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

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

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关键链理论;系统模型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工业的不断进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逐渐成为电力企业与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目标,作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电网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也成为电力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我国电网存在结构复杂、跨度大、地域广等特点,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的电网事故处置流程,构建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的电网事故处置流程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电力企业运营特点与电网运行特性,提出了一套基于关键链理论的电网应急事故处置体系模型,为规范电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1 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系统机构模型

我国电网具有结构复杂、覆盖面广、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等特点,直接导致了我国电网事故具有灾害源多、影响面广、事故情况复杂、次生灾害多、损失巨大等特性,这也导致了电力企业在处置电网事故过程中存在组织困难、协调困难、响应速度慢、职责划分不详细等问题。结合电力企业的运营特点和相关工作经验,将电力企业事故应急处置系统划分为三个大部分,分别为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运作机制。

1.1 组织体系

根据事故应急处置的典型经验与电力企业的运营特点,将电力企业参与事故应急处置的部门划分为四个角色,如图1所示。

其中,应急指挥中心作为电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的最高指挥单位,负责对参与事故应急处置的各部门进行协调,并直接指挥电力调控中心对电网突发事故进行处置,并在事故处置结束后对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电力调控中心作为全网电力调度的核心部门,负责突发事故影响下电网电力运行方式的紧急调整,隔离事故设备,并指挥应急抢修队伍对事故设备进行消缺。

应急抢修队伍作为突发事故的直接处置单位,负责接收电力调控中心命令,对事故设备进行抢修消缺,使设备恢复到原运行方式。

技术支持队伍负责维持通信畅通,保障自动化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对应急物资进行管理,并负责相关信息的。

1.2 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电力调控中心作为指挥全网电力运行的指挥机构,负责事故应急预案和黑启动预案的修编、整理工作,并及时对事故应急预案和黑启动预案进行下发和宣贯,并应定期有针对性的组织全网性的联合反事故演习,保证电网发生突发事故处于紧急运行状态下,运行人员有担负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其具体框架如图2所示。

其中,省(自治区)级电力调控中心,负责对全网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滚动编制,在网内事故影响全网运行方式情况下,启动全网事故应急预案;下辖地(市)调负责配合上级调控机构结合本网实际情况制定专项事故应急预案,在本网突发事故情况下,启动专项事故应急预案;省(自治区)级电力调控中心,负责黑启动预案的滚动编制,并下发下辖各地(市)调、检修公司、电厂等机构,在发生全网垮网局部垮网导致网内大面积停电时,启动黑启动预案;省(自治区)级电力调控中心要与下辖地(市)协调沟通,定期组织反事故演习.

1.3 运作机制

运作机制是整套事故应急处置系统运作的根本条件,其结构如图3所示。

电力调控中心负责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常态控制和实时监控,并根据相关电力运行经验及设备状况等信息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进行预测和预干预。在以自然灾害、外力破坏、人员原因、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突发事件,使电网的有功P、无功Q、电压U、相角θ、频率f等指标值发生破坏性变化,使电网进入紧急运行状态时,电力调控中心应进行电网运行方式的紧急调整,改变机组出力,调整电网的有功、无功、电压、频率等,并隔离故障设备,使电网进入特殊运行状态。在汇报应急指挥中心的基础上,电力调控中心直接下令给应急抢修队伍,应急抢修队伍直接负责故障设备的抢修消缺工作,使故障设备恢复到原运行方式。在事故处理结束后,电网进入新的稳定运行状态。

2 关键链理论及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的构建

2.1 关键链理论

关键链项目管理(CriticalChainProjectManagement,CCPM)最早是由以色列学者GoldrattEM博士提出,是约束理(TheoryofConstraints,TOC)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其核心思想是“项目管理服从整体优化”,强调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考虑现实存在的资源约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管理以及整个项目管理流程的持续改进,并可以全力保证关键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非关键环节在不占用关键环节的时间和同类资源时可以与关键环节并行启动,否则就让关键环节先行启动。

由于网架结构的复杂性和事故处理的时效性,造成电网应急事故处理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和时间性的特点。特别在突发事故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可能有多个故障点,并且故障情况复杂多样,时间紧、任务重,给事故应急处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关键链理论的关键链环节优先,其他非关键链环节视其时效性启动的原理应用在电网应急处置过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2.2 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的构建

