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儿童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1篇

心理教育课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当代的很多学生因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优越,因而养成了一种安逸享乐的习惯,解决困难的能力,心理承受力都较差。因此,当困难突然降临时,往往不知所措,采取逃避的态度,有的甚至“轻生”。

关注生命,热爱生命,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很宽泛的课题,它包括生命的宝贵,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等。而这一个课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可以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质量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二、教育目标:

(1)对“生命的价值”进行研究探索。

(2)让学生认识到不管生命中遇到任何的不幸,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3)通过学习,学生懂得:生命的诞生是艰辛的;生命既属于个人,也属于家庭和社会;任何人都要珍爱生命,为家庭、社会添光彩。

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生命是多么宝贵,不要浪费时间,不要虚度年华,不要虐待自己的生命以及他人的生命。

学会珍爱生命。

四、教前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准备一些有关安全的视频和图片和有关安全的规则;

3、准备有关生命的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播放歌曲“怒放的生命”及展示有关生命的图片,导出课题“世界因生命

而精彩”;

(2)播放地震的视频,让生谈谈观后感,并让生回答“什么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

(二)播放昙花的视频,告诉学生,昙花一生虽然短暂,但它却将生命之花开得灿烂无比。

人类也应该向昙花学习,把生命过得精彩。

(三)播放几则有关小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自X的新闻,并询问学生针对以上新闻,小朋友哪些地方做得不对,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师总结并陈述珍爱生命的意义。

(五)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个人,还属于家庭,社会。

播放父母因为失去孩子而痛哭的图片以及地震中各类人士争分夺秒的抢救着一条条生命的场景。让学生懂得,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也属于家庭和社会及国家。

(六)展示那些身残志坚的图片,和那些失去双手却能写出漂亮字的同龄孩子。

让学生亲自体验看不见,没有双手的时候是怎样的。

(七)挖掘自己生命的价值,让生说说,1、我有什么,我能做什么?2、假如生命只一天,你想做些什么?

六、师总结:

人的生命丰富而不可重复,所以无论你深处何种困境,甚至绝境,都请记住:你有责任坚强的走下去!你无权选择放弃!无论何时都要把活着放在你选择的第一位!

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四肢健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幸福世界里。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的生命,积极乐观生活。

八、以一首“明天会更好”结束本节课。

九、板书设计: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儿童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2篇

(一)研究的缘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做了详细的阐述:“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国家已经意识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将影响幼儿一生的成长。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根据我们对幼儿园幼儿的调查显示(请参看附件1),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还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阴影,从目前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咨询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幼儿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国内外研究简述

学者李槐青在文章《幼儿心理探究途径探讨》中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应加强家庭、社区、幼儿园相结合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但是缺乏实践研究的支撑,也缺乏操作性。学者姚本先和邓明在文章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与途径》中也强调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社区、家庭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目前国内的研究者把幼儿园、家庭、社区联成一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学者们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缺乏实践的研究和应用,也缺乏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与社区进行一个整合的深层次和系统性的研究,不能够深入挖掘幼儿心理状况,提出解决策略。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俊利认为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以训练为主,幼儿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他们通过触摸、感觉、行走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她认为感官训练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一些专家认为她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个体,缺乏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忽视儿童的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著名教育家加德纳认为幼儿表现出来的能力,初步获得这些发展并不需正规教育,这些能力的获得大多是通过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自发性互动产生的,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变对儿童的潜能发展至关重要。意大利人洛利斯・马拉齐利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创办了瑞吉欧方案教学,注重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参与,学校注重民主管理与合作,课程灵活多变教学注重研究、强调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国外的研究注重幼儿个体的智力及能力的培养开发,对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不够。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目的

1.通过研究大沥镇各片区幼儿园中幼儿的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操作策略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更为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2.在大量个案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形成有效、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3.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4.尝试通过实践研究社区委员会、社区医院精神科医生、学校三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探索一种“四位一体”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1.文献法:查阅幼儿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本园实际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2.问卷调查法:在本课题的前期、中期等时间段,下发一些教师、家长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等,可先进行问卷内容的征集,再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书面调查。使课题研究尽可能的真实、可信、有效。

3.个案观察法:有针对性地对观察幼儿某一情境下或某一方面的行为表现,并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有效性,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从而调整课题实施方案,使课题研究凸显实效性。

四、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启动学习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包括参加相关培训讲座,召开启动会议,对全镇下辖的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成立研究核心小组并分工布置任务。培训师资,开展园本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第二阶段:初级研究阶段(2010年5月―2011年2月)。交流学习,提高认识,园园联合,形成片区幼儿园心理健康探究共同体,定期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支持,课题组定期交流、小结、检查工作,撰写初级阶段研究总结等。

