这点“火星”,便能引燃国民强烈而又敏感的神经。可也正是出于这种圆明园情结,那些流失于海外的圆明园旧藏也由“国耻”变成了“国宝”,外国人也再次发了中国人的“国难财”。
可话又说回来,国人又何尝不知其理?但形势比人强。在圆明园被焚毁150周年罹难纪念日举行的“圆明园回归文物展”上,85件珍贵石刻文物都来自北京地区,无一是流失海外的文物。追回流失海外文物,特别是追讨从圆明园流失的价值连城的文物,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关键词】博物馆;营销策略;现状;缺陷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85-01
一、博物馆市场现状
很多人认为博物馆是一个储藏文物的场所,与自己的生活学习没有太大关系,这使得博物馆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大多数人来博物馆只是简单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既没有享受到很好的服务,也没有对博物馆有充分认识,因此很少有“回头客”。但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博物馆是一个热门旅游景点,每天都会有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博物馆的成功营销经验,改变国内博物馆的现状。
二、博物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博物馆作为典型的文化机构,担负着教育人民的责任,但是,很多博物馆对自身的社会定位比较模糊,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上海的博物馆就曾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上海大多数的博物馆归政府管理,博物馆的管理机制仍采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博物馆的资金来源也由政府提供,因而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没有危机感,工作上也缺乏使命感,经常出现工作不积极、待客冷漠、不重视宣传等消极现象。由于对文物的保护措施不到位,造成了文物破损现象严重,无法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博物馆的管理层很少有营销意识,这也是博物馆发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传统的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博物馆的创新与发展,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新时代下的博物馆为了谋求更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转变原有的思想,在市场竞争中转变经营模式、培养服务意识,积极开扩更大的市场,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和宣传。上海的一些博物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积极进行改革,制定了新的营销策略。
三、博物馆的营销策略
(一)转变服务理念。原有的博物馆社会功能是保管、维护、展览文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观念已经落后。目前新型博物馆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宣传文化与教育、服务公众。为了不被社会抛弃,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及时转变观念,并且将服务对象从“物”变化成“人”。如今社会提倡以人为本,为了响应社会号召,上海市博物馆提高服务水平,对工作人员实施严格全面的培训计划,在工作时及时与观众沟通,力争做到向每位观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使得它成为一个极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二)加大宣传力度。博物馆作为带有一定公益性的社会文化组织,其文化属于大众文化,它的社会教育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在这个网络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很容易被社会忽视,大众逐渐对它失去兴趣,久而久之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博物馆的管理人员,此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危机感,为了让更多的人注意这个地方,上海市博物馆加大了宣传力度,开展多元化发展,运用网络平台宣鞴菽诨疃,定期举办主题展览,吸引感兴趣的人们前来参观。同时,还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重视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宣传和营销。文化产品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部分,基于建筑和文物的纪念品属于有形产品;文化活动和各种体验、服务活动属于无形文化产品,充分利用这种扩大自身的影响并融入社会潮流。另外,引进现代化设备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采用高科技向人们全方位展示文化的内涵与历史,吸引了众多观众到来,提高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三)寻求多方面合作。博物馆的资金来源虽然由政府提供,但是每年的经费有限,为了谋求博物馆更好发展,博物馆的管理人员还应该寻求多方面合作,为博物馆创造更多经济利益并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让大众认可博物馆的存在价值。
上海是一座比较发达的城市,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因而文化产业发达。博物馆可以与众多高校和文化公司合作,安排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并与企业开展相关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引进更多资金用于博物馆的日常维护和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新.浅论新时期科技博物馆营销是时代的需要[J].科技通报,2016(01).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作用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许多文化遗产正在逐步消亡或失传。因此,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一、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
博物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收藏研究,保护和展示等多种手段,加强对社会生活中珍惜物品的收藏和对有纪念意义的遗物、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工作,有利于延续城市文脉,为城市文化增添新的活力。
(一)博物馆对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作用
1.对古建筑和近代建筑的使用保护
根据调查,全世界有35000个博物馆,一半的博物馆是使用古建筑改建的博物馆。中国有2000个博物馆,约1000个新的建筑物。这是说,在中国其他的1000多个博物馆是通过古建筑改建的。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大多数博物馆在建设初期,无论是古代的建筑还是现代的建筑都可以作为博物馆的业务活动。
2.对历史纪念性、革命纪念性建筑和名人故居的使用保护
历史纪念馆、革命纪念馆等建筑或名人故居等性质的博物馆都属于国家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博物馆、纪念馆被创建时,其所有活动的开展往往已经策划好。因此,这些博物馆、纪念馆还承担建设和保护文物的双重任务。当它建设完成后,原有的文物,展品也将在建好的博物馆、纪念馆中展示,因此这些建筑的博物馆,纪念馆仍然具有维护的职责。使用建筑遗产博物馆,承担日常维护和定期维修任务。因此,馆内有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的双重任务。
3.对古文化遗址的保护
对于古文化遗址的保护,是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这往往也属于博物馆的管理范围。但是这些是从保护文物的博物馆,以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扩展,如半坡遗址博物馆,南京明代城墙博物馆。博物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还表现在对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上。有时因工作需要,博物馆接受上级部门的委托,在一特定时期,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代行管理。从而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方面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博物馆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较之以前的博物馆,现代博物馆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征集、收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现代博物馆的主要任务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与人们的生活和生存密切相关的文化,是活的文化。
对博物馆来讲,仅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载体的文物还是不够的。随着全国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有关这方面的博物馆迅速涌现。以江苏为例,近年建立的此类博物馆有苏州昆剧博物馆、通沈寿(刺绣)艺术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的深入,全国将有更多这样的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更加严峻。总体而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进度不一,水平质量参差不齐;国家名录项目的保护措施不力,代表性传承人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珍贵实物资料流失严重。有些领导甚至是文化、文物部门的领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收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文物部门的事,“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属于我们的管理范畴。
(二)对农村的文化遗产保护不够重视
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重城市而轻农村。在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的发展和文化遗产的破坏呈正比,经济发展越快,文化遗产遭到的破坏程度就越严重。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古遗址、古村落、历史文化街区生存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目前的状况是大量的古民居、祠堂被拆毁或任其自然坍塌,古建筑构件被盗卖,古村落、历史街区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这当然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但关键原因还是我们保护意识薄弱的缘故。
三、解决博物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
(一)博物馆要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
对博物馆而言,平时比较注重对文化遗产本身的宣传,而在遗产保护法规的宣传方面做得不够。博物馆应加强文物保护、文物法规的宣传。应进行分层次、有重点的全民文物保护教育。如在干部培训班中可开设文保教育课,在学校中实施“文保教育书架”工程。举办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引进或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展览;组织讨论和撰写有关遗产保护研究文章等等。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化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二)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当前,要着重抓好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是文化遗产中的两块“软肋”,需要重点宣传和保护。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导,理应站在宣传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沿,切实加强博物馆中文物藏品的保护,加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遗址遗存的保护,尤其要做好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有条件可以在馆内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利用博物馆的阵地,通过多种途径如举办展览或利用博物馆多媒体等宣传工具向观众宣传文化遗产保护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以提升全民特别是青少年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潘守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的当代责任》,《北京观察》200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