利用关键链方法,在电网进入紧急运行状态后,快速辨明事故类型,并对事故进行分类分析,分析出事故处理的关键环节和非关键环节,尤其是多起突发事件同时发生,网内故障点较多的情况下,以事故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为边界条件,根据实际运行及事故处理经验按照关键链理论,对事故处置流程进行优化处理,事故影响范围大、对电网影响严重的事故处置操作优先进行。其他操作只有在不与优先级操作具有相同时效时才与优先级操作同时启动,为高效快速进行复杂的电网事故应急处置提供了更具时效性、效率更高的方法。在电网应急调度方面,根据分析出的关键环节和非关键环节,在应急预案体系中快速定位应启动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在技术支持队伍的支持下,根据已有资源,以关键环节为主线开展应急调度处理。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如图4所示。

3 基于关键链理论的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系统模型的构建

根据以上对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的研究,以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为核心,构建起统一的、标准化的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模型。模型架构如下图所示。

该模型详细体现了面对电网突发事故时,以电力调控中心为主要事故应急处置部门,以基于关键链理论的事故应急响应模块为核心,构建的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模型的运作全过程。在电网突发事故使电网进入紧急运行状态时,电力调控中心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事故情况,并受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和委派,在技术支持队伍提供的相关技术支持协助下,使用基于关键链理论的事故应急响应模块对事故进行分析,确定关键链和非关键链,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中确定相应的事故处理预案,并作出相应电网运行参数调整,隔离事故设备原件,使电网进入特殊运行状态,并由应急抢修队伍完成故障设备的抢修和消缺工作,最终使电网进入新的稳定运行状态。

4 讨论和分析

由于电网事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电网事故应急处置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这要求运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网内管辖设备的设备运行情况和设备故障历史等资料进行认真收集和总结,建立规范化的设备运行台账,用科学化的定量化的实时数据管理电网。在事故处理后,要认真总结事故发生原因、事故处理过程、事故处理结果等,积累事故经验,提高运行人员处置事故的能力。

关键链理论需要与本网的实际情况及本网事故应急处置的特点相结合,研究和制定符合本网实际的具体应用方法、流程,才能发挥其作用。

电网事故应急处置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工作,应从规章制度上规范各部门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责任,提升各部门在电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参与效能,提高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的效率。

5 结论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工作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管理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的科学化、标准化也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关键链理论引入电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能有效的规范电力企业的应急处置流程,提高电力企业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提升电网事故的处置效率,有力带动事故应急处置理论的深入研究,促进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系统是具有一定实际工程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泽荣. 地区电网事故运行方式恢复策略的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2010.

[2]徐瑞卿,周渝慧. 突发事件下的电力应急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6).

[3]刘有飞,蔡斌,吴素农.电网冰灾事故应急处理及反思[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8).

[4]李洪锦,沈龙.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在电网事故处理中的作用[J].云南电力技术,2004(2).

[5]杨成龙.电网事故应急体系模型探讨[J].江苏机电工程,2011(5).

[6]张文亮,周孝信,白晓民,等. 城市电网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供电安全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22).

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范文第2篇

我们工业学校开设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目的是培养适应旅游-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熟练掌握旅游和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化旅游酒店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入学第一学期采用“宽基幢模式,以宽厚的文化基础和管理理论课作为发展的基础,具体内容包括外语、计算机、礼仪礼宾、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等基础学科;第二学期则要分层次,在文化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课的开设中,采用“倒三角型”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加强技能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安排前厅、客房及餐饮等部门的专业技能实习。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旅游酒店管理学科上的通才,并具备一定的技能,使学生在今后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以适应动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的课程体系大致为二种。

1、以管理为主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经营管理的能力,尤其注重餐饮管理能力培养。酒店管理的主干学科是管理学,但又区别于普通管理类专业,更加突出对技能的考察。因此,开设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概论、餐饮、客房及前厅管理、旅游地理学等课程,使专业管理与管理学科有机地结合,熟悉酒店各部门、各环节管理方法模式,既培养了学生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旅游管理概论:主要是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论述以及对有关分析方法的介绍。旅游地理学:主要学习中国地理及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世界各主要旅游国经济地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主要学习餐饮组织、菜单计划、食品原料的采购供应等理论知识,使学生在餐饮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上有所提高。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主要讲授前台登记、前台服务、价格管理、客房服务管理、客房经营效益等理论问题及管理方法,使学生掌握前厅与客房较先进的管理方法,并能填制各种前厅报表。