3.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深入研究。(2011年2月―2012年2月)。扩大研究“统一战线”,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和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四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包括对上一阶段的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4.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包括收集教师有关教案、经验总结、心得、随笔等工作资料,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思考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五、创新表现――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研究方式及策略

本课题首次开展四位一体的研究即把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联系成一个整体,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还有大沥镇各片区的幼儿园一起进行研究。这样为研究增加了联系为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机会,这些条件都为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分两大部分,四位一体的功能简述和四位一体怎样合作的。

简述“四位一体”各自的功能

1.家庭教养环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有研究表明0到6岁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决定着幼儿长大成人之后的心理健康,换句话说,成人的心理问题以及引发犯罪等一些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0到6岁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初始环境,儿童最初形成的人格特征,同家庭的初始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儿童教育工作者们有一个相当确定的观念,那就是任何形式的儿童心理问题,除非是源自于明确的身体疾病,否则,只有一个原因,即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影响所致。可见,幼儿的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园不具有的,因此联合家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家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持久性和连续性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2.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把握不够,可能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此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最主要的一方就是幼儿园,显而易见教师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需要加强,这需要一些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弥补其理论不足的一面。因此,邀请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资询师来幼儿园为教师做幼儿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疾病预防方式受到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过简易而有效的计划免疫使发病率急剧下降。其他的儿童常见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病、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步下降。另外,医学模式也在改变,由原先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地被目前的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所替代,引起疾病的原因除了生物因素外,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在某种程度上后两者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因此,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的医生长期与患心理问题的儿童接触,对那些身患心理问题的幼儿的心理行为变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这是家庭、幼儿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不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邀请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医生对教师和家长开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对于整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儿童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心理教育环境

农村学校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没有专职的心理学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并不是就应该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而是应该尽全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对中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决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开发与养成,这一点早已被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证明。不少国家在学校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心理训练中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心理患者提供治疗帮助。我国只有部分省、市的少数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效果是显著的,但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较为闭塞的农村学校却仍是我行我素。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难辞其咎,追求高分、高升学率,已成为不少学校办学的思想基础。当前,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所有教师都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对人一生的成就有极大的影响。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就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战略高度认识,可以说,是否重视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而且能反映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眼光。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影响教育学生。建立“尊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以身立教,还要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及时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建设学校内部心理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校园墙壁、名花异草、板报、绿色草坪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如:我校在校园四周的墙壁上、楼道墙壁上张贴上校训、学风、名言警句、古诗、交通安全知识广告栏等,让学生在校园生活环境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用。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我校举办多次活动,如:演讲比赛、跳绳比赛、秋季运动会、书法书画比赛、各学科知识竞赛等,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不断发展,找到自我,树立自信心。

四、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以及个别学生当中已经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我校的心理咨询室就是为扫除个别学生已出现的心理健康障碍而设立的,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因人而异地矫治和疏导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做好“助人自助”的心理辅导工作,为学生创设表达内心世界的安全环境,以接纳、平等、信任的心态对咨询者以情相待,为咨询者排忧解难,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矫正。咨询室老师经过多次的交流咨询,解决学生的逃学问题、厌学倾向、因家庭原因造成的学习成绩下滑问题、上课时间注意力不能集中常搞小动作等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设立“心灵天空”咨询信箱,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学生的个别咨询,用尊重、接纳、理解的态度,通过聆听、分析、疏导、建议等方式和科学的方法,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诱导,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五、多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要求每位班主任每月一节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

2.渗透到团队活动中

要求学校团队活动结合心理辅导。在举行纪念革命烈士的活动中,学习革命先辈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意识;在开展少先队大队干部轮换选举的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系”的专题心理辅导,让干部们积极参与,培养竞争意识,从“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等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3.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心理教育:(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3)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4)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5)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教学中是否渗透心理教育”已列入我校课堂教学的评比原则中。

4.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促使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要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位置,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要真正为青少年撑起一片心灵的晴空,就应该彻底放弃功利思想,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顺乎人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家长不要老把眼睛盯在孩子的成绩上,要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老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尊重孩子、爱护孩子,学校除了完成教书这一任务外,还要多在育人上下工夫,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类似挫折教育、失败教育、愉快教育、公德教育等比较普遍的教育内容。只有使青少年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美好,才能有效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使孩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在求知中体验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

[2]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儿童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 教育专业 课堂教学技能 培养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理论够用,课堂操作熟练和教学组织能力较强的、适应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新课改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