2以技能为本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不同学期安排不同的实习,包括认知实习、前厅、客房及餐饮等部门的专业技能实习,使学生既要拥有精深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做到“穿上工装能操作,穿上西服能管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管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技能课的体现方式较多:如以前厅、餐厅、客房、康乐为主的操作课、技能理论课、社会实践课、岗位实习课等,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使两者都得以提高。餐饮服务技能:通过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技能训练,使他们能熟练掌握中西餐宴会的操作技能(重点是摆台、斟酒、上菜、分菜、托盘、餐巾折花),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岗位群的要求。客房技能:主要组织学生练习客房服务的各项技能,如清洁、保养及各种客房服务项目,重点是西式铺床,培养学生准确、迅捷地完成各项客房服务操作项目。

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范文第3篇

“三个课堂整合”即“第一课堂”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第二课堂”的专业活动、“第三课堂”的专业实践质互补、合作、协同。积极发挥“三个课堂”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培养“态度+知识+技能”的一专多能的酒店管理人才。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存在职业态度不端正、职业技能不过硬、职业知识不扎实等问题。高职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不能适应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问题的根源。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对提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知识,满足酒店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概念解析

(1)三个课堂的概念。“三个课堂整合”即“第一课堂”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第二课堂”的专业活动、“第三课堂”的专业实践质互补、合作、协同。国内高校关于第一、二、三课堂整合的理念也提出一段时间了,重点强调“三个课堂”互补、合作、协同教育的功能。本文提出三个课堂整合的理念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的运用就是指坚持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主体,发挥“三个课堂”的联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充足的干劲、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实践各种活动。坚持贴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成长成才实际需求,通过“三个课堂”的整合训练开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高端能力。其中,基础能力训练与开发的重点是应用写作能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能力的重点是专业技能,高端能力的重点是创新创业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2)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培养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够全面掌握现代酒店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掌握酒店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基层管理人员。(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借助特定的训练为主要形式,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培养一定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并为目的的教学。

2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在第一课堂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重点发挥第二三课堂的作用,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2.1构建专业活动平台

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拓展”的原则,重点搭建讲座、竞赛、培训和专业品牌活动四大平台。(1)讲座平台。按训练与开发重点,对讲座的内容及实施进行整体设计和分类规划,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精英来校讲学。讲座要有一定的“干货”,不能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而是应该把酒店管理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热点问题和学生分享,在形式上要做到生动有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2)竞赛平台。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各类竞赛运作模式,形成“班、级、院、校”四级校内竞赛格局,与全省、全国的竞赛平台对接。竞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专业知识的竞赛,不断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二是专业技能的竞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三是管理技能的竞赛,如演讲、专业形象竞赛。(3)培训平台。利用校内资源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实现学生培训不断线。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引进知名酒店品牌来校培训学生,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前沿的技能和知识。(4)专业品牌活动平台。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操作能力为目的,结合专业特点,打造1~2个特色鲜明、覆盖面广、受益面宽的学习型、专业型活动品牌,形成示范带动、相互促进的格局。如酒店技能大赛、职业形象大赛。

2.2构建实战平台

专业能力的提升源于实战。酒店管理专业实践平台要坚持“立足校内、挖掘资源、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和拓展各种社会资源,搭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大平台。(1)校内实践平台。每年举办专业创新创业项目遴选,公布学生研究项目和创业项目指南,组织学生广泛参与,重点组队推进,力争每年产出一批质量好、档次高的成果。(2)校外实践平台。实现“学校—合作单位”模式向“学校—行业协会—整个行业”模式的转变,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学生能力训练与开发服务。如安排学生参与酒店顶岗实习,把课堂搬到酒店,让学生更多体验酒店的实操。

2.3构建网络虚拟平台

依托校园网和现代教育技术,重点搭建网络资源和虚拟活动两大平台,形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课堂整合新优势。(1)网络资源平台。基于Blackboard平台,开发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基本信息库,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研究项目信息库,应用写作、英语学习、创新创业等专题资源库,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方便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体系。(2)虚拟活动平台。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网络虚拟活动软硬件支撑平台,开设网络互动社区,组织网络主题讨论、网络专题调查、网络专业竞技等网络虚拟活动,使二、三课堂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得到进一步拓展。

2.4构建团队机制

(1)教师团队建设。加大二、三课堂活动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力度,打造一支相对稳定、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勇于创新、专兼职结合的二、三课堂指导教师队伍。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和社会人士参与到二、三课堂指导教师队伍中来,壮大指导教师队伍,优化指导教师结构。(2)学生团队建设以“重点建设、严格管理、加强指导”为原则,加强学生团队建设。以学生社团和竞赛项目为依托,重点建设学生研究团队、创新团队和创业团队。建立健全学生团队管理制度,实现学生团队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并从活动经费、活动场地以及仪器设备等方面为学生团队提供良好的运作条件。

3“三个课堂”联动促进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大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三个课堂从不同侧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因此三课堂应该“大会师”,才能打好素质教育“攻坚战”。

3.1第一课堂注重专业知识理论教学

首先强化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按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架构了课程设置结构,促使学生系统、扎实、灵活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第一课堂是教授专业知识的主阵地,要根据酒店行业特点来设置课程,将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安排进教学计划。同时,要根据酒店行业的特点,要将职业道德、管理知识等内容安排进教学计划。职业道德知识课程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在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灵活运用互动式、体验式教学,还要运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2第二课堂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提升第二课堂活动的层次和质量,结合专业来设计活动。进一步科学规范学生活动的场地申请和宣传管理工作,规范了学生活动的场所,缩减了学生活动的数量,促进了学生活动宣传品的有序、规范摆放和张贴,进一步优化了校区学生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学生活动宣传的水平,净化了校园,推动“美丽校园、活力校园、文化校园、秩序校园”建设。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特点开展职业素质养成训练,在班级管理中引入酒店管理机制,如学生宿舍管理可借鉴酒店管理的方法。每年举办专业创新创业项目遴选,公布学生研究项目和创业项目指南,组织学生广泛参与,重点组队推进,力争每年产出一批质量好、档次高的成果。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内涵发展,按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围绕“在快乐阅读中成长、在创新实践中成长、在能力拓展中成长、在文艺熏陶中成长”的理念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生自我形象设计大赛”、“舞蹈大赛”、“创业大赛”“演讲大赛”等十大精品活动;注重学生素质、才艺、兴趣的培养,分别举办英语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艺术团成果展、院际篮球赛比赛等活动;开展了新生自我形象设计大赛、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中文演讲大赛、司仪大赛、辩论赛、艺术团文艺表演、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服务基层”社会调研等精品活动,引领校园文化活动朝着精品化、示范化方向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强素质、长才干。

3.3第三课堂注重职业技能培养

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教学,通过校园网平台、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和丰富的文化产品,牢牢把握引导社会观察、开展教育活动的主动权,形成网络文化育人大平台。第三课堂”是将第一课堂的知识和第二课堂的素质训练提升的载体,通过第三课堂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构建“学校—合作单位”模式向“学校—行业协会—整个行业”模式的转变,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学生能力训练与开发服务。如安排学生参与酒店顶岗实习,把课堂搬到酒店,让学生更多体验酒店的实操。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通过“点面结合”,全面拓宽暑期“三下乡”活动的普及面;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开展了爱心义卖、“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雷锋活动月、雷锋月小品赛、志愿服务月等。

作者:杨晓陶 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2013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三个课堂”整合理念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Y2013024)

参考文献

[1]刘洁灵.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市场,2008(4):99-100.

[2]林红梅,梁悦,胡爱清,蔡龙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4):188-190.

[3]刘伟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企业导报,2009(2):176-177.

[4]魏芬.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职业时空,2010(1):56-57.

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范文第4篇

(一)北京的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已跻身于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也是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预计 2015 年,我国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旅游国。北京的星级饭店已达 800 余家,其中五星级酒店近300 余家,新增的客房供应量将达到 9000 套以上。通过调查显示,北京很多酒店的专业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北京每年大概 10 万左右的酒店管理人才,而市场上却仅能供应 3 万名左右。

(二)广州的发展需求

根据广东省旅游局的统计,截至 2009 年 12 月 31 日,广州的星级饭店共 242 家,其中五星级饭店有 13 家,嘉逸国际、凤凰城、天伦万怡(更名为建国酒店)、香格里拉等五星级饭店已经正式挂牌营业,花园酒店成为广东省唯一的白金五星级饭店。此外,太古汇香格里拉、正佳万豪、富力凯悦等 10 家以上五星级酒店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与此同时,为应对未来这些新酒店竞争,原有五星级酒店已经或正在投入巨资翻新设备,争取抢在各大新酒店开业前完成改造工程。而历史悠久的爱群大厦早前也爆出要用 2 亿元资金完成由三星级到五星级的变身。这些变化足以证明,酒店规模逐渐扩大,酒店管理趋向于专业化、细致化,更加具有深度。广州酒店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更多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那么,酒店管理专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专业,主要是培养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服务技能和国内外酒店管理基础理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因此,针对此专业,探索符合教育规律,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是一项值得研究和分析的课题。