一、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技能的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外语专业与普通外语专业的在学业属性和培养目标上存在区别。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沿袭了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的现象,课程设置上以理论知识的课程多,而与实践相关课程较少,进而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在教学中得不到职业素质培养,缺少系统的,全方位的技能培训,存在着办学与社会需要脱节,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不仅单一并且偏重理论知识,占总课时比重大,而实践活动少。虽然部分学校在课程中设置了部分技能课程,但大多是书画、歌曲等素质课程,对教学实际缺少直接的训练,因而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竞争中缺少核心竞争力。

(二)缺少基本功训练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基本功包括英语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基本功。前者包括语言和语法基础知识,是英语应用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后者是从事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人为的将这些基础知识割裂成不同的课程,让不同的教师承担,因而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对教学技能进行分类,只部分强化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听力训练,口语老师只强调口语交际等,导致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基本功不够扎实。

(三)实习过程不能达到技能锻炼目的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是进入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阶段,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与基础教育部门协调不充分,部分院校对教育实习的认识程度不高,导致实施情况不乐观。主要体现在实习过程中缺少指导老师的有效指引,导致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技能等都没有全面的提升,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少对课堂问题处理能力和教学机智。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过程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师资配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专业教师一般由教授、副教授、研究生,这些教师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但是往往都是脱离实践,缺少实际的教学经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空洞的说教。因而在教室对位的配置中应当添加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学生的教学技能、体系和风格[1]。

二、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促进,让养成学生的良好素质和英语技能,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智力发展等全方面培养学生。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必要的强化的训练。

(一)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有纯正的语音和语调,一旦让学生养成不正确的英语习惯,势必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因此必须保证英语教师有较强的专业功底。进而要求对英语教学专业的学生的课程设置合理,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功底的同时,加强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方法训练。课程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因此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职业技能课程在整个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例。

培养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是满足基础英语教育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开始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课程,还应开设教学技能训练,少儿舞蹈与表演、简笔画、音乐、多媒体技术等音、体、美等艺体技能的素质教学课程以及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增加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符合幼儿特点的教学理论。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只注重理论学习,还要加强技能训练课程,实行模拟课堂和真实课堂、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结合的方式,让教育专业的学生直接在教师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不仅加强了学生自我表现力,还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的理论在实际中得以运用和强化。

(二)优化师资配置,加强教学实力

在英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打破将英语课程强行划分为多个模块的模式,将英语作为整体来教学,实现英语教师的多项多能,而不是只在某一个方面而弱化其他方面,不仅影响了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也影响其以后的教师职业发展,因此在师资配置上,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机制,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利用聘请聘请基础英语教育专家和外教的方式,培养英语知识底蕴雄厚、教学能力全面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使他们掌握丰富的小学英语教师技能。

(三)重视教学实习,建立教学基地。

教学实习是每个教育专业学生必经的过程,在教学实习过程中训练教学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必须重视教学实习过程,改变教学实习走过场的误区。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是比较好的模式,通过和实习基地进行长期的合作和磨合,可以将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过程细致化保障学生见习和实习能够学有所获。

在教学实践过程,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强化实习学生的责任感,让实习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习得教案设计、教学和教学评价等基本的教学手段,同时保证学生基本的教学实习基础上,促进学生熟练运用教学技能、强化教学机智,兵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形成个人魅力,有助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进入教育行业[2]。

三、小结

新课改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很有必要。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理论与课堂技能兼备的基础英语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儿童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5篇

对于课题研究,有些教师认为高不可攀,有畏难情绪;有些教师安于现状,缺乏研究的意识和精神;也有些可能是自身经验和能力不足等。其实,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开展“草根式的研究”,就会发现课题研究并不难。笔者将课题研究的方法归纳为六个“金点子”。

一、内观外视,学会查找,我想提高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具有反思和发展的能力,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教育研究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创造性劳动,只有教师把研究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才会勤于思考,乐于探究。

首先要是一个主动学习者。《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把“终身学习”确定为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最强音。教师若不去主动学习,其观念就是滞后的、知识就是陈旧的,就无法揭示教育教学中规律性的东西。研究也只能停留在表层,是肤浅的,甚至是盲目的,无法真正实现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研究问题的提出,方向的确定,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它既来自教师丰富的教学实践,又基于教师获取、占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坐井观天,闭门造车都是伪研究。教师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勤于学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清教育发展方向,把握教育改革的重点,捕捉国内外教育的新动态,才能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把准脉搏,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确定研究的方向。只有勤于学习,夯实自身教育理论基础,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方可得心应手,有章有法。