二、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环境问题

教学环境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促进实践教学。一般,实践教学是在酒店里进行实习,全真教学的方法既有利,也有不足。学校和酒店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一方面学校安排学生去酒店进行实习,是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好机会,学校希望酒店能够以爱护学生的态度细心指导,帮助学生熟悉酒店业务。然而,另一方面,酒店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实习内容往往比较简单,往往喜欢较为薪酬低且老实听话,做事有激情的学生;不仅如此,酒店还可以借助实习基地增强社会美誉度。因此,学校在选择实习酒店时,应该着重寻找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酒店。

(二)学生自身问题

1.中职学生在面对社会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这个年纪的学生思想感情容易外露,存在表达直接、容易冲动、感性、容易被吸引等不成熟的表现。现在很多孩子心理都很脆弱,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备受宠爱,无论做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家长还得处处迁就他们,这就导致了他们感情和心理都相当脆弱,容易情绪低落。例如:2010 年 9 月,石家庄东方科技中等专业学校学生阎静东在江苏省吴江上吊自杀。此前,他曾在该校的安排下,在当地一家电子工厂顶岗实习了很长时间。其间阎静东在电话中告诉父亲,“每天工作 10 至 12 个小时,熬得慌,压力很大”,该生自杀显然有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此外,在酒店实习过程中,面对的人员较为复杂,不成熟的心理反应往往容易导致他们陷入不必要的情感困惑之中,例如员工与实习生的感情问题,对于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及顺利完成学业都是非常不利的,应加强引导。

2.中职学生心理不成熟

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思想和认识还不够成熟,毕竟涉世未深。酒店管理工作要从基层做起,从端茶倒水做起。很多学生面对工作的态度不端正,心态不平衡,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不积极,不情愿,认为自己是管理人员,不应该做服务员应该做的事情,心态没有摆正,工作自然很难做好。很多大学生存在的懈怠的心理,“反正是来实习的,实习完还是要回学校的”。因此,实践过程中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怀着侥幸的心理,得过且过。实习期满以后,拿着实习鉴定去实习酒店盖一个公章,算是完成了对学校的交代,完全不拿实践当回事。在广州,有一所酒店的实习生由于服务态度不端正,傲慢、强硬,与正在举办婚宴的顾客发生了冲突,并且不知悔改,一场婚礼,就这样不欢而散,学校对这名学生做了严肃的处理,但酒店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对举办婚礼的顾客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三、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向

(一)建立与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

1.完善教学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结合市场的需求,以专业导向为基本方向,设立课程体系的基本准则。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实行模块式教学,将不同的课程内容、课程性质进行归类,并设立相应的模块。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常用的三大模块为:专业课模块、基础课模块和特色课模块。以优化课程的结构,探索培养综合素质的科学方法。

2.改进教学方法

应根据酒店管理专业需培养的目标及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尽量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除采取模拟教学、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教学等传统方法外,还可以引入项目教学、实践教学等新型教学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发学生思考。师生之间应该架构起交流的平台,形成课堂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应以“能力为本”的思想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分析酒店行业的岗位及其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设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以整合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安排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比重,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及其比例。一般来说,基础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的比重各占 50%,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的知识,还可以增强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职业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努力塑造道德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学生,使其能够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4.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剧,酒店管理趋向于国际化,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愈发紧迫。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加大外语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大英语专业的课时量和口语课时量,对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采取情景教学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国际型酒店的综合型服务和管理等人才。此外,中职院校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酒店管理教学理念,全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酒店管理教育体系,构建国际化办学理念。有条件的中职院校可以输送海外实习生,丰富国际化视野,了解跨文化领域的酒店管理理念。这些海外实习生回国后,拥有流利的外语、先进的管理理念、娴熟的管理技术、较强的交往沟通能力,即使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也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的优势。

5.增强师资力量,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教师去酒店进行顶岗实习,进一步了解岗位工作,掌握岗位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教师除取得技术职称外,还应取得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成为“双师型”人才。另一方面,可以聘请高星级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实践教学兼职教师,以弥补中职院校实践课教师缺乏经验和数量不足的缺点,同时也加强了校企联系,取长补短。此外,还可以聘请业界专家,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二)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

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主要以培养适应酒店发展需要,现代化管理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对于酒店来说,具有专业技能的中层管理人才,职业素质较好、技术过硬的主管颇受酒店企业的欢迎。因为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特色较为突出,就业去向很明确,所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是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培养目标是适合酒店管理岗位的需要,明确就业去向,以酒店服务行业为宗旨,产学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为:毕业后 1~2 年左右,一部分学生应该成为酒店管理层的骨干,3~5 年后应该成为酒店管理的精英。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很强的实战管理能力。因此,中职院校在教学上,应力求完成两项基本任务:其一,使学生熟悉掌握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其二,培养学生实际管理能力,体现中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三)创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近年来,“工学结合”已成为中职院校首选的培养模式。它将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的,充分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将书本知识以实践的形式贯穿于教学工作之中,使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学校,学生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在酒店,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酒店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并获得相应报酬,这便是“工学结合”模式。这种模式的创建,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也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改变单一的酒店管理教育方式。

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范文第5篇

一、模拟情境教学

模拟情景教学法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职业环境,从而使学生得到确实的自我体验。

当前,由于用人单位对于实用型人才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各高校也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相关教学中,也同样包括着诸多应用型专业课程。为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在完善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必须结合实践教学来展开教学内容,而不是单单局限于对书本内容的口头传授。模拟职业环境能够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之中深刻掌握酒店管理的专业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例如,在实际教学当中,将参与课堂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将教室作为酒店的“前厅”,并在教室内模拟游客入住星级酒店假日海景套房、酒店承办结婚典礼及婚宴等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身体会酒店管理的真实工作环境,以达到模拟情境教学的目的。

二、问题情境教学

在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问题情境教学,帮助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引入真实情境辅助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实践活动中来,进而更加深刻地掌握理论,提升能力。

首先,问题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要引入情境,发现问题。教师应当善于在实践教学当中提出各种问题,并利用多种现代教学用具及教学手段,构建起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自主地思考问题来合理地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还应当通过对情境的设置来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自发地去探索答案,并在探索中把握新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并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对课本进行串讲的过程中利用实际演示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再次,只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展现情境,才能够强化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理论知识的教学,无法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而唯有通过对于问题情境的展现,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问题的核心,并在互相帮助之中加深学习,才能令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应用方法。

最后,为使学生学到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得到深化理解,帮助其举一反三,并能主动运用到其他实践活动中去,教师还应当在实践教学之中开拓情境,从而使问题得到深化。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做游戏以及小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趣味性的课堂活动之中体会酒店管理的相关服务方式与服务语言,进而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方位的综合性提高。

三、扮演情境教学

扮演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们对各种各样的人物角色进行扮演,然后在教室或者其他适当的场所进行现场表演,进而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情境教学法。而在高校的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当中,角色扮演情境教学主要可以从两个环节进行开展。

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目标角色进行有效分析,并合理安排角色。诸如顾客、餐厅服务员、迎宾员、前台服务人员等等都有着各自的角色定位,以前台服务员为例,其主要职责有收银、为顾客安排餐饮和住宿等服务,只有正确认识所要扮演角色的岗位职责和活动特点,才能将角色进行真实再现,同时加深学生对于酒店管理相关的专业服务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四、项目情境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就是培养学生关于酒店管理与服务的具体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并使其得到不断的提升。因此,教师在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当中应当结合项目情境教学法,将教学过程中的大项目逐一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如宾馆住房服务,主要划分为客房预定服务、迎宾和前台服务、房间服务、投诉等子项目,在讲明服务内容之后,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进而帮助展开项目情境教学。

首先要进行的环节是项目介绍。在课堂活动开始之前,教??应当先讲解本次课堂中所涉及的项目情境教学计划安排,再让学生自由结成4至6人的小组,接着给学生说明本次课堂小组讨论活动的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总体流程等,让学生准确把握实践教学目标与项目内容。

接着便是布置任务的环节,例如以“承办婚宴服务”为活动主题,就可以将这个大项目分成会场布置、现场典礼、就餐服务等多个子项目,再对每个子项目进行细分,帮助学生就项目内容展开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