其次要是自我反省者。中小学的日常教育活动重复度很高。久而久之,教师容易对某些教育现象习以为常,不敏感。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要做一个观察者、反省者和实践者。客观地讲,现在教育改革的深广度是前所未有的,教育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可以说是俯拾皆是。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就是课题,教室就是产生问题的场所的思想。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始于细”。要善于从日常工作的细微之处,运用批判的策略,反思教育行为,质疑内隐的教育观念,提出有新意的研究主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脱离实践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边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定会成“正果”。

二、大题小做,小题大做,我能做到

研究要取得成功,必须考虑课题的现实可行性,即“能不能研究”的问题。课题再好,如果没有研究的内、外部条件,也难免落空。确立课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研究基础、课题组的人员结构、内外部的专业资源、已有的设施设备以及必要的经费保障等。同时研究必须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进行,才能得心应手,取得真正有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

教育研究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宏观研究的课题一般较大,范围广,对象多,大多是学校以外的职能部门的研究。如未来基础教育的新特征的研究,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等。这类课题一般不适合中小学教师研究;中观研究是介于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的运用性研究,它是运用已取得的基础理论知识,探寻有具体运用价值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措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如某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双语教学研究;微观研究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某一具体问题或因素进行的研究,大多数是对学校内实际问题的研究。如对某种教法、学法的研究,对某类学生(如差生)的研究,对某学科内容(如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等。中小学老师除进行中观研究外,更多的是要进行一些微观研究。大题小做,就是学会切蛋糕,将大问题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化整为零,攻其一点,也就是小课题。如有效教学的研究就可分解为有效的提问、有效的预习、有效的复习、有效的合作等诸多小课题。小题大做就是要老师们善于解剖“麻雀”,持久的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深挖细究,在精深上做文章。如政治教学中材料题的解题方法,时事政治复习的有效策略等。

三、题小意深,切准中心,我能提高

开展课题研究要“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是“土生土长”,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充满鲜活的生命力的研究。要求教师根植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改进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切忌搞所谓的“假、大、空”的“研究”。为此,选题要实、立意要真、切口要小。常言说“船小好调头”。“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人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研究内容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章节或某个专题,也可以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如“提高中学生工具书利用率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等。“真”就是少些花架子,要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文章、真实践。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实际意义。

四、热点、空白点、独特点,我有个性

教育科研是一种创新活动。要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最终提出的必然是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新理论。

热点问题反映着教育改革面临的新情况,具有全局性、持久性、复杂性。教师要善于从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中找到切入点,发现并追踪热点,并与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对照,做出理性分析。这样选择的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如当前课程改革是最大的热点,教师可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等热点问题人手展开研究。再如,在社会急剧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学校德育也面临新挑战,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精神就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还有如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农村寄宿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等都是当前教育的热点。

空白点就是教育研究的一些盲区,或是容易忽视的某些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善于从对同类研究的比较中捕捉他人没有涉及和解决的问题,选择与他人不同的研究角度作为课题。例如:新课程方案分为“三个板块”,其中对选修课和活动课研究少,需要深入研究其目标、内容、形式、管理体制等。如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如何形成农村学校办学特色的问题等。

“独”,即:人家没有,我独有(原创性);“特”,即:大家都有的,我有特色;“新”,即:别人有特色,我有所创新(开拓性)。如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当然,创新并非一定要另外开垦一片无人问津的“处女地”,而是要善于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

五、周期要短、操作要易,乐群独慎、我能奉献

一项课题,有时往往需要一个有共同的价值追求的合作团队,优势互补、共同努力才能做好。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取得成效的标志和灵魂。在共同目标指引下,有明确的合作理念、具体的工作分工、良好的工作机制,才能保证合作有序、有效地进行。课题成员要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顾全大局,乐于奉献,主动参与,才能及时高效地完成任务。

中小学教师一般要选择一些“短、平、快”的小课题研究。一是时间要短。小课题是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约而至。研究周期要很灵活,时间视研究的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二是见效要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研究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也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关键是要教师自己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有所愉悦就是成功。

六、勤于笔耕,及时发表,我能成功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写作是总结,是反思,是提升。把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探索,自己的经验展示出来,让自己的文字变成公开发表的铅字,这应该说是每一位研究者的愿望。能著书立说,或在期刊上发表见解,固然是好。但发表文章也需要慢功夫。想一蹴而就,一举成功,那是不现实的。研究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如果稍稍留心,勤于笔耕,积少成多,厚积薄发,这必然会使教学绿草如茵,春色满园,从而踏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课题研究成果不可固守于报告、论文,要灵活。可以是总结、心得体会、教育叙事、研究日志、个案集、展示课、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课例等;也可以是非文本形式的,如音像制品、教具、学具等。